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铁严冬形势下如何做好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钢铁严冬形势下如何做好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xx车间
在当前乍暖还寒的钢铁形势下,职工思想的凝聚,生产秩序的稳定,平安建设的推进对当前职工队伍的稳定和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带来严峻的挑战,为了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我车间综合治理暨平安创建工作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推进全厂综合治理暨平安创建工作深入发展,实现吨铁成本降低89.2元的挖潜目标,在厂和车间积极配合与支持下,就我车间在当前钢铁形势下如何做好综合治理工作情况进了调研。
一、车间概况
xx车间现有正式职工113人,外协劳务工16人。负责烧结系统的燃料供应和配料调整控制等工作,包括四辊破碎、焦筛、双期配料、配控、矿槽、一次混合和二次混合等岗位,岗位繁多,人员分散,职工政治思想和业务技能素质不均衡等给车间综合治理工作带了很大的影响和阻滞。
二、综治现状
xx车间认真贯彻厂党委和武保科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综治成员积极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车间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力度,整个工作思路明晰,措施到位;车间综合治理基础网络完善,综治工作机制规范,制度健全;工作有创新,工作亮点多,平安建设成效明显。
(一)综治工作责任制措施得到了较好落实。厂和车间制定下发了关于综治方面的相关规定和措施,车间主要负责人签订了综合治理责任书,要求车间领导牢固树立综治维稳的观念,明确了落实综治工作的责任。因此,车间调整充实了综治工作力量,组建了以主任、书记为主要负责人的综治暨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车间还建立了综治工作检查、重要情况通报和重大案件报告等制度;层层签订领导与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二)完善车间综治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强综治工作防控能力。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建立了全方位综合治理防控体系。以车间综治领导小组为主体,各班组选举和任命了班组综合治理防控监督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车间防控网络,提高了对问题职工和外来人员的防控;制定和完善综合治理考核机制,充分调动车间职工参与综治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整体防范水平;以党支部、工会、女工和团支部整体联防为主体,进一步加强了车间内部综治防控工作;以党员、车间各专业口管理人员、值班长、区域班长和生产精英为骨干,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车间班组综治防控网络。车间已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全车间齐参与的互联互防立体互动的综治综合防控体系。
(三)综治维稳,管理从严,持续展开“严打”高压态势。车间积极配合厂武保科及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厂内偷盗、破坏案件,通过保持绝不姑息的态度和严厉考核相关手段,着力解决厂和车间治安突出问题。近年来,我们车间有效地制止和打击了偷窃行为多件,2012年2月23日,车间岗位职工xx发现和制止了三起外来人员进入岗位盗窃衬板事件,有力的保证了厂区治安稳定。
(四)综治基础工作逐步加强。车间非常重视综治基础工作。一是重视车间整体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二是着力提高职工对平安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车间通过开展月度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和矛盾排查,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充分利用“职工快线”、“恳谈会”等渠道反映职工关注的问题,立足主动加以解决,保障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持续开展全员“四德”教育,努力提升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开展月度领袖职工评选,激发职工的荣誉意识和大局观念,形成良好的正气氛围。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车间在综治工作中,通过完善相关措施,努力提高综治工作水平,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维护了厂和车间整体和谐。但当前钢铁寒冬形势下,物价持续飙升,工资涨幅滞后,职工思想动态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导致综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依旧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车间综治案件时有发生,职工思想道德修养有待加强。许多职工迫于生活压力,无视“窃得财物损德行,诱惑当前应自省”的内涵,许多厂和车间内职工偷窃的事实,都是因为道德的沦丧和法制观念的缺失。
(二)职工在工作中存在麻痹大意的现象,诱使安全事故发生。“祸患常积于忽微”,有多少工亡、车祸、火灾的示例,是因为大意。虽然一幕幕悲剧依旧历历在目,但当和谐的气息弥漫之时,许多职工遗忘了平安这一信条,乐极生悲的事故,时时都等待着蓄势上演。
(三)车间综治基础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点。一是车间和班组综治力量的整合还不十分到位。虽然班组设有综治监督人员人员,并且按厂和车间有关要求,对党员、骨干进行了相关的综治培训,班组也能够群策群力,锐意创新,积极落实综治相关工作,但班组间综治工作的执行力度长短不一,作用发挥还不够。二是班组对综治工作认识不足问题依然存在。个别值班长和班组成员认为许多实际工作都是浮于形式、走过场,没有实际的意义,对日常的综治管理工作产生了较大阻力。三是车间综治监督人员的素质还不够高、人员配置不到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防范措施有待继续完善。从调查中了解到,所制定的综合治理相关措施,在制度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空挡”,没有形成有效地防控措施。
(五)普法宣传力度尚待加强。调查发现车间职工的法律知识比较缺乏,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的深度和广度。
四、建议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车间领导和专业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车间管理人员要把维护车间稳定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综治工作的检查、考核和奖惩工作,切实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健全完善综治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不断提高车间领导、专业管理人员、值班长对综治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积极探索在目前钢铁寒冬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治安防范新模式,提高车间所有人员参与综治工作的积极性。只有全面的加强综合治理,把打击和预防、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才能既“截流”又“去源”,既“斩草”又“除根”,还厂区一片平安稳定的清明。
(三)进一步夯实基础工作。要在健全完善车间综治管理小组,充实人员的基础上,不断延伸综治工作触角,进一步抓好车间平安建设,健全车间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党员自治机制;要不断巩固车间基础规范化建设成果,提高规范化创建水平,在解决好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把重点转移到提高综治工作人员素质。要关心班组成员的工作、生活,不断提高班组职工的综合治理自主能动性,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综合治理平安建设氛围,促使他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防治。
