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高考政治热点专题26.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出席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doc
二十六、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出席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背景材料】
2015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出席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2015年的10月5日,皇家卡洛琳医学院举行的诺贝尔大会,决定把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和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其中一半共同授予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发现针对蛔虫感染的新疗法(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的发现),另一半则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针对疟疾的新疗法(青蒿素的发现)。由寄生虫导致的疾病已经困扰人类长达千年之久,也是全球主要医疗健康问题之一。寄生虫疾病对世界最贫困地区人口的影响尤为严重,也是阻碍提升人类健康和幸福的一道巨大屏障。今年的诺奖得主发现了针对极具破坏力的寄生虫疾病的革命性的新疗法。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发现了一种新药物,阿维菌素,其衍生物可彻底地降低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同时在其他寄生虫疾病治疗方面也有功效。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能极大地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这两项发现为人类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武器,以对抗每年困扰着亿万人的疾病。这在提升人类健康和减轻患者痛苦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考点链接】
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塑造人生。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和治疗疟疾上的卓越研究,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死亡率,为促进人类健康和减少病患痛苦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2.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
3.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在科学研究上,同样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4.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国
科技体制不断创新,使得献身科学的人能坐下来,能让被浮躁之风袭扰的学术界静下来,踏踏实实地进行实验和研究。投身科研的热情与科学精神完美地结合,成就了屠呦呦的诺奖。
5.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中华民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精神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在医学研究上,尤其需要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在科研上,只有坚持学术方向、坚定学术追求、坚守学术信仰,才能有所成就。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平凡善举,有利于转化为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共同行动,努力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屠呦呦获奖,能极大地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进而显示科学精神的力量。
2.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在一本1700年前的古书中,屠呦呦发现一种对青蒿低温提取的方法,这样得到的提取物疗效非常显著,可以杀死所有寄生虫,而其中有效的成分之后被确认并被命名为青蒿素。她的发现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繁荣和人类安康。
3.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从阅读古籍,到治疗发烧的配方;从在感染疟疾的老鼠身上试验,到发现一部分疟疾寄生虫死亡。屠呦呦就是在这种不断地发现矛盾,又不断地解决矛盾的过程发现青蒿素的。
4.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40多年来,中国科研人才的积累厚度、科研条件的优越程度、全球合作的深度广度,不断水涨船高,许多领域已经赶上甚至领先国际水平,有理由相信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屠呦呦”。
5.价值观的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屠呦呦的研究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和人生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学习屠呦呦的事迹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40多年前,科研人员与外面的世界交流不多,可供查找的文献很少,在相对简陋的条件下,屠呦呦以造福人类为宗旨吗,坚持科研实践,并取得了重要的原创突破,实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跟踪试题】
屠呦呦在领取诺奖之前,随其他诺奖得主一同前往诺贝尔博物馆,接受诺贝尔官网的简短采访,并在诺贝尔博物馆咖啡馆的椅子上签名,将《青蒿抗疟研究(1971-1978)》这本汇
集屠呦呦团队早期抗疟研究成果、记载青蒿素发现历程的图书赠送给了诺贝尔博物馆。这表明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确保人生完美
②增强人的精独力量,塑造美好的人生
③优化人的思维方式,改变价值观念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提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据此回答2—3题:
2.下面对民族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②它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 ③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④民族精神是稳定的,没有变化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屠呦呦获奖告诉我们,在医学研究上,尤其需要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屠呦呦身上体现的民族精神
①能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③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④有利于推动综合国力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屠呦呦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选择了药物学系生药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的获奖,能增强我们这个时代科学家们的自信心。这表明
A.只要读书,就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B.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提高文化自觉和自信 C.只要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就一定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D.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与思想道德修养无关
5.屠呦呦让人看到,无论是诺贝尔奖还是SCI论文,或是《科学》《自然》等国际刊物,都只是一种评价手段。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为此要
A.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B.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D.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放弃思想道德修养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不断创新,使得献身科学的人能坐下来,能让被浮躁之风袭扰的学术界静下来,踏踏实实地进行实验和研究。投身科研的热情与科学精神完美地结合,成就了屠呦呦的诺奖。据此回答6—7题:
6.强调科技体制不断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②文化创新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离开了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科技体制不断创新,必须
①把握好当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②把握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④把科技工作者的灵感作为创新的主要来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在科研上,只有坚持学术方向、坚定学术追求、坚守学术信仰,才能有所成就。这表明
