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委解决信访事件能力
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委解决信访事件能力
合水镇位于阳春市中北部,地处漠阳江上游,是广东省中心镇。全镇总面积240平方公里,其中圩镇面积2.4平方公里,下辖18个村委会和3个居委会,现有总人口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万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建设、征地拆迁、农村水源利用、宗族派系利益以及各种深层次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出来,并由此引发的群体信访事件也逐步增多,呈现出高发态势,现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安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群体信访涉及人员一般较多,若处理不当则有可能演绎成群体性事件,从而扩大事态、激化矛盾、加剧冲突,增加处置难度,耗费大量精力财力。因此本人认为如何较快较好地解决上访群众的合理诉求,使上访群众息访于基层将是基层党委当前信访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同时也是进一步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的一个重要措施。
一、当前信访事件特点
(一)涉及人数多。当前的群体访事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即某个地区群众的上访问题都相对集中,上访人员都具有相同或是相近的诉求,当这些群众的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就较容易聚集在一起策划或酝酿形成具有一定人数的群体上访事件。
(二)历史矛盾积怨多。很多信访问题是由于过去积累的矛盾没有得到及时彻底的解决,在一定外因的诱导下暴发出来的,这种暴发往往规模较大、人数较多、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案情反反复复,处理起来也比较棘手。
(三)诉求过高。在信访过程中,上访群众往往在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满意答复之前,上访将不断重复,且参加人数一次比一次多,所提要求一次比一次高,有的要求脱离实际,不可能解决或短期内不可能解决。
(三)法律意识淡薄。群体访事件中的当事人往往都有法不责众、人越多越有理、闹大了好解决以及部门等级越高越容易解决的心态。在这些心态的指引下,通常采取静坐示威、围堵党政机关、纠缠或围攻领导的方式迫使问题得到解决,如果接待和处理的工作人员在方法上稍有不慎,就可能使矛盾激化,容易促使上访群众做出越级上访、进京上访等行为,甚至有可能出现非正常上访等事件。
(四)容易“传染”。群体访事件具有较强的“传染”力,尤其是当个人诉求在演变成群体访事件后得以解决这种情况,该情况的发生具有辐射作用,会产生“连锁效应”,对周围的群众会起“示范”的作用,从而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五)具有一定的组织性。群体访之所以能发生就是因为具有组织性,即一些单一上访个体在部分人员的组织下凝聚成一个群体,往往在这些组织者较一般的参与者而言都有着更深层次的目的。
二、当前信访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群众维权意识逐步提高。现代通讯、广播电视等传媒的普及和发展,使群众能够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他们通过对照比较,发现有的基层干部处理问题不符合有关政策规定,但他们不能通过组织逐级反映问题,而是结伴越级找党委、政府讨个“说法”,导致检举、揭发类的上访增多。
(二)农村土地收益逐年提高。中央惠农政策的出台、农业税和其他农业方面的税费减免、粮食直补、粮食价格上扬及粮食保护价等因素,群众种地不再纳税,而且有补贴,土地的收益逐年持续稳定增加,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种地积极性,土地问题成为农村利益关系的焦点,大多数在外打工人员甚至举家外出打工的人员对土地的热情剧增,他们开始想方设法地回老家要地、种地,再加上近年来土地承包刚刚完成,三十年不变的土地政策,使土地人均较少、分配也不算平均,由此也会引发各类纠纷。另外,由于前些年土地、林地承包价格比较低,有些人承包了大面积耕地,现在承包价格大幅上涨,有些群众就要求重新签订合同,引发合同纠纷。
(三)历史遗留问题未及时解决。因历史原因,农村很多山林土地界至模糊,权属不清,从而引发纷争。原国有企业、社队企业在出售、产权转让、破产的过程中,对原有职工的安置工作未能妥善解决,或者拖欠职工工资、养老金、劳动保险、医疗保险费用等,引发职工群体上访。
(四)社会保障能力水平相对滞后。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一方面取决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依赖于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性等因素的限制,政府对群众在经济利益上的要求不能完全满足,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在就业、养老、医疗、上学、残疾救助、环境治理等方面还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广大群众表达诉求的愿望和行为更加强烈,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激化社会矛盾。
(五)部分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淡薄。有的作风不正,为政不廉,办事不公,暗箱操作,侵犯群众利益;有的民主理财意识不强,财务管理混乱,账务不公开,公开不透明,有利用职务之便侵吞集体资产之嫌。这样,必然导致群众对他们不满,对他们产生对立和不信任情绪,从而引发信访问题。
(六)处理不当导致矛盾升级复杂化。有的基层干部轻视矛盾,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或未完全化解。初信初访发生时,态度生硬,方法简单,不是以积极的态度想方设法加以解决,而是不负责任地躲避、推诿、敷衍,使本应及时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矛盾升级,范围扩大,简单问题复杂化。
三、提高基层党委解决信访事件能力的主要途径
能否妥善处理好信访事件,直接影响乡镇基层党委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社会安定稳定,关系到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推进。要提高基层党委解决信访事件能力,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事求是、依法办事为准绳,以又快又好的化解矛盾为目标,以在基层得以彻底息访为原则来处理信访问题,以达到维护稳定、解决诉求的目的,本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好功夫:
