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生文明礼仪培养与养成教育结题报告书 小学生文明礼仪培养与养成教育 实验报告
山东省青州市王坟镇孙旺小学课题实验组
一、实验的背景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誉,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文明礼仪教育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促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现代文明礼仪知识,遵守现代文明礼仪规范,我校以科研带动战略,结合我校实际,积极开展了文明礼仪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国家始终都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和谐成长。2004年9月教育部修订颁布新《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06年10月,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等。这些重要的纲领性文件都充分表明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文明修养的提高,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我们以为,中华民族的礼仪中,保留了丰富的优秀文化元素,它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体现。实行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讲理解,做文明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积极作用。
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需要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好的方法途径。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文明礼貌修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我校学生的礼仪现状
调查发现我校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礼仪常识,不懂得温和谦让,不善于与周围的人交往,讲究个人自由,忽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缺乏良好的礼仪习惯,而且一部分家长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使我们的生活更有秩序,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在小学生中推行礼仪教育就好比在他的人生起点道路上注入一片春光,让他终身受益。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因此在我校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势在必行。而目前在我国,近几年来也有人在尝试搞礼仪教育,但问题不少:礼仪教育的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不够,缺乏理论的指导、操作的方法和训练的手段,与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距离较远,效果不理想。我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抓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本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研究小学生礼仪教育,想以此为锲机,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同时也为学校进行文明礼仪示范教育摸索出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为构建和谐校园出一份力。
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的标志,在现代社会中礼仪不仅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深,国无礼而不宁。”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关鸿羽说:“习惯培养需要训练”。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是文明礼貌发展史。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文明礼貌修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礼仪”是指礼节和仪表,它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既是一种外显行为,也具有知识性。而文明素养则是一种内隐的,较稳定的心理品质。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文明素养的培育,应先从礼仪教育开始。
良好的礼仪习惯对形成健全人格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个性品德可以相应得到提高。用古今中外的优秀礼仪文化教育学生,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道德素养,从而实现其人格的完善。
二、实验的过程及做法
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深入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我们们成立了课题实验课题组。参加实验的人员热情高,干劲足,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素质的课题实验机构的建立,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经验的总结,有利于教研成果的推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提高课题教研实效,我们们建立健全教研制度,制定了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和教学总结制度,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因此,要求实验教师集体攻关,认真备课,做到“胸中有书、心中有生、手中有法”,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体现“四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会学为宗旨)。
2、坚定信念,增强信心,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配合是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保证。所以,教师不但要坚定搞好实验的信念,而且还要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信心,这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了心理素质教育,教育学生懂得,未来社会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实验前的宣传和发动,做好思想准备和精神准备,坚定学生的信念和信心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们也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实验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例如,进行注意力调配训练时,开始前,我们们就进行了思想教育,虽然训练难度大,时间长,见效慢,但只要坚定信心,坚持始终,最终会取得成功的。总之,在进行实验时,让学生始终坚定信念,保持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3、从模仿、套用到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要想“出格”必先“入格”。良好的礼仪习惯养成活动开展,在活动中,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有力推动了我校学生文明行为养成,对提高学生综合文明程度,营造和谐校园氛围,有效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把我校开展课题研究以来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养成研究》的课题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了。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我校政教处专门设计了家长问卷调查表,经过师生家长问卷调查分析,我们真切的感受到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吃苦精神、缺乏责任感、缺乏爱心和孝心。因此本学期我们主要针对孩子们的种种不良习惯,开展文明礼仪学习教育。我们主要以活动为载体,将《小学生礼仪规范》贯彻在整个活动中。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普及活动,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学习经验,开始模仿很必要。但总是一味模仿、套用,不结合自己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常常会影响训练的进程和效果。第一轮:行为习惯长抓不懈
养成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从点滴抓起,我校以文明教育为主旋律,多年来把学习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校的常规教育来抓。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点,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作到了突出重点,抓住不放,持之以恒。篇二: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东港市马家店镇三道岗小学 于忠生孙鸿儒
一、课题的提出:
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及不文明的行为,极易误导他们。我校处于偏僻的农村,学生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孩子在文明行为习惯方面表现较差。许多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