A.文化知识比思想道德更重要 B.思想道德比文化知识更重要
C.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有机统一的 D.有德无才与有才无德都是部分意义上的人才
9.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平凡善举,有利于转化为全社会的道德建设的共同行动,努力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屠呦呦获奖,能极大地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进而显示科学精神的力量。这表明
①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思维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在一本1700年前的古书中,屠呦呦发现一种对青蒿低温提取的方法,这样得到的提取物疗效非常显著,可以杀死所有寄生虫,而其中有效的成分之后被确认并被命名为青蒿素。她的发现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繁荣和人类安康。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着“人化”的特点,因而是主观的 ②人们应透过现象的联系认识本质的联系 ③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④把握联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40多年来,中国科研人才的积累厚度、科研条件的优越程度、全球合作的深度广度,不断水涨船高,许多领域已经赶上甚至领先国际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会出现第二个、第三
个“屠呦呦”。这体现的哲理是
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B.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C.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鲜内容 D.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总是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衷心拥护
12.40多年前,科研人员与外面的世界交流不多,可供查找的文献很少,在相对简陋的条件下,屠呦呦以造福人类为宗旨,坚持科研实践,并取得了重要的原创突破,实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这告诉我们
A.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强不息,奋发拼搏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价值观对社会、对人生有导向作用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13.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获得了诺贝尔奖是个很高的荣誉。青蒿素研究获奖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成绩,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也标志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是一种认可,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这段获奖感言告诉我们,科学研究不仅需要有脚踏实地的科研精神,更需要有优良的人文品德。
材料二 当屠呦呦阅读古籍时,她发现特定的含有青蒿的植物在治疗发烧的配方中多次出现。于是她开始在感染疟疾的老鼠身上试验这种青蒿的提取物。试验发现一部分的疟疾寄生虫死亡,但与整体的试验结果并不一致。随后屠呦呦继续到古籍中寻找答案。在一本1700年前的古书中,她发现一种对青蒿低温提取的方法,这样得到的提取物疗效非常显著,可以杀死所有寄生虫,而其中有效的成分之后被确认并被命名为青蒿素。在后来的研究中,她发现青蒿素能够通过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杀死寄生虫。
(1)学习屠呦呦,你将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自己的人文品德?(2)结合材料二,请从认识发展角度说明青蒿素的探索和发现。【参考答案】
1.C 2.A 3.B
4.B 5.C 6.A 7.A 8.C 9.A 10.C 11.B 12.A
13.(1)①在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②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 的人。③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提高思想道德认识和判断水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④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青蒿素的探索和发现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人们对青蒿素的发现和认识也不会停止,需要继续发展和深化。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和从认识到实践的每一循环都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前推移。因此,人们对青蒿素的探索和发现也是不断向前推移的。
第二篇:中国的女科学家屠呦呦
中国的女科学家
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位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并且是一位女科学家,她的名字叫屠呦呦。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自中国的药学家屠呦呦女士获奖。屠呦呦女士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人类历史上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20世纪50年代前后,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人死于这种传染病。尽管全世界都在想法设法预防和根治疟疾,但成果是极其微小和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的疟疾发病人数多达2400万,即便是近年来,每年仍有数千人因感染疟疾而死亡。
1969年,38岁的屠呦呦女士接受了中药抗疟研究的艰巨任务,开始着手找寻新的抗疟药。几年时间,她查阅了大量的古代医学书籍和民间药方,几乎访遍了中国南方所有的老中医,寻找各种可能的配方。青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了屠呦呦的视野。
可惜,在第一轮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68%,还不及胡椒有效果。在第二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的抗疟效果一度甚至只有12%。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蒿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但是屠呦呦并没有放弃。她反复思考、仔细研究,一次又一次的实验。终于,1971年,在经历了190次的失败之后,屠呦呦在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1972年,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青蒿素,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疟疾的治疗。
总之,正是屠呦呦女士的锲而不舍、一丝不苟、辛勤耕耘为人类治疗疟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挽救了全世界数以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屠呦呦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第三篇:2016年中考政治 热点专题 屠呦呦
屠呦呦
一、热点材料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5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李克强在贺信中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热点与教材的结合
1、创新的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科技竞争面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我们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科技占绝对优势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激发民族创新精神,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生产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会受制于人。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3、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势利导,奋起直追,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夺发展的主动权,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要把科技进步作为激励全民族的创造热情、推动民族素质提高的精神追求。
