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时间:2019-05-13 12:1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国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国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第一篇:浅谈中国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浅谈中国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谈到中国的民间艺术,用博大精深一言以蔽之绝不为过。无论是书法、绘画、陶瓷或是皮影戏等等无一不独具中国特色,而在民间手艺人精湛的技艺后面,也都是蕴含着深邃悠远的历史文化。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然而,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

剪纸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艺术,它用手工刻制,再点染以明快鲜丽的色彩而成。劳动人民把它作为年节的装饰,贴在纸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传统的窗花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戏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详谐音的物象,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深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中国民间剪纸集中而全面的体现了民间美术的造型意识、造型规律、审美情趣,释放着特有的艺术魅力。剪纸艺术中的图形、色彩都是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进行感悟、升华而形成 的民间艺术语言,它是用在形式宣泄内在情感的某种艺术行为。

剪纸图形种类繁多,寓意丰富。它从劳动人民生活中来,并广泛运用到生活中去。丰富的图形有用意地组合,无不反映出民间劳动者多彩的情感生活。表达出他们对生命的崇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剪纸艺术中总是主张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所以图形的组合运用总是要有积极向上的含义。无论是作者与观者都能从中体会出一种文化意蕴,这是人们在长期生存过程中所达成的思想共识。例如“春”字,基本用于春节之际,意在新春来临,又是崭新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因此,这是个令人振奋愉悦的时节,因而,在选择剪纸的颜色时,多用红色或者绿色,表现这种喜庆或者春意盎然之意,而在设计春字的形状时,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设计的或圆润或棱角清晰。又例如在设计“喜”时,方案更是层出不穷。“喜”是民间剪纸中常见的图案,而由于多用于结婚这类喜事,因而常常是双喜,预示着双喜临门,这包含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对幸福的强烈期盼。除此之外,民间剪纸也充分顾及到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具有良好的室内装饰效果。形形色色的剪纸本着美善相兼的原则既体现了良好的实用性,又注意形式渲染的装饰效果,以美丽的图案体现直观的美和装饰效果。构成了中国民间剪纸丰富的视觉文化景观和深隧的民俗文化内涵。

因而如何做好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是十分重要的。在21世纪,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可能有三种生存方式。一种是整体的传承。除了少数自然生存的品种外,还要从文化生态学的高度人为地保护最优秀的品种和大师级人物,使之不失传。一种是传统的技艺和现代风格的结合,即用现代审美意识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再创造,使之与现代生活环境相适应,如现代陶艺,它在造型、釉色、彩绘和肌理方面的变化都与现代派以及现代派之后的艺术有千丝万楼的联系。一种是将风格从技艺中分离出来,使之与现代材料和工艺结合。只有风格的移植,没有技艺的传承,形成似古非古的现代样式。如西式裁剪的中式服装,纽绊做成假扣,团花可以剪一块织锦缎替代等。这种形式既能寄托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又能适应现代化环境,生命力将十分顽强。上述三种类型中,后两种都以风格和技艺的分离为特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手工艺“蜕变——再生“的规律。剪纸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首先需要重视并做好保护工作,其次,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艺术,参与到创造中去,扩大社会影响力制定保护规划,完善保护制度。各级要制定详细、操作性强的抢救保护方案,使民间文化遗产得到系统全面的保护,再次建立传承机制,加强抢救工作。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和当今时代发展接轨,任何一件工艺作品都要有时代的风格,时代的气息。没有时代内容和时代气息的作品是枯萎的作品,只有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作品,并且有时代内容和气息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作品。传统,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但传统也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增添新的内容而得到发展的。传统从来就是立足于民族、地区,同时又不断地吸收外来的东西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所以我们不能把传统看作是静止的,排外的,继承传统就是“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须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不断从现实社会中吸取营养,使传统的表现形式增添时代的色彩,为发展适应当代生活需要的工艺美术品而服务,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时代产品,要求我们必须从更广的范围,全面地研究和继承优良传统,没有传统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也就丢掉了自己的特长。

在如今多种文化日益交流的时代趋势下,仅仅传承是不够的。艺术是超越国界的语言,是沟通心灵的纽带,是传播友谊的桥梁。正是因为有了五彩缤纷的花朵竞相吐艳才显示出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也正是有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各国民族民间艺术才使整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构建和谐社会,民间艺术也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它不仅应在国内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一个精彩的部分,它还应走到国际上,并获得更多人的关注,让世界关注中国的民间艺术,从而关注中国人的情感和思考,在认同中国民间艺术的同时,与中国人民相互增进理解和友谊,这将为一个和谐世界的建成提供一种既轻松便利又牢不可破的基础。我们需要把剪纸这种民族民间艺术精粹在世界面前展示出来,向全世界展示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悠远深邃的民族文化。

同时我们在介绍剪纸这项工艺时,不能仅仅只是教授如何用工具裁剪雕刻,而是应当先介绍剪纸艺术的文化背景,在对于其文化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之后,再教授剪纸技艺。

张文慧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21102039

第二篇:浅谈陇南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陇南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陇南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中思想智慧的结晶。它继承了古老的民间艺术传统,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纯洁明快,大胆夸张,具有极旺盛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陇南民间艺术在内容、形式、风格上都有创新和突破,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剪纸艺术;民间艺术;陇南

[中图分类号]J52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1-0056-02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始终凭借着智慧和双手,根据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制造出了无数实用美观的传统生活工艺品,同时也形成了世界性的产业,世界各国珍贵的传统手工艺品可以称得上是国家和民族传统生活文化的象征。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古老民间艺术之一,是千百年农耕文化所形成的艺术体系,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人们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逢年过节、迎亲嫁娶时贴在窗户或墙壁、礼品上,用于装饰点缀,也常常与死者一起下葬或在葬礼上燃烧,还被用作祭祀先祖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现代剪纸更多地用于装饰,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但在我国农村也还有不少地方,仍沿袭过去传统的习俗。

