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仁苗族乡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汇报材料
新仁苗族乡“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汇报材料
为了贯彻落实好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我乡根据《黔西县2012年“五大保障、六大工程”目标管理体系责任分解方案》的通知(县办发„2012‟11号)要求及上级其它有关文件会议精神,按照“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原则,结合我乡实际,积极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辖区内”两新“组织基本情况
新仁苗族乡辖区内共有“两新”组织四家。其中新经济组织两家,均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分别是文化煤矿和化屋度假酒店;新社会组织2家,分别是化屋村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东风村脱毒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两家新经济组织中,文化煤矿有党员11名,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8%,其中一名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在新仁乡仁慕社区党支部;化屋度假酒店党员人数不满3人。两家新社会组织党员人数均不满3人。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唯独文化煤矿。
二、工作措施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认真抓好工作落实。乡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 长,相关班子领导及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党委副书记主要抓,组织委员具体抓,其他成员协助抓的齐抓共管格局。召开乡党委会议,对“两新”党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年初,乡组织召开党委会议,分析了辖区内“两新”组织的基本情况,按照凡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的“两新”组织均建立党支部的要求,指导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文化煤矿建立了中共新仁苗族乡文化煤矿党支部,明确乡组织委员唐如军同志具体负责文化煤矿党支部建立指导工作,在3月下旬,中共新仁苗族乡文化煤矿党支部党支部成立,4月初,中共新仁苗族乡文化煤矿支部委员会成立,选举产生文化煤矿支部委员会第一届班子成员。对不具备建立党支部的化屋度假酒店、化屋村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东风村脱毒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党员属地管理的原则,党员就地参加所在地村党支部的党员生活及学习活动,并要求所在地村党支部书记要经常与企业单位党员职工谈心,关心他们的工作,维护他们的利益,让村党支部成为他们组织之家,倾诉之家。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机制。新仁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新仁乡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施方案》、《新仁乡关于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新仁乡关于两新组织中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制度,使得工作有序开展。同时指导文化煤矿党支部进行了支委职责分工,以“双培养工程”(把生产和管理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和管理骨干)为载体,帮助企业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把党建工作纳入企业日常工作之中,为该企业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了“两新”组织对党组织的认同感。积极组织人员到“两新”组织中,与企业员工座谈交流,大力宣传建立党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非公企业和员工对党组织的认同感。组织企业员工学习国发二号文件精神、省第十一届党代会精神等,帮助他们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他们合法生产、造福地方。
四是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力度。乡党委按照“不干涉企业的内部事务,不干涉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不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的原则,帮助和指导“两新”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积极为他们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辖区内非公企业经济推荐、介绍、招聘工作人员,处理他们与当地群众的矛盾纠纷问题,引导文化煤矿党支部开展好“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建言献策、“党员服务承诺制”评先评优等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发挥企业党员职工工作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五是加强“两新”党支部党建工作督查力度,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由乡“两新”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工作,针对文化煤矿党支部制定了《文化煤矿党支部党建工作督查方案》。同时乡党建联系员及时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国家方针政策行文件资料等送到企业,帮助党员学习。引导他们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服务社会。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文化煤矿解决了本乡50余人就业问题,并资助5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大多数时间都用在生产经营上,对开展党建工作不热心、力度不够。二是企业党员流动性大,文化素质不高,造成管理上的困难。三是企业职工变动频繁,在培养发展党员工作上显得相对困难。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教育引导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对“两新”组织企业主和党员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两新”组织是在党的富民政策下产生的,其成长壮大,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党的组织建设作保障,使他们牢固树立抓好“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发展、促进个人成长的新观念,彻底抛弃抓不抓一个样,参与不参与一个样,任其自由发展的错误认识,切实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
(二)加强党员的发展管理和学习指导。采取“组织找、企业招、群团推”的办法,不断壮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要注重党员发展,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促大队伍力量,把一些中坚力量吸纳到队伍中。加强对“老板党员”的引导,让其处理好双重身份的关系,通过培养使之成为“书记老板”。鼓励党员参与社会组织负责人选举,发挥党员在社会不同层面的影响力。结合企业文化开展党务工作,将党的主张和基本理论融入企业文化理念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强党员的荣誉感,以企业的中心工作为轴,开展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教育引导职工敬业爱岗,做好本职工作,支持企业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建立扶持党组织发展机制和长效机制。建立“两新”组织党建访问制度,加强与“两新”企业业主的沟通,提升企业的党建意愿和动力,坚持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把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定期走访、座谈,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和企业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作为今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实现党组织建设工作与企业经济工作同步推进,互相促进。
