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抗战英雄事迹

时间:2019-05-13 11:1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阳抗战英雄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阳抗战英雄事迹》。

第一篇:海阳抗战英雄事迹

全国民兵英雄:于化虎,抗战中的爆炸英雄

于化虎(1914-2004),原名晋生。民兵英雄。山东海阳人。1941年在家乡参加民兵组织,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海阳县村民兵分队长、队长,海阳县子弟兵团“化虎营”营长兼行村区武装部副部长。

于化虎,1914年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县文山后村,1940年参加抗日战争,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家乡带领民兵以自制的踏雷、绊雷、连环雷、夹子雷、钉子雷、梅花雷等20多种地雷为主要武器,有力地打击日寇,威震胶东。

1943年5月,日伪军100多人偷袭文山后村,时任民兵队长的于化虎率领爆破组在村边埋下70多枚石头拉雷和绊雷,炸死炸伤前来袭击的日军17人。几天后,他又带领民兵在村子周围埋下数百颗自制地雷,诱敌进入雷区,炸死炸伤敌人70多名。

为了对付于化虎和民兵的地雷,日军组织探雷队。于化虎将计就计,以真假地雷对付敌人,日军挖出上面的假雷,下面的真雷随即被引爆。后来,日军将雷坑挖得又大又深,剪断真假雷相连的引火弦。于化虎和爆炸队员则试制成功定时雷。一次,日军探雷队把挖出的4颗定时雷带回炮楼,定时雷突然爆炸,7个日军当场毙命。日军绞尽脑汁,只好在疑有地雷的地方画上白圈,在疑有地雷阵的地方作出标记,绕道行军。于化虎带领民兵故布疑阵,在日军画的圈外,另外画圈,并在圈与圈间埋上地雷,把日军炸得血肉横飞,充分发挥了地雷战的威力。

1944年春,驻青岛的日军对盆子山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于化虎带领民兵在村西野虎山下埋设20多颗子母雷,炸死炸伤日伪军40多人。黔驴技穷的日军从青岛调来了工兵和探雷器。于化虎和民兵们针锋相对,制成夹子雷、头发丝雷和梅花雷等防排雷。同年夏,于化虎带着4颗25斤重的大地雷,潜入敌人据点,埋设在日军集合点名的地方。第二天早晨日军出操时踩响地雷,被炸死炸伤30多人。

1945年夏的一天,日伪军集结400多人,对周围村庄进行“扫荡”。于化虎组织民兵,化装混入敌人内部,活捉14名伪军士兵,穿上伪军服装进村布雷。然后撤出村,开枪诱敌上钩。敌人慌乱中互相射击,地雷遍地开花,死伤47人。慑于民兵地雷战的威力,据守海阳县城的日军,被围困在据点里,真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只好在青岛日军接应下从海阳逃走。

于化虎和他的民兵地雷战,在胶东一带威名大振,炸得日伪军闻雷色变。1944年10月,于化虎等5人受胶东军区委派,到烟潍线为1000多民兵骨干传授制雷、布雷技术,开展历时4个多月的地雷战。他在蓬莱附近一次布雷炸死炸伤日伪军28人。到抗战胜利时,他亲手培养起来的爆炸模范20多名,会使用5种以上地雷的爆炸能手多达1400多人。他曾创造一枚自制地雷杀伤7名敌人的纪录。在参加抗战的5年时间里,于化虎用地雷炸死炸伤日伪军171人。他的制雷、布雷技术也传遍胶东。1945年,于化虎被评为“胶东民兵英雄”,胶东军区授予他“爆炸大王”英雄称号。

抗战胜利后,于化虎带领民兵参加了人民解放战争。1946年春,海阳县武装部抽调三个民兵连,组建县子弟兵团一个营,于化虎任营长。他率领部队到即墨、崂山一带配合当地政府开辟新解放区。一次,600多名敌军从崂山出动抢劫,于化虎率民兵营伏击,救出被抓群众100多人,俘敌30多名,缴获一批枪支弹药。

1950年9月,于化虎作为民兵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被评为“全国民兵英雄”。电影《地雷战》的主人公赵虎,主要就是根据于化虎和另一位爆炸大王赵守福的事迹创作的。2004年于化虎去世。

抗战英烈赵守福:巧设地雷“迷魂阵”

