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香泉镇新建村金菜地扶贫产业园事迹材料
香泉镇新建村“金菜地”扶贫产业园事迹材料
“金菜地”扶贫产业园区位于香泉镇南部,新建行政村严埂自然村中,占地面积140亩。2017年,香泉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出台的《和县“金菜地”脱贫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新模式,依托和县特色农业——蔬菜产业的发展优势,结合镇村实际,成立了香泉时代农村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并决定投资建设“金菜地”扶贫产业园区。截止目前,为新建村带来集体经济收入13.8万元,贫困村顺利出列。
一、政府全面支持发展,园区创新带动模式。
“金菜地”扶贫产业园一期项目由县镇财政投资120万元建成130亩蔬菜基地并移交给村集体,其中大棚蔬菜40亩,露地蔬菜90亩,于2017年8月底建成并正式运营。二期项目由扶贫资金20万元和13户贫困户小额贷款65万元共计85万元共同投资,在原露地蔬菜中新建大棚蔬菜40亩,项目已于7月招标,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
2017年,新建村“金菜地”采取“种植大户+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经营模式,“金菜地”项目取得一定收益。
一是创新组建模式,在“谁来带”上下功夫。新建村“金菜地”扶贫产业园为“大户带动型”,采取“种植大户+合作社+贫困户” 模式,由村集体注册成立公司作为发起人之一,与部分贫困户共同成立合作社,其余贫困户通过申请入社成为社员,合作社与大户——和县海豪蔬菜家庭农场签订合作协议。二是完善运营模式,在“带什么”上下功夫。“金菜地”扶贫产业园通过 “基地+大户”模式进行合作,依托大户科学的技术指导,先进的管理经验,成熟的市场品牌、销售渠道和经营理念等,提升贫困户的种植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规模的扩大。三是明晰利益联结,在“怎么带”上下功夫。“金菜地”扶贫产业园由合作社和大户合作经营,所得利润由合作社和大户按照8:2的比例进行分红。合作社根据章程约定,将所得收入中的20%作为公积金,剩余的80%再由村集体、贫困户按照4:6的比例进行分红,既保证了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既保证了大户一定的利益,又确保合作社自身实现持续发展。
2017年,新建村有48户贫困户实现土地流转,户年均土地流转收入约1800元;有12户贫困户在基地实现就近务工,年人均务工收入约6000元;“金菜地”已实现销售利润约14万元。基本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和“种一亩菜,脱一户贫”目标。
二、园区提档升级再发展,走出贫困新路子
2018年,“金菜地”扶贫产业园进一步提档升级,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在以“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上走出一条新路子。
(一)整合资产,贫困户收益持续增加。
一是清产核资,算清家底。根据验收审计报告,“金菜地”扶贫产业园共有资产106万元,今年2月,镇政府已顺利将资产移交给新建村集体,由村集体负责运营和管理。二是身份登记,明确收益范围。2018年,经过动态调整,新建村共有86户贫困户(不含标注稳定脱贫户、清退户)作为资产收益人群,享受“金菜地”项目分红收益。三是折股量化,“社员”变“股民”。村集体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形成全新的“金菜地”收益分配方案。根据方案,“金菜地”总资产折算10万股,村集体和贫困户按照“二八”比例分成,村集体持2万股,贫困户持8万股,平均每户持930股,贫困户由合作社社员成为股东,持有股权证,根据持股量按股分红,实现贫困户收入持续增加,村集体稳定增收。按照蔬菜大棚种植效益,2018年,“金菜地”扶贫产业园预计实现销售利润20万元,贫困户每户将实现分红约1200元,村集体实现增收2.5万元。
(二)扩区建园,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园。
一是结合乡村旅游扶贫“八个一”工程,进一步完善道路、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与“金菜地”蔬菜种植有机结合,开发果蔬采摘、休闲垂钓、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丰富乡村旅游业态。二是积极申报国家农业标准园,在原露地蔬菜种植区,新建40亩大棚蔬菜,扩大大棚蔬菜种植区,根据市场需要定植不同种类蔬菜,实现蔬菜种植多样化,收益扩大化。
(三)户贷社管,合作发展走出新路子。结合金融扶贫,聚拢香泉镇范围内13户贫困户共6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资金,入股“金菜地”二期项目,用于蔬菜大棚建设和生产经营,采取“户贷社管合作发展”的模式,由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成为股东,参与项目收益分红。同时,“金菜地”为入股的贫困户优先提供工作岗位,帮扶贫困户就近就业。为有蔬菜种植意愿的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变“输血”为“造血”,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三、农业保险帮大忙,风险防范有保障。
为有效应对防范“金菜地”产业发展风险,县财政为“金菜地”基地统一购买农业保险,提高了基地抵御自然灾害、应对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让贫困户和基地的基本利益得到保障。
香泉镇新建村“金菜地”扶贫产业园,在政府扶持和自身创新带动模式的综合发展中,已经带动新建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贫困村成功出列,并带动贫困村内86户贫困户稳定增收,为全镇脱贫攻坚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篇:香泉镇泉水村党组织建设2006——2010年规划
香泉镇泉水村党组织建设 2006——2010年规划
为更好地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根据香泉镇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部署要求,结合我村党组织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运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新观念、强化功能、改进方法、提高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工作目标:按照中央提出的“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达到组织体系健全、班子功能增强、党员素质提高、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保障有力,有力