中共新仁苗族乡委员委 2012年6月21日
第二篇:街道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街道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汇报材料
一,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状况:
**街道辖区内共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数 907,其中非公有制企业 15 家,个体工商户 892 户,新社会组织数 3 家(均为民办非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共有党员 8 名,占从 业人员总数的 0。38%,其中非公企业职工 4 名,个体工商户 4 名,党组织关系在社区党支部的有 1 人,无具备建立党组 织条件的”两新“组织。各社区党支部均建立了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党建工作的党务工作者为党建工作指导员, 共计 12 人。
二,推进辖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做法:
一是宣传教育到位,增强”两新“组织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各社区均建立了党建工作联系点,积极与辖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联系,大力宣传建立党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组织街道与企业员工座谈交流,开展联谊活动等形式,增强了非公企业和员工对党组织的认同感。车辆段路东 社区与辖区非公有制企业中大威尔实业有限公司组织开展 了非公企业党员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暨入党宣誓活动。
二是落实制度到位,加强”两新“组织自身建设。街道党工委将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党组织党建工作, 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全覆盖列入到党建目标考核中,制定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工作细则》,设立了组织机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 担任组长,社区党务工作者担任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联络员,采取划片包干的办法,做好党建工作的宣传,指导和联络工作,为非公企业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党员人数少,开展工作难度较大的企业,街道选派 企业所属社区的支部书记负责协调,帮助企业培养入党积极 分子,发展党员,并及时填写《非公企党建指导工作记录情况表》。
三是指导帮教到位,全面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由于每个非公企业对建立党支部的认识不同,态度差异也很大,特别是有些企业的负责人对组建党组织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很多顾虑和抵触情绪,街道党工委坚持”不干涉企业的内部事务,不干涉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不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的原则,主动联系非公企业,帮助和指导开展党建工作。街道积极为非公企业开展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和支持,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举办人才交流会,为辖区非公企业经济推荐,介绍,招聘工作人员,协调区委,司法,税务等部门解决厂方用地,法律援助,纳税等问题。
四是发挥作用到位,切实增强非公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街道党工委通过每年召开非公企业老总座谈会,党建联席会,邀请”两新“组织党员参加支部活动等,不断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针对非公企业党员数量少,人员分散,工作性质各不相同,不好集中,不好统一的特点,社区党建联系员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材料送到企业, 帮助党员学习。辖区非公企业始终把诚实守信,依法经营, 服务社会作为企业发展的经营理念,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辖区非公企业组织积极吸纳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就业,帮助近30 名就业困难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近年来, A 力扣件厂等企业积极帮助弱势群体,资助 5 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事件发生后,辖区非公企业党组织主动与街道党工委联系,向灾区伸出援助 之手,捐款捐物近2 万元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并购买防暑品,食品慰问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非公有制企业主大多持无 思想认识不到位。所谓或排斥的态度。相当一部分”两新“组织的业主认为自 己只要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即可,担心组建党组织以后,会 议多,活动多,开销多,赞助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二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存在矛盾心理。有些党员组织纪律 观念淡薄,认为自己工作变动频繁,哪家企业经济效益好就 到哪家企业去工作, 流动性大, 经常要接转组织关系太麻烦, 因而对在私营企业成立党组织不热心,不关心甚至不支持。管理手段不到位。
(二)管理手段不到位。非公企业中流动党员存在 ”五 难“,即去向难掌握,日常难管理,教育难开展,活动难组 织,作用难发挥的问题。街道辖区内非公企业中 20 人以上 规模企业有 5 家,剩下的都是一些只有十几名员工乃至一两 名员工的餐饮,贸易等服务性质的小企业,个体户,无行业 管理协会,无行政隶属关系,无主管部门,不仅员工流动性 强,自身生命力也不强,在这样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 党组织建设工作更加困难。党组织活动缺乏新意 缺乏新意。
(三)党组织活动缺乏新意。由于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 规模小,党员人数少,以及其经济性质的原因,社区党支部 组织的党员活动只能是学学文件读读报,组织的实践活动往 往因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不能正常开展。
四,建议与意见
(一)加强教育引导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对党务工作 者,”两新“组织企业主和党员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充分认 识到,”两新“组织是在党的富民政策下产生的,其成长壮 大,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党的组织建设作保障,使他们牢 固树立抓好 ”两新“ 组织的党建工作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企业发展,促进个人成长的新观念,彻底抛弃抓不抓一 个样,参与不参与一个样,任其自由发展的错误认识,切实 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
