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涉执信访调研报告
淇县人民法院涉执信访案件调研报告
孔松涛
执行工作作为社会矛盾解决的最终归集点,是矛盾最易激化的阶段。因此,涉执信访不可避免地大量存在。如何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正确处理涉执信访案件问题,是基层法院面临的重要课题。我院涉诉信访中有30%以上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执行上。涉执信访之多,不仅影响到群众对法院工作的公正性评价,也会影响到案件的正常办理。现笔者就本院的涉执信访案件情况,进行调查和思考。
一、我院三年来涉执信访案件在涉诉信访中所占比例情况及走势
我院2008年至2010年共新收执行案件510件,年均170件,三年间共出现涉执信访23件(次),占执行案件总数的4.5%,占全院信访总量的33.2%。涉执信访量呈下降态势,占全院信访总量的比例亦有所下降。
二、涉执信访案件的类型
(一)申请执行人反映案件久拖不执,要求法院尽快执结。如我院办理的李习涛申请执行赵静婚约财产纠纷案件一案,被执行人赵静在我院立案前就下落不明,立案后我院经调查,发现其无明显财产可供执行,执行进展较慢,引起申请执行人不满,向上级信访。
(二)申请执行人反映执行人员执行不力,要求法院加大执行力度。如我院执行的崔浩美申请执行贾国俊侵权纠纷一案,该案于2008年3月3日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责令其五日内拆除建在申请执行人宅基地上的房屋五间,但双方当事人因该案涉及的宅基地纠纷积怨多年,对立情绪极大,到期后被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并扬言如果法院强制拆除,就和申请执行人拼命。因双方当事人在本村均有较大的家族势力,冲突有可能一触即发。考虑到大局稳定,我院决定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力求化解矛盾。但申请执行人却认为,既然被执行人没有在限期内拆除房屋,法院就应该立即强行拆除,并多次向上级信访。
(三)被执行人或案外人反映滥用执行措施或执行措施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如我院执行的岳刚松申请执行赵建华建筑工程款纠纷一案,我院经调查,依法冻结了被执行人赵建华应得的已转入河南小灵猫实业有限公司账户的款项11万元。但河南小灵猫实业有限公司提出执行异议,称我院冻结的款项并非被执行人财产,要求法院解除冻结,并向上级信访。
(四)被执行人或案外人以上访闹事的形式阻挠法院执行,甚至暴力抗拒执行,在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时,以信访方式对法院执行工作施加压力。如我院执行的杨占国申请执行唐全文借款纠纷一案,我院责令被执行人三日内偿还申请执行人借款40000元,但被执行人唐全文非但没有履行义务,还一再隐匿行踪、转移财产,以抗拒我院执行。我院认为其行为情节严重,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移送公安机关进行侦查。公安机关依法将唐全文刑拘后,唐全文之妻路荷叶多次挂着“冤”字去上级有关部门上访闹事,欲以此种方式对我院执行工作施加压力。
三、形成涉执信访案件的原因
(一)少数执行干警工作作风问题,造成当事人信访。极个别干警依然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有的工作方法简单,有的责任心不强,有的借口案件太多,忙不过来。
(二)执行行为不规范。个别执行干警业务水平较低,办案效率不高。以案件多、任务重、压力大为由,不愿挤时间钻研业务,凭想当然办案,用老经验办案,不当采取强制措施,引起当事人不满;个别干警碰到疑难案件束手无策,暂时搁臵起来,以致时过境迁,失去执行时机,造成执行不能,形成执行积案,酿成涉执信访。
(三)个别当事人缺乏常理认知,没有诉讼风险意识,明知被告没有履行判决的能力,或者早已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仍然提起诉讼和申请执行,以致胜诉了案件,但执行无望。甚至个别申请执行人偏执地认为,法院掌握无限国家权力,不管被执行人财产状况如何,都应当给其执行到位,否则,就是法院的失职。这在执行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时尤为突出。
(四)受传统观念影响,个别当事人法治理念不强。长期以来,行政权力大于司法权力,行政干预司法现象屡见不鲜,由于行政机关等社会力量的干预,使得当事人更注重于采取信访等手段寻求“私权”救济,受此传统观念影响,人们习惯于凡事找政府解决,信访不信法,认为只有找更大的官,才有望解决问题。所以,当事人对执行不服或有异议,就上访找政府,找上级领导机关。
四、涉执信访案件的特点
(一)集体信访多。一些执行案件带有群体性。如执行一些困难企业的案件,法院对该企业采取处臵其财产等强制措施时,企业职工就会聚集成群,在法院或党政机关门口打出“要吃饭、要生存”等条幅,制造声势,扰乱社会秩序,给政府及法院施加压力,为执行设臵障碍。
(二)越级上访多。不按法律规定的正常途径反映,不相信基层,把希望寄托在上级。
(三)社会危害性大。众多的上访人到党政机关、法院上访,影响正常的办公秩序,特别是在党和国家召开重要活动及会议期间上访,造成很坏的政治影响。上访人动辄赴省进京上访,不管有理无理,都要求单位派人去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另一方面很多上访人把主要精力放在上访告状上,不务正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
五、解决涉执信访案件的对策建议
信访问题的解决,可分为信访控制和信访处臵。信访控制是从源头上控制或预防信访的发生,信访处臵是在信访发生后以息诉为目的进行处臵,防止信访升级。
信访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完备的信访预防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制订案件执行过程中的信访工作预防制度,进一步规范执行行为。严格落实信访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办案干警的责任心,对办案人员消极执行、违法违纪执行等人为因素引起上访的,坚决追究责任。二是注重工作方法,讲究执行艺术,不断提高执行干警的执行工作能力和技巧。除了严格依法、公正执行外,在执行工作中,还应增强执行工作的灵活性,坚持依法强制执行与教育引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做到因案而异,针对不同案件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执行措施,积极做好执行协调和执行和解工作,充分 利用党委领导下的多部门参与、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有效破解各类疑难、复杂执行案件。
