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舍我人物生平概述(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12:5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舍我人物生平概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舍我人物生平概述》。

第一篇:成舍我人物生平概述

一代报人成舍我——成舍我办报活动简述

成舍从事新闻教育事业最长、影响重大的新闻教育家。在从事新闻业近77年的生涯中,先后创办了《世界》三报、《民生报》、《立报》等多家民营独立报纸。他的报纸独立于政府、公众、财团之外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一直秉承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追求新闻专业主义的最高理想。他倡导的大众化办报思想产生了极大影响,一、创办“世界”三报

(一)以两百大洋起步打造报业王国

‚ 第一是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第二是要说社会大众想说的话‛。

他是一个特别有个性的报人,不会屈服于上级的权威,因为之前在《民国日报》工作时因为诗派之争,作为南社成员和《民国日报》小编辑的他,不满言论不自由,而且报纸成了军阀官僚争权夺利的工具,他决定办自家民营的报纸。

1、办报:

1924 年,办起了一张自己的报纸《世界晚报》,200块对于办一家报纸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所以报馆也是在自家,他集记者、编辑和老板于一身,可成舍我却很满足,决心大干一番。他给晚报立了四项宗旨:

一、言论公正;

二、不畏强暴;

三、不受津贴;

四、消息灵确。有时去鸦片馆、饭馆、酒店打探消息,寻找独家新闻,派懂日文的记者每天都跑到东交民巷日本公使馆闲坐,与馆中人拉近关系。晚报在抓社论、时评写独家新闻”的同时,还精心办好副刊:诗词、小品,连载长篇小说等。

2、发展:

“直奉战争”让《世界晚报》声名大噪——吴佩孚专门调来名“福来”的总指挥,结果晚报却把“福来”打成了“祸来”字。当晚,报馆被宪警查封。但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冯玉祥临阵倒戈,当上北京的主人。复刊后的晚报,由原销3000份骤增到万份以上。成舍我没有停步不前,1925年2月创办《世界日报》,对开8版,第5版是每月一期的石印“世界画报”。半年多后,成舍我又将这画报单独列出来,出版了《世界画报》。

3、鼎盛:

他的“世界”报系形成格局,成为名副其实的报业王国。短短一年时间内,成舍我的三个“世界”先后创办起来,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初具规模的报系。成舍我也成为中国报业史上第一个独立创办三家报纸的报人。“世界”报系的建立,标志着成舍我建立报业托拉斯的设想逐步付诸实践,同时也为其实践自由主义的新闻理想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二)用生命捍卫新闻专业主义理想

‚三十多年的报人生活,木身坐牢不下二十次,报馆封门也不下十余次……人与报均朝不保夕,未知命在何时……‛

在成舍我70 余年的办报生涯中,他曾数十次被捕入狱,报馆多次被封,生命受到威胁,但四大原则从未改变,他矢志不渝地不惜用生命捍卫理想,谨遵新闻专业主义行为规范:独立于政府、公众、财团之外,自觉担负社会责任。财政总长仗着曾资助过日报4000多元的开办费,向成舍我发出警告,他竟义正词严地予以拒绝;1925年北京政府以“宣传费”名义给全国125家报馆、通讯社发四等津贴,他一手拿了“津贴”,一手照样秉笔直书批评段政府,这样的事迹数不胜数。成舍我和他的报纸始终坚持“超党派”他虽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领导人都有交情,却从没加入过任何党派,评论时事公平公正绝不偏袒任何一方,力图在激烈的党派纷争之外走出“第三条道路”,在当代中国新闻实践中独立。抗战胜利后,成舍我虽然感叹朝不保夕,但他非常坚定地说:“过去凡是我们所反对的,无一不彻底消灭、这不是我们若干报人的 力量,而是我们忠诚笃实反映舆论的结果„„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二、创办《民生报》、《立报》——“报纸大众化”理念的成熟

受到西方大众化报纸的影响,成舍我认为,报纸应当肩负起“唤起民众”的启蒙重任,通过“立己立人”进而“立国”乃至“立世界”。从“不畏强暴、言论公正、不受津贴、消息灵确”的办报四原则到“报纸大众化”与“立己立人立国家”,成舍我自由主义的新闻理念经过不断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形成了一种较有体系的自由主义报刊思想。

(一)报纸定位:立足大众,服务大众

1、报价低廉:‚五分钟知天下事,一元钱可看三个月。‛

2、责任意识:‚我们不跟在资本主义国家报纸的大众化后面去追逐,而是要站在他们前面来矫正。‛

(二)传播方式: “精美细致、简要明了、全面观照”