4、提高中华民族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希望在青少年。我们青少年首先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善于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弘扬科学精神。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5、国家怎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③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6、青少年学生应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科技发明和创新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勤于动手、动脑,善于质疑,大胆想象;培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作风;把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求实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进步;树立崇高理想,立志为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学习。
7、我们应使自己成为符合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要求的人:作为当代青少年学生,应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增强获取知识、自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着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青少年学生应积极参加班集体建设,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努力培养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青少年学生还应不断开发自身的资源、潜力和价值,养成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努力使自己成为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二十一世纪人才。对应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是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这(C)
①表明中医药是最优秀的文化②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创新能力③表明我国创新能力居世界前列④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和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屠呦呦因此得了中毒性肝炎。但她们坚持亲自证实药物安全,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最终,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说明了(A)①积极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②具有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和毅力③爱岗敬业,无私奉献④大胆地爱慕虚荣,追逐名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消息传来,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向科学家屠呦呦学习的热潮,科学家屠呦呦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A)
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③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2011年,时年80岁的屠呦呦因发现“中国神药”—青蒿素而荣获美国拉斯克奖。获得拉斯克奖后,屠呦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青蒿素的发现,不是一个人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很多同志都参与这项研究,都作出了贡献。”对此,下列评价正确的是(D)①我国科技水平已经跃居世界前列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国际上的影响力③合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④团结就是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李克强在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贺信中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性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B)
①自主创新是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②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③倡导自主创新有利于扩大就业和社会稳定④创新是我国解决当前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国家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意大赛说明了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也是时代给我们中学生提出的新挑战。我们要(D)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好的创意产生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②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培养创新意识③放弃学习,立即着手进行创意设想④要从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做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其主要依据是(C)A.在整体上,我国科技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B.我国综合国力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就是因为缺乏科技创新 C.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D.我国有l3亿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
8、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启示我们(D)A.要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完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 B.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关起门来搞建设 C.要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
D.要坚持自主创新,消化、吸收外来科技,并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创新发展
二、非选择题
1、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都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为优秀科研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范围;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2、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身上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答、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谈薄名利、为理想而孜孜追求的崇高思想境界;等等。
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成就体现了什么?
答、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命运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尤其是高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
4、李克强总理为什么强调“要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答、(1)有利于扩大就业、自主创业是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有利于增加个人和社会财富,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调动国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转变中国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升级换代,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2)创业的成功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国家发展依靠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要靠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人创新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有助于青年人实现学习、创造、奉献的价值追求,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人生意义。
5、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向科学家屠呦呦学习?
