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取得的成效、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展望
我国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取得的成效、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展望
一、中国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成效显著
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繁荣经济、吸纳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做好这项工作,银监会始终坚持正向激励的监管导向,通过一系列差异化监管政策,不断激发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截至2014年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已连续六年实现了增量和增速不低于上年同期的“两个不低于”目标。截至2015年6月末,又实现了银监会提出的“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户数和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三个不低于”目标。
小微企业贷款总量稳步攀升。截至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超过15%。与2010年末水平相比,5年间增长了2倍(2010年末小微贷款余额为7.5万亿元)。
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拓宽。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151万户,较上年同期增长近9%。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占全部小微企业总数的20%以上。全国各省(区、市)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覆盖率在70%以上。
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全国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超过91%,较上年同期高出3个百分点。
在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中,我认为有五个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与大家分享:
一是形成了多轮驱动的金融服务供给体系。目前,中国已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银行机构组织体系,为不同规模、发展阶段和融资能力的小微企业提供匹配的金融服务。大型银行发挥网点、人员、技术优势,下沉服务,并通过建设专营机构,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专业水平。中小银行积极增设扎根基层、服务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的小微支行、社区支行,目前共设立这两类支行5000余家。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稳步发展,总数已超过1300家,有效填补了乡镇和涉农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空白。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小贷公司、P2P网贷公司等新型金融业态蓬勃发展,总体运营稳健,丰富了金融服务的机构载体,成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补充。
二是构建了独立高效的机制体制。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的特殊性,决定了银行业必须改变过去以规模扩张为导向的发展方式,对内部机制体制进行全面变革。银监会指导银行业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利率风险定价、独立核算、审批、激励约束机制、人员培训和违约信息通报等“六项机制”,并针对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提出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资源与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的“四单”原则。在监管指引下,银行业积极探索,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制体制。如,以评分卡为核心的贷款审批流程,基于“大数法则”的风险管理策略,专门的小微业务绩效考核权重,差异化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小微业务从业人员的尽职免责办法等等。机制体制建设到位,确保银行有能力、有动力持续深入地服务小微企业。
三是开展了广泛灵活的金融创新。创新是金融服务永葆活力的源泉。银监会鼓励银行业针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改变传统模式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门槛过高、内容单
一、效率不足的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将小微企业作为战略重点,金融创新不断涌现:以标准化作业的“信贷工厂”模式实现规模效应,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以知识产权、股权等新型抵质押方式降低增信成本,以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终端提高服务效率,显著改善了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体验。特别是以往融资困难最为突出的创新型、创业型小微企业,在银行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支持下,获得了起步成长的助力,成为贯彻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新兴力量。
四是完善了信息和增信的配套制度。小微企业融资难,症结在于缺信息、缺信用。为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难题,许多地方政府为小微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提供信用评级服务,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整合跨行政部门的企业信息,集中查询和共享。银监会近期与国税总局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的活动,通过建立信息对接渠道,将小微企业的纳税记录转化为银行信用。同时,面向小微企业的增信手段也不断丰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信用保证保险等银保合作服务小微企业的模式已在全国多地试点。融资担保行业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截至6月末,全国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贷款余额1.24万亿元。一些地方政府还牵头设立助保金、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信用保证基金,并组织银行、保险、担保等机构共同出力,着眼风险分担与补偿,打造“政银企”、“政银保”、“政银担”等合作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小微企业的获贷能力。