陇南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比较悠久。它早期只是象形单剪,用来表现花花草草等小景或小情小调,是用来美化窗户的一种供观赏的窗花艺术。后来逐渐发展到灯花、门饰、顶花、贴花、图案和人物造型,以至于流传到现在的剪纸画、剪纸组花、剪纸连环画及各种精湛的剪纸工艺品等。剪纸形式由单剪到阴阳复合剪、对称剪、套色剪、染色、烟薰剪绘;剪纸方法由剪到剪、刻、凿并用;表现内容上不仅继承发展了传统习惯的花草虫鱼、飞禽走兽,而且由动物花草到人物故事,以至于大胆揭示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变革和抒发情感,表达理想、愿望的题材,成为人们开拓文明进步的工具之一。

陇南民间剪纸艺术的产生、发展,同其他门类艺术的形成一样,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中思想智慧的结晶。它继承了古老的民间艺术传统,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纯洁明快、对比强烈、大胆夸张和随意装饰,具有极旺盛的生命力。其中早期以粗犷浑厚为特征,后融汇发展,渐渐在粗犷中见秀腻、浑厚中藏雅致,更为俊秀绚丽,艺术感染力日益强烈。在原有的基本特征上又有了纤秀、细腻、雅致之色。特别是人物造型上的跨越给陇南民间剪纸艺术增添了不少美色,使其至今独秀一枝。

陇南剪纸粗犷、淳朴、浑厚,主要表现在线条运用和造型描绘方面。目前,虽然受到外来剪纸艺术的影响,线条有变化,但基本上还是保持它们固有的特征,在构图上非常注意黑白对比、合理安排密疏关系和平衡稳重的效果,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艺人们的思维方式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对造型变形非常大胆,不完全局限于物体对象的真实比例,而根据意境需要进行必要的艺术夸张,强化浪漫色彩但不失真实感。他们对“鸳鸯戏荷”、“双凤朝阳”等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永恒主题的艺术作品,都有着可喜的传承与发展。陇南民间剪纸也非常讲究装饰性和对称性。变型夸张非常大胆,不受物象真实比例的局限,按照意愿变形夸张,充满浪漫色彩。这种变形在绘画上无法理解,在剪纸中却妙趣横生、奇特可爱。如对猪一类动物的装饰就非常引人注目,人们骂人时张口说“懒猪”、“笨猪”,可农民就最爱猪,有猪才有丰年,这是千百年来农民心中美好的夙愿。剪纸者在剪猪的时候,除了巧妙变形外,还要在它臀部一侧剪上两朵花,或把猪的耳朵竖起来刻上一朵花。这是陇南农民感情气质的反映,他们用剪纸这个艺术语汇抒发自己的向往、理想愿望和期求,希望过上福康、吉祥、富裕和兴旺的生活。这一艺术风格上的特征,使陇南民间剪纸更加古老质朴、原始粗犷,民俗民风更加浓烈。正是由于上述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上的特征,使陇南民间剪纸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世世代代在陇南大地上熠熠生辉。

陇南民间剪纸在“十年浩劫”中濒临灭绝,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门能充分体现人们喜怒哀乐的民间艺术又渐渐兴旺发达起来。以笔者所在地成县以及西和、礼县、徽县来看,剪纸在这方面的变化是喜人的,人们不再是仅仅过春节时剪窗花,而是每个节日都要剪,劳作之余,也要拿起剪刀,来展示和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在剪纸题材上,人们早已不满足那些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摩托车、小洋楼、修剪果树等现代题材进入了艺术家及爱好者的视线。

从剪纸作品中可以看出陇南人民群众的生产、经济、生活状况和他们的思想、感情、信仰和情操,这是陇南民间剪纸作者辛勤劳动的智慧结晶,是陇南民间剪纸艺术的可喜进步。陇南民间剪纸艺术在内容、形式、风格上都有创新和突破,特别是反映群众政治、文化、生产、生活活动的大场面是陇南剪纸艺术一个可喜的尝试。

虽然说陇南民间剪纸艺人都在深刻研究剪纸的传统和发展创新,但与相对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相比,这些精神生活还不够。一是认识不够,好些人都认为剪纸不能登艺术的大雅之堂,认为只是“玩玩”而已。二是缺乏组织,剪纸相对“涣散”,任其自生自灭。针对这两点,笔者认为,剪纸是民间最早的一门喜闻乐见的艺术,应是一门最广泛的艺术,是艺术殿堂的一部分。二是应该组织起来,成立剪纸协会,定期免费培训,参加比赛,调动广大剪纸艺术者的积极性。这样,陇南的民间剪纸艺术才会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扬。

第三篇:发扬剪纸文化

发扬剪纸文化,作为一个青年学生,我们给的几点建议:

1.拓宽人文学科的教学范围,在学校开设中剪纸文化、剪纸艺术

2.开展以弘扬传统剪纸文化为主题的教育班会,由学生以小组

3.鼓励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假期参加或组织各种与宣扬学习传统剪纸文化相关的活动,以此来践行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4.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渠道.利用因特网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特性来加速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在学生中的传播,达到网络教育的目的。

5.设立校园传统文化日,当天校园里可以举行各种活动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如剪纸文化作品文化内涵讨论会、剪纸作品大赛、剪纸摄影大赛,等校园活动。

6.鼓励学生多成立一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团如剪纸艺术协会,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组织或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

7.定期邀请一些学者和民间艺人来校做关于中国传统剪纸文化的专题讲座,营造学学习传统文化的学术氛围,直接或间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剪纸文化产业化,商业化的构思:

仿十字绣文化在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想到的,文明把剪纸文化也与十字绣文化发展起来,就是在作品成本上,剪纸的成本较低,可能此策只适用于中小型企业,但剪纸艺术的成品的艺术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然而我们准备在剪纸的材质上来进行改进和创新,因为原来的材料在保存方面存在一点难度还意褪色

第四篇:安塞剪纸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论文

目录

摘要

安塞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精华之一。剪纸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传统文化,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由于受现代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安塞剪纸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从剪纸的艺术特色入手,浅谈安塞剪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民俗文化。

关键词:安塞剪纸 传承 保护 非物质文化

安塞剪纸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目录

摘要................................................................................1 目录...............................................................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1

一、安塞剪纸的艺术特色..............................................................2

(一)安塞剪纸的种类................................................................2 1.安塞剪纸按应用和内容分四类......................................................2 2.安塞剪纸从应用范围可分为三类....................................................3

(二)安塞剪纸的特点................................................................3

(三)安塞剪纸的用途................................................................4 1.岁时节令,居住环境的装饰。.....................................................4 2.婚丧寿辰时的礼花。..............................................................4 3.宗教信仰活动的应用。............................................................5 4.观赏性的剪纸。.................................................................5

二、安塞剪纸传承保护中存在的问题....................................................6 ﹙一﹚安塞剪纸传承保护中的内在原因..................................................6 1.历史偏见。.....................................................................6 2.剪纸艺人的素质。...............................................................6 ﹙二﹚安塞剪纸的外在原因............................................................7 1.宣传力度。.....................................................................7 2.市场运作。.....................................................................7 三、安塞剪纸艺术的保护对策.........................................................9 ﹙一﹚现代剪纸突破传统,呈现多样化发展..............................................9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10 ﹙三﹚保障体系不断健全.............................................................12 1.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在于人才。.......................................12 2.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13 结束语.............................................................................15 参考文献...........................................................................16

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前言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差异,习俗的不同,使得中国民间剪纸的风格各有千秋,而安塞剪纸则是陕北劳动妇女创作美的一个典范形式。安塞的剪纸艺术,不仅神奇而美丽,质朴而倔强,而且它也是安塞人性格的真实写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被誉为“活化石“和”地上文物“。安塞剪纸是由生活在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广大劳动妇女创造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它是陕北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1993年,安塞县被中国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剪纸之乡”。2010年8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安塞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遭到猛烈冲击,文化生态发生巨变。安塞剪纸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全球化的严峻挑战。本文从安塞剪纸的艺术特色入手,分析和探讨如何更好地继承和保护这一民俗艺术。

安塞剪纸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一、安塞剪纸的艺术特色

安塞剪纸是陕北劳动妇女创造美的一个典范形式。最初用来装饰美化生活的“窑洞剪纸”,被一代又一代的劳动妇女继承下来,形成古朴生动、强韧有力、自由奔放的风格,反映出陕北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安塞剪纸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花鸟鱼虫,花果蔬菜,家畜走兽,人物树木,集中体现了安塞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风情习俗。安塞剪纸个性强烈,是因为它是自我欣赏的艺术。安塞剪纸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安塞剪纸近1000多幅,中国各地展出了安塞鲜艳美丽的剪纸。中国中央美术学院专家称赞其为:“安塞剪纸,群芳母亲。民族之魂,陕北可寻。振我中华,无愧古今”。它淳朴、庄重、简炼、概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秦汉艺术深沉雄宏的艺术特色。

(一)安塞剪纸的种类

安塞剪纸个性强烈,感情真挚,寓意深长。境内四条川道,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沿河湾的杏子河川以白凤兰、王占兰为代表,剪纸造型简单,意境概括,风格纯朴;高桥、砖窑湾的西河川,以曹佃祥、常振芳为代表,剪纸外形简练古朴,因而内部装饰繁丽,多采用线面结合的手法;化子坪的延河川以胡风莲、余步英为代表,剪纸装饰多以抽象的纹理造型,寓意含蓄;郝家坪至王家湾的坪桥川,剪纸形补古朴,以块为主,和石刻山像的造型颇为近似,古香古色,另外与靖边相邻的乡镇,形象较写实,剪法工细纤巧,类三边风格。

1.安塞剪纸按应用和内容分四类

第一类,春节用于美化环境。

春节是安塞妇女显示技艺的最佳时节,不少家户住室就成了剪纸展览室,剪纸内容多为吉祥如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保平安、镇邪恶的老虎、狮子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第二类,装饰洞房。

用于嫁娶时装饰洞房的剪纸最有讲究。寓意最深、最有趣的是窗子中间间的“喜花”和窑顶的坐帐花。“蛇盘兔,必定富”。十二属相,蛇又称小龙,龙为阳,男性,兔为阴,女性,是男女婚配之意。曹佃祥的《骑猪娃娃》,娃娃一手举鸟(阳),一手举蝎(阴);猪则寓意多子多福。第三类,用于宗教礼仪活动的装饰。

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过年都要给神龛上剪个门帘贴上。图案内容上,常用的贯钱、福连万字、云头、鸡、鱼、猪、灶狗等。还有门补、镇宅老虎等。第四类,手工艺品底样。

用于制作刺绣、布玩具的底样,同样是一幅独立的剪纸艺术品,常见的有枕花样、鞋花样、针扎样、裹肚花样等样式十分丰富。

2.安塞剪纸从应用范围可分为三类

第一窗花 窗花是剪纸的主要用途,安塞人过大年,家家户户贴窗花。这既得益于安塞妇女的巧手,又得益于安塞窑洞的大圆窗,好贴窗花。安塞人将窗花和大圆窗有机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分外妖娆。窗花的内容基本囊括了剪纸的所有内容,花草,动物,既为好看,又图吉祥。

