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卫生部发布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
卫生部发布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
健康报讯(记者郑灵巧)7月9日,卫生部发布《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制定的这组核心信息共有10条,精选了慢性病防治最基本与最重要信息提供给媒体与公众。
这组核心信息包括:
一、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发病广、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危害健康和生命,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二、慢性病受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生活方式、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超重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过量饮酒是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三、坚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慢性病。
四、每个成年人都应知道自己的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值,定期体检,尽早发现早期征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慢性病患病风险。
五、慢性病病人应及时就诊,规范治疗,合理用药,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六、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及时治疗。
七、多数癌症是可以防治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八、糖尿病的治疗不仅要血糖控制达标,还要求血脂、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保持正常体重,坚持血糖监测。
九、避免烟草使用,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是预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十、预防控制慢性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做到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动员、人人参与。
慢性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为响应《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慢性病防治分委会达成以下共识:慢性病严重损害国民健康,威胁劳动力人口,大量增加疾病负担,已成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民生问题,如不加以控制,将影响和谐社会构建,妨碍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慢性病可防可控,加强慢性病防治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面对防治慢性病的严峻挑战,必须发动全社会力量,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民参与,尽快扭转慢性病高发态势。
本共识的形成基于以下科学证据:
一、以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是迄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8年全球有5700万人死于慢性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3%,预计2030年将上升为75%,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慢性病相关死亡发生于60岁以下的劳动力人群。
二、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总死亡的85%,脑血管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位列城乡死因的前四位,45%的慢性病患者死于70岁之前,全国因慢性病过早死亡占早死总人数的75%。
三、我国现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1.2亿肥胖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3300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其中65%以上为18-59岁的劳动力人口。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普遍存在,有3亿人吸烟,80%的家庭人均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超标,18岁以上成人经常参加身体锻炼的比例不到12%。
四、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如不采取强有力措施,未来20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主要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一到两倍,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将增长80%以上。
因此,我们建议:
一、统一认识,增强紧迫感。正视慢性病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带来的严重威胁与挑战。
二、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实施防治规划,组织动员社会,促进部门合作,加大财政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创造和维护促进健康的环境。
三、全社会积极参与。推动健康生活方式进社区、进乡村、进单位、进学校、进场所、进家庭,努力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有效改善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促进健康社会的建设。
四、提高国民素质,加强自我保健。提倡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和积极的体力活动,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行为与习惯,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提高抵御慢性病的能力。
五、卫生系统积极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一)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我国国情出发,强调全人群预防策略和高危人群预防干预策略并举,以主要慢性病防治为切入点,关注可预防干预的慢性病危险因素。
(二)建立防治结合的体系。创新慢性病防治的机制和运行模式,整合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力量,打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提高慢性病防治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落实重心下沉的策略。推动社区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健康教育、预防性筛查、早诊早治、常见慢性病管理和康复等工作,降低医疗卫生费用成本,实现生命全过程的慢性病保健服务。
(四)提高综合防控的能力。加紧设立慢性病国家重大专项,开展慢病重大问题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利用,推广慢性病预防、监测、早诊早治早康和规范治疗适宜技术,推动医疗模式转变。
各级卫生工作者是人民群众的健康卫士,是遏制我国慢性病迅速蔓延的重要力量,慢性病防治分委会所属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营养、老年卫生、口腔卫生各专业组应该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积极沟通并携手其它相关学术团体,齐心协力,共筑防线,为应对我国慢性病的严峻挑战而积极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
慢性感染成我国癌症的首要病因 约六成癌症死亡可预防
和避免
