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1:1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第一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杨忠全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改善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创造发展优势、在危机中寻去新的希望和转机,不断增强竞争实力的环境工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具体内容,包括道路广场地面及其附属设施、废弃物处置、市政环卫设施、建筑工地、临街店铺与摊点、道路交通秩序、环境保护、市场监管及户外广告监管等15项治理内容。着力整治脏、乱、差,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为推进“两个加快”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我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已有2年的时间,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我镇城乡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一、我镇城乡环境整治的基本情况

近2年来,我镇在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认真落实环境卫生整治各项任务,并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镇党委政府把环境整治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来

抓,将该项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内容之一。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加大环保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占地150亩的垃圾填埋场。

(二)认真实施环境卫生整治。一是自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之初,镇府就及时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组织机构,并出台多项工作措施和管理办法。作出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决定,对全镇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二是建立了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组建保洁队伍,全镇有专职保洁人员50多人。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政府为切实解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一是以城区积极开展的“多城同创”活动为载体,以治理“脏、乱、差”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市容美化和秩序整治工作。二是在农村深入实施“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和乡村康庄工程,积极推进了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四旁绿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住宅美化和服务强化工作。一大批杂、乱、差的旧村庄变成了错落有序的社区。三是在完善场镇垃圾集中处理的基础上,工作重心下移,大力推进农村垃圾集中处理,不断完善村一级硬件设施,投入了180万元,解决农村硬件设施滞后问题,到2010年底,全镇共建成了固定垃圾收集点204个,购置移动垃圾收集筒500只,配置垃圾收集车2辆,卫生保洁人员102人,农村

垃圾收集网络基本建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镇政府虽然在城乡环境整治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整治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城乡环境整治宣传力度不够,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虽然镇政府出台了城乡环境整治的实施方案,并列入对各村(社区)年度考核。但在具体工作中,做表面文章的多,检查抓落实的少,下级应付上级检查的多,经常性抓的少。据了解,各村(社区)在管理上存在体制问题,没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列入本村(社区)的重要议事日程。概括起来有三论现象:一是难抓论。部分村(社区)干部有畏难情绪,认为当前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困难重重,没有扩面提升的必要。二是唯钱论。少数村(社区)干部认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产生“等、靠、要”的消极工作态度。三是无关论。部分群众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淡簿,认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是政府行为,与己无关。

(二)资金投入不足。一是上级政府投入资金有限。虽然在资金安排上已向新农村建设倾斜,但由于原有基础设施薄弱,与实际需求相比资金缺口较大。对乡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资金支持不够。二是乡镇财政能力有限,加之中心工作较多,无能力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城乡环境综合整

治工作中去。三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经济困难的一些村根本无法配备卫生保洁人员。更不用说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去。有些困难村的干部说政府也在锦上添花,富裕村的卫生相对搞得好一点,政府有补、有奖,却没有真正帮助困难村走出困境。四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资金投入额度大,多数村治理环境积极性不高。

(三)环境卫生建设死角较多,工业、建筑垃圾无人管理。一是环卫设施不健全。造成一些行政村垃圾收集清运路程过远,从而影响中转站收集率。二是许多地方保洁服务范围仅限于场镇周边村庄,村与村之间、道路沿线、河道水面等区域垃圾往往无人清理,有些村民偏把垃圾倒入河道,堵塞河道流通。三是企业垃圾处置不明确,特别是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化工垃圾等处置终端没有真正建立。有些企业就地焚烧,偷倒、乱倒垃圾,造成了空气、环境的严重污染,被征地、待开发的地块变成为垃圾的“收容所”。

(四)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一是污水处理不彻底。场镇虽然建有污水处理设施,但覆盖面过窄,只能对场镇污水进行处理,村庄内污水处理仍是盲点。二是农村改厕后,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未跟上,造成生活污水直排。

(五)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存在城乡二元分割现象,在管理上完全把城区与农村分开来。缺乏统一规划,在资金投入、项目实施、部门力量整合上也缺乏统筹兼顾,城乡一

体的整治局面没有形成。二是存在突击性整治,还没有把环境卫生整治当成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整治工作仅停留在应付的层面上。三是长效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不够,存在着罚款了事的现象。

(六)公路两旁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全镇范围内公路沿线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普遍,内威线公路和省道206线两边现象尤为典型,有损市容市貌,严重地影响了我镇形象。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整治目标。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提升我镇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镇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为官一方,为民造福”的理念,提高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期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加强水法、环保法等相关法律宣传,努力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形成人人爱护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根据我镇实际情况,每年都要有治理环境卫生的目标,并逐年安排工作计划。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工作重点,建立长效机制。政府要切实抓好城乡环境的综合整治,建立高效的城乡环境整治管理协调机构,重大问题以联席会议的方式加以解决。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发挥职能作用,各村(社区)应认

真负责,确保城乡环境整治取得实效。要统筹兼顾,科学编制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三)加强监管力度,依法实行整治。要明确企业垃圾处置办法,有关部门抓紧制订城乡、企业、单位的环卫收费标准,避免造成收取卫生费变成乱收费,减轻财政负担。

(四)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当前农村生活污染源治理工作进展缓慢,绝大多数农村的生活污水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达标排放,导致农村河道水质恶化。政府应合理规划,抓紧出台农村污水处理的方案。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达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第二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调研报告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调研报告

