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015浙江舟山: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
以党建创新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中共浙江省舟山市委组织部
[内容提要]为深化拓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强化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努力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舟山市在全市全面推行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主要做法就是在乡镇(街道)、社区(村)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把乡镇(街道)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通过整合基层各类组织资源,对应每个网格组建相应的管理服务团队,全面承担网格内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解决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等职责,并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搭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更为直接、高效的服务,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创新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工作的有效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互融共促的新路子。
浙江省舟山市按照“网格化定位、组团式联系、多元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全方位覆盖、常态化保障”要求,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形成了“党政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上下联动”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这是基层治理模式的再造,是联系和服务群众体系的重构,是党在新时期群众工作方式的探索,彰显着党在 1 基层执政方式的创新。截止目前,全市参加组团服务的人员达2.1万余人,共联系服务群众37万余户、97万余人,记录民情日记20余万篇,发送服务短信2100多万条,为群众解决问题5.5万余件。
一、背景与起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人民公社消亡、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四个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人们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同时,尽管交通、通讯日益便捷,但是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直接面对面、手拉手的机会却反而少了,群众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得不到准确传递、及时回应,从而导致基层社会管理出现“盲区”和“真空”,引发一系列问题,这就急需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实施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的社会和谐稳定。这些年来,舟山一直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主线,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2003年,舟山市委在全市渔农村开展了“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基层党建“三培养”活动,为党组织储备了素质优良的生力军;2003年底起,连续7年实施“暖人心、促发展”工程,选派渔农村指导员充实基层服务力量,着力缓解“三农”、“三渔”问题,为推行“网格化管理、组 2 团式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2005年5月开始,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探索建立了以“党群联心、共促和谐”为主题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通过党员联户、党群联心、组织联动,采取一名党员联系10-20户居民家庭的方式,在党和群众之间建起一条服务快车道。这些工作所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与党员个体服务能力、服务资源有限的矛盾愈显突出,导致基层情况不明、服务被动、效率偏低,群众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回应和解决,影响了基层的和谐稳定发展。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新的治理结构,把干部群众组织发动起来,加强社会管理服务,做好群众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矛盾,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2007年底,舟山市委在普陀区桃花镇开展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试点,于2008年8月在全市范围内强力推进,并于2009年8月起在浙江省全面推广。
二、内容与做法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就是在基层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把乡镇(街道)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通过整合基层各类组织资源,对应每个网格组建相应的管理服务团队,全面承担网格内联系群众、改善民生、解决矛 3 盾、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等职责,并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搭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
1、细分管理服务单元,实现治理结构网状化。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根据社区(村)所辖范围、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渔农村一般以100到150户为一网格,城市社区规模适当扩大,把全市43个乡镇(街道)划分为2360个管理服务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相对固定的管理服务团队,渔农村社区一年内至少开展4次以上集中性走访,城市社区一年内至少开展2次以上集中性走访,深入网格听民情、释民惑、解民忧、知民意;在常规网格划分基础上,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划分各种个性网格,比如在渔区划分渔区网格,推行海陆“双网格双服务”,提供渔业安全管理、排解渔区矛盾纠纷、组织海上抢险救灾等方面的服务,在新居民聚居地,划分新居民网格,提供计生、医疗、法律维权等服务,在商户集中区、工业园区,建立商户网格、商会网格,为企业提供行政资源服务和水、电、金融等各种专业服务,并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问题进行综合把脉“会诊”;以网格为基础,构建“一网格+一党小组长+一网格格长+一服务团队”模式,使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层次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覆盖更加全面。
2、整合管理服务资源,实现管理服务多元化。针对当地群众情况,根据团队成员的岗位职责、专业特长、年龄结构等因素,组建多元多层次的服务团队,确保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将党务、行政、群团、“两代表一委员”、民间社会力量等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组建基础网格服务团队,每个团队配备5~7名成员,负责常规性的联系服务工作;整合各个职能部门、技术部门和社会团体中的专业人才,组建法律、家政、医疗等专业服务团队,更大范围内为群众提供专业化服务;整合网格内的社会民间组织和乡土人才资源,组建网格自治服务团队,深挖网格内部资源,将有能力、有特长、有威望的群众引入网格服务力量,探索群众自治新模式。三种服务团队,互为补充、相互配合,实现了基层群众工作从以往以条为主、各自为政向条块结合、形成合力转变,条块之间协同性、互助性和综合性得到强化。同时,各部门主动积极融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使基层组织建设从党务部门单兵作战向有效整合各种工作资源转变,以往经常出现的党务、行政各管各、“两张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服务资源和服务力量大大充实,基层组织建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强化分片包干职责,实现管理服务规范化。实行群众工作的责任承包制,划定每一个网格服务团队的责任区,5 明确其“包管理、包服务、包教育、包提高”的群众工作职责,使联系包干责任制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服务团队在走访联系中,创造出“网格驻夜日”走访、“错时走访”、“周末走访”、“熟人带路”等方式方法,对网格内的每一群众实施全方位服务;开展全程化代理,坚持分类管理、分级办理原则,对群众反映的一般性问题,明确所在网格服务团队成员为全程代办人,快速办理,对于重点问题和复杂问题,将问题进行集中分类,提交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发挥网格内群众骨干主体作用,开展网格乡土人才评定、“网格才艺大比拼”、网格之星评选等活动,推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实现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