健康报讯(记者王 丹)我国最新癌症危险因素的归因风险分析报告显示,在我国总体癌症死亡中,近60%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显著高于全球35%的平均水平。其中,慢性感染是导致癌症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
该报告日前发表在国际肿瘤学顶级杂志《肿瘤学年鉴》上。在9月8日于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上,该研究项目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乔友林教授首次公开对此报告进行了解读。乔友林说,该报告首次系统评价了我国人群环境和行为危险因素对癌症发病和死亡的影响。
该研究显示,我国总体癌症死亡中的57.4%,是可预防和避免的(男性为65.9%,女性为42.8%),而该数据在中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分别为34%和37%。由此,报告认为,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协调的癌症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可明显减少我国的癌症风险并降低癌症发病率、死亡率。
研究显示,我国人群中29.4%的癌症死亡归因于慢性感染,最常见的感染致癌因子是幽门螺杆菌、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报告指出,除采用乙肝病毒疫苗等已有的免疫预防接种方法外,还应使用抗生素或其他中西医结合的抗炎、抗感染制剂治疗已被感染的人群,同时采取公共卫生措施改善集体和个人卫生状况,以减少各种炎症感染的危害。
该研究显示,我国人群中23%的癌症死亡归因于吸烟(男性约为33%,女性约为5%),在非吸烟女性中,11%的肺癌死亡归因于被动吸烟。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可分别导致13%和3.6%的癌症死亡。饮酒、职业性致癌因素暴露、超重和肥胖及体力活动缺乏分别占癌症死亡原因的4.4%、2.7%和0.3%。
此项研究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联合国内外9家单位的学者,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资助下完成的。乔友林介绍,癌症病因研究及其归因分析是制订和执行癌症防治行动计划、确定防治重点和安排卫生事业优先顺序不可缺少的依据,但我国此前一直没有进行过癌症总负担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的定量系统分析和评估。
乔友林解释说,此次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国家癌症登记数据库,以及国内外以大样本人群为基础的危险因素的研究。但由于一些暴露率低、难以定量的危险因素缺乏数据或研究不充分,此次分析得出的人群归因风险还不能解释全部癌症危险因素。
我国进入慢性病高负担期
健康报讯(记者郑灵巧)7月9日,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进展。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孔灵芝称,我国已经进入慢性病高负担期,卫生部对此高度重视,把慢性病防治列为卫生工作的重点加以推进。慢性病致死占总死亡85% 孔灵芝说,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患病、死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慢性病确诊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占居民总死亡构成升至85%。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慢性病高负担期,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慢性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达到70%。
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卫生部着力开展了五方面工作。
一、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慢性病防控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由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和专业防治机构共同构筑的慢性病防治工作网络。
二、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疾病防控项目,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在重点癌症高发区开展癌症早诊早治工作。
三、大力推行健康教育。
四、建立慢性病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患病监测、死因监测、恶性肿瘤随访登记工作。
五、加强技术指导和能力建设,组织编印了重点慢性病防治技术指南,培训了大批基层卫生工作者。
《专家共识》强调政府责任
新闻发布会还公布了《慢性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专家共识》指出,加强慢性病防治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必须发动全社会力量,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民参与,尽快扭转慢性病高发态势。
全国慢性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立明指出,《专家共识》明确了几个观点。第一,慢性病不仅是个人行为问题,政府也有非常重要的责任,慢性病防控所需的健康环境创建,离不开政府的工作。第二,慢性病防治需要卫生部门努力,也需要多部门的努力,例如通过食品营养成分标注等措施,促进人们对食品结构、热量的关注。第三,卫生部门要积极致力于慢性病三级预防,与全社会共同努力,按照慢性病三级预防——病因的预防,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发展成为合并症,预防发展成为残疾。
中央财政增加防控项目投入
卫生部等15个部委日前联合印发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年~2015年)》,这是我国政府针对慢性病制定的首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治规划。据孔灵芝介绍,为推进《规划》实施,中央财政率先加大慢性病防控投入力度。2012年医改重大专项慢性病防控项目中央财政投入资金较2011年增长了近1倍,地方各级财政也将加大慢性病防控项目配套经费。
重点慢性病专项行动计划正在制订
孔灵芝说,目前卫生部已经启动重点慢性病专项行动计划制订工作,委托中国疾控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癌症中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等专业机构分别组织编制慢性病危险因素与监测、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疾病的行动计划,争取尽早发布。
孔灵芝介绍,近年,卫生部在推进创建健康城市和健康城镇活动中,积极探索将慢性病防控融入其中。目前,全国爱卫会正在组织专家修订创卫标准,慢性病防治指标将列入其中。据悉,卫生部已明确提出,今后卫生城市创建要把慢性病防治有关工作结合进去,卫生城市至少要创建一个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孔灵芝说,我国现有9700万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前期的糖耐量受损患者数字更为巨大。如何阻止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为现患病人?《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年~2015年)》提出的策略措施是:第一关口前移,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第二扩展服务,及时发现高风险人群。这包括扩大基本卫生服务覆盖面,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管理,并强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面履行这一职能,及时发现病人。《规划》要求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开展血糖监测,同时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推行健康体检制度,通过体检发现高风险病人,并建议有条件的机关单位建立自助监测点。
全国慢病确诊患者已达2.6亿人 15部门联手推动慢病防
治