结合我校现有的德育工作经验,我们研究探索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途经,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注入新的活力。
二、课题的界定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重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
三、研究目标:
(一)课题研究总体目标: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行为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到学会做人,从热爱学校及周围环境做起,形成热爱家长、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从培养学习兴趣做起,形成探索能力,从自尊自爱做起,达到自律慎独,自觉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交往、和谐合作、自主进取、积极探索、努力创造的情感体验、思想认识、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
(二)研究具体目标、通过对小学生实施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与实验,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道德修养与情感素养,掌握先进的德育方法。、着力树立起“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充分发挥学校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力求取得成功经验,不断扩大实验及辐射面积,促进农村小学生的礼仪教育。6、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及评价体系,构建“自主体验,引导疏通,循序渐进”的德育教育工作模式,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途径以及形式。
2、活动内容序列: 低段、中段、高段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行为习惯转变教育,学会做人、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培养学习兴趣勤奋学习、积极探索、自尊自爱、团结友善、自律慎独。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分析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五、本课题研究从 2012 年 4月到 2014 年5 月,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2012 年 3 月份)1、制定课题《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理解方案和计划,设计达到主题目标的方法,形式和途径。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2012 年 4 月-2014 年 4 月)1、确定实验对象和活动主题。2、制定出学段主题活动实施办法和评价机制。、进行阶段活动检测与反馈,总结阶段性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经验。4、定期开展课题经验交流会。、举办校内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以论文和总结形式形成阶段性成果。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礼仪标准与要求 层次一:制定计划、分年段进行训练
小学生不同年段“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评比标准层次二:家校结合,深化推进阶段
家校结合,使文明礼仪深入到每一户家庭。在第一阶段校园礼仪的实施基础上,延伸礼仪教育内容,适当增加家庭礼仪方面的要求。使学生的文明行为从校园延伸到家庭。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家家户户。第二阶段评比标准
小学生“家校文明礼仪”评比标准
(1)热爱祖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时做到脱帽、立正、行礼。
(2)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让路(集体活动时除外)。进老师办公室先喊报告,经允许后再进人;离校时与老师道再见。(3)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友爱互助。不打架,说话文明。
(4)就餐要守秩序,先人后己,不争先恐后,不高声喧哗,不留剩菜剩饭;饭后,要轻放餐盘,且要整齐。
(5)遵守课堂、课间纪律,排队做到静、齐、快,集会时要静听。领奖或递送物品时,起立并用双手。
(6)对人说话和气,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7)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果皮纸屑,见到果皮纸屑主动捡起。(8)对待客人主动问好,热情引路,不围观,不尾随。
(9)不贪小便宜,拾金不昧。未经别人同意,不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
(10)按时到校、离校。服装整洁,不穿拖鞋和背心。上放学路上戴好小黄帽和校徽,少先队员要佩戴红领巾。
(11)放学后,学生一律排路队离校。回家路上不逗留,要准时返家。外出时,要先经父母同意。
(12)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早晨应问候“爸妈,早上好!”夜晚睡觉前应说:“晚安”,离家前或跟父母分别时说:“再见” 或“爸妈,我去了”,回家应说:“我回来啦!”平时主动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13)在家要按时作息,起床后自己整理好床铺、打扫好居室卫生。
(14)对父母说话要诚实,做错事要勇于承认,进行自我批评。要简单地向家长汇报一天的学校生活,作业、试卷要主动请家长过目。
(15)要虚心听取父母和长辈的正确教导,有不同意见可以耐心地与家长交换,但不要耍脾气、赌气,更不应跟家长顶嘴。篇三: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书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沛县五段镇中心小学 朱忠沛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优良的传统美德。但毋庸讳言,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学校是一个文明的大舞台,师生文明礼仪是学校精神面貌的展现。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做文明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和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我校处于偏僻的农村,学生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孩子在文明行为习惯方面表现较差。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内在素质、外在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因此,《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使孩子们从小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
三、研究目标:
通过认真系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帮助农村学生改掉习惯中的陋习,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我校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要通过示范、实践、榜样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小学生不良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预防与矫治(以个案为主)。(2)在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3)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4)在各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5)学校、家庭、社会对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现代教育理论也为课题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这些都为研究工作的展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我校学生的礼仪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中了解本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的现有状态,从而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及措施。
3、行动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寻找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养,促进学生现代文明意识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模式筛选法、典型个案法。
利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概括教育现象,选择有代表性的总结对象,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在礼仪道德教育中规律性的结论,并使之有推广价值。
五、课题研究时间安排: 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1月——2010年2月)
1、收集信息,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2、收集信息,查阅《二十一世纪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中国德育》等相关资料,为接下来的实践提供相关资料。
3、制订课题工作计划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月)研究第一阶段
1、阅读相关方面的专著,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习惯成自然》,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制定相关的调查表,统计表,分析表
