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教研先进材料
立足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发展
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2014年9月
立足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中牟县青年路小学,现有37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115名教职工,先后获得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校本教研先进单位、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务实的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管理,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回顾几年来的课程之路,我们深刻体会到,着力实施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最好办法,同时也是促使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我校确立了以 “课题研究为载体,课堂观察为抓手、校本培训为平台”的校本教研活动思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追求高效课堂为着力点,通过“课题带动、研训一体、集备共享”等途径,积极探索校本教研工作的新路子,使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步入正确而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组建机构,健全制度,规范校本教研行为
为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督促和推进,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副校长牵头、教导主任负责、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确立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三级教研网络。设六个教研组,16个备课组。以教导处为中心,在教导处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由教研组长、各年级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协调和管理,逐级推进,层层落实,正常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班子成员依据自己的专业分散到各个教研组中,参加教研组活动,发现并解决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学校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情况列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更深入地开展教研活动,学校建立了相关的教研制度,如《领导深入教研制度》、《校本教研保障制度》、《听评课制度》等各种制度,规定校长、教导主任等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深入各种教研活动之中,必须深入教学一线。教研制度的落实和激励,有力地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发展,教师的教研行为逐渐由盲目变为理智,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肤浅变为深入。
近年来我校教师已经逐步养成了以下的教研习惯,即每个教研组每月举行一次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每节课后都要写出教学反思,教研组利用每天下午办公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每月撰写一篇教学札记或案例分析,每学期上交一篇精品课教案或说课稿,每学期上交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三、立足现状,结合实际,突出校本教研实效
为使校本教研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真正成为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确定了“立足校情,落实课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 教研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达成了 “两点共识”,不断优化校本教研过程,以求校本教研的实效。
共识一:从现实着眼
校本教研必须立足现状,讲究规范。以落实新课改理念为出发点,查找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确定校本教研活动要研究解决哪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达到什么效果,学期初都做到有计划、有安排,学期中间有落实,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共识二:从小处入手
校本教研重点是研究解决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往往都是“小课题”,小课题是撬动学校教研的“支点”,它能解决制约学校教学的“大问题”。为此,我们将小课题作为教研的重点,并与课堂观察活动相结合,要求各年级各学科教研组依据观察活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以及教师个人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确定研究的小课题。这样的“小处入手”,易操作,过程短,效果显著,它能让教师体味到校本教研的快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带动学校教学工作的提升。
优化校本教研的过程是教学实践和理论不断互动,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它既要以教师为主体,又不能不借助外部专家的智慧,以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在实践中,我们一是以骨干教师为研究的中坚力量,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合理搭配校内资源,以先进带后进;另一方面业务骨干深入一线,走进课堂,和老师们共同研究、共同提高。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改革评价制度。首先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一是每期学校至少组织一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活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问题即研究的课题,引领教师进行研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进行书作展评,以加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互相借鉴和学习交流。三是进行体、音、美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抽测,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同时通过活动评选出优质课教师,按等级进行计分,纳入教师期木积分考核,并对校本教研活动中评出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教研组进行表彰,大大调动了教师的教研热情,激发了创新欲望。
四、多措并举,集智研课,拓宽校本教研途径
1、集体备课,优势互补,提高校本教研效果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利用我校教师多的特点,充分调动集体的智慧进行集体备课。除规定每天下午办公时间(40分钟)为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时间之外,我们在安排课表时,每天的语文、数学课每个年级要求同时上课(特殊情况除外),给足老师们集体备课的时间。集体备课做到每天一名教师作为中心发言人,对第二天的教学思路进行发言,小组集体进行评议后修改形成定稿,课后还要将进行深刻反思。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要求备课组做到“三个一”:一是明确一个目标,即教学目标;二是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如创设什么样的情景导入、设计哪些教学环节、优化什么样的课堂练习等等;三是研究一些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达成共识。备课过程体现流程化,即个人初备(形成初案)→集体研讨(修改调整)→个人补充(二度设计)→教学实践(全面整合)→课后反思(行为矫正)→再教设计(教案共享)。在集体研讨过程中,教研组成员集思广益,气氛民主、和谐、平等,大家畅所欲言,思想与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共同分享集体备课的成果。