五是坚持了市场原则与政府推动并重的工作思路。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是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的共同事业。从这些年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根本立足点是遵循市场的内在逻辑,尊重和发挥银行作为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坚持走商业可持续的道路。同时,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市场领航员和监督者的角色。各级政府对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产业、财税、工商、土地、金融、社保等领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推动改善市场环境、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有力地促进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坚持市场原则与政府推动双管齐下、合力并进,才能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做深、做实、做长远。
二、新形势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面临新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三期叠加”效应突显,在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小微企业群体将加速分化,融资难、融资贵呈现新的特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是适应复杂多变市场环境的挑战。新形势下,小微企业新陈代谢加剧。如何从雨后春笋般的创新型小微企业中挖掘客户资源,如何识别竞争力不足的落后产能企业,及时做好贷后管理,是对银行发现、培育、管理客户能力的全方位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投身小微企业这片“蓝海”,银行业只有找准战略定位、明确目标客户,才能在多元化金融服务主体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同时,优质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必然伴随着复合化的融资需求,传统单一的信贷业务将为综合性、全流程的金融服务所取代。银行业综合服务能力和同业合作能力的建设也迫在眉睫。
二是兼顾商业可持续和社会责任的挑战。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多元化的社会融资渠道对银行存款的分流,银行资金价格普遍上涨,贷款利润空间压缩。在这样的客观压力下,对于派生存款少、议价能力弱的小微企业,既要坚持收益覆盖风险的商业可持续原则,又要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平衡短期利益与长远战略,合理确定定价机制,探索商业盈利目标与社会责任目标相统一的发展路径。这是对银行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考验。
三是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挑战。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波动影响,加上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有限,一些小微企业困难加剧,信用风险不断积聚和爆发。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毋庸讳言,在一系列违约事件中,银行业也暴露出风险管理理念、制度、技术上的问题,这是值得警惕和深思的。只有夯实内控基础,守住风险底线,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才能根深叶茂,薪火相传。
四是持续强化监管激励的挑战。自2005年下发首个关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监管指导意见以来,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一直是银监会重要的监管使命。10年来,银监会主动适应经济金融形势,不断细化和完善差异化的监管政策框架。面对新常态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也在积极研究,如何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创新监管手段,把握好防风险和促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升监管激励的力度和精确度,更加有的放矢地引导银行业服务向小微企业倾斜。
五是优化政策协调机制的挑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财税、司法、监管和相关产业主管部门等共同拿出有效的政策手段,持续改善金融生态。应当说,现有各类扶持政策已初成体系,效果也值得肯定。但客观来看,政策的协同性和衔接度还有待提高。加强跨部门协调,聚焦薄弱环节,强化信息共享,发挥政策合力,应当是有关部门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三、着力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展望未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虽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在国家普惠金融的宏观战略下,这项事业是大有可为的。银监会将继续担负起监管使命,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业的引导和支持,在新形势下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取得新进展。
一是各项扶持政策要进一步精准发力。要着力发挥政策“指挥棒”在市场行为中“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金融资源优先和集中投向最需要融资支持的小微企业。政策目标要清晰聚焦,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如,国家关于企业划型的标准要尽快修订完善,以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真实生态,锁定真正 “身小力弱”的小微企业,避免政策覆盖范围过大而削弱效力。政策手段要科学高效,以求事半功倍。如,在财政资金的投放上,通过创投驱动、贷款贴息等杠杆手段,带动金融资源、社会资本投向小微企业,与直接补贴、资助企业相比,更有利于提高扶持效率。