第二墙花 墙花是贴在墙上,门面上的剪纸,一般来说比窗花大。墙花又可分为“三花”:一是炕围花。生长在黄土高原上的庄户人,住土窑,睡土炕,十分注重炕围子,它既能保护墙,又能使炕周围干净卫生,还能美化窑洞。二是坐帐花。陕北人把洞房叫帐房,新娘子娶回来要坐帐,“坐帐花”就是贴在帐房窑顶部的喜花。坐帐花的内容有牡丹、龙凤、石榴、桃子、蛇盘兔等。三是门花。陕北的窑洞,过去都是双扇门,逢年过节,安塞人就剪门神等,贴在门上,即为喜庆,也为吉利。安塞人剪门神,很少剪郁垒,多是秦琼,敬德。

第三 饰物花 严格点讲,剪纸都是饰物品的,但有些剪纸不同于窗花,墙花,剪出来不是为了贴在哪,二是为了做底样等。这也可以分为“三花”:一是底样花。安塞妇女绣花,先用剪子剪出来花样。然后把花样贴在布上,再用彩色线绣出。二是神鬼花。安塞人宗教迷信用的人人马马等,都用剪子剪。叫魂用的纸人,驱邪用的纸鬼,祈祷用的纸神等等。安塞至今仍能见到巫术信仰的剪纸。家里人生病或牲畜生病,剪牛,剪猪,剪虎贴在门上,说能驱邪气,防病魔。

(二)安塞剪纸的特点

安塞剪纸具有质朴,粗犷,简洁,明快的特点,这是安塞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积淀对人们感情气质长久濡染的自然映现。在创作中,和民歌信天游一样,强调“随心走”和“穷乐呵”,在随意的乐呵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需要的精神文化。所以安塞剪纸感情真挚,寓意深长。

1.具有万剪不断的结构,力求构图新颖化,线条流畅化,色彩明快化。

2.带有浓厚的欢乐和吉祥色彩,多用谐音和象征寓意手法表现,是典型的理想化创作方式。

安塞剪纸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3.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吟咏着生命、民族繁衍和美好愿望的主题,具有丰富的创造意义。4.剪纸艺术还有一个显著地特点:谐音寓意,谐音是民间图案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它利用的谐音,运用花鸟、鱼虫等图案造型去表达美好的愿望。剪纸等民俗文化中常见的“禄”、“寿”、“喜”、“丰”五个关键性主题词。中国人在思想和感情的表达方式上比较含蓄。古代诗歌总集《诗经》就有不少诗以“比”、“兴”起头。

借物喻意:剪纸作品中常借动物﹑植物等形象表达特定的含义。龙飞凤舞的大红剪纸是新婚、幸福、美满的象征.需要表达祝贺延年益寿的主题时,借物喻意多用松树、仙鹤、寿桃、老寿星的图纹.石榴象征多子多孙,多福多寿。梅花象征清高素洁、深沉自信;瓜果象征子孙繁多,家族兴旺;兔象征长寿;凤凰象征夫妻和谐,生活美满。

谐音取意:用相同或相近字词音寓意吉祥。例如“金玉满堂”将“金鱼”谐音为“金玉”,图中荷花、荷叶、水草的描绘象征荷塘,“堂”谐音为“塘”。“金玉满堂”表示财富之多,以象征富贵常在。

(三)安塞剪纸的用途

安塞剪纸扎根于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彩。在以前的农村里,它的用途是十分广泛的,岁时节令、居住、服饰、婚丧、寿诞等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

1.岁时节令,居住环境的装饰。

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的文化传统与农业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春耕”、“夏耘”、“秋收”、“冬狩”四时概念的形式,都是建在“利于农时”的思想基础之上。人们将每一个季节变化的日子定为节日,用各种民间活动来庆贺,也借以提醒人们的劳作时间。其中,剪纸就是一项精彩的民间民俗节令活动。老婆婆、小媳妇将它们贴到窗户上、门楣上、房间了,把整个节日气氛烘托的喜气洋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五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民间也称“灯节”。元宵节最热闹的是赛花灯,此时也是剪纸艺人们大显身手的最佳好时机。另外,还有很多节令都与剪纸艺术相联系。

2.婚丧寿辰时的礼花。

婚嫁可以说是人生礼仪中最受人们重视的活动,近现代,各阶层对结婚礼仪活动仍让很注重,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从议婚、行聘﹑过庚﹑迎娶,整套仪式都能体现出中国自古以来的婚姻观念。其中,喜花剪纸是随着中国婚俗逐步完善而出现的结婚装饰用品,并且广泛流传。剪纸的内容都大同小异,都有寓意吉祥,烘托气氛的载体。也寄托着美好的愿望和祝福。如“双喜”字是婚礼中必不可少的剪纸,洞房内、新婚物品、大门外、迎亲的沿途等都需要它的装饰。在安塞地区贴有“五福捧寿”、“寿星图”、“寿桃”等。是人们喜欢的传统吉祥纹样,都以金纸或红纸剪成。

3.宗教信仰活动的应用。

这类剪纸作品是民间为了表达主观意愿,抵御自然灾害,满足自己理想的精神需求所创作的,体现对神灵的崇拜,同时也附有一些迷信的色彩。但反映着当时人们那种质朴的民俗情感,为了摆脱苦难企图以自己的主观意念来抗拒自然灾害。如供品上摆衬纸。常见的有财神爷、灶王爷,还有一些像虎、牛以求平安,辟邪消灾。

4.观赏性的剪纸。

它是在窗花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观赏性剪纸。这种剪纸具有较单纯的审美价值。做工精湛,风格高雅,经过装框放于室内观赏。精湛的技艺与完美的形式又对窗花,炕围花等实用剪纸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促进了窗花创作的提高与深入。