健康报报讯(记者郑灵巧)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近年来快速上升,目前确诊患者已达2.6亿人,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的85%,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5月21日,卫生部等15部门联合发布《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提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强慢性病防治关键时期,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规划》提出,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和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建立慢性病监测与信息管理制度,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努力构建社会支持环境,落实部门职责,降低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减少过早死亡和致残,控制由慢性病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水平。
《规划》提出,到2015年,力争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人群知晓率达50%以上,35岁以上成人血压和血糖知晓率分别达到70%和50%;全国人均日食盐摄入量降到9克以下;成年人吸烟率降到25%以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儿童青少年不超过8%;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40%,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达到60%;脑卒中发病率上升幅度控制在5%以内,死亡率下降5%;30%的癌症高发地区开展重点癌症早诊早治工作;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覆盖全国50%的县(市、区),营养状况监测覆盖全国15%的县(市、区);慢性病防控专业人员占各级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的比例达5%以上。
《规划》要求,建立慢性病防治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将促进全民健康融入各项公共政策;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目标责任制;不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等。
我国慢性病防治将更多关注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
新华网北京5月21日电(记者贾钊、吕诺)卫生部21日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提出,慢性病防控要关注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提高慢性病防治的可及性、公平性和防治效果。
规划要求民政部门进一步完善贫困慢性病患者及家庭的医疗救助政策,逐步加大救助力度,对符合当地医疗救助条件的,积极纳入医疗救助范围;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做好基本医疗保险与公共卫生服务在支付上的衔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减轻参保人医疗费用负担。
规划提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慢性病流行程度,不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加大对西部和贫困地区慢性病防控工作支持力度,完善投入方式,评估投入效果,提高资金效益。据了解,我国现有各种慢性病确诊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是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
中国约一半吸烟者不知道吸烟导致心脏病
记者从美国无烟青少年运动获悉,在近期于阿联酋迪拜召开的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上,一个名为《烟草使用和二手烟对心血管的危害:全球意识上的差距及其对行动的指导意义》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中低收入国家,吸烟者对烟草使用与心脏病之间的联系认识严重不足。
该报告得出的主要结论为:
中国吸烟者中约有一半不知道吸烟导致心脏病,三分之二以上不知道吸烟导致脑卒中;印度和越南三分之一以上的吸烟者不知道吸烟导致心脏病;印度一半以上的吸烟者不知道吸烟导致脑卒中。越南和中国一半以上的吸烟者不知道二手烟导致心脏病。
该报告着重指出,医生对提高人们对烟草危害的意识,倡导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减少烟草使用及其相关危害,具有独特的可信度和能力。报告建议,医生以身示范无烟草的生活方式,帮助病人戒烟,并且倡导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其实施准则中提出的全面的烟草控制措施,包括全面无烟政策和图片式的健康警告标签。
慢病防控重在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多部门将联合下发《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
健康报报讯(记者刘泽林)正在进行的医改始终把慢性病防治作为核心内容之一,为慢病防治提供了政策和经费支持。4月2日,正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的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论坛组委会专门召开的国际慢病合作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时透露,近期,卫生部将围绕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中“人均期望寿命提高1岁”的目标,结合医改各项工作,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5个部委下发《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
与世界很多国家一样,慢病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2008年,全世界死亡人数约5700万,因慢病死亡3600万,占63.3%。同年,在中国死亡的960万人中,因慢病死亡的高达800万,占83.3%,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陈竺认为,不合理的饮食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中国慢病高发的重要原因。比如,80.9%的家庭人均日食盐量超过5克,83.4%的家庭人均日食用油摄入量超过25克,52.8%的居民蔬菜、水果日摄入量不超过400克,47%的中国男性仍然处于每日吸烟状态。同时,中国居民经常锻炼的比例仍然很低,18岁以上居民中,仅11.9%的人经常锻炼,有17.4%的人过量饮酒。
陈竺强调,因慢性病造成的严重疾病负担,目前占总疾病负担比重的69%。正处在快速健康转型时期的中国,面临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双重威胁。世界银行预测,如果不加以控制,中国40岁以上人口的主要慢性病病例数将显著增加,在未来10年~20年,心肌梗死、中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主要慢病病例数将增加1倍~3倍。
据陈竺介绍,中国慢性病防治策略以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为最终目的,强化政府的主导意识,明确政府责任。同时,强调预防为重点,社区为基础,社会广泛参与,特别是关注农村和贫困人群,提高居民抵御慢病的能力。卫生部正在制定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同样把慢性病防治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将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控制重点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力争到2020年,遏止、扭转和减少慢性病的蔓延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陈竺:把慢病防控融入爱卫工作,创建国家卫生城须建国家级慢病防控示范区
