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纤维材料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通过专家论证
“纤维材料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通过专家论证
为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办学水平,纺织服装学院近期一直致力于加快博士学位点申报建设工作,为争取设置“纤维材料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创造成熟条件,日前,该博士点顺利通过专家论证。
论证会于9月27日上午在纺织服装学院举行。论证专家组成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向仲怀教授,西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主任裴炎教授,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郁崇文教授,青岛大学纤维新材料与现代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韩光亭教授,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院长李晓久教授,苏州大学纺织学院副院长潘志娟教授,西南大学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副院长鲁志松教授,郁崇文教授为专家组组长。
副校长崔延强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在介绍学校学科发展现状后,崔延强着重就建设“纤维材料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的背景做了说明。他表示,学校作为综合性大学,对构建工学学科优势和发展交叉学科十分重视,希望与会专家对我校设置“纤维材料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对设置方案进行科学论证,指出不足和提出改进意见。
纺织服装学院院长代方银教授作了“纤维材料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设置方案汇报,并从学科基本概况、学科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规划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论证专家逐一发表意见,对该交叉学科博士点建设总体思路表示赞同,认为,这对整合西南大学在纤维材料及相关领域的学科和科研优势,交叉融合形成新兴学科,培养我国纤维材料科技与产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创新型复合人才十分必要。专家对论证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了申报团队前期的准备工作,认为在精心组织、积极协作、整合资源、凝练方向、合理规划等方面都做出了出色的努力,建设方案科学可行。专家们同时希望在研究内容方面进一步凸显学科交叉的特点和优势。经质询、审议后,专家组一致同意设立“纤维材料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建设方案顺利通过论证。
论证会由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名扬主持,研究生院、科技处、人事处等部门负责人,学科点各方向负责人及梯队成员,纺织服装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教师代表参加会议。闽江学院服装学院院长陈东生教授、重庆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忠敏教授、我校生物技术中心肖月华教授应邀参加了论证会。
据悉,本学科点现设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即“纤维资源开发及利用”、“纤维结构与性能”和“纤维工程”。按照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和管理,主要依托纺织服装学院,同时联合生物技术中心、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建设,在导师队伍方面还包括有武汉纺织大学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徐卫林教授等加盟。该博士点的设立,必将对学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必将对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学科和促进产业转型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篇: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更新日期:2011-6-10
6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在北京组织召开《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建筑材料和非金属矿五个子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专家论证会。来自行业协会、专业院所、重点企业、咨询机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十四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规划进行了论证。部规划司和产业司参加了会议。原材料司巡视员贾银松、副司长高云虎到会并讲话。
专家组听取了起草组对规划内容及编制过程的说明,对规划进行了认真审议。专家组认为,规划贯彻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和要求,是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的具体措施,规划整体结构合理,定位准确,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篇: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简介(纺织学院)
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简介(纺织学院)
纺织学院是东华大学中学科优势最强和办学历史最长的学院,也是东华大学最早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学院之一。学院具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有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生物材料与技术、数字化纺织工程、古代纺织材料与技术、纺织复合材料、非织造材料与工程7个二级学科。其中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并都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接受国内外博士学位获得者从事科研工作;同时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单位和教育部“211工程”建设、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之一。
学院拥有一批治学严谨、造诣深厚、科研成果卓著的著名教授和富有献身精神、学术思想活跃的中青年学科骨干人才。现有博士生导师41人,硕士生导师70余人,兼职硕士生导师40余人。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攻关、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后军需所、省部级科技攻关、国家技术创新等项目。获国家及省、部、市一、二、三等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奖近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发明奖一、二等奖1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上海市精品课程6门。年发表论文200余篇以上。近5年共有19篇博士论文入选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8篇博士论文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近200余名,在校硕士研究生近600余名。
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纺织学院内诸学科已形成了既各具特色,又互相渗透和依托的学科群。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简介
东华大学材料学科是我国第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分子学科之一,创始人是钱宝钧教授和方柏容教授。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和拓展,教学和研究领域从化学纤维扩展到高分子材料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目前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纳米纤维及杂化材料、功能与智能材料、生物与仿生材料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
材料学院拥有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玻璃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等学校纤维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与科学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等研究基地。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研究生导师80余名,博士生导师35名,其中45岁以下博导15名,副教授21名。本学科拥有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973”首席科学家1名,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10人,和上海市东方学者2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470多名,博士研究生320名。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近5年来完成了国家、省、市、部、企业的研究课题20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4项、部省市科技进步奖2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
材料学院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材料学院始终奉行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融合国际办学经验,与美、英、法、德、日等多个国家的多所知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如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美国阿克隆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牛津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意大利热那亚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日本川村理化研究所等等;与香港科技大学、台湾逢甲大学、北京大学高分子系、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科院北京化学所等国内大学及研究所也有较深入的合作与交流。
本学科注重研究生的科研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2012年研究生发表SCI论文135篇,部分SCI论文的影响因子>5.0,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人均发表SCI论文3篇以上。研究生参加全国挑战杯、上海科创杯,连年战绩辉煌。
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简介(材料学院)
东华大学化学一级学科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有机化学、材料物理、无机化学等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应用基础研究为特色的理学学科。材料学院承担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的工作,其中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位点于2005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无机化学学位点于2011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以理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无机合成化学为学科特色,侧重高分子科学、无机纳米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训练,在高分子合成、高分子凝聚态结构、高分子研究方法、无机化学合成方法、无机材料微纳米结构设计和性能表征等方面均得到全面的培养和训练。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18名,其他教学科研人员20多名。完成和正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和上海市等省部级课题多项。近三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
