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梅事迹

时间:2019-05-13 12:2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俊梅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俊梅事迹》。

第一篇:武俊梅事迹

美德少年个人事迹材料

我叫武俊梅,女,1996年16月6日出生,在偃师一高就读,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女孩。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我一天天茁壮成长成一名乐观向上好少年。由于品学兼优,爱好广泛,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富有爱心,多次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表扬。

因为做过九年班长,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学生,我总是把班集体荣誉看的高于一切。日常生活中,为学校为班集体服务仿佛使命般印在了我心中。从自我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超表率作用,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凡是学校、老师交代的工作,我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是我的信念,我经常为班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把自己融入了学校,融入了班级。我乐于助人,经常主动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一遍一遍耐心地给他们讲解题目的思路,直到他们听懂为止。

我还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胸开阔,乐观豁达,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勇敢坚强,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强烈的进取精神。由于综合素质全面,组织能力和自立能力较强老师和同学对我做事都感到十分放心。

我有一颗善良的心,总是尽可能的帮助别人。在学习和生活上尽可能的给别人提供帮助,让他们感到温暖。有一次临近期末考试了,班上有位女同学生病住院了,我每天上课记两份笔记,作业也不忘拿两份,只要有不懂的就去问老师,生怕有一点没弄清楚,到医院把生病的同学教错了,平时她都没怎么复习自己的功课,放弃自己的业余时间,只要一有空就去帮这名生病的女同学补习,一直坚持到期末考试,这名女同学的成绩上去了。

“美德”的定义有很多;“百善孝为先,孝子人人敬”,在我们传统中国“孝”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的标准。感谢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他们给了我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无法代替的最最宝贵的——生命!

依稀记得,在我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我是父母爱的结晶,他们爱的延续。所以他们如珍爱自己的生命一般珍爱着我,我是他们心里的最爱,手心里的宝。其实尽“孝道”不需要惊天动地,孝道也不是别人眼里的“秀场”,它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纯朴真挚的感情。它可以是;当妈妈送我上学返家途中的一句“妈妈再见!妈妈慢点骑车”。它可以是,在放晚学回家后给妈妈一个调皮的熊抱,可以是,在妈妈忙碌间,用温暖的小手帮妈妈擦拭额头的汗水,可以是,在妈妈生病时当个贴心小侍卫,给她讲一段笑话让她忘却病痛的烦恼······

记得两年前的暑假,妈妈去外婆家有事,在给我和哥哥送饭的途中出了车祸,当我一听到这消息,就哭闹着求哥哥带我去医院看妈妈。幸运的是,妈妈只是几处皮外伤,有惊无险啊。在那段妈妈养伤的日子里,外婆命令我和哥哥即时“断奶”。让妈妈安心静养。我和哥哥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好几岁,自觉分工做家务,哥哥必须每天扫地拖地,煮开水,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整理房间,尝试使用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当妈妈的小保姆。帮妈妈沏茶,帮妈妈揉受伤的腿,依偎在妈妈身边陪妈妈一起下五子棋。只记得妈妈那时经常看着我和哥哥手忙脚乱的样子边唠叨边开心地声称——“原来儿子也有女孩的细致啊”!我深信在那段日子里,是我和哥哥最懂事最让妈妈省心的时候,也是我和哥哥最难忘最深的记忆。这么多年妈妈一直关爱着我和哥哥,这无与伦比的养育之恩大与天,深于海。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珍爱,用至诚的心去感激,用切实的行动去报答。所以在年少时的我们也理应动孝念去感恩我们的父母。让我们学会怎样去爱别人,其实爱就是付出,付出也是一种快乐,你付出的越多,内心就会感到充盈,幸福感就会越强,在不经意的付出中你会惊喜地发觉你也同时收获了。

弘扬中国传统美德——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下许多为人所一生受用的真谛。诚信——人们说的最多,追求最多的德行。泰戈尔说过:“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力中而变成真实。”是呀,谎言始终都是谎言,总有露馅的一天,何不学会诚信呢?

诚信,可以让友谊加深,下面就来看看我的故事:有一次,一位同学喊我去她家里玩,我经过家长的同意,答应了她的要求。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那一天,下起了大雨。爸爸妈妈劝我不要去了,但是,我执意要去。爸爸发怒了,说:“你要去自己去,看她来不来接你!”我独自走出家门。在约定的地点,我看见同学的身影,便不顾一切的跑上去。她见了我,激动的说:“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从此我们的友谊更深了。现在,我回忆此事,觉得非常值得,虽然爸爸骂了我,但是我用诚信的品格换取了真诚的友谊。

诚信犹如一潭清澈幽雅的湖水,宁静、淡泊、美丽,她总是以自己朴素而又洁净的面容向人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可就是这样一潭清澈、幽雅、淡泊的湖水会让你的人生更加完美。

所谓的“美德少年”——就是有着至善至纯美丽品德的好少年,它不是一张纯粹简单的奖状,而是浸透着一言一行的修身品行。美德是一曲美妙的音符,根植在每个人的心里。美德是灵魂的力量,催人奋进。美德是生命的财富,让你寻到生命的价值。美德是一种境界,无时不在,无所不在。让我们相约美德,携手共进美德,争当“美德少年”!

第二篇:薛俊武个人事迹介绍[推荐]

个人事迹材料

——志存高远,为理想努力奋斗

薛俊武,男,1991年出生,2007年就读于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陕县分校。入校以来,他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踏实,自觉性强,各科成绩优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他逐步的向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这个目标努力前进,全面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在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不断在人生旅途中陶冶情操,不断在社会实践中磨练意志;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社会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受到各位老师和领导的好评!

现将他的事迹总结如下:

—、思想积极上进,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在思想道德上,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向雷锋同志看齐,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人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生活严谨、作风正派,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行为;政治上积极上进全面发展,不断完善自我,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二、认真学习,刻苦钻研。

学习是学生的头等大事,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为将来的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作为一名学生他深深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习才能使人获得广博的知识和过人的智慧、了解人类最尖端的技术和最伟大的思想,也只有学习才能使人用智慧来面对无常的人生,进而能“诗意地栖息”在这个世界上。在课堂上,他认真听讲,积极发言,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也常常向老师请教,还勇于向老师提出质疑。在学习上做到不拖拉,认真踏实,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严格要求自己学好各项专业知识及相关基础知识,并不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总之,他能把积极进取精神同科学求实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打牢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熟练专业实践操作技能。他正是以社会为导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复合型人才,在今后将有所作为。当然,这些成绩绝不是终点,积极进取的他还会努力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三、社会实践方面。

在个人实践方面,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于2008年,在广东东莞电子厂体验生活式工作,充分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当中也得到了厂方领导的好评。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经09年返校后继续学习,于10年3月份到中牟电视台参加就业实习,期间以他的学习知识与专业技能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并得到了各位领导的认可;在不同的实践工作中,使他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培养了他实践动手能力及社交能力!