健康报讯 :3月27日,全国爱卫会副主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广州市举行的“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纪念暨全国第24个爱卫月活动”启动仪式上要求,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的内涵应进一步丰富,在打造健康环境应对传染病的同时,还要把慢性病防控融入爱国卫生工作中。陈竺表示,爱国卫生运动开展60年来,为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疾病发病和死亡模式发生转变,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疾病负担不断加重,慢性病也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对慢性病的危害程度和蔓延态势,社会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要利用爱国卫生具有的强大群众动员能力,不仅要改造自然面貌,更要将慢性病预防干预措施转化到爱国卫生这样的公共卫生整体行动中去,努力提高全人群的健康素养。
陈竺强调,首先要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方面的优势,通过地方立法和政策引导,促进控烟、减盐、降糖、限酒,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其次是将慢性病防控纳入到卫生创建的指标体系,要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须建成1个以上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第三是探索建设健康城市与卫生城市相结合,在国家健康城市试点的基础上开展区域健康建设活动。
启动仪式由全国爱卫会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副部长尹力主持,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国管局、解放军总后勤部等全国爱卫会成员单位的代表参加了活动。
卫生部副部长:慢性病占死因8.5成多与睡眠有关
在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2012世界睡眠日暨全球睡眠高峰论坛”20日在京举行。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论坛上表示,慢性病死亡占中国总死因构成的8.5成,已成为威胁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多与睡眠有着密切关系。
今年中国的世界睡眠日主题是“健康睡眠、幸福中国”。王国强说,虽然人类天天离不开睡眠,但睡眠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近年来,睡眠作为新型交叉学科的研究对象,才开始受到全球关注。中国成人个人睡眠障碍率达到38.2%,其中,仅有25.6%的人选择去医院就诊。
王国强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不仅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传染性疾病威胁着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人口老龄化引发的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呈增长趋势,慢性病死亡占到中国总死因构成的85%。
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会引发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风湿等多种慢性疾病。王国强表示要大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普及睡眠卫生知识,提高中国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小康看健康,健康助小康。”王国强特别提到了中医在辅助睡眠中的积极作用,强调加快睡眠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将基础和临床科研成果转化为可普及的健康干预手段,造福于广大患者和民众。
中国城市居民体重控制健康行动启动全民肥胖调查
中新网北京3月17日电(记者 曾利明)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今天宣布“城市居民体重控制健康行动”正式启动。
旨在向居民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普及健康管理知识,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该行动,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指导,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办、重庆植恩药业支持。
活动将通过组建超重与肥胖症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专家协作组,建立“同伴支持”系统对体重控制进行宣传、指导、干预,同时开展城市职业人群体重控制项目数据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超重、肥胖现状以其引发的健康问题人群对体重认知情况以及体重控制的态度。调查对象为公务员、企事业管理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大学生。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慢病处处长吴良有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全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达到30.6%,肥胖率达到12%。城市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比农村高得多。肥胖已经成为与艾滋病、毒药麻痹和饮酒成瘾并列为世界四大医学社会问题,称为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五大风险,全球每年至少有280万人死于超重或者是肥胖。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内分泌专家李光伟指出:肥胖不仅会提高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率,缩短寿命、降低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婚恋、就学、就业,而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控制和经常运动就能达到减肥目的。
毛群安指出,中国已先后颁布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等文件,为慢病预防控制提供指导,并取得一定成效。
慢病防控要合力压“井喷”
一个概念和一组数据
两会期间,关于慢性病防控的一个概念和一组数据被不少代表委员反复引用、提起。
一个概念,是指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提出的“3450”概念,即吸烟、不合理膳食和缺乏体力活动3种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是造成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这4组病的主要原因,并能够导致50%的人群死亡。
一组数据,则来自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的调研结果:与1985年相比,2010年我国7岁~18岁城乡学生身高、体重显著增长,但肥胖率也增长了7.9%,目前,我国城乡学生的肥胖率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0%的“安全临界点”。而青少年时期出现超重、肥胖,将导致成年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大大提高。
“目前,慢性病所导致的疾病负担已经超过传染病,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0%,以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而且,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和老龄化的不断发展,慢性病所导致的疾病负担还将呈上升趋势。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看,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已成为我国正在面临并亟待解决的健康难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李立明委员一边补充数据,一边阐述自己对防控慢性病重要性的理解。两会期间,像李立明一样关注慢性病防控、操心着“老的小的们”的健康并为之支招的各界委员代表还有很多。在他们看来,要把慢性病“井喷”的态势控制住,远不是卫生一个部门的事,更需要全社会、多政府部门共同营造和维护健康的环境。
不能“左手控烟右手卖烟”