-------------来凤乡中心小学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深化场镇“八化”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环境建设综合治理的有关要求,我校根据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的安排,对我校开展城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去年以来,我校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采取“六抓六强化”的有效措施,出重拳、下猛药、大马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促进城乡环境“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学校面貌有了新的改观。

抓组织领导,强化示范带动。校政府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纳入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统筹推进,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专门办公室 ;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明确了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按照 “ 属地管理、业主负责、谁主管谁负责 ” 的原则,落实了学校环境治理工作职责,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抓宣传引导,强化整治氛围。一是印发宣传资料; 二是召开会议宣传 ; 三是开展活动宣传。学校开展的“小手拉大手、文明知识进校园”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抓经费投入,强化资金保障。自 2009 年起,学校采取逐年安排、分级定额、季度考核、半年兑现的办法,共投入了 0.83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

抓基础建设,强化责任落实。学校与各班、各教师签定“门前三包”责任书,抓机制、加大投入、规范管理,扎实推进全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对校园及沿路的卫生死角进行了全面清理,落实了专人负责对。二是随时聘请环境卫生保洁员。三是将学校环境卫生日

常清扫保洁进行分段、分区,落实到班级。四是在工商、派出所等部门的配合下,对校园乱摆、无证经营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五是规范广告张贴管理。六是做好垃圾处理,新修建垃圾堆放点三个。抓督查考核,强化治理实效。一是实行督办考评制。二是实行曝光制。三是实行“一书一单”督办制。四是实行平时抽查责令整改制。去年以来,全校集中开展督导活动5次、各类巡查暗访4次,责令整改问题5 件。

二、主要问题

目前,我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虽然呈现出领导有力、组织有序、推进有效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村小对城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主动抓、大力抓的意识还不强;二是工作推进不平衡,中心校与村小之间,班与班之间效果不一样;三是一些卫生死角治理不够彻底,师生还没有充分发动起来,学生的参与率不高,全面抓城乡环境的意识和氛围不浓;四是基础设施、制度建设等长效管理机制和门前 “ 三包 ” 责任制落实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探索创新管理的长效机制、夯实基础、重心下移、管理前移;二 是充分发挥社区、街道、村组的作用,在做好街面清扫保洁的同时,抓人口素质的提高; 三是通过不断加强基础工作,强化人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规范化、法制化 ; 四 是进一步落实好门前 “ 三包 ” 责任制,让师生真正参与到城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来; 五 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2011年4月6日

第三篇:关于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7月24日,我带领市治理办十余名同志来到**,实地察看了*安路、*超路、**东路、**高架底层、**大道及**市场环境治理情况。7月30日,我再次来到**,观看了**城区及各街道(镇乡)今年治理工作情况对比展板,看了相关工作情况资料,先后几次与**区党委、政府及其城管局主要领导座谈,并与部分基层干部沟通交流,参加了**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推进会,亲身感受了全区干部群众治理城乡环境、做美城市形象的决心和激情。总体上感觉**今年以来环境治理工作力度大,城区及街道形象提升快,具有高起点、大手笔、生态型、精品化四个鲜明的特点。

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谋划并即将部署全市新一轮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区的做法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带动性,调研总结该区环境治理工作,对深入推动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一、**区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区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全面提升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总结**区的治理工作,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强化领导,推进有力。**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督,组织全区各镇(街道)及各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开展学习观摩现场会,召开全区治理工作推进大会,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宣传发动。同时,通过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定期专题听取治理工作进展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组织领导有序,工作推进有力。

(二)规划引领,统筹兼顾。**区坚持规划先行理念,以国际化视野、全球化眼光,聘请国内外一流机构和专家,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和完善环境治理相关规划,同时加强对规划的执行,严格按照既定的规划做好相关的控制,注重建筑单体的形态美观度。围绕“把环境做美”这一目标,加强对环境治理工作的统筹力度,注重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生态文明建设延伸、向文明城市创建延伸,注重城市内部的系统性、产城之间的相融性、城乡之间的协调性、区域之间的互动性。

(三)“四态”融合,城景一体。**区用“四态融合”理念统揽环境治理,把城市作为一个景区来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形成现代化的城市形态、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优美化的城市生态,达到城景一体,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的效果。一是把影响市容美观度的广告、路灯等认真进行清理和规范统一;二是在城市建筑的设计上立足高品位、高标准,凸显城市个性,释放城市魅力;三是在城市中更多地镶嵌景观元素,通过科学搭配的植物、雕塑、灯光,在绿化、美化、亮化城市的同时,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和历史内涵,形成“一步一景”的城市靓丽风貌,建设独具**特色的现代城市景观。

