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1高考】【政治】2011高考热点:中国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2:5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备战2011高考】【政治】2011高考热点:中国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备战2011高考】【政治】2011高考热点:中国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第一篇:【备战2011高考】【政治】2011高考热点:中国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时政热点】中国“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时事背景】

2010月10月1日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二号”卫星在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备份星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进和适应性改造,其主要目标是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实现月面软着陆,验证部分关键技术,并对“嫦娥三号”预选月球虹湾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同时继续开展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捆绑有两个助推器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属于中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系列,本次航天发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的任务是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

【创新练习】

“嫦娥二号”卫星在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备份星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进和适应性改造,其主要目标是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实现月面软着陆,验证部分关键技术,并对“嫦娥三号”预选月球虹湾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同时继续开展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据此回答1—2题:

1.从梦想到现实,从地球到月球,是航天工作者不懈奋斗的结果。这说明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C.人的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意识能动作用的最重要的体现 2.上述材料说明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C.人的认识是一个无限的发展过程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嫦娥二号卫星,其测控系统的科技人员经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实现了六大创新与突

破,这是中国卫星发射从未有过的成果,它的成功发射是历史的里程碑,是给中国科技自主创新打了一颗兴奋的强心针,是国庆送给祖国生日最好的礼物。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自主创新的理解正确的是

A.自主创新就是自我创新,主要是指原始性发明和发现 B.把引进的国外科学技术通过改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C.利用本国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创造出别国没有的技术

D.应强调在开放的条件下提高获取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不排斥技术引进和国际合作

4.自主创新离不开人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要

A.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B.在实践的基础上,遵循认识发展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立足已知的时事,根据已知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 D.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对事物进行逆向思维

5.嫦娥二号发射后,经过一系列姿态调整,用自己身上携带的一部监视相机拍下它的第一幅摄影作品,也就是“地月成像”中的对地成像。这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认识规律 B.人能够认识规律,改造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C.实践对人的认识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D.人的正确认识来自实践,错误认识来自科学思维

我们走近月球,是为了最终能登上月球。当完成“绕”“落”“回”三步走的探月规划后,中国人登上月球应为期不远了。但是,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而且,月球探测只是我们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将来,我们的目光必将投向更遥远的星体,投向火星、金星等太阳系行星,乃至太阳系以外的世界。据此回答6—7题:

6.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如果有量的积累就一定会发生质的变化 B.事物的质变是事物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 C.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存在的两种方式 D.事物只有经过量的变化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7.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是

A.我国已经成为科技大国和科技强国 B.我国综合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C.促进科技发展是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D.科学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执政方式 8.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利用太空”的原则,开展包括月球探测以及深空探测活动的航天活动。这充分体现了

A.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B.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我国政府一贯奉行外交政策,坚决主张和平利用空间资源 D.中国为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9.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中国和平利用太空,说明

A.实践是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认识对实践的发展其促进作用 D.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 10.伟大的航天精神成就了我国伟大的航天事业,这说明 A.意识对物质有时其决定作用

B.意识的反作用和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C.正确的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推动作用 D.精神的存在是成就事业的决定因素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航天事业。50多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在工业和科技很薄弱的基础上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战略战术导弹、运载火箭和卫星、载人航天等主要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据此回答11—12题:

11.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载人航天事业

1是因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3是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的需要 4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A.24 B.34 C.234 D.123 12.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跨越。这体现了 1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 4主次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A.12 B.34 C.13 D.24 13.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我国首次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我国绕月探测工程进展顺利,2007年10月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2010年10月又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中国目前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卫星通讯、导航定位、气象预报、减灾防灾、远程教育等方面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1)运用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谈谈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认识。(2)简要指出我国发展航天事业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简析:2007年10月24日,中国“嫦娥”1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此后,它在距离月面200公里的轨道对月球进行了一年的探测工作,获取了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了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中国也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或地区。这次发射的中国“嫦娥”2号是“嫦娥”1号的备份星,也是嫦娥工程跨入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将提供高精度的月球数据,为“嫦娥”3号、4号软着陆月球做准备。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A 6.D 7.B 8.C 9.A 10.C 11.C 12.C 13.(1)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成功,绕月探测工程进展顺利,大量的空间技术成果运用到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于生产和生活,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经济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航天事业,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政治意义:发展航天事业,有利于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国家威望,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第二篇: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国旗下讲话解析

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国旗下讲话

老师,同学们:还记得在三年前,中国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飞行,一举实现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向世人显示中国又一次实现了“飞天神话”!在今年的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

老师,同学们:

还记得在三年前,中国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飞行,一举实现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向世人呈现中国又一次实现了“飞天神话”!

