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回乡知青培训工作总结大全
2008年汤河乡农村回乡青年培训总结
汤河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2008年9月
2008年汤河乡农村回乡青年劳动力培训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成职教会议精神,汤河乡充分认识服务农村青年劳动力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密切配合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等有关部门,发挥成人学校体系健全,联系广大农村青年密切的优势,扎实做好我乡农村青年劳动力培训工作。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在开展农村青年劳动力培训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宣传引导,扫除农村青年劳动力培训的思想障碍
加强引导和宣传发动,是做好青年培训就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扫除农村青年对劳动力培训的顾虑和思想障碍,广泛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利用广播、电视、报纸、走村串户等手段广泛宣传外出务工人员的典型事迹、成功经验以及外出务工的合法权益,使他们放下包袱,消除顾虑,自觉主动地走出去,把“要我出去”变为“我要出去”。
今年,在第一次组织劳务输出培训时竟然几乎无人报名,通过调查研究之后他们了解到是广大青年对外出打工有一定顾虑,主要表现在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安于现状,胆小、怕上当受骗。根据这一情况乡成人学校有针对性地走村窜户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引导,打消了青年对劳动力培训的顾虑,2008年汤河乡成人学校共输送出16名农村青年到珠三角地区务工。
二、组织培训交流,加强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培训的指导
劳动者素质偏低、观念落后、就业门路不广,只能出卖简单的劳动力,这是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的实际问题。根据这一情况,汤河乡成人学校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作用,依托各小学、中学等阵地,积极开展针对性强的职业技能、现代生产技术、信息技术、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心理健康和职业
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了劳动力转移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能,促进了劳动力转移由粗放型向素质型发展,并帮助他们了解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方法,掌握有关劳动政策、法规,顺利的找到外出就业岗位和较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三、广泛牵线搭桥,拓宽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渠道
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牵线搭桥,能够有效的减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变无序流动为有序输出。汤河乡成人学校加强与职业介绍机构、政府驻外机构等方面的联系,寻求用工信息,为广大农村青年外出就业提供可靠的信息引导,进一步充分整合农村、城市职介的工作优势,协调组织劳务输出,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青年外出就业创业的盲目性。
为切实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汤河乡成人学校积极联系卢氏县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动走出去到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进一步拓展劳务市场,积极开展农村青年的就近转移,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四、跟踪服务管理,维护劳动力转移青年的合法权益
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转移的农村青年劳动力属于弱势群体,在工作、生活上存在很多的实际困难,合法权益易受到侵犯。各级团组织针对这一实际问题,设立了服务热线和发放联系卡,加强与当地团组织的联系沟通,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意见,积极宣传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帮助。通过走访用人单位、了解输出务工青年的情况,促进了企业与务工青年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切实维护外出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五、提供优质服务,引导劳动力转移人员返乡创业
