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乌海讲堂品牌 推动理论政策宣讲

时间:2019-05-13 12:1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造乌海讲堂品牌 推动理论政策宣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造乌海讲堂品牌 推动理论政策宣讲》。

第一篇:打造乌海讲堂品牌 推动理论政策宣讲

打造乌海讲堂品牌 推动理论政策宣讲

王建民

理论政策宣讲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乌海市委宣传部按照自治区在全区开展的‚百团千人万场‛理论政策宣讲活动要求,依据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加快城市转型和经济转型、建设自治区西部中心城市这一核心任务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工作,以推进理论政策宣讲下基层为突破口,打造乌海讲堂品牌,拓展乌海论坛载体,使经常性的理论宣讲工作成为践行‚三贴近‛,推进理论宣传基层化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了理论宣讲在统一思想、化解矛盾、凝聚力量、促进发展上的积极作用,为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生态乌海,努力实现转型与富民的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形成理论宣讲常态格局

乌海市的理论政策宣讲由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统一领导,建立了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宣讲网络,整合有关单位的人才资源,负责本部门、本地区的宣讲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机制。为深入开展理论下基层活动,各部门单位分管领导亲自抓,确定本单位的理论骨干为宣讲员,加强对党的理论政策和相关行业知识政策的学习,并纳入全市宣讲体系进行宣讲。同时,要求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及时将理论宣讲课题、宣讲人员及宣讲对象等情况上报市委宣传部,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理论宣讲长效机制,已形成常态理论宣讲格局。全市各区、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将宣讲工作纳入自己的宣传工作中,涌现出了许多深受干部、群众喜爱和认可的宣讲骨干人才,产生了许多先进宣讲典型。在强大的宣讲力量带动下,乌海市的理论宣讲人才越来越多,理论宣讲范围越来越大,理论宣讲氛围越来越浓。‚经济转型、城市转型,打造自治区西部中心城市;魅力书法城、激情‘十二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十城联创新目标‛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超市、社区村落、家家户户广泛传颂,理论宣讲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影响也越来越大。

二、打造乌海讲堂品牌,创造性地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活动

根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要求,我们在全市范围内规范对各类形势政策报告会、讲座的管理,并成立了‚乌海讲堂‛,作为乌海市理论政策宣讲的长效机制和宣讲品牌。所属的三个区相应地成立‚阳光海勃湾大讲堂‛、‚和谐乌达大讲堂‛、‚活力海南大讲堂‛。市直及三区宣讲团在各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以讲堂为载体,广泛开展理论政策进机关、企业、社区、军营、校园的活动,深受干部群众和老百姓的欢迎。海勃湾区充分利用‚阳光海勃湾大讲堂‛开展‚三请三讲‛活动,构建三级宣讲体系。‚三请三讲‛即请领导讲形势,请专家讲理论,请典型人物讲事迹,做到形势宣讲到位,政策宣讲到位。各镇、街道办事处充分利用‚市民学校‛,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社区书记讲党课‛活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乌达区创新思路,打造了‚和谐乌达‛理论学习大讲堂品牌,已经做到了互动式理论政策宣讲,别开生面的讲座深受基层群众的欢迎,也真正为老百姓解答了政策上的难题,理顺了情绪,化解了矛盾。海南区弘扬人文精神,发展公共文化,提升城市品位,理论宣讲讲堂定位为‚活力海南‛,并充分利用辖区各种有效资源,依托市民学校、远程教育平台,采取各种形式开展系列形式政策宣讲活动,把最新理论成果和惠民政策传达、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让理论真正起到服务基层、指导实践、上情下达的作用。乌海市以‚乌海讲堂”为载体,在全市市直部门单位、企事业、社区、学校、军营等宣讲市情、区情、国情,书法城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等‚十城联创‛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乌海讲堂”这一宣讲品牌的打造与推广,乌海市的理论宣讲影响力大增,理论政策宣讲凝聚人心、团结力量、促进发展的作用在乌海得到切实体现:2008年,乌海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城‛,2010年4月,凝聚了几届领导心血的黄河水利枢纽工程破土动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产业升级加快,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三、拓展载体,增强理论政策宣讲的层次和深度

2009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个盟市率先开办的《乌海论坛》,为全市各界建设乌海、发展乌海、宣传乌海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研讨平台和宣讲阵地,乌海论坛开辟了‚乌海〃中国书法城建设高峰论坛‛,宣传扩大了乌海在全国的影响;‚乌海论坛〃2009生态和旅游论坛‛,讨论和研究了乌海市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事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我市还作为受邀典型,参加了 ‚2009中国(北京)特色文化街合作与发展高峰论坛‛。去年,我们下大力气办好关于乌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论坛研讨,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与国际书法文化论坛。2010年,在全市理论工作安排中开展‚大调研、大思考、大讨论‛活动,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两个转型‛、产业结构调整、资源环境保护、‚十城联创‛、建设内蒙古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等重要课题,以及影响和制约我市科学发展的其他根本性问题组织中心组成员和部门负责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各区、各部门结合重点工作和部门实际,有针对性地确立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推出一批有创新意义、有决策参考价值的应用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适时召开《乌海论坛》研讨会。乌海论坛平台的搭建,活跃了针对我市市情的研究探讨,也极大地增强了理论政策宣讲的深度,提高了理论政策宣讲的层次和水平,为理论政策的宣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也为乌海市实现两个转型搭建了多功能的宣讲阵地。