无机化学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8名,其他教学科研人员10多名。完成和正在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和上海市基础研究等课题多项。近三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学科二级学科博士点简介
(化工生物学院)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 “211工程”建设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学科于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本学科拥有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纺织面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染整分部)3个学科研发基地。拥有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最齐全的科学实验仪器设备,与国际上许多著名大学和跨国公司有着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13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国家“千人计划”教授1名。
学科的研究方向为染整加工与环境,纺织品功能整理、功能性聚合物材料、纺织材料的表面改性、纺织品印染工艺与控制、颜色科学及其应用等。近5年来,学科承担了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863”计划、科技部支撑计划、自然学科基金、省部级等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发明)一、二、三等奖11项。另外,受全国各企业委托的科技攻关项目有百余项,这些研究项目遍及染整工程的各个方面,学科80%的科研成果通过技术转让转化为生产力。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学科点迄今已培养博士生73名,硕士生607名。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78名,在校硕士研究生271名。
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简介(化工生物学院)
东华大学化学学科是在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和应用化学等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应用基础研究为鲜明特色的理学学科。东华大学的化学学科在高性能纤维用高分子的合成与结构控制、纺织品功能整理剂的设计与制备、功能高分子的设计与制备和纳米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并且部分研究成果已实现工业化应用。本学科于2005年获得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授权点、于2011年获得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本学科由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建,其中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负责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学位点的研究生招生与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等学位点的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化学学科2012年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B类),本学科研究基地有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染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多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2005年以来,本学科先后承担“973”课题、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教育部重点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登山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中英联合、中瑞联合以及企业合作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化学学科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学术研究特色鲜明,学术队伍结构合理的,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队伍。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23名,其中45岁以下博导11名,副教授4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名、上海市“千人计划”入选者1名和上海市东方学者2名。
生物材料学二级交叉学科博士点简介(化生学院)
生物材料学旨在研究各类生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在临床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生物质材料和仿生材料的制备和工程化应用以及上述过程中涉及的材料化学和化学生物学问题,是综合现代材料科学、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的新型交叉学科。东华大学生物材料博士学科点是在化学一级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下设立的一个交叉学科二级博士点。本学科点将围绕纤维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诊断材料与技术、生物活性物质载体材料及其控释系统、光子生物医学等研究方面,充分利用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科的优势,开展自主研发和实现成果产业化,最终建立起多学科交叉的、特色鲜明的生物材料学科。并围绕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对生物材料的重大需求和发展战略目标,培养具有材料科学知识、生命科学知识和医学临床知识,有较强的实验与设计能力,从事生物材料科学研究与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东华大学是一个纺织、材料学科特色非常鲜明的首批教育部批准的“211”工程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并于2004年成了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组建了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学、纳米生物功能材料、仿生大分子、纳米医学、生物医药、蛋白质工程、酶学与缓释技术、微生物工程和医学分子遗传学等研究组。该学科拥有正副教授44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新加坡籍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1名、校特聘教授3名、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2名、博士生导师共20名。拥有3个研发基地:纤维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纺织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和东华研究院生物医用材料研究所。该学科学术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在近几年里,已承接了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7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重大专项(纳米专项)等资助,荣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在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人工器官、手术缝纫线、仿生材料、生物力学、生物医用防治品、生物信息学等等方向上已经取得了很多非常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部分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简介(机械学院)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简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涵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3个二级学科,2010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前身是纺织机械学科,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2年被纺织工业部评为重点学科,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现建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纺织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4人。
本学科针对机械科学的重大理论及工程需求开展研究,在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零件成形制造与强化、机电一体化系统与控制、现代集成制造技术与系统、纺织加工工艺与装备、复杂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机构学方面形成较强实力与优势。近五年先后承担了“973”子课题、“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创新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0余项;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上海市等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0余项;成果在企业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发表数百篇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余本。
本学科具有优良的教学传统,注重实验环节和工程能力培养,为国家培养了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博士研究生就业领域宽广。
本学科注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先后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联系,开展了访问学者合作研究与交流、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在读博士生短期访学等,拓宽了研究生的国际视野。