2、调查原有的文明礼仪素养,分析现状。
3、探索一条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最佳途径。
4、记录好相关信息、资料,并开展实践活动。研究第二阶段
1、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2、修正实施方案,继续下一轮的研究。结题阶段(2011年1月-----3月)
1、整理资料
2、撰写结题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措施: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开设了“小学生校园礼仪”、“小学生家庭礼仪”、“小学生社会礼仪”课程(分年段),开展了实践研究,针对实际情况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
(一)、认真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利用校会、班会和晨会课进行“主动招呼礼仪”、“进出办公室礼仪”、“就餐的礼仪”、“着装礼仪”、“坐姿、站姿、走姿礼仪”、“同学间友好相处礼仪”、“升旗仪式礼仪”、“借阅图书礼仪”、“待客做客礼仪”等文明礼仪常规的学习。介绍礼仪教育的意义、礼仪规范,检查方法,评比标准。这样教育内容系统、集中,学生容易形成清晰的概念,起到明理导行的作用。
(二)、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师在各科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运用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礼仪教育。如:英语学科结合句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向别人借东西时,不小心碰到别人时,为别人提供帮助时??”的礼貌用语。体育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集队、竞赛时的礼仪行为训练等。
(三)、班队活动养成训练。一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进行训练:如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文明礼仪展示赛、少先队“三级报告”比赛,“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雏鹰礼仪争章活动,等。二是艺术活动:通过“国庆礼赞”诗歌朗诵、歌咏会、观摩影片等活动,进行演出礼仪、文明观众礼仪的训练;三是体育活动:通过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等体育活动,赛精神面貌、赛纪律、赛礼仪。四是实践活动:同学间结互帮对子,学习上互帮,为特困小伙伴捐款、捐书,在实践中学习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进行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的行为训练。
(四)、榜样示范正面诱导。关于教育孩子,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他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因此,我通过四个方面给学生作示范。一是为人师表作示范。要求教师对学生“笑脸相迎”、“耐心回应”、“眼神鼓励”、“爱心相待”,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作榜样。二是先进人物示范。通过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三是文明家长作示范,要求家长当好文明家长,注意发挥示范作用。四是学生身边的榜样作示范,评比礼仪之星,公开表彰并及时宣传报道,请有突出表现的同学站在国旗下,当光荣升旗手。
(五)、校园文化环境陶冶。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具有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为的制约作用,基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我们努力创造高品味的校园环境。用整洁、优美、生气勃勃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其强大的潜移默化的规范力量,使在校园的每一个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彭慧勇 发表时间:2004年06月08日 05:42 阅读次数:18
5玉溪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属云南省2000年立项课题,由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于2000年10月批准立项并同意开展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时间为两年。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于2000年3月开始准备,于2000年10月启动,经过整整两年的实验研究,现已按计划完成了实验研究任务,取得了预期的结论和成果,特提请结题鉴定。
一、实验研究提出的背景
当前,世界正向“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国际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加,社会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已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特别是“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生活中节奏快、压力大、竞争激烈、人口稠密等特征日益明显;另外,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城市成效最为明显,独生子女占少年儿童的90%左右。在这种特殊的社会高速发展阶段,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人们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道德标准、社会形态、家庭结构及成员关系等都不同程度地发生着变化。社会的发展变化又通过家庭的折射、缩小或放大然后作用于学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小学生存在着过早受“升学”——“就业”——“生存”的驱使而陷入失去童真、失去快乐的学习竞争中的现象;存在着直接或间接受离异家庭的打击或不良影响,生活信心不足、情感体验不健全、逆反心理异常强烈;存在着独生子女由于长期处在特殊的养尊处优的地位上,独立生活能力差,意志薄弱、胆怯、自我中心、不合群、不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存在着受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心理平衡失调、精神空虚、道德品质下降,甚至发生心理障碍及自杀的现象。
近年来,我国的心理学专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据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思想认识,而且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打下良好、长久、全面的基础。对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这一要求,特提出本课题研究。
二、实验研究的目的意义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国内外专家研究提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主要包括:正常的智力、积极的自我意识、良好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意志品质、完整的人格。为了主动适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改变仅仅依靠学校学科教学和德育对学生施以影响的局面,积极探索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应玉溪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a、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b、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c、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手段和方法。d、小学生心理咨询。e、指导家长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方法。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在对实验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
完善心理品质,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和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研究能力的教师。
三、实验研究的具体目标
1、实验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研究。
2、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应用。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建设与使用。
4、小学生心理咨询实验研究。
5、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手段和方法研究与应用。
6、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研究。
四、实验研究的步骤、方法和内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0年3月——2000年8月)
多次邀请了玉溪师范学院教育系、玉溪师范学校教心学组的专家参与共同论证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并多次专程到昆明请教了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和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心理学专家,以求得理论上的有力支持,保证了课题研究方向正确、理论基础扎实、起点合理。根据本课题研究理论性强、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等特点,确定了以高校和教育科研单位为依托,以实验小学为基地;以市教科所为中心,上联省教科院,横联玉溪师院和玉溪师校,下联实验学校;以云南省教科院、玉溪市教科、玉溪师校、玉溪第一小学四方合作;以心理学教师、专职教研员、小学校领导、小学教师(班主任)四类人员结合组成课题实验研究小组。