2、依托课堂观察 优化校本研修 促进专业发展
在近几年的校本教研中,我们青年路小学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即“以同伴互助为抓手,校本研训一体化”。我们深刻认识到基于同伴互助式的课堂观察正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依托课堂观察,优化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期初教导处就制定详细的课堂观察活动实施方案,召开教师专题会议,安排学期课堂观察活动。教师分学科分年级建立课堂观察共同合作体,每个合作体根据学校总体安排,结合本组教师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学中的困惑及学生年龄特征等,确定本教研组每次活动的观察视角,制定活动计划,设计观察量表。每个教研组保证每月一次(单周语文、双周数学)课堂观察活动,并且每次活动都提前一周上报教导处,明确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的具体时间,学校下周工作安排中清楚显示课堂观察活动具体安排,以便老师们相互学习。学校课堂观察活动领导小组深入到每个教研组参与课堂观察活动的全过程,依据“青年路小学教研活动情况评价表”从课前会议、学习过程、课后会议、观察材料四个各方面,对每个教研组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计入教师积分。同时,通过听课选出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较好的课例,以校内“公开课”、“研究课”和“示范课”的形式组织学习观摩。
通过课堂观察活动的开展,老师们知道如何运用来自课堂教学的数据和信息评判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教学的实践与教学观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有效的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另外,教研组除了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外,组内还经常开展“同课异构”、校内开展“同学科开放课” “优质课展评活动”、“课题研究汇报课”等为主的研讨类型。类型全、形式多的研讨活动,给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提升了教研组群体教研水平,促进了教研与科研的有机整合。研课的系列化、规模化营造了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参与氛围,富有浓浓的教研气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活动中受益。
3、抓好课题研究,充分发挥课题引领作用,努力提升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参与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历来都非常支持、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立足校本实际,立足学生实际,立足课堂,积极开展小课题的研究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几年来,语文学科承担了《“导读--感悟”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运用多媒体“作文指导课” 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拼音五步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研究;数学学科承担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计算课“尝试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以学定教,四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等教学模式的研究;思品学科承担了《“四步五环”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英语学科承担了《“实效互动”在对话教学中的尝试与研究 》教学模式的研究;科学学科承担了《双主.三环七步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些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修改完善。如今,我校已逐步形成了分学段、分学科、分课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基本上达到了科科有模式、人人有风格、课课有特色。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亲历学习的全过程,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教育科研的基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师的专业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五、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教研水平
在实际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在课堂观察活动中,个别教师只能发现浅层面的问题,探究的问题没有深度,观点阐述不够深刻,缺乏理论支撑,影响了课堂观察活动的实效性。为此,我们非常重视教师的业务理论学习,最大限度地为老师们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
几年来,我校通过视频、面授等途径,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先后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程纲要编制、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作业建设指导意见、如何叙写学习目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方法、学科教学理论等内容。观看了各级优质课大赛视频和新教材培训视频,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了课程标准答辩、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说课比赛等活动。组织各学科教师编写学期课程纲要,高年级语数教师编写导学案,数学学科校本课程《趣味数学》。为营造学习氛围,学校为教师订购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要求教师每周撰写不少于500字的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通过学习让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向,掌握新的教育方法,更好地落实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我校还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先后分批派骨干教师到洋思中学学习,到洛阳、开封聆听教育专家魏书生做报告。通过学习,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接触到外面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专家的讲座,点燃教师们主动学习的热情,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兴趣基础。
总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的校本教研水平得到了整体提高,达到了“三个转变”、“三个结合”、“四个注重”。“三个转变”即教师对待教研的态度由等待观望转变为积极参与;个人教研转变为团队协作;课题来源由学校拟定转变为来源于一线,来源于教师。“三个结合”即校本教研与常规教学相结合;校本教研与课改实验相结合;校本教研与师资培训相结合。“四个注重”即课堂教学注重了角色的彻底转变;注重了情境的创设;注重了参与式合作学习的运用;注重了学生自学自悟的主体性落实。