“之所以数年来我国的控烟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主要原因是政府意愿不强、推动不力。”连续多年提案建议控烟,奔波于全国政协各界寻求支持的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吴明委员认为,如果政府部门出于财政收入的考虑在控烟方面不作为,那么由此引发的吸烟人群慢性病经济负担将让财政支出更大。
让吴明尤为不解的是,目前在中国,由领导和管理着烟草专卖局的工业信息化部牵头负责控烟,这等于让与烟草生产、销售等有关的管理部门来负责控制烟草,许多触及烟草企业利益的控烟措施都不能得以顺利实施;许多应该做的工作一直拖延不决;许多着手在做的工作也障碍重重。
为此,吴明建议,由国务院作为组长牵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履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推动控烟履约工作。尽快出台烟草控制战略、履约规划及各个年度的行动计划,并公示于社会。改变烟包警示标识,除了烟盒包装上印制醒目的健康警语外,还应有黑肺、烂牙、病容等警示图案,面积不应小于烟盒面积的40%~50%。国家烟草专卖局只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实现政企分离、管办分开。
何不设个“步行日”
鉴于很多慢性病的发生是因缺乏体育锻炼、吃得多、动得少,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胡扬委员建议,应将每年5月11日正式设立为“步行日”。
胡扬解释,“11”既代表了两条腿,又代表了餐桌上的筷子,还代表了平衡(木),喻义 “吃”、“动”平衡;而“5·11”则喻义着“我要吃动平衡”。
胡扬建议,在“步行日”当天,社会各界举办推广步行的各种活动,倡导居民每人步行不少于一万步、放弃开车一天,出行尽量采取步行、骑车或乘公交车的低碳环保方式等。在城市建设中,拨出项目经费,创造适宜大众绿色出行的环境。地方政府设立或由公众评选出若干条“步行健身大道”,设立“步行日”标志。免费开放更多城区中的公园,方便市民步行健身。医卫、体育、教育等部门,组织专家从安全性、科学性角度出发,对步行健身和绿色出行予以指导,利用海报、公益广告、健康大讲堂等方式,宣传正确的步行方式,科学指导大众参与步行健身。
为青少年健康订十年规划
针对我国青少年“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却越来越小;身材越来越高,跑得却越来越慢;体重越来越重,力量却越来越小”的现状和趋势,在此次全国政协会议大会发言时,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委员代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建议,制定“青少年健康促进十年规划”,并作为国家层面的中长期计划持续推进落实。
杨桦说,这项规划应包括:在现行升学考试制度下,进一步加大体育课比重,确保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把体育课作为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并与必考科目同分值。修订已沿用20余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定《学校体育安全条例》等,指导和保障学校体育工作依法、有效开展。落实好各级政府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措施。增加学校体育经费,依据学生规模进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并将此作为“十二五”时期各级政府考核和各类学校评估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实行行政问责。与此同时,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优先向学生开放。
医保改革应关照慢性病群体
除了预防,代表委员还为已病人群着想,建议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多便利。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航天局工程师周红玲表示,她在社区经常可以听到慢性病病人抱怨,医生一次只能开一周的药,使他们不得不每周“往返跑”。出现“往返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许多城市医院实行医保总额预付,医院得到的医保预算是按上年度均次开药费用计算的,一名病人一周的开药费用肯定小于“月费用”,但如果医院将一周一开药变为一月一开药;那么,医院的年度预算一定会“崩盘”。
就此,上海市医保局去年对政策进行了调整并承诺:如果医院改革开药制度,满足慢性病配2周~4周药的需求,那么医保需要补充多少预算,就补充多少。制度微调的结果是,到去年年底,进行这项调整的医院门诊复诊率下降10.56%,初诊增加41%。“这也意味着医生可以把更多时间留给初诊病人。”
目前,我国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约为9200万人,其中1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总人数的6%~10%。这类患者每天需规范监测4次~7次血糖,以此决定胰岛素的注射量,医生一般建议病人在家中自测。遗憾的是,目前只有在医院检测血糖才能在医保报销,如果在家监测,血糖试纸只能自费购买,许多糖尿病患者无力负担,以致自我血糖监测难以实施。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建议,不妨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每天提供4片免费血糖试纸,或予以部分支付。通过这一补贴,或许就能让1/10的患者在家免费监测血糖。
卫生部“吃动平衡走向健康”2012年项目在京启动
中新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欧阳开宇)2012年度“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吃动平衡 走向健康)”项目日前在北京启动。来自北京十余所高校的300多名大学生参加启动仪式,并随后举行了北京高校定向越野邀请赛。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11日发布了2011年对全国10余个城市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大学生饮食和运动方面的现状堪忧。大学生体重偏轻的约23%,超重和肥胖的占到8.1%。其中女生体重偏轻的超过三分之一,高达35.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表示,体重偏轻和超重、肥胖同样对身体有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讲,为了追求美丽而盲目节食减肥,会对身体的发育、骨骼健康、以后的生育都会有一定的威胁。公布的数据还显示,按照卫生部推荐的每天至少6000步的运动量判断,50.2%的大学生是达不到这一标准的。运动量不足和饮食不均衡,会对大学生今后的健康造成很大隐患。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宅”成为了年轻人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随之而来也造成了运动不足、健康情况下滑等情况。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表示,大学生是即将成为社会主力的群体,但不良的生活方式正在使年轻一代面临巨大的健康问题,大学生即将迈入社会,让他们养成“吃动平衡”的生活方式,既避免久坐不动,又要避免单纯节食减肥造成危害,对于慢病预防至关重要。2012年“吃动平衡 走向健康”将在每月举行“城市主场步行日”活动,令“步行日”的概念持续发酵;扩大“吃动平衡基金”规模,覆盖全国20余个城市,公开面对大学生社团征集和支持健康主题活动;能够进行体质检测,又能开展健康讲堂的“健康大巴车”还将进入机关、企业等,深入地激励上班族增加运动,并由健康专家予以指导和跟踪。
项目宣传员白岩松说,他一直在保持“五天步行、两天踢球”的生活习惯,有时候也会专门到一些陌生的地方去大步走一走。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吃动平衡 走向健康)”是由卫生部疾控局、新闻办、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记协办公室主办,可口可乐中国系统支持的一项健康促进战略平台,意在倡导吃动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大众保持健康。(完)
长期适量喝咖啡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尽量饮用无糖无奶无脂肪的黑咖啡
健康报讯(记者蒋 明 通讯员周前进)华中科技大学2月25日传出消息,该校同济医学院药学院黄昆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研究认为,长期每天饮用4杯左右的咖啡,可抑制体内有害的蛋白质变化,使糖尿病患病风险减少50%。该项研究的论文作为美国化学学会“每周精选论文”,登上了其网站首页。