四、明确任务,讲求实效,扎实推进理论宣讲工作

(一)明确任务、提前策划、措施得力,宣讲工作有政策理论支撑、有计划、有准备、有落实。高度重视理论宣讲的前期铺垫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为‚百团千人万场‛理论政策宣讲活动创造宣讲条件。加强宣讲员自身的学习,要求宣讲成员紧跟形势抓紧自学,为他们创造和提供开会培训、外出学习的机会,以提高认识能力和宣讲水平。同时,按照上级党委宣传部的要求,围绕形势政策,编写宣讲提纲,为干部群众提供最前沿的理论动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到各项事业中,收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在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全年的理论工作安排意见中明确宣讲工作任务,并纳入年终思想理论武装工作考核范围。四大班子领导在中心组学习中带头讲课,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成员亲自宣讲,特别是三区区委班子成员精心准备专题报告,以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的形式在全区干部中宣讲,对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为了理顺情绪,推动工作,我市的市长针对分管工作正在开展面向市民的‚市长讲堂‛政策宣讲工作。各部门单位也在积极地寻找对策,搭建宣讲平台,起到了通过理论政策的学习和宣传推动各自工作的作用。

(二)联系实际,理论宣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效果明显。今年的政策宣讲工作重点突出‚四个结合‛,着眼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宣讲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相结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讲同提高干部群众综合素质相结合;形势政策宣讲同市情区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讲同全市中心工作同惠民政策的宣传相结合,使理论宣讲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三)理论宣讲工作求“深”、求“新”、务“实”。一是宣讲内容上求‚深‛。围绕后金融危机以来我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两个转型的问题,经济形势与民生问题,国情、区情、市情的再认识展开宣讲。二是宣讲形式上求‚新‛。我市及三区已经开始采用菜单式‚1+X‛模式开展宣讲。‚1‛是形势政策宣讲的必讲部分,‚X‛是不同宣讲人员针对不同宣讲对象的选讲部分,切实做到因人、因地、因时宣讲。同时,非常注重宣讲形式的灵活性。在理论进社区、进校园的宣讲中,乌达区已经能够做到现场提问,当场解达,宣讲气氛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根据宣讲对象的理论需求、联系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市情和区情实际开展宣讲,并逐步加以完善和推进。三是宣讲效果上务‚实‛。理论宣讲工作要坚持正面宣传、团结稳定鼓劲的方针,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努力使形势宣传教育的过程成为解疑释惑、凝聚力量、化解矛盾的过程,成为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强化媒体作用,培育载体,扩大宣讲的声势和效应

我市各级新闻单位依据政府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加快城市转型和经济转型、建设自治区西部中心城市这一核心任务,通过开辟专题、专栏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媒体理论宣传,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理论氛围。特别是我市‚百团千人万场‛理论政策宣讲活动开展以来,市属主流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积极为理论宣讲造势,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乌海日报》全方位、多角度,积极推进理论宣传工作向纵深开展。广播电视聚典型、推经验,深入宣传了各部门、各单位联系实际学理论情况。《乌海新闻网》创新思路,多渠道、多手段积极参与理论政策宣传工作,扩大了理论政策宣讲的声势和覆盖面,增强了宣传效果和社会效应。

六、整合资源,形成宣讲工作网络,为宣讲提供人才保障

从市直、三区抽调理论骨干,构建基层理论宣讲网络。紧密结合中央、自治区党委和乌海市委出台的重大政策,组织理论宣讲员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企业、村居等基层单位,通过专题讲座、座谈问答、个别走访等方式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和形势政策教育。积极选派宣讲团成员分别参加各级各类专题辅导班、报告会和全区宣讲工作备课会,使宣讲团成员能够及时学习领会中央各次会议精神,为做好理论宣讲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证。建立了全市理论研究骨干、理论宣讲骨干人才、专家数据库,以培养和发挥现有骨干人才作用为重点,把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培训、调研、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创新骨干人才的培养工作,特别是在学习培训方面开辟新的途径,丰富学习培训方式,充实培训内容,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为更好地适应理论宣传工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增强了理论宣讲工作的活力。

(作者单位:乌海市委宣传部)

