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团结调查报告.doc
关于民族团结典型人物与典型事迹的调查报告
著名的中医学者曲黎敏说过,你要为自己是一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因为只有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只有中国有着奥妙无穷的医学魅力,只有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我们中国为之华夏,在华夏这块古老的土地上,56个民族如同熠熠生辉的宝莲灯,走到哪里就照亮了哪里,有哪一个国家能与我们华夏相媲美?56个民族这样的凝聚力,有哪一个国家敢与我们华夏较量?千百年来,中国古老文化更加的繁荣昌盛,56个民族56座宝库,推动着祖国走向更加璀璨的文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族、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方,曾有“世界人种博物馆”之称。因此,搞好民族团结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团结就是力量,和谐才能发展。暂且不说华夏土地上流传着多少民族团结的故事,暂且不提华夏土地上传颂着多少个民族团结的英雄楷模,就先看看发生在我们新疆的那些民族团结的小事吧。
1949年9月,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实现和维护各民族大团结,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中央人民政府组织了由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各方面人士组成的参观团、国庆观礼团,参加国庆活动,到内地参观,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建设,大大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发出彻底落实消除民族歧视的专门文件,有效地消除了民族歧视的有形痕迹,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1952年和1956年,党和国家两次结合检查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民族政策教育,不仅及时纠正了执行民族政策的某些偏差,而且使各族干部群众普遍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教育,对于增强各民族的大团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今天的新疆发展过程中,一直不断的涌现出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典型人物与事迹。
1.新疆布尔津县哈萨克族妈妈---丽达常年帮扶各族贫困孩子。
8月9号,布尔津县第三小学二年级学生明梅像往常一样,来到哈萨克族阿姨丽达家中做作业,没想到丽达阿姨不仅为她准备了生日蛋糕,还请来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为她庆祝生日。明梅的妈妈五年前离家出走,一家五口靠父亲捡破烂维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丽达听说了小明梅的情况,就经常给她买衣服、买零食、洗头洗澡、检查作业,每个月还要给她20元零用钱。小明梅:“今天我特别高兴,我好久没吃过蛋糕了,我真想叫阿姨一声妈妈。”
丽达下岗后从街头摆小摊开始做起,现在经营一家民族工艺品商店。2003年,丽达联合其他姐妹一百多人共同创办了布尔津县“爱心妈妈”协会,5年来,爱心妈妈们已先后帮扶了20多名各民族贫困孤残儿童和困难群众,累计捐款捐物达十多万元。丽达:“我是个下岗工人,当时有好多人帮助过我,要不是他们的话,我就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现在我有能力了,有条件了,所以我帮助别人。我们民族汉族都是一家人,大家只有团结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才会一天比一天好。”
2.汉维人民的和谐相处。
22团11连职工马俊芳的小麦地里,9名维吾尔族男性民工拿着坎土曼,挥汗如雨地平着毛渠埂子。随着该团3.4万亩小麦丰收在望,该团的小麦承包抓紧时间做好夏收前的准备工作。
在该团雇维吾尔族民工打工是司空见惯的事,到秋收季节来该团打工的少数民族多达几千人。原因很多,一是该团周围居住着很多包括汉族人在内的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组成的和静县、焉耆县乡、村的各族群众;二是每年从春播、田管到秋收都有很多地方的少数民族来到该团支援团场的农业建设;三是长期各民族的共同交往,让各民族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汉族朋友能真心对待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能真心对待汉族人。
维吾尔族小伙阿不拉说:每次我们来汉族朋友打工,都能快快能把工钱给我们,而且对我们很好 3.大爱无私。
好人刘乾坤长期以来将自己大部分工资捐给社会的无私情怀;武警医院的于晓萍讲述了庄仕华把党的温暖送到边疆各民族人民心中的故事;天山区检察院的田小玲动情讲述了已故检查官艾合买提.依明生前眷眷民族情、丹心为人民的动人事迹;干沟乡的阿依波丽为我们诠释了吴登云式的好医生李振西;“民族团结模范”为18岁维吾尔族小伙捐肾的王燕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大爱无言、芬芳无限。
为了有利于新疆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也为了加强我们对有利于民族团结典型人物与典型事迹的了解,我们特地做了一个调查。本次调查以石河子大学的大一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其中包括汉族学生60名,维吾尔族和回族学生共30名,其他民族学生10名,共计100名学生。而且这100名学生有70名是新疆本地学生,30名为其他地方的学生。因为大一学生相对其他年级有更强的好奇心,也有更充裕的时间对新疆做具体了解,而其他年级学生的时间则相对少一些。本次调查主要采取调查问卷法。问卷由15个选择题构成,主要询问了同学们对新疆的历史发展了解程度以及对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典型人物与事迹的了解程度和对破坏民族团结的看法。本次调查实际发放了100份问卷,实际收回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如此高的回收率对调查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反映的情况也较真实。
根据调查问卷,64%同学的家住在新疆,36%的是非新疆学生。其中60%的是汉族学生,30%是维吾尔族及回族。这与我们小组开展的调查有关。因为,新疆是个多民族的自治区,调查民族团结及民族团结典型事迹的问题就要多数从汉族同学身边着手。
90%的家庭民族构成是单一的,有两个民族构成的占10%。在他们周围,少数民族族别多的占38%,较多的占47%,一般的占15%。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构成一般都是同族的,异族还是占少数。他们不太愿意与异族组成家庭,毕竟文化差异还是存在的。而我们周围多多少少都是有民族学生的。
调查中,10%的认为与其他民族交往的时候非常困难,37%的认为较为困难,一般的占53%。18%的能够与其他民族的人和睦相处,74%的相处状况一般,8%的不能与其和睦相处。除本民族的语言外,46%的会其他民族的语言,22%的会一些或者是只会一点点,一点不懂的是32%。这就反映出了,民族文化差异的存在会使得很多人觉得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有着或多或少的分歧等。而一部分人则会在与其他民族和睦交往的过程中学习他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语言等,通过学习,使得这些人加深了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也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更有利的促进了民族团结。