(二)加强党员的发展管理和学习指导。党员的发展管理和学习指导 采取 企业招,群团推”的办法,不断壮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 要注重党员发展,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促大队伍力量, 把一些中坚力量吸纳到队伍中。加强对“老板党员”的引导, 让其处理好双重身份的关系,通过培养使之成为“书记老 板”。重视发展符合党员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入党,使 之成为“党员老板”。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让手持流动党员 证的党员成为企业中党建的有效力量。要鼓励党员参与社会 组织负责人选举,发挥党员在社会不同层面的影响力。结合 企业文化开展党务工作,将党的主张和基本理论融入企业文 化理念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强党员的荣誉感, 以企业的中心工作为轴,开展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教育引导职工敬业爱岗,做好本职工作,支持企业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建立扶持党组织发展机制和长效机制。党组织发展机制和长效机制
(三)建立扶持党组织发展机制和长效机制。上级党组织部门应出台措施扶持企业党组织建设,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把当前的一些好的工作方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持之以恒,推动工作,实现 长效。建立“两新”组织党建访问制度,加强与“两新”企业业主的沟通,提升企业的党建意愿和动力,坚持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把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定期走访,座谈,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和企业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作为今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实现党组织建设工作与企业经济工作同步推进, 互相促进。
**街道党工委
第三篇: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摘要:新 经济 组织和新 社会 组织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 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必须理清新经济组织、新社会党的建设中存在的 问题,强化措施,健全制度,狠抓落实;注重典型引路,扩大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覆盖面,巩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
关键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重点是指非公组织(包括私有、民营 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独资、境内外合资等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主要指新建立的社团、协会、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性,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为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许多地方,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本级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在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到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新社会组织中的社会中介组织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 等各种服务,具有政府行政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国际交往、开辟国际合作大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各项社会事业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需要。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的现状
(一)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现状和特点
1、各级党组织把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列入党的重要议事日程。取得显著成效。凡符合建立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都及时建立相应组织;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要以辖区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其中,对于区外注册、坐落在区内的非公有制企业,以企业所在地的街、镇党组织负责管理。并主动与注册地党组织进行协商,定期沟通情况,不重管、不漏管:对于没有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可将组织关系转入企业所在地的街、镇党组织,参加那里的组织生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书记的人选由街、镇工委(党委)严格把关。
2、新经济组织党组织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开展活动。针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特点,大部分企业党组织能积极寻找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结合点,按照“参与、支持、引导、监督”的四原则和“刚柔相济、灵活多样”的工作 方法,积极开展党的活动。绝大部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能够及时组织党员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内部报刊、局域 网络、墙报专栏等载体开辟学习宣传 教育 阵地,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3、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利用党员身份的特点,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不少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与业主是一种雇佣的、松散的关系,党员不可能依靠党组织而获取在“两新”组织中的职位、权力和其他利益,那么党员和党的干部凭什么为党积极工作。凭自己坚强的党性。凭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凭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凭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凭建设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责任感和崇高使命感。这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一是有些基层党组织、社区负责人对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实际上重视不够。认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性质特殊,党员人数少,建不建党组织关系不大:新经济组织情况复杂,党建工作难开展。存有畏难情绪。不能从本质上理清 政治 和经济的内在联系,出现过于看重现实物质利益而缺乏抓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果敢和坚韧精神。一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业主对加强党的建设认识不一,心态比较复杂,有些企业主对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心存疑虑,认为企业资产属个人所有,建立党组织没有必要;怕党组织活动多,加重负担。影响 生产:担心党组织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二是有些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从业的党员对开展党的建设缺少认同,积极性不高。这些党员对在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中党的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缺乏认识,如一些党员存在“雇佣”思想,认为党员和其他员工一样同是企业主的“打工仔”。