精编主义:该报设计精良,美观大方。四开一张报纸,每版12 栏,每栏43行,每行9个字,每一版能够容纳4600字。第一版除去报头,只剩下3000字左右的篇幅,但 该报总是能够在第一版刊登大大小小20多条新闻。对于国内新闻,报纸摘其主要内容,编写成简明扼要 的消息。每条新闻篇幅短小,只说清楚最重要的事实,一般不评论。这大大增加了小报的信息容量。如果 对于重要的事情需要编辑部表明立场,《立报》会专门写评论。这些评论短小精辟,每日至少三篇。

1、文字口语化: ‚能读、必读、爱读,使他们觉得读报真和吃饭一样需要‛

2、内容全面性: ‚‘小型报’长话短说,简明扼要,重视言论,竞争消息‛

(三)经营管理:发行为轴,广告为柱

成舍我不接受任何党派资助,只能通过降低售价、刊登广告、扩大发行等方法提高发行量。他采用一些与众不同的发行手段。办学校培养发行人才,亲自参与卖报,甚至自己当托儿,赠送报纸合订本、书卷以及日历的办法来吸引直接订户,设立分销处扩大报纸发行量等。《立报》在向读者承诺,在报纸销售没有达到十万份之前,不刊载广告。这并不是说成舍我不在乎广告经营,而是他的一种经营策略。成舍我认为,报纸发行量小,勉强刊登广告,广告价钱提不上去,同时也影响报纸销售。他认为广告和发行以及报纸的内容是正相关的,当报纸内容能够吸引广大受众的时候,发行量就上去了,当发行量扩大了,广告客户自然会找上门来。

从以上实践中我们看到了他与同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报人的共同进步的地方,如对报业“企业化”的管理思路与法等,同时还看到了他一些过人的先进思想如兼顾报馆利益与社会责任,主张言论公正,说大众想说的话。除此之外,成舍我还主张将新闻教育纳入到新闻事业之中,坚持新闻教育与新闻事业同步发展。

第二篇:人物传记——成舍我

成名报业,舍我其谁 ——名记者成舍我传记

一、成舍我先生简介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故事。1989年8月28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十二日),有一个小男孩在南京下关区诞生了,那时谁都没有想到他会成为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爱国报人和新闻教育家。在这个小男孩十岁那年,辛亥革命刚爆发不久,其父成壁任舒城县监狱典史,该监狱发生了囚犯暴动事件,知县为了推卸责任,买通安庆一家报社记者编造谎言,硬把反狱说成越狱,嫁祸于成壁。其父受诬蒙冤,被撤职查办。后上海《神州日报》驻安庆记者方石荪,仗义执言,在报纸上披露真相,其父一案才得以昭雪。这一遭遇,使成舍我认识到新闻舆论的巨大威力。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媒体,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报纸的威力。从此,在他幼小的心灵罩种下了一颗新闻的种子。父亲的官司成为成舍我投入新闻行业的“启蒙之师”。

1911年,年仅13岁的他,被安徽一家报纸聘为外勤记者;第二年又与他人一同进行了办报生涯的第一次尝试,14岁参加青年军,加入了国民党,投身革命行列;民国元年,也就是他十五岁那年,被聘为安庆《民言报》的记者。一生志事,发韧于此。他,就是今天的主人公——成舍我。

成舍我(1898~1991)原名成勋,湖南湘乡人。著名报人与新闻教育家,是中国近现代报业史上首屈一指的报业实业家。他创造了很多项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他是中国新闻史上从事新闻事业时间最长的人;同时他也是参与和创办新闻媒体最多的人;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报团;他创办的上海《立报》发行量曾达到20万份,刷新了中国有日报以来的最高纪录。

成舍我一无背景,二无资本,以一个穷学生的身份涉足报界,凭借着区区200元大洋独自创办了《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构建“世界报系",他还创办了《民生报》、《立报》等报纸,最终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颇具规模的民营报业集团,被誉为民国“四大报人”之一。在竞争激烈的民国报界得以立足并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报人之一。

这位保持着“从业时间最长”、“创办媒体最多”等若干纪录堪称中国新闻史上的 “冠军级”人物,还有着“为办报受挫最多”的名声。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坐牢就不下20次,报馆被封也有10多次。成舍我一生波澜壮阔,从办报到办学,从大陆到台湾,从白手起家创造出报业托拉斯。他以一个新闻人的身份投身于20世纪中国变迁的历史,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军阀割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台海对峙、两岸和解”,成为纵跨一个世纪的报界泰斗。

二、成舍我的报业之路

成舍我的一生跨越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前半生的读书、办报、兴学生涯有四十多年,后半生在台湾兴办教育也有四十余年。前半生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内忧外患并存,新旧思想杂糅的多事之秋。