安塞剪纸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二、安塞剪纸传承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40年代左右,剪纸受到了古元,夏风,江丰等许多美术工作者的重视,由于他们对剪纸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改革,为安塞剪纸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开端,直到1949年以后,安塞剪纸艺术有了质与量的很大的突破。安塞剪纸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安塞人将安塞剪纸的保护工作深入人心。虽然经济发展了,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环境问题和文化遗产的丧失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田青先生用一句话总结了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就是:起步晚,速度快,成效大,问题多。安塞剪纸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艺术形式,即使是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可供它施展魅力的领域也是很广泛的。在国家名片—邮票、银幕以及广告海报、书籍装帧、插图、报刊、舞台美术、连环画、年历、书签、贺卡和居室装潢、时装设计、陶瓷等领域。在国际文化交往中,也能寻见剪纸的身影。安塞剪纸的传承与发展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正面临许多问题。如历史偏见,剪纸艺人的老龄化,传承人数量也逐年减少,产业化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冲击不断加大,政府商品与品牌意识的薄弱,文化宣传不到位等。

﹙一﹚安塞剪纸传承保护中的内在原因

1.历史偏见。

安塞剪纸作为大众艺术,低俗文化与帝王的御览把玩的珍品无缘,不被历代官绅文士重视。封建统治者只把宫廷美术、文人美术捧为“正宗”艺术,以为中国的优秀文化仅仅局限于此,以致于中国的艺术史来排斥,忽视剪纸艺术。歧视剪纸艺术的想法,至今在为数不少的人的头脑依然根深蒂固。

2.剪纸艺人的素质。

安塞剪纸的保护不仅是要保护其文化形态,更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传承”。就对安塞剪纸艺术目前的传承现状来看,存在着很大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科技不断发达。能坐下来剪纸的年轻人也少,以前老一辈的却面临着老龄化。虽然现在学的人很多,可是真正学成的没几个。大多数人就是为了学会以打工的形式挣钱贴补点儿家用。现代化得加快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

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当地年轻人的吸引力远高于那张剪纸里蕴含的知识和象征意义,他们内心对外界事物的憧憬和向往在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创作上根本得不到满足。而且年轻人在传承时更是缺乏新的创作,在对历史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对现代文明领悟不透彻的情况下,所做的作品题材过于单一,难以将时代文化附着于作品中。对老艺人饱含热情创作出的民间美术品,他们根本没耐心去探究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所以,当年轻人面对附着传统元素的剪纸艺术,更多的是模仿,根本很难以作出独具特色、富含文化的作品。

﹙二﹚安塞剪纸的外在原因

1.宣传力度。

安塞剪纸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见证,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是人类生命的记忆,生存的参照和根基。被专家称为是“保留、传承中华民族古老文化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人们关注的是影像、记号和符号商品,纸质的时代正在被翻过去,电子产品的不断升级,也让剪纸面临的现实功效丧失和审美能退化的尴尬局面。人们都不太追求注重具有古老文化的剪纸艺术,在宣传继承中难度很大。

2.市场运作。

安塞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沟壑纵横,致使交通上的闭塞和自然环境相对单调,塑造出风格独特的剪纸艺术。就目前剪纸艺术的销售发展问题,余泽玲说:“从外面来的人少,我们也走不出去,我们的剪纸都是传统的、民俗的,拿出去好多人都喜欢写实一点的,就搞艺术的人看见这个觉得好,一般人都看不懂。老艺人花时间创作出来的作品只有学艺术的人喜欢,在普通大众中却没有市场。作为非遗的手工艺人,他们手里肯定要有绝活,如果这个绝活不能带给他较丰厚的利润,货是这个利润被别人侵吞,那传承对他们来说有何意义?如今剪纸已沦为赚钱的工具,并非还是过去不以挣钱为目的的民众娱乐艺术。政府在传承方面做了培训,在销售方面并没有做许多行动。那对于由南向北呈梁、峁、湾、坪、川等地貌,交通不畅的安塞来说,网络是个只要的销售渠道,但这些艺人中没有人做网络销售,更没有人懂。

因此就面临着不仅要创作,还要会生存的矛盾,而这种矛盾不仅在非遗的艺人中存在,任何历史时期包括今天,任何一个艺术家都面临着生存和创作之间的矛盾,如果不考虑生存一心只想着创

安塞剪纸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作,就有可能像梵高一样最后被饿死。

既然是销售,就会存在销售手段和产品销售对象的市场定位问题。如果是卖给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人,接受对更关注作品的动机,如若他们只关注剪纸的装饰性,那便可复制出售。所以,政府不能只单方面的补贴,还要在销售上下功夫,吸引当地一些懂网络,懂销售的年轻人,集思广益,开展一系列的运营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定制个性化创作和量化销售。作为文化产品,如果单靠走量没个性,则容易被抛弃;而单靠追求个性却也难保艺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所以在电子营销方面不能忽略,不仅作品需要包装,非遗艺人也需要包装,有人来给他们做品牌,做销售,他们便可在家里专心做手艺。这样既能降低营销成本,又能快速见利,并吸引年轻人加入。因此,政府需要在电子商务领域里对艺人和年轻人进行培训,或是政府开办电子商务网站帮助艺人推销,这样才能让民间文化得以传承,继续走下去。

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三、安塞剪纸艺术的保护对策

安塞县委,县政府领导历来重视安塞剪纸艺术的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政府承担主导功能。近年来,中共安塞县委、安塞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通知》精神,公布《安塞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开展了安塞民间艺术大普查,掌握了民间艺术的特色和人才状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和方案。安塞县注重项目调查,建档记录,建立和完善传承机制,采取多样化的保护方式。重点调查安塞“非遗”的资源状况,区域分布,历史文化渊源,原始资料,艺术风格,道具实物,文字资料等,最大限度掌握存续变化和项目传承人的实际情况。