赵守福,山东海阳人,1919年出生,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他参战200余次,善于用地雷杀敌,毙伤敌人138名。在他带动下,涌现了万余名爆炸手,82名战斗模范,他所在的村成为“模范爆炸村”。1942年,日寇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拉网扫荡”,可鬼子每次都被炸得损兵折将,只得龟缩在据点里死守。敌人不出来,怎么办?赵守福急得吧嗒吧嗒直抽烟,自言自语说道:“你不出来,我就送‘瓜’上门。”

夏末的一个夜晚,赵守福带领爆破组,背着地雷,拿着木牌子,悄悄地摸到了鬼子据点外。他和一个民兵爬到离东门十几米处,插好牌子,在木牌下面埋设了三角雷,然后把雷弦挂在木牌上。天亮后,敌人见门外竖着几个木牌,上面写着:“小鬼子,不要动。动一动,要你命!”鬼子气得两眼冒火,几个汉奸跑过去对着木牌就踢,顿时被炸个粉身碎骨。

第二天,冲着据点门口,又站着个草人,上面写着:“小鬼子,不要怕。这里面,没有啥。”鬼子一看,又气又怕,套上几十米的绳子,趴在地上把草人拉倒了。等了好一阵子,也没见地雷爆炸。日寇摸不清是怎么回事,趴在地上好半天,才敢爬起来。

过了几天,赵守福他们又扎了十几个草人,趁着天黑,到鬼子据点外栽好,在草人的侧旁埋上连环踏雷。这次,狡猾的鬼子先用绳子拉倒一个草人,见没有地雷爆炸,便把绳子一扔,动手拔起草人来。正拔得起劲的时候,“轰隆隆”的爆炸声连续响起,炸得鬼子横七竖八躺倒一大片。

全国民兵英雄孙玉敏:民兵都是英雄汉

孙玉敏16岁就参加了村里的妇救会,积极拥军支前、埋雷炸鬼子。由于她天生聪慧、胆大心细,很快就成为一名威震敌胆的“女爆炸大王”。1943年夏天,驻扎在行村的鬼子突然包围了小滩村,挨门逐户地搜查登记。这时,村里正住着5位县上的地下党员,情况十分危急,惟一的办法就是穿过重围捎信给附近的八路军来解救他们。然而,村头密布着敌人的岗哨,有谁敢去冒险呢?在这紧要关头,孙玉敏挺身而出。

“你的哪里去”?孙玉敏走到村口时,被恶狠狠的日本兵拦住盘问。“俺家没吃的,上山去挖野菜。”孙玉敏十分镇定地回答。“你的小孩,为什么的不开会?”“皇军不让俺去,嫌俺小……”孙玉敏终于骗过了狡猾的敌人,把信送给了八路军。

最令孙老难以忘怀的是105天的盆子山战地生活。1944年春末夏初,饱尝“地雷战”之苦的鬼子,恼羞成怒地对行村山区进行反复围剿扫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英勇的海阳民兵利用土枪、土雷与强敌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游击战。孙老感慨地说,“那段岁月到处弥漫着火药味。饿了,就从衣袋里摸出几片地瓜干充充饥;渴了,就饮几口山泉水。战斗激烈的时候,三天两日不下火线。三个半月里,我参加了近百次的大小战斗,巧妙埋设的‘铁西瓜’先后5次在敌群中开了花,共报销了17个鬼子。”

聊到电影《地雷战》的时候,孙老说,当年拍摄地点并非在行村、赵疃一带,主拍摄场地是在离赵疃40公里外的山中涧村,因为那里的地形复杂险峻,有山有水,拍出的效果更理想一些。至今,为配合拍电影而刻制的“镇妖石”还挺立在山道旁。

“土制炸药真像电影里演的那么管用吗?”记者好奇地问。孙老笑着连声回答管用。接着,她又给我们讲起地雷战的故事。

那时候,上级配发的大铁雷每个近3公斤重,都是由民兵夜里挑回来的,通常每人一次能挑4颗雷。我们第一次用地雷炸鬼子,是在1942年初春的时候。一天天刚放亮,蹲在村头的儿童团发现鬼子从行村出发了,立即放倒了山头的信号旗。得到信号后,我们村民兵连一边组织群众向山区转移,一边紧急在村南北两个出口各埋设了一颗大铁雷。大约9点来钟,村南口传来一声惊天炸响。鬼子离去后,我们摸回村里,只见村南口炸了一个巨大的土坑,地面上洒落着几大滩乌黑的血迹,后来我们又发现村南头山地里有一个新埋的坟包,我们扒开坟包发现,里面埋的是一匹枣红色的大洋马。大家一想,肯定是刚才“铁西瓜”炸死的。听外村的群众讲,他们还看见鬼子当天从赵疃运走了5具尸体。