1推动我村经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创建和谐社会、平安乡村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加强党组织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一是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全村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着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乡镇企业骨干、外出务工人员中选拔村干部。借助第三批选派干部到我村任职之机,带动班子建设。二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每1至2年利用春节前后在农村基层开展一次主题教育,组织乡村干部学习理论、进村(组)入户听取意见,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使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积极推行乡村干部任职资格理论考试制度。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增强对群众的感情和对工作的激情,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等方法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和群众工作。建立健全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进村入户、包村联户、民情日记、服务承诺等制度。
(二)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一是加大党员教育力度。坚持不懈地组织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等,突出抓好党章学习。采取举办培训班、上党课和组织专题研讨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好党员的集体学习。完善党员学习日制度,坚持开展党员冬(春)训,组织党员参加在乡村干部中开展的主题教育。建立多层次培训基地(点),对农村党员进行大规模、专业化技能培训。二是严格党员管理。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和党费收缴等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党支部要结合每年一次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把党内评议与群众评议结合起来,做好对不合格党员的教育转化和处置工作。流动党员一般应当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就业单位有党组织的,应当编入其就业单位党组织;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可以就近就便编入所在社区(村)或其他单位党组织。在流动党员集中的地方可建立党组织或联络站,逐步构建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有机衔接、共同负责的管理机制。加强流动党员信息化管理,实现全省联网。三是完善党员发挥作用平台。深化“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每年新确定一批“培”、“带”对象,建立帮带利益共同体。积极协调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向“双培双带”户提供信贷支持。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流动党员“双向带动”活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进无职党员岗位设置;引导和激励流动党员把家乡更多的劳
动力带出去务工致富,把在外面掌握的信息、学到的技术和积累的资金带回家乡创业发展。建立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承诺制,并运用到“双培双带”、“设岗定责”、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和“双向带动”活动中去。四是重视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改善结构、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在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乡镇企业骨干、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注意发展年轻党员,重视发展女党员,力争做到村村每年发展新党员。加强教育培养工作,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全面实行和规范发展党员联名推荐制,试行预审和公示制,扩大民主,加强监督。
四、建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一是完善村党组织设置。本着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调整和改进村党组织设置。在符合条件的村设置党总支或党委,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基地或主导产业等设置产业党支部。理顺村党总支(党委)与所属党支部的工作关系,形成顺畅的工作运行机制。开展农村社区党建试点工作,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二是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教育和帮助村委会成员牢固树立党的领导观念,自觉维护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村党组织要支持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进一步明确村“两委”职责任务和工作程序,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推进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完善“一事一议”制度。