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简介(机械学院)材料加工工程学科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及其高性能化方向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本学科方向围绕金属材料及其成形加工领域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在绿色成型技术、纳米复合材料、金属表面强化及纺织器材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发改委产业调整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成果在企业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本学科方向具有优良的教学传统,注重实践环节和工程能力培养,为国家培养了金属材料及其成形加工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本学科方向注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先后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联系,开展了访问学者合作研究与交流、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在读博士生短期访学等,拓宽了研究生的国际视野。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简介(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和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与工具,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与科技成就来阐明和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东华大学早在1959年设立工业管理工程本科专业,1982年设立管理工程硕士点,1995年设立管理信息系统硕士点,1997年按学科新目录调整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1996年与2002年分别设立“经济控制与发展”与“智能决策系统与知识管理”博士点研究方向(挂靠我校“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点)招收博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设有五个研究方向,分别是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智能决策与信息管理、服务工程与创意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金融工程。
1、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Electronic Business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方向主要培养具有坚实宽广的管理科学基础理论和深入的电子商务及现代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系统地掌握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及现代物流管理方法,能够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开展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系统相关的分析、设计与管理控制研究。
本方向的研究范围是:电子商务运作和管理模式、电子商务云计算服务、供应链协调管理理论与方法,供应链系统优化,供应链与电子商务金融系统,现代物流管理及物流服务技术和模式创新,物流系统分析、设计与优化控制等。
本研究方向与指导教师:
① 供应链协调与优化理论与方法(徐琪、姚卫新、郑斐峰)
② 电子商务理论、方法与运作管理、电子供应链管理(姚卫新、徐琪)③ 现代物流管理、低碳物流管理(孙明贵、徐琪)
2、智能决策与信息管理(Intelligent Decision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智能决策与信息管理方向主要培养具有坚实宽广的管理科学基础和系统深入的有关智能决策及知识管理的专业人才,能够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研究方法,从事智能管理决策和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应用研究,解决组织(企业)、经济社会中管理决策的实际问题,并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创新能力。
本方向研究范围是:智能决策、管理优化决策、现代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研发及其实施原理研究、数据库管理与数据挖掘原理与应用研究、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计算智能、数据挖掘与大数据、知识管理与知识发现等。本研究方向与指导教师:
① 知识发现与智能计算(郑建国、丁永生)② 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郑建国、王英林)③ 智能决策与知识管理(宋福根、王英林、丁晓东)
3、服务工程与创意管理(Service engineering and creative management)本方向培养的人才具有坚实和广泛的管理学理论、现代服务科学与服务工程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创意管理和创意产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规律,能够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开展服务科学与服务工程、创意管理相关的研究与应用。
本方向的研究范围有:服务运营管理,服务科学建模及数据支持设计,服务流程再造,服务影响评估;创意管理、创意产业管理、创意时尚管理。
本研究方向与指导教师:
① 服务科学与现代服务运营管理(郑斐峰、丁晓东)② 创意管理、创意产业管理(高长春、厉无畏)
4、工业工程与管理(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工业工程研究方向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现代经济管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掌握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开展科学研究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方向研究范围有:品牌工程与产品工程,企业生产系统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质量控制管理,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先进管理模式以及现代工业工程等。
本研究方向与指导教师:
① 企业生产系统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徐琪、郑建国)② 先进制造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丁晓东)
5、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本方向主要培养扎实掌握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系统的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本领域的研究前沿,并熟练掌握金融学和数学科学研究方法论及研究工具的高级科研、教学人才以及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金融工程创新人才。
本学科的研究范围是:金融工程和数学金融(以数学工具来建立金融市场模型,解决金融问题);资金运作决策与分析技术等。
本研究方向与指导教师:
① 金融工程与数学金融(闫理坦、王勤)② 公司金融(朱淑珍)
企业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简介(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属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以工商企业为研究对象,涉及企业理论、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战略管理、企业伦理等方面。本学科主要应用现代管理的思想、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规律和趋势进行理论总结和创新,进而提炼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东华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具有较长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淀积。早在1953年,学校就设立了管理专业教研室,1983年正式批准设立企业管理硕士点,2006年批准设立企业管理博士点。下设五个研究方向:营销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与资产经营、企业战略与创新管理、质量管理。
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规律的发现和理论总结需要以企业的实践为其土壤,在这一方面,东华大学与国内外工商企业的密切关系(特别是纺织、服装企业)及其相应的社会网络为本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因而本博士点必能为有志于从事企业管理研究的人才提供优越的研究条件。
1、营销管理(Marketing)
本方向培养的人才要求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营销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文献和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各种方法和工具,并具备营销的本土化理论和实践的提炼和创新能力。本方向重点研究内容包括:纺织产业营销及服装市场营销、流通理论与方法、零售业态管理、顾客管理等。具体的研究方向及指导教师如下:
① 产业营销理论 ② 流通理论与方法 ③ 零售管理
指导教师:孙明贵、沈蕾
2、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Organization &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本方向培养的人才要求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方向以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文献和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各种方法和工具。并能对我国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丰富实践有深刻的把握和理解,具备理论提炼和创新的能力。本方向重点研究内容包括:组织变革和团队建设、人力资源的国际比较、知识工作者管理及其生产率研究等。具体的研究方向如下:
① 组织变革与组织创新 ② 人力资源管理 ③ 组织知识管理
指导教师:沈蕾、赵晓康、刘春红
3、财务管理与资产经营(Finance Management & Asset Operation)
本方向培养的人才要求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方向以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文献和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各种方法和工具。并具备针对我国国情的理论提炼和理论创新能力。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企业并购和控制权管理、企业财务和资产经营、创业投资与产权管理等。具体研究方向如下:
① 资产经营 ② 投融资管理 ③ 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
指导教师:徐明稚、顾晓敏、朱淑珍、田增瑞
4、企业战略与创新管理(Strategy & Innovation Management)
本方向培养的人才要求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方向以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文献和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各种方法和工具。并具备针对我国企业实践的理论提炼和理论创新能力。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企业战略与价值创造,企业战略与企业变革,企业战略与其相关因素(如技术、企业文化、领导、企业伦理等)的关系,以及企业创新管理等。
研究方向如下: ① 企业战略理论 ② 绩效评价与价值创造 ③ 变革与创新管理
指导教师:高长春、赵晓康、赵红岩、厉无畏
5、服务与质量管理(Service and Quality Management)
本方向培养的人才要求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科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方向以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文献和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各种方法和工具,并具备针对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实践的理论提炼和理论创新能力。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理论与方法、服务质量管理等。具体研究方向如下:
① 服务质量管理 ② 产品质量与运作管理 指导教师:徐明、孙明贵
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二级学科博士点简介(服装学院)