在本年的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当晚8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宣布,“嫦娥二号”卫星准确入轨,发射圆满成功

“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此次奔月有以下新亮点:

直接奔月了。“嫦娥一号”是先发射到地球附近的过渡轨道,绕地球7天以后才飞向月球。最终到38万公里外的月球,“嫦娥一号”飞行了13天多。此次“嫦娥二号”卫星将由运*载火箭直接送入奔月轨道,预计5天前后就可到达月球。

飞得更近了。相比“嫦娥一号”200公里高度环月轨道,“嫦娥二号”将开展100公里高度环月探测,并将进入100公里×15公里椭圆轨道绕月飞行,最近点距离月球只有15公里,将在更近距离内探测月球地形地貌。

装备更好了。“嫦娥二号”将携带诸多新装备奔月,分别对“嫦娥三号”的预选着陆区开展优于10米和1.5米分辨率的成像试验,能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

技术更新了。同“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技术系统更加复杂。“嫦娥一号”有9个分系统,“嫦娥二号”增加了一个技术验证系统,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积累经验。

“嫦娥二号”的成功飞行,是我国航天科学工作者和无数为航天事业作出奉献的科学家和相关人员的骄傲,也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ldqu

o;嫦娥二号”蕴含着中华儿女不断求索、勇于进取、永攀高峰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当今世界,开放和利用航天科技成就,正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尺,站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不仅可以在一切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一定会比人家做得*更漂亮。中国航天人一次次的高难试验、一次次新的跨越,一次次的成功发射,使中国人遨游太空终究成为事实!它有力地佐证了中国人自力更生、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执著和勇气,生动地表现了中国赶超世界水准、实现强国梦的理想和信念,鲜明地凸现了中华儿女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智慧和丰采!

“嫦娥二号”昭示着科学技术是国家成长的重要支撑力量。知识就是力量,科技就是引擎。科技强,国家强。

同学们,作为中国人,我们应感到无比自豪;作为中国人,我们更要有一种不断求索、勇于进取、永攀高峰的奋发向上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明天的辉煌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2014高考政治热点嫦娥三号

2014高考政治热点: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

一、【背景材料】

2013年12月2日凌晨2点17分,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就位探测。为满足嫦娥三号入轨精度要求,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状态改进,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6次飞行。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实施的又一重大航天工程。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我国有望在2020年前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从而完成无人探月工程“绕、落、回”三个探测阶段,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

二、【理论分析】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对航天事业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这是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也表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基于综合国力竞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也是基于建设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

(3)当代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表明中国人能够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4)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嫦娥三号任务发射过程中,中国航天科工的技术产品再次发挥突出作用。这表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航天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和发展。弘扬航天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嫦娥三号”探测器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新的,又是第一次执行任务,风险极大。因而,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既尊重了客观规律,又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3)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我国航天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4)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实施的又一重大航天工程。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认识不断发展的表现。

三、【政治命题点】

1.从2007年10月发射嫦娥一号,到2010年10月发射嫦娥二号,再到如今发射嫦娥三号,短短6年里我国的探月工程迈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坚实步伐。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发展的依据。

2.在一个利益多元化、价值观纷呈的时代,不是所有的国家工程都能赢得国人的齐声叫好和支持,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大手笔,比如探月工程,却能赢得普遍的祝福声。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意义。

3.“嫦娥三号”探测器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新的,新技术、新产品,头一次执行任务,更增加了风险。为避免这些风险做了大量地面试验,在北京建立了着陆试验场,包括模拟月球表面月球车行走试验场地。

运用哲学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应对“嫦娥三号”发射面临的风险?