认真确立了本课题研究的目标,规划了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制定了本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案。在课题组内外多次专题组织进行讨论和征求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定稿。填写课题申报的有关表册,完成本课题的申报工作。于2000年10月由云南省教育科学课题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并同意开展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时间为两年,属云南省2000年立项课题。
组织了实验前的学生心理测量分析,由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有关专家对玉溪一小三年级以上学生,运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PF)(修订量表)进行测量、统计和分析,建立起了玉溪一小三年级及以上学生的心理档案,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实验做好了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基础研究阶段(2000年9月——2001年2月)
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落实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方案。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具体内容、研究和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对研究和实验的重点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的开设)和难点任务(心理测量和个案研究)进行了重点研究和布置。
对实验研究的具体任务进行了进一步的分工,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以保证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组长彭慧勇全面主持课题研究和实验,负责协调四方工作,负责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副组长王春雷主要负责心理测量和个案研究;副组长陶琳主要负责心理咨询和家长辅导;副组长王云华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的开设和实验工作;其他成员分别具体负责课题的各项组织、实施、研究、实验、测量、统计和分析工作。
搜集、购买国内外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著、资料和研究成果,并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学习采取以自学为主,辅导为辅的方式,并多次由王春雷、陶琳、聂建萍、付荣华在课题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专题辅导和专题讲座。
通过学习、分析和研究,初步提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教统一”,全员心理辅导课、自主心理咨询、个体心理指导“三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交叉网络。并初步筛选、确定
了心理辅导课的教材和心理测量的工具;初步完成了有关论文。
第三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1年3月——2002年10月)
在玉溪第一小学的三、四两个年级的四个实验班开设心理辅导课,每两周开课1节,由实验班班主任承担教学任务。开课前首先组织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对科学出版社出版,由林崇德任名誉主编,沃建中任主编的《小学生心理导向》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进行集体研究,分析了该教材的编排体系、特点及优势,共同研究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由陶琳为实验教师上示范课两节,作教学设计指导多次。在实验教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组织了一次校内的心理辅导课教学研讨活动,组织了一次对外开放的心理辅导课教学研讨活动,两次活动共上公开研究课8节,其中2节被评为市级一等奖,2节被评为市级二等奖。
在实验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由陶琳、聂建萍、付荣华主持,每周在星期四的下午定期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指导。通过学校领导、班主任等在学生和学生家长中作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和解释工作,打消了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心理咨询的恐惧心理,实现了学生自主、积极、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室建立后,每次均能接待到不少学生的咨询,自今共接待了近200名学生的心理咨询。
为了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教统一”,全员心理辅导课、自主心理咨询、个体心理指导“三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交叉网络建设,加强家庭心理辅导与学校心理辅导的结合,每学期组织对实验班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辅导,由陶琳、聂建萍、王云华向学生家长进行有关专题讲座。先后组织了3次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辅导,参加培训的学生家长近1000人次。增强了学生家长与学校配合教育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家长对孩了进行心理辅导的意识,提高了辅导的能力和水平。
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中的小学生(6-13岁),心理变化大、变化快,发展性心理问题较多,可塑性极大。虽然从整体上看没有表现出突出的心理问题,但每个实验班中还是有个别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发展趋势,如不及时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指导,就会发展成为心理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王春雷的指导下,各实验班认真分析学生心理档案,在长期跟踪观察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和指导对象进行心理个案研究。从而加强了对个别学生的心理指导力度,提高了实验教师有针对性、有重点、有计划进行心理辅导的能力和水平。
为了进一步掌握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以便进一步修正课题研究的重点和突破口,进一步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组织进行了两次实验中期心理测量。使用日本铃木清编制,周步成主持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以“学习焦虑情绪”为重点的心理测量、统计,并对照全国常模进行分析。使用中国人性格量表编制组编制的《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较全面的性格测量、统计,并对照云南省常模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和研究,确定在研究实验的最后阶段,以培养学生的“优秀性格品质”为研究实验的重点。为了最终检验课题研究实验的成效和实验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优秀性格品质”发展水平,组织进行了实验后期心理测量。使用由本课题组副组长王春雷编制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进行测量、统计,并进行对比分析。在全面研究和实验的过程中,把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紧密地接合在一起,坚持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运用,在充分实验运用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完成了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手段和方法”、“心理咨询的策略”、“心理辅导课的教学策略”、“家长心理辅导培训”、“心理辅导个案研究分析”、“心理测量分析报告”等论文。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02年11月——2002年12月)
召开课题结题工作会,对课题研究过程及有关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和总结。统一安排了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日程和具体分工,之后,全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和分工全面进入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
全面整理课题研究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和归档。共分为16类档案,分别装袋归档,并建立了“玉溪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档案室”(设在课题实验学校——玉溪第一小学)。
对所完成的关于课题研究和实验的有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全面检查和核对,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共同协作,由课题组组长执笔完成了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之后,向云南省教育科学课题规划领导小组提出申请,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验收。
五、研究实验的结论和成果
1、完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2、完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论文。