二是新型金融机构和业态要进一步有所作为。近年来,民营银行、小贷公司、P2P网贷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和业态迅速崛起,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银监会积极支持和鼓励新设立的民营银行探索创新“大存小贷”、“个存小贷”等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模式,提高与细分市场金融需求的匹配度,增强对小微企业等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小贷公司和P2P网贷公司,作为专业的民间放贷机构和互联网贷款平台,鲜明体现了普惠金融供给的包容性和多样性。银监会正在研究制定对这两类机构的监管制度规范,将引导其服务实体、规范经营、科学创新、管好风险,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有效竞争,辅助传统银行业,为各类别、各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三是产品和服务要进一步创新求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了成本,从根本上改变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这一“长尾产品”的面貌。许多银行在这方面已有了成功的实践。但要从根本上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还需进一步加深银行业务与“互联网+”的融合,将“高大上”的前沿技术转化为“接地气”的产品与服务:在银行内部,要完善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将以往个体信贷人员通过传统手工作业积累出的客户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深度挖掘客户资源;在外部,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征信系统以及其它各类信用信息平台,批量获取小微企业客户信息,及时捕捉有效融资需求,扩大服务覆盖面。
四是服务模式要进一步统筹整合。在融资渠道方面,要着力发展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互补的模式。国家已相继设立战略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相信这将极大地带动对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供给。要以促进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小微企业发展为重点,建立小额、便捷、灵活的投融资机制。银监会也鼓励银行在集团内部或与外部创业投资机构探索投贷联动模式,向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给予针对性的股权和债权融资支持,培育创业生态系统。在风险分担和补偿方面,要推广企业、政府、银行和保险、担保等其它融资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命运共同体”模式,实现企业积累、财政投入与金融资源共同助推小微企业发展的连锁效应。要健全融资担保体系,推动发展一批政府出资为主、经营规范、实力较强、信誉较好、影响力较大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或基金,作为担保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
五是发展理念要进一步重视社会责任。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的诉求,是中国银行业实现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政府、媒体、学界、社会组织等方方面面共同的目标。因此,要全面树立共担光荣使命、履行社会责任的发展理念。小微企业要有诚信经营、行稳致远的企业家精神,制定长远规划,努力提升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完善公司治理和财务、人事等制度,打造“小而精”、“小而强”的现代企业。协会、商会等组织要积极发挥行业自律和协调沟通作用,增进银企互动,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商业银行要统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各级政府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定位,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产业规划引导和企业培育,全面依法行政,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造公平、开放、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二篇:我国银行业现状分析及其未来展望
我国银行业现状分析及其未来展望
银行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行业运营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许多银行面临沉重的历史包袱,如果处理不当,银行系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
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划分,中国现阶段的银行可以分为三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整个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有力的支持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一、资产规模
截至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1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8万亿元,增长18.9% ;负债总额106.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6.6万亿元,增长18.6% ;所有者权益7.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4万亿元,增长23.6%。从机构类型看,资产规模较大的依次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47.3%、16.2%和15.2%。
二、存贷款规模
截至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2.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9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2万亿元;单位存款余额42.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6万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8.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短期贷款余额21.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万亿元,同比增长21.8% ;中长期贷款余额33.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7万亿元,同比增长11.8% ;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5万亿元,同比增长18.2% ;票据融资余额1.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1亿元,同比增长2.1%。
三、资本充足率水平
截至2011年底,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71%,同比上升0.55个百分点;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10.24%,同比上升0.16个百分点。390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
四、资产质量