三是诉讼阶段兼顾案件执行工作。审判人员在裁判时要充分考虑执行因素并做好风险告知工作。一个公正、公平、合法的裁判是执行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依据。裁判不公、枉法裁判或释明工作没作好,当事人就会把抵触情绪带入执行阶段,抗拒执行,进而有可能引起信访。另外裁判文书的书写等也要充分考虑到案件的执行工作。如“电视机一台”,“摩托车一辆”等规格、数量不注明的裁判内容会给执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要注重裁判结果的可执行性和便利执行性。
信访处臵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制度上加以保障。要进一步完善院长接待日制度、领导包案责任制和执行救助基金等制度。形成领导亲自抓、亲自接待、亲自督办、亲自参于协调的机制。办理情况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回复,向当事人答复,对已办结的要附结果,对不能或不能及时办结的,要说明原因,限期办结,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二是因案而异对症下药。对涉执信访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如果是当事人观念和法律知识欠缺问题而引起的上访,接访人员要热情对待,耐心解释,告知其正确的渠道,法律的规定。不推诿、不塞责,使其心服口服,息访息诉。如果系执行干警自己工作中的失误或违法情形,对责任人要敢于追究,确保责任追究制度落到实处。通过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取得当事人的谅解,达到息访息诉的目的。对信访中的恶意闹事及无理缠访者要与有关部门形成合力,按《信访条例》等有关规定坚决果断的予以处臵。
总之,涉执信访既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所要面临的一项工作任务,同时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解决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焦点问题。通过法院各项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干警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做好预防控制和化解处臵,强化涉执信访案件深层次原因的治理,疏通涉执信访通道,案件就一定会逐步减少,涉执信访工作也一定会步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第二篇:浅谈涉执信访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涉执信访的成因及对策
临颍县法院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案件在进入执行程序后,未能得到有效执行。人民法院被上访的案件中,涉及执行案件的比例也日渐提高,司法公信力受到了的质疑。执行信访问题,不仅困扰了法院自身的工作,也使社会各界对司法权威产生了疑虑。执行不到位,或者赢了官司拿不到钱,打了法律白条,这本身就是司法不公的一种表现。涉执信访现已作为一项重要的问题提到了法院的工作日程上来,着力减少信访、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已成为司法工作的一大重点。
一、产生信访的原因
1、赢了官司拿不到钱即胜诉权益在执行阶段难以兑现。由于被执行人法律意识淡薄、无履行能力或有意归避法律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都会造成胜诉当事人权益在执行阶段得不到实现。例如,被告在审理时属缺席判决,原告即使胜诉,而在执行阶段被执行人的下落及财产线索成为法院执行工作的难点。由此导致当事人对法院的执行工作、司法公信力产生怀疑,到有关部门上访,进行申诉和控告。这是产生执行信访的主要原因。
2、信访人对法院判决结果的期望值过高,缺乏执行风险意识。例如,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法院判决的数目是相当可观的,动辄十几二十万甚至更多,受害者认为既然法院判了,这笔赔偿款是能全部拿到以弥补他们受到伤害的心、失去亲人的痛。但是,由于被执行人大部分履行能力很差,有些被执行人在车祸中也受了伤,生活困难,根本无法履行赔偿义务,以致法院无法执行。申请人往往对有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不理解,尽管法院已经进行了风险提示,但由于种种原因,法院依法中止或终结执行时,申请人产生了心理落差,形成抵触情绪,从而引发信访。
3、部分执行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及业务素质不高,地方政府部门干预等也是造成当事人不满意法院执行工作,形成信访的原因之一。现实中确实存在说情打招呼、以权压法,拖沓执行、不执行的现象,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损害了法院的威信。
4、涉执信访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涉执信访的工作流程、责任落实、考核方式尚不全面,解决涉执信访的措施和方案不明确,这些客观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涉执信访的产生。
二、解决涉执信访的对策建议
1、针对被执行人难找、财产线索难查的问题,一是成立“执行指挥中心,构建快速反应平台”。中院和各基层法院均成立执行指挥中心,形成“两级联网、覆盖全市”的执行指挥网络,就像公安110那样,建立全省的指挥系统,有人打个电话举报,就马上出动,做到快速、高效。比如说去车管部门,要求查封某辆车,但这辆车还在用,难以找到踪迹;当公安交警在高速公路上收费站看到这辆车,可以告诉法院,扣押下来再采取财产保全或其他措施。执行指挥中心成立,更有利于调配、指挥辖区内的执行力量,利用技术设备和手段,查找案件被执行人的下落和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二是在基层法院所在市(县)的各镇、乡、村设立执行联络员和协执员。他们一旦发现被执行人线索时,即可协助法院,作出快速处理。三是请银行、工商、房管、车管等各相关部门与法院构建联动机制,使被执行人的财产无所遁形。
2、针对信访人期望值过高,风险意识差的现状,法院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正确行使执行法官的释明权,充分履行告知义务。立案时向每位申请人发放《执行风险告知函》,提高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正确看待执行结果。同时,利用多种媒体加强对典型执行案例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执行环境。