三是转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能。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能转变,不断强化组织管理、教育引导和服务协调功能,善于通过启发教育、民主协商、示范引导等方法开展工作,自觉运用法律、经济、政策等手段解决问题。深化乡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加强乡镇服务中心和村级代理点建设,探索建立农村社区事务代理中心。四是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县、乡、村党组织要根据本规划,确定“三级联创”活动目标,强化创建措施,增强创建效果。在“三级联创”活动中全面推行“双向承诺”制,增强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村委会和共青团、妇女、民兵、调解等组织建设,加强县涉农部门、乡镇站所、农村中小学和乡镇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根据其职责任务探索开展创建活动。将“三级联创”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有关责任人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组织部门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任用考察时,要将创建活动考核情况写入考察材料。对经考核确定的工作薄弱的县、乡、村,进行重点帮扶。
第三篇:村党支部书记扶贫事迹
**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先进事迹
本人**,男,汉族,1982年12月生人中共党员,现任大名县司法局党组副书记。与2016年2月被选派到**乡**村开展金准扶贫工作。在这半年多的日子里,我严格按照省、市、县要求,兢兢业业、遵章守制,尽心竭力办实事,俯下身子抓落实,扎实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较为圆满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入村以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深入开展入户调查,摸清贫困户家庭情况
驻村后,为了能够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村基本情况,我带领驻村工作队成员与村支两委干部一起积极开展入户调查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一是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通过召集村民代表、党员干部等到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详细听取了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对村两委班子的评价,深入了解我村民情风俗、经济发展情况、村发展计划、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使驻村扶贫工作队初步掌握了我村的基本情况。二是实地开展入户调查。根据县委《关于选派精准脱贫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规定,为进一步了解贫困村民家庭经济情况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更好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支两委人员一起深入贫困户家庭,详细了解了贫困户家庭年收入情况、居住条件、生活困难等等,并认真听取贫困户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深入的调查摸底,了解了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遇到的困难。我认真总结了我村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掌握了改村村情民意,根据**村的实际情况制订了2016年**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理顺了今年驻村扶贫工作思路。
二、大力发展扶贫项目,提高村民经济收入
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大力发展扶贫项目,今年以来,我紧紧围绕上级扶贫部门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村特色优势,大力发展莲藕种植业,通过向村民宣传讲解种植技术,带动有种植意愿的村民种植莲藕60余亩;根据县扶贫办光伏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我与村两委组织召开了**村光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着力发展光伏扶贫,通过向村民积极宣传光伏扶贫的相关政策,目前我村已完成光伏项目资金申请,共申请项目资金30万元,拟定40户贫困户开展实施光伏扶贫。
三、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驻村以来,我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想方设法帮助村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村乡间生产道路因年久失修多处出现塌方情况,严重影响**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我千方百计与县直各单位的沟通联系,为危险路段争取硬化项目,现该项目已进入规划实施阶段,预计年内开工建设;入村后,我发现**村村内路灯严重老化,已无法为群众提供照明功能,我积极申请资金进行路灯改造,为群众夜间出行带来便利;联系派驻单位和大名县医院,开展法律宣传、法律援助和送医下乡免费义诊活动,共惠及群众600余人;入村后,为**村发放树苗2000余棵,极大改善了**村街道的绿化状况。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支两委战斗力