1.早年——萌芽新生

成舍我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虽是官宦人家,但他的两个哥哥却无力上学读书,倒是成舍我从小就天资聪慧,五岁时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诗文,从三字经开始,逐步学习四书、五经,为其打下了深厚的文学根基。2.投身新闻事业——办报

17岁到沈阳,经人介绍到《健报》做事,从事校对和编辑副刊的工作,从此进入报界。而真正令成舍我扬名新闻界的是他所创建的新闻业托拉斯——世界报系也称之为三个世界,指成舍我在1924年4月1日至1925年10月1日的一年半时间内先后创办的《世界晚报》、《世界日报》和《世界画报》。三报互为特色,但却互为犄角,俱损俱荣。因而,成舍我被成为“中国最早尝试抱团化经营的报人”。

乱世之中,成舍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报业传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成舍我先后创办了20多家媒体,包括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台。

成舍我被汪精卫拘禁四十天。汪派人对他说,只要写一封道歉信,汪即收回成命。成舍我断然拒绝,留下名言:“我可以当一辈子新闻记者,汪先生不可能做一辈子行政院长。”因为“新闻记者可以坚守自己主张,保持自己人格;做官则往往不免朝三暮四,身败名裂。”

办报宗旨: 一以贯之,与时俱进

成舍我每办一份新报,都要为其制定若干条宗旨,使同人信守。成舍我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标举“不畏强暴”,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主张“肃清贪污”,抗战军兴则呼吁抗战到底、革新政治,但是在不同时空,有三条办报宗旨一以贯之,始终不变:(一)立场坚定,态度公正;(二)不受津贴;(三)消息灵确。

不变,是对新闻事业基本信念的坚守;改变,是对时世和读者需求的顺应。

办报路径:坚持走“大众化” 之路

1930年4月,成舍我赴欧美考察新闻事业,西方报纸的大众化风格和动辄百万份的发行量对他震动很大,坚定了他走“大众化”办报之路的信念。1935年9月上海《立报》创刊,成舍我亲自撰写发刊词,指出“报纸大众化”早已是世界新闻业的发展潮流,但是在中国报纸仍被称作“精神食粮”,定价高,篇幅多,文字深,内容无关民众痛痒,只有极少数高贵之人才有福“消受”,而占最大多数的劳苦大众无财力购买,无能力阅读,根本不知道新闻业所为何事。

成舍我把上海《立报》作为实践自己“大众化”办报思路的基地。价格方面,《立报》的口号是“只要少吸一支烟,你准看得起”、“五分钱可知天下事,一元钱可看三个月”,并在发刊词中向读者承诺:除国家币制和社会经济有根本变动外,《立报》将永远保持廉价报纸的最低价格,决不另加丝毫,以增重读者的负担。所刊载的内容,都必须经过严格选择,“其与最大多数人民无切身关系,或不感兴趣者,虽一字亦不浪费,否则搜本求源,不厌求详。”文字方面,《立报》以“略识几百字,你准看得懂”相期,来杜绝艰深难懂的流弊。

成舍我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报纸大众化背后追逐个人私利、报馆成为私人牟利机关的弊病,宣称中国报纸的大众化不但不步资本主义国家的后尘,要为公众而非个人谋取福利。

不仅如此,成舍我更能够从培育国民的国家观念、树立近代国家根基的高度,来谈论中国报纸大众化的必然性和迫切性。他指出,中国近百年来内忧外患不断,甚至遇到了空前国难,但是最大多数国民依然置若罔闻,无动于衷。“根本毛病,即在大多数国民,不能了解本身与国家的关系”,“人人只知有己,不知有国。”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现象,最最主要的原因,是最大多数国民不能读报,“国民与国家,永远是隔离着。

三、成舍我的新闻教育之路

为了培养专门的新闻人才,成舍我在办报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新闻教育事业。他在先后在北平、桂林创办新闻专科学校,其中成舍我于1933年创办北京新闻专科学校。1955年在台北创办世界新闻职业学校,1997年改制为世新大学。世新大学可以说校友辈出,人才济济,为台湾以及整个华人社会培养出了众多出色的媒体人、演员、导演等。

成舍我逝世的时候,学校总资产已达三十亿台币,台湾没有任何一所大专院校可以望其项背。直到今天,世界新闻职业学校已升格为世新大学,为台湾培养了5万多学生。

五、人物评价

纵观他的一生,可以看出成舍我先生一辈子都在为「新闻自由」与「人权保障」而奋斗,将其一生奉献给了中国新闻事业与新闻教育,以终身记者自许。直至晚年病中口不能言,仍以笔书写 「我要说话」四字。

所以说成舍我先生是我们中国媒体人优秀的楷模。而在当今的社会,我们需要更多像成舍我一样能够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报人、记者,这样,我们的国家、社会才能真正和谐发展,不断进步!