(四)突出品位,注重细节。**区无论在城市布局、建筑风格、立面色彩,还是标志性建筑、城市家具、园林绿化的建设,都要有机渗透地域文化,充分体现**文化元素和历史内涵,体现特色、个性、唯一。一是最大限度实践人性化设计理念,完善城市功能,让居民生活得更加舒适、更加便捷、更加惬意;二是通过建筑高矮搭配的最佳结合,勾勒出完美的城市天际线;三是充分考虑花草树木的品种、色彩、高矮、花期,进行合理搭配,塑造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绿化景观;四是在交安设施、导视系统,以及景观照明、卫生环境设施等方面,都注意从细节入手,注重协调性、彰显人性化、体现景观化,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五)三级联动,示范带动。**区通过示范引领,典型带动,加强示范工程创建,促进主城区、镇(街)和村(社区)三级联动,实现城乡环境质量整体提升、全域提升。一是主城区突出了现代化和特色化的目标,抓好了重要节点、重要界面的建设和风貌塑造,如蜀龙路景观建设,对标“香榭里”;加大了桂花种植力度,新老桂湖,桂花已具规模,初显特色。二是镇(街道)要突出整洁性和协调性的要求,做到临街建筑物美观大方,街道设施完好齐备,商家店铺规范经营,农贸市场整洁有序,建成特色鲜明、清爽干净、风景优美的样板镇。三是村(社区)要突出生态化和便利化取向,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解决好农村面源污染,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让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条件与自然山水和谐相融,建成具有农村特色、田园风光、农家情趣的新农村(社区)。

(六)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区将环境治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和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在市政基础设施、街道综合整治、特色风貌塑造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特别是在道路基础设施改造方面,今年对标人民南路,对马超路、桂湖路、静安路实施综合示范整治提升工程,全区主干道路皆遵循“南北方向统一采用墨绿色、东西方向统一采用深褐色”进行了规范。投资1.6亿元对金丰高架两侧及成彭路这一成都主要北门出入城通道进行改造,提升成都“北门”品质。同时,**区还按照“投资多元化、经营产业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要

求,引导社会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力夯实基础设施,提升环境承载能力。

(七)全民动员,共建共享。**区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通过深入的宣传发动,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提高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群众参与度、知晓度、认同度,努力形成“人人关爱环境、人人参与整治、共创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同时,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继续抓好12319城管投诉热线、96198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热线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认真听取并及时解决市民举报、投诉和建议;在各类媒体设立曝光台,大力发挥网络监督、市民督查队伍的作用,构建社会监督体系。对曝光反映的问题,要跟踪指导、切实整改,以最快的速度给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复。

(八)长短结合,常抓不懈。城市管理重在坚持。**区把短期攻坚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着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转变,推动城市管理实现区域全覆盖、时空全覆盖、责任全覆盖。一是不断巩固好集中整治的成效,积极探索城市长效管理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二是促进管理重心下移,强化街道、社区属地管理责任。三是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城市环境网格化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智管城市。四是抓好城市经营,通过公共资源的经营撬动社会资金参与,结合区域实际,发挥政府公共资源优势,经营城市无形资产。

二、**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管理工作,以“六大工程”“四项专项行动”为主要抓手,以“环境作美”为工作目标,持续治理“七乱”,塑造风貌特色,配套基础设施,完善长效机制,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日常管理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

(一)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区坚持“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的总要求和“城市美容师、城市守护者”的职责定位,逐步完善各类工作机制,实现了环境治理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一是调整完善了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18个推进组,建立健全了工作推进长效机制;二是建立了区治理办和区监察局、各牵头部门、各镇(街道)三级效能督查机制和曝光机制;三是建立了牵头部门和区治理办两级考核机制,环境治理考核更加科学、公平,考核结果更具激励、引导功效;四是创新了资金投入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实施项目治理,如锦门项目、198功能生态区建设,毗河生态景观建设等。五是构建了共建共享

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环境治理,共享优美环境。

(二)“七乱”治理更加深入。一是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环卫管理水平。中心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保洁达到100%,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35%。二是利用数字化中心的作用全面提升市容秩序管理水平。三是通过设置信息张贴栏,责任打包分片提高广告乱贴管理水平。四是利用网格化布警以及实施非现场执法管理提升车辆停放管理水平。五是启动河道清淤以及下河排污口治理工程,提高水环境整治水平。六是加强工地监督力度。共发出《**区扬尘污染情况督查通报》42期,对造成扬尘污染的工地实行限期整改和处罚。七是完成19个集贸市场的“三化”改造。

(三)专项整治成效彰显。突出重点难点,全力攻坚克难,深入推进“六大工程”“四项专项行动”,实现了“环境大改善”、“形象大提升”。“六大工程”方面:完成环城生态区200米范围拆迁任务的96%和拆迁点复垦绿化,成彭、成绵、成青立交桥区域景观打造;完成老锦水河、九道堰河道清淤整治及九道堰为主的8条河道339个排污口治理;完成成绵高速、成彭高速、成青快速通道绕城外500米至中心城区**段的综合整治和绿化景观提升;通过了全国园林绿化模范区(县)验收,13个镇(街道)荣获成都市“绿化之乡(镇)”称号;及时更换环卫设施,修补道路等,保持了整个市政设施体系的完整性;实施了路灯远程监控管理和LED节能改造,城市照明和景观都得到了整体提升。“四项专项行动方面”:开展交通违法行为整治,推行运渣车公司化软蓬密闭运输,依法查处违法行为341起;完成蜀龙大道南段、马超西路、静安路店招牌的规范,拆除828处违法户外广告;综合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控制设施到位率100%,网格化设施到位率80%以上,土方覆盖率95%以上,荣获2013年首次城乡环境综合测评中工地管理第一名;开展市场专项测评工作,加快推进市场“三化”改造,加强了场镇市场的管理。