(一)增强群众观念,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深刻认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性,明确认识改革所带来的一些社会矛盾的必然性以及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的紧迫性,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各种矛盾的根本措施,把实现好,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信访工作的根本目的,从改进工作作风入手,切实增强政治观念,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和责任观念,切实把信访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积极主动地工作,克服畏难消极情绪,将维护和实现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心竭力地为群众办事实,办好事。2007年6月,我镇军迳村委会迳口村与留垌村委会部分村民因取水引发纠纷,双方群众聚集在取水现场,随时有发生流血冲突可能,必须在短时间内内妥善处理好。能否及时平息该矛盾纠纷,直接影响到我镇稳定。接报后,我镇马上启动综治工作中心应急预案,进现场进行疏导、协调。并立即实施三项措施,一是组成工作组,深入了解军迳村饮用水实际情况,寻找可用水源;二是逐户宣传法律政策,与村民进行交心谈心;三是对重点户进行反复劝说。办案人员不厌其烦,反复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使其心悦诚服,主动撤去路障。最终,军迳村65户群众饮用水问题在市、镇帮助下得到了合理解决,许多农户对政府感激不尽,赞扬政府处事迅速,办事公道、不偏不倚。
(二)畅通信访渠道,拓展联系群众的新途径。树立大信访格局,形成方方面面共同重视做好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强大合力。我镇的主要做法是:镇党委、政府于2007年5月初成立了合水镇维稳综治工作中心,综治维稳中心主任由镇党委专职副书记担任,副主任由2名镇委委员担任,分别负责政法、信访、维稳工作,将综治办、信访室、联调室、治安联防队、消防队、警务室、流动人口出租屋管理室、群众工作站等多个部门合并一处,集中办公,落实了专(兼)职工作人员22名,其中中心专职人员6人,负责日常业务工作,所有人员由中心统一调配,统一指挥,协调运转,相互配合,形成了综治维稳的强大合力。综治维稳中心的建立,一是确保有人员干事,有地方办事,有章程理事;二是规范窗口对外受理、信息收集反馈、情况通报、工作例会、限期办理、统一归档等“六大”运作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三是充分发挥村(社区)调解委员会、治保委员会作用,形成了镇、村、村小组三级综治防控网络;四是建立了六级调处机制。即:村民组小组长→村治保会和村调解会→村支书、主任→挂村领导→综治维稳中心→镇党委、政府,保证渠道畅通,及时、逐级组织调处,确保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重大事件才到镇”,维稳综治工作中心的成功运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如我镇平东村委会源河与新村两自然村土地水事纠纷,10多年来,镇党委、镇政府曾组织多次调解,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案情反反复复,一直未能得到解决,去年12月,两村的矛盾积怨再次爆发,群体械斗一触即发,源河村更是把办案警车非法扣压,事态一度变得十分严重。镇党委、镇政府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发挥利用综治中心这一工作平台,重下功夫,在事情起因这一方面收集大量信息,对症下药,推出了解决问题周全方案,使这场历时11年的纷争划上句号。由于措施到位,方法对头,综治工作中心自成立以来所调处的案件没有一件出现反复,案件质量大幅上升,有效地控制信访事件产生。
(三)对缠访闹访人员的处理实行“五到位”。一是对反映的信访事项,信访部门要召集所有涉案单位实行联合接待,认真研究,分别问题,严格依照条例规定把反映合情合理合法的部分坚决一步处理要到位;二是对上访人员生产生活确有困难,基本生活条件不具备,生活不能自理的,基层和民政部门解决困难要到位,三是案发基层单位教育稳控工作要到位;四是缠访户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到位。一般来说,缠访户能缠,主要是思想上的疙瘩没有解开,跳不出思维定势后的小圈圈。这一类人一般都个性执拗,态度难改变。因此要正面开导、由主管部门主动下访,有冤申冤,释法讲理。对不合理的缠访,不能百般抚慰,尽量满足要求,甚至为其开通绿色通道,而是耐心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放弃上访。五是公安等部门教育训诫要到位。通过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问题和实际困难,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对仍不满意,蓄意制造影响的,公安部门按照《治安法》,坚决从严查处,严厉打击,做到“惩戒一个,教育一片”。由于方法对头,我镇成功化解了同仁巷的建房纠纷、平东横岭土地承包纠纷、潭震道路纠纷、农机站和拖拉机站的历史遗留问题、平东水事纠纷等影响较大的信访事件,将群众越级上访控制在最低限度,为合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篇: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消防后勤保障能力
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消防后勤保障能力
摘要:近年来,消防部队后勤保障工作成效显著,消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战勤保障体系有序推进,训练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后勤保障工作规范有序,圆满完成了各项后勤供应保障工作,成绩令人倍受鼓舞,问题同样不容忽视。面对严峻复杂的消防现实斗争和日益繁重的消防工作任务,消防后勤保障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本文重点分析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消防
后勤保障
近年来,消防部队后勤保障工作遵循“保障中心、聚焦基层、服务官兵、强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实战需要、部队需要、官兵需要”为牵引,通过后勤战线广大官兵的真抓实干,共同努力,取得了新成效。消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战勤保障体系有序推进,训练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后勤保障工作规范有序,圆满完成了各项后勤供应保障工作。成绩令人倍受鼓舞,问题同样不容忽视。面对严峻复杂的消防现实斗争和日益繁重的消防工作任务,消防后勤保障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全面依法有效落实消防经费
