第一篇:教学生爱劳动、教家长正确培养孩子(精)
教孩子爱劳动,教家长正确培养孩子
——记天河区同仁实验学校“五一劳动之星“评选活动
高尔基说:“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手创 造出来的。” 其实,劳动除了创造美,它的内涵还有很多:劳动使人快乐、劳 动促进思维、劳动塑造人品、劳动磨炼意志等等。可以说,让孩子多 劳动,大有益处!09年三月的一个下午。我在巡视班级卫生时,看见五年级的教 室里有一个四旬左右的妇女在拖地。正纳闷时,班主任过来告诉我, 家长怕耽误儿子的学习, 也怕累着孩子。每周的值日都是妈妈来代替 的。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现在的孩子, 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 主,家长什么也不让做。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体验劳动的机会。我无法 直接去批判家长的这种对孩子的“爱” ,而且说了也不一定有用。这 已经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了。
做为政教主任的我, 肩负着德育教育的重任。以前我工作的对象 都只是学生。经历此事以后,我才发现,学校的德育教育,还要引导 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和少先队辅导员、校长一起,探讨如何改 变家长对孩子的“宠爱”、“溺爱”、“错爱”。
于是, “五一劳动之星评选活动”出炉了。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 劳动意识, 引导学生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更加深刻地体会父母的辛 劳, 懂得珍惜亲情、感恩亲情。更是为了潜移默化的转化家长的观念, 给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借“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的契机,天河区 同仁实验学校开展了 “孝敬父母——我是家庭小帮手” 为主题的德育 教育活动。
这次活动,需要家长配合孩子完成。第一步:孩子在家中尽力做 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减轻父母的负担。家长进行记录并评价劳动质量。第二步:家长写下孩子的转变和感触,孩子写出劳动的收获和体会, 并附上劳动时的照片和平时的劳动记录,参加
学校的劳动之星评选。第三步:学校评选出“十佳劳动之星”和“劳动模范” ,并制作成宣 传画,张榜公示,让所有的学生向他们学习。
到现在,学校的“五一劳动之星评选活动”已经进行了三次了。成果非常喜人,家长的观念都转变了,孩子变得爱劳动了,知道体贴 父母,孝敬父母了。
这样的德育活动, 很多学校都开展过, 只是取得的效果并不太如 意。希望我校的成功经验, 能给他们带来些许帮助。现附上两篇家长 和学生所写的感言和体悟,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感动和快乐!附一: 作为孩子的母亲,我骄傲、我自豪!婉茹是我最听话的女儿,作为她的妈妈,我很骄傲。
我在广州开了一家店, 往往下午做饭的这段时间, 也是生意最忙 的时候,抽不出时间来回家做饭给孩子和丈夫吃。
婉茹是我厨房里的好帮手,她会煮饭。放学一回到家,她就把米
洗干净, 放进电饭煲, 做出香喷喷的米饭。她还会帮我把菜都洗干净, 切好,整整齐齐地放在厨房。这样,我一回家就可以马上开始炒菜。很快一家人就可以开饭了。
婉茹是个很聪明的女孩,教她什么很快就能学会。比如洗衣服, 我教她怎么用洗衣机,她一听就懂。从此以后,她就在晚饭后主动洗 衣服、晾衣服。爸爸是军人,叠被子又快又好看,婉茹很羡慕,缠着 爸爸教,爸爸边叠边教,她很快就学会了。每天早上也把自己的床收 拾得整整齐齐的。
婉茹是一个非常爱劳动的好孩子,作为她的妈妈,我很自豪。有一次, 春节回老家。婉茹见奶奶正在洗衣服, 就跑了过去, 说:“奶奶, 我也会洗衣服, 我来帮您!” 奶
奶高兴地说:“哇!两年不见, 我的乖孙女长大了,都会洗衣服了!”婉茹帮奶奶西完衣服,又跑到 厨房帮我择菜、洗菜,可勤劳了。
第二天,爷爷说要晒点萝卜干,等我们回广州的时候带些走。婉 茹蹦蹦跳跳地和爷爷下地里去拔萝卜, 回来后把萝卜洗干净, 切成条, 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晒。这一通活做下来,其实是很辛苦的,但婉茹 就是乐不知疲,一直坚持做完。看着女儿额头的汗珠,我心里是又高 兴又心疼。
婉茹不但爱劳动, 学习也很好。每次期末考试, 都是年级前几名。还在各种竞赛中获得不少奖项呢!学校组织的“劳动之星”评选活动,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既让孩 子懂得了劳动是光荣的, 让他们懂得去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又让我
们做家长的知道了, 多给孩子劳动的机会, 这在他们看来, 不是负累, 而是快乐的起点。婉茹拿到评选通知的那天下午, 兴冲冲地跑到我面 前给我看。还没等我看完,就急切地问:“妈妈,我能评上劳动之星 吗?” 我反过来问她:“你觉得呢?” 她自信地说:“我觉得我能评上, 因为我是爱劳动的孩子!”