谈不上发挥什么带头作用:有的党员认为自己到私营企业工作是为了赚钱,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深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2、开展党建工作难度大。一是党员数量难准确统计。从目前的统计渠道中无法得到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员的确切数字,各个系统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统计数据中,均没有党员统计项目:二是党组织建立后难巩固。党员流动性大,党组织难建立。即使建立了,也难以稳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分化组合非常频繁。党组织也相应地随之变动,造成开展党建工作非常困难。三是党务干部的选配和党务工作的开展有困难。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党支部书记理想人选少。很难选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开展工作很大程度要受企业主的制约,客观上使有些党组织活动、党员管理教育、党员发展等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
(三)党组织作用难以正常发挥
一是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无论独立地开展活动还是领导工会、共青团和妇联开展活动。都要受到时间、经费、场地等要素的制约。从时间来说。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劳动强度大,工作满负荷运转,员工要利用业余时间顾及家务或知识更新。很难集中时间活动。另外,一些跨度大、地域分布广的分散型企业,党员更难以被召集和组织到一起。同时,活动经费和场地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二是发展党员难。据调查。新经济组织中申请入党的员工较少。而且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时间不能保证,企业一般很难抽出专门时间让他们参加集中培训。同时。发展对象考察难,尤其是异地考察,经费不能落实,工作没有保证,一般企业的员工能在一个企业连续工作三年以上的很少。三是新经济组织党员与普通员工的亲和力不足,尤其在中小企业,支部工作就事论事,简单说教,缺乏吸引力,致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能较好发挥。
二、新时期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
(一)明确指导思想,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
现阶段建党工作面临的问题,比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计划经济时期复杂得多。企业也复杂了。工作原则应是“分类指导、分类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外资、合资、高 科技 民企、传统私企、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协会、中介组织、民间组织等等,都需要区别对待,分类实施。在建立党组织工作中。可以先大(中)后小,抓大(中)联小,大中型企业中尽力建立党组织,对众多小企业(流动性多的企业),通过园区、市场、中心、楼宇、社区等党组织把党员组织起来,联系积极分子,进而对众多的企业、社会组织扩大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当前建党组织工作的重点之一,有条件(党员三人以上)的尽可能抓紧建立党组织。这方面多数做得比较好。中组部提出100名职工以上的非公经济组织要建立党组织,50名员工的企业中有党员,我们应努力争取落实重点之二。依托党的力量相对强的社会组织,如开发区、工业 园区、商业街、市场管理机构、社区街道、楼宇、服务中心、协会等等,建立专门联系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把党员组织起来,把工作渗透进去,依托这些资源,工作相对比较容易做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和新经济组织独特的社会经济性质,科学 地定位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目标和功能。如何定位新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目标和功能,是推进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首要问题。在计划经济 时代,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企业基层党组织实际是各级行政权力的组成部分,直接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利是其重要功能之一,随着改革的深入,党政政企分开,原有的功能不复存在。但为了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在国有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又被赋予了政治核心、战斗堡垒的功能定位,要求对企业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经营方向起保证监督作用。然而,由于国企改革的复杂性,企业基层党组织这种功能定位往往难以真正与之契合,反而使改革中的许多企业无所适从,出现核心与中心的摩擦,企业内部权力之间的扯皮、冲突、内耗屡见不鲜。而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基层组织。苦于没有成功经验可循。套用国企做法也难以得到普遍认同。
(二)建立健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制度建设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运行 规律 的党建工作制度,用严格科学的制度规范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党章有关规定,保证在生产经营状况好、员工队伍稳定、党组织开展活动较好的企业中发展党员。根据新经济组织人员流动大、申请入党的人员少等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培养、培训和考察,切实改变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人数少、党的力量薄弱的状况。三是加大对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力度。要突破陈规,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形式,将教育培训活动与企业管理、企业形象、机制转变、创建品牌等结合起来,融入综合素质培训之中。同时,采取多渠道解决新经济组织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新经济组织党组织交纳的党费,上级组织部门可全额返还,上级党组织还可从所管党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新经济组织党建活动经费,也可以争取从经营好的新经济组织的行政费用中拨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第四篇: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策研究
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策研究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近年来,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市的“两新”组织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本文紧密结合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践,深入分析制约“两新”组织党组织发展的问题,积极探寻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机制和办法。
一、主要做法
(一)抓组建,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面的拓展。市委组织部门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和灵活组建的原则,按照“四个必须”的要求,采取单独、联合、挂靠等多种方式,加快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组建步伐。