总之,他在思想上积极上进;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努力钻研;在工作上认真细致,脚踏实地;在生活中更是勤俭节约,乐于助人,实践能力强,是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当代优秀青年。

毕业后,他凭借着自己过硬的专业技能与社交能力于2012年5月成立了虹梦影视策划传媒,并与多家婚庆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丰富的工作经验使他有了更多施展才华的平台。同年8月,与灵宝电视台合作录制了多期政府单位公益性晚会,并得到了主办方的一致好评。如今,业务范围已经扩展到影视广告、宣传片、专题片、微电影的策划与摄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肯定!

他在一步一步的为自己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为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争创辉煌!

第三篇:学习陈俊武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陈俊武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近期,通过学习陈俊武同志事迹,感触很多,他作为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为我国炼油工业做出了杰出贡献。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他带领一批青年科技人员,攻坚克难,设计出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使我国炼油工艺一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的光辉事迹十分感人,对于我们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我们要学习他钻研科学知识的奋斗精神。建国初期,百业待兴。面对技术资料匮乏,生产条件简陋的现实,勤奋好学的陈俊武一头扎进车间,把自己学过的理论和眼前的装置设备印证对照、摆弄琢磨,弄不清的问题就向专家请教,向老工人师傅学习,经常忘了晨昏暮晓,衣服上经常油渍斑斑。在变换车间值班时,他观察到水煤气和水蒸气混合的蒸汽喷射器抽力很大,进而考虑水煤气鼓风机必要性的问题,经过刻苦钻研,与工友一起利用倒班时间做了关闭旁路试验。结果表明,鼓风机在停止供电的情况下依然自动旋转,车间其他设备运转正常。这样,一台风机一晚上就节省了25度电。此举开了技术革新的先河,轰动全厂。

学习他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陈俊武同志曾回顾自己的经历,谈到我一直在前进,创新的思想没有停顿。他不仅这样说了,也是这样做了。从我国第一套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建成投产到我国炼油工业新技术的第一朵金花盛开,他带动我国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紧接着,由他提出技术方案建设的兰州炼油厂50万吨/年同轴催化裂化装置投产,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全国优秀设计金奖。再到,他主持的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产业化开发和采用自主技术建设一套全新催化裂化装置置等等,都留下了他的汗马功劳。

学习他淡泊明志的高尚品格。陈俊武坚韧不拔、持之以恒。读大学期间,他虽然遭遇家庭变故、生活拮据,但是仍勤奋刻苦、潜心治学,为成为一名科学家而努力奋斗。他沉着冷静、有定力。在他看来,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无论世道如何变化,我们都不能变得急躁,而是要使自己静下来,好好读书学习、增长才干,既历练好心性,又切实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他严于律己,在住房、公务待遇等方面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他谢绝了配秘书、坐专车的专家待遇,坚持步行上班近20年。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上报材料时,他主动提出不报自己,而把课题组另一位同志纳入获奖名单。所在公司机关搬迁至广州,组织给他提供了一套住房,也被他婉言谢绝。

他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这份力量不断升腾我们奋进的激情。如同他对年轻一代的嘱托,我们要好好抓住机遇,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努力拼搏,不负韶光。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在打造世界一流的征程路上,不断奋勇前进,谱写新的篇章。作为石化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进取,踏实工作,为公司全面扭亏脱困,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吧!

第四篇:武俊事迹材料

铁路修到那里就助学到那里

武俊,尚义县甲石河乡香亭子村人,1937年出生,现年78岁,群众,中铁四局一位普通的铁路退休工人。在参加工作的30多年里,他修路养路到那里就助学到那里,退休后回到家乡仍初衷不改。从1963年至今,武俊已资助了101名学生,花的钱不下十万元。

1963年,他到天津汉沽修铁路。单位上有一个工友,是万全县北沙城乡人,工友的妻子没工作,家里育有四个孩子。六口人的生活全靠工友每月60元的工资,家徒四壁。一家人常年吃的是粗粮,即便逢年过节,也吃不上一顿细粮。工友看着孩子们熬苦,就让其中一个孩子去武俊家,想用粗粮换点细粮吃。武俊见到这个叫边永亮的孩子后,得知他9岁了还没有上学,心里很不是滋味。武俊就跟工友说,不行我给你负担上他吧。于是,武俊就把边永亮的吃穿都揽了下来,并供他上学,一直资助了四年,后来又托人给他安排了工作。1968年,武俊来到云南省富源县修建铁路。一天下工回来遇见了到山上放牛时突遭倾盆大雨,被困山上的张保全,大雨停歇后,武俊就送他回家。到他家见他的父亲因残躺在床上,四个孩子在地上玩耍,都穿得破烂不堪,几个孩子甚至合盖一床被子。见此情景,武俊就把张保全收留起来,让他在铁路工棚里吃住,并资助他上了学。在安徽省临泉县修建铁路时,武俊遇到了贫困孩子彭利团。他家七口人,靠着三亩地过生活,红薯叶子和上一把面就是饭;在地上铺上张席子就当床,看着都让人辛酸。由于工程队在此停留时间不长,临走时,武俊就给他家留下500元钱。安徽省凤台县的陈国在是武俊资助时间最长的孩子。陈国在的父母务农,育有六个儿女。陈国在因家境窘迫念不起书。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靠武俊资助。在他上高中时,武俊要退休了,离开时,还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留下来,并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的2万元也留给他家。武俊退休后,陈国在还在读高中,武俊想资助他上大学,可自己的退休金只有140元,后来才涨到850元。武俊又只身来到广州打工,一干就是6年,给人家看大门,一个月挣三百余元,除了自己吃喝外,其余的钱全都寄给了陈国在。1998年,武俊在万全县洗马林居住的五年间,陆续遇到了六个“问题”少年。这些孩子大都是父母离异,很早就辍学,成天在社会上晃荡。在武俊的帮助下,孩子们纷纷学起了电工、汽修等,如今,这些孩子都掌握了一门技能,分别到呼和浩特、包头等地打工,不仅自食其力,还娶了媳妇安了家。陪伴多年的老伴也因为不理解他的所作所为而离开了他。武俊回到家乡香亭子村后,仍将本村和邻村的8个贫困孩子收留起来,供吃供住,资助他们上学。目前,他靠自己不足千元的退休金仍在资助5个贫困孩子上学,其中1个孩子还常年吃住在他家。今年73岁的武俊说:“自己一生没有做过什么

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帮了不少苦孩子,觉得很值得,我不图孩子们的回报,只要孩子们过好就行。”

他的感人事迹被刊登在张家口晚报上,被市广播电台、县广播电台多次报道,在群众中广为传颂。2009年,他获得了张家口市“十佳助人为乐”模范人物奖,同年,获得了河北省道德模范人物提名奖。

尚义县武俊49年善举为给100个穷孩子温暖的家

一走进农家小院武俊的家,看到院子里嬉戏玩耍的孩子们,一个个温情的瞬间在武俊的脑海里慢慢闪过。

武俊,张家口市尚义县甲石河乡香亭子村人,自1963年起,他开始资助第一个孩子上学,到现在他已经退休,资助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工作30年,在外打工5年,他将自己的积蓄全部花在了穷苦孩子的身上。

“我这个人天生喜欢跟小孩子玩,每去一个地方都能认识不少当地的孩子。”武俊当时是铁路上当开山工,常常随着工程队四处漂泊。辗转东北、河南、贵州、山西、湖北、安徽等地,结识并资助了东北的白常锁、河南的张立坤、湖南的甄宪荣……