﹙一﹚现代剪纸突破传统,呈现多样化发展

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注重形式,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文化本身的内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资金缺乏,管理模式单一,各保护主体之间无法权衡等,但安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实施深入乡村农户,形式多样灵活,取得良好的成效。

调查中发现,安塞县非物质遗产文化的本土原生态文化一直显得十分浓厚,其只要有以下两个原因:自身地域特色。安塞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四面环山,境内沟壑纵横、川道狭长、梁峁遍布,因此,相对比较闭塞。这反而使古老民族文化传统得以在安塞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文化保存最好、民间艺术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并且陆续培育出四朵民间艺术的奇葩—腰鼓、剪纸、民间绘画和民歌。先后被国家文化部授予“民间绘画之乡“、“剪纸之乡”、和“腰鼓之乡”。

在尊重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安塞县采取多种科学的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民间文化培训的组织机构广泛,培训方式灵活多样,文化局、就业管理局、乡镇企业和妇联都会不定期地举办民间文化的培训工作。如由安塞县就业管理局举办的侯雪昭文化艺术苑剪纸培训班,学员基本为本村的妇女,每期50人,政府资助,免费学习。

这项活动不仅促进了剪纸文化的传承,而且使学员掌握了一技之长,解决就业问题。政府提倡“民间文化从娃娃抓起”,为培训孩子对民间文化的兴趣,剪纸进美术课。安塞县的“非遗”保护工作中应加强创新和开发,才能使其本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安塞剪纸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

安塞剪纸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艺术形式,即使是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可供它施展魅力的领域也是很广泛的。从其发展来看,需要有大批的艺术家介入,以艺术家与传统的剪纸相结合来充分发掘和汲取传统剪纸的精华,同时不断提高剪纸艺术的思想性和时代性。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来对剪纸传承人的培养。让剪纸艺术走进校园,利用学校广播进行宣传,介绍剪纸的知识。使得对剪纸由陌生到感兴趣,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良好的剪纸艺术氛围。安塞剪纸的传承过去一般是母亲传给女儿,女儿又传给自己的女儿,这样代代相传。对于“活态”保护可以这样理解,就拿剪纸来说吧,剪纸艺人创作的剪纸作品相对于她本人创作作品时的构思、工艺流程及当时的创作环境这些鲜活的因素来说是固定的,死的东西,如果一个剪纸艺人去世了,那她只能留下死的东西即她的遗作,而对于遗作的保护我们只能是将其存入档案室或展示于博物馆,而那些“活态”的东西诸如:创作构思、工艺流程及当时文化空间、人文环境都将随着传承人的去世永远消失,离开了传承人也就不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更谈不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延续,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在于保护传承人,即“活态”保护。

专家学者常把安塞剪纸比喻为“活化石”,就是因为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现在传承人还在一代一代往下传的缘故。可以说对传承人的保护即“活态”保护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高境界,然而,传承人的保护即“活态”保护是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最脆弱的部分,最难的部分。那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四点:

1.是转变政府及相关部门观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切实为传承人的传承服务,为了扭转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因年事已高或后继无人,传承链条正在中断的严峻现实问题,我们要切实关心传承人的生存状态,为她们提供一定的经济资助,改善她们的生活环境及身体健康状况,力争让传承人在她们的有生之年创作更多作品的同时,鼓励她们带徒弟,使她们得以完成传承技艺的心愿。

2.是保留真实的文化空间,使传承人不脱离结实的现实基础和文化土壤。因为传承人一旦脱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的真实的文化空间,文化土壤,他们所代表的文化遗产就会褪色、干枯。现在许多年轻人由于受到现代生活的影响,向往城市生活,进城打工或做生意,这样也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在城里上学,接受良好的教育。有些年轻人甚至认为祖辈父辈所从事的手艺是“土的”、“丑的”,不愿意“子承父业”。就拿安塞唯一的一家腰鼓手工作坊为例,老艺人姓谢,已六十多岁,常年从事纯手工制作腰鼓的工艺,他经常是起早贪黑,因为一个腰鼓的制作完成就有二三十道

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工序,费时费工,所以他的销售价格相对于机器加工的腰鼓价格就要高一些,而商贩们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更愿意从河南等地批发机器加工的腰鼓,因为价格相对便宜很多,利润自然就大。谢老在传统与现代手工艺之间的竞争中自然不占优势,销路不畅,而且利润也不大,只能勉强过活。由于利润小又辛苦,他儿子自然不愿意走父亲的老路,继续从事手工腰鼓制作。对于这样的问题,政府部门首先考虑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而作为传承人,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在生存的基础上更好地、体面地生活,这是一对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政府应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将这一手工作坊保留下来,以保留原有的文化土壤及文化空间,并将传承人留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还要为他们解决腰鼓销售等相关问题,使这一作坊进入良性运转。所以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固有的文化空间及其生存的文化土壤是保护传承人积极有效的措施。

3.是传承人自己的坚守。安塞民间艺术大师曹佃祥的外孙女,从小跟随外婆学习剪纸,技艺娴熟并继承了外婆的一些刀法技巧,可以说她是一个优秀的传承人,但她成了家以后,由于要跟随丈夫经营餐馆生意,便无暇顾及自己的剪纸创作及手艺的提升了,更谈不上将手艺传承给自己的女儿。这是传承人自己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没有坚持走民间艺术创作之路而导致传承链条中断的例子。民间艺术家张芝兰生前将自己的剪纸、绘画技艺传授给自己的女儿樊晓梅,樊晓梅虽然历经了少年时父母先后病故,颠沛流离的艰辛苦难,但她并没有被生活的不幸所吓倒,她凭着一股闯劲,于1995 年来到西安秦王宫秦汉城陕北窑洞从事剪纸表演,而这竞然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她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刻苦学习,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水平,由于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她与1998年、1999 年先后随陕西民间艺术代表团访问日本、加拿大,她还曾为来华访问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夫人在西安墙上剪过一幅“老汉拉驴”的剪纸,因为驴在美国代表民主党,而美国当时的执政党正是民主党,所以克林顿看到这幅剪纸作品自然十分高兴。从 2002年至 2005年间,樊晓梅数次赴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进行剪纸表演和教学,她的剪纸技艺日臻完善,传统中透溢着现代的气息。樊晓梅对她母亲技艺的传承可以说是一种最好的传承,是传统中有创新,创新中又有传统。她在安塞民间剪纸的对外传播交流上做出了很大贡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展现了亮丽的人生。樊晓梅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都是她身处逆境仍然坚定信念,不放弃自己对民间