长期以来,已有人通过经验发现,饮用咖啡与糖尿病低发生率之间似乎存在一定联系,但饮用咖啡能够降低糖尿病患病率的机制仍不清楚。黄昆等人的研究发现,咖啡中有两种有效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胰脏中一种导致糖尿病的蛋白质的异常变化,多饮用咖啡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都可能有一定作用。研究还表明,咖啡中含量很高的咖啡因的抗糖尿病活性很低,因此,多饮用脱咖啡因咖啡效果应该更好。去年年底,黄昆等人在美国化学会旗下期刊《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发表论文《咖啡主要成分抑制人胰淀素的有害聚集:咖啡饮用与糖尿病发病率的联系》,正式提出了这一见解。美国合众国际社在报道中称:“该研究结果可能首次解释为什么经常饮用咖啡能够降低糖尿病患病率。”法新社的报道也称:“中国科学家可能发现了咖啡降低糖尿病发生率的真正机理。” 黄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人在饮用咖啡时喜欢加入大量的糖、奶或者咖啡伴侣,而这些对糖尿病都有一定的负效应,因此建议尽量饮用无糖、无奶无脂肪的黑咖啡;此外,咖啡中一个抗糖尿病活性非常强的成分在绿茶中的含量也较丰富,常饮用绿茶或许也可以达到抑制糖尿病的效果。
第二篇: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
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 2012年3月24日第十七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分为面向所有人群和面向目标人群使用的核心信息。其中“面向所有人群的核心信息”是通用的核心信息,在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时,在通用核心信息的基础上,可根据目标人群选择相应的面向不同目标人群(政府领导、医务人员、患者、密接、流动人口和教师)使用的核心信息。
一、面向所有人群的核心信息
1、肺结核是我国发病、死亡人数最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2、肺结核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3、勤洗手、多通风、强身健体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
4、咳嗽喷嚏掩口鼻、不随地吐痰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5、如果咳嗽、咯痰2周以上,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6、我国在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对肺结核检查治疗的部分项目实行免费政策。(各地在宣传中应明确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名称和具体免费项目)
二、面向目标人群的核心信息
(一)面向医务人员的核心信息
1、对咳嗽、咯痰两周以上的患者要警惕肺结核。
2、发现疑似肺结核病例,依法报告、转诊。
3、要对疑似肺结核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二)面向肺结核患者的核心信息
1、坚持完成全程规范治疗是治愈肺结核、避免形成耐药的关键。
2、避免肺结核传播是保护家人、关爱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三)面向密切接触者的核心信息
1、要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查,坚持完成规范治疗。
2、如出现咳嗽、咯痰要及时就诊。
3、注意房间通风和个人防护。
(四)面向流动人口的核心信息
1、肺结核诊治优惠政策不受户籍限制。
2、患者尽量留在居住地完成全程治疗;如必须离开,要主动告知主管医生。
3、患者返乡或到新的居住地后,要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
(五)面向教师的核心信息
1、结核病检查是学校常规体检项目之一。
2、教师有义务对学生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并督促咳嗽、咯痰2周以上的学生及时就医。
3、学校依据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的诊断证明,管理学生患者的休学、复学。
徐集乡防保所 2012-3-24
第三篇: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
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
(一)面向所有人群:
1.肺结核是我国发病、死亡人数最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2.肺结核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3.勤洗手、多通风、强身健体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
4.咳嗽喷嚏掩口鼻、不随地吐痰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5.如果咳嗽、咯痰2周以上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6.我国在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对肺结核检查治疗的部分项目实行免费政策。肺结核诊治优惠政策不受户籍限制。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
(二)面向政府领导:
1.肺结核是我国依法防治的重大传染病。
2.肺结核疫情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是控制肺结核疫情的关键。
4.做好肺结核防治是政府关注民生的具体
体现。
5.(由各地添加当地肺结核疫情和控制现状)。
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
(三)面向医护人员:
1.对咳嗽、咯痰两周以上的患者要警惕肺结核
2.发现疑似肺结核病例,依法报告、转诊。
3.要对疑似肺结核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
(四)面向结核患者:
1.坚持完成全程规范治疗是治愈肺结核、避免形成耐药的关键。
2.避免肺结核传播是保护家人、关爱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
(五)面向密切接触者:
1.要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查,坚持完成规范治疗。
2.如出现咳嗽、咯痰要及时就诊。
3.注意房间通风和个人防护。
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
(六)流动人口:
1.肺结核诊治优惠政策不受户籍限制。
2.患者尽量留在居住地完成全程治疗;如必须离开,要主动告知主管医生。
3.患者返乡或到新的居住地后,要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
(七)面向学校教师:
1.结核病检查是学校常规体检项目之一。
2.教师有义务对学生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并督促咳嗽、咯痰2周以上的学生及时就医。
3.学校依据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的诊断证明,管理学生患者的休学、复学。
第四篇:慢性病防治汇报材料
攀枝花市第二小学校参与东区慢性病防控示 范 区 创 建 工 作 汇 报
学校是儿童聚集的地方,健康教育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一直是我们工作的主题。借东区创建慢性病防控示范区的契机,我们学校也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调整,使工作更有实效,现将我校参与东区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 规范管理制度
1、领导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学校成立了以余晓梅校长为组长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包括了学校领导、校医和健康教育教师,小组内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有序。学校定期召开健康教育会议,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形成了定期汇报,定期总结,及时改正,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共建健康校园的局面。
2、认真落实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以明确的工作目标为指导,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学校把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从指导思想上明确了工作的长期性、持久性,并让每位工作人员都认识到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3、立足根本,营造氛围,成效逐步显现。