4、建立民情研判机制,实现基层管理民主化。推行民情恳谈机制,通过群众出题、团队点题、社区(村)议题、乡镇(街道)定题、职能部门破题,建立健全乡镇(街道)主导,职能部门、社区(村)、网格团队和群众广泛参与、上下联动的民情恳谈机制,推出“相约星期
五、有话大家说”、“干部听民声、共说连心话”、网格户代表制度等载体实现民情民意的直接、快速和全面沟通;推行电子民情日记逐级点评机制,网格服务团队定期上传民情日记,由乡镇联系领导、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三级点评,推动服务承诺事项的落实;推行民情“一事一诺一评议”机制,对为 6 民服务的每一事项,全程公示服务事项办理进度和效果,并采取群众和网格服务团队双向打分,拓宽为民服务群众满意度评价渠道。
5、搭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管理服务高效化。建立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系统操作平台(内网)和门户网站(外网),其中内网面向网格工作人员,包括基础信息、民情日记、服务办事、短信互动等模块,受理群众诉求后按内容分类和流转程序传递给全市各级、各职能部门,限时办结;外网面向社会群众,展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动态,依托“8189000”、“8189090”服务平台,收集群众诉求,自动转入内网系统进行处理,并提供各方面信息咨询服务。“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基层工作方式从传统型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管理方式转变,形成监管互动、分工协作、动态有序的管理服务新模式。同时,开通“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10639393手机短信平台,群众对政府管理服务职能范围内的事项如有诉求,均可通过发送短信至服务平台。
6、强化领导考核责任,实现工作保障常态化。各地各部门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工作协调和业务指导;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网格民情大比武”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考核来检验 7 工作实效,通过网格服务团队业务比拼、检查信息管理系统记录、随机暗访、满意度测评、重点项目督查等方式对乡镇(街道)的工作展开全面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表彰奖励各类先进,调动基层组织和服务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县(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其中市本级安排了500万元专项资金),以保障这项工作长期有效开展;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组织机关部门在职党员、干部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行“双角色双争优”活动,要求在职党员、干部都要到所在社区报到,利用“八小时外”的休息时间,参与社区活动,服务社区居民,接受社区监督,并把机关党员、干部在社区的表现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实施考核管理。
三、成效与意义
通过3年多的实践,我们体会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是改善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力抓手。
1、构建起为民服务之网,提高了基层组织办事能力。这项工作以“为民、惠民、便民”为宗旨,统筹基层组织资源,以团队人员的多元化来服务群众需求的多元化,以强化条块协同来改变条条各自为政的局面,以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五级上下联动来解决一个部门、一个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解决了以往基层主要 8 以条为主开展工作,各条线的工作人员在块上的工作职责不明确、不到位,条与条之间的协同配合不紧密等问题,真正把群众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写在明里,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解决基层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构建起平安建设之网,夯实了社会和谐稳定基础。网格服务团队成员通过经常性走访排摸,与群众“面对面”、“点对点”的交流沟通,重点围绕增收致富,创业创新,维护权益,就业、就医、就学等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网格内居民的利益纠纷和诉求,及时进行社会稳定分析预警,努力将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随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推进,网格服务团队推心臵腹的交流沟通、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让群众感到了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有效改变了以往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遇事只好上访的状况,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更加巩固。据浙江省统计局2010年底抽样调查,舟山市群众安全感达97.82%,位列全省第一;2010年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5%。
3、构建起感情沟通之网,密切了党群干群血肉关系。网格服务团队成员通过经常性地走访联系群众、面对面地与群众谈心交心,实打实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通过3年多时间的实践,群众从当初怀疑、观望,到审慎接触、逐步了解,9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群众和网格服务团队、基层党员干部建立起了朋友关系,遇到困难和问题,都愿意向网格服务队员反映,网格服务团队更被老百姓称为“撤不走的服务队”。根据2010年4月全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考核评估结果显示,群众对这项工作及网格服务团队成员的整体满意度达89%。我市组织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测评得分,连续3年名列全省第一。
4、构建起民意汇聚之网,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建立民情民意研判和解决机制,召开民情分析会、民情恳谈会、民情通报会等,拓宽党组织和政府听取民意、集中民智、解决问题、形成共识的渠道。网格服务团队和联户党员经常深入群众走访联系、了解民情、采集信息,畅通了群众反映利益诉求的渠道,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落实。这既为党组织和政府的决策部署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使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内民主决策将群众意愿外化为利民惠民的具体行动,又因为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得到党组织和政府采纳,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探索出一条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新途径。
5、构建起宣传教育之网,形成了共谋科学发展之风。随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深入推进,网格服务团队和联户党员挨家挨户宣传政策、释疑解惑,党委、政府的正面舆论占据了主阵地,群众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 10 策、实施的建设项目也予以积极配合、全力支持。现在舟山正处于建设国家级海洋经济试验区的关键时期,通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推进,让广大群众能够知晓试验区建设、了解试验区建设、参与试验区建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形成了党群和干群共谋科学发展之风,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6、构建起干部成长之网,提升了基层干部综合素质。这项工作的实施,把干部“赶”到基层一线,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村服务”,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复杂问题;变“处理线条单一问题”为“解决群众各种难题”,形成了推动干部学习的倒逼机制;变“习惯于蹲办公室”变成“习惯于下基层”,使干部敢于面对群众、乐于贴近群众、善于服务群众,做群众思想工作不厌其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真心实意,与群众建立扎实的感情基础,能力和作风与群众的要求和期望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案例点评]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研究院执行院长刘靖北教授:舟山的案例有如下几个特点:
1、找准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在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从而把党的工作有效地贯穿到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实现了基层建设工作与基层社会管理的无缝对接;
2、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把党务、11 行政、群团、民间社会力量等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织起一张基层“公共管理服务网”,“上面千条线”汇聚到“基层一张网”,形成党的强大群众工作优势。