驻村工作期间,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后进支部改造这一中心工作目标,把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当作首要任务来抓。一是努力提高村两委办事效率,规范村两委工作程序,帮助村委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及有关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制度,村级管理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二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着力提高村干部素质。驻村工作队先后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大力强化他们宗旨观念和责任,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三是驻村工作队迅速与周村庄进行对接,深入调查研究,对于目前**村两室危旧狭小的现状进行改造,决定新建村两委办公室,保障村委会和村民各种活动能够正常开展进行,助力村庄各项建设。现新规划的**村两室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
五、积极投入抗洪救灾,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村地处漳河和卫河汇流处,入汛以来,两条河流水位持续暴涨,防汛形势极其严峻。面对汹涌肆虐的洪水,我顾不上尚在坐月子的妻子和刚刚仅出生十余天的儿子,在接到命令后毅然决然参加防汛救灾。我带领驻村工作队迅速落实防洪预案,把防汛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第一时间迅速转移危险地带群众,及时通过广播发布上游泄洪状况和雷雨灾害预防措施;带领防汛抢险队对大堤等进行拉网式排查,对于重点河段的水位进行实时监测;疏通村内主街道排水沟、农田排水沟渠;全面排查全村危旧房情况,尤其对老党员、困难党员、鳏寡孤独家庭和五保户家庭的房屋进行了重点排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逐一登记,重点监控,并及时上报。繁重的防汛工作,没有让我感到一丝的畏难,但是家里的一个电话让**感到无比的愧疚与自责-----家里生病多日的女儿病情不见好转住进了医院,而此时的妻子依然勉励他要坚守抗洪第一线,家里的事情不要管。短暂的沉默过后,我放下心里的包袱,毅然投入到防洪抢险之中,转移群众、巡堤察看、检测水位、值班预警....夜以继日地坚守防汛岗位,直至汛情结束。
回顾这半年多的驻村精准扶贫工作,基层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党性认识也得到了加强。如今的**村,通过我们工作队半年多的工作,由里到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支部班子坚强有力、党员干部人心思进,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发展思路逐步明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依然心系**村精准扶贫事业,把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深深地植入到**村群众的心里,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篇:关于香泉镇泉水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报告
关于香泉镇泉水村独山林场开发项目
可行性论证的报告
县选派办、县财政局、林业局:
香泉镇泉水村地处和县香泉镇境内,经村级调整扩大后,由原来的泉水和星火二两个村合并而成。全村15个自然村,人口3900多人,面积5000多亩。以一产为主,三产为辅。农业中:种植业以种水稻、小麦、油菜、山芋、西瓜为主;养殖业以养鱼、鸭、猪为主。地貌属平原中的丘陵地带。省道合芜路贯村而过,水力资源较为丰富。村集体经济薄弱,外债30余万元。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为化解村级债务,建设村公益事业,改善村部办公条件,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和谐稳定的小康社会,是摆在村“两委”领导班子及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大事。为此,通过广泛调研,民主讨论,结合本村实际,研定了独山林场开发项目,现就该项目有关事项报告如下:
一、独山林场开发项目研定背景
许多村过去都有过发展集体经济兴办村企业的经历,但很多村因盲目上企业而导致村集体经济未达到发展壮大,却背上沉重的经济债务包袱。我村从上述历史经验中汲取教训,通过对本地地理资源的考察,在何石、大庄自然村以北有一座部分开发的荒山,山名叫“独山”,产权为村集体所有,如果开发种上林木(木材、茶叶等),即美化环境,涵养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态,林木成材后,又能为集体创造经济价值,成为村里的活期存折。为此,村“两委”一般人经实地查看,讨论,征求部分村民代表的意见,研定了独山林场开发项目。
二、林场开发经济价值效益估算
独山及周边荒地面积700余亩,已开发400多亩,剩下210余亩待开发改造利用。如果按种植200亩林木(100亩国外松、100亩速生杨树),10亩苗圃算:100亩国外松,每亩栽90棵,100亩栽9000棵,15年成材,每棵300斤,可产木材1350吨,每吨价600元,产值81万元,年均产值5.4万元。100亩栽速生杨树10000棵,5年间伐:每亩30棵,100亩3000棵,每棵100
1斤,共150吨,每吨价500元,产值7.5万元;10年间伐剩下的70%共3500棵,每棵250斤,共437吨,每吨500元,产值21.85万元。15年将剩下的3500棵全部砍伐,每棵400斤,共700吨,产值35万元,杨树15年产值64.35万元,年均产值4.35万元。10亩苗圃,5年周期,每亩产值1000元,10亩年均1万元。上述三项年均为村集体创造价值共计10.75万元。树木在间伐、砍伐后进行轮植,效益无限。
三、林场开发投资概算
(一)道路建设。从通向独山的合芜路口至独山修一条路,以便林木运输,护林人员及消防车辆通行。全程约1500米,为节省开支,初步按沙石路建,路宽3米,所需费用:平整费3000元;沙石(大石子)150车,每车80元,共12000元;沙石(小石子)70车,每车150元,共10500元。3项合计25500元。
(二)房屋建设。独山片,我村现有退耕还林林场和独山林场共700余亩,防火、防砍伐、防病虫害等防护任务较重,目前没有专门护林场所,现根据实际情况拟建造普通护林砖木结构瓦房屋三间,每间5000元,约15000元;围墙5000元。2项合计20000元。
(三)苗木及荒山开发投资。400亩荒山开垦,开挖工程机械及人工费6000元;种植苗木林木苗10000棵,约18000元。2项合计24000元。
(四)护林设施。各类消防器材,办公设施,防虫器材、药物等约3000元。
以上是发展我村集体经济开发荒山项目可行性报告。根据总投入资金匡算,共需资金72500元。资金来源于省发展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40000元,缺口32500元通过争取县扶持部门和村自筹解决。资金将实行封闭专项使用,并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工程质量标准将邀请群众和有关部门监督,保证该工程得民心,顺民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真正做到实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标。