后来,我们使用地雷的次数越来越多,地雷就不够用了。没办法,各游击队只好从胶东军区领来硝酸氨和柴油,与木渣一道辗炒,炒出俗称“氨木炸药”的土炸药,制造石雷。但经过多次试验,土炸药的效果不好,我们只好冒着生命危险到敌人封锁圈外运送TNT炸药。这种炸药装进石雷后,不仅杀伤力大,而且使敌人的探雷器派不上用场。于是,石雷很快被胶东军区推广开了。

地雷战给鬼子造成很大的杀伤,鬼子对海阳民兵恨之入骨。1945年5月,日军纠集2000余兵力窜入海阳抗日根据地,企图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在五虎岭一带广泛开展地雷战、麻雀战。敌人刚到村头,“夹子雷”、“连环雷”便一齐开花。看到敌人被炸得四处逃窜,我们便用土枪、土炮对准敌人开火。爆炸组的民兵分头挂好雷弦后,故意暴露目标,引诱敌人来追。结果敌人又陷入了地雷阵中,被炸得死伤一片……

谈及电影中“玉兰姑娘”剪掉心爱的长辫子造头发丝雷的片段时,孙老脸上露出了少女般的羞涩。孙老说:“当年我剪掉心爱的长辫子,可心疼了好一阵子呢!”接着,她告诉记者,为时时提醒自己毋忘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后来她一直留着抗战时期的齐耳短发。

上世纪60年代,电影《地雷战》在全国公映后,“玉兰姑娘”迅速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1970年,孙玉敏被提拔为海阳县民政局副局长。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孙玉敏更加热心地教育下一代不忘抗战历史。她不仅经常给同事讲过去的战斗故事,还经常走进学校对孩子们进行传统教育。离休后,孙老协助有关部门整理了《海阳抗日战争歌曲100首》,在海阳大地广为传唱,使广大军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孙老告诉我们,电影《地雷战》的主题歌《民兵都是英雄汉》是她最爱听爱唱的歌曲。她经常对身边的同志讲:“咱海阳民兵过去都是英雄汉,和平时期可不能光忙着赚钱,必须大力弘扬‘地雷战’精神,全面提高现代民兵战斗精神,不辱使命、不负‘雷乡民兵’的光荣称谓。”

采访快要结束时,孙老情不自禁地给记者演示起当年埋雷、研雷的过程,绘声绘色地描述起当年“地雷宴敌”的动人场面。

听着孙老讲述的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记者耳边不由响起当年海阳流传的脍炙人口的抗日歌曲:“铁西瓜,开了花,空中飞起了大洋马,鬼子的脑袋搬了家,受伤的鬼子满地爬……

第二篇:大海阳故事

大 海 阳 的 故 事

据说有故事的企业才能走的更远,于是我们正在编写大海阳的故事,以作为她五周年的礼物。

大红头的故事

从前,狮子山有一个看守石山,保护一方水土的石神。在2003年9月18日那天,正在熟睡的他被热闹的欢呼声吵醒,他好奇的下山来看个究竟,山前一群人民在欢呼雀跃,询问一个老农得知原来大海阳石材在办企业,他被热情的大海阳人请上酒桌,在这愉快的气氛下,喝了一杯又一杯,成了个红脸,他爱上了这里,便向山神请愿,在大海阳安家。从此,红头石神在大海阳安了家,大海阳有了守护神,他朝向东南方向,开心地笑迎八方客,守护着大海阳。

俺有大石头的故事

大海阳刚创办企业不久,外商来考察,他们问一个工人:你们这有什么产品?淳朴的大海阳工人自豪的说:俺有大石头!,外商点头称赞。总经理认为这五个字很具深意,“俺”,看起来土,但是我们觉得很洋,不是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吗? “大石头”,这是我们大字文化的精髓。于是便让这个工人写下这五个字,工人不识字,但是还是用满是老茧的手认真地描出了“俺有大石头”五个字,总经理决定用这句话作为我们的企业文化一部分,作为我们的企业口号。很多客户,一看到“大红头”就过目不忘,一听到“俺有大石头”就充耳不忘。