几年来,我校教师获奖的论文、案例反思及其它作品已有100多篇,其中国家级20篇,省、市级70多篇,《中牟教研》发表共20余篇。30多位教师所研究的课题,经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认证,现已顺利结题。上学期又有28位教师研究的小课题经教科研部门评审,同意立项。学校还成功地承担了中牟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观摩活动,活动中我校展示的“低年级语文 ‘随文识字’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先后有40多节课被评为不同级别的优质课,学生2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赛事中获奖。从取得的成绩中,我们体味到了校本教研给我们带来的惊喜,感受到了校本教研带给教师的变化,带给学校的变化。在今后的校本教研探索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创出——条更加适合我校发展的校本教研之路。
中牟县青年路小学 2014年9月
第二篇:校本教研先进学校材料
黄店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先进学校材料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教育改革的主战场。学校教育的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实行校本教研这一重要举措。
校本教研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研究的方向,是促进老师专业理论和教师专业技能的一种手段。
校本教研是教师的学习、工作与研究三为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的个人学习行为。
校本教研不仅仅是老师们的个人行为活动,也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自己学校教育特色的主要途径。
抓好校本教研工作,走校本教研之路,是推动教研工作向深入发展的重要举措和保障,是教研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校本教研工作,制定了相关的教研工作制度,也使得校本教研的工作得以有序开展,校本教研的成效不断显现。
本学年,我校依然坚持以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为主要载体,营造了浓郁的“展示教师风采、共享教研成果”的校本教研氛围,;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促使学校教师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文化修养、课堂教学等方面打下深厚的基础,并能带动和指导其他教师进行专项课题研究。
同时学校还做好年轻教师的业务素质拓展工作,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
我校积极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校本教研培训,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使人人都能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学校还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研修活动,鼓励老师走出去听课,到校本教研取得较好成效的学校学习。当然学校也在学校内部举办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我校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科研的工作重点,加大教研力度,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充分利用课余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加强了教育教学指导和研究,开展网络教研。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对网络教研团队成员的培训,每次外出学习,首先派教研组成员参加。回到学校后,给全校的老师做示范课,汇报学习成果。
这样的学习形式大大提高了老师们参加网络教研的积极性也开阔了老师们的眼界,更新了教育理念。
学校还为每个老师办公室安装了电脑和打印机,以确保老师随时网上进行培训,随时查阅资料。
学校在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网络教研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的培训,促使大部分教师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除此之外,学校还举办教师新课标培训会、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集体备课等形式会议的,为教师的不断学习创造机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与学科课程比赛,促使教师们从比赛中寻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同时从其他老师身上获取经验和启发,最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样老师与老师之间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我校在科研兴校方面抓好 “两转变、两确立”的过程。即由科研少数人向全员化转变,确立了人人参与的意识;由个人向集体合作转变,确立发挥集思广益的群体合作精神。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创设氛围,让教师充分认识到了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们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及科研能力。下面我将我校的具体做法和特色做简要的介绍。
一、建立健全的校本教研组织,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1.健全组织
成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教研及培训工作的监督和领导。
组
长:王建峰
副组长:郭国亮、王建璐
成员:李巧珍、赵晨红、王保红、张鹏、石亚楠、吴婷、朱自然、王莹
2.完善制度
以王建鋒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制定了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如:《黄店镇中心小学高效课堂评估细则》、《黄店镇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制度》、《黄店中心小学课堂观察制度》、《黄店中心小学听课、评课制度》、《黄店中心小学教师外出听课制度》、《黄店中心小学教学精细化管理制度》、《黄店中心小学优秀教师培养制度》、《黄店中心小学优秀教师职责以及考核制度》,《黄店中心小学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等。学校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质量,营造出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
学校注重过程性管理。在过程性管理中,一个是课外管理。即对教师的备课、辅导、作业的管理,实行由教研组长为主的评估体系。二是课内管理。是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好40分钟,形成自己的高效课堂。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向课程要质量。努力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让学生有自己的时间来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三是学习效果管理。在学习效果管理中,采取当堂检测教学效果以及阶段性的教学效果检测。通过检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减少问题的堆积。四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管理。实行学生评教制度,教师是否关爱学生,是否与学生关系融洽,在工作上是否尽心尽责。每期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针对突出问题由学校领导对老师进行指导和开导。