(二)抓指导,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能力的提高。按照属地管理的办法,各县、区分别成立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主抓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建立市、县(区)领导干部联系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市、县(区)领导通过调研、检查等方式,积极为新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抓基础,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整体素质的提升。一是选好配强新经济组织支部书记。二是加大学习培训工作力度。三是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
(四)抓载体,重视“两新”组织经济和党务工作的互动和双赢。按照建设“五个好”“两新”党组织的目标要求,以开展“立岗敬业”主题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在促进“两新”组织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抓制度,不断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我市注重加强非公党建各项制度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党建各项制度的应有作用,使非公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非公党建制度化建设扎实推进。
(六)抓文化,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彰显。“两新”组织在党建工作中注重在员工中塑造和养成荣辱与共、企兴我荣的团队意识,追求“两新”组织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七)抓和谐,重视“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践行。“两新”组织党组织将构建和谐“两新”组织、和谐社会作为己任,努力做到关爱社会、回报社会。
二、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规模以下的新经济组织和部分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的组建率和覆盖率不高,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有限。
(二)党员素质参差不齐,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党组织活动缺乏针对性、结合性和新颖性,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问题比较突出。
(四)“两新”组织员工流动大,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五)“两新”组织党务干部的整体素质有待增强。
(六)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尚未理顺和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比较明显。
(七)少数业主和党员干部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思想认识不足。
三、成因分析
(一)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理论上的规范和指导滞后于实践的发展是重要原因。当前,除了《党章》第32条第三款和《公司法》第十九条中有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原则规定外,其他相关的指导性理论和可操作性的规定并不多,这同日益发展的“两新”组织的形状不符。
(二)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是主要原因。“两新”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是有关的。有人认为在“两新”组织没有必要设立党组织;有人认为当前工作的着重点应当放在国有企业、农村等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有的企业主担心党组织会“外行领导内行”,影响生产秩序等等。有的党员“受雇用”思想严重,组织观念淡薄,放松了党性要求。
(三)党员流动性大、党务干部缺乏是关键性原因。“两新”组织的用工灵活,员工流动性大,党员也不例外。党组织负责人中有不少以前未从事过党务工作,对在新形势下对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底气不足。
(四)“两新”组织党组织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内部原因。在“两新”组织中,一些党组织把自己定位为一般的群众性组织。有的党员主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的“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党的制度、机制建设不健全。以上情况制约了党组织的能力建设和先进性作用的发挥。
(五)体制性因素是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如党员管理方式的统一性与“两新”组织党员流动性大的矛盾,要求党员保持先进性与少数“两新”组织中党员趋利思想倾向的矛盾等,又如在组织设置和领导体制上,有的“两新”组织实行兼职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制约了保证监督作用的全面发挥。
四、对策思考
(一)突出发展、把握核心,正确处理好“两新”组织党组织与“两新”组织的关系。“两新”组织党组织要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意识,坚决克服“雇用”思想,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切实担负起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努力成为“两新”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两新”组织党组织要正确处理好同“两新”组织的关系,通过工作努力实现“双赢”。“两新”组织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的范围应具体化。党组织要保证和支持业主依法行使职权,组织党员带头执行决策,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二)创新理念、改进方式,积极探索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是在工作方法上,要更多地体现“两新”组织党组织教育、引导、团结、服务的功能,把工作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二是在活动内容上,要本着“小型、分散、业余、务实”原则,开展党的活动。三是在工作思路上,要引导“两新”组织党组织灵活设计党的活动,将原来的以大型集中活动为主变为以分散活动和小型活动为主的方式,增强活动的适应性。
(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不断提高“两新”组织党员干部工作管理水平。加大“两新”组织党务干部选拔培养力度,挑选优秀人才担任“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要引入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要注重加强对“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进行党建工作的业务培训。市委组织部门要利用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举办“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素质和条件的书记队伍。
(四)疏通渠道、健全制度,为“两新”组织党建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和政策支持。“两新”组织党务活动经费是加强党建工作的基础。要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国税局和省地税局联合下发的《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问题的通知》(组通字[2007]25号)和新修改的《公司法》的规定。我市可借鉴东部发达地区的做法,克服“两新”组织党务活动经费主要由内部自筹的办法,试行党组织活动经费在公司管理费中列支税前扣除的制度。经费问题的解决,为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长久的物质保证,也更加有利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