有14%的同学对民族团结的典型事迹了解的多,了解一般的占67%,而一点也不了解的占19%。关于民族团结的典型事迹能够例证的比例占15%,一般的占27%,而不能例证的达到58%。周围有民族团结典型人物的有4%,没有的占5%,不清楚的占91%。这反映了大多数人对民族团结典型事迹是比较了解的,但还只是大致了解,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这样的现实启示我们,要进一步实现民族团结,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8%的人可以在公众场合保持尊重民族习俗,74%的人认为有时不可以,还有18%的人不清楚。这就表明了,大部分人的民族尊重意识不够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他民族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增强民族团结。
对于是否参加过民族团结典型人物与典型事迹的宣传活动,有65%的人参加过,20%的没有参加过,还有其他的占15%。关于其评选活动,只有2%的参加过,88%的人没有参加过,其他占10%。这些明显反映出了大家对这种活动的参与度不是很高,对其宣传倒是挺积极的,所以要加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这种活动中去,更好地了解学习民族团结典型人物与典型事迹。
58%的人认为搞好民族团结非常重要,36%的认为一般般,有6%的认为无所谓。对破坏民族团结的人和事持非常憎恨态度的占18%,厌恶的占76%,有6%的认为一般。绝大多数人还是非常支持民族团结,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只有各民族团结和睦相处,才能带动各民族人民群众的团结,才能带动其经济的发展繁荣,才能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此次调查问卷,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同学们对新疆的历史发展了解程度以及对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典型人物与事迹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高。
2.学习和了解民族团结典型人物与典型事迹对于各民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俗语足以证明只有团结一致才能繁荣发展,而民族团结典型人物与典型事迹能够引领我们更多的了解学习,领悟其精神内涵。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民族团结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拼搏。
第二篇:德宏民族团结的调查报告
关于德宏州盈江县
“十二五”期间民族团结的调查报告
班级:09文秘
姓名:武必超
学好:091310041 主 题:民族团结
一、前沿
(一)、调查目的:为在“十二五”期间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大团结,开展好民族团结的学习与教育活动,搞好民族团结,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张,加强民族团结,共同为我国的繁荣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调查背景:
全国55个少数民族,其中云南就有52个
德宏有23个
而德宏盈江县有18个少数民族,民族团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民族团结是一项重中之重的问题,而我县又是我省的民族大县,要促进我省民族团结,作为民族大县也要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我县民族工作顺利开展,共同为我国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
(二)、调查时间:2011-2-17 调查对象:德宏州盈江县的民族 调查地点:德宏盈江县 调查方式:资料法
调查分析
关于县民族团结稳定工作的调查如下:
一、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开展情况
在“十二五”中,县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及省、州民委的指导帮助下,民族工作讲团结、抓经济、求发展的思路已成为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全社会的共识,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日益得到了巩固和加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民族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我县有景颇族、傣族、回、布朗族、傈僳族、阿昌族等18种少数民族,共18万余人,占我县总人口的47·5%。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群众、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风俗习惯、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构成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有些问题会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各级党委、政府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把民族团结稳定工作摆在首位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为全面推进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多形式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各级党委、政府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和“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由民族局牵头,宣传、组织、统战、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不定时对少数民族干部、分管和从事民族工作干部开展系统的民族政策理论培训、知识竞赛,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党在发展民族关系中“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宣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使“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四个维护的思想深入人心。特别在每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月中,大张旗鼓的宣传民族团结,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讲团结、讲互助、讲发展,努力创建团结友爱的和谐社会。在各民族中还强调:在热爱本民族的同时,更要自觉地强化热爱中华民族的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尤其在广大群众和青少年中进行民族常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构建“小手拉大手,大小有共识,你我互尊重,大家团结紧”的宣传模式,努力营造各族人民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的浓厚氛围。既教育了汉族群众尊重少数民族;也教育了少数民族尊重汉族群众。对少数民族群众不仅要讲关怀和照顾,也要讲义务和奉献;不仅要讲平等和团结,也要讲法制和原则,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承担社会义务。