大海阳石材的故事

原来我们企业在海阳市投资,海阳市领导很重视招商引资,想留住我们这个客户,给我们土地等优惠政策,在宴会上,我们提出“请你们给我们起个名字吧!”,领导们说谁敢给你们起名字呀,你是老大学生了!我说“现在是互联网经济,我想宣传你们海阳,但用“海阳”这个地名做企业的字号工商又不允许登记,在前面加个“大”字吧!变成“大海阳石材”!”我默默读了几遍,朗朗上口,这样客户在互联网上搜索“大海阳”也能找到我,搜索“海阳”也能找到我,起了名字以后,正好烟台还有一条贯穿南北的路,叫做“大海阳路”,这样我们就把这条路的冠名权抢到手了,如果参照青岛的“海尔路”、“海信路”,我们也值500万吧!并且大海阳中的“海”和我们英文名字中的“HI”有相同的谐音。婴儿小手的故事

我们的企业标志是一个婴儿的小手,我们的英文名字叫“hi-stone”,她在向人们打招呼“HI”!让对方,让世界感到亲切,来呵护这个企业的同时也把石头人性化了,让冷硬的石头变软、变暖、变活。

石林的故事

大海阳石林,五块石头组成一个雕塑小品。有依有靠,有站有卧,有圆有滑,有棱有角,有意无意间,寓意世界万物互相依赖,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

石书的故事

周围用三角石围成的图案为展翅飞翔的鸽子,左边是头、中间的大石头就是翅膀。这个翅膀,主人又把它做成了一本书——大海阳石书,左面是封面,右面是书的第一页目录:第一章 创业篇,第六页;第二章 客户篇,四十五页;第三章 产品篇 第一百页。这三个数字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六”代表主人他改制后的六年奋斗史。“四十五”是当年主人45岁,100是他想把大海阳石材做成百年老店。这本史书在时时刻刻激励主人和他的职工,奋发图强,奋斗向上。

小亭子的故事 “静心亭”“闻风亭”“欧式亭”,是工人们劳作之余最喜欢的场所,可以休憩,博弈,培养情趣,显示了世间万物共存共融与和谐。

大鱼牌的故事

刻有“大海阳石材”公司名称的大石匾承载着这个企业的文化核心。匾的形状像一条鱼,明亮的眼珠是公司的标志。石匾背面刻着公司铭记:“„为感恩母亲,报效国家,遂择址于此,以求‘百年老店’”,也有两周年记:“生意成长些许,旗下雕塑公司成立,顿悟感动客户为至善理念„„”,后面为十周年、五十周年乃至更长的周年记准备着长长的空间。

下来看看的故事

我们以开放的姿态邀请你“下来看看”,表现北方人热情、质朴,更显示了我们的“让别人看不懂、学不会、追不上”的非凡气度。

大石狮子的故事

烟台市最大的石狮子伫立在大门两侧,雄狮威武强壮,雌狮慈母情深,向来客致意的同时,也宣告着这个企业的文化从这里开始。仙桃石的故事

大门左边有一块形如仙桃的大石头,桃的寓意是硕果累累,上面刻了主人推崇的一句话“石者,天地之骨也,骨贵坚深而不露”,显示出主人的性格及做人的气质。

大海阳苑的故事

这是温馨而细致的大海阳苑,个展示作品和休闲的地方,木栅栏、绿草坪、海草房、农家井、蒲团石、弯弯的小径,栩栩如生的动物、郁郁的冬青,无不体现了主人的建厂理念:天、地、人高度的有机结合。看到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企业文化的精髓所在,就是在休闲中享受生活,在工作中创造产品。粗犷古朴的“大海阳文化墙”,上面用鹅卵石垒成的一条大船,太阳神和月亮神引导大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仔细看船上,刻有很多图案,有动物,有人物,有战车,记录了世间万物与天地人的高度和谐及相互依存的关系。大船后边是一条帆船,这是一古帆船,上面有象征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古龙等雕刻,象征着改革开放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

石碑的故事

小亭东侧矗立一块石碑,机切后的底线在石面上形成了整齐的行线,仿佛一张凝固了的大信纸。特殊的中英文碑文更是加重了它的份量,共有三个内容:

一、这块石碑的来历:“此块石头为公司试车之第一块石料之底,成品已经出口瑞典,特书公司训于此,以资纪念。”

二、公司训:安全、质量,关系你我生存;诚信、科学,保障企业发展。

三、石料“341”及其性能指标。341是公司的主打产品,主人由此又总结出“企业管理341”,即三抓:抓管理、抓客户、抓队伍建设;四个产品方向:常规产品、普通产品、景观产品、作品;一狠:狠抓产品质量。

