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开展学习孟二冬教授先进事迹活动方案

时间:2019-05-13 12:3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7年开展学习孟二冬教授先进事迹活动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7年开展学习孟二冬教授先进事迹活动方案》。

第一篇:2007年开展学习孟二冬教授先进事迹活动方案

2007年宾县中小学教师开展学习孟二冬教授先进事迹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宣传学习孟二冬同志的先进事迹和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的回信精神,推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全面开展,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增强我县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我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了将这项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学习孟二冬同志的先进模范事迹,弘扬他的高尚师德和奉献精神。学习孟二冬同志严谨治学、拒绝浮躁、求真务实的精神;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珍爱生活、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牢固树立人民教师的远大理想,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提高学识魅力,增强人格魅力,做人们满意的教师,不辜负党的人民的殷切期望。

二、活动内容

1、开展“学习先进,为人师表”主题教育:组织全县教师对照孟二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进行自查自评,全面总每个教师自已的闪光点,查找个人存在的差距并写心得体会在校内交流,树典型、学榜样。

2、开展“为什么说爱和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大讨论:组织全校教师结合学习回信精神,联系工作实际写一篇学习论文在校内进行展示交流,并将优秀论文选送师训部。

3、在此次活动中,我县将评选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表现特别突出的先进典型,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4、加强学校教师师德考评和师德档案建设工作:我县将把此次活动资料一并归入教师德育档案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整理规范教师个人师德档案。

三、活动要求

我县将把学习贯彻回信精神作为当前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密切配合,狠抓落实。

1、把学习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与师德日常工作相结合;

2、把学习表彰先进教师与严重处理违反师德教师相结合;

3、把开展各项具体活动与加强师德建设长效机置相结合;

4、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在学习中,我校将把学习孟二冬同志的先进事迹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我县师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全体教职员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做出新的贡献。

四、活动安排

我县将认真组织,精心策划,结合实际,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切实开展好学习孟二冬教授先进事迹的活动。

1、三月份:制订学习回信精神的工作方案,提出工作目标和举措。以学习回信精神为主,边学习,边反思,边讨论,边整改;

2、四月份——五月份:开展了“一学”“二谈”“三讲”“四爱”的学习活动。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细细体会。“一学”即: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教授女儿的回信》和《一个平凡人的一生》孟二冬同志的事迹材料。深刻领会《回信》精神。“二谈”既组织教师组织座谈活动。通过学习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三讲”即:以“学楷模、强师德、促和谐”为主题开展教师演讲活动。“四爱”即:开展“爱岗”、“爱校”、“爱生”、“爱家”活动。、六月份:进行“学习先进、为人师表”主题教育的总结,评选优秀师德论文;

五、保障措施

1、在此次活动中,我县将评选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表现特别突出的先进典型,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校教师师德考评和师德档案建设工作:我县将把此次活动资料一并归入教师德育档案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整理规范教师个人师德档案。

宾县教师进修学校

二00七年三月二十日

第二篇:学习孟二冬教授心得体会

这些年来,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和突出的现象了。为此,教育部三令五申,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前不久,教育部又强调指出,教授两年未给本科生授课,其“教授”称号将被取消。教授不上课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不能上课、不必上课和不愿上课。

所谓“不能上课”,就是指教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或因担任科技攻关重任、或因跑课题和申请科研经费,或因带研究生较多,或因社会兼职不少、社会活动频繁,而分身乏术,无暇他顾。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就认为,我国目前的研究经费申请,评审太复杂,过程太琐碎,因此耗费了教授们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再如教授带研究生的问题,某些学校每名博导平均要带上七、八名研究生。连给研究生上课的时间都难以保证,更不可能给本科生上课了。至于教授,特别是名教授因社会兼职过多,而在精力上应付不过来,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以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季羡林为例,其实“职”虚“衔”,加起来多达200多个。他面对“开会专业户”的困境,不得不找“窍门”。开会期间,除跟着别人鼓掌之外,以“四分之三”的时间来思考学术问题(季羡林逾90高龄,已经不属必须上课之列)。另外,说到大学校长,无一例外都在“双肩挑”:一肩挑学校管理,一肩挑科研教学。事实上,繁重的管理工作大大挤压了他们科研和教学的时间。

所谓“不必上课”,就是“教授”的职称一旦到手的人,就可以不受“课时任务”的约束了。退一步说,即使有些学校对教授仍有课时要求,但是科研时间可以折算成课时的规定,又让这一要求落空。