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后,开阔了眼界,学习到了技术,积累了资本和经验。在广大返乡青年中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通过能人带动、现身说法,引导农村青年增强创业信心,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参与小城镇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引导社会正确认识他们、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不断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创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实践证明,有效服务农村青年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批量转移和有序流动,不断拓宽他们的增收渠道、增加收入,是成人学校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成人学校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提升工作层次,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有效途径。
第二篇:2014届知青培训总结
洛龙区教育局关林成教中心分校
2011年毕业班实用技术培训总结
根据市、区教育局及相关文件的要求,我校对380余名应届初中毕业生进行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有的放矢、注重实效
为了办好实用技术培训班,我们从2011年7月1日—7月4日,我校举办了实用技术培训班,学校由教导处牵头,建立了领导班子,成立了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专班。学生听课非常认真,提问非常拥跃,教室座无虚席,挤满了认真记录渴求新知的学生,他们非常聚精会神的听讲,认真的上机实践,涌现了一大批典型。
二、宣传做到实处
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时,我们抓住初中生即将毕业的机会,大力宣传实用技术培训的必要性,召开班级和全校学生大会,宣传实用技术培训的政策措施,培训内容及价值,要求学生全员参加培训。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这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影响力大,毕业生参与率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体验模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接轨,在培训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依据《进城务工指南》、《农村实用技术》、《职业生涯设计》三本教材,历时28学时从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青少年法律常识、青少年身心健康、青少年外出生活常识、青少年务工指导等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指导,并进行感恩、励志、理想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结束前,还对培训的各种内容进行了检测,并且还进行了形式多样的个人认识、体验式的总结交流。通过形式各异而又有趣的培训,许多学生对社会和生活充满了信任感、热爱感,并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向别人推介自己,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目标,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举也受到了广大家长的好评。
通过这一轮新形式的培训,我校也积累了经验,找到了知青培训的突破口和新方向,使学习和就业的储备相互融合,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会继续努力探索,摸出一条更为成功的新路子。
洛龙区龙城双语初级中学
2011年7月
第三篇:关于解决原回乡知青劳动、上学期间工龄的建议
关于解决原回乡知青劳动、上学期间工龄的建议
编号:建议40287号
建议主题:关于解决原回乡知青劳动、上学期间工龄的建议 建议类别:民生类
建议人: 三阳諞客 政治面貌:群众 提交时间:2014-11-26 10:29:55 内容:回乡知青工龄不应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关于尽快解决原回乡知青工龄待遇的建议
知识青年下乡是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定历史时期的一项政策,大批初、高中毕业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奔赴农村参加生产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城市户口的知青下乡,农村户口的知青回乡,同工同酬,干一样的活,挣一样的工分,过一样的日子,经受了艰苦生活的磨练,感受了农村生活的疾苦。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大批下乡知青陆续回城参加工作,国家也从1977年恢复了高考,一批怀抱理想和抱负的下乡、回乡知青通过考试进入大中专院校学习(主要集中在77、78、79三届)。1985年国家人事部以劳人培23号文下发了《关于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明确:城市下乡知青参加工作的其下乡期间计算工龄,城市下乡知青考上大中专院校后参加工作的其下乡期间、上学期间连续计算工龄。该文件只字未提原回乡知青工龄问题,致使回乡知青工龄问题和下乡知青工龄问题形成事实上的双轨。
政策面前人人平等。作为国家政策,应当考虑其受益群体间的平等与公平。同是知青,只考虑下乡知青的工龄照顾,不考虑回乡知青的工龄问题,简单的以户籍为依据,将同一知青主体以城乡分界,区别对待,如此厚此薄彼,带来了对农村知青的身份歧视,形成了30年来难以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如果说,当初从二元化结构的思维考虑,对下乡知青给予工龄照顾,而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经济发展,此问题已演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问题,下乡知青与回乡知青退休工资相差10%-30%,当初的户籍歧视已演化为事实上的利益歧视,被歧视的一方还要为此不平等终身埋单,如此结果,连当初的决策者也可能没有预料到。