答、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牢记历史使命,积极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从祖国需要出发,正确把握成才目标,将来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中。
6、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15年10月5日,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李克强在贺信中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为什么要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学习屠呦呦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我们中学生应做出哪些努力? 答、(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新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崇高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科技实践,多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等。7、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洛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在当时极端艰苦的科研条件下,中国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超过500名科研人员协力攻关。屠呦呦所在团队于1969年参加“523项目”。1971年,屠呦呦受中医药典籍启发,提出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素有效成分,并且报告不良反映轻微、治愈率高且价格便宜,被许多非洲民众称为来自遥远“东方的神药”,全球数亿人受益。(1)“东方的神药”——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表明了什么?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2)看了上述新闻后,晓雯同学认为:“我国科技整体实力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015年10月8日香港《文汇报》发表评论称,从“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身上我们看到成功绝非侥幸,而是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她有了古代药方及可治疟疾的药材,如果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与化验,没有西医方式提炼、临床试验、耐心钻研及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仍坚持去做的毅力,相信她也很难得到诺贝尔奖。屠呦呦本次获奖,必将激励更多的医学科研人员攻克难题,勇攀高峰、为国争光。
(3)材料中科学家屠呦呦的事迹,对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励志成才有哪些启示? 答、(1)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成效显著;中华民族具有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2)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已经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3)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正确面对挫折和逆境;培养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自觉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培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正确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树立报效祖国之志,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8、国家设立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有何重要意义? 答、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②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能否创新,关系国家存亡、民族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③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少年。青少年朝气蓬勃,思想敏锐,敢为人先,陈旧观念少,最具有创造活力。提高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办。
9、请为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请你提出几条具体建议。
答:①大力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②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啧: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优秀人才;④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对各行业的创新人才给予奖励:⑤坚持对外开放、在自立更生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10、当前我国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答:(1)优势:①党和国家高受重视科学技术发辰。②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③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成就,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物质保障。④中华民族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巨大精神力量;⑤经过广大科拔人员顽强拼搏已在航天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积累了一定的创新经验。
(2)劣势: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
11、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几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答: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自主创新,以人为本;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创新一一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1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答、现实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前列,建设创新型国家迈出重大步伐,但总体上我国科技水平和民族文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面临着发达国家科技教育、创新等方面的压力与之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理论原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在这种形势面前,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13、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根本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的灵魂在创新,科技的活力在改革,科技的根本在人才。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的认识。答: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当今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2)你认为要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应怎样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答:①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②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③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创新型人才的成 长和发展创造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④借鉴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为我所有;⑤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的合作、交流与竞争;⑥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在全社会营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的良好风气。
14、国家为什么鼓励、倡导增强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答:①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民族创新意识,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③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上会永远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④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因此,我们更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⑤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15、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创新的具体事例。答、科技创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芯”的研发;“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李振声攻克了杂交品种后代不育等难题,首创了染色体快速选育的方法;“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等。理论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制度创新:“一国两制”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国务院实行大部委制等。
16、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有哪些? 答、①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②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③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⑤有利于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⑥有利于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等。
17、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答、①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②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③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研发投入;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完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⑤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⑥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等。
18、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捷报频传说明了什么?
答、①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一些高科技领域步入世界先进行列;②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等。
19、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答、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刻苦学习,努力探索;勤于动脑,勤于动手;对新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开放的胸怀;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0、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打算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答、青少年要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要敢于和善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不盲从书本,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学会举一反三;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将创新的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培养创新意识,争取早日成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21、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现代化关键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②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科技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③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④只有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⑤只有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2、怎样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我国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答、必须深化教育和科技改革,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继续加大教育和科技的投入;重知识,培养、重奖科学人才;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技术,不断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中小学基础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23、请你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几项合理化建议。
答、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③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24、为什么说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②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④科技发明和创新有利于提高我国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25、我国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答、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③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
26、我国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②我国政府坚持了“四个尊重”的方针;③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提高了强大的物质基础;④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等。
27、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我们中学生改进学习有什么启发?