无怨无悔坚持资助

1982年武俊随单位来到安徽阜阳的农村修路。一天上午,正是小学生上学的时候,他注意到一个十几岁的男孩,衣衫褴褛,正在垂头丧气地放水牛。经过详细询问,武俊得知这孩子叫陈国在,家里6个孩子,饭都吃不上,不得不辍学。

“当时他家啥都没有,6个孩子穿的像要饭的,一家人盖一床破烂的棉被。当时我就下了决心一定要帮助他。”随后,武俊征得孩子父母的同意,把他带在身边。用当时每月仅100元的工资资助小国在的吃穿学费。他说“这个孩子聪明,我就想把他培养成大学生。”时间一晃就是8年,到1990年,武俊退休准备离开安徽,他把所有的家当留给了陈国在。为此,武俊的爱人负气跟他离了婚。就是这样,他也没有动摇过资助孩子的决心。

1992年,武俊南下广州打工,去安徽看望了陈国在,又将打工攒的2万元留给了他。“这个孩子就像我的亲儿子,可惜高考差了2分。”但武俊没有丝毫的悔意,他说“只要孩子不受苦,我就满足了。”

爱心小院不求回报

退休后的武俊一个人回到老家,在朋友的资助下,盖起了一个小院。“我这个院子西边几间都有床,还有‘大食堂’、洗澡间,孩子们来了能睡能吃还能洗澡……”

对于武俊来说,这座院子不仅是他的家,更是孩子们的家。武俊把1000多元的退休金和亲朋好友资助的钱全部用在了孤儿、贫困孩子,单亲子女身上。最多的时候他家里住过10个孩子。

如今,被武俊资助的孩子已有100多名,当年那些在工地上认识资助过的孩子多数没了联系,武俊保留下来的只有满满一相册三四十张照片。“做什么事,你要想着回报,还不如不做。”在武俊心中,孩子好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善行善举感动众人

据悉,武俊在2009年,被评为“河北省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张家口市“十佳热心公益事业标兵”,2011年,又被评为张家口市文明办、民政局、慈善总会评为“慈善之星”。

武俊是这个农家小院的守护人,他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将这件事一直做下去,给所有不幸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尚义县武俊:慈善义举49载 爱心给了106个孩子

长城网张家口4月25日电(李宏 克常玉 通讯员杨景瑞)在尚义县甲石河乡香亭子村,住着一位中铁四局的退休老人武俊。正是这位普普通通的77岁老人,一片爱心播洒在华夏大地上。从1963年资助第一个孩子开始,49年来,一共资助了106个孩子,让贫困的孩子们重新点燃起生活的希望。

记者采访了让人敬佩的武俊老人。1963年,武俊在天津汉沽修铁路的时候,工友中有一位老乡,一家6口全靠他每月60元的工资糊口,生活非常困难。当时正值毛主席亲笔题词“向雷峰同志学习”,武俊便主动承担了照顾老乡的儿子边永亮的生活。“当时那孩子才9岁,老拿粗粮跟我换细粮,我一看孩子还没念书挺可怜的,就让他跟我住了下来。”武俊担负起孩子的全部生活费用和学费,这一资助就是5年。

“我这个人天生喜欢跟小孩子玩,每去一个地方都能认识不少当地的孩子。”东北的白常锁、河南的张立坤、湖南的甄宪荣......武俊随着工程队辗转到东北、河南、贵州、山西、湖北......由于修的路地处偏远山区,经常能接触到生活贫困的孩子,几乎铁路修到哪里,哪里就有他资助过的孩子。几十年来他资助了几十个孩子。每当离开一个地方,孩子和家长总是恋恋不舍地送出老远。

退休后,本应享受清福,但见了困难的孩子就想收留和资助。亲戚不理解,甚至责备。回到老家尚义香亭子村,还是朋友帮助建起了一处院子,因为他手头没有几个钱,钱都资助了贫困孩子。院子的东、西、北方向各盖一排长房。但这个家有个特别之处:除厨房、杂物间和洗澡间外,几乎每个房间都摆有两到三张床铺,其中有婴儿用的双层床。“最多的时候家里住过10多个孩子,床铺少了睡不开。”对记者的“特殊发现”,武俊老人给了解释。

目前家里就剩下3个孩子了。老大今年17岁,父母双亡,开始住在同村的姑姑家,看在武俊对孩子好,就求老人留下他,这一留就是5年。最小的孩子今年12岁。“都是些命苦孩子。”说起孩子们的身世,老人神情突然黯然、语气沉重起来。

据老人讲,他退休回到老家后,共收养了10多个孩子,他们大多来自附近农村,有的是因为家庭困难,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帮助;有的是家庭发生了变故,孩子无依无靠被一些好心人送了过来;有的则是遭家庭遗弃,被老人“捡”了回来。如今,这些孩子有的已经成家立业,有的外出求学打工,但不管走多远,他们都会在春节那天聚在武爷爷家,陪老人过一个热闹喜庆的新年。“那么多可爱的孩子一齐喊我爷爷,心里可骄傲了。”老人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可是,老人也有遗憾的地方,因为精力、财力长期无偿付出,自己的资助行为始终没有得到家人亲戚的理解和支持。但他惦记的不是这些,“我现在老了,身体也有病,希望更多人能一块儿来关心帮助这些困难孩子,这是我最大的心愿。”老人始终放心不下的仍然是那些孩子。

多年来,武俊老人的义举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钦佩和好评。为此,他曾先后被评为张家口“慈善之星”、“十佳热心公益事业标兵”,获得河北省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成为一颗照亮张垣大地的公益明星。面对这些荣誉,老人只淡淡地表示:“做什么事,要老想着回报,就不如不做。”

他资助的第一个孩子,如今已是知天命的半百老人,他资助的最小的孩子今年只有12岁。从1963年开始,在49年的时间里,他走过8个省市,将爱心播撒给上百名儿童。

如今,已经77岁高龄的尚义县甲石河乡香亭子村老人武俊,依然是村里的“孩子王”,那处宽敞温馨的农家院,为孩子们搭建了一座爱的港湾。

农家院里“祖孙”情

“爷爷,水开了捞不捞饺子?”3月2日上午10点,正赶上农村吃晌午饭。在尚义县甲石河乡香亭子村的武俊家里,2个孩子正在准备碗筷,张罗着吃饭。炉火烧得正旺,一锅饺子翻滚着。“爷爷,我不吃饺子想吃油饼。”最小的孩子刘晓健刚买口香糖回来,进屋就喊。武俊起身打开外屋柜子上的电磁炉,在蒸屉上放好油饼,又热了前一天的西红柿炒鸡蛋。转身进屋,3个孩子已经围坐在小方桌前,顽皮地打闹着。

腿部患有风湿病的武俊行动有些迟缓,看饺子已经煮熟,他慢慢弯下身给孩子们捞饺子。“怎么不让孩子们干?”“不用、不用他们弄不好。”武俊神情温和,言语中透着对孩子的怜爱。