这是消防后勤保障的“发展基础”。面对预算制度改革加速、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推动消防经费保障能力提升,既要讲感情,勤请示、多汇报,还要讲政策、讲方法,利用好政府消防工作考核平台,运用好《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等保障政策,进一步强化依法落实经费。大力强化政府消防主体责任,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加大对消防工作的关心重视、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和保障扶持力度,为消防工作良性发展构筑坚实平台。逐步建立起地方消防经费基本支出按标准保障,项目支出按规划计划实施的分类保障办法。
二、大力加强战勤保障体系建设
这是消防后勤保障的“第一主业”。战勤保障体系建设作为后勤实战化改革的抓手,应得到充分的认识,认真抓好落实,应提请政府作为加强应急救援建设的重要内容,争取制度、经费和物资等支撑;牢记战斗队、保障队的双重职能,用战斗力这根指挥棒把战勤保障体系建设带动起来,使战勤保障建设向能打胜仗用力;强化战备意识,为遂行多样化灭火救援任务提供强有力物质支撑;按照“任务要求怎么保,战勤保障就怎么训”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的训练路子,切实提升战勤保障实战化训练水平;严密组织遂行多样化任务应急保障能力检验评估,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全面提升战勤保障能力。
三、深入推进后勤“三项建设”
消防站、训练基地和公寓住房等后勤“三项建设”是部队执勤训练和生活的重要基础,事关官兵切身利益。各级消防部队应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在完成基层营房维修改造任务的同时搞好训练基地建设,结合辖区灭火救援特点,突出做好建设规划论证,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尽快按规划全部建成;公寓住房是官兵“安居工程”的长效措施,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为官兵执勤训练和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拴心留人环境。
四、持续推进后勤规范化建设
后勤工作政策性、法规性强,应大力推进后勤规范化建设,使按照标准搞保障、依据法规抓管理成为各级后勤的行为准则和广大后勤官兵的自觉行动。一是着眼常态长效立规矩。按照服务有尺度、供应按标准、管理依制度的思路,综合施策,努力实现后勤依法管理新常态。二是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预算是经费收支管理的“龙头”,是部队财经秩序规范运行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把预算编制做细做实,从源头上控制预算与执行“两张皮”问题,严格落实经费“先审后批”制度,真正做到无预算、超预算一律不准开支。三是要落实好各项后勤管理工作。
五、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工作
近年来消防部队审计发现的问题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财经纪律不执行,规章制度不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高度警觉,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增强责任担当,以整风的精神严肃整治、彻底解决。各级党委应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督促所属单位和部门落实审计意见,确保整改到位。被审计单位的军政主官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对重大问题要亲自管、亲自抓,深入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抓好标本兼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分工负责督促整改,务求取得实效。要把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单位和领导干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坚持以落实党委管审议审制度为保障,以提升依法审计能力为根本,以推进审计“四项建设”为重点,完善部局、总队、支队三级审计监督网络,加强岗位练兵和专业培训,着力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完善公安消防审计制度体系,推进审计规范化建设,严格实行审计公示制和双向承诺制,坚持“阳光审计”,大力倡导“依法、独立、清廉”的作风,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揭露矛盾,忠诚履职尽责,不断提高公安消防部队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六、努力建设清廉高效后勤队伍
后勤连接的是部队的战斗力和保障力,反映的是部队的形象和作风。后勤系统开放程度高、融入社会深、受社会思潮影响大、直接涉及钱物,是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高危地带”,建设清廉高效的后勤队伍尤为重要。后勤部门应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后勤全面建设提供政治方向、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后勤人员应把艰苦奋斗作为修身养性、立身做人、为官从政的高尚精神来追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切实把经办的每一件事、开支的每一笔钱算好用好,把党和人民给的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花出效益来;要注重全面提高,培养造就高素质后勤队伍。积极拓宽后勤人才培养渠道,健全完善管理使用机制,始终保持后勤队伍的生机活力,充分调动后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圆满完成各项后勤任务提供人才支撑。
第三篇:如何指导基层党支部提高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如何指导基层党支部提高发现和解决
自身问题的能力
同志们:
前一段时间机关工作组对所属基层中队党支部建设进行了蹲点考察帮建,总体感到基层党支部建设形势是好的,各类组织比较健全,各项制度基本落实,战斗堡垒作用日趋坚强。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认真研究解决,今天召开这个政工例会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根据工作组汇总的情况,对当前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谈谈看法。