事实上,1977年恢复高考后,一部分回乡知青通过努力考进大中专院校,和城市青年一样转户口,转粮食关系,成了一个吃供应粮、享受公费医疗、拿助学金的学子,农村回乡知青从跨入大中专院校的那一刻起,就与城市下乡知青一样有了城市户口,理应受到同等待遇。但他们参加工作后,即面临作为农村回乡知青身份的歧视。由于原回乡知青回乡期间、上学期间不计算工龄,他们在单位分房、调整工资、工龄工资发放、职务升迁中屡屡受到打压,处处感到低人一等,这种不公平对于工作后的回乡知青来说,真可谓是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伴随了他们工作的一生。目前,原来的知青群体已到了退休年龄,大批原回乡知青又一次面临退休后的不平等待遇。由于回乡知青回乡劳动、上学期间不计算工龄,他们和同期的下乡知青在计算退休工资、领取养老金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别。现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工资按照工龄计算退休工资,相差5年,就差一个档次,同时高中毕业,同时参加劳动、同时考上大学、同时参加工作且同时退休,由于下乡、回乡和上学期间工龄待遇不同,养老金却相差5—10%。企业退休人员工资计算中基础养老金要考虑工龄(含下乡上学视同工龄),过渡养老金要考虑工龄(含下乡上学视同工龄),两项相加养老金相差数百元至上千元,几乎占到月养老金的25—30%,其差距超出原回乡知青退休人员心里承受能力。他们不禁要问,同样的经历,同样的实际工龄和缴费,退休待遇差别咋这么大?一辈子低人一等,这究竟是为什么。
户籍决定工龄,这种以户籍将知青分为不同等级的做法显失公平,应当立即纠正。现在国家提倡以人为本,推进城乡融合,构建和谐社会。建议有关部门从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原回乡知青切身权益的立场出发,彻底清除劳动政策中的文革思维和农村歧视条款,共同营造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还原回乡知青应有的权益。我们已经让原回乡知青在低人一等的歧视中生活了30年,觉不能让他们带着这种低人一等的歧视安度晚年。
建议,尽快调整劳动政策,将原回乡知青工龄和下乡知青工龄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实现本来意义上的公平,维护原回乡知青应有的权益。(注:原回乡知青主要指恢复高考后从大中专院校毕业参加工作的原农村回乡知青。)
下乡知青在农村劳动和在大中专院校学习期间都计算工龄,而在同样的情况下回乡知青因家庭出身是农民在农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在大中专院校学习都不计算工龄。除户籍出身外,二者本是完全相同的,可是在工龄计算和待遇方面却出现明显差别,回乡知青低
一、两等,自然的给回乡知青戴上了受歧视的帽子,几十年来一直压在他们心头。
如今国家提倡以人为本,推进城乡融合,构建和谐社会,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户籍不应再成为决定工龄的制度。
现在还没有具体规定对这方面作出解决,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相应政策解决此问题。***是这一历史情况的见证人,恳请帮助维护原回乡知青应有的权益。
第四篇:回乡联村的工作总结
回乡联村行动开展以来,XX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从所联XX村村情出发,认真分析贫困原因,帮助制定帮扶计划,积极谋划帮扶项目,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具体工作中,坚持了四个到位。
回乡联村活动开展以来,XX等领导先后3次深入XX村,采取现场调研、与村组干部座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村的发展现状,多做民生实事,让群众感受到变化。在掌握村情民情的基础上,于5月16日,在镇主持召开了XX村发展座谈会,研究讨论出台了《XX20xx-2020年发展规划》,为伍畔村今后的大发展、快发展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二是坚持干部培训到位。
村两委干部要在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上下功夫,树立大局意识,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多沟通,多协调,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一把手”更要胸怀大局,在调动班子成员工作积极性方面多想细致的办法,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的氛围;加强村务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三是坚持产业扶持到位。
准确把握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方向,充分利用好中央和省、市、县相关优惠政策,在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等方面做出亮点。二是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从村的实际出发,既要依靠各级政府政策支持,更要选择符合实际的帮扶项目来帮助贫困户脱贫。同时,要克服一些片面、落后的思想认识,切实履行好“一对一”、“一对多”的挂扶责任。三是要综合施策、明确职责。要注重引导农户发展村集体项目,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进步,帮助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四是坚持兴办实事到位。
从群众最紧迫、最急切的水利、道路和孩子上学等难点问题入手,立足XX村实际计划,计划协调水泥硬化二至四组道路2.5公里;新建高位水塔一座,维修机井1眼,铺设自来水管道2.5公里;维修小学危旧房校舍,并完成村级卫生室建设,所有帮扶事项均已批准立项,正准备组织实施。