第三篇:人物概述

《各族儿女手拉手》

重庆市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 袁玲

教学目标:

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2.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儿女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团结。3.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和繁荣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教学过程:

活动一:共同创建我们的祖国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各民族为中华文化所做的贡献,各民族齐心协力保卫和建设祖国。]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上一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了解到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岁月里,各族人民不仅发展着自己的民族文化,还在友好的往来中互相交融,共同丰富着中华文化,共同组建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着小导游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去了解那些令人感动的故事,去感受各族人民之间手拉手、心连心的深厚情谊吧!

2.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A. 播放录像,配画外音。

课件一(录像):书84~85页的内容;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出现在人们的服饰、住宅装饰上。

小导游: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吃的小麦、大豆、水稻原本都生长在不同的地方,小麦原本生长在西亚,是西部的少数民族把它带到各个地方。大豆原来生长在东北,由东北的少数民族把它传播到祖国各地。而水稻原来生长在南方。我们吹的箫是由羌族乐器演变而来的;旗袍则是由满族妇女的服饰演变来的。如今,各民族的文化仍在不断的交流融合,瞧衣服上的花边,背包上的装饰,现代家庭的装饰品,一个有浓郁民族气息的发卡,这些,使我们的中华文化绚丽多彩,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B.师:看了刚才的片段,你想说点什么,有什么感想?请大家也仔细回忆一下自己身边的事物,讲讲各民族在哪些方面互相交流、用它们各自独特的文化来丰富我们的生活、装扮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各族文化已经融入人们衣、食、住、行各方面,充分感受祖国文化的多彩。](生回答)3.共同建设、保卫祖国 A.师:各族人民不仅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在过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候,各族儿女更是团结一心,共同保卫祖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各族儿女积极投身建设之中,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我们一起读读书86页的故事,去感受中华儿女对祖国的一片深情!B.生读书86页的故事。

C.师:从故事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还了解哪些?(生自由回答。)D.师小结:

是的,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只有一个祖国妈妈。在祖国危难的时候,在祖国建设的最前沿,无数的中华儿女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爱。

活动二:民族情深故事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相互帮助的深厚感情。]

1.师:千百年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始终致力于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共同维护着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关于民族团结、友好往来的动人故事,我们就一起开一个“民族情深故事会”,讲一讲民族团结的故事吧!请听:

课件二(录像):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故事、孔繁森的故事。2.故事会。

A.师:你们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讲讲吧!课件三:(字幕):“民族情深”故事会。

C.师:听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想,现在让我们进入“交流空间”,大家一起交流交流。(生自由发言)3.尊重与关爱。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为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懂得理解和尊重各个民族将会有利于祖国的安定团结与繁荣强盛。]

A.师:为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保障少数民族和汉族享有同样的参政议政权利,促进少数民族崎岖的经济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看看书了解后,再说说你的看法。

课件四:学习小提示:

(1)我国政府制定了哪些政策、法规,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2)从中你有什么体会和感想? B.学生自由看书学习了解。C.学生交流感受。活动三:寻找民族之星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各族人民为祖国文化所作的贡献。)1.师:是啊,56个民族56支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祖国危难之时,大家一致对敌,取得了胜利;在祖国困难之时,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开创美好的生活。各族人民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创造出了多彩的中华文化,涌现出了一颗颗耀眼的民族之星。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2.认识交流民族之星。

A.【课件五:老舍、曹雪芹、杨丽萍、李咏、韩虹、刘翔、李四光、石达开的照片】 师: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吗?(生回答)B.课件显示出答案。

C.师:你还知道哪些民族之星,给大家介绍一下吧!生:我还知道„„ 活动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有许多的收获和体会吧!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们说说,也可以把你了解到的告诉给你的家人和朋友,相信有了大家的一起努力,各个民族定会更加团结友爱,携手并进,共同繁荣我们的祖国。使中华文化更加灿烂辉煌。

人物概述

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7月,山东聊城人。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参军,在部队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1]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还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收养孤儿后,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据,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鲜血蕴含着孔繁森对藏族孤儿深深的爱。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地广人稀,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可是,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工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孔繁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编辑本段人物生平简介