一、当前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了解中不难发现,当前影响和制约基层党支部建设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思想领导不得力,精神支柱难筑牢。一个支部如果不能在思想上进行统一,就像一个拳头把五指伸开一样,很难形成合力,打出去也没有力量,还会伤其自我。建队理念难形成。一方面对科学发展观、军人核心价值观、忠诚卫士等新理论学习不深、结合不紧,满足于喊喊口号、提提要求,“主旋律”唱不响;另一方面对官兵中一些消极观念和庸俗关系说不清、理不顺,雨过地皮湿、治标不治本,也拿不出、形不成符合自身特色、凝神聚气的建队理念来团结凝聚官兵,集体荣誉感不强。官兵觉悟难提升。支部在引领干部骨干工作时站位低,总想着上级的帮建,没想着从自身查问题、找方法,提高自我造血功能。上级帮也只是教方法、传经验,关键还是官兵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调动,工作处于按下葫芦浮起瓢的被动态势。上级精神难贯彻。有的支部贯彻落实上级指示与本单位的实际结合不紧密,不会分解量化,工作中生搬硬套;有的不会持续宣传和教育引导,只有领导讲的、没有支部议的;有的不会带动所属官兵主动认同、主动实践,只有上边的、没有自己的,导致官兵对组织作出的决策反应麻木、热情不高。
(二)组织功能不协调,各种力量难整合。俗话“讲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那么支部的各个部件发挥作用不强,单位很难有大发展。把关定向有偏差。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基层建设的方方面面,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哪一项不落实,就影响单位建设协调发展。但基层组织在实践操作中,却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抓工作不分主次。不善于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形成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而是眉毛胡子一起抓,使单位建设长期在低层次徘徊。另一种是突出单项发展,忽视全面建设。有的喜欢搞“拳头产品”,不善于做固强补弱的工作,用“一招鲜”代替全面建设;有的重有形,轻无形,把精力用在那些比较容易出名挂号的事情上,用在比较容易提高“知名度”的活动上。这样做工作,从表面上看似乎有声有色,但实际上部队的基础不牢固,整体建设发展不平衡。民主氛围有弱化。党内生活存在批评难、难批评的问题,书记批评委员多,委员批评书记少;批评共性问题多,批评个性的问题少;希望式的批评多,一针见血的批评少;从思想上分清是非、解决问题、提高觉悟不够。班子功能有消减。有的正副书记缺乏团结的意识、团结的能力,团结的氛围不浓,工作中难以形成合力;有的支委特别是士官支委掌握党的知识少,参与意识和全局观念不强,对支委会内部出现的“一言堂”和“家长制”倾向不敢发表不同意见,采取默认态度,人云亦云。
(三)制度落实不经常,党员效能难激发。“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考前补登记”,有些支部组织生活制度人员、时间、内容大打折扣。党课质量不高。没有把党课教育和一般性政治教育区别开来,党课教育不严格、不正规、不经常,还存在“党日活动老一套,党课教育读读报,党员汇报一个调”的现象,没有达到触动党员思想、促进党员工作之目的。党员管理不严。有的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民主评议党员随意性大;有的过多依懒行政手段,忽视党内管理,对一般党员“不善管”,对干部党员“不愿管”,对正副书记“不敢管”,甚至出了问题还捂着、盖着等等,致使一些党员不愿也不善于行使监督权利,有意见有看法不拿到党内解决,造成纪律松驰、组织松散。程序正规不够。有的召开民主生活会,会前不谈心、会中不批评、会后没措施;有的民主评议党员,事先动员不充分,事后对党员也不讲评;有的支委会临时动议、书记先定调、讨论不充分等问题还没有杜绝。
(四)工作标准不精细,单位成绩难提高。基层各个中队的软硬件都差不多,为什么有的中队是标兵,有的是先进,还有的是后进,关键就是工作标准的精细化程度不同。工作落实不紧密。个别支部贯彻落实上级指示,不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借用别人的做法,满足于讲过了、做过了,实际效果怎样不考虑。特点规律不掌握。有的支部工作缺乏预见性、计划性、科学性,不能把握阶段性工作转换的特点和规律,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注重长远打算和宏观构想,侧重“一招鲜”,什么工作出政绩快就干什么,致使很多工作劳民伤财。跟踪问效不到位。有的支部工作时缺乏科学系统的完整过程,任务安排布臵随意性大,不注重督促检查,常常干成啥样就啥样,仅局限在“数字反应”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二、正确分析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基层党支部作用发挥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支队党委机关以及基层自身对党支部建设上分析,问题主要表现在认识不够到位,工作不够扎实,指导不够有效。
(一)对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依靠支部抓建意识不够强。机关在布臵任务时,强调要求的多,跟踪问效的少,检查考核的多,教方法经验的少;下基层蹲点指导时,满足于解决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问题多,对如何提高党支部三个能力,重视增强基层建设的内功少。基层建设出现问题时,从党支部建设上查原因找教训、帮助总结提高比较少;对基层干部发生的问题,不是依靠党支部自身力量去解决,而是大包大揽,一竿子插到底。在培训基层干部上,比较注意提高做行政工作的能力,很少研究基层党支部建设问题,对增强干部的党性锻炼,提高做党务工作的能力重视不够,致使他们在工作中不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不注重抓住党支部自身建设。
(二)对形势变化发展的消极影响估计不足,工作中针对性指导不够好。有的支部在抓党员教育上,还不适应党员成份、结构、思想基础发生明显变化的特点要求,思想上没有真正引起高度重视,教育的力度不够。在教育中坚持高格调,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对党员的特殊性教育和党性锻炼,着力培养先锋队意识,强化政治责任感,还缺乏有效的措施,有些党员整体素质还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何适应发展变化的形势,给传统做法注入新的活力,一些单位思考和研究不够。有的在继承传统中,搞简单化,不注意发展和创新,使好的做法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近几年由于基层干部享有的休假时间延长,加上部分干部参加上级组织的集训、开会等,造成支部委员缺位的时间相对增长,支委会看起来是建立了,实际上一年中有较长时间是不健全的。我们对所属中队支部成员不在位情况进行了分析,正副书记平均不在位时间都在40天以上,其中休假30天左右,各种集训10天以上,其他委员平均不在位时间30天左右,支委不齐全的时间超过3个月。对这些新情况,有的单位研究解决不够,直接影响了党支部的集体领导。