答、中学生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科学的、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而不能死读书,只知努力苦干而不讲究方法,事倍功半;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探究,探究新方法、新途径,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呦呦鹿鸣 食野之蒿】 28、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经历了190次失败之后,终于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和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屠呦呦因此得了中毒性肝炎。但她们坚持亲自证实药物安全,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因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屠呦呦哪些精神品德值得我们弘扬和学习? 这位来自浙江宁波的科学家对家乡媒体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大家一起研究了几十年,能够获奖不意外。”(2)屠呦呦的话给予我们怎样启发? 答、(1)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勇敢面对困难挫折挑战;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勇于献身精神;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坚强的意志,自强不息等等。(4分)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维护的荣誉与利益;张扬个性,为集体争光添彩等。(两点即可,4分)
第四篇:2016届高考必考点——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2016届高考必考点——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1、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颁诺贝尔医学奖。她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通过对提取方法的改进,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这一发现为医学做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屠呦呦的发现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③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和她的科研团队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通过大量实验、翻阅大量医书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锁定青蒿这种植物,从中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由此开创了疟疾治疗的新途径,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1)结合材料,分析青蒿素的研发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参考答案:屠呦呦和她的科研团队对青蒿素的研发过程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屠呦呦和她的科研团队通过翻阅医书和大量实验,成功提取出青蒿素。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屠呦呦和她的科研团队通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研究发现了青蒿素,推动了疟疾治疗水平的提高。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被誉为“中国神药”,全球数亿疟疾患者因此而受益。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研发青蒿素是为了战胜疟疾,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材料二 青蒿素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神药”,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的发现源于中医。但青蒿素能够被提取出来,却是中西医携手合作的产物,单是中医或西医,都难以取得这一世界级的成果。青蒿是中草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思路;青蒿素是西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方法。弘扬和发展中医药,必须充分借鉴和利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成果。中医药界需要打开封闭的围墙,敞开胸怀接纳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让古老的中医药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运用辩证否定观与创新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如何让古老的中医药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参考答案: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态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②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既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充分借鉴利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成果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其“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引入西医炼药技法,用低沸点的乙醚成功制取了青蒿提取物,最终找到了制取青蒿素之法,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屠呦呦获奖后发表感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屠呦呦同时也指出:“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屠呦呦团队成功找到制取青蒿素之法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屠呦呦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3分)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屠呦呦团队广泛收集《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实现创新。(3分)③科技进步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在屠呦呦团队成功找到制取青蒿素之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分)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屠呦呦团队运用西医炼药技法,在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实现创新。(2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2)屠呦呦的获奖提醒我们,中医和西医不是对手,需要的是联手,共同为呵护人类健康做出中国人独特的贡献。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12分)
参考答案:①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2分)中医西医是互补的,具有同一性;(1分)中医西医作为不同医学体系,有各自的医疗理论、医疗方法,具有斗争性。(1分)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3分)中医西医的互补以其差异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联手;(1分)中医西医在联手中又要维护各自的理念和利益。(1分)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2分)中医西医应通过竞争合作,共同联手呵护人类健康。(1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4.(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其贡献在于发现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青蒿是我国南北方常见的植物。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术《五十二病方》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古人为何“绞取汁”,而不用水煎熬煮?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为了治疗疟疾,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1992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1978年,经专家鉴定,按中药用药习惯,将中药青蒿抗疟成分定名为青蒿素。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屠呦呦团队成功的文化意义。(12分)