3、运用现代科技和网络技术,建立全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一口受理、一网协同的“流水线”服务,形成监管互动、分工协作、动态有序的管理服务新模式。舟山市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是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创新,受到舟山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具有极强的推广价值。
上海市党建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汪丹博士:舟山创造的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经验,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主要有三点:第一,要把组织再造和功能转换有机的统一起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制逐渐在瓦解,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市场人。舟山做法,就是用一种新的方式、新的机制去把社会人、市场人重新组织起来,实现了社会的再组织化,这实际上是一种组织的再造。不仅如此,它还实现了一种功能的转变。舟山的做法就是把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聚焦到服务群众上面,把联系和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职责。通过组织再造、功能转变,整合多方的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回应群众的多元的诉求,这给我们非常深的启示。第二,党建工作需要精耕细作,使之深入社会,落地生根。现在基层党建工作许多时候就是停留于发文件,停留于开会,不能真正地深入社会,不能真正的 12 落地生根。而舟山通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使党务工作实现了进户头,见人头,入心头。第三,党建工作要形成责任机制。现在各个地方都强调要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但差别就在于有的地方能够形成一个长效的机制,能够制度化,而在有的地方就是一个口号,一个活动。舟山通过责任考核机制形成一个压力或动力机制,使这项活动能够持续化、长效化。总之,舟山的实践探索为转型期的社会管理和基层党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第二篇:浙江舟山: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浙江舟山: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工作
舟山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是我国唯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人口96万多。为深化拓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强化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努力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舟山市在2007年底普陀区桃花镇先行试点的基础上,2008年8月按照“网格化定位、组团式联系、多元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全方位覆盖、常态化保障”的要求,在全市全面推行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形成了“党政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上下联动”的基层工作新格局,创新了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
一、背景与起因
近年来,舟山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市与全国其它地方一样,基层组织的工作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面临新的挑战。
1、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需要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意识和实效。近年来,舟山市始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提高党员素质能力、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作为关键环节,进行了坚持不懈地探索。2003年,我们开展了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建“三培养”活动,其核心是如何带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问题,是解决基层党组织骨干的能力问题。2005年,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了以“党群联心、共创和谐”为主题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尤其是无职党员的作用,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但是随着联系和服务工作的深化,个体服务能力有限与群众需求日益提高的矛盾也愈显突出。为此,我们必须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进一步转变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切实提高综合性的联系和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2、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化,需要我们及时准确掌控基层情况,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阶层逐步分化,贫富差距有所扩大,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积累,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趋向多元并且日益复杂化,部分群众对党员干部不够信任、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够支持,甚至引发大规模的上访和群体性事件,进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重大项目推进。但是,我们的许多社会管理服务还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以条为主、各自为战的方式方法,而且随着交通、通讯等手段的改进,基层党员干部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少了,群众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得不到准确传递、及时回应,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息的不灵通、不对称,久而久之,党委政府对群众的一些真实想法和利益诉求掌握得不全面、不准确,而党委和政府的决策和意图,群众又不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强化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吸收各种社会治理模式中的合理成分,建立完善群众工作的分片责任承包制,切实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提高基层组织管理服务的效能。
3、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趋势,需要我们整合面向基层的各项资源,以统筹的理念强化基层管理和服务。随着经济领域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经营体制的实施,群众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城乡逐步融合直至一体的趋向比较明显,群众的需求也变得更加个性化、复杂化。为此,我们必须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以统筹城乡的理念改进党在基层的领导方式,一方面,要创设集社会管理服务与基层党建工作于一体的工作载体,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整合基层各类组织资源,充实党的工作力量,发挥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的作用,调动基层各类骨干分子的积极性,形成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合力;另一方面,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设公共服务平台,打破城乡区域界限,打破条块分割局面,整合面向基层的各类资源尤其是市、县(区)部门工作力量,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做法与经过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着眼党在基层执政方式的创新所作的探索,就是在乡镇(街道)、社区(村)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把乡镇(街道)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通过整合基层各类组织资源,对应每个网格组建相应的管理服务团队,全面承担网格内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解决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等职责,并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搭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从而为群众提供更为直接、高效的服务,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主要做法是:
1、网格定位,延伸触角,实现管理服务全覆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社会的“细胞”――家庭为基本单位,在现有的社区(村)区划不变的前提下,着眼于消除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空白地带”,以“尊重传统、便于管理、促进发展”为原则,根据社区(村)所辖范围、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合理设置网格。渔农村一般以100-150户家庭为一个网格,城区则适当放大,在全市范围内划分了2464个网格。同时,将组织关系在同一网格内的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并通过双向选择的办法,确定每名党员联系10-20户普通群众,目前舟山市43个乡镇(街道)1.69万名党员,共联系19.1万户、52万名普通群众,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效避免管理服务“真空”的出现。
2、整合力量,优化配置,建立与网格对应的管理服务团队。网格管理服务团队以乡镇(街道)机关干部、社区(村)干部、网格党小组组长、辖区民警为骨干,并吸收教师、医生、老干部、渔农科技人员、乡土实用人才等参与,一般由6-8人组成。网格管理服务团队成员充分考虑个人的岗位职责、专业特长、年龄结构和性格特点等因素,使每支网格团队都具备较好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目前舟山市网格团队管理服务人员共有1.3万余人,在网格的管理服务上,形成了“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网格党小组”的组织架构。
3、明确职责,落实包干,强化管理服务的责任。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中,网格党小组及其成员以普遍联系为主,一般每名党员每月进行3次普遍走访,具体了解联系群众的思想和生产生活情况,网格党小组每月召开1次工作例会,分析梳理群众意见建议,研究对策措施并抓好落实。网格管理服务团队以重点联系和专业化服务为主,网格团队成员主要发挥社情民意调研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民主制度监督员、惠民便民服务员等“五个员”的作用,一般每年集中安排4次普遍走访,深入了解网格内各户的详细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服务工作;平时根据具体情况,做到群众有困难有问题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加以解决。在市、县(区)、乡镇(街道)设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从而形成覆盖城乡、条块结合的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网格五级组织管理体系。为落实责任,我们还出台了量化考核和保障措施,定期进行考核和表彰。
4、建立平台,强化功能,运用信息管理技术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以市信息中心的信息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市属各部门的局域网和数据库,建立综合性、集成式、共享性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将信息网络连通到县(区)、乡镇(街道)和每一个社区(村)。各乡镇(街道)、社区(村)均设立信息站,配备专职信息员,专门从事信息平台管理维护及信息输入、反馈工作。该信息平台具有数据查询及统计、短信互动、工作交流、网上办事等功能,群众诉求以短信、电话或走访收集后输入信息系统,系统立即自动受理,并按内容分类和流转程序传递给全市各级、各职能部门,限时办结,办理结果以短信方式或由网格服务人员反馈给当事人,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同时,鼓励和督促服务团队成员利用工作交流平台撰写电子民情日记,记录工作情况和所思所悟,并作为考核干部转变作风、联系服务群众、发挥职能作用等方面表现的重要依据。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在基层管理服务上实现一口受理、一网协同,既能让群众及时反映问题、加强群众与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的交流沟通,又能全面反映受理问题办理情况,使网格管理服务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督。
5、定期研判,上下联动,发挥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在管理服务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各级党组织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网格民情研判制度,重点研究处理网格团队无法独立解决的疑难问题和关乎民生、民富、民安的普遍性问题。社区(村)党组织一般每月进行一次,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一般每两个月一次到社区(村)集中听取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的工作情况,如遇重要情况,随时研究处理。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一般在乡镇(街道)范围内解决。乡镇(街道)层面无法解决的,逐级向市、县(区)管理服务办公室反映,寻求上级的帮助和支持。市、县(区)管理服务办公室也定期对基层反映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经分析梳理交相关部门办理。定期分析研判大多采取类似民主恳谈的方式,使研判的过程既成为管理服务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成为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民主决策和加强对基层工作领导的过程,使反映的一些共性问题能够从面上得到解决。
三、成效与反响
舟山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把它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基层管理服务、党建工作和综治维稳的主要抓手,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设立了综治平安组、团队管理组、城区工作组、渔农村工作组、技术保障组等五个专项组,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确保这项工作推进迅速、进展顺利、深入人心。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反映在:
1、构建了为民服务之网,各种资源和力量得到统筹整合,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统筹市县(区)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各方力量,以团队人员的多元化来服务群众需求的多元化,以强化条块协同来改变条条各自为政的局面,以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五级上下联动来解决一个部门、一个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东港街道葫芦岛是一个典型的老年化悬水小岛,90%以上是老人,且均无社保和退休费,急需一个托老所提供养老服务。但因这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年得不到解决。网格团队了解情况后,逐级反映情况,上级网格办公室积极整合区、街道,以及民政局、老龄办等部门资源,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给老人修建了一所全市设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村级托老所。党支部书记说:“如果没有网格服务团队和上级的帮助,这件事根本办不了。”
2、构建了平安建设之网,强化了社会管理,城乡基层更加和谐稳定了。网格团队通过经常性走访排摸,在第一时间掌握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及时进行社会稳定分析预警,努力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改变了以往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遇事只好上访的状况。即使某些问题因各种原因一时无法解决,通过网格团队推心置腹的交流沟通、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换位思考的言行举止,也让群众感到了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南岙社区里山自然点网格团队在走访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调剂农保地,致使140余户村民长期以来建房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群众要求迁移建房呼声强烈,并准备组织上访。网格团队立即向上级发出信访预警,积极与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衔接,经多方努力,积极稳妥化解了一起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去年8月以来,通过网格化管理,共征集群众意见13000余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9300余件,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苗头,化解在初期。
3、构建了感情沟通之网,改进了干部作风,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网格团队成员经常性地走访联系群众、面对面与群众谈心交心,实打实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群众从当初怀疑、观望,到审慎接触、逐步了解,现在已有许多群众开始真正把网格团队和基层党员干部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什么问题、困难愿意向他们反映,甚至家中有事也愿意找党员干部商量了。网格团队被老百姓称为“撤不走的服务队”。曙光社区原是勾山街道群众意见最多、办公益事业最难的社区之一,以前召开座谈会,安排半天时间群众还提不完意见,而今年初街道主要领导组织召开意见征询会,与群众座谈不到1个小时,就没有群众提意见了。一位叫袁久锋的老同志感慨地说:“现在干部与群众接触多了,该提的意见平时都提了,该解决的问题平时都及时解决了,自然开会就没什么意见可以提了。”正是通过一件件细小事情的解决,拉近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