(四)大力开展全员形势任务教育,加大平安创建宣传力度。在当前严峻的钢铁市场形势下,职工思想受市场环境的影响,难免会产生思想波动和对生活、工作的担忧,为此,车间应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大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让职工明确认识到企业当前面临的形势,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立足主动、扎实作为,创新工作、发挥潜能,努力开展降本增效活动,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努力完成吨铁成本降低89.2元的挖潜目标。在宣传的形式和着陆平台上下功夫,着力建立和完善综治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注重总体谋划、协调联动、形成合力。采取多种形式和有效途径,扎实开展平安建设的宣传工作,全面提升车间综治平安的工作水平;宣传好车间内部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合理运用综合治理开辟的这方热土,播撒法制和道德的教育雨露,让职工中存在的各种腐朽和丑恶的思想彻底摒除,传播先进文化,保护厂和车间财产不受损失。营造出维护稳定的舆论氛围,使平安、和谐、稳定成为车间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形成综合治理人人有责,综合治理人人参与,综合治理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五)进一步提高职工的综治警戒意识。借助综合治理延伸的各种精神,让车间职工警钟长鸣。通过宣贯防护和预防的警示案例,让职工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麻痹和大意弃之无依。并且按照“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把“严打”作为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特别是要严厉打击厂内盗窃行为。
(六)高举“专群结合”的引领之旗,展开综合治理攻坚战,让综治平安不畏坚冰。宣扬车间整体工作离不了综治,综治更离不了职工的思想。“专群结合”作为我国政法工作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永不过时。综合治理,本身作为“专群结合”新形势,让阻碍车间整体工作上水平的坚冰无处可横。
(七)积极开展关于综治平安特色活动,通过新颖实效的特色活动,提高车间职工对综合治理相关工作的认识,调动其自身的积极性。今年元月,车间系统筹划,积极组织开展了安全暨综治平安为主题的宣誓仪式,通过采用综治安全宣誓、《安全是天》诗朗诵、《平安声里化综治》演讲,致《职工家属的一封信》等形式,为车间营造良好的安全综治氛围,提高车间综治管理水平。
(八)进一步加大综治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采取车间内部培训、组织参观学习、邀请同行交流经验等方法,加强对综治人员的业务培训。坚持教育培训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认真探索强化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把车间综治队伍建设成为一支保稳定、促平安的重要力量。
第二篇:浅谈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成武县党集中学 刘祥宝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的管理者,也是学生最直接的管理和教育者。学校的所有教育措施最终都要通过班主任落到实处。所以班主任工作在学校的所有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一个好校长能带出一个好学校,一个好的班主任能带出一个好班级。本人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
1.抓好各种典型,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典型分为好坏典型,但我们都应该抓住。抓住好的典型,可以树立榜样,弘扬正气。抓住极个别差的典型,可以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好坏,引以为鉴。
(1)抓典型要明确对象,把握住“四头”,做到:保住龙头、堵住苗头、抓住刺头、拉住后头。这里的龙头是指各方面的优秀学生,必须保护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让他们精益求精,好上加好。苗头是指各种将要发生的不良现象,要堵在前头,作为班主任要有敏锐的目光和嗅觉,在事情未发生前要能够预知,并及时预防和处理,做到防微杜渐,把一些问题堵在萌芽状态。刺头是指那些的确不好教育,总是犯错误而且屡教不改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要抓得紧,及时发现他们的错误,要把学生的错误当作教育的切入点,个别教育、个别对待,要有耐心有恒心,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后头是指后进生,班主任不能放弃他们,他们更需要关爱,班主任要经常做好思想工作,鼓励他们上进,这些学生往往比较自卑,班主任应该大力实施爱心教育、赏识教育,让后进生树立信心,迎头赶上。
(2)以奖为主,想方设法表扬和奖励学生。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班主任要把握这个原则。我们知道任何人都希望、需要得到别人的表扬和奖励。有些老师对优生的表扬很大方,经常把表扬挂在嘴上:而对后进生却很吝啬,有的后进生一个学期连一个表扬都没有。这是多么可悲呀,后进生只是学习差或者经常违反纪律,并不能说明他们没有一点优点都没有。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要吝啬表扬。
(3)以罚为辅,讲究惩罚的方法。以奖为主,并不否认惩罚。虽然表扬不要本钱,但不能没有原则。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我们还一昧的表扬,那就是纵容学生,误人子弟。学生犯了错误,我们要批评甚至惩罚时应讲究方法。切不能简单粗暴,采取体罚。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好习惯养成工作。
(1)抓好养成教育特别重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一生都是有益的。有个哲学家这样说的:“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信念;播下一种信念,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啊。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2)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我们教育学生要从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比如卫生方面,我们的行为规范口号是“少丢一片,洁净一片;拣起一片,带动一片”。可以在班级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树立行为规范的意识。同时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不良行为进行约束。规范学生时要以小见大,处理问题时要以大换小。3.以威信聚人,以情感育人,抓好学生的成长进步。
(1)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做到“四用”:用鼓励的话语激发学生,用信任的眼光来观察学生,用理解的微笑面对学生,用真实的接触走近学生。让学生能真正得到来自班主任的激励和信任。
(2)班主任的魅力来自:有信待人,平等待人,公正待人,服务待人,宽容待人,情感待人。不要把学生当小孩,不要以为学生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学生心中也有一杆称,哪个老师是真诚的、哪个老师是认真的,他们心中都是非常清楚的,只要你真正关心学生,为人处世公正和蔼,学生自然会喜欢你、尊重你。4.以常规工作为纲,以中心工作为目,抓好班风建设。
(1)开好班会、班干部会,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管理一个班首先要抓好常规工作,因为这是确保班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制订好相关的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千万不要随意处事,感情用事。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班,但这是小天地大世界。绝不是随随便便能做好的工作。
(2)开展好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教育学生、激发学生。学校每周每个月都有中心工作,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活动。班主任要很好利用这些工作和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要把这些活动当作一个平台,检验自己的工作是否到位,学生的能力是否提高。要把这些活动当作教育学生的契机,好好利用,好好发挥。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纷繁复杂而又妙趣横生的工作,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行、学业与前途,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地位、声誉和未来。作为班主任应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和对学生、学校高度负责的责任心,不断学习和摸索班工作的经验和方法,把班工作做的更加出色。
第三篇: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新课改追求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看教,更看学,要设法让学生主动接受信息,教师只起引导和评价作用,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挥与发展。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常规工作应怎么开展,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急待研究的课题。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新课改对教师备课的要求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安排最科学的顺序,以保证学生能有效地进行学习。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首要工作,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作为教师都要十分重视备课工作,因为只有首先备好课,然后才能上好课。事实证明,备好课是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保证。