在香亭子村,77岁的武俊爱孩子是出了名的。从1998年回到老家,盖起了这座依山傍水的农家院后,这里从来没有断过孩子们的身影。

“这个年龄最小的是今年大年初八才来的。”武俊胃口不好,简单喝了小半碗粥,便点燃一支烟,满脸慈祥地看着狼吞虎咽的孩子们。刘晓健只有12岁,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去年他来到香亭子村投奔舅舅。可舅舅家生活并不宽裕,刘晓健过着紧衣缩食的日子。

从学校老师那里得知刘晓健的情况,武俊坐不住了,特意买了吃的想去学校接他过来,但由于刘晓健亲人不放心,事情没办成。大年初八,武俊听说刘晓健家里同意他过来住,准备找车去接,一出门就看见跑了7里路的刘晓健已经站在了自己眼前……

“这个孩子可怜啊!”说起家里的几个孩子,武俊眼神中隐隐泛着泪光。如今家里最大的孩子17岁,父母双亡后,来村里投奔姑姑,和其他孩子跑到武俊家玩的时候,武俊发现孩子总是饥一顿饱一顿,便常常拿出好吃的招待他,一天孩子说,“爷爷,我能不能跟你住?”武俊说,“孩子想来就来吧。”这一住就是5年。

“我就是喜欢孩子,看见他们可怜就想帮帮他们。”后来,村里人都知道武俊爱孩子,哪个孩子需要帮助就主动找他,有时候实在没人管,孩子们就会自己找上门来。

“我一个人,一个月花不了300块钱。”武俊旧棉袄外套着的毛衣上两个袖子打满了补丁。“我就是想让这些孩子吃好、穿好,念好书。从我这走的孩子少说也有四五十个,都叫我爷爷,有这么多孙子我这个爷爷多牛!”

爱心随铁路延伸

1958年,在尚义县甲石河乡香亭子村土生土长的武俊,离开妻儿到外地谋生,之后成为一名铁路上的开山工,从此跟着工程队四处漂泊。

1963年,武俊在天津汉沽修铁路的时候,工友中有一位老乡,一家6口全靠他每月60元的工资养活,生活非常困难。当时正值毛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武俊便主

动承担起了老乡的儿子边永亮的生活。“当时那孩子才9岁,老拿粗粮跟我换细粮,我一看孩子还没念书挺可怜的,就让他跟我住。”武俊担负起孩子的全部生活费和学费,这一资助就是4年。

“我这个人天生喜欢跟小孩子玩,每去一个地方都能认识不少当地的孩子。”东北的白常锁、河南的张立坤、湖南的甄宪荣……武俊随着工程队辗转到东北、河南、贵州、山西、湖北、安徽……由于修的路都地处偏远山区,经常能接触到生活贫困的孩子,几乎路修到哪,哪就有他资助的孩子。几十年来他资助了几十个孩子。每当离开一个地方,孩子和家长总是恋恋不舍地送出老远。最让武俊记忆犹新的是安徽男孩陈国在。

1982年武俊随单位来到安徽阜阳的农村修路。一天上午,正是小学生上学的时候,他看见一个十几岁的男孩,衣衫褴褛正垂头丧气地放水牛,经过询问,武俊得知这孩子叫陈国在,家里6个孩子,饭都吃不上,不得不辍学。

来到陈国在的家,贫困的景象让武俊的心揪得生疼。“当时他家啥都没有,6个孩子穿的像要饭的,一家人盖一床破烂的棉被。当时我就下了决心一定要帮助他。”

征得陈国在父母的同意,武俊将孩子带在身边。当时武俊每个月不过100多元工资,陈国在的吃穿学费就要耗去一大半。陈国在的父母感激得不知道说啥好,让孩子改口认武俊当爹。“这个孩子聪明,我就想把他培养成个大学生。”一晃就是8年,1990年武俊退休。准备离开安徽前,他将在安徽住处的全部家当留给了陈国在。为此,武俊的老婆负气跟他离了婚。但他资助孩子的心却始终没有动摇过。随后,武俊南下广州打工,1992年,武俊去安徽看望陈国在,又将打工攒的2万元留给了他。“这个孩子就像我的亲儿子,可惜高考差了2分。”虽然陈国在最终与大学失之交臂,但武俊没有丝毫悔意,“只要孩子不受苦,我就满足了。”退休回乡痴心不改

从1963年资助第一个孩子到退休,武俊对孩子们的资助就从未停止过。工作30多年,在外打工5年,他将自己的积蓄几乎全都花在了穷苦孩子身上。为此,妻子、儿女们很不理解,妻子和他离婚,孩子们也不在他身边。退休后武俊一个人回到老家,在朋友的资助下,盖起了现在这座依山傍水的小院。从此,武俊和孩子们的故事在小院里继续延续。

“我这个院子西边几间都有床,还有„大食堂‟、洗澡间,孩子们来了能睡能吃还能洗澡……”对于武俊来说,这座院子是他的家更是孩子们的家。武俊把1000多元的退休金和亲朋好友资助的钱全部用在了孤儿、贫困孩子、单亲子女身上。在他家里最多的时候住过10个孩子。

平日里,武俊照顾孩子们起居,给孩子们缝缝补补,也纠正他们生活上的坏习惯。“孩子们跟我亲近,我说话管用。”有些孩子由于家庭环境不好,沾染了许多赖毛病,武俊就一点点地给孩子们讲做人的道理。

每年过年,武俊家在全村最热闹,孩子们一声声叫着爷爷,让他觉得自己受多少苦都值得。

如今,被武俊资助的孩子已有100多名,当年那些在工地上认识的孩子多数没了联系,武俊保留下来的只有满满一相册三四十张照片。“做什么事,你要想着回报,还不如不做。”在武俊心中,孩子好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2009年,武俊被评为“河北省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张家口市“十佳热心公益事业标兵”,2011年,又被张家口市文明办、民政局、慈善总会评为“慈善之星”。

武俊的农家院,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温情故事,而武俊就是这爱心港湾的守护人。他说,他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将这件事情一直做下去,给所有不幸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他资助的第一个孩子,如今已是知天命的半百老人,他资助的最小的孩子今年只有12岁。从1963年开始,在49年的时间里,他走过8个省市,将爱心播撒给上百名儿童。

如今,已经77岁高龄的尚义县甲石河乡香亭子村老人武俊,依然是村里的“孩子王”,那处宽敞温馨的农家院,为孩子们搭建了一座爱的港湾。

农家院里“祖孙”情

“爷爷,水开了捞不捞饺子?”3月2日上午10点,正赶上农村吃晌午饭。在尚义县甲石河乡香亭子村的武俊家里,2个孩子正在准备碗筷,张罗着吃饭。炉火烧得正旺,一锅饺子翻滚着。“爷爷,我不吃饺子想吃油饼。”最小的孩子刘晓健刚买口香糖回来,进屋就喊。武俊起身打开外屋柜子上的电磁炉,在蒸屉上放好油饼,又热了前一天的西红柿炒鸡蛋。转身进屋,3个孩子已经围坐在小方桌前,顽皮地打闹着。