4、构建了干部成长之网,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基层的执政能力提升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要求基层干部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村服务”,变“处理线条单一业务”为“解决群众各种难题”,把干部“赶”到基层一线,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复杂问题,形成了推动干部学习的倒逼机制。现在基层干部主动学习的多了,闲暇无事的少了;彼此交流走访情况的多了、扎堆聊天的少了。许多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说:“以前由于直接跟老百姓打交道比较少,碰到群众找上门来要求解决问题,不仅没有办法,而且还感到有点紧张,说白了就是相关政策和办事程序不了解,做工作底气不足,缺乏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这项工作开展后,逼着党员干部多学知识多学业务,争当通才,现在面对群众心里有底了,也愿意跟群众打交道了”。
四、探讨与评论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创新了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创新亮点:
1、实现基层执政的工作方式从粗放向精细转变。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使舟山市许多基层群众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群众生产生活的自主性增强,对组织的依赖程度减弱。同时,基层群众的需求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这就要求基层工作从粗放向精细转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网格管理理念,细分责任网格,以家庭为单位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做到走村入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反映渠道全畅通、服务管理全覆盖,同时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最末端,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务的针对性。
2、实现基层执政的工作重点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在计划经济年代,社会生产由国家和集体单位统一组织开展,在基层工作中形成了以管理为主的工作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基层群众成为生产生活主体,基层党的组织和政权组织的职能面临着重大转变,既要履行管理职能,更要强化服务功能。推动基层工作重点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不仅是工作重点的调整,更是解决执政为民这一重大方向性问题的关键。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要求党员干部下移工作重心,把管理作为基础,把服务作为关键,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到位的服务推动管理的加强,既是理念的变换,也是流程的再造。它使基层工作逐步形成了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工作格局,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基层工作中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3、实现基层执政的工作资源从条条为主向条块结合转变。长期以来,基层执政的工作资源处于条块分割的状况。作为最基层的村和社区,都是自治组织,自身拥有的工作资源有限,乡镇(街道)的工作资源也相对贫乏。执政的很多资源,具体掌握在县(区)以上的工作部门中,条上的资源没有很好在块上集聚,特别是没有在最基层实现有机整合。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通过管理服务团队将各方面资源整合到基层,使基层的问题从依靠基层力量、基层资源解决,变成了依靠各级力量、各级资源统筹解决。从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来看,实现了从一对多到多对
一、多对多的转变;从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来看,实现了基层组织单体作战到上下协同作战的转变;从基层工作的力量来看,实现了单一依靠党政内部力量到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党的组织优势,提高了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
4、实现基层执政的工作决策从经验为主向民主科学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决策中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由于从业的多样化带来利益的多元化,如何在决策中充分尊重和考虑各方利益,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以往的决策虽然也强调要听取民意,但往往存在民意表达不充分、不全面,掌握信息不广泛、不完整的问题,导致一些决策存在缺陷,执行受阻。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经常面对面听取意见,并引进信息管理技术,使工作决策建立在广泛的民意民智基础上,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同时,网格团队和党小组又是贯彻落实决策的基础和骨干力量,通过他们深入细致的工作,更有效地推进了决策的贯彻落实。
5、实现基层执政的工作格局从相对封闭向更为开放转变。党在基层的执政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由于多种原因,原来基层执政的工作格局存在封闭运作多、开放运作少的情况。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执政格局的开放性。从部门工作的角度看,不同的部门原来都比较重视自身的业务工作,舟山的实践,把各部门的工作都整合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大格局中去定位去实践,在为中心任务服务中实现了自身工作的全面发展。从基层党建的角度看,则突破了党建工作的党内循环,党建工作的参与主体从基层党员扩大到各类组织和骨干,党建工作的实施对象从组织内部转向基层群众,党建工作的重心从内部建设向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转变,党建工作的成效从加强组织建设拓展到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夯实基层基础。从基层工作的手段看,通过建立信息化工作平台,把问题的受理、责任单位、处理过程和结果都公开,提高了基层工作的透明度。从基层工作的组织架构看,打破了原来的层级界限,构筑了扁平化的组织体系,提高了基层工作的效率。
第三篇:广州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
广州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凤凰网报道)
新快报讯 记者罗仕 通讯员穗府信报道 昨日上午,广州市召开了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工作总结暨全面启动大会视频会议。根据会议部署,广州将在全市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每200户居民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实施精细化管理服务,今年下半年全面铺开。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建华出席并讲话,会议由广州市委副书记李贻伟主持。
全市需配备2万多网格员
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广州已在越秀、黄埔等区开展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目前在全市1469个城市社区中,已有637个社区开展了市、区(县级市)、街(镇)级网格化试点工作,推行率达43.3%。
会议提出,全市原则上将按每个网格200户左右的统一标准划分基础网格,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平安建设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优先纳入网格服务管理的范畴,每个基础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专职网格员将由各区(县级市)通过整合现有街道各类聘用人员,将部分符合条件的人员转为专职网格员,不足部分可向社会公开招聘。各区(县级市)需规范专职网格员录用机制,制定统一的薪酬指导标准和考核办法。
据了解,广州市人口已经超过1600万,接近500万户居民,全市需配备2万多名专职网格员。如按每户3.5人计算,每名网格员服务700多人。他们将负责网格巡查、入户信息采集、上报网格事件、联系市民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反映居民诉求、提供便民服务等。
网格员服务居民接受诉求
“这是管理流程的再造,具有革命意义。原来是政府点菜下单,现在转过来,居民点菜下单,我们干活。”陈建华在讲话中表示,要将“大城市”的问题分解到每一个社区的“小网格”解决,对居民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打通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管理、消防安全、来穗人员服务管理、人口计生服务、垃圾分类等纳入网格服务管理的基础事项,“(例如)网格员负有指导网格内200户居民实行垃圾分类的责任。政府服务类工作5大类170项都落实到网格。”
陈建华表示,网格员要通过短信平台、群众来访和网格员定期上门调查等方式,主动了解和发现问题,积极收集群众反映和诉求,为网格内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一个网格员手持一个网络终端也就是IPAD,可以同时对200户居民推送信息,也可以同时接受来自200户居民的诉求信息,双向的互动,将问题解决在网格。”
“现在社区里边由于楼宇多了以后,街坊之间联系少了,通过网格化管理,也可以重建良好的街坊关系。”陈建华说。
建数据平台打破“信息孤岛”