4.是加强传承人的学习培训工作。以老带新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是我们防止民间文化传承出现断层现象,缺乏后继传承人非常有效的方法。安塞县文化馆从1982年起举办民间艺术学习培训班已二十余期。具体做法是利用农闲时间将县境内的老中青三代民间艺术人才及爱好者组织起来,聘请专家辅导,为她们构建相互切磋技艺、沟通的平台,鼓励骨干作者多出作品,出好作品的同时以老带新让青年爱好者拜师学艺,向老作者学习手艺。采取举办学习培训班的方式,打破了以往家族式的狭隘传承,进入了中年骨干作者向老艺人学习,老艺人向年轻人传授技艺的广义传承模式。通

安塞剪纸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过学习培训班的举办不仅丰富了安塞民间艺术品内容,而且壮大了民间艺术传承队伍。

截止目前,安塞剪纸作品种类已有一万多个品种,绘画作品已有两千多个品种,泥塑作品已有一千多个品种,民间艺术传承队伍已壮大到三百多人。可见,举办民间艺术学习培训班不失为一种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积极有效的好方法。

﹙三﹚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的除了保护,更重要是传承。

1.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在于人才。

鉴于民俗传统技艺传承方式的脆弱性,有必要引入现代培训和教育模式,以促进民俗传统技艺的存续和延承。安塞县积极探索、利用教育体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如编写《安塞剪纸进入小学手工课》教材,面向全县小学生及社会感兴趣人士,在全县范围内传播和普及;组织专业培训班,邀请具有代表性传承人授课;编写专门的研究性论文集,汇聚研究成果;加强民间文化创作艺术交流,参加各类展览、比赛和创作活动;建立专门的展览馆、生态区和实物保护等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提高全县人民的保护意识和自觉意识。安塞是全国文化名县,多年来,始终坚持“抢救、挖掘、整理、研究、提高、发展、创新”的十四字工作方针,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使其不断发展壮大。

2002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更加重视文化建设,牢固树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的工作理念,确立了“把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思想,不断找寻文化产业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建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决定》,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的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多次举办了民间剪纸培训班,开发出剪纸影集、剪纸扑克、剪纸印花门帘、剪纸挂历、个性化邮票珍藏折、剪纸十二生肖文化衫等十多个文化产品,先后编辑出版了《安塞剪纸》、《安塞剪纸艺术》等丛书,对全县剪纸艺术人才建立电子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同时,又在全县中小学校全面推行腰鼓、剪纸、农民画和民歌在体育课、艺术课、美课、音乐课中的“四进”活动,为民间文化艺术的开发、利用、整合创造了广泛而坚实的人才条件。以真武洞冯家营、谭家营桃树湾、西河口山王河等一批以剪纸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文化村正在逐步形成;李秀芳、王西安、侯雪昭等著名中青年剪纸艺术家开办的“民间艺术之家”黄土风情旅游点.深受外地游客的欢迎.他们的剪纸成为游人们最喜欢的东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通过剪纸过上了富裕 12

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生活,并走出家门,到全国及世界各地访问表演,引起中外友人的极大兴趣。

国务院已于 2006 年起将每年六月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紧紧围绕活动主题,通过免费参观博物馆,举办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宣传力度。对中小学生,文化部门应与教育部门联手,将一些民间艺术形式引进课堂,安塞已经将民歌引入音乐课、民间剪纸引入手工课、民间绘画引入美术课、腰鼓引入体育课,通过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进教材,引进课堂,使其成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总之,我们通过加大对民众的宣传力度,民间文化进课堂等形式,使当地民众对本土文化有了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的同时,产生了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而不是认为传统文化“土”,产生排斥心理和抵触情绪,使民众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生活的土地,从而激发民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有了这样良好的人文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就相对容易一些,效果也就更明显。

2.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

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于当代保护与发展一定程度上是一对矛盾。保护是保留旧事物,发展却孕育着新事物,而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利用,使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所以解决处理好。

保护与发展二者的关系问题是关键。就拿陕北的窑洞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或许更愿意住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楼房,而不愿意住祖辈父辈居住过的简陋窑洞,如果我们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名,硬让年轻人住简陋的窑洞,就会剥夺他们追求现代生活的权利,这样也是不符合常理的,但我们可以在不破坏窑洞这种建筑独特外貌的基础上,内部使用先进的设施设备,比如现在在陕北能见到的豪华窑洞宾馆,设施齐全先进的个人窑洞住宅,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最好的例子。

现如今,古老的窑洞仍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除了窑洞本身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良特性以外,我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以这种独特古老的住宅建筑为荣,人们仍然愿意将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保留下来的心理,实际上就是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尊重,当人们有了这样的思想境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就能完美的结合,也只有完美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创新,更好的发展。保护并不是拒绝新事物,停滞不前,发展也不是对原有文化的彻底否定抛弃,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保护,也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得到发展,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服