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二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本博士点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完成了包括国家“921”、“863”项目“航天服暖体假人研制”等在内的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以及中欧、中日、中加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等重点项目,多项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为服装领域培养了高层次专业人才,为服装产业科技进步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学科拥有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防护服装研究中心、航天服暖体假人人工模拟气候舱、服装快速反应(QRS)实验中心、服装人体工学研究所、服装设计与信息数字化研究基地、服装研究中心、职业装研究所、上海纺织服装博物馆、时尚产业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为研究生培养创造必要的研究基地。本学科设有服装先进制造工程研究、功能与防护服装研究、服装人体工程研究、服装产业经济、服饰史论研究、服装设计方法论研究、时尚产业与时尚文化研究等研究方向。
本学科已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纽约时装学院、英国伦敦时装学院、香港理工学院和澳大利亚悉尼时装学院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建立了密切联系。80%教师经过了不同途径留学美国、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国家或地区,为本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简介(信息学院)
东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源于1956年,首批成为工业自动化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0年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设立“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列入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完成自主设置“信息与通信智能系统”交叉学科,自主设置“检测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导航与制导”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的论证。1992年被纺织工业部评为重点学科,“十五”到“十二五”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建有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基地。
本学科点主要围绕:1)复杂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2)智能系统与网络智能,3)图形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4)智能检测与纺织测控系统集成,5)复杂网络分析、综合与优化,6)生物信息处理与系统建模,7)信息与通信智能系统,8)智能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9)控制科学中数学理论与方法,10)数字化纺织集成技术等研究方向,努力开展学科前沿领域的探索研究,已形成若干个有特色并处于国内领先或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领域,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学科点的特色研究是:1)自1978年起在国内较早开始智能控制和新型智能算法的学科前沿研究,如模糊控制、模糊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浑沌系统模糊控制、DNA计算、人工免疫控制、细胞生长机理的算法、突现计算、生态网络、生物网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社会网络、经济网络等新型智能系统的前沿研究;2)面向国民经济重大需求,紧密结合纺织等行业开展应用研究,从本学科点建立起一直为纺织等行业信息化服务;3)与数学物理中新方法相结合,并应用于社会经济、生命科学与金融等领域。
近年来,本学科点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培育资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100余项重要项目和欧盟第6框架等1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以及100余项企业委托横向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近5年,在“IEEE Trans.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等国际权威杂志和国内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检索2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申请发明专利80余项,其中授权30余项。结合东华大学的纺织服装学科的特色优势,依托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大力发展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在纺织服装中的应用,以信息化改造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并通过改革机制的公司操作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学科点先后主办了“2003年中法感官评估与智能技术国际学术会议”,“2006年智能系统与知识工程国际学术会议”、“2009遗传与进化计算国际峰会”、“2011年第7届自然计算国际学术会议”、“2011年第8届模糊系统和知识发现国际学术会议”、“2011年第4届图像和信号处理国际学术会议”和“2011年第4届生物医学工程和信息学国际学术会议”等,进一步扩大了本学科在国际、国内的影响。
本学科点建立了“智能系统与网络智能研究所”、“复杂网络分析与控制研究所”、“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研究所”、“智能测控研究所”、“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所”、“无线通信与远程监控研究所”,“系统工程研究所”、“系统集成与网络工程研究所”、“图像处理与传输研究所”、“信息处理与保密通信研究所”等,具有满足培养博士生所必要的研究基地。目前本学科点已经形成了一支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研究方向稳定、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现有教学科研人员70余名,其中5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教授20名。研究经费充足,实验设备先进,图书资料充足,可充分满足规模培养博士生的需要。
信息与通信智能系统二级交叉学科博士点简介(信息学院)
信息与通信智能系统是应用导向的前沿交叉学科,其目标是研究新的、先进的通信理论和技术。信息与通信智能系统学科紧密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满足国家及上海市的重大需求,成为上海市信息产业、通信产业及信息智能城市建设的“智库”。本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以信息获取、处理、传输、控制等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通信智能系统研究涵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等多个层次。在通信系统与网络优化,智能信息处理,信息获取与传输,网络智能与系统集成等方向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东华大学信息与通信智能系统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通信系统与网络优化、智能信息处理、信息获取与传输、网络智能与系统集成。本交叉学科依托于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通过与纺织科学与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相交叉,近年来积极探索前沿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国家和上海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提炼科学问题,在本学科的四个研究方向上积极寻求学科交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60余项,在包括IEEE Trans.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等国际权威杂志和国内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 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本学科先后主办了“2011年第7届自然计算国际学术会议和第8届模糊系统和知识发现国际学术会议”、“2011年第4届图像和信号处理国际学术会议和第4届生物医学工程和信息学国际学术会议”、“2009遗传与进化计算国际峰会”等国际会议。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简介(环境学院)
东华大学是国内最早设立环境学科的高校之一。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纺织化工学科设立环境污染治理方向,并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2000年获得环境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环境工程二级学科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11年环境工程专业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2012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列入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依托本学科建有国家环境保护纺织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32名,其中双聘院士2名,教授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13名。本学科创建以来,共培养研究生900余名。其中已授予硕士学位600余名,已授予博士学位100余名。
近五年来,本学科已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部和市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
目前本学科与日本宇都宫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密歇根大学、密西西比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和查尔摩斯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有人才培养交流或学术交流。
环境生物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简介(环境学院)
环境生物技术博士点是依托于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而设置的。环境生物技术是环境学与生物技术的交叉学科。本学科的研究目标是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综合解决资源环境所面临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中的主要环境问题。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6名,教授、副教授12名。本学科在环境生物资源利用、环境微生物生态、微生物模式菌功能基因、环境生物检测技术等领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了多项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完成了大量研究论文和著作。本学科承担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上海市科委、中科院、企业等项目。
本博士点设有资源环境微生物、环境微生物生态及生物修复、环境微生物基因组学及蛋白质工程、环境生物检测技术等研究方向。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简介
东华大学是我国较早设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的高校之一。本学科的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华东纺织工学院热工教研室。1960、1961年本学科曾招收两届纺织暖通空调方向本科生,1982年正式设置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并招生。1984年开始招收暖通空调方向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本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暖通空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本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在国内较早通过本科专业评估和专业评估复评,是国内本专业具有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工程硕士学位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校之一。