第二篇:赤峰市松山区兴安街道创新讲堂建设 推动理论宣讲

以讲堂建设为助力推动理论宣讲创新

王景辉

在推动理论宣讲创新工作中,赤峰市松山区兴安街道党工委思路明确,行动迅速、特色鲜明,机制完善,着力办好“市民百科讲堂,为推动政策理论宣讲工作走出了一条特色路子。

一、加大投入办讲堂,搭建理论宣讲平台。

兴安街道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理论宣讲阵地建设。首先投资80余万元,在各社区建立了文化讲堂、百姓站台、党建专列、议事厅、求知堂等特色教育阵地,为社区党支部宣传居民、教育居民、服务居民搭建了平台,使党员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各种教育。2010年又投资13万余元,建设了街道“市民百科讲堂”,配备了桌椅70套,电脑一台,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音响设备两套。总面积80平米,最多可容纳80人同时学习,整体环境温馨自然具有亲和力。市民百科讲堂为党工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为干部理论学习教育、为市民求知求乐、为传播党的声音、为宣传典型经验搭建了一个实用型学习的平台。

二、明确宗旨办讲堂,指导理论宣讲方向。

为了适应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需要,适应拓展社区服务职能的需要,满足居民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的需要。市民百科讲堂以“办理论课堂,办服务课堂,办百姓课堂,办百 科讲堂”为宗旨。以“提高干部理论素养,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服务市民科学生活,服务城市发展大局”为目标。基于这一宗旨和目标,使得街道党工委在开展理论宣讲工作中思路宽了,形式活了,内容新了,覆盖广了。理论宣讲内容更贴近形势需要,贴近工作需要,贴近居民需要。

三、突出特色办讲堂,构建大宣讲格局

为了完善阵地服务功能,使市民百科讲堂不仅在理论宣讲工作中发挥作用,而且在街道各项服务工作中发挥作用,兴安街道在讲堂运行中注重走办特色讲堂的路子,使得市民百科讲堂呈现出五个特色:即包容性、规划性、服务性、开放性、亲和性。

包容性体现在四个方面:从功能上具有包容性,市民百科讲堂既是理论宣讲阵地,也是兴安街道创新“117”党建工作机制着力打造的七个服务站之一,数字社区服务站的主阵地,在数字社区服务站不仅接通宽带网,为讲堂利用网络课堂宣讲提供方便。而且通过光缆传输,将辖区的平安信息工程、全员人口管理信息库、企业信息库等管理工程都纳入到了数字社区服务站。从授课对象上具有包容性,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社区党员干部是讲堂授课对象,而且辖区全体居民都是这个讲堂的学员。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幼儿园的孩子都在这里接受过不同形式的服务和教育。从师资队伍上具有包容性,兴安街道党工委组建的讲师团队伍,既有具备深厚理论功底的专家学者,也有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共有包括市委党校在内的25个行政事业单位和19家 企业,为讲堂提供了师资,而且都是志愿服务。既有政策理论、思想道德方面的讲师,也有涉及居民衣食住行等生活百科知识方面的讲师。从授课内容上具有包容性,兴安街道市民百科讲堂课程安排有方针政策方面的,有法律法规方面的,有道德规范方面的,有生活常识方面的,有生产和就业技能方面的知识,是名副其实的百科讲堂。

规划性体现在把讲堂建设纳入到创新117党建工作机制大局中进行安排部署。制定了实施方案,组建了教务委员会,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课时安排和具体课程表。

服务性体现在授课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服务。方针政策理论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服务于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服务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执行力,服务于各级党组织的公信力。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服务于青少年教育和居民素质教育。涉及居民衣食住行的百科常识性知识,服务于居民个性化需求。技能培训等充电课程,服务于工作,服务于民生。

开放性体现在开放办讲堂和讲堂的对外开放两个方面。在自治区委宣传部张太平部长的指点下,兴安街道党工委在办好主讲堂的同时,把一些功能延展到社区到家庭作为第二课堂,即面向全街居民讲,也面向某个社区讲,同时还针对一些特殊问题单独面向家庭讲,真正体现个性化需求。把讲堂授课形式从室内讲课延展到室外宣传活动和典型的评比创树,建设“邻家课堂”。从使用权限上开放,这个讲堂不仅是街道社区使用,而且面向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 3 开放使用,在资源共享方面率先做出表率。正是因为讲堂的包容性、服务性和开放性,把原来很多没有来往的单位企业联系起来,拉进了街道与这些单位的距离,因此具有亲和性。

四、完善机制办讲堂,确保理论宣讲的长效性。为了保障市民百科讲堂的长期有效运行,兴安街道党工委构建了“三个经典两个注重”的办学机制:

组建经典教务委员会,市民百科讲堂有人管。为切实发挥好市民百科讲堂的阵地作用,街道党工委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主任,分管副书记、社区联合党委副书记为常务副主任,党工委委员、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各社区企业党支部书记为教务委员的教务委员会。负责制定教学计划、组织师资力量、安排课程和组织学员等具体工作。改变了理论宣讲工作街道社区唱独角戏的局限性,让驻辖区单位党组织也参与进来,为构建大的宣传思想工作格局打下了重要基础。