(五)促进和谐、强化领导,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两新”组织党组织先进性作用的发挥。要进一步规范“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形成整体合力,大力营造党委统揽全局,区县组织部综合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格局;要健全和完善“属地管理为主、行为管理为辅”的管理机制。从实际出发,形成单位、社区、行业和挂靠等不同的管理模式。我市应以块为主、以条为辅的属地管理模式较为适宜;要坚持分类指导,抓示范组织,抓大带小,抓先进带后进,逐级明确领导责任制,从领导体制上保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业务指导制度,包括对党组织的组建和管理模式,党员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党员的吸收和发展,党组织与企业、企业主关系的处理等问题,要在有效指导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
第五篇:2010年全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方案
关于转发《2011年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
团建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直属团组织:
为认真落实市委、团中央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有关部署,全面履行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的组织建设,活跃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团市委研究制定了《2011年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实施意见》。现将《2011年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闵行团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2011年闵行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任务,切实做好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共青团闵行区委员会
2011年3月29日
2011年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
团建工作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书记处重要指示精神和团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有关部署,团市委决定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以下简称“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的建设,努力使团的建设跟上党建工作步伐,逐渐活跃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的工作,从而更好的履行共青团的根本职责。结合上海共青团工作实际,现制定2011年上海市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全体青年”的政治目标,以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体系为基础,以增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的活力为目标,不断提升共青团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团结带领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员青年为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1、构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新格局,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努力构建“条块结合,管理顺畅,充满活力”的组织管理体系。
2、加强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紧紧依靠党的执政资源和政策资源,体现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找准突破口,上下联动,通过资源整合、共享、联动,出台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团建工作环境。3、2011年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重点是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团组织。通过全市团组织的共同努力,力争到2011年底前,在全市非公企业中新增建团7000家,在新社会组织中新增建团600家,农民工集聚地新增建团50家,努力完成团中央下达的建团目标。
4、深入探索共青团组织根本属性、根本任务与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根本功能相融合的工作切入点,面向新建团组织开展各类品牌活动,不断增强新建团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
三、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在团市委书记班子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上海市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1),整合全团力量,共同推进全市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团市委领导担任,成员由团市委各相关部室负责人、各区县团委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市委地区工作部(郊区部),负责日常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
建立和完善面上统筹、条块结合、分层分类、合力推动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机制。市级主要抓好有规模、跨地域、有影响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区县主要抓好属地范围内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
四、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
(一)工作职责
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部、统战部、管理信息部、青年社会组织工作部、青工部、学校部重点突破,地区部统筹协调,区县团委面上覆盖,整体推进非
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具体工作职责如下(职责分工表详见附件2):
1、团市委办公室:负责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各项保障工作,包括非公企业团建专项扶持经费等相关经费的筹措;负责对各单位团建责任目标落实情况的督查。
2、团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驻沪团工委及其相关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的建团工作,并对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给予指导;将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干部培训纳入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在五四红旗团委评选及创先争优活动中对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给予政策倾斜;推动制定针对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党建带团建等相关政策。
3、团市委宣传部:负责协调各类媒体开展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的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关注和支持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4、团市委统战部:负责推动市青联委员所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单位的建团工作。
5、团市委管理信息部:负责推动上海市IT青年人才协会会员所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单位的建团工作。