(三)对党支部建设的内在要求把握不准,工作落实过程中要害抓不住。基层党支部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但有的在工作上抓表面现象多,抓实质问题少,按照党支部建设的内在要求,在选准配强两名主官,强化党政两种角色,抓好党员、干部两支队伍,提高党支部三个能力等要害问题上下功夫不够。有的领导与基层建立了帮建责任制,工作指导中不是着眼长远抓根本,而是就事论事,碰到什么抓什么,事无巨细样样管,工作组蹲点期间基层还有些起色,工作组一走,基层建设面貌依旧,说到底还是党支部的三个能力没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四)抓党支部建设的作风不够深入扎实,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强。有的下基层蹲点指导,满足于大而化之、蜻蜓点水,不注意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只了解个表层。有的对党支部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满足于看本子、查计划、点人头,而不注意了解活动的内容和质量,检查指导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过程轻效果。有的在帮助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往往取得一点成绩就觉得大功告成,见好就收,缺乏一抓到底的狠劲。尤其是在帮后进党支部上,满足于搞一两次整顿,如何下苦功夫、细功夫,从基础抓起,强根固本,面对面一招一式传帮带不够。
三、加强对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指导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要把党支部真正建设成为领导基层全面建设的坚强核心,党委机关必须着眼新的形势,适应新的要求,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基层党支部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抓基层关键抓好党支部、抓落实紧紧依靠党支部的思想。在工作指导上,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坚持在把握特点规律中分类指导,防止和克服不够经常的问题。要根据不同类型党支部的实际,要按照先进治满、中间治平、后进治短的要求,找准制约党支部建设的主要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进行分类指导。要善于把握工作指导的时机,结合年初帮一遍、年中促一遍、年底考一遍的契机,对基层党支部实施重点帮建,增强指导的及时性。在处理敏感问题易受外界干扰时,形势任务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进行有力的指导。要正确处理经常抓与突击抓的关系,把功夫下在对党支部的经常性帮建上,通过督促指导党支部落实好各项组织生活制度,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
(二)坚持在积极参与帮建中跟进指导,防止和克服遥控指挥的问题。支队党委机关指导基层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面对面、实打实。要发扬深入扎实的工作精神,坚持沉到一线,实施面对面指导。基层在完成重大任务、组织大项教育、解决棘手问题、召开民主生活会等时机,领导机关要派人参加。要注重提高参与指导的质量,在参与中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党支部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但参与指导决不是包办代替,要着眼于帮,努力在提高党支部的自建能力和造血功能上下功夫求实效。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用点上的成果指导好面上的工作,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整体提高。
(三)坚持在扭住主要矛盾中有效指导,防止和克服一线平推的问题。帮助基层牢固确立党支部在基层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增强通过组织开展工作的意识和本领,防止党支部工作行政化的问题。要切实搞好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在教育内容上要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增强系统性和针对性,不断强化党员的理想信念、奉献精神和政治责任感。要按照“两个武装”的要求,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改善和更新党员的知识结构,树立新时期党员的新形象。要着力指导党支部管好党员、管好干部。要帮助党支部强化管的意识、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坚持把管学习、管思想作为重点,指导党支部浓厚原则空气,敢于揭短亮丑,善于解决棘手问题。领导机关要坚持原则,勇于较真,为党支部管好党员、管好干部创造良好条件。要选准配强党支部正副书记,着眼培养教育,在相对稳定中提高他们的素质,激发他们热爱基层,在本职岗位建功立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注意拓宽培训视野,重视培养支部成员参与党支部集体领导的意识和能力。
(四)坚持在提高自身素质中精心指导,防止和克服指导弱化的问题。要组织领导机关反复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三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熟悉掌握党支部建设的基本知识,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切实提高指导党支部建设的能力。要有计划地安排机关干部和基层干部进行双向交流,并采取机关干部下基层蹲点、调研、代职等方法,使机关干部在抓党支部建设的实践中,努力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要引导领导机关自觉从党支部建设的问题中,反思自身工作指导上的问题、不断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
第四篇:整合资源、提高基层化解矛盾、解决信访问题的经验做法
关于整合资源、提高基层化解矛盾
解决信访问题的思考
(绥化市信访局)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农村基层各种社会利益冲突加剧,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现实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信访诱因不断增多,造成农村基层信访居高不下。据统计,当前我市受理农村信访案件数量占受理总量的49%。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有效整合信访资源,着力解决农村基层信访问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尽快破解的问题。我局通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我市当前农村信访工作的特点和信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新形势下“整合资源着力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我市农村基层信访的特点