3、针对部分执行人员的拖沓执行,法院应提高认识,落实执行信访考核制度。建议成立执行信访案件督查小组,严格执行信访管理办法及目标责任制考核等制度,将执行信访作为评价干警执行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落实奖惩措施,增强干警的重视程度和责任心。
4、针对社会力量干扰执行,领导干部应当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不能以牺牲法制统一性与司法权威性的代价去赢得一方之利,要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关系。逐步理顺相关部门与法院执行工作的关系,清除现行社会管理体制中对执行工作设臵的种种不合理障碍,建立和完善社会配合法院执行工作的新机制,保障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5、健全制度,建立执行信访工作长效机制。首先,建立执行信访案件通报制度。将来信来访人、案由、卷号、承办人等情况登记造册,定期通报。其次,建立执行信访案件查报制度。在重大节假日或敏感期间,紧急情况、紧急案件要随时查报,对上级机关和各级领导批示的案件专项查报,并逐案分析,制定处理方案。再次,建立信访执行案件联动制度。加强与信访局及信访户所在地党委政府、社区(村委 4 会)的沟通和联络,充分调动内外因素,共同做好信访户的稳定工作。
6、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救助机制。要拓展司法救助功能,设立司法救助基金。基金来源,应以政府财政为主,同时充分调动民间救助的积极性,扩充救助财力。司法救助基金实行专款专用,通过当事人申请、法院审核、民政部门批准的程序,给予司法救助对象以救济。
从法治建设的长远目标看,涉执信访无疑是法治建设进程中某一阶段的特有历史现象。要解决涉执信访问题,必须理念先行,树立正确的有利于实现建设法治国家这一根本目标的法治理念,摒弃与法治目标相悖的行为,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必须树立长期努力的思想,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我们深信,执行工作在经过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协和社会各界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涉执信访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
第三篇:浅谈涉执信访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涉执信访的成因与对策
源汇区人民法院 王兵
近年来,涉执信访日益成为法院执行工作的重心。如何预防和减少涉执信访案件的发生,也就成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结合近三年来,源汇区人民法院所发生的涉执信访案件,从处理涉执信访工作实践,进行分析、思考,就涉执信访案件的成因、难点、如何有效解决涉执信访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不足之处谨请批评指正。
一、涉执信访的类型。
1、催办案件型。这类信访最多,约占涉执信访案件的70%以上,这些信访当事人一开始认为自己的官司赢了后,应该较短时间就能兑现。但由于执行人员工作不力,案件迟迟未能执结。想通过信访达到案件尽快执行的目的。如姚某申请执行漯河市电业局一案,由于有人大代表向省院反映在案件审理和执行不公的问题,我局正积极与省人大代表、政府相关部门及中院沟通协调处理该案件,姚某就向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写信上访,希望通过信访达到尽快结案的目的。
2、反映问题型。信访人当事人认为法院或法官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想通过信访达到处理或制裁违纪人员的目的。这种类型往往同催办案件类型依附,只要案件执行终结,反映要求处理违纪人员的要求就比较容易化解。
3、向法院施压型。这类案件往往是上访当事人认为,谁上访、信访、闹访的力度大,法院就会偏向哪方,所以通过围堵有关部门大门等闹访,向上级信访向法院施压,达到 自己的目的。如赵某与某粮油公司欠款一案,源汇区法院执行局调查被执行人某粮油公司早已歇业,法定代表人下落不明,且公司无房地产、车辆及存款,无财产可供执行。赵某认为法院没有尽力,所以多次到省市上访,并在"两会"期间上访,称法院执行不力。迫于上访压力,为了维护稳定,我院不得不给了他一定的救济款,同他达成不再上访的协议。
4、规避执行型。一些被执行人为了逃避执行,就编造事实、捏造理由上访、信访,希望通过信访达到暂缓执行或不再执行的目的。如我院执行关某、朱某土地侵权欠款一案,依法向关某、朱某下发了执行通知书,并发出强迁公告,在法院未强迁房屋的情况下,案外人郭某纠集几十回族人围堵市政府等部门,称关某、朱某处租赁了房屋,法院将他的房屋执行走了,他损失巨大,其真实意图是想达到延缓执行及不再执行的目的。
二、涉执信访产生的原因。
涉执信访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民法院内部原因、当事人不正确的信访心态和社会环境的原因。
(一)、人民法院自身的原因。
1、案件执结率低是造成涉执信访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我院针对执行难虽然做了许多努力,但执行难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缓解。我院案件全部执结(执行全部到位)的案件仅为收案的35%左右。由于个别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不到实现,很容易引发信访。
2、审执不协调、脱节。在执行中发现审理案件的法官不考虑判后的执行问题,没有考虑到审理应和执行相互配 合,步调一致的,在审理案件时就案办案,没有考虑判后的执行问题,出现了少量,难予执行的裁判文书。这种瑕疵有些可以通过执行员的执行合理化解释进行弥补,但有些却很难使执行双方当事人服气,而引导当事人走审判监督程序又往往很难,案件无法执行,所以引起上访。
3、少数执行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不高。一些执行人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畏难情绪,办案时能拖则拖,能推则推。一些执行人员工作方法简单,找不到被执行人似乎就没其他手段,执行调查不深入,执行中说服说理不强,处臵问题简单、粗暴。一些执行人员办事效率不高,执行效果不佳,没有用尽用好执行措施。这些都容易引起信访。