腿部患有风湿病的武俊行动有些迟缓,看饺子已经煮熟,他慢慢弯下身给孩子们捞饺子。“怎么不让孩子们干?”“不用、不用他们弄不好。”武俊神情温和,言语中透着对孩子的怜爱。

在香亭子村,77岁的武俊爱孩子是出了名的。从1998年回到老家,盖起了这座依山傍水的农家院后,这里从来没有断过孩子们的身影。

“这个年龄最小的是今年大年初八才来的。”武俊胃口不好,简单喝了小半碗粥,便点燃一支烟,满脸慈祥地看着狼吞虎咽的孩子们。刘晓健只有12岁,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去年他来到香亭子村投奔舅舅。可舅舅家生活并不宽裕,刘晓健过着紧衣缩食的日子。

从学校老师那里得知刘晓健的情况,武俊坐不住了,特意买了吃的想去学校接他过来,但由于刘晓健亲人不放心,事情没办成。大年初八,武俊听说刘晓健家里同意他过来住,准备找车去接,一出门就看见跑了7里路的刘晓健已经站在了自己眼前„„

“这个孩子可怜啊!”说起家里的几个孩子,武俊眼神中隐隐泛着泪光。如今家里最大的孩子17岁,父母双亡后,来村里投奔姑姑,和其他孩子跑到武俊家玩的时候,武俊发现孩子总是饥一顿饱一顿,便常常拿出好吃的招待他,一天孩子说,“爷爷,我能不能跟你住?”武俊说,“孩子想来就来吧。”这一住就是5年。

“我就是喜欢孩子,看见他们可怜就想帮帮他们。”后来,村里人都知道武俊爱孩子,哪个孩子需要帮助就主动找他,有时候实在没人管,孩子们就会自己找上门来。

“我一个人,一个月花不了300块钱。”武俊旧棉袄外套着的毛衣上两个袖子打满了补丁。“我就是想让这些孩子吃好、穿好,念好书。从我这走的孩子少说也有四五十个,都叫我爷爷,有这么多孙子我这个爷爷多牛!”爱心随铁路延伸

1958年,在尚义县甲石河乡香亭子村土生土长的武俊,离开妻儿到外地谋生,之后成为一名铁路上的开山工,从此跟着工程队四处漂泊。

1963年,武俊在天津汉沽修铁路的时候,工友中有一位老乡,一家6口全靠他每月60元的工资养活,生活非常困难。当时正值毛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武俊便主动承担起了老乡的儿子边永亮的生活。“当时那孩子才9岁,老拿粗粮跟我换细粮,我一看孩子还没念书挺可怜的,就让他跟我住。”武俊担负起孩子的全部生活费和学费,这一资助就是4年。

“我这个人天生喜欢跟小孩子玩,每去一个地方都能认识不少当地的孩子。”东北的白常锁、河南的张立坤、湖南的甄宪荣„„武俊随着工程队辗转到东北、河南、贵州、山西、湖北、安徽„„由于修的路都地处偏远山区,经常 8

能接触到生活贫困的孩子,几乎路修到哪,哪就有他资助的孩子。几十年来他资助了几十个孩子。每当离开一个地方,孩子和家长总是恋恋不舍地送出老远。最让武俊记忆犹新的是安徽男孩陈国在。

1982年武俊随单位来到安徽阜阳的农村修路。一天上午,正是小学生上学的时候,他看见一个十几岁的男孩,衣衫褴褛正垂头丧气地放水牛,经过询问,武俊得知这孩子叫陈国在,家里6个孩子,饭都吃不上,不得不辍学。

来到陈国在的家,贫困的景象让武俊的心揪得生疼。“当时他家啥都没有,6个孩子穿的像要饭的,一家人盖一床破烂的棉被。当时我就下了决心一定要帮助他。”

征得陈国在父母的同意,武俊将孩子带在身边。当时武俊每个月不过100多元工资,陈国在的吃穿学费就要耗去一大半。陈国在的父母感激得不知道说啥好,让孩子改口认武俊当爹。“这个孩子聪明,我就想把他培养成个大学生。”一晃就是8年,1990年武俊退休。准备离开安徽前,他将在安徽住处的全部家当留给了陈国在。为此,武俊的老婆负气跟他离了婚。但他资助孩子的心却始终没有动摇过。随后,武俊南下广州打工,1992年,武俊去安徽看望陈国在,又将打工攒的2万元留给了他。“这个孩子就像我的亲儿子,可惜高考差了2分。”虽然陈国在最终与大学失之交臂,但武俊没有丝毫悔意,“只要孩子不受苦,我就满足了。”退休回乡痴心不改

从1963年资助第一个孩子到退休,武俊对孩子们的资助就从未停止过。工作30多年,在外打工5年,他将自己的积蓄几乎全都花在了穷苦孩子身上。为此,妻子、儿女们很不理解,妻子和他离婚,孩子们也不在他身边。退休后武俊一个人回到老家,在朋友的资助下,盖起了现在这座依山傍水的小院。从此,武俊和孩子们的故事在小院里继续延续。

“我这个院子西边几间都有床,还有‘大食堂’、洗澡间,孩子们来了能睡能吃还能洗澡„„”对于武俊来说,这座院子是他的家更是孩子们的家。武俊把1000多元的退休金和亲朋好友资助的钱全部用在了孤儿、贫困孩子、单亲子女身上。在他家里最多的时候住过10个孩子。

平日里,武俊照顾孩子们起居,给孩子们缝缝补补,也纠正他们生活上的坏习惯。“孩子们跟我亲近,我说话管用。”有些孩子由于家庭环境不好,沾染了许多赖毛病,武俊就一点点地给孩子们讲做人的道理。

每年过年,武俊家在全村最热闹,孩子们一声声叫着爷爷,让他觉得自己受多少苦都值得。

如今,被武俊资助的孩子已有100多名,当年那些在工地上认识的孩子多数没了联系,武俊保留下来的只有满满一相册三四十张照片。“做什么事,你要想着回报,还不如不做。”在武俊心中,孩子好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2009年,武俊被评为“河北省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张家口市“十佳热心公益事业标兵”,2011年,又被张家口市文明办、民政局、慈善总会评为“慈善之星”。

武俊的农家院,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温情故事,而武俊就是这爱心港湾的守护人。他说,他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将这件事情一直做下去,给所有不幸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第五篇:方俊明事迹

方俊明事迹(精选多篇)

方俊明

方俊明,男,28岁时于武昌车辆厂担任车工,1985年8月26日因救一小男孩恶作剧“落水”导致中枢神经受损瘫痪,2014年,“恶作剧”男孩28年后致歉。

2014年10月31日,方俊明被授予武汉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此时,距离方俊明跳水救人已经过去了28年。

1、人物事件

1985年8月26日,时年28岁的武昌车辆厂车工方俊明和两个同事骑车经过东湖九女墩,突然听到湖中传来“救命”声,只见一个小男孩在水里扑腾着,方俊明一跃跳入水中。谁知,这只是12