备课的关键是一个“备”字。那么,该如何来备课呢?我们都知道,教师的备课主要涉及教材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安排三个方面。为此,教师备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如何妥善安排,讲究学法。我们要求老师们拿到一篇教材时,应做好以下三项必需的重要工作。
(一)认真充分钻研教材。即教师要认真充分地做到“三钻研”。首先,要认真学、钻研领会新课改精神,明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提出的基础要求,搞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有关要求。同时,要认真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包括本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重点章节、各部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等。还有,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以便从中精选有关材料教材内容。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就是要能全面地完全地掌握教材,驾驭教材;能达到“懂、透、化”三字要求:对教材要一懂,即能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二透,即能对教材融会贯通;三化,即能把教师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块。
(二)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即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首先要弄清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摸清楚学生的一般特征,分析掌握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特点,包括学生的智力差异、认知差异和性格差异对学习的影响。与此同时,还要在全面了解全班学生的基础上,分析掌握学生的特殊特征,包括学生的初始知识技能,原有的认知图式、态度、感情倾向等。并且要弄清楚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掌握班级中好中差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优点和缺点,长处和不足,优势和缺陷。然后能结合教材内容对他们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针对这些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设计好对他们的分层、分组和个别化教学。
(三)科学合理设计教学。即教师在做好以上两项工作,做到“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学生”的基础上,还要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安排好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即要能寻找出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的联络点、结合点、兴奋点和生长点。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方法和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发和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不仅能让学生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学教材内容,而且能让学生全面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是教师在备课时所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和重要问题。
大部分教师认为,教案写好了,课也备好了,写好了教案就是备课工作的结束,更有的教师自恃讲课多年,已烂然于心,无须再研究,结果教学效果一般,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前的20分钟抚案,即对已写过的教案,从四个方面进行修改和准备,第一,研究修改教法,要求教法必须能为本节课服务,必须生动活泼。特别是年轻教师要求设计两种教法,在上课之前仔细琢磨,确定其中一种。第二,收心养神,情绪在人活动中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上课前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带着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进入教室,这样讲起来才精神、愉快、充满活力。第三,备语调、备高潮。我们有的教师,语不高声,笑不露齿,表情单一,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要在课前备课时练习讲课高潮时的语调、语气,在讲课中做到抑扬顿挫,感情丰富,教学成绩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第四,备教态,教师的教学是一种表演艺术,教师不能仅满足于把知识讲给学生,而要注意演给学生,这样才能增强教者的感染力,课堂吸引力。
二、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要求:①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②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探讨。③必须是开放的课堂。要把课堂外延扩展到社会大舞台,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内授课。④必须是现代的课堂。要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对教师的具体要求是,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要坚持四个观念,增强六种意识。
(1)人本观念 :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因学而教”,因学生、因学习、因新的学习方法而教。为此,要做到实施尊重教育,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成功。(2)课程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观,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不能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理解为教师教的材料。因此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3)建构观念 :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我们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录下来,而是要使他参与把知识建构起来的过程。要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4)交往观念 :新课改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主张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双主体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5)学习指导意识:课堂教学要强化指导学生掌握并运用好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无数学校的成功经验反复证明了这一问题,如江苏高考名牌学校——启东中学高考成绩令人瞩目,连续三年重点大学本科上线率在97%左右,经验之一,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6)落实意识:课堂教学中的讲、练、评均要抓落实;要体现过程与方法、思维的完整性、课堂结构的整体性。任何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均应落脚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认识的发展上。