总之,在回乡联村行动中,XX帮联的XX村工作扎实、收效明显,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自身发展能力不强,帮扶的大项目、好项目少。二是养猪是该村优势产业,但目前普遍是户户散养,人畜没有分离,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对此,我们将坚持从存在的问题入手,积极争取省XX支持,多在省上争取大项目,好项目,努力改变该村贫困落后的面貌。
第五篇:回乡见闻[范文]
回乡见闻
——谈海西建设之家乡变化
我的家乡坐落于泉州市比较偏僻的一个小村庄里,地处安溪东部,与南安,咏春县交界,这里有秀丽的山,有着丛林花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虽然地形险要,畸曲不平,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四面环山,是一个偏远幽静的山村。
众所周知安溪是以茶为发展特色的,茶产业以主导着安溪的经济发展。同时还是腾铁工艺之乡,安溪素有“安溪乌龙茶之乡”“安溪腾铁工艺之乡”的美称。
安溪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安溪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县政府已经花巨资建设了安溪的经济命脉—中国茶都。自从安溪茶都的建立,安溪的经济更上了一台阶,使得安溪的茶产业发展分更加的快速,同时更打响了安溪铁观音的响亮名声,让安溪的茶叶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改革开放以来,安溪从一个偏远无人知晓的小县城逐步变成如今的百强县,这是所有安溪人民值得骄傲的荣誉,但是我们不局限于此,安溪的人民敢拼敢干的精神让我们不安于现状。由于安溪人民的勤劳憨厚、吃苦耐劳,加上安息的自然条件禀赋优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属南、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昼夜温差大,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地,以红壤、黄壤土为主,最适宜茶树生长。茶农们培育出多种多样的品种来,除铁观音、本山、黄旦、毛蟹四大当家品种之外,还培育货引进有大叶乌龙、金萱、茗科一号、丹桂等品种,品种资源丰富、品质特征优异。
安溪产茶的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精湛的采制工艺,造就了安溪乌龙茶的品质特色。随着制茶技艺的传承和技术含量的提高、制茶设备的不断更新、夏暑茶空调制茶技术的完善,安溪的茶叶不仅要求有多样的品种,还要有良好的品质要求,至2005年一开,安溪政府建立了生态茶园,安溪铁观音的品质有了保障,在茶园四周种植乔木可以固氮,而且这些树夏天长得茂盛,可以为茶树遮阳;到了冬天,树叶凋落,可以为茶园增添有机肥料。梯壁上种草,可以引来七星瓢虫等茶树害虫的天敌,能有效消除茶园病虫害,还可以提高茶园保肥、保水能力。通过植树种草,可以创造多物种和谐共存的茶园生态。这大大的转变了茶农的观念,让他们明白了确实应该保护茶园生态,这样才能保护铁观音的品牌。安溪人逐渐认识到了大力建设生态茶园对保持安溪茶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让人们可以喝到安全放心的茶,生态茶园的建设解决了茶叶里农药残留的问题使得茶的品质更加优质口感更加好。茶业是安溪的支柱产业,年产值40多亿元,全县涉茶人员超过70万人。市场变化对安溪茶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安溪茶产业必须走科学持续健康发展之路。而只有建设好生态茶园,才能保护好安溪茶业的生命线。
同时也推动着安溪的工业的发展,例如制茶的一下大型机械促进了钢铁事业的发展,大量的茶农制茶,需要大量的用到电力,这促使了政府大力发展安溪的电力事业,大量修建供电设施,如水电设施的逐步完善不仅改善的安溪人民用电紧张的的局面还改善了水里设施,使到达的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安溪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茶产业的的发展,安溪政府大力改进工业的发展,把工业的发展重点放在了湖头镇,现在湖头的经济也快速稳步的发展,成为了安溪的另一经济命脉。湖头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县市的工业进步,实现了带动式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现代化的制茶技术要大量的依靠工业开实现。
民生问题也困绕着安溪政府,2012年,安溪县财政坚持以人为本,继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和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进一步加大民生支出。
安溪教育事业的投入。安溪的校安工程每平方米县级补助标准由900元提至1100元,力争不久的将来所有项目全面建成。按照“五统一”标准推行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模式,推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研力量均衡化。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鼓励农民办医疗保险卡,把村卫生所建设成为标准的卫生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总额调高全面提高补助标准、扩大补偿范围、改革支付方式。使农民有了医疗保障,不再让就医成为农民的一大民生问题。
安溪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安溪人民,安溪人民靠着这双勤劳致富的手,步入了小康社会。如今,现代茶产业发展格局,尽快把资源优势化为产业优势,实现茶业效益最大化,力争把安溪铁观音打造成国际性大品牌,从而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