截至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05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904亿元,不良贷款率1.77%,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279亿元,比年初减少57亿元,不良贷款率0.96%,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
五、风险抵补能力
截至2011年底,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1.1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461亿元;拨备覆盖率278.1%,同比提高60.4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型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261.4%,同比提高54.6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350.3%,同比提高72.7个百分点。
六、盈利水平
201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9.3% ;资本利润率19.2%,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1.2%,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实现税后利润1.04万亿元,同比增长36.3% ;资本利润率20.4%,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1.28%,同比提高0.16个百分点。从利润来源看,银行业利润增长主要源于以信贷为主的生息资产规模的增长,以及银行经营效率提高(成本收入比下降),信用风险控制较好(不良水平较低),另外,利差基本稳定也是利润增长的因素之一。
七、流动性水平
截至2011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流动性比例44.7%,同比上升1.04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72.7%,同比上升0.94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3.1%,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未来中国经济结构将更加优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继续提升,中国宏观经济仍将保持6-8%高速增长,中国银行业将继续得益于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中国银行业将实施更加多元化的经营战略。
第三篇:当前企业所得税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思考-江西国家税务局
当前企业所得税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思考
文 / 李德平
企业所得税按净所得征税的设计原理,决定其政策内容繁多、企业核算规范高、计算流程复杂;同时,企业所得税优惠涵盖范围广、导向性强,又是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所得税在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新形势下企业所得税管理水平,切实将各项所得税政策落实到位,值得深入思考。
一、新形势下企业所得税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简政放权带来所得税管理理念变化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企业所得税管理方式从传统的事前审批转变为事后备案,前置门槛式监管为事中事后监管所代替,有必要进一步更新企业所得税管理理念,从一次性、前置式管理向持续性、动态式管理理念转变。
(二)新经济业态带来所得税管理模式变化
国际经济深度合作,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经济决定税收,经济业态的变化也决定了税收政策和管理模式的变化,税源的流动性、隐蔽性将使得传统的人工手动、单兵作战的企业所得税管理模式倍感吃力。
(三)社会高度聚焦带来所得税管理方式变化
近年来,小微企业、高新技术、加计扣除等各项惠民减负新政不断出台,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传统意义上的漫灌式、被动式落实政策应逐步向精准式、主动式转变,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政策制定预期。
(四)内外部监督带来所得税管理要求变化
所得税政策直接体现着国家经济、产业政策导向,内外部审计、巡视及执法督察等工作中对所得税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已成为常态。因此,所得税管理的要求更为严格、标准更高,以往随意管理、随意决策极可能引发执法风险。
二、顺应发展变化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思考
(一)牢牢把握落实税收政策这条主线
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税收政策是加强所得税管理工作的核心,要始终抓好这一主线,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所得税政策。
1.深刻理解政策出台背景。一是找准政策落实的出发点。充分理解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和目的,不断增强政策落实的自觉性。二是找准政策执行的切入点。认真分析税收政策与本地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的内在关联,将落实政策置于本地经济发展的整体框架下来开展工作。三是找准政策执行的着力点。要分析政策涉及的关键部门、受众群体、利益相关者,充分调节政府、中介、纳税人等各项积极因素,共同推进所得税政策落实。
2.准确把握政策实质内涵。一是把握政策内容的新旧差异。要注意政策要点的具体要求,与以往政策的区别以及各项配套政策之间的衔接。二是把握政策内容的税会差异。必须认真比较税收规定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差异,才能准确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申报税款。三是把握政策执行的征管要求。行政执法的程序性要求是落实政策的重要内容,要准确把握政策执行的征管资料、征管期限和征管流程的具体要求。
3.确保政策执行全面准确。一是健全政策确定性机制。所得税政策涉及诸多行业、诸多产业,有时同一事项可能出现不同的政策理解。为此,要加强政策解读,确保政策落实的一致性和确定性。二是健全政策后续管理机制。合理细化后续管理的对象,准确定位各级各部门职责和流程,通过痕迹化管理方式深入推进后续管理工作。三是健全政策落实督导问责机制。要联合内部巡视、督察部门开展定期督导检查,对政策落实不到位、优惠应享未享等情况要及时予以提醒、纠正及追究责任。
(二)不断提升企业所得税数据管税能力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提出,“大数据时代,谁能掌握好数据、谁能利用好数据,谁就能提高洞察力、占领制高点。”近年来,企业所得税信息化水平取得了快速发展,仍存在着功能模块单
一、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外部数据来源质量偏低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1.注重加强数据资源整合。一是做好数据采集。要进一步拓展数据来源渠道,不断完善与发改、工商、科技、民政等部门的定期数据交换机制。二是做好数据清洗。根据数据采集目的,对残缺、错误、重复等不符合要求的数据通过系统自动检测、确认和修正,实现数据标准化要求。三是做好数据整合。以管理需求为目标,将相关联的内外部数据汇聚成数据集群,为后期数据利用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撑。