天河区同仁实验学校 306班邵婉茹的妈妈笔 附二: 劳动的快乐
我二年级的时候,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爷爷奶奶。来到了广州, 来到了爸爸妈妈身边。家中的家务基本是妈妈在做, 我只是在旁边吃 喝玩乐, 那么自由, 那么轻松。而父母呢?既要工作, 还要照顾家庭。看着父母日渐苍老的脸,我除了心痛,却什么也做不了。
在上三年级的时候, 老师发给我们一张 “五一劳动之星评选活动” 的通知。我读了上面的内容。才发现,原来我已经渐渐长大,不再是 小孩子了。有很多的家务,我已
经可以做了。于是,我下定决心,从 今天开始,尽量帮父母多做些事情,减轻他们的负担。
现在,我已经上五年级了。在家中,我学会做很多家务了。早上,爸爸妈妈上班出门得早,我会等他们走后收拾好餐桌,洗 干净早餐用过的碗筷。在背上书包离家前, 我会把一家人换下的衣服 都放进洗衣机,放好洗衣粉,按下自动清洗按钮。这样,我中午回到 家就可以直接晾晒了。看我多聪明!下午,回家迅速做完作业,就用电饭煲把饭煮好。等妈妈下班买 菜回家,我就去帮妈妈洗菜,她就专门炒菜。我前几天还学会切土豆 丝了呢!这可是我仔细观察妈妈切菜的成果, 不是妈妈手把手教的哦!我把土豆一片片切开,按顺序排成一条长龙,刷刷地,我就把长龙变 成了丝。虽然我切的丝有点像“棍” ,但是吃起来却格外的香。开饭了,爸妈工作一天辛苦了,我来为他们盛饭吧!每天看着他 们接过饭碗时欣慰的笑容,我心里比吃蜜都甜!吃完饭,洗碗、收拾 桌子、拖地这样的小事情, 我可坚决不让妈妈动手。十几分钟我就能 搞定。
事情做完了, 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会偶尔给爸爸妈妈捶 捶背、捏捏腿。看着他们脸上越来越年轻的笑容,我感到了劳动的快 乐!五年级三班 叶晓珊
第二篇: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1、在实践中锻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由于观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对四五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婴儿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给学龄儿童穿衣,洗脸,喂饭,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良好行为习惯又谈何实现。
2、培养应该持之以恒。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这与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际、同伴、集体中,学会独立饮食、睡眠、盥洗、人际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讲明道理。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避免批评引导,而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比如家长在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别人借,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明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争抢吵闹是不对的道理。作为孩子自身来讲,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4、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以积极鼓励表扬为主,消极批评只会使孩子灰心丧气。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三岁以下的孩子就要多鼓励表扬。例如:妈妈看见孩子摔跤了,不要急着把他扶起来,可以马上说:“宝宝真勇敢,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也不哭。”本来孩子也许会哭,可听了妈妈对他的鼓励,也许会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也不会哭鼻子了。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对成人的评价很敏感,有强烈要求被表扬的愿望,这就要求家长的表扬鼓 励要适当,不能给孩子乱戴“高帽子”,让孩
子对其行为得不到正确的评价,这样,逐渐他就会认为表扬是应该的,不表扬就什么也不肯干,甚至会发生为了表扬而养成做假或讨好的行为。表扬主要应该表扬孩子所做的努力,比如改正缺点,克服困难等。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说出好在哪里,让他有所遵循和发扬,适当的表扬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5、非语言信息的影响。孩子起初都是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由于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形象性,所以父母自身行为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父母对孩子提出的某些要求,如:讲究卫生、举止文明等,同时家长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积极强化的作用,孩子在效仿父母的良好习惯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所谓“身教重于言教”,道理正在于此。对于孩子某些不良行为,家长可通过施予孩子不愉快的非语言刺激,来减少和控制孩子不良行为的频率,比如:目光注视(以冷峻的目光较长时间的注视孩子)、距离控制(逼近或远离孩子)、轻微的惩罚(拿走孩子喜爱的物品),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内疚和羞愧,从而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
三、注意环境的作用。
在孩子生活的早期阶段,固有认识和行为习惯比较少,因此要培养孩子建立新的、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就比较容易。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资料都表明: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或多或少受到成人、伙伴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孟母择邻而居,历代被传为教子佳话。
其次,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学习的直接范例,有效地影响着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总之,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第三篇: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
为了学习,很多父母都不让孩子从事家务劳动,没有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格。须知,让孩子自己整理个人的小床、倒掉废纸篓、除草、打扫卫生这些劳动,既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增强孩子的各种情感体验。事实证明,不做家务劳动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可能会有各种性格上的缺陷。