附件:独山林场开发项目规划示意图。
二○○七年八月一日
第五篇:金盆湾村疫情期间忙扶贫事迹新闻稿
金盆湾村疫情期间忙扶贫事迹新闻稿
金盆湾行政村位于麻洞川乡政府以西6.5公里处,下设金盆湾、胡屯、老沟三个自然村。总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168亩,退耕还林面积7200亩。全村有村民***户,总人口1***人,中共党员共***人,女党员***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户***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8691.**元。
“还记得刚来的时候,金盆湾村村容村貌落后,没有专用的党员活动室,没有休闲广场和设施,村里一到晚上乌漆墨黑,村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我们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让村里产业、基础设施等实现从四个转变,我在这儿一天,就要发挥一天作用”驻村工作队队长董斌说。
产业发展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在胡屯小组修建桃园养殖小区,修建了猪圈56间、饲料间18间、2个粪便处理池及其他配套设施,圈舍一次性可存栏168头猪。老沟小组改造集体养殖基地,充分利用周边玉米秸秆、林地草源和地下水资源等优势,发展养牛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2万元。鼓励加入养蜂合作社,采取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愿、帮扶人鼓励、包扶单位协调等方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养蜂110箱,每年户均分红2**元。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育苗产业,通过招商引资,以每亩**元/年的价格将土地流转900余亩,用于发展苹果、油松、侧柏等育苗产业。
基础设施实现从有到优的转变。协调修建平房10间,设立标准化党员活动室、会议室、卫生室和爱心超市;加快推进自来水饮水工程建设,修建蓄水池3个,实现自来水供水率为100%,解决村民饮水困难问题。混凝土硬化道路2643米,砖铺路523米,砖砌花墙265米,在村中和道路两侧栽种油松、侧柏等树种3000余棵,改善村容村貌;为了降低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开支,四支队伍积极协调资金,为***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了家用光伏发电,每年户均可节约1**元的用电成本;实施点亮工程,在金盆湾村胡屯、老沟小组安装路灯222盏,为村民夜间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对金盆湾村胡屯小组党员活动室屋顶共计356㎡进行了防水处理和坡屋顶改造,有效改变了房屋长期渗漏现象。
政策扶持实现从优到精的转变。落实产业发展惠民政策,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为全村因缺资金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小额贷款共计***万元,主要用于发展养殖和种植产业,互助资金使用正常运行。对无住房、自愿到城市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安置2户,均已上岗就业。包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和“一对一”帮扶责任人对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介绍到建筑工地、育苗公司、神州集团出租车管理公司、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等用人单位务工,向社会劳务输出200余人次,想方设法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联系区、乡两级卫生院每年对金盆湾村民体检1-2次,使得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率为100%。为保障村民住房安全,根据区住建局对农村房屋的鉴定结果,对金盆湾3户房屋属危房完成改造。落实学前教育扶贫政策2人、义务教育4人、普通高中教育1人、大学教育1人,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对全村无劳动能力的兜底保障户共计6户7人落实了兜底保障政策。对全村的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退耕还林20.1亩,进行了生态扶贫政策的落实,每年补助2**元。
为民奉献实现从精到全的转变。打铁还须趁热。麻洞川乡金盆湾村扶贫工作队将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巩固发展养殖规模,充分利用胡屯小组桃园养殖产业基地,鼓励***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发展养猪产业,继续保持养蜂产业,每年对加入合作社的养蜂户分红2**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对金盆湾村胡屯、老沟小组的主要交通干线和通户便道安装新能源路灯222盏,确保村民夜间出行安全。引进烟富10号、烟富8号等优质枝条进行嫁接,以此提高果苗的质量,增加育苗产业的经济效益,加强育苗产业管理。利用老沟小组周边玉米秸秆、林地草源和地下水资源等优势,协调包扶单位注入圈舍扩建改造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发展养牛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结合困难群众的致富意愿实际情况,采取多渠道帮扶措施,使村级发生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使村民过上安生幸福的好日子。
“疫情防控期间,不顾个人安危,协调购买医用口罩1***个、84消毒液85公斤,解决了村民购买防病毒物资难问题,扑下身子与村民吃住在一起整顿村级环境卫生,与村民一起规划村级美化绿化工作……驻村工作队真心为贫困户着想,为我们做了好多事,村民们真的很感动,也遇上了亲人”。村民杨占成站在新修建的广场上开心地说。
脚下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爱。麻洞川乡金盆湾村扶贫工作队用火热的青春浇灌为民的激情和初心,必将滋养出金盆湾红红火火的好日子,成为扶贫征程中闪耀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