2.注重深化数据资源利用。一是注意运用数据精准纳税服务。主动寻求税收政策与纳税人经营活动的内在关联,以达到“个性化需求个性化满足”。二是注意运用数据精准风控目标。加强企业的申报数据与外部数据之间逻辑比对,对税收优惠、资产损失、税会差异等企业所得税事项制定管用、实用的风险指标模型,实现税收风险的靶向管理。三是注意运用数据精准调研分析。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政策调研和效应分析,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所得税政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效应作用,提高所得税政策影响力。
3.注重推进数据资源共享。一方面,政务数据资源作为公共资源,其共享和开放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平等高效使用政府数据资源,促进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经济社会管理。另一方面,加强数据在系统内、外单位间自由转换、充分共享,有利于企业所得税管理的跨部门共治,实现服务项目互建、管理风险共担。
(三)全面推进企业所得税专业团队建设
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去执行。基层一线税收管理人员年纪偏大、激励措施有限、知识更新不及时是现状,能力不强导致众多管理举措、服务要求的落实效果大打折扣。
1.突出团队的专业优势。一是体现专业性。团队应秉持工匠精神,对税收政策研究应认真严谨、反复推敲,做到对企业所得税的专注、专攻和专业。二是体现权威性。专业团队发出的必须是企业所得税方面的权威声音,对政策的理解、解释、执行应得到同行和纳税人的认可和信服。三是体现实战性。理论知识的掌握最终目的是运用于实践,团队应贴近最前沿、最困难、最复杂的经济现象和涉税问题,通过实战来提升自己,实现团队价值。
2.突出团队的合作优势。一是上下联动。团队应涵盖省、市、县三级,所得税、税源管理、信息中心等多个部门,从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角度来思考和完善所得税管理工作。二是内外合作。借力外部专家,将科技部门、高校、中介机构等重点行业领域内的权威专家纳入专业团队,使专业团队结构更加优化、更加专业、更加多元。三是阶梯提升。既要充分发挥老同志的经验优势,又要特别尊重年轻同志的创造精神,两者相互补充,实现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阶梯式提升。
3.突出团队的引领优势。一是发挥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团队在政策研讨、课题研究、风险应对等重要事项中的核心作用,对专业团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应高度重视。二是发挥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团队人才的辐射作用,“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以点带面,带动更多年轻干部向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发展。三是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完善专业团队建设的相关制度,规范专业团队运行,关心团队成员成长,形成识才、育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江西省国税局)
第四篇:试述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试述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过去30几年的经济发展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面先讲讲机遇,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增加国内就业机会。
进入我国投资的跨国公司,他们所生产的产品是面向全球销售,为世界消费者才所认同,欧美各大超市卖场都充斥着中国制造的商品,参与全球外,不仅投资国内的跨国公司本身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加,给这些跨国公司配套的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借船出海”,提高了国内中小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带动国内就业机会的增加,并拉动国内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内需市场的发展。
二、参与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机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众多技术领域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甚至在一些技术应用方面能够与世界同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参与了经济全球化,让广大中小企业在国内就能接触到全球最先进的技术,经济全球化使科技人才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使国家之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不断深入,使民间的全球性科技交流得以加强。经济全球化能有效地促进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参与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国际资本。
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建设资金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利用外资减缓了资金不足的矛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利用外资金额累计超过80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相对于当年固定资产比重多数年份保持在10%以上,最高时曾经达到17.1%。作为国际资本流入最活跃的东道国之一,中国FDI流入规模居世界前列,已经连续15年保持发展中国家第一的位置。
四、参与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更加地纳入了世界经济,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经济竞争力。我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主要接受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实现了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减少了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口。在21世纪我国加入WTO后,一批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开始加速进入我国,在第二产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机械、运输设备、精密机械等资金密集型产业是外商投资的热点产业,比重占制造业外资的近四成,是带动我国机电产品类产业发展和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我国改革开放后30多年,特别是加入WTO后12年的经历经历给我们的启示,经济全球化在给我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产生消极影响。作为现代化启动较晚的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给我们很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才流、资本流和物流,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科技、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和强势,使我国可能面临经济依赖性和技术殖民地的风险,对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一些地方的招商引资饥渴症助长了部分外资企业的不良行为,利用我国的法律和制度漏洞,占用大量用地,排污标准过低,造成当地生态污染、自然环境被严重破坏。