(1944年7月-1994年11月29日),孔

孔繁森2(20张)子第74代子孙,聊城市堂邑五里墩村人,1961年7月于聊城技校毕业后,应征入伍,1964年被评为济南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同年10月赴京参加国庆15周年观礼。1966年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复员回到聊城,任聊城技工学校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到聊城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工作。曾任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1975年3月,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79年7月赴西藏自治区。任中共岗巴县委副书记。1981年4月回聊城,历任中共莘县县委副书记,聊城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聊城地区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聊城行署副专员、党组成员。1988年,再次赴藏,任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1992年11月,调任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政协阿里地区委员会主席。荣誉称号

1994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1994年11月29日,在带领工作组赴新疆塔城地区考察时,不幸以身殉职。为纪念孔繁森、发扬孔繁森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中共聊城地委、聊城地区行署,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先后作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决定。《人民日报》发表《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社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乔石,先后为孔繁森题词,对孔繁森同志给予极高的评价。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孔繁森“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的称号。藏区工作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

孔繁森图片1(20张)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

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攸关。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三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孔繁森到任仅四个月的时间,就跑遍了全市八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

孔繁森雕像

[2]孔繁森对于分管的卫生和民政工作也同样的投入,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三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阿里地处西藏自治区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的面积相当于两个山东省,而人口仅有六万,地广人稀,这里长年气温零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度,每年7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都望而却步。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

孔繁森与家人的合影 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

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在那里,他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孔繁森将他们带回拉萨,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夜里孔繁森就同孩子们挤在一张大床上睡觉。年幼的孩子常在夜里尿床,他就不厌其烦地洗换床单。节假日只要有空,他说带上他们逛公园,逛商店,给他们买衣物。孔繁森虽然是副市长,但他每次下乡去,总要带些自己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往往一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有时连伙食费也不够交。他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怎么办?孔繁森就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市长格桑顿珠见孔繁森负担太重,领走了曲尼。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幅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

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歌曲《走进西藏》、《公仆赞》、《等你回家》就是对他的赞颂。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孔繁森》一文已被苏教版语文书收录为课文。

土尔扈特原是我国厄鲁特蒙古四个部落之一。十六世纪末期,游牧于塔尔巴哈台一带,到十七世纪初,土尔扈特最西部的牧地延伸到伊希姆河和鄂木河一带。后来,又有一部土尔扈特人赶走了诺盖人,进入了乌拉尔河(雅依克河),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草原游牧。

土尔扈特向西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明末清初,战火纷飞,准噶尔首领们趁中央王朝无暇顾及之机,互相排挤,内部矛盾十分尖锐。巴图尔浑台吉以强大的攻势,想吞并土尔扈特,土尔扈特不得不与之抗争,同时还得防范南面哈萨克的进攻。北面沙俄又对其虎视眈眈,早就想对它下手。在东、南、北均有强敌的现实面前,土尔扈特为了生存,只能向西南迁徒。

那时,伏尔加河流域还是一片荒芜的地区,地域广袤,水草丰盛。土尔扈特部来到这里后,便在河的南北两岸居住了下来。他们逐水草牧放牲畜,开荒种田,修建棚舍,用辛勤的劳动开发了这块辽阔的土地,用汗水浇灌了这片漠漠荒原,在这里重建了自己的家园,过着幕帐林立、羊肥马壮、牲畜遍野、粮食充足的富饶生活。但是,这种好景没有保持多久。便遭到了沙皇俄国的侵袭与破坏。

远离祖国的土尔扈特人无时无刻不想念着自己的祖国。虽然从十八世纪二十年代起,他们在沙皇的军事和政治压力下,处于沙皇的控制之中,但仍经常与厄鲁特其他部落保持着联系,与清政府保持着联系,而且一直与沙俄的奴役与压迫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8世纪初的沙皇俄国,正值对内实行军事封建专制,对外进行侵略扩张之际。土尔扈特部来到伏尔加河流域定居不久,沙俄的侵略势力即伸入到伏尔加河、顿河流域一带。他们先是企图通过武力消灭土尔扈特部,对刚刚来到伏尔加河地区的土尔扈特部发动了武装进攻。土尔扈特部奋起抗击,首领和鄂尔勒克就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牺牲了。

武力未能慑服土尔扈特部,沙皇俄国又使用政治诱骗和经济掠夺的手段,企图把土尔扈特部置于它的控制之下,并强行与土尔扈特部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更有甚者,沙俄为满足对外战争的需要,在土尔扈特部中强行征调了大量士兵把他们赶上战场充当炮灰。战争夺去了大批土尔扈特人的生命,大大地削弱了土尔扈特部的力量,使土尔扈特部面临着灭绝的悲惨厄运。

1767年,沙俄又一次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驱使大批土尔扈特人在战场上流血牺牲,再一次引起了土尔扈特人的恐慌和不安,他们实在无法在这块土地上继续生活下去了。于是,在首领渥巴锡的号召下,土尔扈特部决计离开伏尔加河住地,向东迁徙,返回故土,以摆脱沙俄的控制和奴役。