安塞剪纸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务于社会。

普查工作是基础,巩固成果是关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覆盖面广,工作量大,做好基础工作很关键。认真做好普查工作,摸清家底,对采集的信息,收集的实物进行分类归档整理,并根据保护项目的轻重缓急,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对已经系统整理出的比较完整的资料,应将其出版发行。安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收集整理的部分珍贵文字资料分别出版了《安塞民间故事集》、《安塞民歌》两本书籍。另外还可以将收集整理的声音和影像资料以光碟的形式出版。出版收集的资料不仅巩固了普查成果,而且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有效的措施。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工程浩大的系统工程,作为我们文化工作者,身上的担子很重,我们只有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所固有的规律,抱着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深入实际,因地制宜,根据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具体特点和分布情况,分清轻重缓急统筹规化,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分步实施,扎实工作,并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及社会的广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定能够搞出成效,古老文化一定能够再现新的风采。

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结束语

安塞是中国黄土文化保持和发展的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地域,具有特殊的地位。民风古朴炽热,艺术瑰丽生动。安塞是著名的民歌之乡和腰鼓之乡,也是闻名全国的剪纸和绘画之乡。黄土雄风般的腰鼓和情意舒展的安塞民歌,色彩瑰丽的现代民间绘画,古朴生动的民间剪纸,堪称东方审美艺术之鹅魂。它们也都不同程度地带给我们美的艘撼。让我们去领略那其中自然生动、古朴端庄、底蕴丰厚、民情风味很浓的特色文化。从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工程浩大的系统工程,作为我们文化传承工作者,身上的担子很重,我们只有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所固有的规律,抱着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深入实际,因地制宜,根据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具体特点和分布情况,分清轻重缓急统筹规化,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分步实施,扎实工作,并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及社会的广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定能够搞出成效,古老文化一定能够再现新的风采。

安塞剪纸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道一《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外文出版社.1986年版 「2」王光敏《剪纸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3」张概 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与高校艺术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社会科学版,2011 「4」安塞县政府公众信息网.民建省委会调研组来我县开展调研活动

第五篇:立足剪纸艺术 传承民族文化亮点申报材料

标题:

立足剪纸艺术

传承民族文化

概述:**小学积极开展了“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促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设以剪纸为特色的校本课程文化,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彰显学校“管理有序,课程有特,环境有色,氛围有味”的办学特色。

立足剪纸艺术

传承民族文化

**小学始建于1988年,是一所乡土气息浓郁的农村小学,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和一个附属幼儿园,教学班共有学生287名,服务范围为**东村和**西村。

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定位于立足农村、立足于基础教育上,在校长***的带领下,全体师生以“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促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双优明星班级评选促班级文化建设、开设以剪纸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展阳光体育锻炼大课间活动等等,彰显学校“管理有序,环境有色,课程有特,氛围有味”的办学特色,形成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

为了让农村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学校立足本土,因地制宜,创建了以剪纸为特色的校本课程文化。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让小学生领略“剪纸文化”这一民间瑰宝和剪纸当中各种典型形象所代表的特殊寓意,感受民族文化的风采。

学校倡导“张扬个性,剪出风彩”的特色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

一个欣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广阔天地。定期开展以弘扬传统剪纸文化为主题的贴窗花全程展示活动,以及绘画与剪纸融为一体的画轴现场制作活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每个同学现场都剪出自己最拿手的剪纸作品,并整体布局,粘贴到教室窗户上。一幅幅制作精美、造型各异的剪纸在窗户上组成了五彩缤纷的图案。兴趣班的同学们分工明确,将剪纸和绘画在空白的卷轴上巧妙结合起来,以蝶、海洋生物、十二生肖、人物肖像为主题制作出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作品。在教室、走廊、校园橱窗、窗户上随处都能看到学生优秀的作品。

在“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剪纸过程中,学生自然形成了“专心”,“耐心”、“细心”的良好品质。剪纸中产生很多纸屑,学生就利用废旧的酒盒,制作出个人垃圾收纳盒,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体现创新意识。学生在画、剪、贴的过程中,提高了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特长,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素养,同时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更感受了**小学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小学立足剪纸艺术的发展,是“教育促文化”和“文化促教育”的有益尝试,学校将在形成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民间剪纸艺人,更多了解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建立友好学校,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逐步建立剪纸展览室,保护和发展剪纸艺术,使学校真正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单位。

下载浅谈中国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扬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国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承剪纸艺术 创建校园特色文化

    传承剪纸艺术 创建校园特色文化 濮阳县第八中学剪纸创美艺术社团负责人:张丽霞郭志强 王玉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了中小学校“办出各自特色”的要求及素质......

    传承剪纸艺术 丰富美术课堂5篇

    传承剪纸艺术 丰富美术课堂 摘要: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是土生土长的,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表达民间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意愿。我在乡镇学校教书,受一些条件的限制......

    剪纸艺术[本站推荐]

    剪 纸 艺 术 民间美术是以劳动大众自己创造或供众多人民欣赏的作品而言,且与民间风俗有着密切关系。它就地取材,质料便宜,不需精雕细琢自有其淳厚古拙或纤巧天成之风趣,令人......

    传承剪纸文化

    传承剪纸文化 创建剪纸特色校园 ——韩城镇中门庄小学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校“办出各自特色”的要求。学校特色,主要表现为特色项目建设,而学校特......

    浅谈剪纸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含5篇)

    浅谈剪纸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礼县盐官上海航天希望小学刘璐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与其他的传统艺术一样,受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创作者不仅在她的作品内容上喜欢选用中......

    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之我见

    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之我见 —借以指导大学生全面发展 生物工程专业2011级2班 高运生 20113020 雷锋,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940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农家庭。他......

    中国剪纸艺术资料介绍(5篇材料)

    导语: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

    海派剪纸艺术的传承情况调研(共5篇)

    燕林的定稿 海派剪纸艺术的传承情况调研 简述海派剪纸艺术 早在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海地区就已出现民间剪纸艺术,当时的民间剪纸主要从江苏、浙江两省传入上海。1至1842年中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