所谓“不愿上课”,有观念影响和利益驱动两重因素。观念方面,某些高等院校重科研、轻教学。在一些学校流传着这样的看法:“一流”教授搞科研,“

二、三流”教授搞教学。于是,有的教授担心被人视为“

二、三流”教授而不愿上课。利益驱动方面,如做课题与上课的收入就存在明显差距。上海交大校长谢绳武在有关会议上说过,一般从事教学的教授的年薪为七万元左右,而有科研项目的教授年收入可达50万到60万元。两相比较,有些人就会争着上科研项目,而不愿搞教学。再如校内上课与校外上课的收入差距就更大了。教授在本校给本科生上课,是其本职工作,大都只有一点课时补贴。而到外面“走穴”,却可凭十分丰厚的“开口费”而致富。如应邀去某大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讲课,或者去考研培训班面授应考“机宜”,出马一次的收入,相当于本人月工资的几倍或十几倍。因此,不少学校到校外“走穴”者多,在校内上课者少。

一些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都想拿起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遏制住教授不上课的势头。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对策”表现在“逃课”、“代课”、“混课”几个方面。课表上已有安排,到时无人上课,这称为“逃课”;课表上安排的是某教授上课,进课堂的却是某教授的研究生,这称为“代课”;不备课就进课堂,东拉西扯,这称为“混课”。有的人因“走穴”在外,在天上飞来飞去。常常是从机场出来,就直奔课堂。“有些任课‘名师’一上课就说‘我刚下飞机’,然后就开始谈他这次出去的所见所闻,或者随便翻翻他电脑中的材料,一节课很快过去了”(顾爽:《有一种‘名师授课》,见8月30日《光明日报》)。

孟二冬是一面镜子,我们应对着这面镜子找出自己的差距;孟二冬是一个榜样,我们应像他那样教书育人。至于前面提到的,在课堂上喜欢以“我刚下飞机”为开场白的某教授,应当明白乘飞机“走穴”,无准备上课并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请再不要拿“我刚下飞机”说事了。

第三篇:学习北京大学孟二冬教授心得体会

学习北京大学孟二冬教授心得体会

学习北京大学孟二冬教授心得体会2007-02-16 10:36:0

2这些年来,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和突出的现象了。为此,教育部三令五申,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前不久,教育部又强调指出,教授两年未给本科生授课,其“教授”称号将被取消。教授不上课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不能上课、不必上课和不愿上课。

所谓“不能上课”,就是指教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或因担任科技攻关重任、或因跑课题和申请科研经费,或因带研究生较多,或因社会兼职不少、社会活动频繁,而分身乏术,无暇他顾。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就认为,我国目前的研究经费申请,评审太复杂,过程太琐碎,因此耗费了教授们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再如教授带研究生的问题,某些学校每名博导平均要带上七、八名研究生。连给研究生上课的时间都难以保证,更不可能给本科生上课了。至于教授,特别是名教授因社会兼职过多,而在精力上应付不过来,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以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季羡林为例,其实“职”虚“衔”,加起来多达200多个。他面对“开会专业户”的困境,不得不找“窍门”。开会期间,除跟着别人鼓掌之外,以“四分之三”的时间来思考学术问题(季羡林逾90高龄,已经不属必须上课之列)。另外,说到大学校长,无一例外都在“双肩挑”:一肩挑学校管理,一肩挑科研教学。事实上,繁重的管理工作大大挤压了他们科研和教学的时间。

所谓“不必上课”,就是“教授”的职称一旦到手的人,就可以不受“课时任务”的约束了。退一步说,即使有些学校对教授仍有课时要求,但是科研时间可

以折算成课时的规定,又让这一要求落空。

所谓“不愿上课”,有观念影响和利益驱动两重因素。观念方面,某些高等院校重科研、轻教学。在一些学校流传着这样的看法:“一流”教授搞科研,“

二、三流”教授搞教学。于是,有的教授担心被人视为“

二、三流”教授而不愿上课。利益驱动方面,如做课题与上课的收入就存在明显差距。上海交大校长谢绳武在有关会议上说过,一般从事教学的教授的年薪为七万元左右,而有科研项目的教授年收入可达50万到60万元。两相比较,有些人就会争着上科研项目,而不愿搞教学。再如校内上课与校外上课的收入差距就更大了。教授在本校给本科生上课,是其本职工作,大都只有一点课时补贴。而到外面“走穴”,却可凭十分丰厚的“开口费”而致富。如应邀去某大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讲课,或者去考研培训班面授应考“机宜”,出马一次的收入,相当于本人月工资的几