3、构建了“三教统一、三导结合”的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4、完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个案研究”的案例分析。
5、完成了“玉溪一小学生性格测试总体情况分析报告”。
6、完成了“玉溪一小学生焦虑情绪调查研究报告”。
7、完成了“玉溪第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8、筛选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小学生心理导向》。
9、初步建立了“玉溪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10、组织展评了“小学生心理教康教育优秀辅导课”。
11、经过培训和参加课题实验研究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心理辅导水平和能力。
12、经过培训和参与进行家庭辅导有效提高了家长的心理辅导水平和能力。
13、经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云南省城市学生常模相比,实验班学生情绪特征总体比较平和,女生在生活旨趣、意志品质、认知风格和态度倾向等方面更具有社会性意义特征,男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素质;与非实验班学生相比,实验班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善等方面有显著提高。
14、在该课题实验研究促进下,玉溪一小现已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运用,并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发展和完善。
15、该课题实验研究已在我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该课题实验研究的成果,在市区小学及各县城区小学都具有广泛的推广运用价值。
附:
一、主要参考书目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丛书》(全国九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主编陈永胜山东教育出版社)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张承芬 孙雍胜警官教育出版社)
3、《小学生心理导向(教学参考)》(名誉主编林崇德主编沃建中科学出版社)
二、主要教学材料
《小学生心理导向》(名誉主编林崇德主编沃建中科学出版社)
三、主要测量工具
1、《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PF)(修订量表)
2、《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中国人性格量表编制组)
3、《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日本铃木清编制周步成主持修订)
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本课题组王春雷编制)
本课题研究成果,已于2003年1月通过了省教育科学课题规划办组织的专家组的结题鉴定验收,同时被玉溪市科技局评为玉溪市2003年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玉溪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组
二○○二年十一月
第三篇:《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模版)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沈阳市的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小学生正值儿童时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建立时期,需要对他们进行保护和正确的引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精神要求,鉴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因此,我们想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经过深刻的反思与研讨,我们认为,感恩不仅仅是道一声“谢谢”,她要有丰富的善良的情感作“根基”; 感恩,也不仅仅是礼貌而已,她要有帮助他人的心作“地基”;感恩,更不是人为地做秀,她要有希望别人美好的美德作“路基”。学会感恩,能更懂得珍惜;学会感恩,能更懂得进取;学会感恩,能更懂得宽容。有一份感恩的心,能使学生更快乐和健康地成长。因此,根据我校的校情,对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更能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二)课题的界定与内容 界定:
本课题通过研究,探索出新形式下农村学校对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方法。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他们相互信任,学会尊重,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懂得关爱他人,感激生活,并从中认识到每个人的社会责任。
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生感恩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研究。(1)孝敬父母。(2)尊敬师长。(3)关爱他人。
(4)感激社会、感激自然。(5)感激生命。
3、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方式、方法研究。
4、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研究。
(1)学科渗透感恩教育。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的、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2)在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学校、班级范围内定期请名人、专家进行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安排专题的感恩教育活动,于感恩教育与活动之中。
(3)家校联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和教师经常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感恩教育成功的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4)利用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到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和具体措施
(一)课题研究中所选择的科研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核心,辅之调查法、文献法、个案法等。
1、行动研究法:
一边研究一边实施,形成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探索有效实施农村小学生各阶段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行为。
2、教育调查法:
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感恩的现状,根据本校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案。为解决课题研究的重点做好铺垫。
3、文献研究法:
了解目前国内外感恩教育的现状及一些经验,搜集有关资料,从中学习、借鉴,促进研究课题的深化。
4、案例研究。
选择典型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了解他们的感恩意识与行为发展的特点,进而归纳出适合大部分学生发展的教育规律。
在研究的过程中,严格制定季度工作计划,并定期进行小结,制定新的方案,有理有序的一步步进行着。期间定期开展相关理论资料的学习,阅读相关资料、书刊、杂志,查阅相关网站,调查国内外新的教学信息,做好记录、总结,不走形式,收集学生的典型作业进行分析,整理典型的教学案例,随时记下研究中的随笔、反思,做好学习中的交流讨论工作,成员及时的将个人收获体会与其他人交流。抓住每一次观摩科研案例的机会,同时积极进行组间听、评课活动,做好记录和总结,并从中取长补短,以逐渐摸索新的教学之路。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从学生现实存在的感恩问题入手,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感恩体验活动,在全校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激活学生的“感恩”情怀;创造实践机会,促使学生以实际行动把情感化为感恩行动。过程:
1、准备阶段(2006、3~2006、6)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
作,确定课题成员及分工,调查目前农村小学生感恩情况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
2、研究阶段(2006、9~2009、7)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分别组织实施各类“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学会感激别人;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建构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体系,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09、8~2009、12)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列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具体做法、经验总结及专题论文汇编成集,为做好推广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结果
开展感恩教育以来,师生中,会感恩的人多了,与人顶嘴的少了;会做家务的多了,伸手不劳动的少了;会节约钱粮的多了,吃零食进网吧的少了;会助人为乐的多了,与人闹矛盾的少了;会遵纪守法的多了,违规违纪的少了;学习求上进的多了,没进取心、没荣誉感的少了;会讲奉献比爱心的多了,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的少了;会讲礼貌、讲道德的多了,不讲文明、不讲公德的少了。同学间每天早晨见面时相互问好鼓励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07年学校没有发生一起打架违规事件,没有出现一起违法违纪案件,没有发生一起
安全事故„„