打造经典教师队伍,市民求知求乐有人讲。为把市民百科讲堂办成有针对性服务的课堂,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和社会工作志愿者协会的作用,积极整合一切可用资源,为办好讲堂储备师资力量。一是整合辖区的市委党校、公安、检察院、建委、土地等行政执法单位、松山区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街道职能部门的人力资源,组建了具有丰厚理论功底的政策理论讲堂讲师团。今年主要组建了行政管理、平安社区建设、法制社区建设、社区服务政策、社区建设理论等政策理论讲师团五支。这些讲师团讲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引用政策和方针解说,面向党员、干部授课,提高了街 居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整合辖区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教育资源,以及辖区的老干部、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组建了思想道德讲堂讲师团。今年针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要组建了学校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两支讲师团。这些讲师注重用优良传统和鲜活典型讲学,面向青少年授课,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道德观。三是整合社区科普大学、市民学校,辖区餐饮、汽修、美容美发、医疗卫生保健、花卉公司、保险公司等服务性单位的资源优势力量;整合居民中擅长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手工艺、居家绿植等各类特长的人才资源,组建了生活百科讲堂讲师团。今年针对居民需求,主要组建了养生保健、文明礼仪、私家车养护、家庭绿植栽培、家庭理财、声乐舞蹈、胎教幼教等生活百科讲堂讲师团七支。这些讲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面向居民授课,注重提供实践经验,满足居民个性化的服务需求。现有讲师团队伍14支,有讲师89人。

科学设置经典课程,做到讲堂授课有规划。为让市民百科讲堂真正成为百姓课堂,今年年初,组织教务委员专门对党员干部和居民需求进行了详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今年市民百科讲堂的总体课程分为三大类、27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安排43个课题、86课时。

理论武装类共涉及形势政策教育、民族政策理论、业务能力素质教育等6个方面内容,总计安排了20次课,每周五下午定为理论讲堂授课时间。到目前已经组织理论宣讲14 5 次,党员干部接受教育1932人次,主要宣讲了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七一讲话精神、《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等。

思想道德教育设置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等7个方面内容,总计安排了21次课,主要利用节庆日和主题日授课。

生活百科类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共安排装饰装潢、厨艺、美容保健、汽车保养、摄影、声乐舞蹈、花卉养植、安全用电、防火防盗防骗、家庭理财、育儿等14个方面的内容,总计安排45次课,根据学员数量,不定时进行授课。

注重实际实用实效,确保讲堂授课与工作有对接。与街居工作有对接,如党员干部参与学习的周末理论讲堂,定期开展热点问题分析、政策形势教育、前沿理论学习。通过“讲堂”平台,宣讲普及新出台的政策、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介绍本单位的工作职能等,增进与市民的沟通交流,争取市民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与满足居民需求有对接,生活百科类涵盖教育、卫生、科技、环保、健康等日常生活实用知识,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是居民素质教育的四季百科讲堂。如今年以来举办的居家绿植、文明礼仪、婴幼儿教育、私家车保养、家庭理财、健康饮食、养生保健、消防知识培训、法律维权、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系列讲座,都得到了居民的高度认可和好评。与保障民生有对接,如充分发挥117党建工作机制中七个服务站的职能作用,通过第二课堂为下岗失业无业人员举办计算机、十字绣、工艺品制作技术等“充 6 电”课程,既满足了居民就业再就业的需求,也落实了街居干部惠民生工作任务。

注重形式灵活多样,确保讲堂授课有效果。室内教学灵活多样。在集中授课过程中,把说教式讲座、案例分析、观看录像资料、幻灯片课件、课堂互动、发放小册子、知识点提纲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学员积极性,增强了教育效果。第二课堂竞相绽放。在举办室内讲座的同时,注重社会宣传教育,把课堂拓展到社区到街面。一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丰富第二课堂。如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会工作志愿者协会以及七个服务站成员单位,每月第一个周六共同开展“星期六党旗飘扬在社区”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成为街道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开放式课堂。二是建设社区讲堂,延展第二课堂。如吉祥社区的市民文化讲堂、社区科普大学、天骄诗词学社等都成为经典第二课堂。诗词学社七一前夕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盛世清吟》,其中的448首诗词,都是辖区的“文化管家”以讴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讴歌社区主义、讴歌改革开放三十年伟大成就为主要题材亲自撰写的。三是开展丰富的文体娱乐活动,活跃第二课堂。如吉祥社区的天天吉祥文化活动、各社区的文化节体育节等都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着文明、传播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邻家课堂”应时而生。为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全街道范围内开展了“感动兴安人物创树”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形成以身边典型为师的“邻家课堂”。对评选出的道德典型郭兆鹏、奉献典型张兴勇、7 青少年教育典型杨凤芷等各类典型,通过图片展、表彰会、新闻媒体等途径进行大力宣传,用他们的真实事迹感动兴安、影响兴安,以典型的力量鼓舞市民、塑造市民。

兴安街道市民百科讲堂投入使用以来,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室内宣讲67次,组织开展开放课堂和宣传教育活动45次,受众学员9000余人次。市民百科讲堂的建设和运行有效地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了理论宣讲工作格局的创新。