在本校以工业背景为特色建立的学科体系中,本学科形成了以建筑环境空气质量控制、工业通风与污染控制、建筑节能与能源利用、纺织服装热舒适性、建设工程用纺织材料为特色的研究方向。本学科目前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在专职教师中,形成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或进修经历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在与本校其它学科进行的交叉合作研究中,也进一步充实和拓展了从事本专业相关研究的师资力量。
作为东华大学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得到了教育部、住建部、校、院的大力支持,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效果,目前本学科承担有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项目,承担有上海市科委、教委、环保局各类基金项目和人才项目,承担纺织、电力、建筑等有关部委科技攻关项目和地方项目,主持全国本学科本科专业规范的制定工作等。
目前本学科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普渡大学、密歇根大学、密西西比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和查尔摩斯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大学等高校有人才培养交流或学术交流。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二级交叉学科博士点简介(理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学科是我国第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目前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纳米纤维及杂化材料、物质智能系统工程、仿生材料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是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磁约束核聚变教育部中心(东华大学)和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的二级交叉博士点,是由物理、材料、化学、电子等多学科交叉的战略性新兴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二级交叉博士点的导师组由来自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磁约束核聚变教育部中心(东华大学)和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共13位教授(博导)组成,将在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能源材料计算和光电子器件模拟、等离子体能源材料新技术以及等离子体新能源物理与过程控制等方向开展研究,逐步建设成为一个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与应用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研发平台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上海市以及国内兄弟院校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教学和科研人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交叉博士点研究方向和导师: 1.等离子体能源材料新技术 张菁教授、石建军教授、邱高教授 2.等离子体新能源物理与过程控制 罗家融 研究员钟方川 教授 3.光电子能源材料与器件
王春瑞教授、胡俊青教授、张青红教授、卢文科教授、乔锦丽教授、薛绍林教授 4.光电能源材料计算与光电子器件模拟 邢怀中教授、伍滨和研究员
纺织科技史二级交叉学科博士点简介(人文学院)
纺织科技史是探讨古代、近代和现代纺织科学技术在世界不同文化区域生长、发展和融合创新整体历程的学科,同时也研究纺织科技与文化、纺织科技与社会的历史互动进程及其深层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纺织科技政策的制定、纺织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基础和必要的学术支撑。纺织科技史有着极为广阔的研究界域,其中,国别史研究探讨纺织科技在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产生、发展和融合创新的过程,断代史研究探究纺织科技在不同历史时段、不同文化区域产生、发展和交流创新的过程。本学科旨在通过文、理、工等的交叉,以纺织科技发展内外史的融合,生长出新兴、前沿的学科方向,拓展、深化和完善纺织科技史研究的范围和内涵。
本学科点有着长期的积累,实力雄厚,声誉卓著。早在1973年,本学科就为主参与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织物的鉴定研究。1987年,周启澄先生在纺织科技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中国古代纺织工程博士研究方向,即开国内纺织科技史博士研究生培养之先河。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建设,本学位点现有教授12名,副教授8名,著、译、编有《纺织科技史导论》、《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中国近代纺织史》、《中国丝绸通史》、《敦煌丝绸艺术全集》、《锦绣华服——中国丝绸染织术》、《丝绸之路美术考古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史·纺纱卷》、《上海科学技术发展简史》、《中国科技十二讲》、《当代中国科技十五讲》、《山西省志·科学技术志》等著作20多部;在《纺织学报》、《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丝绸》、《纺织科技进展》、《上海纺织科技》以及SCI、EI等源刊上发表纺织科技史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或正在承担国际合作、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如“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建设”、“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纺纱卷》翻译与校对”以及国家“十五”重点出版纺织类项目等10项;本学科先后荣获纺织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纺织系统优秀图书一等奖、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奖一等奖以及其他省部级奖项10余项。
1、纺织科技与社会发展
研究纺织科技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影响纺织科技发展的社会原因,分析纺织科技革新对社会发展的内在影响。
2、纺织科技与文化传承
研究纺织科技在文化传承中的角色和作用,特别注重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纺织工业遗产的田野调研及其相关的理论研究。
3、纺织科技中外交流史
研究纺织科技在世界不同文化区域交流、融合和创新的恢弘历程,特别是以丝绸之路为线索,发掘历史上中外纺织科技以及纺织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二级交叉学科博士点简介(计算
机学院)
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是一个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同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相融合的交叉学科。东华大学计算机学科于1978年就开始招收本科专业学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 年获得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逐步形成数据工程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学科特色,致力于信息化智能化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8人,硕士生导师48人,80%的专业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本学科积极与我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纺织服装等进行学科交叉,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近年来完成了包括国家863、核高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科委重点攻关项目等30多项。许多成果在企业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本学科点主要围绕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关键信息技术及管理问题开展学科前沿领域的探索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
1)企业信息系统的模型与实现技术 2)业务流程与工艺流程管理 3)智能信息处理
本学科点与国内外研究院校和IT企业保持紧密合作关系,目前与美国普渡大学、瑞典中瑞典大学、德国劳特林根大学、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以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院校签订有人才培养交流项目。建立了“东华-万达教育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海软件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王嘉廉新媒体技术东华大学实验室”、“东华大学—达梦数据库联合实验室”、“东华-合胜联合实验室”、“东华-宝信电子政务信息研究室”、“东华大学—英特尔多核技术实验室”、“东华-龙芯-云通云计算联合实验室”、“东华-Express Logic Inc.嵌入式系统联合实验室”、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室、普适计算及应用实验室、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纺织图像处理实验室、高性能网络与信息利用实验室等,发挥政府、高校、研究所、企业等各方优势,为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丰富资源。
第四篇:纤维网国内部分工程案例
Fibermesh国内工程案例(部分)宁波公路大桥桥面
桥梁工程
北京城市铁路桥面层 北京八通线轻轨桥面层
秦沈铁路客运专线全线桥面保护层 咸阳市人民路立交桥桥面 咸阳市渭北1号立交桥桥面 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桥面 西安东西快速干道桥面铺装 西安市互助路立交桥面 沈阳大二环快速干道桥面铺装 沈阳浑河南大桥桥面铺装 辽宁朝阳市政立交桥面铺装 辽宁铁岭龙口高架桥桥面铺装 武汉市江汉五桥桥面
湖北宜昌市宜陵长江大桥南北引桥 湖北黄石大桥桥面养护 哈尔滨十四道街跨线桥 黑龙江大庆市龙凤跨线立交桥面 甘肃兰州小西湖黄河大桥 广东花都市桥面铺装 江西万年县西门桥面 山东济青高速部分桥面修复
天津唐津高速公路桥面铺装(十座)天津大港油田一号桥桥面铺装 天津卫国道立交桥面铺装 江苏连徐高速公路跨运河大桥 湖南衡南泉溪大桥
广西宾南高速公路桥面铺装 成绵高速公路桥面 四川阆中双龙大桥桥面铺装 四川长宁大桥桥面铺装 四川宜宾桥面 四川简阳沱江大桥桥面
公路工程
郑州市桐柏路路面 安徽合叶公路改造
福建漳龙高速公路隧道二期衬砌 山东枣庄公路改造
山东数百公里县市级公路路面 四川巴中巴乐路改造 四川攀枝花甸渡公路改造 汉中市108国道部分改造工程 辽宁102线改造(沈阳段、兴城段)河南平顶山平东线改造工程路面 河南107线京珠许漯高速公路收费站 江西上饶公路改造
湖南长常、长益高速公路路面 湖南汉寿县公路改造
新疆312国道伊犁、哈密道路收费站新疆托克逊公路
重庆津发长江公路大桥收费站路面
第五篇:湖南首创的“发芽糙米”生产线通过专家论证
湖南省研制的3万吨发芽糙米生产线,今天正式通过专家论证。习惯上,人们以精白米为美食。殊不知,稻谷中60%营养元素都积聚于糠层和胚芽中,精白米使这部分营养精华损失多半。我省年产稻谷约250亿公斤,加工精白米的出米率约为64%;而加工成糙米,仅出米率即可提高15%左右。据测算,本省每年加工的精白米,损失的高营养物质,保守估计超过1000亿元。
谷芽的利用,将减少这种巨大浪费。《本草纲目》载:谷芽能“消烦、活中、益精、健脾、止泻”。本省专家多年研究,把糙米发芽,充分“活化”营养物质,开发出国内首个“发芽糙米”。据检测,发芽糙米的维生素成分提高数倍,膳食纤维增加15%,钙、镁、锌、铁等微量元素明显增多;发芽过程中,糙米酶转化产生的物质,对人体还具有保健作用。专家论证得出:运用谷芽技术,我省将“捡”回每年损失的1000亿元!