从调查中发现,我校的中学生现在已懂得“应尽力为身边的人做些事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要有感恩之心”等道理,有些学生也从行动中表现出来。有些学生看到老师很累,主动走到老师身边给老师给你一个问候“老师,你很累吧。”很多学生在家里也会帮忙做些家务。说明,学生的感恩行为和意识是可以培养的。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老师的视野更加开阔,活动组织能力、研究能力等也都得到了提高。相关的论文课题获奖,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丰富的感恩活动中,促进家长进一步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其教育方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同时,家长的思想也得到了净化、升华。就如一为家长说的:“学生懂得了要记得他人的好处,要感恩。我们大人也一样,有了这样心态,一切觉得好了。”
(二)课题研究的结论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适时的、是必要的。感恩教育必须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有效的感恩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2.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质量与其人际关系、生活态度、人格的形成密切相关。
3.以感恩教育带动学校心理健康管理模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更具实效。
4.把感恩教育与心理健康结合起来,使儿童易于接受,是一种新的教育尝试。
5.从感恩教育角度研究学校心理健康的发展,拓展了学校心理健康研究的思路。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1、感恩教育现在已受到行政部门的重视,但要养成人人怀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所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长时间的养成,我们任重而道远。
2、我们非常关注学生日常中感恩行为,可如何运用发展性评价方式分析评价学生,我们感到困惑。在以后的工作中,值得我们不断的研究探讨。
第四篇:《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六年级学生感恩教育的培养与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曲江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 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新街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小学生正值儿童时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建立时期,需要对他们进行保护和正确的引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精神要求,鉴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因此,我们想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经过深刻的反思与研讨,我们认为,感恩不仅仅是道一声“谢谢”,她要有丰富的善良的情感作“根基”; 感恩,也不仅仅是礼貌而已,她要有帮助他人的心作“地基”;感恩,更不是人为地做秀,她要有希望别人美好的美德作“路基”。学会感恩,能更懂得珍惜;学会感恩,能更懂得进取;学会感恩,能更懂得宽容。有一份感恩的心,能使学生更快乐和健康地成长。因此,根据我校的校情,对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更能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二)课题的界定与内容 界定:
本课题通过研究,探索出新形式下农村学校对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方法。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他们相互信任,学会尊重,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懂得关爱他人,感激生活,并从中认识到每个人的社会责任。
研究的内容:
1.小学六年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2.小学六年级学生感恩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研究。(1)孝敬父母。(2)尊敬师长。(3)关爱他人。
(4)感激社会、感激自然。(5)感激生命。
3.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方式、方法研究。4.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研究。
(1)学科渗透感恩教育。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的、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2)在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学校、班级范围内定期请名人、专家进行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安排专题的感恩教育活动,于感恩教育与活动之中。
(3)家校联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和教师经常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感恩教育成功的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4)利用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到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和具体措施
(一)课题研究中所选择的科研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核心,辅之调查法、文献法、个案法等。
1.行动研究法:
一边研究一边实施,形成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探索有效实施农村小学生各阶段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行为。
2.教育调查法:
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感恩的现状,根据本校学生存在的问题 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案。为解决课题研究的重点做好铺垫。
3.文献研究法:
了解目前国内外感恩教育的现状及一些经验,搜集有关资料,从中学习、借鉴,促进研究课题的深化。
4.案例研究。
选择典型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了解他们的感恩意识与行为发展的特点,进而归纳出适合大部分学生发展的教育规律。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 准备阶段:2013年9月——10月
(1)理论研究阶段;(2)资料调研阶段;
(3)确定实验、启动实验阶段。
实验研究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2月(1)每周一次研究本周计划;(2)每周一次研究;(3)每周一次总结。
结题阶段:2014年3月——4月 总结各阶段资料,结题及论文材料整理。
在研究的过程中,严格制定季度工作计划,并定期进行小结,制定新的方案,有理有序的一步步进行着。期间定期开展相关理论资料的学习,阅读相关资料、书刊、杂志,查阅相关网站,调查国内外新的教学信息,做好记录、总结,不走形式,收集学生的典型作业进行 分析,整理典型的教学案例,随时记下研究中的随笔、反思,做好学习中的交流讨论工作,成员及时的将个人收获体会与其他人交流。抓住每一次观摩科研案例的机会,同时积极进行组间听、评课活动,做好记录和总结,并从中取长补短,以逐渐摸索新的教学之路。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从学生现实存在的感恩问题入手,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感恩体验活动,在全校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激活学生的“感恩”情怀;创造实践机会,促使学生以实际行动把情感化为感恩行动。
过程:
1.准备阶段(2013、9~2013、10)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调查目前农村小学生感恩情况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
2.研究阶段(2013、11~2014、2)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分别组织实施各类“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学会感激别人;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建构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体系,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4、3~2014、4)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列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具体做法、经验总结及专题论文汇编成集,为做好推广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结果
开展感恩教育以来,师生中,会感恩的人多了,与人顶嘴的少了;会做家务的多了,伸手不劳动的少了;会节约钱粮的多了,吃零食进网吧的少了;会助人为乐的多了,与人闹矛盾的少了;会遵纪守法的多了,违规违纪的少了;学习求上进的多了,没进取心、没荣誉感的少了;会讲奉献比爱心的多了,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的少了;会讲礼貌、讲道德的多了,不讲文明、不讲公德的少了。同学间每天早晨见面时相互问好鼓励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13年这个班级没有发生一起打架违规事件,没有出现一起违法违纪案件,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从调查中发现,我校的部分学生现在已懂得“应尽力为身边的人做些事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要有感恩之心”等道理,有些学生也从行动中表现出来。有些学生看到老师很累,主动走到老师身边给老师给你一个问候“老师,你很累吧。”很多学生在家里也会帮忙做些家务。说明,学生的感恩行为和意识是可以培养的。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老师的视野更加开阔,活动组织能力、研究能力等也都得到了提高。相关的论文课题获奖,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丰富的感恩活动中,促进家长进一步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其教育方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同时,家长的思想也得到 了净化、升华。就如一为家长说的:“学生懂得了要记得他人的好处,要感恩。我们大人也一样,有了这样心态,一切觉得好了。”