近年来,我市农村信访形势总体趋好,在化解疑难信访问题,控制越级上访,特别是控制老户越级上访、进京非正常上访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涉及农村基层经济、社会、生活方面的问题正日益显现,利益矛盾更加突出。一些农村群众在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自身遵纪守法和依法信访的观念还相对比较滞后。同时,一些基层干部文化素质虽有提高,但解决问题依然用老经验
老办法,致使群众诉求难以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都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群众上访的新诱因,新形势下农村基层信访也不断表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从信访反映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近年来,我市农村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损害群众物质利益、民主权利和惠民政策不到位三个方面。一是损害农民物质利益方面。主要是反映少数村干部擅自将耕地、农田高价卖给村民建房或作其它用途;非法租地和变相买卖土地牟利;征用土地手续不合法、程序不到位,补偿费发放不公开、不及时;不经法定程序违规转让山林,甚至公然出售公共林地;擅自处臵集体资产资源、侵占集体收益;参与本村工程建设,在工程中捞取好处,挥霍浪费集体资金等。二是损害农民民主权利方面。主要是反映少数村干部干预和操纵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在土地流传、山林承包、修桥铺路、集体财物处臵等重大事项时不经过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定,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个人说了算;村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名存实亡,对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和公务开支回避公开,村民雾里看花,怨声载道。三是惠民政策不到位方面。主要反映少数村干部在研究确定危房改造、低保户、低收入户、扶贫结对户等受惠对象时带有私心或处理不公;贪污、挪用、截留、骗取、克扣补助资金、土地征用补助款等上级补助资金。
(二)从信访群众心态上看,存在三种极端失衡表现。随着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农村基层群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
和维护自身的利益,信访群众对自己的信访行为期望值过高,一旦对反映问题的处理答复结果不满,就容易产生心态失衡。具体讲,少数信访群众存在三种极端失衡的表现。一是“仇权仇富”型信访心态。少数农村群众思想观念僵化,不患贫而患不均,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对两极分化抵触情绪大,出现“仇权仇富”型信访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有属亲身经历的、有道听途说的、有路见不平而写信相助的、有存在不平衡心理报复人的、甚至是别有用心,捏造事实,制造混乱,陷害他人或故意造成不良影响的等等,情况较为复杂。二是“越级有理”型信访心态。部分信访群众存在认识误区,对基层党组织缺乏最起码的信任,认为只有进京进省问题才能得到公正、公平解决,产生“越级有理”型信访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信访举报人对基层直接查办的信访件,不管查办结果如何, 只要是本乡本土调查的,一律表示怀疑和不信任, 少数人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理,认为只有越级上访,才能引起领导重视,才能解决问题。甚至还有极少数上访人不顾客观实际和现实情况,一味纠缠,抱着“斗气解恨”的心态进行信访。三是“借机谋利”型信访心态。一些群众认为信访能“包治百病”,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向上级信访而不做其他考虑;有的上访者多头上访,在各信访工作部门答复不一时钻空子,抓“把柄”,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超出法律和政策之外的过份要求,导致问题复杂化,极少数上访者在要求不能满足时,不断上访,打“持久战”。
(三)从信访问题处理上看,存在“三难”处境。各级信访工作部门在处理信访问题时由于各种因素干扰和影响,造成“查证难、量纪难、处理落实难”。一是信访问题查证难。由于群众信访举报问题表述不清、线索模糊,或凭臆想猜测、听人传言,或任意编造、随意夸大,加上被举报人消极对待和抵制调查,或订立攻守同盟,或销毁有关证据材料设臵障碍,造成信访部门调查取证时难以获取直接或间接证据,致使所反映的问题难以查清。二是信访内容定性量纪难。有些举报经调查核实发现被反映人确实存在问题,但因村集体经济帐目混乱、白纸条抵库入帐比较普遍,加上一些政策界线不清、违规违纪性质难以认定等因素,造成对违纪者定性量纪困难的问题。三是信访问题处理落实难。一些信访问题违纪事实查清后,基层组织过份顾及“关系”,对有“背景”的违纪者处理轻描淡写;一些领导对违纪者有好感,大事化小、小而化了变通处理;个别领导与违纪者关系纠缠不清,千方百计帮违纪者开脱;特别是对村干部违纪经济上处理缺乏力度、落实难以到位。
二、办理信访的力量和资源方面存在的不足
面对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呈现的新特点新形势,办理信访问题的力量相对还不足,资源未能得到科学有效的整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基层工作力量相对薄弱。与当前农村基层信访总量居高不下、处理难度日益增加的形势相比,我市基层工作力量总体
还比较偏弱,信访稳控工作压力较大。一是县级信访工作部门力量不足。县本级办信办访力量比之信访群众“逢信访必亲查”的要求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承担起大量涉及村级组织、农村党员干部信访举报的查办任务,多数信访只能靠下转督办。同时,受信访工作自身特点、规定、原则等限制,以及对反映的问题角度、性质、严重程度看法不同,也会造成群众举报与解决信访问题时间上的差距,使群众不理解。二是乡镇部门信访工作人单力薄。我市所属乡镇负责信访工作的干部,大多是分管的工作比较多,不能集中时间和精力处理辖区的群众信访问题。大部分乡镇的信访工作人员,也未能达到专职配备的要求,一般均还分管或兼任其他工作,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办理信访的力量还不足。部分县属涉农部门中只有分管领导,未设信访机构,而将信访业务并在其他科室,且信访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工作热情不高,队伍不够稳定。三是基层信访队伍能力有待加强。基层信访工作人员流动快、成份新,工作经验缺乏、业务能力较弱。加上受管辖区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困扰, 信访调查不及时、不深入、不细致,致使一些案件久拖不结。有些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漠,解决问题能力较差,个别基层干部对群众信访绕道走,不搭理,致使简单问题激化成大矛盾。信访办理质量不高,处理不到位,反馈不及时,对上级转办的信访问题不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是以向上级“报结”为前题,玩文字材料游戏。