三、经济全球化加大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却越来越大。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才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和物流,都偏向于东部沿海地区,外商投资“东重西轻”不仅没有缩小差距,反而加大了东西部地区间的贫富差距。
四、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涉及新技术应用开发、农业产业化和生产型服务业等级国内亟待发展领域的投资十分有限,即使在制造业领域,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有利于延伸国内产业链条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对策。
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代表了产业和社会的发展方向,会改变我国现行产业结构并使之向高级化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既是我们的发展目的,同时它又是一种手段,即通过关联和辐射效应可对我国传统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能激发传统产业的青春活力。如信息技术既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目的,又是激活产业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我国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发展的同时,还必须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
二、制定出有利于创新的经济制度安排,以实现技术的跨越。经济全球化强化了我国发展的紧迫感,我们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要加快自己的发展速度,因而相关的制度安排显得非常重要。科学、合理且具有前瞻性的制度安排,是我们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者的重要保证。经济发展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发展的竞争,科技发展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科技能力,而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以及我国科技能力的现实,我们必须要从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体制改革,以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某些领域的技术跨越。
三、大力建设国家基础网络信息通道,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也是我们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要对策,在未来的十年内如果能再诞生一批“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这样的世界性网络科技公司,将能大大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该把网络信息建设作为国家基础设施于以实施,其地位的重要性不亚于国家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深刻影响,也带了机遇和挑战,全球各国呈现竞相发展的态势,已不允许我们再次失去崛起的机会,我们必须正视挑战,形成共识,扩大对外开放政策,从上海自贸区逐步向全国推广,让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竞争,相信中华民族这次一定能够再起崛起,并走在世界的前列。
第五篇: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
XX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启动 银行业与小微企业“无缝对接”
为宣传和推广银监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和成就,努力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小微企业的发展,4月13日,由XX银监分局和XX市金融办主办,XX银行承办,各金融机构协办的XX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小微企业也有大市场
银行业的稳健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这一基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小微企业是重头戏。近年来,银监会一直高度重视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出台多项措施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自2005年以 来,XX银行业金融机构连续七年实现了小企业贷款“两个不低于”工作目标,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1年12月末,XX市小企业贷款余额326.97亿元,比年初增加58.26亿元,增幅为21.68%,高于全市贷款平均增幅4.95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持了辖区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目前,XX辖内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已覆盖整个XX市,并不断向县域地区延伸发展。XX银行业金融机构也不断转变观念,逐步扩大小微企业金融业务,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做出了积极努力。