(三)正确处理民族差异、宗教信仰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宗教问题也将长期存在。民族之间、风俗习惯之间、信教与不信教之间的差异,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各民族群众团结奋斗,为改善生活条件而共同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关心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切实关心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农业、畜牧、水利、交通、教育、电力、民族等部门,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加快致富步伐,安排扶持少数民族专项发展资金,共建母亲水窖、沼气村、村村通公路、村村有电视专项举措解决了少数民族发展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四)加强民族地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矛盾和纠纷,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妥善处理民族群众间的矛盾纠纷,是加强民族团县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及省、州民委的指导帮助下,民族工作讲团结、抓经济、求发展的思路已成为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全社会的共识,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日益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五)重视和加强民族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
民族局是党和政府管理民族事务,处理民族问题的职能部门,在新形势下,担负着更加繁重的任务。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充实了民族工作机构的力量,新增编制6名,完善工作职能,设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构社会事务股。各级党委、政府也民族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工作落实,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
和上级的有关指示,认真研究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水平。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切实解决了少数干部对民族工作不会管、不愿管、不敢管的问题。乡镇党委、政府关心支持民族工作,至少每半年听取一次情况汇报。民族工作任务较重的乡镇至少每季度要研究一次。县委、政府积极支持民族部门的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成立了县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民族局积极牵头抓好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协调处理相关的重要事项,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民族工作情况。工作做到主动、超前,当好县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建立了民族地区重大动态报告制度,确保了信息畅通。
二、存在的问题
从全县民族地区来看,总体上民族团结,社会比较安定,但在一些接合部地区、热点难点地区矛盾纠纷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是因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而引起的民族心理不平衡和不满情绪或乡村之间、不同民族之间因土地、林场、池塘等归属使用原因引起的冲突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因经济利益引起的矛盾和冲突等。特别在接合部地区山林纠纷仍然阻碍民族团结前进的步伐。如盈江大庄村委会,这个只有200人的傣族村,涉及山林问题引发纠纷乃至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并且呈上升趋势。
二是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部分群众中偏激情绪和一些错误思想占了上风,遇事便以出格的言语、过激的行为、违法的手段向党和政府发泄不满,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联的矛盾纠纷比较突出。从公路沿线征地过程中看出,群众在突发事件的气氛或压力下,往往产生一种“从众行为”,当别有用心的人通过某种暗示或带头、或鼓动时,一些群众就会情绪激动,干出种种在平时自己想都不敢想的“蠢事”,从而使突发事件升级,造成严重后果。三是部分矿产资源地区矛盾纠纷、隐患较多。一些领导干部不能客观看待矿山地区问题,对出现的问题采取各种手段隐瞒不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落后的经济状况之间的矛盾,群众偷矿、盗矿、私挖乱采现象严重,导致矿山秩序较为混乱、隐患较多。
四是民族工作经费少仍然是遏制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向前推进的瓶颈。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县级5万元民族工作经费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工作需要,机关正常运转都难以县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及省、州民委的指导帮助下,民族工作讲团结、抓经济、求发展的思路已成为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全社会的共识,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日益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三、做好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对策
首先,做好民族工作是民族地区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保障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只有把民族团结做好,做踏实,才能更好更快的促进“十二五”更好的发展,同时做好各项民族工作,确保民族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民族工作部门应该做好民族地区扶持长远规划每年计划帮助几个村子,集中资金切实帮助民族地区解决一些实质问题,克服“见子打子”工作局面,使工作取得一些实质进展。另规划的制定,可以保证民族工作的连续发展,目前建水人事变动可以说日新月异,人事更换频繁,经常导致工作脱节。
调查小结
总之,只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认真研究民族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思路,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就一定会未雨绸缪,见微知著,把民族方面的矛盾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一定会营造出宽松和谐、团结稳定的发展环境,推动全县各项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