倍或十几倍。因此,不少学校到校外“走穴”者多,在校内上课者少。

一些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都想拿起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遏制住教授不上课的势头。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对策”表现在“逃课”、“代课”、“混课”几个方面。课表上已有安排,到时无人上课,这称为“逃课”;课表上安排的是某教授上课,进课堂的却是某教授的研究生,这称为“代课”;不备课就进课堂,东拉西扯,这称为“混课”。有的人因“走穴”在外,在天上飞来飞去。常常是从机场出来,就直奔课堂。“有些任课‘名师’一上课就说‘我刚下飞机’,然后就开始谈他这次出去的所见所闻,或者随便翻翻他电脑中的材料,一节课很快过去了”(顾爽:《有一种‘名师授课》,见8月30日《光明日报》)。

教授不愿意和不认真给本科生上课,其负面效应不小。作为教授,“教书育人”是其首要职责,不愿或不认真上课,是严重失职。作为学校,教授是珍

贵的教学人才资源。教授不上课,造成高级人才的大浪费。作为学生,一度对名师的向往就会落空,在大学所学知识也必然受损。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这句话有一个前提,就是“名师”必须面对面地给学生传授知识。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名师云集。如闻一多、朱自清等名教授、大学者都亲自给学生上课。西南联大日后涌现出一大批栋梁之材,多因名师当初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步青、谷超豪等享誉全国的教授都坚持为大学本科生上课,近年来,有一个人的名字通过媒体报道,被人们广泛传颂。他就是北大教授孟二冬。孟二冬的学术专著《登科纪考补正》,被业内专家认为是近些年来我国文学界和史学界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他的教学态度和业绩更是有口皆碑。北大要经常派人去“对口支援”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孟二冬受派于2004年3月1日起,到石河子大学中文系支教。除了给2002级138名本科生讲

授《唐代文学》必修课外,还为该校中文系教师开了《唐代科考》选修课。到任不久,因声音嘶哑而就诊,竟被确诊为喉癌,医嘱必须“禁声”。可他全然不顾自己的病情,硬撑着不折不扣地完成了这次支教任务。他以渊博的学识滋润了学生,以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了学生,从而受到学生的崇敬和爱戴。

孟二冬是一面镜子,我们应对着这面镜子找出自己的差距;孟二冬是一个榜样,我们应像他那样教书育人。至于前面提到的,在课堂上喜欢以“我刚下飞机”为开场白的某教授,应当明白乘飞机“走穴”,无准备上课并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请再不要拿“我刚下飞机”说事了。

第四篇:学习孟二冬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孟二冬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最近的几天,学习了孟二冬教授的事迹,才知道自己的浅薄和冷漠,不禁心生敬意与愧疚,感到芒刺在背,学习孟二冬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与许多典型人物有所不同的是,孟二冬教授给予人们的,并不仅仅是一种感动,而更多的是一种启迪。学习了孟二冬教授的事迹,其“亮点”不过是一些平凡的“坚守”精神: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追求,坚守自己的师德,坚守自己的生活。的确既令人感动,但更令人省思,对孟教授的评价中有这样一句话特别耐于咀嚼:“他的故事告诉人们,做平凡的人是有意义的,只要你坚持并执著于你的理想,你就是时代的英雄。

孟二冬教授是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但他的确又是个不普通的教师。他内心充满了爱——对教师这门职业的爱,对文化学术的爱,对学生弟子的爱,对家人亲人的爱,对周围人的爱。而每一份爱,都可以说出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或感人的,或平实的,这就是一个充满着人性的教师的形象。

孟二冬教授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教书育人。正如xx评价的那样,“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他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值得各行各业的人们认真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他以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默默无闻地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事迹材料《学习孟二冬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他主动承担支援边远地区教育事业的任务,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也难以放下自己那份责任,仍然以坚韧的毅力支撑着上好每一堂课:在支教的第一堂课上,他用粉笔写了20块板书,繁体字,竖行直排;在生命经受最大考验时,他要求“尽量保住我的嗓子,我还要讲课”;他让人理解了什么是对口支援,他的精神在支教中得到了升华。他甘为人梯,诲人不倦,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即使身在病榻,他还牵挂着新疆学生的学习,还坚持指导着身边的弟子。在他痴情的讲坛上,孟二冬教授为学生尽心尽力,不知疲倦。坚守着一个教师对国家、对社会、对教育事业的职责和神圣使命,他以师者的崇高境界甚至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他的先进事迹再一次证明了,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是师德的最高境界。

孟二冬教授在他的生命遭遇到残酷的病魔时,人性的可贵与辉煌愈加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他的生命之河,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急流险滩,永远保持着一份让人心仪的恢宏和恬淡的气度。他清正而刚毅,乐观且豁达,坦然面对病魔的咆哮,向死而生