4、执行工作公开不够,公开面不广,不深入。案件到手后,没有祥细告之当事人执行风险,采取强制措施后不及时告之当事人,做的执行工作也不告诉当事人,这就容易给当事人造成法院没做什么工作的印象。另外,执行人员中普遍存在腿勤手懒现象,执行人员接受执行案件后,做了哪些工作,在案卷反映不出来,这时再给当事人解释做了什么什么样的工作,当事人大都认为是忽悠他。由于整个执行过程没有向当事人说清,有关道理没有说透,也是造成当事人信访的因素之一。
(二)、上访当事人的原因。
1、信访人对法院判决结果的期望值过高,缺乏执行风险意识。一些当事人认为只要胜诉了并申请了执行,所有的工作都由法院去完成,只坐等到法院拿钱,执行人员虽穷尽了执行措施,但申请人权力仍得不到实现或全部实现时,这些当事人就会将权利不能实现的风险强加到法院进而迁怒 于法院执行人员,引发信访。
2、信访人信访不信法的心态。在涉执信访案件中,相当一部分信访人错误的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因此,就用信访来给法院施压。表现为这些信访人明知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而且法院也穷尽了各种措施,自己又提供不出相关财产线索,但却想用不断信访的方法来制造影响,让法院或政府部门让步给他先垫付执行款。还有一些信访人的案件虽经一、二审、甚至再审败诉后,但为了达到规避履行义务的目的,往往采取层层、多次上访的手段,迫使法院的对案件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审查,以此来拖延执行或借机转移财产,使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
(三)社会的原因涉执信访的形成原因。
1、涉执信访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如发现信访人要求基层法院和政府劝返,为了及时劝返,接访人讲了一些对信访人有利话,使部分信访人产生了错觉,认为自己上访有理,甚至认为当地政府怕自己上访,会安排专人来接,有些上访人把接访制度当成是“公费旅游”。
2、涉执信访的退出机制不畅,责任不明,落实打折。有些信访案件被定为无理访,但上级部门仍让法院解决。有些已退出涉法信访案件,纳入政府大信访处理,但党委、政府仍要求法院解决。如田某与刘某欠款一案,我院将刘某房产执行给田某,田某信访,后被上级定这无理访,但同时要求我院做好刘某的工作,不能让其再上访。
三、减少涉执信访的方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我院实行“一把手工程”院长对于涉执信访工作亲自抓,亲自部署安排具体工作,亲自接待上访群众,亲自督办化解矛盾纠纷,对重大案件亲自解决处理。使我院涉诉信访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件件有人抓的局面。通过党组会、中层会及全院大会的动员要求,使干警对涉执信访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人人是信访主体”,人人参与的意识得到了提高,形成了全院一盘棋,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大格局。
(二)、常向领导汇报,寻求支持。
涉执信访案件的处理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人大的支持。所以我院重视同它们的沟通,通过区执行工作联席会议和当面向领导汇报的形式,促进领导理解和支持。另外,监督就是支持,社会各界的监督是我们少犯错误的法宝。所以,我院不仅聘任了有社会各界人士的执法监督员,廉政监督员。并且还经常邀请人大代表、人民陪审员、人民群众参与我院执行工作,让他们零距离接触执行工作,以便监督。我们尝试同检察机关会签了协议,邀请检察院提前介入执行工作的环节进行监督。该制度实行以来,我院在执行工作中,多了一个提醒的,多了一个帮忙的,检察院为我们在办理棘手案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年来我院邀请人大代表、人民陪审员、人民群众参与执行160件,邀请检察院提前介入执行工作的环节进行监督60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大告之义务的力度。
我院在处理信访案件中发现,信访人反映的问题中常有因为执行员没有把工作讲清或是做了工作没有留下痕迹造成的。所以我院加大了告之义务。在立案后向当事人送达公开执行风险,并当面解释执行中的风险,让当事人能正确对待执行不能。每采取一次强制措施,都及时告知当事人,使 当事人对执行整个程序和存在的风险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另外,我院要求要把告之情况记录在卷。我院还要求在解释中要热心、诚心、耐心。通过该制度一大批信访苗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四)、加大信访的渠道畅通。
1、我院建立“天天接访日”制度,每天安排一名院党组在信访室接访,接待后,能及时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立即同承办人、庭长联系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里当面解释。在来访当事人与执行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我院公开了执行法官和庭长的联系电话。开通执行热线,在法院网站上设立执行局长信箱和留言簿,收集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建立下访接待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干警下访,特别是对那些行动不便或居住地偏远的上访人,我院执行干警要登门拜访。
3、建立了庭长同信访当事人的联系制度。为了让信访案件尽快的处理。我院要求对于信访案件庭长要亲自接见当事人保证“五天一通话,十天一见面”,确保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当事人的思想动态和行动。
(五)加大执行力度。
涉执信访案件的解决,最终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所以加大执行力度和从源头上预防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1、主动采取“三查一控制”对被执行人进行查银行、查房产、查车辆,发现财产线索及时控制。
2、我院加强了各业务部门配合,从源头减少防止信访 的发生。立案时加强了诉讼指导、风险告知、立案前调解,及时采取诉前保全。审判时加在大调解,提高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充分考虑判项的可执行性。执行时运用执行解释充分维护裁判文书的稳定性。
3、开拓创新执行新方法,提高执行效率,对因执行人员的原因致使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的,特别是已经有信访苗头或已经发生信访的,及时更换执行人员执行,同时要追究有关执行人员的相关责任,激发执行干警的执行积极性,提高案件执结率,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