三、新课改对教师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的要求:我们对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两大环节的要求是,老师们要严格按教学要求批改作业和测试卷。做到有批有改,重点问题精批细改,针对偏科生要面批面改,并适当写出情感评价,老师辅导学生要做到“三心”,“两性”,即:细心,耐心,恒心;及时性和针对性。对那些基础薄弱偏科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同时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发展他们的特长,并鼓励他们参加单科竞赛。在单科赛优胜成绩中,学生们增强了信心。对一部分尖子生,老师们要大力宣传,使他们成为同学们追逐的“星”。同时注意对这些尖子生的教育教学策略,鼓励他们冲击名牌,力创“精英品牌”,形成名牌效应。这样才能使得好学生拔尖,中等生上档次,学困生更进步,为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新课改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实践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以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多采的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才能不断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之目的。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常规管理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根本,而教学常规是学校工作的基本规范。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将有效地克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避免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遗漏和失误,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又将如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呢?为此,谈一下我们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加强“三个管理”,抓好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分析
“三个管理”即计划管理、过程管理、质量管理,以“重过程,轻结果”为原则,从源头抓起,注重过程落实,逐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养成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培养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
二、合理改革教学过程的环节
“备、上、批、辅、考”是传统的教学常规,是与传授系统知识的教学目的相对应的。其中,对各学科作业量的要求及课后辅导的规定导致教师将大量时间投入到课后,致使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大量的课后作业及教师大量的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形成了师生沉重负担的恶性循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标准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数量与质量。因此,教师的劳动前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新的教学常规要引导教师劳动前移,将时间投入到课前准备中去。上课是核心环节,同时抓好备课和课后反思两个环节,变教学“五环节”为“三环节”。
1.备课
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的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也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三备”:即备“大纲”(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
2.上课
首先需把握总的教学目标: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兼顾情意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要能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将课堂是否体现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作为考察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的重要依据。当然不是每一堂课都要体现所有这些特点,而应根据学科性质,达到学校现有设施条件下的最优化。也有人提出上课要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
3.课后反思
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极为重要,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也可写下“教后感”。一般而言,一堂课可从三方面进行反思: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样?学生是否获得了“是什么”的知识(语言信息)、“怎么办”的知识(智慧技能)、“怎么学”的知识(认知策略)。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寻找问题,以便改进提高。
三、坚持不懈抓“反馈调节”,不断完善管理措施
有了常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执行.我校在教学管理中,注重抓好“反馈调节”这一管理环节。所谓“反馈”,就是深入了解和掌握师生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做好检查、指导、督促工作,深入到教研组、课堂,多听课、多看看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作业。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与教师教学情况。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即对计划、措施做必要的修正、补充,使教学活动既按原定轨道与目标前进,又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
四、加强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学校由教导主任牵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市、县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多参加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观摩、竞赛等活动,让教师在各种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学校还要求骨干教师做好传、帮、带,每学期上好1―2节示范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同时也要求年轻教师要虚心好学,积极进取,每学期上好1―2节汇报课,使他们从中得到锻炼与提升。
五、收获与反思
1.从课改实践中体验课堂教学的变化:
课堂教学气氛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教学,老师们认识到了学生的重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现在的课堂,老师的指令性语言越来越少,而与学生商量、征求学生看法的语言越来越多,批评性的语言在很多班级已经绝迹,激励性评价已经深入人心。
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根本性转变。学生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
2.存在的不足:
就备课而言,还有少数教师凭借“老经验”,对教材钻研不够,对学生关注不够,情感投入不够。
就上课而言,仍有少数教师缺乏感情投入,更谈不上与学生分享快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不强。
总的来说,新课标下的教学常规,要引导教师将时间投入到课前的准备中去,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上课是中心环节,同时要抓好备课与教学反思。因此,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完善教学管理,提高全校教师的热情、把精力引导到教学活动中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教师提供成功的机会。
有的教学常规和教学检查制度缺少对老师和学生的激励与引领,在制度设计时更多的是考虑对教师的约束。如教案和作业检查时没有对教师创造性的劳动给予肯定,如有的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耐心的指导并写出鼓励性的评语,这样的批改在检查中只是个别的被发现,而只看作业次数的检查挫伤了这些老师的积极性。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具有独立性、个体化的特点。现有的教学常规与教学检查制度对这些特点关注不够。
教学检查制度的出发点更多地是对教师工作的督促,而根据现代学校管理的理念,教学检查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有必要对现行的教学常规现教学检查制度进行反思与重建。
二、问题解决思路与策略
解决问题的思路:确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逐步实现学校由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重新定位学校教学常规与教学检查制度的功能:由检查、督促转变为服务、促进,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工作策略:
1、了解教师对学校现行的教学常规和教学检查制度的看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
2、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学校文化管理的理论对现行的教学常规和教学检查制度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3、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修订新的教学常规和教学检查制度的纲要:修订的原则、目标和内容。