最后,作为民族大县,我们一定要本着民族团结,经济的发展与“三个代表”为前提的与科学发展观为发展目标,充分依据我县的地理环境和 民族的构成为工作的出发点,力保我县能在
第三篇: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知识相关知识
2003年3月4日胡锦涛书记提出 “两个共同”即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1990年9月,江泽民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四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四个维护“即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三个意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
“七进课堂”即“法律、亲情、理想、感恩、爱国、时事和民族团结进步”
第四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调查报告
为推进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根据《xx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要点》安排,4月下旬,xx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查组,对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领导机构。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调整充实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17个乡镇(街道)、各部门均成立了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上下协调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市创建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下发了《实施意见》、《实施方案》等方案和制度,为创建工作明确了方向,明晰了工作抓手。
(二)广泛宣传教育。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在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和热爱伟大祖国的宣传教育。一是开展了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二是面向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基本方针政策;三是面向青少年深入开展树立正确民族观的宣传教育;四是面向基层群众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教育;五是面向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宗教政策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六是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等知识问答活动;七是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评比活动;八是在公路两侧及城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自然村张贴和喷涂宣传标语,利用电视、报刊、网站、微信公众号发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关消息,向广大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和知识读本。
(三)抓好示范建设。认真组织开展第一批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和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评选活动,截止目前,全市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0个,州级示范单位150个,市级示范单位166个,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创建工作热潮。通过示范点建设,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四)注重规划引领。编制了《xx市“十三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通过规划实施,加大公共财政、公共设施、公共服务、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和用地等方面的投入,为促进全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有力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五)弘扬传统文化。精心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不断提高xx市知名度。创作了《壮乡谣》、《赤之魂》等50多部舞蹈、戏剧、曲艺、音乐作品,且通过申报,全市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4项、州级10项、县市级9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8人。
(六)维护民族团结。制定了《xx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市对乡镇(街道)目标任务管理责任书》,并将责任制签订到全市17个乡镇(街道)、民族宗教工作重点村寨和宗教活动场所,推动示范市争创活动规范开展,同时高度重视可能引发事端的“热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排查隐患,分析问题,掌握动态,并始终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积极妥善地解决好涉及民族关系的矛盾纠纷。
调查组认为:我市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基本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良好工作格局,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体有序推进。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重视程度有差距。部分单位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创建工作思路不清晰、主题不突出、目标不明确,没有把创建工作同各项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仍然限于为创建而创建,存在以文件、会议落实创建的问题,形成“两张皮”现象,甚至有部分同志认为创建工作是统战、民宗系统的事,认为自己的工作与创建工作关系不大,致使创建工作流于形式。
(二)特色亮点不显明。部分单位创建工作方式单一,示范点的打造没有突出党建引领,对创建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总结提升不够,未结合本地民族特色、历史文化、产业优势深入挖掘,具有民族团结代表性、典型性的“xx故事”讲述得不深不透,弘扬“西畴精神”主题不突出。
(三)创建氛围不浓厚。部分单位外围宣传和内部教育明显不够,未能充分利用各类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广泛宣传,未能扎实开展干部群众教育,创建工作未能入脑入心,一切积极力量未能充分调动,社会参与度不够,宣传氛围总体营造不够,创建工作的“共鸣点”未能形成。