(六)、召开执行听证,缓和矛盾。在执行中遇到重大案件,适时地召开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察员、陪审员等社会其它人员参与的执行听证,通过听证让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充分陈述自己的理由,找出症结,进一步讲法说理。利用人大代表等的优势,给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当事人以心理压力。用人民群众的语言去说服劝说双方。促进双方对人民法院的信任,为化解信访纠纷做好准备。
(七)、聚集各方力量,合力化解纠纷。对涉执信访案件,我院处理时不仅看法律文书上的双方当事人,还看到想到当事人后面的亲戚朋友等。而后面的人如果我们工作做的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院处理涉执信访案件时,时常同当地党委、政府及办事处、乡政府等基层组织联系沟通,找出当事人的亲属、朋友、领导,必要时还找到让当事人信服的人,甚至是畏惧的人或者部门来参与做工作。使社会各方力量合成一股力,促进案结事了。
(八)、加大司法救助。我院除用尽、用好一切强制手段外,积极探索执行救助制度,干警多次为特困申请人捐款 捐物、协调办理低保、联系就业,切实为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根据省委政法委会议纪要精神,我院还及时建立了执行救助基金,同几年来,已救助申请执行人17人,救助金额22万元。通过救肋我院化解了七件重大涉执信访积案。
四、涉执信访工作的难点
1、少数信访案发现难。由于少数当事人或当事人亲属不向基层法院反映就直接上访,造成上访突然,基层法院对案件了解不全面,有些案件当事人也承办人也不知道,所以造成接访不及时,案情反馈相对较低慢。
2、化解难。由于有些信访案件就是执行中难点问题,不会因为上访,法院就能马上解决。化解起来难度大。如对被执行人一套房产的执行难度大。因为人民群众形成的房即家的观念根深地固,强制搬迁对抗性很强,必需的居住房屋的面积是多少、如何去安排被执行人的居住没有明确的规定,法院执行被执行人要么上访、要么以死相胁,而申请人又不断上访,搞得法院左右为难,两头受气。案件大量搁臵,这是当前我院涉执信访案件最多也最难化解的案件。另外,被执行人难找、拒执案件难移、执行现场难控的“三难”案件我们认为已超出法院的职能范围,应该由有侦查权的公安机关协助执行,但公安机关因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不愿协助执行。这类信访案件法院没有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最终化解的可能性很小。
3、司法救助金少。政府财政给法院的司法救助金是少而又少,对法院来说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能解决法院需要救助的当事人。另外,司法救司法救助的范围过窄并且不规范,现在救助基本谁闹得凶,上级要求的急,就救助谁,这样只 能加剧信访当事人上访的级别和上访的次数。
第四篇:浅析法院涉执信访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法院涉执信访的成因及对策
郾城区人民法院 王建立 李炎钊
执行工作作为社会矛盾解决的最终归集点,也是矛盾最易激化的时期,信访不可避免地大量存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民主建设进程的加快,涉执信访呈不断上升趋势。从我院处理的信访案件的情况看,2006年至2011年10月份,共处理信访案件119件,其中涉及执行的85件,占71.4%。这些信访人情绪容易激动,易发生严重的信访行为:有的是群体性上访,有的是非正常进京上访,有的到相关部门闹访。这些问题已成为困绕法院执行工作的难题,甚至成为了影响社会安定稳定的突出问题。另外,执行案件一旦变成重信重访案件,案件承办人往往疲于接访、劝访、汇报、反馈等等,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很难妥善、彻底解决。如何突破目前涉执信访所面临的尴尬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如何从源头上减少涉执信访量更为重要。结合基层法院涉执信访工作实际,简要对涉执信访的成因及对策予以分析。
一、涉执信访的成因
1、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申请执行人期望值过高。当事人不服判决可上诉、申请再审、申诉,有多种司法救济渠道,而满心欢喜拿到胜诉裁判文书,因被执行人经济条件所限导致执行不能或不能全部执行到位,就往往迁怒于法院和执行
4、因执行不力导致上访。人民法院作为执行工作的主体,从最高法院到基层法院,近年来,为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做了大量努力。在执行立法不足的情况下,最高人民法院陆续出台了《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关于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关于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等一系列重要司法解释,为执行工作提供了操作依据。各级人民法院在工作中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使执行工作渐趋规范,违法执行现象大为减少。但执行不力、执行拖沓等现象有所抬头。执行工作总体上还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需求、期望,从而导致当事人不满上访。主要表现在:责任心不强,办事拖拉,没有及时采取执行措施导致上访;有畏难情绪,怕得罪人,不敢在执行工作中动真格、不敢碰硬导致上访;不善于开动脑筋,创新方法,结不了案而上访;工作方法简单精暴,言行举止不当,答复当事人不妥导致上访等。
5、信访机制不健全,不科学,也很容易助长不必要的信访。一些当事人“权大于法”观念根深蒂固,有着浓厚的“青天”情结,“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不论执行干警是否穷尽执行手段,不论干警是否依法执行案件,如果影响自己的利益,就“信访鸣冤”。有的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动辄给中央和省委领导写告状信;有的进京上访和旅游二者兼顾,找全国人大、最高法院或国家信访局的信访接待部门随意填张信访登记表即
定十分明显。