岁的顽童的恶作剧,假装溺水来逗岸上的妹妹开心。其实,事发地的水深仅1米左右。方俊明撞到水下的水泥台,头部受到重创,中枢神经受损。

方俊明高烧了40多天,病情十分严重,“下半辈子要在轮椅上度过”,而照顾他半年的妻子也不辞而别。经过了近两年时间,方俊明才调整过来,接受了现实。此后,方俊明每月领着60元的基本工资,和母亲相依为命,家里最困难的时候连青菜都买不起,要到菜市场捡菜叶子煮菜吃。

即使生活变得如此艰辛,方俊明对那个假装落水的孩子一句埋怨都没有,“当时就想着快一点,怕迟了小孩子会有危险,小孩子也不是故意害我的,没有责任。”他反而觉得,“我应该多考虑一下,如果脚先下去,就不会出事。”

2、家庭背景

28年来,方俊明的妈妈姜春梅承担起了照顾他的重任。“我每月退休金1100元,2014年开始每月领1300元的

一级伤残护理费”,方俊明说,因为钱不够用,所以一直没有雇人。

方妈妈姜春梅今年已经83岁了,靠捡破烂贴补家用。这位身高只有150厘米,体重80斤左右的瘦弱老人,要把120多斤的方俊明从床上抱到轮椅上,再从轮椅上抱回床上,每天数次来回。谈到老母亲,方俊明忍不住落泪。方俊明觉得自己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连累家人一辈子,如果我走了,是给家里减轻了负担”。

年幼的女儿方丽玲回到父亲身边,开始与奶奶一道照顾父亲。她一度不理解爸爸的行为,1995年,在武汉电视台的采访中,不满10岁的方丽玲说:“爸爸出事后,妈妈走了,爷爷也走了,爸爸自己瘫在床上,我感觉爸爸真的好傻。”长大后的方丽玲渐渐理解了父亲,方丽玲说,家人都没有怨言,只有相互扶持的照顾,“爸爸的开朗对我影响很大。”

3、当事者

1995年,方俊明和那个“落水”男孩曾见过一面。“是媒体让他来,我说不来也行,他是小孩,当时没有什么意识。”方俊明说,虽然男孩子当时没有说道歉的话,但接受采访时很愧疚的样子,“觉得是因为他我才变成这样的。”

“真的一丝怨恨都没有吗?”方俊明回答说,刚受伤时想着治病,没有时间想这些,后来想通了,觉得怨恨1亿次也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事。“事情已经过去了,我希望大家不要再说了,我怕影响他。整件事就是意外。”

当年的“小男孩”也已年过40,看了源自方俊明事迹的话剧《明天》后,他鼓起勇气再次来到了方俊明家,“当年我太不懂事,让您受苦了。”方俊明回应道:“这事哪能怪你呢?你当年还是一个孩子。”

“其实他当年没有犯天大的错,我们家也不想把他拉到大众面前,承受被人们谴责的重压。”方丽玲说。临别时,方丽玲给了他一个紧紧的拥抱,“我想让

他轻松点,给他一个拥抱是最好的方式。”“小男孩”说他有两个心愿,一是能开着车子带方俊明到武汉各处去转一转,让他看看这个城市的变化,同时也希望有机会能去方家为好人做一顿饭。

4、人物荣誉

2014年10月31日,方俊明被授予武汉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此时,距离方俊明跳水救人已经过去了28年。拿着鲜红的荣誉证书,方俊明像个孩子一样开怀大笑,“这是政府发给我的,是武汉市人民政府发的。”

“现在有了这个证据,证明我是实实在在救人了,不是我在这儿瞎说。”方俊明说,见义勇为证书“填补了心头的缺”。

5、人物评价

正如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冯桂林所说,当时的情况无法判断是不是恶作剧,方俊明挺身而出,善念在瞬间迸发,社会就是靠这一连串的善举来维系的,方俊明承担了一个时代人的神圣职责。

黑龙江省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指导教师事迹材料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马方明

马方明同志作为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学生舞蹈团指导教师一职,该同志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工作有创新,注重培养团队精神,圆满完成校内外各种演出任务,工作得到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为培养我院学生舞蹈团做出了较大贡献。

马方明同志在我院身兼数职,2014年以来担任高职学生党总支部书记、高职音乐教研室主任、高职团总支书记、教育学院学生业余党校秘书、同时担任国家级职业指导师、上海音乐学院考级专家评委。日常事务较多,但对舞蹈团的工作一直常抓不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较好的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己以饱

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领导、同事及学生的认可和好评。我院舞蹈团之所以取得突出的成绩是与该同志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的。

主要贡献如下:

一、学生舞蹈团创始人

该同志根据我院学生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提出建立学生舞蹈团。

二、制定完备的舞蹈团规章制度

该同志通过查阅全国大学社团的有关规定,学习先进社团的管理经验为我院学生舞蹈团制订了完备的管理制度。促进了我院学生舞蹈团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专业指导颇有成效

该同志每年多次参与各种大型文艺演出的策划组织活动,在专业上积累了相当大的演出经验。每年都有新创作的舞蹈作品出现。如:创编的舞蹈《大学生进行曲》获得黑龙江省电视台组织的大学生“一鸣惊人”比赛获得组合组第

一名、编创的舞蹈《四川依旧美丽》受到第24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开幕式总导演的好评。

四、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市舞蹈比赛取得突出成绩

2014年带领我院舞蹈团参加哈尔滨市“蜂花杯”才艺大赛获舞蹈组金奖和最佳组织奖。2014年带领我院舞蹈团啦啦队参加全国亚运啦啦队总决赛获得黑龙江赛区第五名。同时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4 1

年带领我院舞蹈团参加黑龙江省第七届蜂花杯舞蹈大赛进入总决赛并获得金奖和最佳组织奖。2014年带领我院舞蹈团参加哈尔滨市运动会开幕式演出获最佳表演奖。

五、带领舞蹈团参加各种国家及省市文艺演出。其中国家级演出6次,省级演出50余次

带领舞蹈团参加的国家级演出活动有

2014年学生舞蹈团参加中国第四

届特奥会闭幕式文艺演出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并获得教育厅的奖励,同时荣获最佳组织奖。

2014年参加16省市新年联欢戏曲晚会

2014年参加原文化部部长高占祥诗词朗诵会

2014年4月份参加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冬会会徽、吉祥物揭晓发布仪式及文艺晚会,本次活动所有舞蹈均由我院舞蹈团编排,受到教育厅领导和省电视台领导的一致好评。

2014年舞蹈团受24届大冬会组委会的邀请参加了大冬会100天动员大会文艺演出,演出受到省市领导和大冬会组委会的高度称赞。

2014年参加24届大冬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并获最佳组织奖。参加省市级演出活动:

2014年参加黑龙江省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在松花江上”文艺演出

2014年参加“黑龙江省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录制

2014年参加“黑龙江省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录制

2014年9月 舞蹈团参加我省校园同一首歌文艺演出获得兄弟院校的一致好评。

2014年11月在理工大学举办的文艺比赛中获第一名,获得奖金1000元。

2014年6月份舞蹈团参与黑龙江省电视台春雷行动表彰晚会的录制,此次晚会所有舞蹈也均由我院舞蹈团表演,此次演出受到省技术监督局、省电视台领导的高度赞扬,同时歌唱家阎维文、韦唯也对我院舞蹈团的演出给与高度评价。