第三篇:打造科技讲堂 推动文明创建

打造科技讲堂

推动文明创建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部门群策群力、协同配合下,作为文明创建重要途径的科技民生工程,在推动创新型雨山和活力雨山建设中的作用越显凸出,各种不同形式的群众性科技科普活动,有效地提高了企事业机关单位和辖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了全区人民参与创新、尊重科学、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立足当前经济转型的新形势新环境和区情实际,我们将以文明创建为主题,以科技讲堂为平台,突出“科技与文化融合,科技与生活同行”的活动特色,以强化科技宣讲与培训服务为抓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积极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突出创新抓创建,求真务实抓基础。送政策,组织上门服务。为进一步加大科技服务力度,我们将加强协调,组织市、区财税部门及安徽华林会计师事务所、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南京知识律事务所等审计、专利服务机构,深入我区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调研、科技政策宣传活动,重点做好宣讲科技政策、调研科技资源、征询科技需求、指导科技攻关、研发、项目申报、统计上报等工作,做到服务企业“零距离”。

用好平台抓培训,强化素质抓升级。做指导,开展科技培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意识。邀请高校、院所、上级科技部门及科技 中介服务机构专家(创业人士)授课,开展政策宣讲和业务辅导培训。一是开展省、市科技政策奖励扶持宣讲、培训。二是举办高新技术产品、科技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以及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申报等相关科技政策的专题讲座,对企业项目申报、知识产权知识、现行科技政策进行系统讲解,同时,联合统计部门组织重点企业开展科技统计培训,并深入企业做指导,提高科技项目、专利申报、科技统计的数量和质量,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动态管理抓过程,完善机制抓实效。一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紧密结合科技讲堂特点,加强对“科技培训”活动动态和典型经验的宣传,营造浓厚的学科技、用科技的氛围;二是建立科技大讲堂长效机制,把公益性科技事业办实办好,使科技工作走向专业、规范、自觉,适时召开科技大讲堂专题研讨会,邀请专家为企业科技创新作系列报告,通过不定期对企业科技联络员的科技服务水平考核,进行分层培训,根据不同阶段的服务情况对人员进行调整。

丰富活动抓载体,彰显特色抓品牌。一是以开展“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宣传周”、“科普活动日”等活动为契机,认真组织宣传实用科技、科普知识及有关科技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宣传和企业自主创新、自主创办企业的有关知识宣传,将学习活动与科技宣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帮助企业及广大群众及时了解、掌握当前科技政策和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先进技 术,提高科技文明意识。二是召开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座谈会、金融业与科技创新型企业合作交流座谈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会议、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专项检查工作专题会议等辅导培训会议,加强科技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帮助企业充分用足用活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开展科技创新,提升发展内涵。

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推动文明创建,促进经济转型,是丝毫不能放松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后,我们将立足区情和公众、企业的实际需求,在科技服务工作方面进一步改进服务方法,增强服务能力,打造服务平台,为全区更好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科教强区作出应有的努力。

二○一五年四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打造晴隆文化品牌推动晴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打造晴隆文化品牌推动晴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中共晴隆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刘 华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华夏文明,创造了灿烂的炎黄文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以说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

一、现状

(一)晴隆县文化资源概况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被公认为是“朝阳产业或未来取向产业”,因为文化产业一是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的发展瓶颈,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二是文化产业对提升综合实力、提升区域和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文化资源以精神内涵为主要存在形式,其最大特点是可以多次开发和重复利用。晴隆县居川、黔、滇交通要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人文景观较多、自然风光独特、民风淳朴,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多姿多彩。县境内山水雄奇古朴,峰奇洞异,茂林修竹,高原草场绿草如茵,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由于晴隆曾经的相对封闭和发展的相对滞后,使民众的生产、生活保留着更多的农业社会的自然、古朴的状态,原汁原味的民情、民俗、民食所构成的民间文化风情都成为一种尚待开发的“富矿”。彝族舞蹈晴隆《阿妹戚托》被誉为东方踢踏舞,历史悠久,底蕴厚重,蜚声国内、扬名海外。苗族原生态舞蹈《板凳舞》、《芦笙舞》舞姿优美、舞曲动听。布依小打音乐源远流长,演奏风格自成一体,韵味久远。晴隆县旅游资源丰富,有24道拐抗战公路,三望坪、晴隆山等高原草场、光照湖、凤凰池、莫忙亭、欲飞石刻、古西城门、北盘江铁索桥等令人神往。