3、向申请执行人公开执行信息和进展情况。只有通过沟通才能保障没有隔阂和误解。在以往的执行过程中,往往只对申请执行人告知法院的执行结果,一旦没有执行到位,申请人就开始上访。在上访过程中,当事人提出了种种疑问:究竟法院有没有采取执行措施?采取了哪些措施?法院没能执行是否是干警消极作为的结果?甚至误解法院故意不作为、不履行职责。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如能及时向当事人公开执行信息、当前的情况,告知当事人法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遇到的困难、执行不能的原因,并要求当事人积极提供信息以配合法院执行,就可以减少这种将执行不能简单归咎于法院的情况。
4、完善信访责任查究机制和信访问题终结机制,强力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当前,信访工作中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不论被执行人有无财产可执行,也不论执行干警有无过错,更不论信访人诉求是否合理合法,仅凭信访人一面之词,中央省市有关方面一律登记,一概交办,责成基层按照“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群众满意”的标准限期办结。否则,责令干警做检讨,给予通报批评,直至进行组织处理,致使出现了一些怪现象:为让信访人“满意”,为让信访人写出“息诉罢访保证书”,干警出资给进京上访人“报销”往返路费和生活补助者有之,四处托关系找中间人当“说客”者有之,拿出微薄工资请信访人吃喝者有之,凡此等等,可谓绞尽脑汁,使尽办法,苦不堪
第五篇:践行科学发展思想 积极应对涉执信访
践行科学发展思想 积极应对涉执信访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法院关于基层法院涉执信访的调研报告
-------------------
一、涉执信访概况和主要特点近年来,涉法涉诉信访量高位徘徊,其中约50%涉及基层人民法院,而涉及民事执行工作的信访(以下简称涉执信访)几乎占基层人民法院信访总量的50%,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事实上,涉执信访不仅制约法院发展,而且损害法院形象,更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本文,笔者以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人民法院为样本,对基层法院的涉执信访情况进行调查和思考。
管城区法院2006年至2009年共新收执行案件4788件,年均1197件,年收结案数在全市13个基层法院中一直位列第4;四年间共出现涉执信访186件(次),占执行案件总数的3.88%,占全院信访总量的36.39%,在全院信访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全市法院平均值低11.62个百分点。
◎涉执信访量呈上升态势,占全院信访总量的比例则有所下降。2008年,管城法院在“北京奥运会”前全力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集中清理涉执信访积案活动;2009年,为迎接“建国六十周年大庆”,又前所未有的投入人财物防范和化解信访,但受社会大气候影响,涉执信访量仍居高不下。由于执行机构案多人少导致办案周期较长,因为执行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加之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逐年增多,以及广大干警期待已久的信访问题终结机制迟迟未能真正建立,可以预见,在若干年内涉执信访形势不容乐观。(见表一)◎集体访、越级访和缠访闹访量相对平稳,处理这类信访难度较大。以2006年至2009年为例,出现涉执集体访4件、越级访19件、缠访闹访3件。其中,75%的集体访由被执行人所为,无一例外是组织民工到管城法院“兴师问罪”,以法院执行案件影响被执行人给民工发工资为借口,向法院施压,无理要求法院解除依法查封、扣押、冻结或扣划的财产。其次是越级访占较大比例,有缠访闹访现象,多是上访人“面见高官好办事”、“好事多磨”、“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思想作怪,把信访作为实现自己诉求的最佳选择,甚至还有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以将婴幼儿留置法院、在法院自杀相威胁。(见表二)
◎进院访占较大比例,重复访时有发生。自2006年开始,管城法院每年适时组织院领导集中公开接访活动,常年坚持每天安排一名院领导和一名中层正职轮流在院信访接待室接访,因而直接进入该院的涉执访较多,共132件,占涉执信访总量的70.96%。其外在表现是信访人对法院的信任,其客观结果是有效减少了到区、去市、赴省、进京访。重复访累计9件,主要是个别干警接到交办的信访件后,缺乏责任心或不善于做群众工作,致使有理者重访,无理者也重访。
二、涉执信访的成因 管城法院186件涉执信访,成因主要有四:执行干警自身原因造成的45件,占24.19%;非自身原因造成的97件,占52.15%;当事人无理要求或要求过高的31件,占16.66%;其他原因造成的13件,占6.9%。
◎少数执行干警工作作风问题,造成当事人信访。极个别干警依然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甚至与当事人发生口角;有的责任心不强,查找被执行人及其财产敷衍了事;有的借口案件多,容易的先办、复杂的后办,催得紧的快办、其他的缓办。
◎个别执行干警业务水平较低,办案效率不高。个别执行干警以案件多、任务重、压力大为由,不愿挤时间钻研业务,在实际工作中凭想当然办事,用老经验办案,不当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引起被执行人、案外人或申请执行人不满;有些干警碰到疑难复杂案件束手无策,暂时搁置起来,以致时过境迁,失去执行时机,造成执行不能,形成执行积案,酿成涉执信访。
◎有些申请执行人缺乏诉讼风险意识,案件“空调”、“白判”时有发生。有的当事人缺乏常理认知,没有诉讼风险意识,明知被告没有履行判决能力,或者早已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执行,仍然提起诉讼和申请执行,以致缴纳诉讼费增加了负担,胜诉了案件也长期执行无望。甚至有些申请执行人偏执地认为,法院掌握无限国家权力,不管被执行人财产状况如何,都应当给其执行到位,否则,就是法院的失职。
◎部分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权”、“法”位置颠倒,“信访”不“信法”。一些当事人“权大于法”观念根深蒂固,有着浓厚的“青天”情结,“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不论执行干警是否穷尽执行手段,不论干警是否依法执行案件,如果影响自己的利益,就“信访鸣冤”。有的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动辄给中央和省委领导写告状信;有的进京上访和旅游二者兼顾,找全国人大、最高法院或国家信访局的信访接待部门随意填张信访登记表即开始遍游名胜古迹;有的请在京的亲朋好友拿个身份证就近找信访机构填张信访登记表,待信访件层层批转到基层后,干警们忙碌几天也甄别不出究竟是谁办的案件。