(1)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由于发射风险极大,我们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2)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要保证“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3)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要把发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航天人必须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四、【跟踪试题】

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据此回答1—3题。

1.“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文化意义是:

①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影响,这表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科技工作者

3.在嫦娥三号任务发射过程中,中国航天科工的技术产品再次发挥突出作用。这表明: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和政治相互交融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

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据此回答4—6题。

4.弘扬航天精神

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②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③必须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文化,抵制一切外来文化④应该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A.①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航天精神是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也是随着时代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

①民族性特征②时代性特征③先进性特征④多样性特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学习航天精神,要求我们青年学生:

①普及科学知识 ②弘扬科学精神 ③崇尚科学、鼓励创新 ④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中国人能够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据此回答7—9题。

7.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对航天事业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这一事实表明国务院具有:

①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协调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制定法律和政策的职能

A.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③

8.我国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基于:

①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 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需要

③建设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④实现外太空军事化的需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9.我国政府主张和平利用太空,说明了: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D.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0.载人航天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这启示我们:

A.要把握适度原则,坐等时机B.应抓住时机不断促成矛盾双方的转化

C.办事情应抓住时机,促成飞跃D.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11.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这说明:

A.现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C.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2.我国航天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理论创新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创新的结果

B.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3.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从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到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都瞄准世界先进技术,确保工程一起步就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关键技术就能与世界先进水平并驾齐驱,局部还有所超越。这些重大突破,使我国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原因。

14.航天精神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国航天事业的建设者,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建立了卓越功勋的团队。中国航天人勇敢地肩负起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神圣使命,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他们献出了青春年华,献出了聪明才智,献出了热血汗水,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

(1)航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看法。

参考答案:

1.C2.A3.C4.A5.A6.C7.D8.A9.A10.D11.B12.A

13.(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飞船设计、火箭改进、轨道控制、空间应用到测控通信、航天员训练、发射场和着陆场等方案论证设计,都是相互联系的,因而都要瞄准世界先进技术。

(2)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中国航天人知难而进,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使关键技术能与世界先进水平并驾齐驱。

(3)辩证的否定观以及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我国航天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14.(1)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和发展;航天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第四篇:2012高考政治热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一、【背景资料】

2010年1月1日,在中国和东盟19亿人民的共同期盼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组成,共拥有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自贸区启动后,从今天起,中国和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即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之间,将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将从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至0.6%。东盟四个新成员国,即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也将在2015年实现90%的产品零关税。关税壁垒的逐渐消除,为中国与东盟企业创建了更加便利的发展平台。上世纪90年代末,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和东盟国家共同渡过了难关。危机之后,双方深刻认识到,加强互利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必由之路。

2002年11月4日,我国与东盟10国的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不仅有利于中国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产业分工链,还有利于促进国内改革开放,为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积累经验。对东盟国家来说,则可利用中国强大而稳定的经济实力、工业体系和市场缓冲力,带动东盟国家走出金融危机,应对跨国公司挑战,共同促进对国际市场的出口。

2003年10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第七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倡议,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得到东盟各国领导人的一致赞同。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8年来,博览会常办常新,硕果累累,搭建了中国和东盟友好交流、经贸合作和深化友谊的重要平台,造福了各国企业和人民,形成了中国—东盟“南宁渠道”,已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性经贸盛会,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发展的助推器,成为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的象征。

2011年10月21日上午,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博览会开幕。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1周年。本届博览会作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将集中展现中国—东盟不断扩大交流合作的丰硕成果,重点主题是“环保合作”,将举办中国-东盟环保合作论坛,同时围绕环保、质检、金融、科技、药品安全、森林、大众体育、文化产业、出版、人口与发展等领域,举行10多个高层论坛和国际会议。

二、【知识精析】 1.经济常识

(1)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能加强发展中国—东盟各国的互利合作关系,有利于在国际范围内调剂资源余缺,参与世界资源的分配,为中国与东盟企业创建了更加便利的发展平台,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

(2)发挥比较优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节约社会劳动,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引进和吸收各自先进科技成果,增强各方自力更生能力。

(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区域内部经济联系,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不仅有利于中国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产业分工链,还有利于促进国内改革开放,为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积累经验。对东盟国家来说,则可利用中国强大而稳定的经济实力、工业体系和市场缓冲力,带动东盟国家走出金融危机,应对跨国公司挑战,共同促进对国际市场的出口。双方加强互利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必由之路。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发展中国与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东盟的经贸交流,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吸收和借鉴东盟在某些方面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可以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2.哲学常识

(1)联系的观点。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又是有条件的,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为中国和东盟国家提供了一个双向互动、竞争开放的合作平台,将为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促进各国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后,双方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市场,贸易和投资都将大幅增长,有利于促进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既符合我国利益、又能促进共同发展。