(二)信访资源有效整合不够。信访机构的多样化为公民表
达其意愿提供了多种渠道。但与此同时,由于相互间缺乏统一、协调的机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部门林立,机构繁多;多头信访,工作重叠;职责交叉,互相推诿等。一是各自为政,多头受理。近年来,群众信访的渠道是畅通便捷的,无论是涉法涉诉、反腐倡廉还是涉及民生,只要群众有信访、有诉求都有相应的受理、办理机构。但现下一些农村群众信访有一个坏苗头,抱着“有鱼没鱼撒一网再说”的思想,寄出的信件象“普发文件”,中央省市县乡一条龙,四套班子、纪检信访、公检法司、农林牧渔全覆盖,企求广种厚收,尽早解决。部分信访工作部门在受理时不加分析、不注意沟通协调,或基于保密的考虑、责任心的缘故,对跟自己业务沾边的信访不分主次,见信就收、收信即办,导致多个部门对同一信访问题的重复调查,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而且,由于信访机构分散众多,每个机构的人员配备就显得十分有限,面对大量的信访案件,难以认真协调、处理和落实每一件案件,由此也容易造成信访秩序混乱和工作效率的低下。二是口径不一,政出多门。由于对相关政策法规的掌握程度、理解深度不同,对信访问题的认识角度不同,对解决信访问题的工作思路不同,加上各信访部门间资源不共享、信息不对称,往往造成多个信访部门对相同信访问题的处理意见、解决方法不同,答复口径不一致,导致信访问题复杂化,使上访人员有机可乘,形成难访缠访。三是相互推诿,久拖不决。近年来,群众信访举报涉及内容、产生的原因和涉及的部门都越来越复杂,处理解决的难度明显增
大。有些信访工作部门工作责任心不强,怕麻烦,遇事绕道走,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信访相互踢皮球、推责任,能推必推、能挡则挡、推不掉就拖。造成多次调处,多次循环往复的现象。更有甚者,有些乡镇一涉及政策法规信访就往县级部门推,一些部门只要听说是反映书记村委主任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纪委送,造成基层受理信访减少,县级以上受理信访增多,群众信访呈“倒金字塔”型的趋势日益明显。
三、关于“整合资源着力解决农村信访问题”的对策思考
根据当前信访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我们要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整合各种信访工作力量和资源,积极探索信访工作新模式新路子,妥善处臵各类农村信访问题,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整合宣传资源,形成信访举报工作“大宣教”格局,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进行信访举报。一是农办、民政、移民等涉农部门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农村工作精神、农业农村政策、村级民主管理制度以及民政优抚、救灾救济、种养补助等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落实,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积极作用。二是纪检监察部门加强信访举报的宣传教育。通过廉政文化进农村、进社区,积极宣传信访举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使农村群众了解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和受理范围、处理信访举报的程序和方法,明确在信访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引导信访举报人正确行使权
利,引导群众署名逐级举报,引导群众学会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问题。三是司法部门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明确违纪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信访的处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的信访举报行为。要求农村党员自觉维护信访秩序,不得带头参加集体访,严禁煸动、策划、组织上访。四是基层组织开展“和谐观”宣传。在农村党员干部、老人、妇女、青年等不同人群中开展亲情、礼让、宽容、荣辱观意识教育,改善人际关系、减少无谓的矛盾纠纷,避免变小事为大信访。
(二)整合信息资源,形成信访动态“大网络”平台,实时掌控农村基层信访动态。一是健全完善信访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对一个时期农村信访工作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沟通,共同研究对策,落实解决措施。成员单位遇有对农村干部群体、告急信访的要及时报告,在联合处理涉及多部门的信访问题时要加强协调、口径一致。二是建立健全重点信访应对预警机制。农林水土等重点涉农部门加强分析判断,针对一个时期内农村信访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对重要政策出台、重大项目实施、重要工作推进、重要时段进行信访风险评估,确保政策实施、工作落实符合大多数群众利益,从源头上预防信访发生。三是建立信访工作网络通报制度。加强部门乡镇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对多头信访要在不违背保密原则下,互通情况、交流查处与息诉工作成果,做到资源、信息共享。四是建立健全基层信访信息定期分
析处臵机制。完善乡(镇)、村级信访信息网,做到不安定因素及早发现、重大信访无一漏报。建立复杂信访工作台帐和处臵预案,集中梳理、限期处理,包人员、包化解、包稳控。
(三)整合政策资源,形成农村基层工作“大服务”模式,从源头上预防基层信访的发生。一是规范村级财务,推行民主理财。要进一步做好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积极推行重大事项、工程建设的实时公开和村务开支的明细公开。探索实行“点题公开”,针对群众提出质疑的事项实行菜单式公开,便于群众监督。要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代理中心的功能,探索代理会计定期下村现场办公制度,逐步实现由简单做账向财务监督的职能转变。要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将懂财务、敢监督的村民吸收进监督队伍。要推行村财务民主评议机制,将村集体所有开支交给群众评定。要实行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协调财政、审计、农经定期对村委会财务帐目进行审计,并将结果向村民群众进行反馈。二是规范补助渠道,用好扶持资金。涉及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政策性扶持补助资金,如“十百工程”农村整治、造田造地、水利建设、防洪设施、发展经济林补助、村道硬化、自来水工程、农村电网和电气化改造等,农办、财政局要积极协调农业、林业、水利、移民、民政、国土等农口部门以及电力、供销等国有涉农企业的政策资源、资金渠道,要对扶助资金进行归口管理,纳入预算。要对涉农建设项目实行分项申报,统一审批,广泛公示。要组建