通过学校管理规范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融洽了师生关系,形成了和谐的教育教学局面,为校本教研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使每位教师都树立教育科研意识,必须从理论上更新自己,积极转变已有理念,接受新理念,才是立足课改的根本。教师首先应该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以全新的眼光看自己、评价学生。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为此我们各教研组成员积极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相关报刊杂志,系统的研读了《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课程改革新视野》、《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等理论书籍,领会新课改精神。读书是事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我校还要求每位教师坚持撰写教育随笔,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现在,老师们拿起了那支笔,开始书写自己的心历路程,开始梳理自己的成长记录。他们开始研读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书籍,开始关注学生们的成长,学习和生活。
每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可行的教研课题以及研究计划。学校开展的大量的研修工作,也有利于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的专业素质。
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老师们切实的了解和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做到教学理论和实际运用相结合,高效课堂和实效训练相结合,有效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多次被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3.时间保证 我校将周三、周四下午后两节分别定为语文、数学教研活动时间,从时间上保证教研活动的有序开展。
4.加强校本教研的管理
学校要求教研组和个人严格按学校管理制度做好自己的各项工作,注重日常教研活动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做好学校教研工作档案和个人档案资料的积累工作。每项具体的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活动总结。
5、科研经费有保障
我校每年都拿出一定的科研经费要保证学校科研工作以及其它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和顺利进行。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1、集体备课——为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新教育观念,各教研组积极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课题研究,在示范课、公开课上下工夫。首先打破传统备课模式,实行分单元备课,组内教师对组员的备课进行研讨,实现资源共享,然后由个人各自编写简案,再在实施教案前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这样既发挥了个人的特长,又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使教学审计更有系统性,可行性和操作性,实现备课任务少而精。在教育教学时善于发现问题,写好课后反思,及时记录教案的实施情况,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目标实施后的系统反馈作用。针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寻找对策进行解决。个人在短期内能解决的,列为个人研究问题;在组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的,根据教研组的特点列为研究问题,在集体备课中也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每次的集体备课,就是大家共同学习研究的平台。促进教学思维的碰撞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每个星期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教研组长为负责人,达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的目的。
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首先以备课组长指定一位教师为这次集体备课的发言人,说这一次备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然后将这些发言内容形成书面材料发放到参会老师的手里。其次,各参加会议的教师针对发言老师的阐述,提出这次教学设计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最后结合发言人以及各教师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确定本课的教学思路和实施方案。备课组长在确定本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案之后确定本课的授课教师以便检验本次集体备课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课后在经老师评议修改形成最后的方案交给教导处存档。
集体备课也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制度以摆正集体备课的正常开展和有序进行。一是严格考勤,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和教师的参与面。二是教研活动公开公正。每次集体备课教导处都要对集体备课做一定的记录,作为评估的参考依据。三是跟踪调查。教导处随时进行推门听课活动,已检查集体备课的落实情况。四是衡量成绩。教导处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做一定的参考依据,以分析集体备课取得的成效。
各备课组、教研组在每周的学科组教研活动中,以月为单位,在一个月的活动中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每次以某个年级为重点,有针对性的,有主题的集体备课。
(2)开展一次学生作业展评互学活动。活动中对有问题的学生作业布置,提出改进的建议,规范作业的布置,对好的作品提出肯定。
(3)开展一次专题研讨学习活动。每位教研组成员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专题学习研讨活动。活动内容可以是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也可以是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独到的见解,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各种活动必须做到有计划,有活动过程记录以及活动总结。
(4)观看名师课堂实录,并就所看的内容进行交流,谈各自的收获和体会。网络管理员经常把网上的最新教研信息、优秀课堂实录等教学资源下载下来,组织教师观看学习研讨,为我校的教研活动架起了一座桥梁,为教师提供了开展教研活动的条件和平台,使我校教研工作进行得有声有色。
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节省了时间,也减轻了老师繁重的工作量。为老师专心研究教法学法,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提供了空间。
2、课程案例研讨——注重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每个教师都确定了自己相应的研究子课题,深化课题研究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使课题研究更有实效性和指导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确定的校本教研主题上一节汇报课,课前进行说课以及自己的整体思路,会后说一下自己的教学反思和教育心得。
学校即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特别注重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求课课有反思,章章有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反思自己上课的教学得失,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二是反思在本节课上的教学环节的疏忽和遗漏,多从自身找原因,以便自己能更好更快的成长;三是发现自己本课设计的闪光点和独特见解,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四是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以便自己在下次的教学中采取其它有效的教学策略;五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上课的反应以及自己的发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便促进自身更好的成长;六是撰写教学案例,根据自己的日常教学实际选取成功的教学案例,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同组教师共同研讨交流,针对这次课程说出本课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改进的意见和建议。(3)执教教师根据老师给予的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充实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便取得更加高效的课堂效果。