作为地方银行,承办此次活动的XX银行 坚 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小社区便民服务”的定位,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上特色鲜明,推行差异化、特色化、社区化、精细化管理,推行“4个8”工作模式,分别设立8个特色支行,配备80名特色客户经理,专营“创业金融”等8大特色产业领域,研发出“创业通”等8大特色金融产品,成立广西首家“小微贷金融超市”,开辟小微企业信贷“绿色通道”,简化了流程,有力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据悉,截至2011年末,该行扶持小微企业达5599家,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占全部贷款户数的95%;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4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70%,超过全部贷款增幅23个百 分点,连续多年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该行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做出的成绩,得到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先后获得中国银监会授予“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支持广西经济发展贡献奖”和“小企业融资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专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创业通”产品被《银行家》杂志评选为“金融产品十佳奖”。
搭建小微企业与银行业之间的桥梁
据了解,本次“宣传月”活 动的主题内容包括,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取得的成效、小微企业金融特色产品和服务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案例等,宣传月活动持续至5月13日。“宣传月”共分为四个环节:启动仪式、宣传推介、举办研讨会或论坛以及活动总结。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希望通过此次“宣传月”活动,一是对近年来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做阶段性总结,展示成果,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帮助更多小微企业了解银监会服务政策;三是为小微企业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四是通过此次活动建立持续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工作机制。
农行保定分行 倾力服务小微企业
今年以来,农行保定分行进一步加大服务小微企业力度,积极配置信贷资源、优先保障小微企业信用需求。截至4月末,累计向30余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4笔、1.4亿元,余额达4.5亿元,增速15.87%,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9.9个百分点。
该行认真落实国家调控政策,积极创新担保方式,不断加强贷后管理等措施,利用简式快速、自助可循环等小企业信贷业务新产品,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实体贷款投放。为提高工作效率,该行优化小企业审批流程,建立了独立的业务运作机制,下移信贷经营重心,把市、县分支行建设成为小企业信贷业务审批和风险控制中心,实行小企业信贷审批绿色通道,缩短业务链条,实现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提高了综合服务效率。
农行保定分行积极探索支持小企业发展的服务模式。建立了客户储备库制度,并确定了营销时间表,明确专人跟进。制定小企业金融服务对接会制度,下发对接会方案,邀请政府负责人、小企业客户代表参加,密切了银政企关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加强与市(县)中小企业局的沟通与合作,从已具有规模效应的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中,从与大企业、重点项目配套的中小企业中筛选目标客户,进行重点扶持。
为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农行保定分行在全辖开展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通过电子显示屏、条幅、标语、展板等形式进行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4250份。该行在部分网点设立了咨询台,由专业人员负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咨询。该行还分别在定州、定兴召开了银企对接会,农行和信保公司专业人员讲解了金融产品及相关业务,当地19家企业代表应邀参加。该行行领导表示,将不断总结经验做法、典型案例,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省银监局和常州银监分局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的统一部署,江南银行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点多、面广”的优势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有声有色地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
一是统一部署,责任到人。为确保宣传活动取得预期效果,江南银行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总行行长任组长,分管副行长任副组长,三农业务部、行长办公室负责人和一级支行行长为组员的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并由三农业务部具体负责活动方案的拟定、活动的组织落实和总结上报,办公室负责媒体联系和对外宣传,各一级支行行长作为责任人,具体负责本支行辖内宣传活动的组织开展。
二是发挥优势,全员参与。作为全国首家地市农村商业银行,江南银行充分发挥“人员多、网点全、地域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和优势,全员参与,从全行、驻行、行外三个层面全面展开宣传活动:在全辖219个营业网点流动播放“江苏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宣传字样,并确保每播三条信息即显示一次;50家一级支行在辖内至少选择一家专业市场专营机构或小微企业集中网点设立驻行服务咨询点,配备专人接待和受理客户咨询,收集整理服务需求、服务建议和客户投诉;在7家区级支行辖内选取红星美凯龙、万都国际陶瓷城、万都义乌小商品市场、长江贸易中心、津通国际工业园、苏浙皖边界市场、中大国际商贸城等八个小微企业集中园区或专业市场,设立行外咨询服务点,悬挂横幅、设置展台、发放资料,宣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微易贷”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流程,现场解疑答惑、咨询登记。活动期间,共张贴海报650份,印制展板32块,发放宣传资料60000份,小微企业品牌产品“微易贷”宣传手册20000份,专业市场及园区客户宣传覆盖率达90%。
三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江南银行在该行内外网站同步设置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栏,在《江南银行报》和《三农业务专刊》设置专版和特刊,宣传和介绍该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特色产品、成功案例和服务亮点,实时报道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活动进展情况。作为2011省、市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活动期间,江南银行接受常州广播电台、电视台直播专访,宣传介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做法、经验和成效。组织小微企业专业营销团队深入一线,进市场、走村委,发放致客户函,告知该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产品及优惠政策,了解属地企业、个体商户生产经营情况和困难。通过宣传服务上门和与客户现场对接,成果明显,现场达成融资合作意向超过200笔,当月实际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11笔,金额1.65亿元。