三、当前**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体上力度在加大,成效很明显,但离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和广大市民群众的美好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治理工作现象性问题主要有:一是盲点死角依然存在,部分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行政交界区域、高速公路沿线及出入通道、地铁站口等管理薄弱,出摊占道、流动商贩、“鬼饮食”污染路面、车辆乱停放等仍未得到根治;二是秩序乱象回潮反弹,摊位乱摆、广告乱贴、车辆乱停、乱搭乱建、乱牵乱挂、乱吐乱扔等影响市容秩序的各类乱象出现了回潮反弹迹象,需要反复抓、抓反复。三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贸市场布点不尽合理、容量不够,雨污分流管网建设不完善,小区压缩中转站不足;四是特色亮点不够鲜明,城市建设风格特色不够鲜明,没有充分彰显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风情;五是治理成效参差不齐,各镇(街道)、区级有关部门在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和成效上上发展不平衡。

治理工作管理性问题主要有:一思想认识还需深化,部分干部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疲劳厌战、松懈松劲情绪,重视程度有所下滑,责任意识有所弱化,管理力度有所衰减,对环境治理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还需深化;二是队伍建设还需加强,少数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依法办事、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严格执法的理念不强,不会管、不敢管现象依然存在,执法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三是宣传力度还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大,社会各方面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还不强,环境治理的社会氛围还不浓,市民文明素质还有待提高。四是体制机制有待理顺,部门之间、条块之间协调配合还不够顺畅,综合执法不够有力,协同治理机制尚未形成。

四、对**区下一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建议

**区是全市规划建设的4个中等城市之一。在当今所处的城市化加速期和城市品牌塑造关键时期,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抓好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乡环境建设和管理,既是该区党委、政府的历史责任,也深入推进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任务。为此,对**区下一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查找薄弱环节,巩固治理成效。建议**进一步查找、梳理与金牛接壤部位、与市区的重要连接通道周边等薄弱区域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交通场站、闲置地块及各类市场、工地等重点部位、重点区域,依然存在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大清理整治力度,强化清扫保洁,规范市容秩序,提升绿化景观,力求全区环境治理工作再深化、再提升。

(二)进一步强调精细管理,追求完美品质。省委、市委要求提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水平,“精细化”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整治建筑立面、店招广告及景观打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道路护栏比较精致,色彩色调也很和谐,总体上是把握了“精细化”的要求。建议**在“非机动车停放花架”设置、部分建筑二楼以上的店招广告及城区单立柱广告的设置风格、部分垃圾筒、果屑箱的容量及颜色、城区道路标识标牌设置、园林绿化设施建设等方面,把功夫再下深点,精细程度再提高点,在环境品质提升上追求完美。

(三)进一步注重规划引领,推进科学治理。环境治理工作要整体规划、系统推进,不能“见子打子”。建议**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环境友好、生态保护、健康安全的需求,坚持规划引领,修订完善辖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以及城乡环境卫生、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节能减排、再生资源利用、绿地系统和生态园林建设,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专项规划,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规划实施,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不断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

(四)进一步突出民生优先,力求群众满意。环境治理,是形象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我们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环境治理和城市管理的民生功能,侧重于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去打造环境、做美城市。具体到工作上,就要着力抓好人民群众关注关心、与民生休戚相关的大气环境、水环境、老旧院落环境整治及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治理“七乱”(垃圾乱扔、摊位乱摆、广告乱贴、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河道乱污、违章乱建),力求“环境治理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

(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文明执法。建议**区各级环境治理与城市管理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特别是执法过程中,始终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多与管理对象作心灵沟通,多维护管理对象的利益,多为管理对象排忧解难,真心服务,文明执法,礼貌纠章,将“无情法律”变为“有情操作”。在管理对象拒不配合、无理取闹的时候,要稳得住神、沉得住气、压得住火,始终做到“依法、合理、有节”,坚决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同时,坚持以人本管理、法治管理为基本价值取向,坚持疏堵结合,探索分类管理,力争拿出一个解决城市管理中市容秩序管理与弱势群体生存的矛盾难题。

(六)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奋力创先争优。当前,成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推进和城市品牌塑造提升的关键阶段,全市城乡一体化已处于较高水平。如何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如何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佳的效果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容貌秩序管理、形象品质提升等方面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环境治理与城市管理一班人肩负的历史责任。作为成都的卫星城市,建议**在深入分析当前城乡环境治理与城市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城乡环境建设管理转型升级的举措,力争探索出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子,为全市的郊区市县树立标杆、作出示范。

城乡环境,事关发展大局,紧系民生福祉。紧密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国内一流、中西部第一”的环境目标,践行“大城市、细管理”理念,在现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强化措施,扎实工作,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推进成都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而不懈努力,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任务和历史责任。

第四篇: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报告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研的情况看,当前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管理工作还存 在着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城乡环境 综合治理“四化”标准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还有 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众主动参与不足。当前,环境治理和城市管理工 作一定程度上呈现党、政“唱主角”群众参与少的“上热下冷” 的状况:一方面,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全 力推进工作;另一方面,面对新时期群众宣传工作和社会管理 工作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因手段和条件受到限制,涪城区 宣传引导群众的工作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进而导致群众维护 环境卫生面貌和城市管理秩序的自觉性、主动性不高、主体作 用未能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工作的持续、全面开展。

(二)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城中村”的垃圾柜、路灯、排 水管道、停车点等市政基础设施匮乏,不仅给群众日常生活带 来诸多不便,也不利于改变市民的陈旧的环境卫生意识。纳入 城市管理的近郊乡镇居民生活垃圾却仍由乡镇自收自运,缺乏 垃圾中转站和密封式垃圾清运车等设施,不仅增加了垃圾转运 成本,而且沿途洒落的垃圾还造成了二次污染。