根据部署,在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广州还将建立一个本区的跨部门、跨层级的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的网格化基础信息数据平台。全市各区(县级市)要共享公安、人社、民政、卫计、房产、城管、气象、党建和来穗人员等信息资源,将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等信息全部纳入数据库管理,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数据统一采集、动态管理、共建共享,彻底打破“信息孤岛”。
“市政府常务会定了一个原则,除保密信息外,凡是不提供信息的部门,就一律不提供财政拨款。”陈建华说。
广州市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工作总结暨全面启动大会视频会议(民政局)
7月2日上午,陈建华市长在市政府礼堂主持召开了广州市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工作总结暨全面启动大会视频会议。市委李贻伟副书记、陈国秘书长,市政府贡儿珍副市长、市政府赵南先副秘书长出席了会议。市直有关部门、各区(县级市)党委政府、区职能部门、街(镇)的主要领导及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贡儿珍副市长对我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布置了下一阶段工作任务。接着,越秀区、黄埔区、番禺区代表分别介绍了试点工作经验。最后,陈建华市长对全市全面启动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
一、充分认识推进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重要意义。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的重要意义,认真借鉴越秀、黄埔和番禺区的经验做法,积极主动抓好落实。
二、加快构建起支撑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主骨架。一是抓紧建立市、区(县级市)、街(镇)三级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二是各区(县级市)原则上按照每200户将辖区内社区划分基础网格;三是建立互通共享的网格化基础信息数据平台;四是按照“采办分离、一格一员”原则,组建专职网格员队伍。
三、扎实推进全市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一是建立市、区(县级市)两级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市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二是加快整合各类政务资源,围绕加快形成“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居民参与”的协同善治工作新格局;三是各牵头部门要按照时间节点要求,落实责任分工,督促推进工作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将网格化工作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对工作不力,导致工作不落实的要追究责任,确保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第四篇:16浙江舟山:全面推行“网络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选登
浙江舟山: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中共舟山市委组织部
2009年11月24日17:55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二、做法与经过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着眼党在基层执政方式的创新所作的探索,就是在乡镇(街道)、社区(村)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把乡镇(街道)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通过整合基层各类组织资源,对应每个网格组建相应的管理服务团队,全面承担网格内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解决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等职责,并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搭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从而为群众提供更为直接、高效的服务,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主要做法是:
1、网格定位,延伸触角,实现管理服务全覆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社会的“细胞”――家庭为基本单位,在现有的社区(村)区划不变的前提下,着眼于消除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空白地带”,以“尊重传统、便于管理、促进发展”为原则,根据社区(村)所辖范围、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合理设置网格。渔农村一般以100-150户家庭为一个网格,城区则适当放大,在全市范围内划分了2464个网格。同时,将组织关系在同一网格内的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并通过双向选择的办法,确定每名党员联系10-20户普通群众,目前舟山市43个乡镇(街道)1.69万名党员,共联系19.1万户、52万名普通群众,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效避免管理服务“真空”的出现。
2、整合力量,优化配置,建立与网格对应的管理服务团队。网格管理服务团队以乡镇(街道)机关干部、社区(村)干部、网格党小组组长、辖区民警为骨干,并吸收教师、医生、老干部、渔农科技人员、乡土实用人才等参与,一般由6-8人组成。网格管理服务团队成员充分考虑个人的岗位职责、专业特长、年龄结构和性格特点等因素,使每支网格团队都具备较好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目前舟山市网格团队管理服务人员共有1.3万余人,在网格的管理服务上,形成了“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网格党小组”的组织架构。
3、明确职责,落实包干,强化管理服务的责任。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中,网格党小组及其成员以普遍联系为主,一般每名党员每月进行3次普遍走访,具体了解联系群众的思想和生产生活情况,网格党小组每月召开1次工作例会,分析梳理群众意见建议,研究对策措施并抓好落实。网格管理服务团队以重点联系和专业化服务为主,网格团队成员主要发挥社情民意调研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民主制度监督员、惠民便民服务员等“五个员”的作用,一般每年集中安排4次普遍走访,深入了解网格内各户的详细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服务工作;平时根据具体情况,做到群众有困难有问题能够
快速反应、及时加以解决。在市、县(区)、乡镇(街道)设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从而形成覆盖城乡、条块结合的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网格五级组织管理体系。为落实责任,我们还出台了量化考核和保障措施,定期进行考核和表彰。
4、建立平台,强化功能,运用信息管理技术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以市信息中心的信息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市属各部门的局域网和数据库,建立综合性、集成式、共享性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将信息网络连通到县(区)、乡镇(街道)和每一个社区(村)。各乡镇(街道)、社区(村)均设立信息站,配备专职信息员,专门从事信息平台管理维护及信息输入、反馈工作。该信息平台具有数据查询及统计、短信互动、工作交流、网上办事等功能,群众诉求以短信、电话或走访收集后输入信息系统,系统立即自动受理,并按内容分类和流转程序传递给全市各级、各职能部门,限时办结,办理结果以短信方式或由网格服务人员反馈给当事人,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同时,鼓励和督促服务团队成员利用工作交流平台撰写电子民情日记,记录工作情况和所思所悟,并作为考核干部转变作风、联系服务群众、发挥职能作用等方面表现的重要依据。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在基层管理服务上实现一口受理、一网协同,既能让群众及时反映问题、加强群众与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的交流沟通,又能全面反映受理问题办理情况,使网格管理服务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督。
5、定期研判,上下联动,发挥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在管理服务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各级党组织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网格民情研判制度,重点研究处理网格团队无法独立解决的疑难问题和关乎民生、民富、民安的普遍性问题。社区(村)党组织一般每月进行一次,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一般每两个月一次到社区(村)集中听取网格管理服务团队的工作情况,如遇重要情况,随时研究处理。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一般在乡镇(街道)范围内解决。乡镇(街道)层面无法解决的,逐级向市、县(区)管理服务办公室反映,寻求上级的帮助和支持。市、县(区)管理服务办公室也定期对基层反映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经分析梳理交相关部门办理。定期分析研判大多采取类似民主恳谈的方式,使研判的过程既成为管理服务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成为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民主决策和加强对基层工作领导的过程,使反映的一些共性问题能够从面上得到解决。