4月9日,以“助力千行百业,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江西省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户外展活动以南昌市为中心展区,其他10个地市为分展区,在全省范围内拉开帷幕。省政府顾问熊盛文出席开幕活动。
为了及时总结江西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各级监管部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有益经验,构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长效机制,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的互利共赢,江西银监局组织省内各家银行开展此次宣传活动。此次活动共有省内2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布展规模之大、参与银行之众在江西省尚属首次。作为江西银监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的主题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户外展示活动由工行江西省分行承办,各家银行倾力配合,围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产品,向小微企业经营者普及专项金融知识,搭建良好的银企合作和沟通交流平台。
据悉,为突出本次活动主题,各家银行结合本行业务特点,通过宣传展板、折页、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小微企业特色产品和服务。活动当天,各行派出业务骨干现场讲解、演示产品特点和业务流程,并与到场的小微企业经营者和财务人员加强互动沟通,让小微企业更加全面、深入了解银行业针对小微企业推出的新产品、新服务,更好地选择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作为活动组织方的江西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继续督导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引导银行业对小微企业加大投入、加快创新,全方位、多渠道服务实体经济,支持江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助力千行百业,共创美好未来!
农行大力开展小微企业宣传活动
为了宣传并推广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和金融服务产品,不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以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根据银监会的统一部署,4月以来,农行XX分行集中开展了以“服务实体经济,扶持小微企业”为主题的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一、加强领导组织。为确保活动扎实有效推进,该行专门成立了以行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并制订下发了全行服务小微企业专题活动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二、开展上门走访。为第一时间了解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和金融服务需求情况,该行以支行为单位,分别组建小微企业服务月活动走访小组,积极开展上门走访对接服务,征求小微企业对资金需求、金融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向小微企业主介绍农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政策,并送上小微企业产品折页等宣传资料。活动开展以来全行累计走访小微企业200多户。
三、组织现场活动。4月23日,该行组成专业服务团队,积极参加“送金融服务进园区”活动。通过制作专门的产品易拉宝,派发产品宣传折页和农行小礼品等形式,向开发区企业宣传我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政策和产品,并耐心向现场咨询的客户讲解和推荐我行的“简速贷”、“透支宝”和“个人助业贷款”等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充分得到了现场咨询人员的认可。
四、积极宣传推广。该行在各营业网点的LED门楣显示屏上,通过滚动播放“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及相关政策,开展对外集中宣传。专门制作了适用小微企业的产品手册和折页,以方便客户经理上门宣传与推荐;在报纸、电台、网络等各类媒体开展产品服务宣传,积极营造农行“扶小帮微”的良好舆论氛围。
今年以来,XX分行累计走访中小微企业300多家,为200多个企业(含个人助业客户)解决资金需求近30亿元。下一步,该行将继续做好服务月活动的总结与深化,并落实常态化工作举措,以进一步服务好小微企业。
兴业银行积极根据银监会统一部署要求,全面部署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通过各项有力措施提升金融服务成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统一协调组织
兴业银行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成立兴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宣传月活动的统一协调组织与落地推进工作。
二、周密部署 切实落地
兴业银行要求各分行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认真落实,根据当地银监分局要求,结合区域发展实际与特点,切实贯彻执行监管部门关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的各项工作部署,积极宣传和推广本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成效,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不断提升本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一是要求各分行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并指定专人作为本次宣传月活动的联系人;二是各分行应做好营业网点LED标语、展板制作、视频播放、宣传物料投放等工作;三是要求分行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及时将宣传月工作进展情况、亮点做法、取得成效等报送总行。
三、及时总结 优化服务
兴业银行要求各分行以此次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入推进兴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认真执行监管要求,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流程,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流程化、标准化、集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