我们坚持将健康教育列入整个教学计划,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卫 生习惯以及常见病、慢性病的防治起了很好的作用。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做到“五有”,即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评价;充分利用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部分 健康教育
一、课堂教学,传授知识。
1、多年来,我校把健康教育课当成健康教育宣传的主渠道,我校健康教育课一直按照上级的标准开足、开满课时,每周一早上第一节课时为全校的健康教育课,由班主任承担教学任务,学校规定每学期必须有两课时关于慢性病知识的讲授。教导处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教师的上课和备课情况,老师按计划备课、上课,并定期考核,把上课、宣传、活动等内容融为一体。使健康教育能多层次,多角度,宽领域,面向学生进行教育。
2、为学生提供了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各年级在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上,还开设了心理健康讲座。由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提高了学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3、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竞赛。结合各种纪念日开展各种专题活动、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形式,如糖尿病日、高血压日、爱牙日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等,以健康教育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竞赛,深受学生欢迎。
二、丰富形式,大力宣传。
1、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在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我校所采取的形式是多样的,根据上有关部门的要求、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宣传日等进行宣传活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利用广播、板报、视频进行宣传教育。
利用好学校的宣传阵地是我校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每月一期健康教育宣传专栏,每月进行1-2次的卫生讲座宣传教育、每个季节更换1-2次的板报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板报的内容,图文并茂,真正起到宣传的目的,让学生在宣传中受到教育,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保护自己,预防疾病的能力。学校校医定期利用广播对全体学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帮助学生认识疾病的特征和预防措施。学校电子视频每天都健康生活的提示语。学校的墙壁都充分发挥了宣传功能,一二年级都以学生喜欢的卡通形式进行宣传,由学校美术老师创作设计,高年级主要以文字形式让学生了解健康知识。学校还以校讯通形式定期向家长进行提示,预防当季的疾病发生。
(2)开展慢性病知识手抄报的展览
各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慢性病手抄报的制作,学生自主收集大量慢性病相关知识,用心制作手抄报,图文并茂,学校又通过全校展评的形式,使慢性病知识得以广泛宣传。
2、积极进行吸烟危害身体宣传。
向学生宣传吸烟的危害,吸烟和被动吸烟都会影响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吸烟不但影响身体发育,而且影响智力的发育,学校在开展此项活动的同时,针对一些在校吸烟的教师和家长进行教育,杜绝在学 生面前吸烟,给了学生一个清新,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3、积极进行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中,我校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六病”的防治工作,把预防龋齿,视力不良、青少年肥胖当作了重点来抓。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并做好眼保健操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使学生做操质量明显提高,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稳中有降。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良好习惯,定期检查口腔,早发现龋齿早治疗,是控制龋齿发生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预防贫血和肥胖中,我们教育学生要合理营养配餐,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大力开展大课间活动,并与周边体育场馆联系,提供学生运动场所。
4、发放预防各种慢性病宣传资料。学校对师生进行大力宣传和引导,共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
5、设立健康教育阅读角。学校医务室设立了健康教育阅读角,师生可以随时取阅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料,丰富自己健康教育的知识。
6、注重对教师进行慢性病防治的知识教育。首先开展对教师慢性病和职业病的专题讲座,使他们充分掌握相关知识,不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起到示范作用,帮助教师建立起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学校提倡“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健康生活方式,学校自 筹资金,为教师提供了健身房,供教师锻炼身体。第三,学校开展工间操,使教师能够在做操中释放压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7、对家长开展健康教育讲座
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使家长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对学生锻炼、饮食、疾病预防等方面都作了详细讲解。通过这项工作,使学校、家庭形成共识,共同做好孩子健康教育工作。
三、积极倡导师生健康行为方式
我校发出“摒弃不良行为习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倡议,全体师生都积极用行动起来,使学校的管理更加落实,保障了师生的健康。
1、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划分卫生责任区,由学生打扫,学生监督考核每个班级和教师办公室卫生,对于卫生情况不过关和有不良行为的师生要进行记载和劝导。同时,校医也积极投入到对师生的检查和考核中,每天定时和不定时抽查班级卫生、公区卫生和办公室卫生。
2、学校的卫生间是学校文明的集中反映,学校加强了卫生间的管理,由每个班级轮流管理,创建星级厕所,各个班级开动脑筋,对卫生间进行布置,编写温馨提示语,对同学便后冲水和洗手进行检查和劝导,帮助同学养成好习惯。
3、注重学生的个人卫生检查。每天学校值周教师和行政值周 领导都会在校门口对学生进行晨检,抽查学生的指甲,脸,脖子,头发,衣服,鞋帽的卫生情况。
4、加强两操的检查。学校红领巾监督岗到各班抽查学生做操情况,穴位是否准确,力度是否适中,动作是否到位。
通过对师生健康行为方式的引导,卫生有了制度保障,有人员负责,学校的卫生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随时走进校园,都能看到一个卫生整洁的校园。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体现了学校健康教育成果。
第三部分 口腔卫生
口腔卫生是我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整个民族文明、卫生、健康素质的根本措施。我校紧紧围绕“随时护齿,从我做起”的活动主题,积极做好活动的宣传组织和实施工作。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老师和家长都受益非浅,认识到关注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并积极参加到口腔健康活动中来。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的重视得到了极大提高,感受到了孩子自身所发生的一种变化,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种口腔健康行为习惯的理念的形成。