(二)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现在文化单位有:县文体广电局、县电视台、县旅游局、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电影公司和14个乡(镇)的文化站等,在职职工72人。有文化企业1个:县新华书店,有职工13人。民营个私企业创办的歌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电玩室有8个,印刷厂1个,打字复印室9个,音像制品出租、零售3个,书报刊出租、零售4个,艺术摄影3个,工艺美术装璜3个,电影放映队1个,互联网上网服务11个。这些文化经营项目为丰富和活跃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广开财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我县文化市场的经营总体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都无法与其它产业相提并论,也无法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相媲美。我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数量较多,但由于起步晚,经济相对滞后,缺乏具有强大实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很多文化经营单位没有形成产业化运作,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陈旧,体制僵化,产业意识缺乏。文化系统内许多单位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基本上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由于体制陈旧僵化,造成市场观念淡薄,经营管理乏力,生产与消费脱节。“以文养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等观念还比较浓厚,大多数单位还停留在出租房产收取租金的被动状态,对文化的生产属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产业意识不强,真正走向市场的单位还不多。

(二)扶持和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认识,同时文化产业也已经进入了县域经济的视野。这都说明了文化产业概念已被广泛认同,但是,从产业本身看,这种倡导在很大程度上还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以及政策支持,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提出概念阶段。

(三)规划缺位,投入不足。政府行为和政策法律状况,构成文化产业外部环境极为重要的部分,投融资政策直接影响到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投入才有产出”,这对尚处在发展初级阶段,尤其需要资本血液的文化产业来说,无疑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目前,我县文化产业发展还缺乏整体宏观布局,各类文化经营小打小闹,短期行为较为普遍,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四)文化市场粗放,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不高。几年来我县文化产业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但文化产业单位普遍规模偏小,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总量不大,发展后劲不足。没有强势的文化产业微观主体,对外开放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稳定的营销网络。

(五)对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不足。对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存在着资源的闲置、不足和浪费同时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县多数民俗民间艺术仍处于自然存在的形态,成为时代和市场宠儿的还为数不多。另外,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上,还存在着“散”和“粗”的问题。

(六)民间艺术品市场亟待开发。我县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但大多数民间艺人是守着独特的艺术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究其原因:一是没有真正解放思想,小农意识和农耕文化中“守”的观念很深,只知坐等客商上门,不知外出闯市场;二是组织形式松散,缺乏龙头企业或带头人,有自由发展、自生自灭的趋向;三是当前民间文化产品的生产大多是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无法形成产品的规模效应;四是在政府引导和学术研究上,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很少有人研究如何指导民间文化应用及市场开发;五是对外宣传不足,作为民间艺术的主管指导单位,这些年也作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经费、人力等条件的制约,宣传力度远远不够。

(七)宏观调控亟待加强。目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我县还没有一个统一协调机构,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政,亟待加强领导,理顺体制,形成合力。

(八)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稀缺。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是通过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创造的文化附加值来体现的。它的发展,需要大批既懂文化、又有经营头脑的管理人才的参与。目前,经营管理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三、对策建议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它与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反映着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并以巨大的作用推动或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群众生活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扩大,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我县发展文化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文化产业要发展,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现实、顺应潮流,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艺术生产自身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我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有效整合各类文化资源,以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业、美术装璜业、广告宣传、网络文化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文化为主题或核心行业,着力培育文化产业特色品牌,重点扶持主导文化产业,构建国办文化为主导,多种结构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采取县办好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广播电视事业及乡(镇)办好文化站的同时,加大事业单位的投入,在现行编制、现行财政供给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增加自收自支编制,增编后扩大文化经营项目,实行自收自支,逐步实现全县每个文化事业单位创办1至2个文化项目。此外吸引社会资金创办文化企业,把大量的文化经营项目交由社会承担。通过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实现我县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到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不断加强,逐步将我县建设成为文化创新能力强、文化传播范围广、文化产业程度高、文化消费市场活跃,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重要基地,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实现以上目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即完善一个政策,实施两大战略,做好三项规划,打造三大品牌。

完善一个政策,就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制订并落实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化产业在我县是一个新兴产业,又是一个特殊产业,需要依靠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手段来支持它的发展,要尽快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用地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政策,逐步使文化政策法规覆盖文化产业的主要领域。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股份制企业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明确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