◎案件“执行难”,申请执行人不予理解。“执行难”一直是困扰法院的一大难题,也是引发涉执信访的主因。有的当事人在诉讼阶段就着手转移财产,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时早已人去楼空;特困企业或正在改制企业作为被执行人时,强制执行往往会造成企业职工情绪不稳定,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执行外地政府部门、村委会或人大代表等特殊主体时,往往受到地方保护主义干扰,处处受阻,遇上述情形,法院不得不中止或暂缓执行,一些申请执行人不理解,遂开始信访。◎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申请执行人期望值过高。当事人不服判决可上诉、申请再审、申诉,有多种司法救济渠道,而满心欢喜拿到胜诉裁判文书,因被执行人经济条件所限导致执行不能或不能全部执行到位,就往往迁怒于法院和执行干警。这在执行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时尤为突出。
三、涉执信访的对策
涉执信访量日趋增多,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笔者思考,应着重从六个方面应对。
◎始终坚持用先进科学理念指导执行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执信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用这一先进的理念武装干警,真正把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落到实处。一是始终坚持依法治国方略。依法建立健全执行工作制度,把执行工作纳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用制度堵塞漏洞,规范管理,推进工作。二是着重强化司法为民宗旨教育。狠抓思想政治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逐步增强执行干警的民本意识、廉政意识、效率意识和形象意识,严肃处理“冷硬横推”,果断查处“吃拿卡要”,有效防止不作为,坚决杜绝乱作为,促使执行干警公正、高效、廉洁、文明司法,以此提高司法公信力,改善司法形象,树立司法权威。三是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司法实践中尤其要情、理、法兼顾,坚决克服简单搬用法条的倾向,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四是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执法活动要主动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既要反对只讲法律效果不讲社会效果,就案办案、机械执法,也要反对只讲社会效果不讲法律效果,甚至损害法治原则和权威。五是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领导的政治优势,紧紧依靠人大监督、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配合,着力从根本上解决涉执信访问题。
◎注重整合法院内部力量,通过多种渠道预防和减少涉执信访。仅仅依靠法院执行局无法根治涉执信访,必须整合法院内部力量,构建齐抓共管格局。一是把好诉讼案件立案关口。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在社会矛盾大量汇聚法院的新形势下,立案部门应把好“立案关”,以免由行政机关和其他社会职能部门解决的矛盾纠纷进入法院后,管不了,管不好,引发涉诉、涉执信访。同时,应及时送达举证责任书、诉讼风险提示书,使当事人对诉讼风险有明确的认识,对诉讼后果有合理的预测,减少胜诉或败诉后对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的抵触情绪。二是强化审执一体化观念。应特别要求审判法官树立“全院一盘棋”思想,克服“孤立办案、一判了之”倾向,积极采取先予执行和诉讼保全措施,尽可能在审理民商事案件和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过程中以调解方式结案,讲求法律文书的可执行性,防止生效判决成为“空头支票”,形成执行积案,诱发涉执信访。三是加强对执行权的监督制约。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司法权相对集中的岗位和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纵观全国法院,因执行干警办关系案、人情案和金钱案造成当事人信访、举报和控告的情况屡有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内部监督制约,建立健全用制度管人、管案、管事的长效机制,以法院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权制约执行权;拓宽外部监督渠道,扩大执行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新闻媒体等各个层面的监督,用社会各界的知情权监督执行权。◎切实用足法律赋予的执行权力,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涉执信访。据统计,大约80%的涉执信访是由执行不到位引发的。毋庸置疑,用足用好法律赋予的执行权,最大限度地实现胜诉方的权益,是预防和减少涉执信访的最重要途径。一是依法穷尽执行措施。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要依法穷尽搜查、查封、扣押、冻结、划拨、拘留等强制执行措施;广泛推广以降低司法成本、提高查询效率为目标,对不同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予以集中查询的集约化财产查询模式;大力推行换人执行、集中执行、专项执行、交叉执行、提级执行等常规性做法;积极探索新的更加有效的执行方式方法。二是全力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格局。实践证明,法院孤军奋战,根本无法破解“执行难”、“涉执信访”这些严重困扰法院的难题。应尽快通过立法建立由中央政法委统一协调和指挥的,党委和政府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全国性执行联动机制,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义务。三是大胆启动刑罚程序。据调查,基层法院每年有63%左右的民商事及刑事附带民事裁判文书生效后,被告方拒不履行义务,原告不得不申请强制执行。我国刑法设有“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现实中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老赖”很多,但极少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对有能力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而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的,法院应主动以被执行人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此震慑一批“老赖”。