(二)课题研究的结论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适时的、是必要的。感恩教育必须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有效的感恩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2.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质量与其人际关系、生活态度、人格的形成密切相关。
3.以感恩教育带动学校心理健康管理模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更具实效。
4.把感恩教育与心理健康结合起来,使儿童易于接受,是一种新的教育尝试。
5.从感恩教育角度研究学校心理健康的发展,拓展了学校心理健康研究的思路。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1.感恩教育现在已受到行政部门的重视,但要养成人人怀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所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长时间的养成,我们任重而道远。
2.我们非常关注学生日常中感恩行为,可如何运用发展性评价方式分析评价学生,我们感到困惑。在以后的工作中,值得我们不断的研究探讨。
第五篇:小学生文明礼仪培养与养成教育结题报告书(本站推荐)
小学生文明礼仪培养与养成教育
实验报告
山东省青州市王坟镇孙旺小学课题实验组
一、实验的背景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誉,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文明礼仪教育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促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现代文明礼仪知识,遵守现代文明礼仪规范,我校以科研带动战略,结合我校实际,积极开展了文明礼仪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国家始终都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非常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和谐成长。2004年9月教育部修订颁布新《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06年10月,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等。这些重要的纲领性文件都充分表明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文明修养的提高,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我们以为,中华民族的礼仪中,保留了丰富的优秀文化元素,它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体现。实行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讲理解,做文明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积极作用。
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需要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好的方法途径。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文明礼貌修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我校学生的礼仪现状
调查发现我校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礼仪常识,不懂得温和谦让,不善于与周围的人交往,讲究个人自由,忽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缺乏良好的礼仪习惯,而且一部分家长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使我们的生活更有秩序,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在小学生中推行礼仪教育就好比在他的人生起点道路上注入一片春光,让他终身受益。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因此在我校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势在必行。而目前在我国,近几年来也有人在尝试搞礼仪教育,但问题不少:礼仪教育的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不够,缺乏理论的指导、操作的方法和训练的手段,与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距离较远,效果不理想。我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抓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本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研究小学生礼仪教育,想以此为锲机,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同时也为学校进行文明礼仪示范教育摸索出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为构建和谐校园出一份力。
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的标志,在现代社会中礼仪不仅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深,国无礼而不宁。”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关鸿羽说:“习惯培养需要训练”。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是文明礼貌发展史。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文明礼貌修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礼仪”是指礼节和仪表,它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既是一种外显行为,也具有知识性。而文明素养则是一种内隐的,较稳定的心理品质。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文明素养的培育,应先从礼仪教育开始。
良好的礼仪习惯对形成健全人格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个性品德可以相应得到提高。用古今中外的优秀礼仪文化教育学生,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道德素养,从而实现其人格的完善。
二、实验的过程及做法
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深入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我们们成立了课题实验课题组。参加实验的人员热情高,干劲足,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素质的课题实验机构的建立,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经验的总结,有利于教研成果的推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提高课题教研实效,我们们建立健全教研制度,制定了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和教学总结制度,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因此,要求实验教师集体攻关,认真备课,做到“胸中有书、心中有生、手中有法”,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体现“四为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会学为宗旨)。
2、坚定信念,增强信心,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配合是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保证。所以,教师不但要坚定搞好实验的信念,而且还要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信心,这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了心理素质教育,教育学生懂得,未来社会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实验前的宣传和发动,做好思想准备和精神准备,坚定学生的信念和信心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们也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实验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例如,进行注意力调配训练时,开始前,我们们就进行了思想教育,虽然训练难度大,时间长,见效慢,但只要坚定信心,坚持始终,最终会取得成功的。总之,在进行实验时,让学生始终坚定信念,保持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3、从模仿、套用到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要想“出格”必先“入格”。良好的礼仪习惯养成活动开展,在活动中,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有力推动了我校学生文明行为养成,对提高学生综合文明程度,营造和谐校园氛围,有效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把我校开展课题研究以来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养成研究》的课题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了。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我校政教处专门设计了家长问卷调查表,经过师生家长问卷调查分析,我们真切的感受到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吃苦精神、缺乏责任感、缺乏爱心和孝心。因此本学期我们主要针对孩子们的种种不良习惯,开展文明礼仪学习教育。我们主要以活动为载体,将《小学生礼仪规范》贯彻在整个活动中。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普及活动,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学习经验,开始模仿很必要。但总是一味模仿、套用,不结合自己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常常会影响训练的进程和效果。