一、认真做好宣传工作,让护牙理念深入人心,利用学校宣传橱窗张贴口腔健康教育宣传图,各班组织学生观看,少先队组织“护齿”主题黑板报比赛,由各中队的队员自己设计、绘制黑板报。9月20日爱牙日当天,学校进行专题宣传,给家长发放龋齿填充、窝沟 封闭等宣传资料,请攀钢防疫站为全校学生进行牙齿涂氟,预防龋齿。
二、开展“随时护齿,从我做起”手抄报创作竞赛活动。共收到作品100余份,队员们在活动中不仅获得了护齿保健知识,也有利于队员们习惯的养成,同时能力得到了提高。学校把部分优秀作品分期布置于宣传橱窗。
三、开展“护齿习惯我养成”口腔健康主题队会活动。二(2)中队和三(1)中队分别举行了“随时护齿,从我做起”“牙齿健康,幸福微笑”的主题观摩队会,受到了辅导员们一致好评。
四、每班由专职教师开设一堂口腔健康教育课,内容包括护齿电影宣传片,宣传“早晚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少吃甜品和含糖饮料,餐后和零食后咀嚼无糖口香糖”的四个好习惯,正确刷牙的方法等。
五、学校在组织学生体检以后,将患龋齿的学生名单统计、整理出来,用通知单、校讯通等形式将情况通知到每一位家长,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口腔卫生的重要性,促使家长重视孩子口腔健康,带孩子到医院进行龋齿填充,同时认真做好窝沟封闭工作,使学生龋齿填充和窝沟封闭率都超过60%。
学校组织的这些活动,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学生认识到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抵抗细菌,坚固牙齿,保持口气清新。知道了经常吃零食,会不断产生牙菌斑,损害牙齿,使牙齿脆弱,导致蛀牙。限制吃零食的次数,可以减少牙菌斑繁殖。使用保健牙刷,保护牙齿和牙龈等知识。促进了学生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三个 月换一次牙刷,睡前不吃零食的良好习惯,定期检查口腔的习惯养成。在很大程度,帮助学生和他们的父母纠正了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我校将继续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口腔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为促进全社会的口腔健康发展做出的努力,让孩子们真正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和健康的成长。
第四部分 工作成效
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学生的身体体质有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了,教师也转变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学生的家庭建设也得益匪浅。
1、学生得到了发展,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技能操作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达标,全体学生在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文化知识掌握方面达到优良水平,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2、教师改变了教育观念,通过健康教育,教师们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只是教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其他就不是教师们的事了,强化了师生情感,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同时,教师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培养了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意识。
3、通过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讲座,促使家长与孩子一起变、一起进步。家长们懂得了如何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如何在家里注意孩子的健康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行为习惯,提高了家教效益。
4、通过创建活动,学校的管理工作上了一个台阶,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助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品牌建设工作。
第五篇:慢性病防治方案
瑞山联小慢性病、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实施方案
瑞山联小为认真贯彻落实慢性病防治工作总体要求,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落实与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认真组织实施慢性病干预项目。保障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特制订本方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从科学发展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非传染性慢性病对于人身体健康的危害,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该病的积极预防作用。做到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此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此项工作的开展力度,保证工作实效,成立我校慢病防控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廉秀生 副组长:赵兵
组 员:各班主任
三、工作开展。
1、摸清底数、制作“明白卡”。
为了实现对慢性病患者的干预与管理,采取多种途径发现慢病患者。在往年师生体检的基础上,及时统计,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我健康“明白卡”。
2、实施干预管理。
一是发放健康教育材料;
二是要求患者定期随访指导,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督促其坚持用药,并根据治疗效果给予相应指导,并把相关内容记录在“明白卡”上;
3、加强宣传教育,上好健康课。
为提高广大师生,特别是慢病高危人群的自我防病能力,利用各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
(1)利用学校所有的宣传途径(黑板报、宣传栏、校报、手抄报、健康教育课等),加大对全体师生的宣传教育。使全体师生对于非传染性慢性病的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在学生中开展“小手拉大手”慢性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以“爸爸、妈妈听我说”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及家长在学习生活中更便捷、更自觉地提高对慢性病的认识,形成学校、家长、社会的三方全力,建立持久、和谐的健康互动关系。力争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以此扩大此项工作的积极影响,使更多的人参与此项活动,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中受益。
多管齐下,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对于下一步开展此项工作做好知识奠基和理论支撑。
4、引导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
在学生中开展课间操、眼睛保健操、阳光体育活动、校园运动会。每天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在教师在开展工间操,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30分钟;或者步行6000步,开展教职工运动会。
5、开展“健康宣传日”活动。
组织师生围绕“世界无烟日”、“全国爱牙日”、“全国高血压日”等主题日,开展一系列的宣传学习活动。进行知识讲座,观看有关宣传资料。
6、保护口腔健康。
做好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学生中常见病、多发病,如近视、龋齿、肥胖、营养不良等,加强监测。根据体检资料,让学生从“明白卡”中知道自己的体重、身高、视力、龋齿个数,做到自我龋齿知晓率100%,并引导学生及时就趁。需要实施窝沟封闭的要及时采取治疗。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