三、成效与反响
舟山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把它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基层管理服务、党建工作和综治维稳的主要抓手,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设立了综治平安组、团队管理组、城区工作组、渔农村工作组、技术保障组等五个专项组,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确保这项工作推进迅速、进展顺利、深入人心。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反映在:
1、构建了为民服务之网,各种资源和力量得到统筹整合,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统筹市县(区)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各方力量,以团队人员的多元化来服务群众需求的多元化,以强化条块协同来改变条条各自为政的局面,以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五级上下联动来解决一个部门、一个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东港街道葫芦岛是一个典型的老年化悬水小岛,90%以上是老人,且均无社保和退休
费,急需一个托老所提供养老服务。但因这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年得不到解决。网格团队了解情况后,逐级反映情况,上级网格办公室积极整合区、街道,以及民政局、老龄办等部门资源,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给老人修建了一所全市设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村级托老所。党支部书记说:“如果没有网格服务团队和上级的帮助,这件事根本办不了。”
2、构建了平安建设之网,强化了社会管理,城乡基层更加和谐稳定了。网格团队通过经常性走访排摸,在第一时间掌握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及时进行社会稳定分析预警,努力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改变了以往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遇事只好上访的状况。即使某些问题因各种原因一时无法解决,通过网格团队推心置腹的交流沟通、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换位思考的言行举止,也让群众感到了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南岙社区里山自然点网格团队在走访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调剂农保地,致使140余户村民长期以来建房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群众要求迁移建房呼声强烈,并准备组织上访。网格团队立即向上级发出信访预警,积极与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衔接,经多方努力,积极稳妥化解了一起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去年8月以来,通过网格化管理,共征集群众意见13000余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9300余件,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苗头,化解在初期。
3、构建了感情沟通之网,改进了干部作风,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网格团队成员经常性地走访联系群众、面对面与群众谈心交心,实打实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群众从当初怀疑、观望,到审慎接触、逐步了解,现在已有许多群众开始真正把网格团队和基层党员干部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什么问题、困难愿意向他们反映,甚至家中有事也愿意找党员干部商量了。网格团队被老百姓称为“撤不走的服务队”。曙光社区原是勾山街道群众意见最多、办公益事业最难的社区之一,以前召开座谈会,安排半天时间群众还提不完意见,而今年初街道主要领导组织召开意见征询会,与群众座谈不到1个小时,就没有群众提意见了。一位叫袁久锋的老同志感慨地说:“现在干部与群众接触多了,该提的意见平时都提了,该解决的问题平时都及时解决了,自然开会就没什么意见可以提了。”正是通过一件件细小事情的解决,拉近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
4、构建了干部成长之网,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基层的执政能力提升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要求基层干部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村服务”,变“处理线条单一业务”为“解决群众各种难题”,把干部“赶”到基层一线,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复杂问题,形成了推动干部学习的倒逼机制。现在基层干部主动学习的多了,闲暇无事的少了;彼此交流走访情况的多了、扎堆聊天的少了。许多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说:“以前由于直接跟老百姓打交道比较少,碰到群众找上门来要求解决问题,不仅没有办法,而且还感到有点紧张,说白了就是相关政策和办事程序不了解,做工作底气不足,缺乏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这项工作开展后,逼着党员干部多学知识多学业务,争当通才,现在面对群众心里有底了,也愿意跟群众打交道了”。
四、探讨与评论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创新了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创新亮点:
1、实现基层执政的工作方式从粗放向精细转变。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使舟山市许多基层群众由“单位人”
变成了“社会人”,群众生产生活的自主性增强,对组织的依赖程度减弱。同时,基层群众的需求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这就要求基层工作从粗放向精细转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网格管理理念,细分责任网格,以家庭为单位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做到走村入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反映渠道全畅通、服务管理全覆盖,同时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最末端,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务的针对性。
2、实现基层执政的工作重点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在计划经济年代,社会生产由国家和集体单位统一组织开展,在基层工作中形成了以管理为主的工作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基层群众成为生产生活主体,基层党的组织和政权组织的职能面临着重大转变,既要履行管理职能,更要强化服务功能。推动基层工作重点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不仅是工作重点的调整,更是解决执政为民这一重大方向性问题的关键。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要求党员干部下移工作重心,把管理作为基础,把服务作为关键,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到位的服务推动管理的加强,既是理念的变换,也是流程的再造。它使基层工作逐步形成了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工作格局,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基层工作中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3、实现基层执政的工作资源从条条为主向条块结合转变。长期以来,基层执政的工作资源处于条块分割的状况。作为最基层的村和社区,都是自治组织,自身拥有的工作资源有限,乡镇(街道)的工作资源也相对贫乏。执政的很多资源,具体掌握在县(区)以上的工作部门中,条上的资源没有很好在块上集聚,特别是没有在最基层实现有机整合。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通过管理服务团队将各方面资源整合到基层,使基层的问题从依靠基层力量、基层资源解决,变成了依靠各级力量、各级资源统筹解决。从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来看,实现了从一对多到多对
一、多对多的转变;从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来看,实现了基层组织单体作战到上下协同作战的转变;从基层工作的力量来看,实现了单一依靠党政内部力量到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党的组织优势,提高了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
4、实现基层执政的工作决策从经验为主向民主科学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决策中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由于从业的多样化带来利益的多元化,如何在决策中充分尊重和考虑各方利益,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以往的决策虽然也强调要听取民意,但往往存在民意表达不充分、不全面,掌握信息不广泛、不完整的问题,导致一些决策存在缺陷,执行受阻。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经常面对面听取意见,并引进信息管理技术,使工作决策建立在广泛的民意民智基础上,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同时,网格团队和党小组又是贯彻落实决策的基础和骨干力量,通过他们深入细致的工作,更有效地推进了决策的贯彻落实。