1770年秋,渥巴锡从土耳其战场上回来,亲眼看到了大批土尔扈特兄弟在战场上丢掉了性命,深知土尔扈特部如果继续生活在沙俄的魔掌下,除了整个部族趋向覆灭的命运之外,是没有别的出路的。他下定决心率部东归,逃出沙俄的虎口,求得民族的生存。

1770年冬天,本来,他们打算等伏尔加河结冰以后,住在河北岸的一万余户踏冰过来集结,一起返回祖国。不想那年天气晴朗,河未结冰,而沙俄已开始征兵,情况万分紧急。渥巴锡只能遥望北岸长叹一声,南岸的人先走了。他们离开时,场面十分壮观动人,一个西方历史学家写道:“整个部落异口同声高呼:‘我们的子孙永远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渥巴锡在东归途中亲自率领1.5万名骑兵作开路先锋,妇女老幼赶着牧群居中,留下1万名战士殿后。

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闻讯大发雷霆,责骂大臣说:“你们居然这样漫不经心,让整个部落在你们鼻子下暴动,进出神圣的俄罗斯国境,罗曼诺夫家族将为这件事蒙受永不磨灭的耻辱。”那些大臣吓得战战兢兢,急忙派大军追赶。又十万火急地命令哥萨克骑兵在土尔扈特人东归的道路上阻截。在乌拉尔河畔,土尔扈特的殿后部队与哥萨克骑兵展开血战,不幸全部壮烈牺牲。

1771年8月底,渥巴锡率领的土尔扈特部众终于渡过伊犁河,到达伊犁附近的卡伦他木哈,回到祖国怀抱。8个月的残酷战斗、艰难跋涉,加之饥寒交迫,瘟疫流行,土尔扈特的牲畜死亡殆尽,人口死伤大半,幸存者仅7万多人。

第四篇:孔繁森人物概述

人物概述

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7月,山东聊城人。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参军,在部队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1]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还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收养孤儿后,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据,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鲜血蕴含着孔繁森对藏族孤儿深深的爱。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地广人稀,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可是,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工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孔繁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藏区工作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

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

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攸关。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三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第五篇:悼词人物生平简介

悼词人物生平简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悼词人物生平简介》的内容,具体内容:要怎么写才能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和对先人的缅怀呢?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望能帮到你。(一)各位亲友、各位来宾: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在岳西公墓举行告别仪式,...要怎么写才能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和对先人的缅怀呢?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望能帮到你。

(一)

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在岳西公墓举行告别仪式,深切悼念离休干部、中共党员、辛勤园丁刘廷虎同志。刘老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 XX年 2 月 23 日 16 时 25 分在岳西县中医院与世长辞,享年 86 岁。

刘廷虎同志系岳西县毛尖山人,生于 1927 年 3 月。

早在解放前,刘挺虎同志就参加了社会工作,1945 年 9 月至 1947 年 8月在黄羊乡任小学教员;此后,刘老同志就走上了革命道路。1947 年 10 月至 1955 年 6 月先后在陆军战车第一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纵汽艇大队、华东海军后勤部、华东海军皖北土改工作队等单位担任过司机、队员、轮机长等职务;其间荣立过三等功、四等功各一次。

解放后,因工作需要,他服从组织安排,荣调回到家乡岳西县工作。1955年 6 月至 1956 年 7 月在本县原主簿区当税务员;1956 年 7 月至 1961 年 8月年先后在石关小学、天堂中学、岳西中学担任教师;1961 年 9 月至 1986

年 8 月在汤池中学担任教师、副教导主任,并于 1984 年 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 年 9 月调至岳西县教师进修学校担任讲师。

自 1947 年参军作战到 1989 年 4 月光荣离休,刘挺虎同志为革命和人民默默无闻地奋斗了 40 余年。刘老同志的一生是坎坎坷坷的一生,是风风雨雨的一生,经历了从解放战争、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直至改革开放几个时期,度过了一段不平常的蹉跎岁月。

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与社会建设事业中,刘老同志始终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一贯坚持原则、大公无私、热爱集体、团结同志、工作积极,真正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党的好战士,人民的好教师。在历次风起云涌的政治斗争中,刘老同志都能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恪守党的宗旨,坚持党的信念,是一名经得起考验的中国共产党员。40 余年来,刘老同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培育新一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刘廷虎同志始终保持着优良的传统作风。生活上,他艰苦朴素,克勤克俭,从不铺张浪费;并自觉要求自己的子女,严格执行党的政策,从不搞特殊化,不给组织找麻烦,体现出一个革命军人和人民教师的高风亮节。他为人廉洁耿直,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为革命工作和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体现了一代老党员、老干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工作作风。