6、团市委地区工作部(郊区部):承担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在团市委书记班子的领导下,负责统筹、协调团市委各相关部门共同推进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负责联系、指导全市18个区县各辖区内的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和农民工集聚地的建团工作,建团数基本与党建数持平(具体指标数见附件3)。各区县团委主要负责各区县辖区内的已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其它符合建团
条件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的建团工作及农民工集聚地建团工作;与团市委相关部门对接团建信息,整理汇总形成团建工作台帐表(见附件4),及时录入工作台帐网络数据库。
7、团市委青年社会组织工作部:牵头抓好在市社团局登记注册的、业务主管单位为市级机关的各类市级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全市层面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青年自组织的团建工作;负责上海市社会建设青年人才协会会员所在社会组织建团;会同市社团局、民政局、司法局等相关委办,推动制定新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为区县推进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优化环境。
8、团市委青工部:指导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单位、市建设和交通青年人才协会会员单位的非公企业的建团工作;指导并推动大型国有企业团委开展其劳务派遣工所在或相关的非公企业建团工作(含农民工集聚地建团工作);负责沟通协调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推进有关行业协会非公企业会员开展建团工作。
9、团市委学校部:负责推动各类民办或外资教育培训机构、民营医院的建团工作;推动上海各大中专院校团委开展与其相关企业的建团工作。
(二)操作流程
1、团市委各有关部门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各自工作方案。
2、团市委各有关部门分别与拟建团单位进行沟通、协商,确定团组织挂靠单位及团组织负责人,填写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信息表(见附件5)。团市委各部门联络员在每月25日部门联络员会议上将当月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
团建工作信息表交领导小组办公室。
3、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所在地进行分类,将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信息表反馈给各对应区县团委。各区县团委在每月28日区县联络员会议上汇报各自建团情况,并提出需沟通协调的问题。
4、各区县团委根据团建工作信息表,与相关单位对接,并走访,做好建团挂靠工作及今后的团建工作,在每月30日前将当月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信息录入工作台帐网络数据库。
具体操作流程详见附件6。
五、工作内容
1、坚持党建带团建,推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团建设共同发展。坚持党建带团建,推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团建设共同发展。借助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和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契机,出台党建带团建有关制度规定和加强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制度安排。充分依托党建在政策、资源、队伍、阵地等方面的优势,注重加强工作联动、项目联动、评价联动,形成了党团建设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党组织带思想、带组织、带班子、带队伍、带工作,积极发挥团组织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了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团建设共同发展。
2、积极创新,探索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的有效模式。一方面,努力跟上党建发展步伐,积极借鉴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建模式,形成独立建团、联合建团、依托建团、行业建团、区域建团、市场建团、商业街建团、社区建团、公寓建团等多种建团方式,同时,借助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组织联会会以及各类行业协会等,发挥团建枢纽式功能,实现非公企业和新社
会组织团建工作的重点突破;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型建团模式,有效体现青年工作特点,采取“活动先行、组织跟进”的策略,先行建立学习型、兴趣型、公益型的青年社团,通过青年社团的活动,吸引和服务青年,扩大影响、营造氛围,同时积极培养青年骨干,为建团创造条件。
3、积极主动,有效激发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的活力。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活动为牵动、活跃在基层,团组织要建一个活一个,切实调动好、活跃好、维护好、服务好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员青年的正当权益和需求。形成团组织协调争取、有关部门主动帮扶、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自身挖掘潜力的工作运行方式,切实解决开展活动所需场地、设施和资金等实际问题。大力宣传和加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各项政策和基本要求,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积极营造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4、争取资源,增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保障。借鉴党建工作经验,通过设立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专项经费,对基层推进该项工作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各区县团委力争在本级财政经费预算中予以一定的配套支持;开展“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工作重点,聚焦骨干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可推广价值的团建典型,以点促面,充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作用,指导并带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主动开拓思路,积极开展活动,推动团建工作的整体发展。
六、配套措施
1、配备团建指导员。建立团建指导员工作机制,为拟建团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配备团建指导员,指导非公企业和新社
会组织建立团组织、选拔团干部、组织开展团的活动,协助解决团建工作中的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实际困难。市级层面,全市性有规模、跨地域、有影响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示范性项目应选配团市委机关干部作为团建指导员,团市委各有关部门所负责的工作领域应充分使用本系统的基层干部作为团建指导员。区县、街镇等各级团组织也应充分整合资源,建立团建指导员队伍,切实推动工作开展。
2、开展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干部培训。各级团组织要从为党的事业培养人才的高度出发,加大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干部的培训力度。以“团建、团干、团队”为核心内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培训活动,提升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干部的工作意识和开展团务、团建工作的能力。各区县结合市级培训实际情况开展菜单式培训,实现培训工作对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干部的全覆盖。