实施两大战略,即实施多样化、多层次发展战略及文化精品战略。一方面,实施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战略。文化产业与任何产业一样,有一个逐步发展的渐进过程。文化产品也有一个从开发期到上升期到兴盛期,然后逐步衰弱的过程。既要研制高品位,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也要培育、开发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由于文化消费者的经济状况、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发展文化产业也应该多样化、多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即要实施集团战略、名牌战略,又要实施多路出击,充分占领市场的战略,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乡(镇)文化生活贫乏,与县城反差极大,这也可以称为一种“文化二元结构”。农村的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没有文化娱乐设施等问题,说明农村有一个潜力极大的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所以,应该瞄准这一市场,用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赢得巨大的消费群体,把产业做强做大。另一方面,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开发具有晴隆特色的文化产业资源,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晴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民间传统文化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既要充分发挥好这个优势,又要坚持锐意创新,适时融入时代精神,培育出我们真正的名牌精品。文化资源具有其它资源所没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的开发价值,而文化生态又是一个比自然生态更为复杂的系统,因此,文化资源开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要积极稳妥、不留后患,反对掠夺式的经营和践踏式的开发,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做好三个规划即做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规划、文化产业业态规划、文化人才培养规划。首先,做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规划。要在保证县委总揽全局和最后决策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引导等功能。发改部门要会同文化部门加强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和领导,在制定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各个门类的专项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形成文化产业的中长期整体发展纲要和规划,完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整体设计。发展纲要和规划要具有前瞻性、战略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包括文化产业的保护以及如何与国际接轨等;其次,立足资源普查,尊重项目评价,科学制定文化产业业态规划。由于我县文化产业目前仍处于发展起步期,其发展格局与趋势并不明朗。所以,必须对全县的文化资源进行彻底普查。通过普查,对我县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盘点,摸清家底,评估有形无形资产,建立全面反映晴隆民间文化面貌的档案资料数据库。搭建新型文化产业创意平台,依据市场需求、资源优势,按照“需求细分→资源整合→产品设计”的思路,进行业态整体规划;第三,造就一大批“文化商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构筑人才高地。我县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归根到底是人才。分析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文化产业要发展,就必须造就一大批既有开拓能力又有经营能力,既懂文化又懂市场,善于运作企业的文化经营者。从目前我县情况看,当务之急是营造一个能使高水平的文化经纪人不断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经纪人队伍。

打造四大品牌,也就是打造红色旅游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品牌。激活旅游市场活性要素,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践表明,旅游是文化的重要经济依托,文化是旅游的引力来源,特色是旅游之魂,而文化则是特色的基础,民俗是最有特色、最具活力的文化。因此,我们要努力将县域文化优势尽快转化为旅游优势,同时,借助旅游事业的繁荣,将我们蕴藏于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进一步推向市场。以精品意识开发和包装民俗文艺,提高其艺术欣赏性、娱乐性、参与性,并融入现代高新科技,使其成为晴隆文化旅游产业魅力不减的重要精神支柱;制定民间文化产品整体发展规划,健全民间文化保护机制。要本着“积极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鼓励竞争”的原则,制定民间文化产品的整体开发规划。成立必要的研究机构,指导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既通过产业化生产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又确保民间文化产品不因产业化生产而丧失原汁原味的个性特色。政府应通过对产业组织、资金、政策、市场推广等作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扶持,丰富地方文化吸引的内容和语汇,提炼县域文化的多元象征要素。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打造以二十四道拐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文化品牌。抓住大型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即将在我县开机拍摄的契机,结合抗战遗迹——北盘江古铁索桥,并收集整理号抗战时期闻一多、陈嘉庚、马思聪等著名人士在晴隆举行抗日宣传讲演和音乐晚会等活动的相关资料。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着力打造传统文化品牌。加大开发力度,充分发挥晴隆丰富的石刻群及其他传统文化资源的作用,如欲飞石刻、摩崖石刻、莫忙亭、玉皇阁、龙溪石砚等。三是打造民族民间文化品牌。以晴隆彝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形式为依托,积极做好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工作,以《晴隆阿妹戚托》生态舞蹈的开发为龙头,对苗族《板凳舞》、《芦笙舞》,布依小打音乐等民族民间文化逐步进行包装推介,形成具有浓厚晴隆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品牌。四是打造新兴文化品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互联网、手机信息等新兴传媒阵地,更加注重网上舆论及社会舆情,为晴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第五篇:充分发挥职能打造柑桔品牌推动支柱产业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注册商标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申请注册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秭归县是全国著名的柑桔之乡,柑桔种植历史悠久,属全国柑桔生产最佳生态区,并享有“中国脐橙之乡”的美称,是首批国家无公害脐橙生产示范基地县,柑桔种植已成为秭归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近几年来,我们秭归县工商局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实施“商标工程”,努力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了入世后的市场竞争力;严厉查处生产流通领域中的柑桔商标侵权违法行为,保护了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开拓了脐橙市场,促进了柑桔产业的发展。目前,秭归柑桔已经有桔颂、长佳红和裕兴三个注册商标,“秭归脐橙”集体商标经多方努力、几经曲折,已被国家商标局正式受理。成绩是显著的,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作为秭归支柱产业的柑桔品牌离实现品牌兴县的目标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1、观念落后,不注重抓品牌。一些柑农和柑桔销售经营

单位小农经济思想作怪,囿于传统经营理念,仅仅满足于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没有创建品牌的眼光和胆略。虽然拥有了商标,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制定和实施商标战略。

2、经济落后,商标法律意识较淡薄。秭归柑桔都是在进入市场被消费者所认识后才申请注册商标的,加之对商标的宣传滞后,知名度不高。如泄滩夏橙虽然质美价康,且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而且她弥补了夏季柑桔的需求,但至今没有一个响亮的注册商标品牌,难以向省外推销,一旦其他地方培育出好的夏橙品牌,秭归夏橙就面临着销售甚至淘汰的危机。

3、管理落后,商标使用和管理水平不高。秭归柑桔在使用商标时,没有把商标、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把握好,一度使伪劣商品冲击市场,柑农蒙受巨大损失。每年有不少外省市的脐橙就是打着“秭归脐橙”的牌子上市的。