(四)资金保障压力大。目前,xx市脱贫摘帽任务繁重,市级财力压力较大,创建工作在宣传、示范点打造、项目配套等方面资金保障存在一定困难。
(五)示范点建设缓慢。有的示范点建设标准不高,进度缓慢,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六)档案资料不完善。部分单位未安排人员对照实施方案及考评指标体系收集文字、图片、声像等痕迹资料,对工作开展讲不清楚,道不明白,融入民族团结元素资料欠缺。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市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在xx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对于维护边疆繁荣稳定的重要性,要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认真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把示范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推动,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单位上下共同抓的工作格局,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各项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二)进一步弘扬“西畴精神”,全力打造亮点。示范点打造要突出党建工作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引领作用,要围绕弘扬“西畴精神”这个主题,突出xx的特点,把打造好、宣传好、弘扬好、运用好、实践好“西畴精神”,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树立xx新形象、扩大对外影响力的最好手段,充分展示xx各族干部群众精气神。同时,要勇于探索、充分挖掘xx本土产业特色,把握民族文化独特优势,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上出新特色、创新亮点。
(三)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制作展板、张贴标语、发放资料、QQ和微信传播等方式,加大创建宣传力度,继续加强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把党的民族理论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范围,民族法律法规学习列入普法内容,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对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认识,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责任感、使命感,努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四)进一步整合资金,保障创建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将创建工作与各项中心工作、特别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协同配合、良性互动的资金整合机制,做到专项资金一分不留,其它资金尽量整合,真正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确保创建工作得到有效保障。
(五)进一步加快示范点建设,发挥引领作用。各示范点要尽快按照“十有”标准,结合中心工作积极挖掘、加快推进,确保在规定时限全部完成示范点打造,从而更好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更好向前发展。
(六)进一步规范档案资料,确保顺利迎检。严格按照《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测评指标》、《xx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xx市工作实施方案》规范收集整理文字、图片、声像等痕迹,做到资料清、底子明、档案全。
第五篇:民族团结课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2.掌握各民族共同发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的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教学重点
1.民族政策
2.各民族共同繁荣
教学难点
各民族跨入社会主义
教学方法
1.多角度导入法。本课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示例法。通过举典型例子来证明课本上的观点。
3.比较法。通过解放前后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的变化,来论证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正确性。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图片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教师放磁带)“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同学们,这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当那优美的旋律在运动场上回荡的时候,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导入语示例二]请同学们看大型民族歌舞《团结颂》剧照。
[投影显示]
同学们,《团结颂》是国家民委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迎接民族工作会议、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和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而特别举办的。它气势恢弘、创意新颖,以“难忘新生”“时代风采”和“团结奋进”三个部分,展现了中国各民族人民奋发图强奔向新世纪的精神风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 一课。
[导入语示例三]请同学们看一则新闻。
[投影显示]
新华网西宁7月18日电(记者〖KG*2〗顾玲〖KG*2〗何君)彩袖飞舞,锣鼓喧天。18日,青海省首个县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的15.8万名各族人民载歌载舞,迎来了建县50周年的喜庆日子;遍地飘香的油菜花,还为他们带来了一个盛载着丰收的欢乐节日:“2003祁连山之夏——油菜花节”。
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东段的门源回族自治县隶属于海北藏族自治州,全县6902.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回、汉、藏、蒙古、土等22个民族,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72%,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41.09%。
全国人大民委、国家民委、青海省委、省政府、海北州分别派出代表团并致贺电祝贺门源县建县50周年。开幕式结束后,门源县各族人民还举行了盛大的歌舞活动。
那么,民族区域自治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来了解这一方面的内容。
[板书]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