(2)发展的观点。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从无到有,到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全面深化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等,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3)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原理来分析。中国—东盟既合作又竞争,在合作中展开竞争,在竞争中强化合作。

(4)量变与质变的统一。2002年中国与东盟启动自贸区谈判,2003年正式实施“早期收获计划”,2004年签署《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签署《服务贸易协议》,此次《投资协议》的签署标志自贸区主要谈判任务成功完成,自贸区在2010终于全面建成。

3.政治常识

(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机构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的对外职能。(2)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有利于中国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产业分工链;有利于促进国内改革开放,为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积累经验。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是中国和东盟各国谋求长远发展战略,努力争取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的结果。中国与东盟由竞争走向“合作双赢”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4)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世界各国都清楚地认识到,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各成员国积极履行各项责任和义务,这表明,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经济是基础,发展经济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最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科技等领域。(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是我国积极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结果,促进东盟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既是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加速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

三、【创新精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客观需要。回答1~2题。

1、关于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区域经济集团具有内向的保护性和外向的竞争性 ②在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实行关税互惠,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扩大贸易壁垒,实现经济互补合作 ③加强区域内部经济联系,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 ④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数量不断增多,原有组织规模不断扩大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中国——东盟自贸区能成功启动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 B.科学技术和跨国公司的推动 C.中国——东盟经济互补合作的要求和经济竞争的要求

D.中国为了抢占区域性市场,扩大势力范围,实现竞争优势

自贸区启动后,从今天起,中国和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即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之间,将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将从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至0.6%。回答3~4题。

3、中国——东盟自贸区能成功启动,从政治生活角度表明了: ①国家性质、国家利益的变化决定国际关系的变化 ②我国和东盟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 ③我国与东盟结成联盟,共同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④显示出双方携手抗击金融危机,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02年中国与东盟启动自贸区谈判,2003年正式实施“早期收获计划”,2004年签署《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签署《服务贸易协议》,此次《投资协议》的签署标志自贸区主要谈判任务成功完成,自贸区在2010年1月1日全面启动。自贸区建立的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

5、中国与东盟十国关系发展迅速,表明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①两国面临着共同的经济问题 ②两国之间有着较强的经济互补性

③两国贸易是基于各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④两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名列前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中国与东盟十国携手抗击金融危机,逐渐消除关税壁垒,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

A.国家性质决定国际关系 B.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C.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国际政治旧秩序的存在

7、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对东盟认识错误的是:

A.区域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B.国家联盟的政治组织 C.集政治、经济和安全为一体的区域性组织 D.国家同盟的经济组织

8、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有利于:

①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促进亚太地区一体化 ④加强国家间交流与合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后,中国与东盟十国日益形成一种命运共同体。这说明:

A.冲突、竞争、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B.主权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C.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D.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10、中国与东盟十国携手抗击金融危机,逐渐消除关税壁垒,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这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A.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 D.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

11、专家指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能起到“10+1>11”的效果。中国与东盟十国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市场,贸易和投资都将大幅增长,有利于促进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10+1>11”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要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 B.部分功能制约着整体功能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C.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代替整体的发展 D.要注重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

12、材料一:2009年1月1日,在中国和东盟19亿人民的共同期盼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1)简述中国与东盟“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政治与经济意义。

材料二: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与东盟合作也将发生积极变化:将由一般贸易向全面合作快速发展,由各自独立的板块市场走向一个相互融合的大市场。

(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辩证法联系观的什么观点?

材料三: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速发展,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通过建立各种优惠的经贸安排,特别是自由贸易区以寻求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成为中国与东盟十国重要的正确政策选择。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2、C

3、A

4、C

5、C

6、B

7、B

8、B

9、C

10、B

11、D

12、(1)有利于双方携手抗击金融危机,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共克时艰、互利共赢;有利于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好的发挥优势扩大出口和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全方位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资源互补,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解决国际贸易争端,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相互投资;有利于增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互相信任,将战略伙伴关系提升至一个更高水平。双方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市场,贸易和投资都将大幅增长,有利于促进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2)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部分也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与东盟合作也将发生积极变化:将由一般贸易向全面合作快速发展,由各自独立的板块市场走向一个相互融合的大市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双方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市场,贸易和投资都将大幅增长,有利于促进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3)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它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通过建立各种优惠的经贸安排,特别是自由贸易区以寻求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这是中国与东盟十国重要的正确政策选择。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第五篇:【2013高考政治热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