阅读孟二冬教授的人生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平凡教育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孟二冬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和科研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著追求。我决心一定要端正思想态度,把参加学习活动视为增强自身素质,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契机,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全面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必须要从自身的努力开始,认真钻研业务,开展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要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等师德的具体要求来要求自己,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严谨的治学态度,以良好的自身修养教育、感染、培养学生,成为最受学生尊敬和最值得学生信赖的人;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做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优秀教师。

第五篇:学习孟二冬先进事迹心得

从XX年秋季一直到现在,学习孟二冬老师先进事迹之风长盛不衰。为什么孟二冬老师能带给我们如此大的震撼呢?为什么他的事迹能有如此大的激励力量?他的精神里面到底蕴藏着多少宝贵的财富,告知了我们什么呢?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优秀教师。孟二冬老师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孟二冬老师是边做研究边教学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怠慢了任何一个方面。他在研究成果方面硕果累累,他不记名利,不顾个人得失,遵循着“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座右铭。孟二冬老师花费7年时间写就了100多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令人深有感触。虽然他研究的是几乎无人问津的学术角落,但是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与追求。在别人感觉枯燥无味的领域,他却能潜心研究,而且还乐在其中,这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在当今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在学术界少数人弄虚作假、互相攻击的污浊空气中,孟二冬老师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更加难能可贵。即使他不去支教石河子,即使他没有病倒在讲台上,他也是一个用人格感动社会的高尚的人。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孟二冬老师痴情于讲台,教书更育人,学生都把他当作人生道路上的航灯。他尽职尽责,把三尺讲台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当作自己的理想;他就象一只辛勤的蜜蜂,把自己毕生的精华都奉献给了社会,奉献给了祖国的未来!当他在石河子大学支教时,当乒乓球大的肿瘤卡在孟老师嗓子里面的时候,他还在讲台上带着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可是,此时,孟老师却忍受着多大的痛苦啊!孟老师是在珍惜着讲台上的每一分每一秒,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支教机会,他深爱着同学们,深爱着边疆的教育事业。在回北京治病的时候,在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巨大磨难的时候,他还在挂念着新疆的学生。在北京的病床上,孟老师仍在工作,他仍然在辅导自己的研究生,不愿意因为他的病而耽误学生。孟二冬不愧是当代人民教师的楷模。在大学校园日渐远离“象牙塔”的称呼,一些高校教师不安心教学和科研,一心追逐个人名利的时候,他以师者最为本真的境界,把心全部交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他都身体力行,完美地诠释了一个当代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可以说,他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道德高尚。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一张张充满稚气的脸,我看到的是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此时,我想到的是孟二冬老师给我的启示与教导。在我终身的教学生涯中,这一定是一笔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财富!他的先进事迹就象是一面旗帜,指引着我们前进。让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和发扬孟二东精神,拼搏奉献,利国利民,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吧!

下载2007年开展学习孟二冬教授先进事迹活动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7年开展学习孟二冬教授先进事迹活动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孟二冬先进事迹心得

    免费分享创新 学习孟二冬先进事迹心得 从XX年秋季一直到现在,学习孟二冬老师先进事迹之风长盛不衰。为什么孟二冬老师能带给我们如此大的震撼呢?为什么他的事迹能有如此大的......

    孟二冬先进事迹

    孟二冬同志,男,现年48岁,中共党员,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他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坚持不懈地教育学生追求真知、树立人生理想,成......

    孟二冬先进事迹

    精选范文:孟二冬先进事迹(共2篇) 孟二冬同志在石河子大学期间,除坚持为中文系2002级四个班130余名学生每周讲授10学时的必修课外,同时还为中文系教师开设了《唐代科考》选修......

    班主任学习孟二冬,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孟二冬,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平南镇三中冯锦华孟二冬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历时七年,经过大量艰苦的研究,完成了100多万字的《〈登科记考〉......

    班主任学习孟二冬,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班主任学习孟二冬,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孟二冬,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平南镇三中 冯锦华 孟二冬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历时七年......

    班主任学习孟二冬,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班主任学习孟二冬,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共2篇)学习孟二冬,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平南镇三中 冯锦华 孟二冬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

    教师学习孟二冬,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免费分享创新 教师学习孟二冬,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孟二冬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教研室骨干教师。1991年考取袁行霈先生博士生,1994年毕......

    班主任学习孟二冬,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孟二冬,方永刚教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平南镇三中 冯锦华 孟二冬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历时七年,经过大量艰苦的研究,完成了100多万字的《〈登科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