4、将修订纲要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审议。
三、问题解决的具体措施
1、成立由教学副校长负责的学校教学常规和教学检查制度修订小组,小组成员有教务主任、教科研室主任。
2、组织成员学习讨论有关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学校文化管理方面理论,主要参考书目为孙鹤娟著《学校文化管理》。通过学习统一思想认识。
3、对现行的教学常规和教学检查制度进行讨论,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学校文化管理的理理论及新课程的理念,找出存在的问题。
4、起草修订纲要。在修订纲要中要进行修订的背景分析,明确修订的原则、目标和内容。
5、将修订纲要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并由负责人向学校学术委员会进行说明,根据学术委员会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定稿。
6、根据修订纲要修订教学常规和教学检查制度,拿出文本初稿。
7、将初稿下发给全体教师征求意见。
8、文本初稿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进行讨论,根据教师的意见和学术委员会的意见进行修改定稿。
9、校长签发后在全校颁布。
四、初步设想及可行性分析
1、改对教案的检查为教学资源支撑和教学设计评比:学校教务处根据学校的课程规划和模块教学纲要与教研组、备课组一道准备本模块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各种版本的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课件、音像资料和相关图书。对普通教师允许使用纸介教案或电子教案,对青年教师(6年以下教龄)和各级骨干老师必需有电子教案;每个模块由教师报5个教案和教学反思参加评比。学校按学科组织评委进行评审,评委对送评的教案和教学反思进行评审时要写出评审意见。每学期学校对评出的优秀教案进行展示、交流、奖励。
2、改作业次数检查为考试试卷诊断,考试是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评价,过去我们对考试只关注结果,较少分析成绩背后的问题;对于结果只关注统计值,较少关注和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试试卷诊断具体做法:从每个模块水平考试试卷中随机抽取若干份试卷,由备课组长牵头,组织本组教师对抽取的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从中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在作业布置方面的交流活动(在教研组范围内),活动由教研组组织,学校派出专家组进行点评,学校鼓励教师个性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做法。
3、改检查听课笔记为组织有效的评课活动:组织评课活动次数少而精,活动前要制定活动方案,规定每个听课人的任务,注意收集课堂教学的数据,数据一定要细,要具体,如教师提出问题后多长时间请学生回答等。在评课时,每个教师根据课堂收集的数据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教师进行补充。
每学期每科至少有一次评课活动是由各方面专家参加的,专家在评课中要点评老师的发言。提出这些设想的依据是建立在学校文化管理的理论上,文化管理的核心是人
议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常规”的构建
【关键词】新课程,构建教学常规,操作评估,专业成长,注重环节 【摘要】
教学常规,顾名思义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对学校来说,这是一个沉重而敏感的话题。做常规工作容易,把常规工作做好不容易,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学校管理者无不重视教学常规的制定与执行,把教学常规看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把执行教学常规的好坏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背景下,只有以教学常规改革为切入点,以新课程的理念制定教学常规,让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成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使广大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为此,建立面向新课程的教学常规须有新的思路与策略:
一、教学常规要便于操作、评估
什么是常规?《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相沿用的规矩、办法。”但奇怪的是,编词典的人在援例说明该词的用法时,第一个例子竟然是“打破常规”。看来,“教学常规”也是可以“打破的”。因为表面上,规范越多,似乎秩序越强,越有效。实际上太多的规范是很难长期实施和监督的。太细的“教学常规”往往成为统一的硬性要求,成为一种负担,成为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干扰。所以要拟订简单明确、高度简约的教学常规。教学常规如果以“适度”规范为特征,则不仅可以保证规范的真正落实,而且能使教学管理更为有效。教学常规必须是明确、具体、可操作。这样,既能控制、调节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又不过分地约束、限制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简化数量指标,简化操作程序,使教师容易掌握,也使课堂气氛较为宽松,课堂人际关系较为和谐。在中小学管理实践中,管理者无不重视教学常规的制定与执行。而且,很多学校把教师执行教学常规的状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为了使教学评估数量化,体现教学评估的客观与公正,教学常规有越定越细的趋势。规范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型管理是一个进步。学校管理者按照既定规范实行教学管理,“在规范面前人人平等”,使管理客观化,减少主观的、人为的影响。这些措施确实加强了学校的科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显然,要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管理进行规范化、制度化是必要的。问题是,规范管理不一定是科学管理。①
教学常规,不是要把人管死,而是要把人管活;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教学常规的制定,真正走出教学工作高效率的新路。所以,我建议把师德规范与教学规范相分离。如“按时上下课,不能私自调课、缺课,上课不能使用手机,不能违反教育法,教师法”等有关内容应纳入师德要求,与教学要求相区别。这样才能避免教学常规面面俱到却又不能解决问题的尴尬,才能更有效地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有不少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存在着误区: 第一,规矩越多越好。许多学校至少有二三十条教学常规,过多的规矩,异化成了束缚教师个性化 教学的枷锁,教师的自主性一旦被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又有谁来调动呢? 第二,要求越高越好。有的常规要求过于笼统、抽象,更脱离实际,无法操作监管,事实上流于形式。
第三,每一项常规要求都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这样,教师成了管教的对象,领导变成了监工。教学管理异化成了检查监管。
传统的教学管理较多地表现为控制性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教师采取管制、指示、命令等有强制性行为倾向的措施,并要求达到高度的统一。这些措施不仅使教师束缚过多,压力过大,疲于应付,更忽略了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学校失去了生机与活力。当不胜其多的杂七杂八的东西都纳入“教学常规”的范围时,老师们疲于应付常规检查也就变得理直气壮而且无限悲哀。内涵的扩大,要求的增多,已经让教学常规不堪重负。教学常规偏离了原先简洁、明了的导向功能,不断地增强着控制的功能。我想,更多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承担着繁重不堪教学任务的普通教师们,也在呼唤“新的教学常规”吧!② 笔者所在乡镇,有几所边远小学或者教学点,老师少,课程重,往往一个老师一个年级,甚至是一个复式班,这种情况下,普通的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对该校老师和领导简直成了“紧箍咒”,光是写教案就苦不堪言,更不用说那“几大块几十条”的细小规定了。在这种情况下,对老师的评价应该是注重课堂效率,而不再局限于写教案了。