涉农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对农村基层国家扶持项目建设统一监管、联合验收,所有扶持补助资金一个口子拨付,避免出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等资金使用不合理现象和农村干部为争取补助资金带来的请客送礼乱开支的问题。要进一步规范乡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规范村级建设工程预决算、招投标、监督管理工作,严肃查处工程建设中的违法乱纪行为。涉及农户个人自身利益的政策性扶持补助资金,如库区移民补助、危房改造补助、农村低保、土地、粮食直补、农村救灾救济对象补助、种植养植发展效益奖励等,各涉农部门要亲自发放、直补到人。三是完善工作机制,主动下访解难题。要完善领导接待日和下访制度,探索实行领导归口接待、预约接待。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定期组织纪检监察、公检法司、农林水土以及信访、计生、环保等与农村基层群众密切相关的部门单位联合行动,并设立临时信访室,现场接受群众咨询、受理群众投诉,形成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合力。对集中接访受理的问题要登记造册,及时分流、跟踪督办、限时报结,确保问题处理到位。
(四)整合办案资源,形成信访案件“大联办”机制,解决一批久拖不决的疑难积案。一是强化信访工作目标考核。进一步明确农村基层组织解决问题的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解决信访问题及解决信访问题“一票否决”制度,将解决信访情况纳入目标考评体系,在信访工作目标考核中要从考核信访发生量转向对解决信访问题的量化考核,使下级政府从围追堵截上访
群众中解脱出来,把信访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信访问题上。二是下大力气解决一批疑难信访。着力消化重信重访“存量”,对重点疑难积案,坚持“对号入座”,集中时间、集中人力,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落实到负责这件事并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一案一策、一件一结。在破解疑难信访时,要着力帮助信访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解困中化解积案。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上访群众情绪激烈的疑难案件,要敢于依法果断决策,果断处理,真正做到处理一案,稳定一片,带动一方。三是整合办案力量,形成“联办”机制。将相对分散的信访工作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办理信访举报的工作布局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在县级设立农村基层信访工作办公室,负责对农村基层“三访”问题和案情相对复杂、专业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疑难信访进行联合调查。办公室主任应由信访综合部门或县纪委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由信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涉农部门选派业务素质好的纪检监察干部或信访干部组成,且相对固定。工作人员平时在各自岗位上履行职责,根据信访案情需要由办公室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信访案件调查组开展工作。在乡镇层面,要按照地域划分组建农村信访工作办公室,负责对本片各乡镇农村基层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信访进行联合调查。办公室主任由中心镇纪委书记担任(可考虑按乡镇正职配备),成员包括所在片所有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和信访干部,县政府为每个片配一名业务指导员,负责对片信访举报工作的协调指导。成员
平时在本乡镇工作,本片所属乡镇遇重要信访、办案力量不足或遇需要本乡镇工作人员回避的信访案件时,可酌情决定启动联合办案、交叉办案程序,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信访案件调查组开展工作。
第五篇:提高辨明是非,解决纠纷的能力
2014、1月份反思
提高辨明是非,解决纠纷的能力
杭蔚华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常有争吵现象。这是教师尤其要尊重儿童,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孩子去评价谁对、谁错,当他们争吵时只要是不过头,不会造成伤害,一般先不去管,但有时我会急于干预或强行制止,对孩子横加指责或各打五十大板。其实通过在长期带班实践中得知,最好是让他们自己去调解,老师从旁观察,从争吵的发展和最终结局中去了解他们对事情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同时,告诉幼儿,小朋友之间发生争吵,告诉老师并不是解决问题惟一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互相之间要学会调解纠纷,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明辨是非,服从真理,提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次,在玩建筑区搭积木的时候,祁宏悦和徐紫晨两名小朋友因抢一块积木,互相吵了起来。徐紫晨动手打了祁宏悦一下,祁宏悦哭了起来。类似这样的问题幼儿园时有发生,我们看到后并没有急于解决,而是看他们争吵了一会,这时毛伊小朋友说:“徐紫晨你打人不对,快道歉!”“祁宏悦,勇敢点别哭了!”说着到筐里又拿了一块积木,递给了祁宏悦,并说:“你们不要抢一块积木,再拿一块积木不就没事了吗!”,“好了,你们握握手,和好吧!”两个小朋友都很听他的话,互相道歉和好又玩了起来。现在小朋友之间出现矛盾,发生纠纷,立刻就会有人上前帮助调解,即使是两个哭哭啼啼的孩子经过调解也会立刻破涕为笑,和好如初。
由此可见,培养幼儿明辨是非、提高调解纠纷、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现在,由于我们在教育观念上有了转变,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的同时十分重视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是教师和幼儿共同生活在自由、理解、尊重、宽容、温暖、平等,和谐的几分钟,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