(三)死角盲区管理难度大。一是“城中村”小区的生活 市场和开放式小区(主要是御营新村小区)不仅基础设施条件 落后,管理秩序混乱,环境卫生较差而且乱搭乱建、乱摆摊点、以街为市等现象突出。二是不少市属破产企业小区长期没有物 业管理,既无保洁队伍,也没有环卫设施设备,脏乱差现象较 为严重。如警钟街97 院(原市木材储运站)海峰房地产开发公 司地块乱搭乱建、饲养家禽,西山东路40 号院(原市丝绸印染 厂)宏杰房地产开发公司地块乱搭乱建等。三是城区“五小行 业”(小商铺、小餐饮店、小理发店、小作坊、小旅馆)因硬件 较差、从业人员卫生意识较低。而这些行业的有关证件的办证、监管均属市级有关部门,属地管理的效力受到影响。四是环卫 清扫保洁出现盲区,临江市场外巷道、跃进东街(滨江路小学 外巷道)等公共通道未纳入市政清扫范围;涪江二桥与长虹干 道交汇处东北角地块(原属平武农业银行,后属市农业银行,现产权不明)、圣水南街三多寨东侧空地等房地产商尚未开发的 土地变成了“垃圾场”。

三、意见和建议

针对当前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 研组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深入推进环境治理和城市管理工作,最为关键的是调动广大干 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一是在已经形成一定 宣传教育态势的基础上,尤其要充分运用市级电视、电台、报 纸和网络、短信等宣传媒介,继续通过设立评比公示栏、永久 性固定宣传标语、宣传车、宣传画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宣传的覆 盖面和渗透力,不断提高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积极营造浓厚 的舆论宣传氛围。二是创新活动载体,广泛开展“文明新风伴 我行”、“城管小卫士”、“小手拉大手”等主题活动,组织 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

(二)突出重点,持续抓好“六乱”治理。无论是城乡环 境综合治理,还是城市秩序管理,治理“六乱”都是一项必须 常抓不懈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重要节点、重点部位的清扫 保洁,如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等难点部位的环境卫生 管理,努力消除卫生死角。二是加强市容秩序管理,科学设置临 时市场;进一步规范各类商家的经营行为,引导小商小贩入市经 营;进一步引导广告规范发布,尽快拆除规划范围内的各类违规 的店招及广告牌,解决乱涂乱画的顽症;加大废品收购站点的清 理整顿,坚决取缔城区废品收购站点。三是强化“门前三包、门 内达标”责任制的实施,市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应按照《绵 44 阳市“门前三包”管理办法》的要求,切实负责地做好各自的 工作,共同改善城市环境秩序。

(三)积极作为,不断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应加快 城区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大幅度提升市场档次和管理水平; 应把“城中村”小区和破产企业小区的治理作为当前工作的一个 重点并纳入市管范围,切实解决下水管网、垃圾柜、小区生活市 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大力度,进一步 做好“村改居”小区生活市场的摊位摊点的保洁工作。

(四)健全机制,进一步增强城市管理力度。要建立市、区联动的创建工作机制,形成市区协调、责权明确、齐抓共管、统一高效的工作格局。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绵阳市创建工 作“归口管理、产权负责”的原则,按照责任大口的分工,市 级大口(部门)有关监管、执法部门和涪城区要按照相关规定 和职责权限划分,切实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和监管义务。二是 逐步探索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新模式,尽快建设好破产企业小区 的物业管理机构并配齐保洁队伍,充实街道、社区城管环卫队伍,健全工作网络。三是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市民教育、村规民约 的作用,坚持教育引导与惩罚处理并重,大力宣传正面先进,狠抓反面典型曝光,对不讲文明、不守秩序的行为,要依法进 行处罚,推动治理工作收到明显效果。

(五)着眼长远,努力形成常态管理。要从构建长效机制 入手,将环境治理和城市管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一是要针对城市环境治理和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修订补 充有关规章制度,逐步实现标准化、制度化管理。二是要进一步 45 完善群众监督、媒体监督、行政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广泛采取明察暗访、定期检查、突击抽查和随机复查相结合等 方式查找问题,督促整改。对工作不力、问题突出及群众反映 强烈的部门和单位,要给予通报批评;对整改不到位、造成严 重后果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行政问责。2010 年3 月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 江油市政协调研组

江油作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县,在绵阳市委、市 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 准要求,强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治理,城乡环境面 貌明显改善。近期,我们通过深入部分乡镇村社,对城乡环境 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城市环境整治明显好于农 村,而农村环境卫生还没有太大变化,交通沿线整治的较好,偏远地方整治的差。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 的系统工程,只有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健全长效机 制,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才能确 保农村环境清洁优美。

一、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民参与的氛围不够。一是认为灾后重建时间紧、任务重,“脏、乱、差”现象在所难免,现在抓农村环境综合治 理是不分主次,人为地将环境综合治理与灾后重建割裂开来。二是认识不到位,把环境综合治理仅仅等同于“扫扫地”、“搞 搞卫生”。实际上,灾后重建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难得 的机遇。作为重建灾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应把农村 环境综合治理与灾后重建结合起来,把新农村建设与灾后重建 结合起来,除了要求重建场地规范、整洁、有序外,更重要的 是同步完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供排水管网改造等公共服务 设施建设。三是没有发挥好群众在环境综合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在一些乡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只是一项“突击任务”,是“机 关的事”、“干部的事”,广大群众成了旁观者。忽视了环境综 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着力培育广大群众的文明习惯和良好 的卫生意识,通过共同创建与爱护优美环境,自觉形成爱清洁、讲卫生的文明理念,变“突击治理”为“日常习惯”。