“营养丸”、“神农米”、“元气米”———国际米市的传奇产品,每公斤折合人民币数十元,其实就是发芽糙米。日本在谷类胚芽技术上暂居国际领先,但尚未形成产业化开发。专家论证称,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芽糙米系列技术,开发出的产品在主要营养指标上已赶超日本。
目前,湖南省南马公司投资,在郴州兴建首条3万吨生产线,年内即可投产。公司董事长王布兰称:发芽糙米开发将采取“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确保稻农最大获益。据悉,首批大规模生产的发芽糙米,已洽谈出口欧洲、北美洲。(2004。5。31中国食品工业网)
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机电技术应用研究所、北京华通康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发芽糙米产业化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日前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审。
糙米中约64%的营养元素集中在占糙米重量10%的糊粉层(俗称米糠)和胚芽中,发芽糙米既保留了糊粉层,又因发芽而富化了各种营养成分,尤其是利用糙米自身酶的转化产生了大量V-氨基丁酸,一种对人体大脑、血管、神经、脏器等有多种药理作用的生理活性成分。因此,发芽糙米比普通白米更具营养和保健功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粮食、食品、医药、营养等各界专家对该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经科技查新和专家审定,发芽糙米生产线及其制品均为国内首创并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主要功能成分V-氨基丁酸的含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近年来,日本、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国家,掀起了食用糙米食品的热潮。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很多消费者也把吃糙米食品视为时尚。明代《本草纲目》称糙米有“和五脏、好颜色”之妙用。可见糙米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还有神奇的治病防病、健身美容价值。
青睐糙米的国家首推日本,日本医界历来提倡吃玄米饭(即糙米米饭)。他们将糙米先用冷水浸渍1夜,翌日用高压锅煮焖1小时,据称吃起来别有风味,并对肺结核患者施行所谓“玄米饭疗法”,称有明显疗效,在各疗养院推广实施。在日本市场上已有精制糙米粉、糙米片剂和米胚芽片剂食品供应。最近又推出利用糙米的营养精华———米胚芽、米糠加蜂蜜,配制成培养基,接种真菌生产出多种糙米酵素,其营养与保健功能优于被称为优良主食的玄米饭。
糙米虽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因为它的外围被纤维组织包裹起来,人体难以消化吸收。经过长时间的蒸煮,营养成分会因加热而损失,因此,提倡吃糙米饭是不切合实际的。随着食品科技的发展,食品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为开发糙米健康食品创造了条件,糙米粉、糙米羹、糙米饮料等的问世,既解决了糙米难煮、难吸收的问题,又保存了糙米的全部营养成分。(稻谷由谷壳、果皮、种皮、外胚乳、糊粉层、胚乳和胚等各部分构成。
糙米是指稻谷只剥去粗糠而保留胚芽和内皮的“浅黄米”保留其它各部分的制品;各种谷物的营养都集中在胚芽和内皮里,胚芽掌管着米的生命,相当于人的头脑,内皮则相当于人的皮肤。经过精加工的白米失去了头脑和皮肤,导致杂菌侵入,吞噬了本来就不多的营养成分。而糙米依赖原有的生命力和营养成分,就能抵抗杂菌入侵。人们常把白米叫”死米“,把糙米称为“活米”。
不是说剥去了粗糠就是糙米,糙米必须是100%活的,把糙米浸泡在水里,必须在一星期内出芽,否则依然是死米。因此糙米又称发芽米。
精制大米(即通常所说的大米)是指仅保留胚乳,而将其余部分全部脱去的制品。
由于稻谷中除碳水化合物以外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大部分都集中在果皮、种皮、外胚乳、糊粉层和胚(即通常所说的糠层)中,因此糙米的营养价值明显优于精制大米。
随着营养科学知识的普及,糙米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并被视为“文明病”的克星,一股食用糙米热潮正在逐步形成。
白米和糙米的差异
1、白米饭使人糊涂,糙米饭让人聪明。白米在加工中,结构被破坏,营养流失,丧失生命力。白米失去维生素(维生素B)后成了非活性化,在被人食用前就已经氧化,从而难以在人体内完全燃烧。形成中间代谢的产物,乳酸和焦葡萄糖酸,导致血液酸性化。糙米是维生素B合成物的宝库,有很高的代谢功能,并含有解毒物质,能将有害于身体的各种公害物质和有毒物质及重金属等中和后排出体外。糙米中维生素E能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等,钙含量比白米多一倍,有利于安神和净化血液,使得血液更接近弱碱性。
2、即使有副食辅助,白米也无营养,光吃糙米,照样营养丰富。
白米作为死米,胚芽和纤维素都被去掉了,使大部分营养流失,给人带来各种有害的副作用,缺乏纤维素易引起便秘,没有维生素B1会诱发肝病,钙铁不足会造成发育不良。
糙米在胚芽和内皮层里含有大量各种有效成分,仅白米一半的量就能使胃感到充实。由于不用副食来辅助,自然就减少进入体内的化学物质数量,糙米被公认为是公害时代的必需食品。
3、白米使脑子迟钝,糙米却能健脑。对脑功能产生不好影响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维生素B类不足,一旦缺少了磷,就会使判断力记忆力减弱,白米中几乎不含磷。
糙米中磷含量是白米的7倍,各种B类维生素之多,白米无法与之相比。摄取糙米养分能够补充对脑子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许多成分。还能使细胞新陈代谢更加活跃。从而使头脑永远保持清醒。
4、与癌的关系癌症第一原因是缺少三种维生素B类(即核黄素,烟酸,泛酸)中的一种。人吃白米饭后会形成一种叫“雷琐辛”的致癌物质,对每日食白米饭的人致癌物质日积月累危险可想而知。
糙米是抗癌食品,糙米是维生素B合成物的宝库,有利于预防癌症,在胚芽中含有大量的特殊抗癌物质和白米中几乎没有的维生素K,所以还能治疗癌症。
糙米饭怎么做
1、选择优质糙米(先决条件是无公害、自然糙米,挑选最少使用化学农药栽培的稻子,浸泡在水里一星期后出芽的才是真正糙米)。
2、在凉水中浸泡8小时左右。
3、使用压力锅,糙米和水1/1,用一般的锅做(包括电饭锅)水应是糙米的1.5-2倍。