3、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1)领导小组亲自参加指导教研活动,认真倾听组员的讨论,围绕研究课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终确定自己的科研主题。各立项课题研究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研究方案,有条不紊的开展研究进程,在研究中做到有研究计划、有经验总结;每次活动有目标、有重点、有布置、有反馈、探讨、有总结,撰写科研论文。
(2)在搞好学校日常科研工作的同时,继续加强本校的特色研究。继续开展“农村小学语文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研究”。我们一直坚信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对语文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的两个实验班,一个班级坚持给学生推荐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课外读物,另外一个班级则只是进行常规的教学。经过试验,阅读课外书的班级的同学的表达能力以及思维的开阔程度明显高于不阅读的班级。
(3)在校内对我校目前研究情况较好的课题进行交流和推广。
(4)进一步做好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及时做好平时研究过程的记录,留下研究过程的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完善各类教学研究的管理档案。
4、校本教研——新课程的开发 本学年我校确立了传承国学经典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制定了详尽的国学课程实施的方案的计划。一是学校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了国学诵读读本;二是每天的早上预备以及下午预备是我们的国学诵读时间;三是每周上一节国学课;四是开展国学诵读比赛;五是开展弟子规韵律操比赛。
学校开展此项国学校本课程以后,学生定期接受我国传统国学教育的同时,也将这种优秀文化一步步传承。
教研活动使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进取、也让教师们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我们也将继续加强学习和研究,勇于将自己的科研构思运用于实践,让我们的教育科研之路越走越远,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的教研工作在忙碌中找到了充实,在总结中得反思,在反思中收获经验。同时也在教研工作中,看到了我们每位老师的善良与真诚,听到了一个个具有指导性的建议,一句句温馨提示的话语,都会让我们的内心为之感动。
正是这融洽的教研氛围,使老师们在合作中建立了良好的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形成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和谐教研团体。我们将继续加强学习,加强研究,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特色中促发展。
第三篇:校本教研先进教师申报材料
校本教研先进教师申报材料
西丰县郜家店小学宋岩
本人宋岩,现任西丰县郜家店镇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负责学校的的教科研工作,在校本教研工作中认真学习,力求上进,现就本人具体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本人工作情况
1、更新观念,深入学习,相互交流,在学习交流中成长。认真学习和领会文件,并且将文件精神和自己的体会及时传达给教师,与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寻找实施的具体措施。作好学习笔记,写出学习心得,从中受益非浅,有利于做好教学工作。
2、抓住重心,深入课堂,在实践中进步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我能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积极深入课堂,组织听课评课,自己带头听课评课(观摩课,赛讲课,研讨课,推门课),每学期听课50节以上,并且进行认真的有针对性的评课,我校有三位教师刚参加工作,我多次听他们的课,在授课技巧和教材处理方面给予指导,现在他们的课堂教学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
3、当好助手,配合工作,开展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
在工作中认真传达落实校本教研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总结,努力完成各项工作。根据学校校本教研的工作计划,定期按时组织好每次活动,及时搜集活动材料,反馈信息,积极向领导反映教
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同时把校长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传达给教师,当好校长的助手,当好教师的信息员。
二、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情况
1、建立校本教研研讨和学习制度。
建立集体备课制度,认真组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做到五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步骤环节统一、教学训练检测统一、统一用一份教案。坚持五固定:固定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固定备课内容;固定发言人:每次各年级各学科安排一名教师进行说课,大家一起评议;固定修改:各教师领到教案后,根据中心发言人的备课情况,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自己的教学特色情况,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实现二次备课;固定反馈;由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和学年组长负责,认真组织年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并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每月进行两次业务学习,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2、建立听课评课制度,多交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1)、建立互听课评课制度,采用“2+1”评课模式,每周教师必须听别人和被听一节课,听课后,写出听课反思,并进行评课,特别是问题及改进的意见。每学期学校领导听课不少于60节,教研组长不少于40节,教师听课不少于30节,青年教师必须与老教师结对子,实行“一帮一”帮带活动,每学期老教师必须指导青年教师5节课。
(2)、每学期都确定教研活动的主题,每位教师都要在全校进行教学展示。要求同学科、同年组教师必听,课后所有授课教师、听课教师进行反思、研讨,找到每位教师的闪光点和不足,在交流研讨中得到提升。另外,教学校长、教导主任在平时要对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并进行当堂验收,给每位教师打出综合档次。
(3)、定期举行研讨课,探索成功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定期举行研讨课,具体操作步骤:首先由主讲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学案设计,进行说课,大家评议,提出改进的具体方法,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其次由主讲人上课,同科教师听课;最后,同科教师每人写出听课反思,进行发言和交流,逐渐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
我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努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者。
第四篇:校本教研
学习《课改后校本教研的新方式》心得体会
钦北区大寺镇天白小学