(二)基础设施配套不达标。通过“一建三清五改”,农村 场镇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初步改善。但是,清理后的 垃圾、污水哪去了?一是垃圾处理不达标。除含增、青莲两镇 交市上集中处置外,其他乡镇自建的垃圾堆放场均未通过规划 建设部门和环保部门的科学选址、科学设计和科学建设,未配 备覆土压实设备。而这类集中污染源,如不能得到科学有效治 理,其渗滤液、恶臭气体、蚊虫孳生污染更甚于田间地头散排。二是污水处理不达标。青莲镇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因唐 家山堰塞湖泄洪损毁,其他乡镇均无建成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置 系统。三是基础设施薄弱,人员配备不齐。绝大部分村组生活 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未启动,也 没有安排垃圾清扫、清运人员。部分修建了垃圾池的村组,由 于没有确定具体清理人员,也没有安排专门经费,未能及时清 运,导致一些地方垃圾池堆成了垃圾山。再加上一些村修建的 垃圾池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垃圾围子,没有池盖,纸屑和塑料袋 照样随风飞舞,下雨时,垃圾池里污水横溢,污染非常严重。

(三)经费筹集困难,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对农村环境治 理没有专项投入,而绝大多数村组负债累累,且集体收入没有 来源,乡镇财政仅能保运转,省市的相关专项经费有限,满足 不了需求,且这些资金绝大部分是以项目资金下达,集中分布 在极其有限的示范村,绝大部分村组没有必须的资金支撑。

(四)村民陈规陋习改变困难。一是文明卫生观念淡薄。部分村民对环境卫生要求不高,对垃圾污染环境、危害和影响 人身健康等方面认识不足。二是村级组织自治不力。很多自然 村还没有建立《卫生公约》,多数村的《村规民约》对环境保护、53 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没有作具体规定。收集点的垃圾不能日产 日清,公共场所无人打扫,无人监督管理或监督不力,导致保 洁效果差。三是宣传教育不够。各级各部门开展面向农村、农 民的环境卫生的宣传很少。

二、几点建议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深化,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变 突击任务为日常工作,需要从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长效 机制入手。

(一)建立健全科学重建机制。加快灾后重建必须以科学 重建为前提,坚持科学规划,优化布局,统筹建设。按照“四 化”标准,科学规划生产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乡镇公共 服务设施。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结合农村 道路、农村庭院以及畜禽养殖治理,大力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并与“改厨、改水、改厕、改圈舍、改道路”同步实施,有效 治理环境“脏、乱、差”。

(二)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一是强化领导,各级党政 领导要切实加强对联系乡镇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和督查。二是实行环境综合治理“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专人具体办,治理成果与目标任务 考核挂钩。

(三)建立健全教育引导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大力营造全民参与氛围。综合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和宣传栏 等多种方式以及制订完善《村规民约》等,让环境综合治理进 社区、进村组、进企业、进学校,让群众自觉成为参与者,让 “保护环境,讲究卫生,遵守秩序,倡导和谐”成为时尚和习惯。二是大张旗鼓地开展“生态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活 动,树立文明卫生榜样,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环境综合治 理积极性、主动性。

(四)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一是经费保障。建立健全财政 稳定投入长效机制,将治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治理机构 正常运转;加强收费管理,做到“应收尽收、足额征收”;强化 执法,环境综合治理罚没收入全部用于环境综合治理执法队伍 和协管队伍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谁投资、谁受益”,鼓励 民间资金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基础设施保障。江油市 地域狭长,“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置模式不 适合江油的实际,而每个乡镇各自建设填埋场,不仅财力浪费 巨大,也难以选择符合要求的建设场地。建议政府组织规划部 门科学选址建设10 个左右的填埋场,辐射周边乡镇。在生活污 水处理上,建议人口较多且位于城市饮用水源涪江上游的武都 镇规划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其他乡镇可选择建设投资小、运 行管理简单的生活污水沼气厌氧处理系统。

(五)建立健全综合治理队伍建设机制。一是建立执法队 伍。建议由政府规划建设部门授权各乡镇组建管理队伍,推行 乡镇委托执法。二是建设环卫保洁队伍。充分利用公益工作岗 位,充实乡镇(村、社区)清扫保洁员队伍。同时,充分发挥 乡镇场镇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和低保对象等环卫协管员的作用,划片分区包干,监督劝阻不文明行为。三是深化环卫队伍改革。实行“管理”与“清扫作业”分离,把清扫转运推向市场,做 到市场化、公司化运营,政府只保留环卫管理职能和少量管理 人员。

(六)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一是明确责任。要明确政 府主管部门的责任、乡镇政府的责任、社区村社的责任、单位 业主的责任,做到落实责任,分片包干,合力推进。二是严格 考核。要把队伍建设管理,硬件设施建设管理、制度制订与落 实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促进环境综合治理的不断深化。三是 定期督查。目督办、监察局、综治办要定期督查,发现问题要 限期整改,逾期严肃问责。