本是一块剩余的废料,主人的一番创意,即使它熠熠生辉,既具有纪念意义又具有收藏价值。只有独特的个性品味及与产品质量心心相连的观念,也能产生出如此独到的创意。这些字句,连同公司科学严谨的管理方针,一丝不苟的治厂原则,也深深地铭刻在的员工和客商的心底上。

三个母亲的故事

“人有三个母亲”这句名言。人的一生有三个母亲,一个是生身母亲,她给你生命,你要报答她,否则是不孝.第二个是你的母校,她给你知识,你要报答她,否则是不义。第三是你的祖国,你要报答她,否则是不忠。

美丽的文章

朋友欢迎您来感受大海阳,她是上帝派来的美丽天使,到人间来建一个石文化城,城里要有一群用心劳作的人,许许多多石头产品,有要让石头变成永不朽的城市雕塑,让世界和谐的动物雕塑,让心灵升华的人物雕塑,给人辟邪的大石头,让人扬名的大牌匾。到这您会感受到企业形象,“大红头”的真诚,广告语“俺有大石头”的质朴,企业标志“婴儿小手”的温柔,记住啊,联系她啊。打电话6625208写信 E—mail:hi@hi—stone.cn,上网www.xiexiebang.com都能找到她!

看过这篇文章的朋友,都无不称赞这是一个有文化的石头城,是一个启迪人们心灵的石头城。

群山万壑的故事

2003年9月,我收到了咱们学校校长和党委书记一封信,信是这么说的:校友们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在什么岗位,回来看看吧,我们学校50岁了。

收到这封信以后,我觉得母校没忘记我们,我们更没有忘记母校,母校永远在我们心中,我们的知识和信念都是母校给的。学校让我们回去看看,我们何尝不想回去看看呢?带什么回去?我思来想去,突然一个想法,因为我是做石材的,我要给学校送一个里程碑式的东西,脑子有了,就送一个大石匾——记录母校50年走过的历程和沧桑。

石匾刻什么?母校五十年的历程,是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历史的缩影,也是我国繁荣富强的一个真实的见证。如何才能表现出母校的伟大,表现出母校经历的坎坷,表现出母校为祖国的石油工业和祖国建设做出的贡献?经过几个辗转不眠的长夜,我有了主意,我想起了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就是“群山万壑”了!它勾画出气势雄伟的图卷,寓意石油大学是生长英雄、人才辈出的地方。是啊!母校是出英雄的地方,是育英雄的沃土,是造就英雄的摇篮,吴仪副总理、***国务委员就是她造就的一代英杰,还有她培养的千万学子们,在高山、在峻岭、在荒漠、在大海,头顶烈日、脚踏荒原,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

我请到了全国著名的书法家邹德忠先生写下这四个大字,他的墨宝更增加了这块石匾的价值,加之能工巧匠的精湛手艺和精心的施工,这块石匾做得美轮美奂。它是学子给母校唱的生日歌,是对母校的衷心祝愿,祝愿她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英才!

“创造太阳”的故事

就是在我们工厂加工制作的,这个作品:四根油管穿过平台,左面是地层,右面是美丽的少女,少女飘逸的裙子连着地层,地下的石油从管道源源上升,和少女一起托起一轮红日,自然资源和石油大学的教育资源完美结合,共同创造太阳。同学们你们也在创造太阳,只不过这是明天的事情。

石雕“全家福”的故事

一群小鸡紧紧依偎在公鸡、母鸡的身边,表达了中国石油大学烟台学子对母校深深的眷恋和美好的祝愿。

“好大一张报”的故事

05年9月18日,是中国的最早的地方报纸之一——烟台日报成立60周年的纪念日,我采了一块石头把烟台日报创刊号刻在上面,用城市雕塑的形式,想象地记录了它60年的沧桑和60年的壮举,给烟台日报的庆典增添很大的光彩,这个作品成了我们烟台一个著名的雕塑。

据我们了解,到目前还没有人见过如此之大、之阔、之广的大石牌,它张扬,张扬的使人难以想象;它舒展,舒展的让人发狂。它像风帆冲向海洋,它像海鸥冲向太阳,它像凤凰创造了新的涅磐。它扎根于大地,它奔向海洋等待着新的不朽的乐章。公元1945年8月19日的创刊注定了60年后今天新的辉煌!四点八米高、五点八米长,约二十八平方米,好大一块石匾,它将承载历史、承载辉煌。它是大地给予我们的珍宝、是上苍给我们的礼物,它可遇而不可求,可遇而不可多得。它将与日月同辉,将名扬苍穹 这是一张报纸,她好大,大得铺开后占地一亩!她好重,全部重量达20吨!她好老,老得距今有60岁高寿!