◎着力提升执行干警司法能力,不断提高破解涉执信访难题水平。不少基层法院仍仅仅把审判工作视为“主业”,致使执行队伍整体素质远不及审判队伍,导致案多人少的矛盾异常突出。提升执行队伍司法能力,增强司法水平,无疑是提高执行效能、降低涉执信访量的治本之策。因此,基层法院应适时集中开展业务培训;针对不同岗位,制定量化的技能达标标准,围绕标准组织岗位练兵和分类测试,激励干警争先创优;鼓励和支持执行干警参加续职培训、学历教育及国家司法考试,提高理论素养、学历层次和处理疑难复杂问题能力。并且要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每月排序公布执行干警收、结案情况,安排结案数位居第一的介绍经验,要求结案数倒数第一的分析原因,给办案多、质量高、效果好的干警兑现奖励,从而在执行机构营造更加浓厚的“比学习、强素质,比先进、找差距,比贡献、塑形象”氛围。
◎积极应对涉执信访,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基层。一是科学决策,全面推行涉执信访风险评估机制。被执行人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申请执行人坚决要求执行濒临倒闭的企业法人,被执行人对生效判决强烈不满,凡此等等,如草率中止、终结执行或强制执行,势必造成涉执信访甚或酿成大的事端。为此,执行案件尤其是关乎民生的案件,必须进行涉执信访风险评估,兼顾情、理、法,因人而异,因案施策,多策并举。二是捕捉苗头,把信访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不稳定因素定期开展拉网式排查,特定时期每天排查,将排查出的信访隐患分门别类登记造册,责成相关执行干警迅速采取查找财产、蹲点守候、司法拘留等相应措施,防止信访隐患演变成信访案件。在各级“两会”等社会敏感时期,可提前组织以出现涉执信访苗头案件为重点的集中执行行动,并邀请申请执行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程参与,以争取他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三是讲求实效,准确把握信访人思想动态对症下药。对生效判决不服的被执行人信访的,引导其尽快依法申请再审或申诉,提交中止执行裁定;对申请执行人生活困难而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的,或动用执行救助基金,或协调民政部门给予社会救济,或协调乡(镇)、街道办事处办理“低保”,或帮助重新就业;无端猜疑执行不力的,及时告知信访人执行进度,落实“执行公开”。四是强化措施,全力化解涉执信访案。对业已形成的涉执信访,全力查控被执行人财产,想方设法追查被执行人下落;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努力寻求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点,既为申请执行人挽回损失,又注意保障被执行人的正常生产生活。五是责任到人,逐步扭转疲于应付的信访工作局面。某种程度上,涉执信访是执行工作优劣的“晴雨表”,频频引发信访的执行干警,工作质效或工作作风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应本着“谁办案、谁负责”和“谁惹事、追究谁”原则,对由于自身原因引发到市以上信访的干警,责令其限期办结上级交办、督办的信访件,向院党组做检讨,给予一票否决。六是硬起手腕,依法惩处极少数无理缠访闹访人。对无理缠访闹访的被执行人,以及个别以煽动集体上访等手段严重阻碍法院依法执行案件的案外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五款之规定,全面分析评估,准确把握时机,果断司法拘留,直至以涉嫌妨害公务罪追究刑事责任,达到惩处一人、教育一片的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尽快完善信访责任查究机制和信访问题终结机制,强力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当前,信访工作中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不论被执行人有无财产可执行,也不论执行干警有无过错,更不论信访人诉求是否合理合法,仅凭信访人一面之词,中央省市有关方面一律登记,一概交办,责成基层按照“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群众满意”的标准限期办结。否则,责令干警做检讨,给予通报批评,直至进行组织处理,致使出现了一些怪现象:为让信访人“满意”,为让信访人写出“息诉罢访保证书”,干警出资给进京上访人“报销”往返路费和生活补助者有之,四处托关系找中间人当“说客”者有之,拿出微薄工资请信访人吃喝者有之,凡此等等,可谓绞尽脑汁,使尽办法,苦不堪言。目前,涉法涉诉信访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信访现象,是我国信访七大焦点问题之一,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中纪委等四部委局《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及其相关解释已于2008年7月25日颁布实施,呼吁尽快改革“来访往下交,来信往下转”的做法,由省、市两级政法委分别组建类似医疗事故鉴定性质的机构,专事涉法涉诉信访责任查究:查实确系干警违法、失职等自身问题导致当事人信访的,给予党政纪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查实确属信访人无理缠访闹访、集访或诬告干警的,按照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6月10日转发的《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意见》,实施信访问题终结机制,对其信访事项“不交办、不转办、不通报”,并指定有关部门依法打击处理,以此规范信访秩序,扭转信访量与日俱增的局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课题组成员:郑新峰 周新玲 赵小联 白文才 梁刚 孙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