4、各行其是,柑桔商标没有发挥应有效率。我县注册和正在注册中的柑桔商标:秭归脐橙、桔颂、长佳红和裕兴四件商标效率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各乡镇为本地的柑桔销售投入不少,在国内大中城市进行宣传。这样可以看出由于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形成规模优势,使之市场竟争力不强。如归州镇政府到东北三省进行宣传,虽然花了很大气力,但效果并不明显。

5、产品品种零乱,不成规模。全县在开发柑桔产品品种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发性高,随意性强,不进行品种和技术统一,导致品种花色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偶有精品,也达不到基地化、专业化、区域化的标准,不成规模,形不成精品名牌。

6、柑桔销售方式落后。我县的柑桔销售以商贩贩运为主,没有形成稳定的营销网络。市场建设和对外销售窗口建设滞后,流通增效潜力和产业化的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商标的管理机构,在实施品牌兴县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如何发挥职能,打造柑桔品牌,推动秭归支柱产业的发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政府重视,部门参与,工商指导,在共筑“品牌兴县”工作中成合力

一是要加强部门配合。在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建立柑桔商标注册联络员制度,指导涉农企业及柑农及时注册商标,正确使用注册商标,充分运用商标创立自己的产品品牌,让“创著名、驰名商标”的观念深入家家户户。

二是加强重点指导。树立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就是发展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意识,运用登记注册职能,有意识地指导柑桔种植、经营企业走强强联合之路,推行“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千家万户的柑桔通过农业龙头企业联结,推向国内外市场。

三是加强舆论引导。利用报纸、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对我县柑桔品牌的发展进行综合报道,广泛宣传商标品牌助推农业经济方面的作用;同时,与电视台联合制作专题片,通过个案分析,点评企业在商标品牌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

二、因地制宜,突出“秭归”特色,在秭归脐橙上求突破。

农业要发展,离不开农产品品牌和特色产品。结合秭归的实际。我们应该把“秭归脐橙”集体商标注册作为“品牌兴农”战略的突破口,力求通过“秭归脐橙”的品牌运作,带动和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切实履行工商职能,在确权、用权、维权方面做文章

一是抓注册。在增加柑桔产品注册商标总量的同时,把支柱行业、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工作列为重点,配合有关部门,做大做强柑桔支柱产业,着力推动自然人、个私业主进行柑桔产品商标申请注册工作,支持做好著、驰名商标申请工作,培育一批含金量较高的柑桔产品,将我县发展的资源优势变为品牌优势。

二是抓引导。充分发挥工商职能,对柑桔商标的选择、使用、管理、保护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商标申请人设计商标名称、图形样式,帮助建立健全商标使用管理制度。尤其是要抓好“秭归脐橙”集体商标使用管理,以制度形式,明确“秭归脐橙”集体商标的使用宗旨、应具备的条件、应办理的手续以及违反使用规则应承担的责任等,实现品牌效益与质量管理可持续发展。

三是抓扶持。要把“品牌兴农”战略与发展“订单农业”相结合,推行农副产品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以法律形式保护农柑农利益,逐步改变现货交易、田头交易这种最原始的交易方式;要把“品牌兴农”战略与“守重企业”培育相结合,培育一批从事柑桔种植、销售的守重企业,发展一批柑桔经济人,使其成为我区农产经济生力军。

四是抓维权。围绕品牌兴县、品牌兴农战略,开展“商标进万家”活动,通过为农户或柑桔种植、经营企业送法上门等形式,加强商标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户和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商标法律意识。同时,严格商标执法,查处商标侵权行业,为我县柑桔品牌发展扫清障碍,保驾护航。

五是抓宣传。由政府牵头,对秭归柑桔进行文化包装。通过充分挖掘“秭归”的文化内涵,把地方文化与柑桔品牌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文化对秭归柑桔进行精心包装,提高柑桔的品位,增加柑桔的附加值。

六是抓激励。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出台品牌奖励政策,对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全社会强化一种创牌意识,倡导一种创牌的氛围,营造一个争创品牌的环境,以体现党委政府更高层次上的扶持。

七是抓质量。创品牌不易,守品牌更难。要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商标品牌管理,利用标准化生产、农业示范基地、开办“采果节”等方式,加强对果农的教育和管理,通过提高产品品质,确保品牌含金量。

打造柑桔品牌,实施品牌兴县是一项综合性的配套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努力,它虽然是企业或经销者的经济行为,但目前还需要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调,需要社会各界、包括消费者的认知与认同。我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认真履行职责,责无旁贷、尽心尽力地支持柑桔种植、经营企业和柑农申报商标注册,把秭归柑桔创成名牌产品和知名、著名,乃至驰名商标,使其支柱产业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充分发挥职能打造柑桔品牌推动支柱产业发展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下载打造乌海讲堂品牌 推动理论政策宣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造乌海讲堂品牌 推动理论政策宣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