第五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调研发言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实施情况的审议发言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2年工作安排,3月,在黄主任的带领下,分别深入部分镇乡、部门,采取实地调查、走访座谈、听取汇报等方式,就我县贯彻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情况进行了调研。

总的认为,近年来,县政府根据省、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全县的整治目标,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同步推进,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整治工作,从城镇到农村,从干部到群众,形成了领导重视、群众参与;机构健全、措施有力;狠抓落实、成效明显的治理格局,使我县城乡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一定治理,城乡面貌发生明显改善和变化。去年《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治理工作的开展营造了更好的法制环境。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创新举措、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条例》,使广大干部、群众更加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为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认识淡薄,环境卫生意识淡薄,主人翁精神缺乏,参与不够。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导致目前部分村(社区)普遍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和垃圾乱扔、杂物乱堆等陋习。另一个层面由于干部投入的精力多,个别镇村干部工作疲惫、工作热情有所下降。

(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是县城老街、乡镇交易市场缺乏,以街为市、乱摆摊点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二是县城、乡镇未规划好停车场,车辆停放秩序较为混乱,影响市容市貌;三是县城、乡镇场镇污水管网不健全,污水处理系统没有,即使有也形同虚设,生活污水基本上是直接排放;四是乡镇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运车等环卫设施配套不足。

(三)治理死角仍然存在,最为突出的是扬尘问题。扬尘问题在县城和部分乡镇表现得非常严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老百姓意见非常大,人大代表也有意见,特别是县城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通过调查,县城的积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点:道路扬尘,一是江拗口至安边的老路、黑河边进入县城的村道都未硬化,机动车从烂路携带泥土进入县城;二是路面碾压破损后形成的尘土,比较突出的是建设路和县武装部所在街道;三是人为的废弃物丢弃形成的尘土。

第二点:施工扬尘,目前是县城建设的高峰期,这应该的县城的主要扬尘原,防洪堤、万兴现代城、城北新区等一些地方都在建设,通过调查,一是建筑工地为大开挖作业方法,工地防尘措施不完备,工地现场硬化不达标,形成较多的建筑扬尘;二是建筑工地材料堆放管理不规范,建筑垃圾清运不及时且现场围挡不严密,产生扬尘;三是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在搬运过程中由于封闭不严密,建材进场、垃圾清运、土石方搬运都产生大量扬尘。

另外个别地方堆放着堆场扬尘,在万兴现代城边上看到到处堆放着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住房装修垃圾。

(四)经费投入不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涉及面广,投入资金较大,大部分镇乡目前面临保洁人员工资待遇、基础设施建设、环卫设施配备等多方面的资金短缺,导致治理工作难度加大。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引领舆论,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途径,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广泛参与,使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每个单位做起的观念,增强其参与城乡环境治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要对一些责任不落实,治理效果差的部门和镇乡加大曝光力度。

(二)进一步整体推进环境整治。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各职能部门要履职尽责,沟通配合,形成合力,既要抓好重点突出问题的治理,又要抓好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治理;既要抓好城镇和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的治理,又要抓好农村偏远村(社区)的治理,确保我县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全面协调开展。

(三)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相关部门要组成联合执法组,要对摊点乱摆、垃圾乱倒、广告乱贴、乱搭乱建、非法客运、超限超载、面源污染、扬尘污染等行为依法依规从重处罚。

(四)进一步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惠及于民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添措施,持续加力,查漏补缺,加强长效机制和效能监督问责机制的完善。一是完善投入机制。县政府应加大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费的投入,并对镇乡匹配相应工作经费;二是强化目标,注重管理,不断完善城乡配套设施,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五)关于扬尘治理。

1、道路扬尘:一是要求对县城周边道路和碾压破损街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硬化;二是严禁赃车入城,特别对易产生扬尘的过路车辆加强监管,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逸散和泄漏;三是对排污下水管进行清理检查,畅通县雨水排放;四是依据《条例》加强监管,对乱丢乱扔行为进行打击和曝光。

2、建筑扬尘:一是要求施工方在工程建设期间,按规定在工地边界设臵围挡;二是要求施工方在工程建设期间,其所使用的具有粉尘逸散性的材料沙石方或废弃物采取密闭处理;三是要求施工方在工程建设期间,施工内地车行路径,必须采取硬化措施,防止机动车扬尘;四是要求施工方在渣土运输车辆出入口内侧设臵洗车平台,车辆驶离工地前,冲洗车胎和车身;五是工程建设期间业主负责工地周边道路的保洁与清洗责任。

春耕备耕审议发言存在的问题

1、报告中所反映的天干的问题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是存在于目前的问题。然而但最大的、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是更隐身的问题。一是农民种田意愿不强。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外出打工或做点其它的事来钱更快。二是农民弃地外出,农村缺工现象逐步显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外出打工,到农忙季节,将是一(劳)力难求,能租的租给他人种。对一些远、小、陡田和天水田则直接抛荒,什么也不种。卖猪都成问题,房子垮了,水果熟了都无人摘。三是科技推广难度大。大多数农技人员都以谋经营为主,良种良法的引进示范推广难以开展。同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老年化,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意识差、水平低。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四是农村土地流转困难,耕地流转措施不健全,不少土地在流转过程中,是与农户私下签约,甚至是口头约定,导致纠纷多;惠农政策实施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国家不少惠农政策如良种补贴等是根据土地承包人账户实行“一卡制”发放,农民种不种田都能拿到国家补贴,致使部分农户宁愿抛荒也不愿流转出去。因此再过10年20年,粮食安全是否成为问题都还是未知数。所以必须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提前做出思考和准备。