2014年12月10日我院学生舞蹈团参加由省委宣传部举办的“天

地交响”庆祝神州七号飞船发射成功文艺晚会。

2014年舞蹈团受邀参加了黑龙江省教育援藏毕业式文艺演出,演出受到

教育厅领导和学院领导的一致好评。

2014年我院学生舞蹈团代表高职4000余名学生参加了我院“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演出”,演出的节目得到全院教师的好评。其

中原创舞蹈《大学生进行曲》深深感染了观众,许多观众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2014年6月4日我院学生舞蹈团在哈尔滨首届校园艺术体操展示大赛中荣获金奖和最佳组织奖。

2014年在教育厅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演出中获得好评。2014年3月8日参加的“哈尔滨市南岗区妇联表彰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市领导一致好评。

2014年参加省直机关团委举办纪念五·四运动文艺演出。

六、我院的大型文体活动均由马方明老师策划组织,并创办了儿童舞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品牌活动。

七、该同志在工作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2014年我院举办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艺演出为了提高演出质量曾一天工作16个小时排练了6个成型舞蹈,创造了我院舞蹈团排练的记录。2014年6月天气异常炎热,该同志带领舞蹈团承办了我院庆祝建党89周年红歌会文艺演出,在每天35度以上的高温下指导队员排练,同时兼顾日常的教学工作,这种工作精神感染了舞蹈团的每一名学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演出任务,受到全院师生的一致好评。

八、为学院的对外宣传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使我院高职学生的招生再上新台阶

马方明同志做为我院舞蹈团指导教师在多次带领我院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演出活动及比赛中,为我院创下极好的声誉,在社会中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通过电视台等演出平台宣传了我院为我院的招生工作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九、促进了舞蹈团的学生就业

在参加各种校内外演出活动中,在马方明老师的指导下舞蹈团团员技能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在就业应聘当中我院舞蹈团团员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并优先聘用舞蹈团团员,多年来舞蹈团团员就业率达到100%。

经学院团委研究决定推荐马方明同志参加此次评选。

共青团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委员会

2014年3月14日

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党员

柳方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柳方明,男,汉族,中专文化程度,共产党员。1975年8月出生,2014年4月至今担任眉县金渠镇河底村党支部书记,兼任眉县秦鼎基础工程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近年来,柳方明同志带领村两委干部凝心聚力谋科学发展,竭尽全力服务群众,河底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率先建成新农村五星村,升级晋档二类村,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达8160元。近三年,他连续被眉县县委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优秀公选干部,2014年被团省委授予“优秀青年村官”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眉县“十大感动人物”。

肯吃亏,挑重担,带领群众增产增收

“自家的企业搞得红红火火,当那个村官有啥好?”一听到妻子唠叨这句话,柳芳明的干劲就倍增,他深深地懂得,即便工作再苦再累,开头就没有回头路,1

干就得干出个样子。2014年,他放下自己一手创办,每年营利几十万元的砂石厂和秦鼎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担任了河底村党支部书记。

河底村地处河营公路与310国道交汇处,北临渭河,耕地贫瘠,农业基础条件薄弱,群众收入低,观念落后,一部村民还住着土窑。柳芳明立足当时的村情民情,制定了扩大猕猴桃主导产业种植面积,引进大棚果蔬,发展渔业

养殖,壮大加工制造业的发展目标。他带领脑子活,有闯劲的村组干部、群众外出学习比条件找差距,学经验找出路,实施主导产业发展举措到户,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定期技术辅导,利用远程教育课堂辅导果农实用技术,栽植猕猴桃3000多亩,人均

1.3亩,2014年增收1200多万元。引进山东大棚西瓜、蔬菜种植能手,提供土地和灌溉设施,引导当地群众栽种大棚西瓜100多亩。村上拿出土地和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筹集启动资金,支持制造业、建筑业发展,一组村民王小刚建成了铸造厂,三组王维组建成工程队,带动村民外出务工,先后建成了拖拉机厢加工厂、钢门窗加工厂、制砖厂、水泥铝制厂、化工厂、石料厂十多家,增加就业岗位100多个,一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相继回村,在家门口找到了活,村民收入大幅增加。

重民生,树新风,建设宜居文明家园

在全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柳芳明同志积极响应号召,贴近村民生产生活实际,邀请专家科学规划环境整治方案,在包抓单位的协助下,从清理“三堆”、治理“六乱”入手,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村庄街道环境,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投资300多万元,修建游园,栽值风景苗木,砌切花坛,架设太阳能路灯,喷涂墙面,整修统一的村民房屋风格,建成了河底村2km的景观长廊,迎接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召开,成为与会参观者学习的焦点,受到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改变了群众生产生活的旧风陋俗,爱家乡建设美好家乡成为群众的共同目标。

一座丰碑背后一定有艰辛沧桑的故事。几年来,柳芳明积极争取政策投资,制定全方位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规划新村搬迁地址,兴修道路,打机井,衬砌渠道,新增农灌变压器,整改低压线路,打人畜饮水深机井,铺设灌溉管

网,让村民告别了吃水难、行路难、灌溉难、居住条件落后的历史面貌。同时,他多方筹措资金,迁建了河底村公共服务中心,新修了54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组建了60人的群众锣鼓队和200多人的秧歌队、秦腔自乐班,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群众自豪的说:

“如今咱乡下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解民困,乐好施,扎根群众显本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柳方明同志向群众这样承诺,也是这样做的。河底村要加快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关心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村上就要多投入。在他的带领下,几年来,村上克服资金紧缺,想方设法筹资120万元,建成了1400平方米的村小学教学楼、宿办楼,安装了电脑,并配备了取暖设施,购臵了崭新的桌椅,绿化美化校园,进一步健全各项教学质量建设制度,形成尊师重教,好学向上良好氛围,为此,柳芳明连续多年被市、县教育系统评为

“尊师重教模范干部”。

村干部要把全村的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了解清楚,群众的事情装在心里,这是他一贯的作风和风格。一次,村民因交通肇事发生民事纠纷,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无法支付受害人3.1万元的赔偿诉求,事故调解一度陷入僵局。柳方明考虑到肇事人既要照顾老人,又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旦刑拘,给双方都会带来严重的生活困难,便主动拿出1.7万元垫付赔偿,使双方达成调解愿望。有人对柳书记说,“你垫上钱,啥时候他能还上。”

柳芳明坦然地说,“我是村支书,群众有困难,我理应帮助。”他对群众的信任和担当,赢得群众的高度信任和拥护,他连选连任,成为了村民心中的“主心骨”。

“树新风,扬正气,我要带头。”他常常说群众说,“帮困、扶危、助残是人之根本,更是村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谁有困难,就来找我”。在他的带

动和影响下,河底村形成了助人为乐,孝敬老人的良好村风。正气树立起来了,群众自然就能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矛盾纠纷明显减少。近三年,村上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也没有给县镇上交一起矛盾纠纷,全村平安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带领村干部逐户走访危房住户,查看孤寡老人、智障家庭安全状况,拿出1万多元率先前向灾区捐款,周济困难家庭,帮扶冉祥东、张满仓等贫困党员22人次,资助困难家庭大学生2名,向残疾人捐款1万元,接济困难群众王大豆、赵小强、荆伟、王明等十多户,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共产党员爱人民,为人民动人之歌。