黄振光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这么一群人,他们燃烧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把自己平凡的生活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懈追求着、奋斗着、抗争着,求索者„„”一直感动于这样的一段话,在校本教研操作过程中,每每遇到困惑和困难,总给我们的团队以启发和力量。我们有清楚的共识“校本研究是最有针对性、最有生命力的教学研究形式。立足学校实际扎实开展有效的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共同价值观。我们的若干做法想法源于此,并贯穿于校本教研具体操作的前前后后。
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一个学校能否持续发展,并不仅在于学校硬件设施有了多大改善,也不仅在于这所学校出了多少成果,培养了多少“名师”,更重要的是学校的老师们工作是否有积极性、主动性,是否能够身心愉悦地去工作,是否能在奋斗拼搏中感悟到人生的幸福、成功与快乐。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学校的校本研究是否有效,不在于可以争取到多少试验课题的立项,而是能否创设了一个让老师们能释放激情去创新开拓的环境。可慕小学之前的课题有: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建立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创设问题情境”策略的研究》(已结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研究中)等。基于这样的基础,我们认为课题不在级别的高低,而在于有没有研究的价值,能不能解决老师们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不可以服务于教育教学,从而在教研过程中一步一步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我们团队的第一个做法是:就之前课题研究的做法、经验做提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性的继承和发扬之前可以借鉴的一些研究方法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再修改和完善,使之前课题研究的一些问题单、评课议课表更符合当前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比如,我们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修改了评课表,增添了亮点、问题的描述以及教学建议,使议课表能针对课堂教学环节更加全面的评价。
二、联动教研,注重实效
我们启动了“七校联动”校际课题研究。联动教研,作为教研内涵发展、功能拓展的一个新的载体,顺应了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关注均衡、探索创新,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共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慕小学作为农村点校、校本教研基地校,为更好的发挥其辐射带动的作用,本学期我们协同前埔小学、坝头小学、龙山小学、西边小学、培基小学、后林外来工子弟学校等七校联动教研,采取合作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由此实现共同发展。我们的做法是:以示范课例为载体,语文学科围绕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语感”,重点放在阅读课堂教学上;数学学科围绕 “提高小学生理解能力”,重点在应用题的有效教学上,使学生解答应用题正确率真正有所提高。语数研讨重点在于学生理解能力培养策略的探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教学研讨活动,探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增进七校教师间的交流、互动,提高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体有
1、专题讲座
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课例分析等专题讲座,现场采用互动形式,切实解决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学期我们邀请到国家级骨干教师、福建省语文学科带头人、泉州晋光小学黄加贤校长做《教师人文修养与专业发展》、《SWOT分析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专家的引领,对教师进行专门指导,扩大视野,提升水平,推动学习;鼓励参加的教师要做笔记,写体会,勤落实,切实提高教育理论素养与实际能力。
2、研讨课
可慕小学语、数各一节,其他小学各1节,与可慕小学两节课形成同课异构。课前学校教研组、校际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磨课,课后请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点评。、3、各校校本教研经验做法交流
有集中交流、网上交流,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彰显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经验即成果”的理念,促进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更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共享。
4、创设条件让教师走出校门,到附近名校取经
如组织数学教研组到石狮二实小三实小学习,参观其数学教研室,听取教研具体做法;携手泉州晋光小学,共同探讨校本教研的做法等。
三、层层磨课,反思成长
磨课,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我们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每一节将推往更高层次、更高级别的研讨课,我们都先在校内利用平行班借班上课;新教师的素质了解研讨课,是在新教师先上一节课后,再听其指导教师上课,然后新教师再上一节。每节研讨课后,教研组必组织评课、议课。通过对该堂课进行反复深入的剖析、研究,更促进教师的反思与资源的整合。
“特别的课堂,特别的感觉 利用中午的时间,我快速地把教案又整理了一遍,开始了第二遍试讲。课堂效果好了许多,但随之而来的是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教学机智的缺乏,评价用语乏味,普通话时常变调,粉笔字不规范。我开始懊悔自己,责问自己,平日都在课堂上干什么了?如果平日里对自己严格要求一点,哪怕一天进步一点点,也不至于到现在问题成堆啊!课后,老师们又对教案提出了新的修改意见。老师们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帮我梳理,一句一句的帮我推敲文字,我一句一句的记在心里,教案定型了。”----这是一位新教师在第二轮磨课后写下的教学反思。
“特别的经历,特别的感触 以前听说上一节课就得剥一层皮。这次上课我虽然没剥一层皮,但在一天多的时间一点也没有饥饿感。有了这次的经历,知道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第一,加强基本功训练。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好粉笔字,普通话。
第二,一定加强读的训练。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注意范读。
第三,一定要研读文本。深挖教材,摸清文章的脉络,理清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定要读出他们自己的见解。
第四,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后更要加强集体备课,重视说课。
总之,通过这次赛课,我庆幸自己是慕小的老师,是一名语文老师,因为我们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作后盾。他们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在推动一个个有梦想的人。”----这是这位新教师在上完“七校联动”研讨课后写下的教学反思。