水利发展问题目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运行了30-40年,相当一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河塘坝库淤积变浅,许多水塘长时间未进行清淤、蓄水功能减弱。又加之多年来,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投入不足,工程严重老化,年久失修,洪涝灾害频繁,许多工程带病运行,防汛压力较大。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经费,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的项目资金,由于财政经济力量不强,配套资金不足,致使急需排险加固的水利一等再等,一拖再拖。往往错过了排险进场的最佳时期,耽误了宝贵的时间,到了无法再推时,造成工程量和投入的增加。

建好后的工程存在管理难。原因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乡镇、村集体的功能在逐步退化。目前,部分农村干部群众对水利公共事业的认识不足,缺乏忧患意识,只要不出现大旱大涝,很少关心公共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强,普遍存在人员难组织、群众难发动的现象。由于没有建立规范的专业管理组织,多数地方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监管,从而使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等工程完工移交村组管理后,会出现有人建、无人管、管不了的现象。

建议

一是争取国家投入。要抓住机遇,按照“以规划争取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以资金推动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向上包装项目,争取国家投入。水利部门要发挥行业优势,以山塘水库改造、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为突破口,向上申报项目;国土、农开、农林、发改、财政等部门也要积极争取水利建设项目,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水利建设。二是保障财政投入。对每年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要在“投向、投序、投量”上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加大对农村水利的投入。要收足用好基本水费等各种水利资金,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专项使用。三是引导多方投入。除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外,可积极鼓励民资投入,进一步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按照“谁投资、谁建

设,谁管理、谁受益”的思路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对年久失修、镇村无力更新改造的小型电灌站,可采取“零租金租赁”模式,并维持现有镇、村补贴基数,鼓励民营、个体参与经营管理;对乡镇骨干电灌工程,可研究“公建民营”模式,消除业主怕承担投资风险的顾虑,即政府出资进行设备改造,把经营权租赁给业主,实行产权和经营权分离。四是积极争取减少地方配套。我县地处湘南山区,县级财政属吃饭财政,根本拿不出很多的资金投入到水利建设上来,导致资金投入出现断档,大部分工程不能按概算完工。我们要积极争取上级减免地方配套资金,增加中央和省级资金投入,确保工程资金足额到位,顺利完成工程建设。

高中教育管理审议发言

由于没有参加调研,就外地老师通过各种途径到宜宾县招生,导致我县的优质生源,特别是初中升高中的学生向县外流失,就此问题,本人谈一下自己的不成熟的认识。

据了解,首先是我们的教育品牌还未形成,学生家长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更有学生家长对教师,对我们的高中教育信任不足的成见,加剧了学生的转学风,也是在校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优秀教师的流失导致生源流失,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在促进教育工作中始终处于关键地位。流失的又往往是优秀的教师骨干,这样既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使得部分学生、家长对学校失去信心。一些学生及家长本来是冲着教师而来校的。由于优秀教师的流失,学生也就转而投读他校。

再次是影响教师队伍本身的稳定。由于优秀教师的不断流失,引起了其他教师的羡慕心理,造成其他教师人心浮躁,也想通过各种途径到条件好的学校任教,一旦时机成熟,随时可能另谋他就。

还有就是不顾一切争夺生源,一些地方的学校每年都要到外地招收优秀学生,并给学生一些优惠待遇,从而挖走了我们的优秀学生。

建议

要解决优质生源流失问题最根本的是需要留住优秀教师,怎样留住优秀教师,具备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一流、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一要积极实施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稳定现有教师队伍,减少人才外流。其次是借鉴外地经验,改进教师的使用管理机制,让老师留得住,有奔头。

其次是留优质生源。质量要提升,生源是关键。生源状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着一个学校、一个地方教育质量的好坏。老百姓看教育很简单,也很实际,就是看你高考有多少考上线。如果与其它地方、别的学校相比,你考得太差,老百姓就不信任你,许多家长不惜重金把子女转入外地学校就读,外地学校也不惜代价来挖取优质生源,现状不改观,就会陷入“教育质量差→优质生源外流”、“优质生源外流→教育质量更差”的恶性循环。

再不出重拳改变优质生源严重外流局面,我们的教育质量难以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转变。因此必须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口,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留住优质生源,以扭转不利局面。

下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调研文章

    浅谈如何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前进镇人民政府 自省委提出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按照成都市、邛崃市各级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我镇扎实......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调研汇报[大全5篇]

    达州市水利局 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调研” 的情况汇报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 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安排,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城乡......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调研报告-------------三河口乡人民政府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深化场镇"八化"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环境......

    2011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崇州市文井江镇大坪村2011城乡 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改变环境卫生面貌,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大坪村经济发展......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从七曲场镇环境整治看—— 建立长效机制是农村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关键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根据党工委管委会的统一要求,自四月初以来,七曲村村支两委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开......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2、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目标和内容; 3、教会学生怎样在“......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汇报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我镇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我镇城乡......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安排(定稿)

    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安排为更好的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继续扎实有效的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结合委局实际,现将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安排部署如下: 一、成立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