这是一张凝固的报纸,这是一张不朽的报纸,这是一张与日月同辉的报纸,这是一张石头报纸!

确切地说,这是一尊大型石雕,《烟台日报》1945年9月18日创刊号的一角,刻在一块面积28㎡,重20吨的片状巨石正面,巨石背面刻有《烟台日报》社的铭记,侧面是一道道竖痕,是一摞层层叠叠的报纸垂直地竖立起来,好大一张报!厚实、凝重、震撼人心。她似利箭,承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直指苍穹;她像风帆,满载着希望,面向着未来,扬帆远行。

回报社会

不忘回报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入社会慈善活动,救助弱者,尊师助教,参与各项公益事业。总经理在教师节获得芝罘区人民政府的“尊师重教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第三篇:中国革命先烈罗盛教的英雄事迹,九三抗战胜利

中国革命先烈罗盛教的英雄事迹,九三

抗战胜利

罗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

原名雨成,新化县松山乡人。少时在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因家贫辍学。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这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一名学员。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课,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棵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终于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勇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本文地址:

第四篇: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关于董存瑞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关于董存瑞革命先

烈的英雄事迹

生辰:1929年10月15日

祭日:1948年5月25日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第五篇:英雄事迹

徐雪云烈士(1924-1952),青浦区白鹤镇青龙村人。1945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孟良固、淮海和解放上海等战役。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平时工作中,徐雪云同志认真负责,在柳上里战斗中,荣立三等功;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带领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了美帝国侵略的进攻。战斗即将结束时,徐雪云同志不幸中弹,壮烈牺牲,英年二十八岁。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给徐雪云代立喜报。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刘胡兰主动要求留下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这时,她尚未满15周岁。

谢荣策,1931年11月13日,诞生在辽中县茨榆坨镇茨榆坨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因生活所迫,9岁就给地主放猪、放牛,受尽了地主老财的百般虐待。在他幼年的心灵里,就埋下了对地主老财仇恨的种子。因此,谢荣策少年时期就参加革命活动,担任茨榆坨村儿童团长。

谢荣策的童年是在苦水里度过的。社会的黑暗,生活的艰难,使荣策幼小心灵上萌发了反抗压迫的信念和力量。

1947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战场开始战略性反攻。尤其是东北各线进军更是神速,打得国民党部队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村里地主老财纷纷逃往沈阳。乡亲们如久旱盼甘露一样的心情,盼望着共产、解放军的到来。12月18日,解放军主力部队开进了茨榆坨村,谢荣策在小伙伴们的推选下当上了村儿童团长。1948年春天,驻辽中一带的我人民解放军,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部署,陆续开往前线。龟缩在沈阳城里的国民党军队,妄图打通沈辽要道,命令一个骑兵团,乘机对辽中东部四方台、茨榆坨一带进行骚扰。在这严峻时刻,刚满16岁的谢荣策经过斗争的锻炼,更加成熟起来。他不顾疲劳,日夜坚守战斗岗位,同敌人进行英勇斗争。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董存瑞(1929-1948)男,汉族,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共党员。

董存瑞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当过儿童团长,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任某部6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1948年5月,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他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黄继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1930年黄继光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下载海阳抗战英雄事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阳抗战英雄事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雄事迹(最终定稿)

    张自忠: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唐园村,1914年初,忧愤国事,投笔从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旅长、师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右......

    英雄事迹

    1.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

    英雄事迹

    刘胡兰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被选为村儿童团长,带领伙伴站岗放哨查路条,侦察敌情,运送武器弹药等。1945年1月,参加了西社夺粮战斗,同伙伴们扛粮装车,众口称赞。同年1......

    英雄事迹

    英雄事迹 董存瑞(1933-1948)1945年,年轻的民兵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他在激烈的战斗中逐渐锻炼成为一个机智勇敢的战士,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我军被敌暗......

    英雄事迹

    邓中夏(1894~1933) 湖南宜章人。“五四”运动时,即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后积极从事工人运动。1922年在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

    英雄事迹

    天津的民族英雄霍元甲 霍元甲,生于1869年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也就是天津西青区人,出身武术之家,排行第四,自幼体弱多病,其父不许他练武,也不让他跨入习武房,求艺术心切的霍元甲无奈......

    英雄事迹大全

    邱少云 邱少云出生于四川铜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

    英雄事迹

    近代英雄事迹 黄继光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黄继光,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