5、实现基层执政的工作格局从相对封闭向更为开放转变。党在基层的执政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由于多种原因,原来基层执政的工作格局存在封闭运作多、开放运作少的情况。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执政格局的开放性。从部门工作的角度看,不同的部门原来都比较重视自身的业务工作,舟山的实践,把各部门的工作都整合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大格局中去定位去实践,在为中心任务服务中实现了自身工作的全面发展。从基层党建的角度看,则突破了党建工作的党内循环,党建工作的参与主体从基层党员扩大到各类组织和骨干,党建工作的实施对象从组织内部转向基层群
众,党建工作的重心从内部建设向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转变,党建工作的成效从加强组织建设拓展到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夯实基层基础。从基层工作的手段看,通过建立信息化工作平台,把问题的受理、责任单位、处理过程和结果都公开,提高了基层工作的透明度。从基层工作的组织架构看,打破了原来的层级界限,构筑了扁平化的组织体系,提高了基层工作的效率。
第五篇:网格化管理
强化街路网格化管理考评力度
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化机制建设 ——锦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建立城市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是针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以行政管理的长期效益为评判指标,由城市综合执法部门通过发挥行政管理各要素及各环节的综合作用,最终实现行政管理效率最大化的一种工作机制。市综合执法局在城市管理中率先在市管64条12米宽以上街路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实现了街路管理的无缝链接。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市的市容市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队伍经受住了锻炼,执法理念和执法素质明显提升,广大人民群众亲眼目睹和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整治成果。
一、划分街路管理等级,确保网格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认真搞好街路网格化管理组网。综合执法局依据《锦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赋予的职能:主要负责城区12米宽以上街路第一排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与建筑物、构筑物相连接的其他设施的市容监察。综合执法局按赋予的职能要求,将古塔、凌河两区以实地勘察和图上作业的方式,划出四个网格化管理区域,分别由四个网管支队进行区域管理;将四个区域分成12个网片,由各支队(每个支队3个大队)的12个网管大队分别实施网格管理;再将12个网片(每个大队至少两个以上单元网格小组)分成25快,由单元网格小组(3—5人)实施网格管理。通过网格化分,使市管街路实现了区、片、快的组网,从而使市管街路形成了闭合式的无缝链接。组网后,将网格化管理工作以图表的方式,向社会及新闻媒体进行了公示。全体入网人员按照“五定”要求,即:定人员、定路段、定标准、定责任、定奖惩的方式,参与到网格化管理当中,在管理区域内形成了一张横到边、纵到底的覆盖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街路管理上的盲区和空白点。
二是搞好街路等级划分。将市管街路划分为一、二级街路。一级街路60条,二级街路4条,制定了街路网格化管理标准,一级街路要实现“八无”,即无店外经营、无店外洗修车、无店外堆放、无固定摊点、无自发马路市场、无违章建设、无各类悬挂物、无影响市容的玻璃字画。二级街路要实现“四无”,即无自发马路市场、无违章建设、无长期店外经营、无擅自悬挂标语条幅。
二是建立网格化管理检查考核平台。综合执法局将城市管理的监督、检查、考评职能剥离出去,专门成立了网格化管理考评处,使城市管理检查考评工作形成一个“轴心”,使城市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责任更加明确,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工作闭合的环节,达到了发现问题—收集问题—问题处理—问题反馈—问题结案等一整套的工作流程,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
二、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考评机制
通过建立网格化管理检查考核平台,在街路网管检查考评中赋予其拥有职务晋升、评先选优、一票否决的权力,其主要目的就是把网格化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把建立一整套的管理、检查、评比、奖惩等多项制度纳入到长期的管理日程上来。
1、严格制定考评规范。从2006年到现在,我们根据城管执法的特点和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局党委相继制定了《街路网格化管理考评细则》、《街路网格化管理标准》、《街路网格化管理百分制竞赛扣分标准》、《关于开展街路网格化管理评比竞赛活动的通知》、《关于城市管理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规范性文件。这些规章制度对管理者的工作程序、任务、责任等作了全面系统的量化,使之做到抓什么、该怎么抓有具体标准要求,有明确责任目标。因而从制度上对街路网格化管理实行全面定位,为使网格化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奠定了基础。
2、严格按规范考评和奖惩。“没有规章天天盼、有了规章不照办”是过去管理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为杜绝这一现象,我们制定考评规范后,严格按考评规范操作,该奖则奖,该罚则罚,不搞变通,不打折扣。相继开展了季度先进网管小组、季度网管先进个人、网管先进大队、网管先进个人的评比,从而调动了全体网管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
3、切实对考评做到客观公正。奖惩考评规定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真正激发管理者的工作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评方式能不能客观公正、公开、透明。为此,除局网管考评处考评外,各支队也建立了检查考评组织,两级检查组织在检查中采取明查与暗查相结合,巡查与督查相结合,月评与季考相结合,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等办法,公开所有考评细节,每半月评分一次,以《巡查通报》的方式向网管支队通报,年终汇出总分,整个过程不搞暗箱操作,使大家对自己分管工作的优劣一目了然。通过这种考评,形成了争先创优、比着干、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
4、依托网管平台达到管理效益最大化。一是充分发挥单元网格小组的执法作用。制定了责、权、力相统一的工作职责,街路网格管理采取了点面兼治,守住一点,管住一片。在网格区内的难点、重点地段设防,定点管理,以点治面,使街路管理得到了全面提升;二是动静结合,加强治理。针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流动性、反复性问题,各网格单元把日常管理与突击整治结合起来,工作上采取弹性工作制,保证在任何时间段只要市容出现问题都有人及时进行有效处理;三是加强巡查,严格监控。对发现的问题要果断处理,不留死角,一天不查,街路就乱,一周不查,可能成片,一月不查,可能成灾。各网格单元小组保证了每天坚持普查与重点查相结合。
三、超前思维,高标准规范,高效率工作
1、超前的决策思维是从根本上落实街路网格化管理的前提。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我市建设成为“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滨海锦州、海岸锦州”的战略目标,综合执法局党委一班人审时度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着眼于服从服务全市经济建设的大局,立足我市城市管理的实际,在城市管理中提出了“强化管理、夯实基础、关注民生、创新机制、科学发展”的工作目标,继续改革和深化街路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打破多年来形成的城市管理模式,从管理的形式、方法及内容上改变了吃大锅饭,责、权、利不统一,队伍管理理念滞后的问题,使全局人员的思想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2、高标准规划是着眼于未来城市发展的大城管格局。
实行街路网格化管理从制度上解决了街路管理的“五定”问题,从管理的范围上实现了辖区内的全面覆盖,构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管理网络,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管理上的盲区,并通过完善检查、考评等配套措施,实现了管理效能与奖金挂钩,强化和激发了全体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走出了整治—反弹—整治的怪圈与模式。
3、高效率满负荷工作是实现城管人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在城市管理中不论是日常的网格化管理还是重点部位、重点路段、错时管理以及迎“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市容整治大干一百天”“禁止在城区焚烧冥纸冥币”等大型清理整治活动,全局人员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所取得的成绩是历史性的,综合执法局这种忘我的工作作风,扎实的进取精神,表明的是一种态度,承担的是一种责任,需要的是一种勇气,它表明了综合执法局敢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并借助监督力量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表明了自我加压的责任,表明了言必行、行必果的决心。是一种科学决策的艺术,是眼睛向下的作风,是承担责任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