孩子在做家务的同时,也是培养其正确的劳动态度的过程,热爱劳动不仅仅靠的是一种理论说教,更多的是通过孩子自身对劳动的体验而产生的。对孩子来说,劳动实践是学习知识、了解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孩子日常的家务劳动锻炼正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如果在他的记忆中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的体会,也很难激发他进一步的求知欲望和热情。
通过和父母一起承担家务劳动,还可以让孩子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享受真正的生活,才能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培养孩子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的习惯,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正确的态度。家长要支持、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正确认识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不是为了减轻成人的劳动,而是为了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责任感、义务感、独立性、自信心等良好品质。
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做。当然,成人要给以具体指导、帮助,督促孩子按时把事情做好,千万不可包办
代替。
2.要提高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孩子年龄小,劳动目的性不强,往往把劳动与游戏相混淆。家长可通过游戏来提高孩子对劳动的兴趣。如家长可跟孩子比赛谁擦桌子干净;谁洗手帕溅在地上的水少等等。另外,劳动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太复杂,以自我服务为主。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孩子过度疲劳,影响劳动效果,甚至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
3.家务劳动要有具体的分工。家庭成员对家务劳动要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还应提倡协作。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干,家长的事帮着干。
4.适时地进行表扬。当孩子认真地做完一件家务事,要及时地给以肯定,最好的方法是让全家人一起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使他产生自豪感,或亲切地拥抱,夸一声“真能干”,千万不要用金钱或物质刺激的办法。
第四篇:正确培养孩子责任感
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研究表明:家庭条件优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成才者甚少;这些孩子智力并不低,但是成年之后无声无息,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缺乏责任感。那么,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① 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应该从小就让孩子逐渐认识到,哪些是他自己应该尽做的,哪些是他不应该做的,不要轻易地麻烦别人,并逐渐培养他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比如,该上幼儿园时,就得去,不得胡闹不去;玩完后的玩具,应该收拾整理存放好;学会独立吃饭后,就应该自己吃,不应该闹着要大人喂;大人在看书学习时,不应该去打扰他们等等。孩子责任明确了,他的行为也就更加自觉了。
② 让孩子定时完成一定的任务。孩子只有经常参加需要他自己负责任的活动,他的责任感才可能真正地形成。许多孩子缺乏责任感,往往是由于父母平时很少给他尽责任的机会所造成的,如,对于孩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常常怕他不高兴,因而从他的肩上抢过来,所以孩子的责任感也就很难培养起来。因此,父母应该多创造让孩子有为某事某物尽责任的机会。如,让孩子每天定时喂食小动物,或者给阳台上的花草浇水等。让他承担点任务,负一点责任,这样,孩子也就学会做事要负责到底,有始有终。
③ 给孩子一定的发言权和选择权。在生活中,父母要注意给孩子一定的发言权和选择权。只有通过大量的机会让孩子自己作出决定,才能使他从大量的行为结果的反馈中认识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只有当孩子真正地对自己作出的决定负责任,他才可能变得有责任感。④ 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要推卸自己的责任。如,孩子不小心被木条绊倒,应责怪的是他自己的不小心而不是“木条碍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有些父母见孩子被障碍物绊倒后,在抚慰孩子的同时指使或帮孩子去“打”或“骂”障碍物,这是很不好的,这是帮孩子推卸责任,这样不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形成。又如,孩子踢皮球打坏了别人家的玻璃,孩子要向人家道歉,而赔偿可由父母承担;如果孩子损害了别家孩子的图书、玩具,要让自己的孩子修复、替换或用他自己的零用钱购置归还别人等。这样,不仅能使孩子掌握一定的行为准则,而且责任感也得到增强。⑤ 父母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父母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对工作、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负责任的人,这样,可以给孩子以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形成;反之,则不利于孩子形成相应的责任感。孩子一旦形成了敢于负责,勇于负责的品质,这将会使其终生受用。
第五篇:正确培养早慧孩子
正确培养早慧孩子
具有多年研究经验的卡米拉·本博奉劝各位家长:“父母最好不要为了培养天才而培养孩子,这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各种社交和情绪问题。”
本博和其他人才发展研究者提供了培养孩子的以下建议: 让孩子体验更加多样化的生活
当孩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或者天赋时,尽量提供机会培养和开发他们 注重同时培养孩子的智力和情感
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要及时表扬他们的努力,而不是能力 鼓励孩子敢于尝试并接受失败,学会从失败中学习避免给孩子贴上“天才”标签,容易导致情绪负担
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聪明的孩子经常需要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额外的支持或者按自己节奏学习的自由
测试孩子的能力:帮助发现潜在的问题,如阅读困难症、多动症或者社交和情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