参考答案:①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3分)②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中医药文化(3分)③有利于树立文化的自觉和文化自信(3分)④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又能更好地使之为人民服务。(3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上述材料给了我们哪些哲学启示?(10分)
参考答案:①屠呦呦团队善于利用我国古代中医药方面的经验,最终取得成功启示我们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 分)②屠呦呦团队注重细节,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启示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3分)③屠呦呦科研团队的科研人员,筛选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同时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4分)(如果从联系的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矛盾的特殊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否定观等角度,写方法论,言之有理均可得分,但是,只答联系、矛盾、发展三者中的一个方面得4分,两个方面得8分,三个方面均有,才能得满分10分。)
(3)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请你就发展我国中医药文化提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参考答案:①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重视中医药文献的编纂,鼓励和推动中医药文化创新。(2分)②鼓励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2分)(评卷说明:在评阅38-39题时,本参考答案以外的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答案均可酌情计分。)
第五篇:“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凭什么斩获诺贝尔奖 孙建勇阅读附答案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凭什么斩获诺贝尔奖
孙建勇
①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两名外国科学家,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屠呦呦,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2011年9月,她曾获得国际生物医学大奖拉斯克奖。她是一位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的女科学家。那株小草,就是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臭蒿或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屠呦呦就是从这样一株小草里,萃取了一种名叫青蒿素的物质,为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
③不过,做出如此贡献的屠呦呦,既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海外留学经历,没有中国两院院士光环。她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
④那么,一个“三无”教授为什么能够成就今天的辉煌呢?答案只有一个,那便是:踏实+勤奋。
⑤踏实和勤奋,是屠呦呦打小就养成的品质。1930年,她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意为鹿鸣之声,取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句。学生时代的屠呦呦因为踏实和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5岁那年,她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一干就是半个世纪。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研究院条件非常艰苦,设备极为简陋,只有用于土法提炼的七口大缸和几间平房,但是,屠呦呦从不抱怨,一心扑在工作上。那时,她身患结核病,仍然坚持去野外采集标本,认真实验,从不耽误。短短几年里,她的半边莲和中药银柴胡两项生药学研究成果,相继被收入《中药志》。
⑥1969年1月21日,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为科研组组长,参加全民抗发疟疾“523”项目。作为科研组组长,她带领团队成员,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四处走访老中医,先后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进行小白鼠抗疟实验。
⑦然而,实验进行了190次,始终没有获得满意结果,研究一度陷入绝境。面对这种情况,屠呦呦没有气馁,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她想,当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仅植物类的碳化实验就达6000多种,经历了约10000次失败,自己这190次失败又算得了什么?
⑧有一天,屠呦呦一部接一部地翻阅着古代医药典籍,以期获得一点线索或灵感。
翻着翻着,她突然眼前一亮,一行文字令她激动不已。那是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注意到,这里记载的取汁方法与常规法不同,不是煎熬,而是“绞取”——这是否意味着青蒿里的有效物质不能高温煎熬呢?想到此,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60摄氏度下获得了青蒿提取物,发现其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⑨190次实验,190次失败,190次从头再来,屠呦呦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
⑩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显然,屠呦呦就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她用踏实与勤奋,为自己赢得了成功。数学家华罗庚曾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用一株小草夺得诺奖的屠呦呦,正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1.你从文中看出屠呦呦是个什么样的人?(至少用上六个词语)
2.结尾引用数学家华罗庚的话有什么作用?
3.“翻着翻着,她突然眼前一亮,一行文字令她激动不已”屠呦呦激动不已的原因是什么?
4.文章标题有什么妙处?
?
;5.屠呦呦在演讲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
分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屠呦呦踏实和勤奋的品质最初是在中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
B.第⑥段划横线句子中列出的数字充分说明屠呦呦的科研团队走过的弯路是因为对古典医籍的研究不够细致导致的。
C.本文主要采用了动作、心理、语言描写刻画屠呦呦的人物形象。
D.第⑨段说屠呦呦“190次实验,190次失败,190次从头再来”是为了与第⑦段“当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经历了约10000次失败”相对比,强调了屠呦呦的成功来得太容易。
1.屠呦呦是个勤奋,踏实,勇于探索,不怕失败,不重名利,不怕苦(能吃苦)不怕累,任劳任怨,务实求真,不服输,不虚假浮夸,实事求是,有领导力和科学精神的三无科学家
2.赞美了屠呦呦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不虚假浮夸的精神,说明了她的成功决非偶然
3.她注意到,这里记载的取汁方法与常规法不同,不是煎熬,而是“绞取”,她为自己的细微发现而惊喜,为看到成功的希望而高兴
4.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结构上总领全篇,赞美了屠呦呦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慕名利,踏实勤奋的科学精神;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5.围绕中西医药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来谈;或者以中国医药学为点生发,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