二、教学常规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素质直接左右着新课程的推行,因此,制定教学常规须关注并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为,有了常规制度,而没有高素养的教师队伍作支撑,常规难以执行和行之有效,而教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靠的是专业发展。教学常规工作的核心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决定了常规执行的效度。基于此,我认为制定教学常规要通过以下几点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是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引领教学常规;二是培养青年教师队伍,夯实常规执行的基础。从加强常规能力培训、制订个人发展计划等方面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三是开展教学科研,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四是加强微技能培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符合新课程精神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与记忆的过程。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的多样化统一。然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转变。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协调者、评价者、研制者和开发者,这多重的、内涵丰富的角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素质要求。新的教学常规应该是能够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只有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下,教师才能转变单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才能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实现师生双方的可持续发展。
既然是“教学常规”,就应该是每个教师应该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底线。既然是底线,那就应该让每个教师都能不需要付出业余时间而能在工作岗位 上轻易地完成。也就是说,“教学常规”的要求应该是简而又简的。既然是底线,同时也说明,每一个想把工作做得出色一点的教师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做很多的事,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关于教育教学的一系列有意义的问题:教育是什么?教学是什么?怎样去教会让效率高一些?在上级给我规定的这些必须做到的常规之外,我还要加上点什么更高的要求?如果有可以不去应付繁琐的常规而节余出来的时间,他在这个方向上的努力是没有上限的,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都想看到的。当一个学校的教师都不为了应付所谓的“教学常规”而奔忙,而是有了自己独到的教育思考、教育理念、教育追求,并从中获得专业成长,获得价值感和幸福体验时,我敢说,这里的教育管理者是最幸福的,这里的学生也是最幸福的。③
三、让常规“常”起来,注重教学过程
“三环节”抓常规跟进管理,保障教学常规“常”起来。有了常规,不执行、不落实,常规无法“常”起来。有了常规,不指导、不反思,常规难以“常”起来。为了确保常规的跟进工作落实到位,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学校领导要下得去,管理才上得来;二是开发团队潜能,提高管理效能;三是常抓不懈保稳定,及时反馈促进步;四是客观评价考核,促进常规落实。要让教学常规“常”起来,没有制度的保障不行;要让教学常规“常”起来,领导不下深水不行;要让教学常规“常”起来,没有骨干教师的引领不行;要让教学常规 “常”起来,没有科学的评价机制不行。④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成绩考核“五环节”的教学常规是与传授系统知识的教学目的相对应的。其中,对各学科作业量的要求及课后辅导的规定导致教师将大量时间投入到课后,致使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大量的课后作业及教师大量的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形成了师生沉重负担的恶性循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 学质量与效率的标准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数量与质量。因此,教师的劳动前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新的教学常规要引导教师劳动前移,将时间投入到课前准备中去。上课是核心环节,同时抓好备课和课后反思两个环节,变教学“五环节”为“三环节”,注重抓教学过程,让常规“常”起来。
指导教学工作,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备课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新课程的实施进行指导;深入学生,和学生座谈,了解教情和学情,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三深入三指导”的目的,就是使教学管理者可以多角度全方位抓好教学管理工作,突出常规管理的实效性。
总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需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牢记教师所担负的神圣使命,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辜负人民对我们的期盼。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怎样做好一名教学校长
吉林省柳河县教育局陈明秋
常常,有许多学校的教学副校长在当下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感到不顺手,尤其是在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工作更令人感到茫然与困惑。为此,柳河县教育局就这一问题召开了专门的会议,聘请了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级教师、柳河九中党支部书记兼教学副 校长贾东升同志围绕这一话题,开展了培训。柳河九中是地处县城边缘的一所初中,原先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无论是教学质量、教学管理还是学校环境都属三流。教育局对其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后,近几年,柳河九中在各个方面开始突飞猛进,特别是学校的教学管理更 加颇具特色。其学校的管理经验,在全县各个中小学中均属一流,为了能让大家更好地借鉴,笔者经过仔细疏理,将其优秀的做法呈现给大家,供同行们参考。
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抓好教学管理特别是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有效的将常规教学管理真正的落到实处呢?经过积极思考和探索,柳河九中基本构建起了符合本校实情和教师自 我发展的教学常规管理模式,即:管理更有效,教学更创新,“抓好开头,精细过程,关注结果”的管理思路。
(有效---就是科学、规范、制度化。管理与活动相伴,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就排课表都要讲究科学、规范、艺术。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建立备、上、批、辅、考的管理体系,发挥热炉效应实施制度化管理。
创新---就是不断研究探索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进而达到高效。抓好开头---就是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教育局教育科工作要点,反思上学年工作情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完善各种常规管理制度、考核细则,学期初全面部署,使全体教师开学伊始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安排清晰、明确。
精细过程--就是重检查,重落实,重调控,实施周量化、月量化考核制度。
关注结果---就是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合二为一对教师进行考核验收。)
发挥集体智慧,创新备课流程
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对教师备课的检查往往是十分必要的环节,也是体现教与学情况的重要内容。就教师备课现状,目前教师的备课存在着以下的问题:一是教师关注教材、关注知识点较多,而关注课标也就是关注教学知识体系的较少。二是教师喜欢用现成的资料也就是教辅材料包括参考教案,教师备课依靠教辅的,依靠网络资源的比例越来越多。三是教案写的好的,课不一定能上好,而上课精彩的原始备课教案不一定就好。四是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写在本上的教案其实就是一种形式,认为形式备课是一种负担。所以抄教案,应付检查的教师比例不在少数。五是集体备课就是个体教案之和,使集体备课有形无实。--—目前,初中的教学校长大多数都在兼课,所以教学校长们应该会对这种现象有一个深刻的理解,那就是教师对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的认识上出现了问题。备课既有形又无形(备课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备课的过程有动、有静。所谓“动”即教师在备课中要不断的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自己以及同伴对话;所谓“静”即备课的结果最终以静态的文本“教案”呈现出。所以,备课的过程既有形又无形。所谓“有形”即它最终以看得见的“教案”呈现出来,供教师上课参考;所谓“无形”即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很多考虑是没有办法用文本形式呈现出来的,这些无形的内容只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状况以及凭借自己的教学智慧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对备课管理他们主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校本培训备课引领(针对老教师的陈旧观念,新教师初浅的备课功底,通过间接经验、集体智慧、名师备课观转变观念,掌握备课技能。)二是实施新课程以来的集体备课教研方案;三是小组合作;四是教案的检查与管理。