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刘廷虎同志无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刘老曾经担任过语文教师、班主任、教导主任等职。在人民教师这一神圣岗位上,呕心沥血培育祖国的花朵。无论在中小学哪个岗位上,他始终都是工作上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生活上艰苦朴素,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他心地善良,团结同志,关心学生,爱校如家,以他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启迪了无数个幼稚的心灵,培育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学生,表现了一位人民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

刘廷虎同志是一名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老军人,是一位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老干部,是一位淡泊名利、勤恳敬业的老党员,是一位和蔼可亲、善良纯朴的老教师。刘廷虎同志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勤劳俭朴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

刘廷虎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党员、好同志。他虽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仍值得大家学习、铭记。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和工作,再创佳绩,以告慰刘老在天之灵。我们相信,他老人家定会含笑九泉!

(二)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的好干部、好职工***同志。

***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 2004 年 10 月 10 日晚 11 点 30 分在汉川马口逝世,终年 69 岁。

***同志于1935年6月27日出生在***许家小湾的一个贫寒家庭,从1944年开始断断续续读过二年私塾,当时由于兵荒马乱,加之父母多病,不久就失去学业。由于父母多病又无钱医治,双亲于 1948 年和 1949 年就相继去世,去世时父母分别只有 42 岁和 43 岁。失去双亲的王见苟同志当时只

有 13 岁,就孤苦零丁只身一人到脉旺开始学徒、为人打工。学徒的生活非常艰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给老板扫地、烧水、送茶、烧火做饭、招呼顾客,不论是炎热当头,还是天寒地冻,每天都要给老板挑 40 担水,真是“勾子扃担肩上挑,赤脚草鞋河里站,高坡陡下步步走,个子消瘦吃不消,没有办法拼命挑,春去秋来十冬腊,寒风刺骨两泪汪”,而且还吃不饱、穿不暖,备受煎熬。

解放后的 1951 年,***同志参加了店员工会、工人纠查队和宣传队,他们打起腰鼓到全县各地宣传共产党的政策。1952 年 10 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2 年 12 月 26 日赴朝参加了朝鲜战争,从事后勤通讯工作,历任通讯员、中士保管员,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出了应有贡献。1957 年 4 月复员回脉旺,先后在合营商业、国营商业,任营业员、物价员、分店主任、业务组长、副指导员等职。文革期间曾为脉旺镇革命委员会委员,担任过县落实“131”和“25”文件的镇召集人和副连长等职。1959 年 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 年参加四清工作队,经历了整风、反右倾、反贪污、财贸整顿等运动,在工作中,受到县、镇两级的奖励,树过红旗标兵。由于生性耿直,坚持原则,爱提不同意见,在文革中受过迫害,挨过批、游过行。1970 年至 1984 年在**镇工作,先后在**副食品商店、**中心批发站、**供销社、**银行、**医药商店、**蔬菜商店任主任,历任各单位党支部书记,镇财贸党总支委员,由于工作出色,责任心强,大胆管理,成效显著,这些单位都进入了**镇先进单位的行列。

1984 年 9 月,***同志调入**县**公司**批发部工作,由于当时**公司

刚刚组建不久,**批发部除了 1 个旧仓库、1000 多件快要霉变的烟、5 个人外,其他一无所有,企业处于创业的艰难时期,面对困难和压力,王见苟同志坚定信念,开拓进取,深化改革,团结一心、艰苦创业,通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创出了马口批发部的一片天地。新的卷烟仓库建起来了,职工宿舍营业综合楼建起来了,卷烟的销售形势一天比一天好,上缴国家的税收一年比一年增加,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也逐步得到提高。1990 年,***同志当选为**镇第十届镇人大代表,1995 年光荣退休。退休后,王见苟同志仍然不忘企业的发展与改革,时时关注卷烟的销售情况,不时为烟草的发展献计献策,贡献余热,真是“有限生命,无限服务,为党为民,无限忠诚”。

***同志一生,朴实、耿直,他热爱党、热爱祖国,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也使孩孙们失去了一位好父亲、好爷爷、好外公。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同志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勤奋工作,不断开创烟草工作的新局面。

***同志您安息吧!

二○○四年十月十三日

(三)

(空 4 格)沉痛悼念我公司员工(某某某)

(空四格)某某某--生平简介

(不空格)某某某 性别:男(可不写性别二字){(1970.3--2005.10),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木工机械设计高级工程师,高级