3、配发团务用品。各级团组织要积极争取资源,努力为新建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配发团徽、团员证、团旗、团刊、团建指导手册等各种团务用品,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提供有效服务。
七、推进步骤
(一)调查研究阶段(3-4月)
1、摸清底数,提出拟建团名单。积极争取社会工作党委、统计、工商、民政、司法等部门支持,摸清本部门、本区县所承担建团任务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的数量以及党团组织的建立情况,建立工作底本。
2、制定团建推进工作方案。研究分析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
织青年特点和建团条件,研究建团办法,制定工作推进方案,做到底数准确、分析合理、有序推进、注重实效。各部门、区县的工作方案于3月31日前报至领导小组办公室。
3、启动团建工作。借助该阶段团的各种相关活动项目,充分发挥共青团品牌项目的影响力,采取主动介入的方式,全面启动团建工作,在该阶段内完成全年建团任务量的20%以上。
(二)强化推进阶段(5-9月)
1、全面推动团建工作。依托经贸、工商等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重点面向酒店餐饮、商业服务、保安公司、物业公司、家政公司、科技园区、工业产业园区等青年相对集中的行业和领域,推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依托青联、青企协、IT青年人才协会的力量,加快推动团属青年社团的团建工作;注重在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青年文明号等工作有联系的单位中加大建团力度。力争通过强化推进阶段的工作,集中攻关,基本完成全年建团工作任务。
2、开展全市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创先争优活动。各部门、区县按照工作职责和任务分解,根据创先争优活动的各项主要内容,及时督导、协调和推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深入开展。
3、组织开展2011年上海市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青年红歌赛(红歌赛方案另行通知)。比赛由团市委主办、相关单位承办,旨在强化与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团员青年的联系与互动,营造全社会关心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青年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巩固提高阶段(10-12月)
1、总结经验。全面总结强化推进阶段所探索的工作经验和
典型做法,巩固提升,查缺补漏,全面完成全年建团任务。
2、评比表彰。将全市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评比纳入团市委创先争优活动,并在各类评比表彰工作给予一定的倾斜,表彰一批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组织和个人,推出一批组织建设强、发挥作用大的优秀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
八、保障机制
1、建立工作联动机制。积极在面上联合、条上深化、块上拓展上下功夫,建立各项工作联动机制。按照属地原则,结合区域特点,在市、区县层面建立和深化拓展区域团建联建联席会议等,进一步整合区域内市属、区属单位组织资源。
2、建立工作考评机制。各级团组织明确责任主体,根据全年工作任务目标,按照团市委整体时间安排,有序推进。落实工作任务,严格责任追究,逐级制定和分解建团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主体,做到月末通报进展,季末调度讲评,年末严格考核等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3、建立调研督导机制。团市委将通过不定期调研和督导,不断加强推动工作的力度和韧劲。定期开展调研指导和督查,并不定期开展电话抽查和实地检查,确保建团工作有效性、真实性。
4、完善干部培训机制。团市委将着力规范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程序。编印工作手册,加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干部培训,逐步提升了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编制下发《上海市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指导手册》,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干部开展工作直接提供操作性依据;计划分期分批分级对全市新上岗的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干部进行集中培
训,帮助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干部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开展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
九、工作要求
1、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要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重要政治目标,从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性高度,从共青团组织真心关心、联系帮助重要青年群体的角度,把抓好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建设作为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尽最大努力把广大团员青年团结凝聚在团的周围,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科学制定目标任务。根据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和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数量等实际情况,团市委制定了2011年上海市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目标任务分解表。各有关部门、区县要根据团市委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实际情况,科学统筹规划,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主体,有效形成全面推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的整体合力。要借助党建带动、行业推动、园区联动、产业互动、社团促动、活动牵动等有效建团路径,深刻把握和充分利用社会机理,不断推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取得新突破。
3、强化工作过程管理。在推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中,要切实加强过程管理,锤炼团干部作风。一方面要认真填写《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信息表》,强化台帐管理,切实做好团建工作台帐,夯实工作基础,及时准确将建团信息录入工作台帐网络数据库,区县团委要定期开展自我检查或实地核查,确保建团信息准确可靠;另一方面强化支持基层,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要集中力量支持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配齐配强主责部门工作力量,动员和整合各方资源,在活动经费、工作指导、团干部培训等方面,对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给予政策倾斜和制度保障。
4、增强基层组织活力。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组织要找准团的根本属性、根本任务与企业根本功能相融合的工作切入点,围绕人格塑造、信念养成、能力提高等方面的要求,开展好思想性、技能性、娱乐性、服务性活动,为团员青年在学习成才、情感婚恋、身心健康、社会融合等方面的普遍性需求提供更多帮助。要通过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志愿者、青工技能大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品牌活动,促进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的工作全面活跃,努力做到有健全班子、有特色活动、有阵地依托、有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