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7 2019年研讨课题理论文章心得体会打造“互联网+教育”品牌
“互联网+教育”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育内容、组织方式、教学流程等进行改造赋能,旨在打造更有效率的教育平台,促进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精准对接,有助于形成与数字信息环境相适应的新型教育生态系统。当前,“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抓手和重点发展方向。
“互联网+教育”突破时空的局限,促进了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催生了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新形态,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教育”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在世界各国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发展,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相继推出了“教育技术规划”“数字教育革命”“未来校园推进事业”计划,在国家层面把“互联网+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动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当前,我国“互联网+教育”不仅进入政策制定实施阶段,在社会和学校层面也得到积极响应。比如,学校层面初步形成了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版本、更新及时的互联网教育资源体系;一些企业依托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构建起形式多样的在线教育平台。
“互联网+教育”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相对突出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消费的安全性问题。有的在线教育平台采用预售制,一些受教育者在支付了全部费用之后,却不能学习所有课程,或者不能得到事先承诺的优质服务。二是教学资源的规范性问题。有的在线教育平台打出了“名师”的旗号,但是部分“名师”名不副实。三是教育效果的可靠性问题。有的在线教育平台引进的课程不能满足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此外,一些“互联网+教育”课程还存在以应试为导向的超标超前教育等问题。推动“互联网+教育”健康发展,既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又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履行教育的职责使命。在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
加强顶层设计。“互联网+教育”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社会、行业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政府部门要确保“互联网+教育”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正确方向;社会要大力营造支持教育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行业要有效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技术力量以及管理营销团队,共同推进教育产品和服务创新。
优化内容供给。抓住教育信息化的机遇,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充分研究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受教育群体的认知习惯和行为特征,推动传统教育内容的互联网化发展,提高线上课程资源的研发质量,形成差异化的教育产品,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定制化教育服务,以优质教育内容吸引人。
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通过情境教学、互动教学、翻转课堂等形式助推受教者实现深层学习,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提高教育者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培训;促进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整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