改革课堂教学研究形式,优化系列教研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阵地,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上课是教师工作的首要工作,也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上课,按照何种理念上课,是决定教师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所以抓教师的上课,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 途径,提高整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教学管理永恒的教研课题。具体做法:
一是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每学期八个业务学习讲座: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改经验、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二是开展学期初听评课活动月(有针对性开展活动,两个实例:一是一数学教师的课,提前布置,组织年级学科组听评课;二是不通知听课,一语文教 师的两节课。另外听、评课有好多好的办法。)三是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呈现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各显风采,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各有千秋。同一个内容的课,由不同教师上,就会有不同的设计、构想、方法、风格、策略。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有比较就会有鉴别,通过对课多角度的对比为集体教研提供很好的教研平台。如果说看一节课好似雾里看花,那么“同课异构”好似拨云见日。);四是开展“三课”与“新三课”活动;五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管理制度。(教务处每节课都有专人检查教师的教学行为,进入月考核。)
创新作业与批改制度,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名师语:“作业与批改是教学中的大事,它能体现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学校应当在教学中把好作业与批改的质量关。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并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批改作业中得到启迪,思维得到锻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他们做法尝试:一是“自改”(课下);二是“互批”(课上);三是提倡面批;四是作业检查与管理。(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规范考试环节,以考促进教学
质量检测是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便于及时发现教学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考试和质量分析进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策略。他们的考试流程:一是年级教师互换出考试题;二是密封阅卷;三是多元化质量分析;四是试卷的积累与利用。(建立学科资源库。)以教育科研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科研,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从事研究虽然会牺牲教师的一些休息时间,参加研究虽然会增加教师一定的工作强度,但耕耘了,就会有收获。窦桂梅在《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一书中谈到:“研究是我发展的动力源”,“研究伴我成长”这是窦桂梅从事教育科研的切身体会和肺腑之言。学校的具体做法:主题教研活动初见成效。主题教研,就是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这个研究主题的提出来自于教学实践,源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又是急于解决的问题。他们本学期的教研主题是 “自主学习”开放式教学模式。课题的确立源于教师课堂讲的过多,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源于陶行知先生教学思想的呼唤;源于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和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成功的课堂教改实验的启示。开放式教学模式源于分课题的开放。学校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
过程是:研究制定主题教研方案---思想动员---集体研讨---课堂实践---成果验收。确立分
课题研究计划---确立课题---理论学习---课堂实践---研讨反思---成果展示。
一所名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上追求的五个字:“强化一个实字,讲究一个严字,重视一个量字,坚持一个恒字,追求一个新字。一个好的教学校长最应该做的事一是每天都要挤出业务进修的时间,学习理论,学习经验,汲取营养,指导实践。这是做教学领导的最起码的职业底线;二是教学校长应该具备三种意识:“能力、角色、团队。”三是教学校长要兼课,在教学第一线引领与辐射,收获信息,以便于行动研究与管理。四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五是是细节决定成败。
上海市副市长博士生导师徐匡迪的三句话有助于我们思考:“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第四篇:形势下如何做好老干部信访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老干部信访工作
中共华池县委老干部工作局
老干部信访工作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强与老干部之间联系的重要“窗口”。虚心听取老干部的合理诉求,在政策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解决现实问题,对促进和谐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老干部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老干部信访态势。一是来信来访数量呈上升趋势。二是信访对象出现离休干部减少,退休干部和退休干部遗孀增加的现象。三是信访内容越来越宽广,由主要要求落实生活待遇逐渐向落实政治待遇转移。四是重复访多。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正处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利益分配矛盾不可避免地出现。二是离退休干部角色转变还不适应社会发展。部分离退休干部在退、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和方式变了,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一时难以适应。
(二)老干部信访工作。一是部分单位和部门对新形势下抓好老干部信访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很到位,片面地认为只要能按月兑现离退休费就行了,忽视老干部政治待遇落实。二是部分单位和部门放松了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教育出现“真空”。三是信访工作不够规范,工作机制尚不健全,一些信访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和方式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 1
老干部工作形势变化的要求。
二、对策与建议
1、增强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信访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要把这项工作放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认识,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中去谋划,放到老干部工作全局中去推进,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态度,更加务实、更加细致的作风,认真研究部署,精心组织落实,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信访工作。
2、不断加大老干部信访工作力度。要把老干部信访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列入工作要点,统筹安排,纳入党建目标考核,不断加大领导力度。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 及“各家老人各家管”的原则,把信访工作的责任落实到责任人,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为一级分忧。要与老干部结对子、交朋友,及时了解老干部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老干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好老干部的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督促解决政策范围内的实际问题。要落实首问负责制。在具体信访工作中,既要明确责任部门,也要确立“信访工作,人人有责”的观念,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加大对初信初访的处理力度,提高信访事项的一次性办结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来信、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努力