优秀党务工作者文方俊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文方俊同志现任中共后山小学支部委员会委员。他从事党务工作近二十年来,始终坚持做到思想上积极进取,工作上求真务实,生活上从严要求,谦

虚谨慎,尽心尽职,工作成效显著。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该同志深刻认识到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修养、优秀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政策水平,才能适应新时期党务工作的更高要求。因此,他十分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坚持把学习摆在首要位置,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坚持阅读各类报刊杂志,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及时了解掌握国际国内政治形势,以适应新时期党务工作的需要。

该同志还多次参加有关党务的业务培训,尤其是2014年7月任支部委员后,面对更高的职务和更重的责任,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任务,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并将其转化为工作能力,运用到各项工作中,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磨砺自己、提高自己。

二、廉洁自律,树立良好形象。

文方俊同志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始终保持自身廉洁自律,淡薄名利,团结同事,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廉洁性。他勤奋工作,严于律己,自觉抵制消极思想的诱惑,做到耐得住艰苦,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同时,他还以身作则,管好自己分管的单位,严格执行好廉洁自律规定,有力地杜绝了违 1

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三、勤奋工作,取显著成效。

作为党务干部,该同志以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党务工作中,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抓好党建工作和民生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各项事业的进步和队伍的稳定。

1、抓好创先争优促发展。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全校党务

工作和党建工作在他的带领下,着眼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着眼于解决当前教育教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眼于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干部党员发挥好各自作用的有力阵地,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有效方式,使得广大职工群众在这一活动中受益匪浅。

他每年多次召开党员集中学习,认真征求职工群众意见,召开民主生活会,对群众意见进行认真梳理、整改和落实。通过活动的开展,全校党员干部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广大干部的作风明显转变,形象进一步提升;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解决,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消除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化解了一些矛盾纠纷。

2、抓班子建设促团结。

大力发扬团结协作、高效务实的优良作风,抓好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坚决维护班子的团结和统一。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

定”,认真落实决策制度,加强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涉及人事、重大发展问题时,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提高了决策水平。后山小学支部委员会在创先争

优活动中通过支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下,2014—2014学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获得了“学校综合考核一等奖”;二是获得了“艺体教育先进集体”;三是获得了“体育先进集体”;四是获得了“教师教育先进集体”;五是获得了“中小学生书信大赛优秀组织奖”;六是获得了“**市平安校园荣誉称号”;七是学校办公室被万州区总工会评为“青年先锋号”。另外,今年学校体育美术赛课获万州区一等奖,计算机二等奖。

3、抓制度建设促转变。

为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该同志从抓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规范了支部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中层干部,建立了党务、政务公开。例如在2014年,进一步修订并完善了《后山小

学支部委员会议事规则》、《后山小学支部委员会会议制度》、《后山小学支部委员会党务公开实施细则》等制度。各项制度的修订和完善,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提高了办事效率。

4、抓创建工作争先进。

积极抓好“五好”创建工作。以班子强、队伍精、纪律严、作风实为目标,把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

一是加强班子的自身建设,大兴务实作风。该同志以身作则,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他带头狠抓全校调研工作,要求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必须完成一篇调研论文。他去年亲自撰写的《实施党务公开,推进民主治校》还荣获万州区学校管理优秀论文二等奖。

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发展党员的工作中,注重把素质高、品德好、思想上进的青年教师吸纳到党组织中来,严把党员的“入口关”,及时为党组

织补充新鲜血液,不断壮大党组织的

力量。在党组织建设上,为支部每年给予经费上的保障,保证组织活动正常开展。

总之,在多年的工作中,文方俊同志在政治思想、业务素质等方面都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他凭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既深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好评,更得到了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和称赞。近二十年之久的工作实践充分证明,文方俊同志不愧为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成绩显”的优秀党务工作者。

中共万州区后山中心小学党支部

二〇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工作鉴定

梁俊明同志在工作期间,比较好完成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工作,在担任教务工作以来,比较好地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为学校教务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肯定。

在思想政治方面该同志思想积极进步,政治立场坚定,拥有很好的品德行为,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努力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担任教务工作期间,他坚持定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形成自身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工作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勤于思考、善于钻研、敢于创新。同时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实际工作中,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断学习,向学校老师们学习教学经验,共同工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学习方面,该同志尽力去学习各种教务工作的相关知识,并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善于解决各种教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学期的工作以来,他坚持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因此,继续学习成为他工作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尽管在日常工作中的教务工作与和学校任务压力比较大,但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便争取出来学习

~ 26 ~

相关的教务知识和信息化的工作方法,学习先进的教务管理技术。

在工作表现方面,该同志勤于思考、乐于反思、善于总结,并在总结教务工作经验,争取更好的工作业绩。在日常教务工作中,能积极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种工作任务,并负责教务处相关文字、表格的打印、制作等工作。通过各种日常教务工作从中掌握关于教育教务方面的实际技能。并学习利用现今教育信息技术提高教务工作水平。在教务工作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与信息技术老师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了学校的信息化教务工作建设,并负责学校日常计算机与信息化教务系统的维护。

对于本学期的工作表现,该同志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肯定。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该同志能够再接再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增长工作经验,为海珠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27 ~

~ 28 ~

下载武俊梅事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俊梅事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廖俊波事迹

    廖俊波生平事迹材料一 廖俊波,男,汉族,福建浦城人,196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1990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曾任福建省南平市委......

    方俊明事迹

    方俊明(武汉市见义勇为者)方俊明,男,28岁(1985年)时于武昌车辆厂担任车工,1985年8月26日因救一小男孩恶作剧“落水”导致中枢神经受损瘫痪,2013年,“恶作剧”男孩28年后致歉。2013年1......

    武绍伦事迹

    先进工作者武绍伦主要先进事迹简介武绍伦同志是鹿山厂锻工车间小气锤组组长,长期来对工作不但做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而且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特别是在去年鹿山厂锻工车间另一组......

    武继军事迹

    南京武家嘴村党委书记武继军:一个村官的境界30年前,村里人均不到3分地,村民收入不足百元,他是村里首个“万元户”。放着大把的钞票不赚,却接下了村主任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

    学习陈俊武先进事迹感悟

    学习陈俊武先进事迹感悟陈俊武同志热爱祖国、忠诚事业的家国情怀,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及永不言退的高尚品格时刻激......

    武俊瑶《金子的呼唤》

    《金子的呼唤》武俊瑶 又是夜深人静的秋夜,窗外的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秋风透过窗棂钻了进来,掀动我面前的稿纸,掀得我的心也跟着那稿纸微微地颤栗。于是,我恍惚看到父亲单瘦的身......

    陈春梅事迹

    一直以来本人始终坚持向雷锋同志学习,注重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曾经在1987年被团、少工委评为滨州市优秀团员。1988年参加省幼儿教师技能比赛声乐专业二等......

    王淑梅主要事迹

    王淑梅,女,中共党员,长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居委会委员,自从事社区工作以来,始终以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构建和谐社区为己任,在平凡的社区工作岗位上,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