第一轮:行为习惯长抓不懈
养成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从点滴抓起,我校以文明教育为主旋律,多年来把学习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校的常规教育来抓。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点,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作到了突出重点,抓住不放,持之以恒。制定了礼仪规范。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孙旺小学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包括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社会礼仪,要求学生深入学习。
第二轮训练(2周后)后, 文明礼仪伴我成长
文明礼仪教育必须长期坚持,始终把它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十月份,我们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进入实施阶段,为督促孩子们自觉遵守,学校设立值周生、值日生监督岗,强化文明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天,每周对各班进行积极评价,树立榜样,同时要求学校教师自己首先作出榜样,以自己的良好师德给学生做出表率。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以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注意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利用各种场合来训练提高全体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在教师及优秀学生的一言一行发挥广泛的辐射作用下,我校文明和谐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组织了文明礼仪教育启动仪式。为了引起全体师生的高度重视,我们组织了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文明礼仪伴我成长”启动仪式,主要是向全校师生宣传发动全体师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我们首先向全校学生发出文明礼仪教育倡议书,宣读了《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启动仪式结束后,各班又专门组织学习了《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内容,要求学生做到:出言无脏话、地面无痕迹、地上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等。
第三轮训练, 自2008年10月以来我校相继开展了如下活动:
1、合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我们还采用班会课、思品课及学习园地进行宣传发动,要求各班定期出版有关礼仪教育内容的手抄报,张贴于门厅的展板上,让全校的师生欣赏学习,扩大了宣传效果。学校成立专项检查小组负责定期检查评比,评选出优秀班级和优秀作品予以表扬。
2、校园礼仪以唱响国歌为突破口,要求每个学生做到会唱国歌,理解歌词含义,高年级的学生会默写歌词。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为重点,学校要求学生进校门主动向老师问好,养成尊敬师长、不随地吐痰、会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在学生中开展了“拒绝零食,健康成长”活动,要求学生不吃零食,不带零食进学校,为保证学校的环境整洁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觉保护校园环境意识。
3、召开“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主题班队会评比活动。积极组织各班召开“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主题班队会,在班会中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自我教育,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找出自己在礼仪方面的不足,孩子们在活动中知道“讲文明懂礼仪”的深远意义。
第四轮训练,我们又有意识地让学生把文明礼仪自觉运用到自觉行动上。
编写文明礼仪三字歌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字数比较多学生在背记时有一定的困难,但是童谣的形式学生很喜欢,我们在学习礼仪规范的同时以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为内容编写了礼仪三字歌,这一活动受到了同学们欢迎。
开展阅读圣贤书活动。学生们阅读了《三字经》、《论语》等书籍,并从中学到了一些关于礼仪教育方面的知识。感受到了我国文明礼仪教育的源远流长。
第五轮训练:开展了我与父母学礼仪活动。2009年五一节,我们为学生及家长下发了“我与父母学礼仪”活动倡议书,要求学生带动家长学习文明礼仪,让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形成一个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组织了文明礼仪教育理论测试。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专门编印了有关于文明礼仪规范学习的测试卷,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了测试,通过测试看出学生都掌握了有关于文明礼仪的知识。
最后一轮训练:礼仪小明星评比
为了鼓励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我们开展礼仪小明星评选活动,在班内划分小组,由小组长对组员实施监督、评价。同时我们也要请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教育孩子要有责任心,懂得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生活自理、勤俭节约、和睦邻里,培养孩子的家庭美德。我们专门制定了评价表,要求学生家长按时填写,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客观评价。各种评价一周汇总一次,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督评价,学生的礼仪习惯有了很大转变。学校根据小组长、家长及教师三者的综合评价量化评选出了60多名礼仪小明星,并为他们颁发了授星卡。记录到了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中。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通过开展的这一系列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全校师生对文明礼仪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逐步养成稳固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校的学生也正在展示自己的文明素养,各年级拾金不昧现象屡见不鲜,助人为乐的事情随处可见,我们欣慰的看到,这段时间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充盈在文明有礼、团结友善、热情友好、宽容谦让、诚实守信的愉快和谐氛围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更有效把本课题的研究深入下去,全面提高我校的德育工作水平,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人人讲文明,事事显礼仪”的良好人文环境,使文明礼仪之花常驻我校。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使孩子们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的新时期的合格小学生。
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让我校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校多次获得市级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潍坊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五、实验的体会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这次课题实验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种崭新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有科学的训练序列的教学方法的引进和吸收,真正变成自己的实验,重要的一点是贵在坚持。时断时续的训练或者零敲碎打的借鉴,都不能收到整体的实验效应。此外,严谨的实验态度,科学的操作,如定期验收、总结等也是实验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了
当然,由于我们理论浅,经验少,虽然在实验中不断得到各级领导的指导,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些都有待于以后去解决和完善。
这次课题实验,更坚定了我们科研能兴校的信心。在对本课题结题过程中,我们们将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们将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同时我们们更期待专家对我们的研究给于关注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