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属地和部门,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不能把矛盾和问题推给上级、推向社会。
3、建立健全老干部信访工作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综合协调机制。老干部信访工作涉及范围广、牵涉部门多,老干部信访反映的许多问题,单靠某一部门难以有效解决。通过联席会议,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进一步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运转高效、综合施治的协调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做好老干部信访工作的合力。二是要建立健全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要把信访工作的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坚持经常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防止把小事拖大、大事拖难、难事拖乱,真正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始终保持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多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排查分析可能发生的信访态势,尤其是对老干部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更要把情况摸清,把原因找准,提前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和应对措施,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三是要建立健全信访信息汇集分析机制。按照及时、准确、全面、有效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报送网络,确保信息传递渠道畅通,特别是对那些涉及可能引发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信息,务必按规定及时报告并超前
做好处置。
4、加强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部分离退休干部离开了集体,由于位置的转换产生失落感,由于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孤独感;很容易产生“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诉”的郁闷心理;在改革不断向深度发展的阶段,涉及离退休干部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相继出台,不同程度冲击了他们的晚年生活,加之其学习的时间相对减少,对相关的政策等了解得较少,导致其在生活上的不适应,思想上的不理解,情绪上的不稳定,心理上的不平衡,在人生转折时期出现了心理断层,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看问题固执偏激,向组织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这需要各级尤其是退休干部所在单位要给予老干部更多的关心和教育。要充分利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阵地,组织离退休干部交流思想,沟通认识,有针对性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文件;让他们了解新的形势,不断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用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对老同志进行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提高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通过教育使广大离退休干部深刻认识到改革的深入进行,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充分发挥老干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促进作用。要挤一定的经费,强化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硬件建设,完善老干部党员管理,为离退休干部交流思想创造条件。
5、加强老干部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新形势对老干部信访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有一支忠于职守、胸怀大局,纪律严、作风正、少说空话,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不怕跑断腿,不怕说破嘴,兢兢业业,尽心尽责,既熟悉和精通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又有奉献精神和较高涵养的工作队伍。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队伍建设,配齐配强老干部信访工作队伍很有必要。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事事都涉及到政策和规定,这些规定是指导工作的依据,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吃透有关老干部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学点老年心理学知识,这都是必须的。信访岗位是特殊的岗位,经常面对各式各样的矛盾和难题,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很高,信访工作人员直接面对广大老干部开展服务,他们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以及言行举止、服务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体现老干部工作队伍的精神状态,关系着老干部工作的成效。要组织信访工作人员学理论、学政策、学法律、学业务,着力提高分析判断形势的能力、灵活运用政策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位老干部工作者都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业务上的内行人、信访老干部的贴心人。
第五篇:如何做好形势下的民政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
民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政是为民之政,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民政工作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任务越来越繁重,地位越来越重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认真落实“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坚持健全制度、优化管理、提升服务、完善设施、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全面提升民政工作整体水平。着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灾害救助水平,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做好双拥共建工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引导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加强区划地名和殡葬管理工作,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一、是发挥好民政部门职能作用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民政局部门在养老服务、殡葬服务等事业上承担着政策引导、行业监管等职责。在推动社区建设中,承担着推动社区环境不断优化,人际关系逐步和谐,社区资源得到整合,社区服务更加完善的职能。加强民间组织建设,提高社会组织程度。
二是发挥好民政工作在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协调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给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完善社会福利,为老年人、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提供福利服务;搞好社区服务,满足居民服务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有效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