木工机械销售业务骨干。

(空两格)一九某某年某月某日生于某某省某市。

一九某某年开始在某名牌大学读书,在莫大学深造。19 某某年被我[金田豪迈公司录用]任某科室(职称)(技术员或业务员)。

(空两格)一九某某年春,他先到上海入上海市(木工机械管理协会办的高级技师班学习,后东渡到日本考察学习木工机床设计与木工机器销售管理回国后,继续受聘(金田豪迈公司),并创办《上海机床》(周刊)。

(空两格)(二零零几年,某某某被选为浙江省木工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后任省对外机器设备对外销售部部长。)

(空两格)二零零几年再次出国到德国,法国,新加坡等地考察学习国外木工产业先进销售经验)次年回国,创办某某办事机构)(二零零几年起任教于金田豪迈上海分公司技术培训学校,还兼任金田豪迈上海分公司设备设计院院士。公司销售科科长兼采购处处长长)

(空两格)某某某同志 18 岁开始学英文,在上海金田豪迈公司工作与出国考察期间,利用个人时间掌握了法文、德文和俄文。他经常引用北方集团销售处全国劳动模范 paomanliu 的话说:“我们做时代的主人,学习外国的知识,用国外的技术提高我们自己国家的经济生产力.要理解,和运用国外公司的好的销售方法,和理念我们的服务必须从基本的东西做起,必须经常务实才成。”

(一般还可以写以下内容)

代表作:销售与客户的信任关系(论文或销售业绩)

注释:({}大括号内的是虚拟材料与简介,请按实际生平填写)

某某某 现年 35 岁,报效国家建设{12 年}(多少裁多少年)现正是家庭和事业双飞的时候,但是某某某并不感到自己的业务熟练,仍然继续在业务交流中学习同事经验,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起到骨干精英带头人的作用, 在本集团公司应聘后某某某同志连续当选第一、二、三届公司优秀工作人员设计及销售人员代表大会代表,连续多年夺得劳动模范标兵,先进生产者称号,并于 2003 年被群众推举为全国人大会委员。

某某某 日前在上海去往常州出差的路上因交通事故与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在常州医院医治无效因工殉职!享年 35 岁

(后话可以不写 一般悼词也是这样写)

某某某的逝世是我公司的一大损失,某某某的逝世是我们公司的一大悲哀,我们应该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工作,将某某某的工作继续完成,不某某某同志的鲜血白流,我们将以某某某同志为榜样,继续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外国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销售理念,来告慰某某某同志的英灵

(后续活动)

最后经集团公司厂办领导调查允许,追认 某某某同志为劳动楷模(烈士)工资上调 2 级,抚恤金赔偿:50 万,子女生活费用由本公司承担到 21 岁...

下载成舍我人物生平概述(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舍我人物生平概述(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国人物生平详解——大乔

    三国人物详解——大乔 江东大小二乔,古代也称大小桥,乃是传说中一对风华绝代的姊妹丽人。她们的具体生卒年不详,只知出生地是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二乔本是庐江的普通殷实乔家......

    蒋成英同志生平简介

    蒋成英同志生平简介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华池县地级离休干部蒋成英同志。蒋成英同志,因心脏病突发,医治无效,于2011年5月19日晚上10时40分在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8......

    三国人物生平详解——华佗5篇

    三国人物详解——华佗 虽然从现实科学的角度来看,华佗的医术更多也是后人的神话附会。但有关华佗神奇的医术故事,却在民间广泛流传。罗贯中老师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就曾经......

    马华成同志生平介绍会

    马华成同志生平介绍会 议程一、马华成同志生平介绍会现在开始 二、请孝子孝孙到排就位 三、奏哀乐、乐鼓、鸣鞭炮(毕) 四、全体来宾向马华成同志亡灵致哀: 一鞠躬、二鞠躬、三......

    洛舍成校2010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洛舍成校2010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根据县教育局工作要点,以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为......

    我眼中的舍长

    我眼中的舍长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我已经和D107的舍友们朝夕相伴了多个岁月。我多么感谢舍友们对我无怨的帮助和支持,但更庆幸我们宿舍永远有那么一个尽心尽职、无私奉献的......

    悲伤逆流成河人物分析专题

    悲伤逆流成河人物分析 易遥:渴望得到爱却因为害怕和周围的肮脏拒绝。为了保护自己长出尖锐的刺,可是还是不能让自己幸福。一遍遍的受伤,一遍遍的绝望。还是继续渴望着,不断的循......

    财富人物小传之李福成

    1李福成 燕京赶上好时机 1979年,中国的啤酒厂家有90个,啤酒产量37.3万吨,到1988年的啤酒厂家猛增到813个,总产量656.4万吨,短短10年中,中国内地的啤酒厂家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