反思写出了老师的真情实感,写出了老师的心声,也是我校磨课活动的一个缩影。通过多轮磨课,教师会产生很多的感悟和反思: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评价,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如何更深入地研读教材,如何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和思维方式的训练„„教师要在总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另外,我们对磨课的资料加以整理:整理一次次的教学预案,教研组老师的评议记录,自己的反思轨迹;整理精彩的课堂教学案例或片段,学生新颖多样的解题思路或典型的错误认识;选择典型的有启发性的案例或片段融进自己的反思;整理制作好的课堂教学课件,作为教学资源存档等。这样,可以不断形成系列研究成果。磨课已经成为我校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我们感觉它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具有好的效果:如今,我们把学校的图书目录印制好发给老师,制定读书计划,开展读书沙龙等活动;如今,我们设立了“教师备课簿”和“常见错题集”,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遗憾和缺失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一些经验,以避免重蹈覆辙;如今,我们定期举办“学生特色作业展评”,出现了如数学小日记等特色作业,关注学生解题过程的思路和感想;如今,老师们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如今学校的教育博客群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随笔、深刻理性的教学反思„„
以上几点只是我们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做法和想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我们的探索之路也在不断延伸。我们坚信:我们的探索一定会“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第五篇:校本教研
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越来越多,一些原先估计不到或估计不足的困难也随之浮出水面、与日俱增,使得学校推进课改实验的步伐愈加艰辛。怎么帮助教师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使新课程理念有效地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去?以人为本的“校本教研”为我们打开了立足新课程、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近几年来,我校以新课程理念为理论基础,针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借助行动研究,带动新思想、新方法的渗入,使得我校的教学工作在课改的新形势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立足问题研究,分层实施校本教研,扫除课改路上的荆棘和障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研究的幸福之路。”新课程强调:要做研究型的教师。那么,教师研究什么对自身的发展最有益?我们认为是教学中的问题研究。我们把教师在课改实践中不断生成的问题确定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资源,按问题的大小和存在的范围,分四个层面实施校本教研。
(一)教师层面:“个人诊断反思”式教研模式——解决教师课堂生成的问题。
“顿悟使人进步,反思使人成熟。”每一种教学行为背后都有其隐含的教育思想。反思是教师提升思想,不断进步的有效途径。面对课改实施中的问题与困惑,我们鼓励教师时时反思、事事反思,通过反思,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1、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课后自我诊断反思——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二次反思”。写好课后反思是我们要求教师每天必做的功课。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遇到了相关问题,促使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诊断出问题存在的原因,通过查阅资料解决了原有问题,并在新的教学中发现新的问题,同时引起教师新的反思。如此循环进,老师们不仅养成了不断反思的习惯,而且也增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录像反思:“上课录课——课后回放——自我诊断——组内评课——集体会诊——二次反思”。给自己的课录像,是我们创新提出的新举措。帮教师录下上课的全过程,让教师通过自己看自己,写出自我诊断反思,然后再把录像带到教研组,进行集体诊断,共同剖析本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反思教学行为与新课改理念的相悖之处,最后由做课教师借鉴大家的意见后写出二次反思笔记。实践证明,“录像反思”是一面多棱镜,不仅“照”自己,而且“照”别人,它让教师准确地诊断出自己的问题,及时地在反思过程中找到了课改的方向,是教师提高自我诊断和自我反思能力,不断完善自我的一种有效手段。
我们坚持课后反思,初步解决了使用新教材时遇到的小问题小困惑。坚持录像反思,帮助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缩小与新课程的距离。
(二)教研组层面:“自主合作式”教研模式——解决各组日常教学中的问题。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组织,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在教研组活动中得以实现。我们引领各教研组聚焦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某一个问题,以这个问题作为研究主题贯穿教研组教研的始终。
我们尝试了“自主合作式”的教研组教研模式。把校本教研的自主权直接交给了教研组,研究哪个主题,选择哪种方式,探讨哪些问题,这些都由教研组自己商量自己决定。他们选择的研究主题有:“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新教材的识字量大,如果大部分时间拿来搞识字,别的内容如何来最优化?”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源于一次听课后的感受,有的源于与同伴的一次聊天,有的源于一次实验后的反思。总之,都是老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大家一起商量怎样把自己每天都要干的事情干好,就会人人有话要说有事要做。当然,不仅仅是议题的选择,就连如何实施研究,如何组织活动,各组也各有创意。如,二年级数学组设计了“问卷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分头实践——集体反思”的研究思路。又如,四年级语文组设计了“确定问题——选择课例——课堂观察——深入反思——行动跟进”的研究方式。
同时,我校的教研组教研又是集体智慧分工合作的体现。如,五年级语文组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在具体实施中,她们商量分三步活动:第一阶段赏析阶段;第二阶段互评互改阶段;第三阶段自评自改阶段。操作过程中,她们将组内六个教师分成三组,两个教师负责一个活动阶段,每个阶段的活动如何开展,什么时候开展,采取哪种形式,活动的资料如何搜集,活动的成果如何汇总,全都由这两名教师负责。当然分工的同时又不乏合作,每个阶段的具体实施中组内六个教师又有共同参与和新的分工。就这样分工中有合作,合作中有分工,教研组6位教师在共同合作中,教学难关一个个被突破,教学问题一个个被解决,教师们得到了教研的实惠,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因而参与校本教研工作的积极性也就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三)学科组层面:“集体会诊式”教研模式——解决课改途中的焦点问题。
行动改变一切,实践丰富生命。面对课改中的焦点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到实践中去。在学科组层面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大力倡导教师学习运用行动研究这一方法,依照“教学——问题——归因——设计——实践——反思”的模式进行实践探索,把问题、行动和研究贯穿在一起。使教师们普遍认同了“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研思想,从而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我们凭借“主题研讨”活动,引领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主题研讨”实际就是以“小问题小专题”为核心的问题会诊式的教研活动。平时,教师把自己解决不了的课改问题填写在“课改问题征集表”上提交给教研组长,再由各年级的教研组长共同筛选出某个时期老师们关注最多的话题,确定为学科组研讨的主题,并与学科主管领导一块商量活动的方法和形式。学校教导处会在全体教师例会上公布当周或当月的议题内容、研究方式和准备事项。同学科教师得到信息后,提前一周围绕主题分头准备。活动日当天,由值周教研组做主持,全体教师围绕周话题、月主题,或请教,或商讨,或传经,或解惑,既交流经验又碰撞智慧。正如肖伯纳说的:“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而朋友间交流思想,那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自开展“主题研讨”活动以来,我们帮助一线教师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如,“课改后,学生动了,课堂活了,可是课堂不好组织怎么办?”“课改后的课堂上,学生说得头头是道,但实际动笔写时却困难重重,该怎么办?”“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么教更有效?”等等。随着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与突破,我们逐渐总结出了四种开展主题研讨的活动模式:
模式一:“实践反思式”。它包含6个步骤:“征集问题确定主题——观察思考分析原因——集体会诊商讨对策——实践验证得出办法——汇报交流二次会诊——总结结题得出成果”。我们在解决“大班额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听讲情趣?”这个问题时就采用了这个模式。话题确定后,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先去观察自己或同伴的课堂,实地了解:课堂上学生听讲注意力出现游离是在哪个时间段?哪些教学方法容易调动学生的听讲情趣?哪些教学方法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一周后我们进行了第一次集中会诊,老师们交流了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和现象,共同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商讨了第一套解决策略。接着,我们让老师们根据自身特点选取一两种解决策略,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实践验证,并且记下了实践记录。两周的实验结束后,进行了第二次集中会诊,我们又让老师们总结出哪些策略最能激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哪些策略在实施还存在问题仍需改进。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实践验证后,老师们或多或少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这时我们就要求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实践实验撰写“实践案例分析”,总结自己的实践成果。教导处则根据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将老师们总结出来的方式和办法,分类梳理并打印成册分发到每位教师人手一份,使老师们在今后的实践中有本可依。
模式二:“观察日记式”。“根据问题选择观察对象——跟踪观察做好过程记录——个人反思总结方法——集体交流汇总方法”。我们在帮助青年教师解决“进入课改后,如何把好平时质量关?”这个问题时就采用了这个教研模式。我们先让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在同学科同教研组选择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做为自己观察学习的对象,观察他的课前准备,亲临他的课堂教学,了解他的作业批改,学习他的辅导方法,并写下详细的观察日记。一段时间的观察结束了,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我们还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观察后的总结交流,将自己认为有用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传递给同伴,实现全体教师的同进步共成长。
模式三:“课例会诊式”。“根据问题选取课例——为解决问题查找资料——集体会诊共商设计思路——设计教案分头试课——课后反思分头总结得失——”二次会诊修改设计思路——一人主讲集体听课评议——集体总结得出模式”。这个模式一般在我们遇到某种课型的教学缺乏有本可依的参考思路时采用,如在解决“新理念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我们就采用了这一模式。
这三种模式各有侧重,有效地帮我们化解了课改实验中的焦点问题。伴随着一个个教学问题的解决,我们也亲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的是亲自参与实验的实践经验,它远远超出了直接从书本上抄来的一句理论,一个做法。而冲破种种阻力和迷茫,跨过重重问题和困难,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过程就是我校的课改工作走向深入的过程。
(四)学校层面:“同伴互动式”教研模式——为践行课改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
校本教研,阵地在学校,根子在教师。在以校为本的教研文化建设中,教师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学校必须学会自主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都要关起门来搞教研,而要经常和外界进行经验交流和思维碰撞。我们为这种碰撞和交流搭建了以下互动平台:
1、形式多样的互助式教研平台。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我们主要开展了三种互动教研:
①同伴互助的“师徒结对”活动。
我们让名优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结成“一帮一”的师徒对子,把每周一定为“师徒互动日”,要求师徒双方要在当天开展“同上一节课”“同评一节课”“同研一节课”的互动教研。每学期,我们还举办一次“师徒结对教研成果交流会”,要求徒弟上课师傅评课,督使徒弟教师的授课能力和师傅教师的评课能力得以同时提高。
②学科互动的“课例研讨”活动。
如果说“师徒结对”是我校同伴教师间的互动活动,那么“课例研讨”就是我校同学科教师间的互动活动。结合各种赛课,我们经常在学科教师间开展“互听互学一节课”和“同听同评一节课”的课例研讨活动。除了学校统一组织的赛课活动,各个教研组也经常自发组织以“周公开课”为例的课例观摩研讨活动。
③家校互动的“一周一课一研”活动。
“一周一课一研活动”是我们在“学生、家长、教师”间开辟的一种互动教研活动。要求各年级每周至少推出一节“家长公开课”,将家长请进教室与学生一块上课听课,与学科教师一起研课评课,有效促进了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家长间的互动、合作与交流。
2、不断创新的集体备课平台。
我们在集慧式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特点分三类备课:一类是针对新教材中的老课文老内容准备“名篇教案”;一类是突破新教材中的新课文难课文准备“精品教案”;一类是集体研讨自己主备的次重点课文的“自备教案”。三种教案虽各有侧重,但都是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如我们在准备精品课教案时,要求同组6个教师依据同一篇课文先自己研究教材,人人奉献一个环节的亮点设计,然后由主备教师把6个人的亮点设计汇总成一篇精品教案。还有,今年我们还向老师们提出,要把优秀的精品教案顺延使用下去,我们在顺延使用的教案后面专设了一个“交流反思表”,在这个表上我们预留了三个表格,意在让三年内同时使用过本篇教案的老师,根据当年的使用情况以反思的形式写下反馈意见。这样同一篇教案经过多人使用后,实则已经起到了:问题相互提醒、经验得以顺承、思维互相碰撞的作用。三年后根据多人的建议重新修改,那这篇教案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精品教案了。
3、外出学习归来的“模仿秀课”活动。
为了实现一人学习百人受益,我们让外出学习听课归来的教师模拟再现名师的课堂,在校的教师可以边听课边提问,这样形成一种互动式的学习氛围,既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教师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进行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勇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校本教研是课改实验中解决“不误砍柴功”的“磨刀石”,是课改旅途中源源不断的清泉活水。我校“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以四级教研网络为互助平台,自下而上开展校本教研”的工作模式,使教研活动焕发了新的生机。面对课改路上问题和困惑,我们不再感到神秘,不再选择躲避,我们的教研工作也不再是无针对性地研究,老师们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通过不断创新的教研形式和内容,更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被正视,更多教学智慧被启迪。作为学校的主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性逐渐凸显,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交融中,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也将更加有效地渗透在学校教学的各项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