2013高考政治热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

一、【时事背景】

2012年12月26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在会上表示,中国政府首次就医疗卫生事业发布白皮书,目的是全面客观地介绍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情况,展示中国重视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了解和支持。《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由前言、正文、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前言部分说明中国政府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正文部分共七章,分别介绍的是:中国卫生基本状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传染病防治与卫生应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妇女儿童健康权益保护,中医药发展和卫生国际合作。结束语部分强调,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任务艰巨,中国将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全面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继续积极参与全球卫生事务,为改善全球健康作出更大努力。

二、【考点链接】

1、经济生活角度

(1)财政的重大作用。近年来,我国各级财政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稳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让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在实现“病有所医”。这体现了财政的巨大作用。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真正体现了党和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3)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通过各级财政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稳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

2、政治生活角度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政府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集中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工作原则。我国政府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现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我国政府的职能。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这是我国政府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4)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在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生活与哲学角度

(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这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努力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把卫生事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积极推进。树立了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

(3)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我们既要抓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推动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的进步。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各级政府要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5)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通过各级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使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三、【创新试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据此回答1—3题。

1.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主要是因为:

A.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还不够发达B.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C.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D.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有利于:

A.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

B.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C.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基础性的作用

D.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哲学依据是:

A.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部分影响整体B.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

C.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过程D.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4.中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断加大传染病防治力度,有效控制了传染病流行和蔓延。这表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B.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

C.抓住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都可以解决了

D.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早在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就已经公布,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三年多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效。据此回答5—7题,5.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A.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B.国务院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C.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人为人民服务

D.党坚持以人为本,要做到依法行政

6.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履行的国家职能是:

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

C.文化职能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7.三年多来,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这表明:

A.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B.正确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历史的统一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近年来,我国有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累了有益经验。这体现了:

A.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C.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D.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9.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建立,向实现“病有所医”迈出了关键性步伐。这启示我们:

A.要重视部分对整体的影响B.要重视量的积累

C.要重视正确意识的作用D.要重视矛盾双方的转化

10.一直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支付力度,这说明了:

A.政府在资源优化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

B.政府的支持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C.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

D.政府的宏观调控能确保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1.近年来,我国各级财政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稳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让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在实现“病有所医”,这主要体现了财政:

①具有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②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③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④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在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取得重大胜利后加快推进。2009年3月,中国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全面启动新一轮医改。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制度上保证每个居民不分地域、民族、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水平,都能公平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据此回答12—13题。

12.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①社会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反作用 ②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13.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发挥好家庭在情感慰藉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作用。这是因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可以:

A.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B.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不断增强才干

C.决定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样,塑造完美人格

14.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更好地维护、保障和增进全体居民的健康,也将为改善全球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说明我国各级政府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参考答案:

1.B2.A3.D4.D5.C6.D7.B8.B9.A10.C11.C12.B13.D

14.(1)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用正确的的社会意识推进社会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大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投入,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医改带来的实惠。

(2)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通过各级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使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3)坚持从群众中来,走群众路线。各级政府应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下载【备战2011高考】【政治】2011高考热点:中国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备战2011高考】【政治】2011高考热点:中国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高考政治――热点跟踪

    2011高考政治――热点跟踪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背景材料: 1、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2014高考政治热点5篇

    2014高考政治热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一、【时事背景】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胜利在北京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

    2010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三

    热点专题三:关注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 会) 1.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气候变化峰会2009年9月2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峰会开幕......

    2013高考政治热点:“中国梦”及实现路径

    2013高考政治热点:“中国梦”及实现路径 一、【时事回顾】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顺利闭幕。全会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

    2007年高考政治热点辨析题集锦

    2007年高考政治热点辨析题集锦 1.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于2006年8月24日经过投票表决,多数人赞成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冥王星遭到“降级”。辨题: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一看实践,二......

    2013届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一

    热点专题一共筑中国梦想实现人生出彩【命题猜想】特别提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今年高考政治和各科命题的重要背景,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于今年参加高考......

    2013年高考政治热点预测

    2013年高考政治重大热点集锦一、党的十八大热点 1、"新四化" 党的十八大作出“促进部署。(旧四化: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 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是实现‘中......

    最新高考政治热点:热点专题训练及答案

    建军90周年沙场大阅兵 一、【背景材料】 2017年7月30日,距八一建军节仅有2天。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