4、前15分钟用小火,中间25分钟用中火,后15分钟小火。如果是一般的饭锅或平底锅,小火15分钟后,再向锅内洒一些冷水,重新盖上锅盖,使5秒钟大火。然后熄火,该状态保持10分钟后,就做成了标准的糙米饭。亦可掺加一些大豆,小都等杂粮。这样更能增加味道和营养。还可熬制糙米粥。
糙米饭如何吃
1、细嚼最重要。
2、原则上不用拌菜。
3、主副食比例3/1。
4、饭量要比自己认为的少一些。
糙米菜食
糙米菜食也可以直接称为:“糙米食品”。于是,有人认为光吃糙米饭就行了,当然,光吃糙米饭的确也能对增进健康有很大帮助。糙米菜食的真正意义,在于以糙米为中心,均衡地摄取身体必需的一切营养成分,这是自然的饮食方式和原则之一。
一般在糙米中掺加大豆、小豆、薏米、黍子、粟子等各种谷物,假如再和根茎类、叶子类、海藻类等在内的蔬菜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种整体饮食。整体饮食的好处就在于有活的生命;而饮食之所以有活的生命,就是因为其营养大体上是平衡的。结果使得肠内能够保持稳定的碱性,也促使能对放射线污染、重金属等进行中和的物质充分活动。糙米中大量含有该类物质,在碱性条件下的作用更加活跃。从其结合率上来看,PH值为7(中性)的时候达到80%。PH值为8(碱性)的时候达到100%。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糙米中的米糠和胚芽部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帮助人们消除沮丧烦躁的情绪,使人充满活力。此外,糙米中钾、镁、锌、铁、锰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贫血症。它还保留了大量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加速肠道蠕动,软化粪便,预防便秘和肠癌;膳食纤维还能与胆汁中的胆固醇结合,促进胆固醇的排出,从而帮助高血脂症患者降低血脂。
吃糙米对于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特别有益
因为其中的淀粉物质被粗纤维组织所包裹,人体消化吸收速度较慢,因而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同时,糙米中的锌、铬、锰、钒等微量元素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糖耐量受损的人很有帮助。
日本研究证明,糙米饭的血糖指数比白米饭低得多,在吃同样数量时具有更好的饱腹感,有利于控制食量,从而帮助肥胖者减肥。因此,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很早就掀起了吃糙米控制体重的热潮。
糙米的营养
糙米是稻谷去壳后的大米,是由皮层、糊粉层、胚乳和胚芽四部分所组成。它是一种加工精度不高的粮食。稻谷的维生素主要集中在糙米的皮层、糊粉层和胚芽中。碾米时,随着皮层、糊粉层和胚芽的除去,大部分维生素都转入到米糠中。特别是维生素B1的损失最大。一般每百克糙米中含有维生素B10.35毫克左右,而每百克精米中仅含0.11毫克左右。一个人如长期以精米为主食,而不另外补充维生素B1,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糙米的糊粉层内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碾米时,约有20%的蛋白质和脂肪转入米糠中。因此,大米碾得越精白,其营养价值就越低。
糙米的最大特点是含有胚芽。胚芽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含有丰富的营养。它在适当的环境中会发育成一颗植株。由此可见胚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胚芽不仅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E、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而且还有大量的纤维素、不饱和脂肪酸和锌。纤维素近年来已被证明具有减肥、降低胆固醇、通便等功能。因而糙米胚芽可以改善肠胃机能、净化血液。胚芽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脏的作用。并且还有健脑的功能,这是因为人脑炎质中有65%是由各种脂肪酸组成的,其中又以不饱和脂肪酸最为重要,如果脑部摄取的不饱和脂肪酸过少,就会影响心智的发育。
糙米中锌的含量为16.4mg/公斤,而精米仅有6mg/公斤。锌在过去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在发现人体内的80多种酶含有锌,因而锌被公认为人类饮食的必需成分。在动物的喂养实验中,如果锌的供给量不足,就会生长迟缓,食欲下降、脱毛、皮肤角质化,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降低和延缓伤口的愈合。胚芽含锌丰富,对糖尿病患者是个佳音,因糖尿病患者的胰腺含锌量仅为正常人的一半,因此,常吃糙米对糖尿病患者是有益处的。(本项目研究发芽糙米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糙米发芽过程中有关发芽环境参数的精确控制技术以及相应的糙米发芽装备,以解决目前制约我国发芽糙米生产加工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和装备问题,实现发芽糙米的工业化生产,推动我国发芽糙米产业的发展。
我国是稻谷及其衍生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江苏省是中国稻谷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地区。进行发芽糙米工业化生产技术和装备项目的研究,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是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划的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主题,因此,开展发芽糙米加工技术和装备研究符合不仅国家的农村发展产业政策,而且也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2)目前, 发芽糙米工业化生产技术主要为日本掌握,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使我国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芽糙米工业化生产技术和装备。
(3)可以实现大米的综合利用,将原本因难以食用而被抛弃的大米糠层重新利用,并付以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
(4)由于发芽糙米在日本、韩国和香港有很大的市场,解决了发芽糙米加工的技术和装备问题后,可以实现我国发芽糙米的对外出口,这对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推动江苏省乃至我国大宗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发芽糙米工艺设备研究
0.稻米的精深加工在我国已经有广泛的研究,比较多的研究有强化米、糙米、大米淀粉糖等,发芽米的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在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东南亚和日本。日本农林省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研究方案,取得了很大成果。
各种研究资料表明:植物的籽实在发芽后都具有特别丰富的营养成分,是营养价值最高的状态,如芽菜类中的豆芽。籽实经过发芽后的重要特征是氨基酸、维生素、多糖含量会增高,而且往往是有特殊的营养和保健作用的营养成分含量比较高。
利用糙米加工发芽米,可以更好地提高大米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1、试验原料稻谷 糙米白米
2、试验方案
2.1 试验流程
优质粳稻→清理→去石、除铁→砻谷→谷糙分离→糙米精选→检验→优质糙米→色选→浸泡、水洗→催芽→干燥→ 检验→包装→干制品→检验→包装→芽品
2.2 试验设备:
圆筒初清筛、筛选组合机SQ200、吸式比重去石机QSX100、胶辊砻谷机LT-
25、重力谷糙分离机GCE115*
5、糙米精选机、长度机、色选机、浸米槽、撒拉丁发芽箱、六层水平干燥塔、真空包装机等
2.3 工艺要点
特点特性:本技术是以去壳米为原料,经生理活性化工艺处理,使糙米保留60%稻谷的营养物质,比普通白米含营养成分高十几倍。该技术设计了三条工艺路线,涵盖发芽糙米、发芽糙米营养素、方便发芽糙米粉等三个主要产品。在发芽糙米的生产中,采用了安全高效的灭菌技术,生物发芽技术以及减少活性损失的低温干燥技术。在发芽糙米营养素的生产中,采用了物理及生物酶法营养素富集技术。在方便发芽糙米粉的生产中采用双螺杆膨化挤压处理,提高了淀粉的糊化度和产品风味。本项目涉及的发芽糙米及其系列产品的生产技术在其它食品与发酵工程产业中均有应用,有成型设备可以借鉴,产业化技术与装备条件已具备,尤其适合在有良好设备基础的稻米加工企业投产。该技术生产工艺设计基本做到了全利用,废弃物仅清洗浸泡用水,经净化处理后可做到无污染排放,生态效益良好。
推广前景:发芽糙米产品被誉为21世纪的首选健康食品。近年来,各种富含γ-氨基丁酸的发芽糙米产品在台湾、香港等地也均有售,已开发出干制品、保鲜品、方便食品、保健品、糕点等众多系列产品。目前国外市场上普通发芽糙米的售价每公斤平均50元左右,是普通白米价格的10倍。发芽糙米系列产品具有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预防消化道癌症、抗衰老、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等“三高”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对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糙米怎么发芽 要准备什么东西。要怎么做才能使糙米发芽
2011-4-3 08:48 提问者: lym*** |浏览次数:2177次 我来帮他解答
推荐答案
2011-4-3 11:54 发芽糙米是以特定水稻品种的糙米为原料,经超声波洗涤、磁化水浸泡,在发酵技术、酶技术、生物活性技术的帮助下经怀孕式的萌发后,激活了糙米中的营养成分,糙米中营养成分得到了提升、细化。
发芽后的糙米含有丰富的r-氨基丁酸和膳食纤维。它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促进血管扩张,抑制动脉硬化,使脑血畅通,补充r-氨基丁酸有助于抗衰老,同时科学家还发现r-氨基丁酸能降低血压,安定精神,缓解脑血栓、脑动脉硬化造成的头痛、耳鸣,心律失常,改善睡眠,促进长期记忆。膳食纤维能帮助改善酸性体质,排泄细胞内酸性物质,恢复受酸性物质污染的细胞活性,改善便秘,轻松排便从而使人体的酸碱平衡的调整变的简单,所以“发芽糙米”是糖尿病病人与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主流食品。
糙米发芽米的过程并不复杂:将糙米用温水(温度不宜太高)充分浸泡,在水里加一点盐以防止细菌滋生,每天更换三次水;用黑色的胶袋覆盖浸泡的容器口,以保持一定的温度,当糙米长出0.5~1毫米左右的“米芽”就行了(正常室温下约需浸泡2~3天)。烹煮时另换净水轻轻淘洗,米与水的用量比例大约是1∶1.5。|评论
发芽糙米是怎么回事啊?发芽糙米有哪些作用呢?
2007-01-14 14:10:5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购物
|字号
由生产原理可以知道,发芽糙米最引人注目的是以
氨基丁酸(简称GABA)和谷胱苷肽(GSH)为首的生物活性成分,如强抗氧化物肌醇、阿魏酸、谷维素、植酸、三烯生育酚,含量显著提高,活性得以增强。发芽糙米在一定的生理活性工艺条件下,富集大量的GABA。白米中GABA(游离态)为1mg/100g,糙米中含5mg/100g,而发芽糙米中含10mg/100g,发芽糙米中GSH含量是糙米的近3倍,具有抗氧化能力的IP6更是增加为原来的10倍之多。
随着对发芽糙米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其功能性质相继被发现,目前已经被确定的有以下几方面。
1、减肥:大量的肌醇可以改善脂肪的代谢,氨基丁酸可以控制中性脂肪的增加,减肥中容易缺失的钙、钾、镁、锌、铁等矿物元素的吸收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2、美白肌肤:阿魏酸、谷维素、植酸、三烯生育酚等可以去除活性氧,抑制黑色素的生成。
3、消除便秘:丰富的食物纤维可以促进排便,减少大肠癌和高胆固醇的发病率。食用发芽糙米后,1~3天内排便可得到很好改善。
4、预防和治疗成人类疾病:含量丰富的功能性成分对预防动脉硬化、血栓病、降低胆固醇、降低高血压的预防癌症等具有一定的功效。
5、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症:最近的研究表明,发芽糙米中含有PEP阻碍物质,可以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症。
6、预防贫血:糙米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由于发芽的作用,使得在人体内的吸收率得到极大的改善,对预防贫血具有很好的作用。
7、保持良好的营养平衡:与白米、普通糙米相比,发芽糙米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及植物纤维,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