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绿色教育 打造绿色品牌
强化绿色教育 打造绿色品牌
近年来,我校紧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脉搏,在“细节育人、美德树人、关爱成长、和谐发展”办学理念引领下,响亮提出“绿色名校”的发展战略。我们从学校内部管理、教师教学行为、校园生态环境、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强化绿色渗透,打造绿色品牌,不断增强绿色理念,狠抓绿色教育,落实绿色行动、优化绿色环境,积极创建绿色学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先后被评为三门峡市初中示范性学校、三门峡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三门峡市绿色学校,灵宝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德育先进单位、高效课堂先进单位和灵宝市先进团委等荣誉称号。
一、建立健全“绿色教育”机构
我们认为,“绿色学校”所追求的不应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她更象征着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她应该是从课堂拓展到学校方方面面的一种教育与管理活动,应该是校园物化环境与文化气息的有机统一。
学校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创建机构,校长挂帅,副校长主抓;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主任分工负责,具体实施;班级环保兴趣小组、护绿监督员、护绿义务宣传员、环保小卫士积极参与,形成纵横交错,行之有效的创建绿色环保学校网络机构。树目标,订规划、做方案、公布实施细则,制定绿色环保优秀班集体、绿色处室、优秀环保小卫士、环境教育优秀教师评比办法,实行目标管理,签订目标责任书。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环境教育行动纲要》,抓学习、促提高;抓制度、促工作;抓管理、促教学;抓领导、带处室;抓教师、育学生。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事事有标尺、奖惩有依据、齐抓共管的创建氛围,促进了师生绿色意识的整体提高,使我校‚创建绿色学校‛工作一开始就跨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二、广泛实施绿色教学行为
绿色教育不仅是生态环境教育,而更是一种民主、人文、和谐的现代教育观。她应是师生民主公平参与、学校社区协同配合的环保教育,是通过系列实践活动来提高学校师生及全体公民环保素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一是培训“绿色教育”师资。近两年,学校先后选派7名领导、20多名老师参加市县各级专门培训、外出学习参观,另外还采用集中讲授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观摩→实践→专家指点→研讨→外出学习”模式、为任课教师订阅《环境教育论》读本和相关报刊杂志等形式,最大限度地确保了环保教学的师资力量。
二是实施“绿色教学”行动。结合新课程改革,我们注重学科教学渗透,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普及环保知识的主渠道作用,要求在现行的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认识程度等特点适时、适度渗透绿色教育。从一点一滴入手,从身边事入手,使学生感受到自己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懂得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生存和发展。语文课中祖国风光、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数学课中的应用题解答,政治、历史课中的人文、环保内容,地理课中得天独厚的环境教育资源,音、体、美、劳课程中自然美、环境美、动态美、静态美等成分都成为绿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活动课中,特别注意学生参与,组织他们开展诸如城镇污水排放,塑料垃圾‚白色污染‛状况调查,地貌植被考察等活动,并指导学生撰写考察报告和小论文。
三是开展“绿色教育”评价。学校深入讨论并完善了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了专门的环保教育评价标准。如从教师备课中看是否有渗透环境教育内容,从上课中听教师渗透环境教育是否正确合理,从平时日常活动中观察学生是否有强烈的环境意识,从课外活动中检验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环保技能等等。
培养环境意识是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通过几年来的环境教育,广大师生在保护周围环境,学会关爱自然,自觉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项环境活动等方面的意识和行动明显加强。基本普及环保绿化知识,普遍树立环境道德意识,具有一定的参与环保实践能力和科学的环保态度。不少师生的科技小制作、环保论文、多次在国家、省、地级获奖或发表,如郭文东校长的‚擦鞋板模型‛已申请专利、李清磊主任的《活动盖自循式沼气池在故县地区推广潜力大》荣获三门峡市科研论文一等奖等。
三、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校园
多年来,我校进一步加强学生自治管理模式的构建,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发展”,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注重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学校文化阵地,让自然环境展现美,构建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努力做到优美、健康、和谐,让学校的花草树木、建筑设施都富有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精神塑造。
在‚校园之声‛广播站中开辟了‚绿色知识讲座‛栏目,在班级间开展了‚绿色地球我的家‛、‚画出我心中的家园‛、环境手抄报等展评活动。学校还充分利用植树节、世界水日、爱鸟周、地球日等,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征文、知识竞赛、专题讨论、观看电视、社会调查、劳动实践、提环保小建议等活动。鼓励学生排练环保节目、制作环保模型、搞环保创新发明等,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增强环保意识,在活动中学习环保知识,进而激发他们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废电池有奖征集,是政教处开展的一项常规活动,学生可以拿废电池争取获得政教奖分,而征集、回收废电池则极大地遏制了汞、锰等重金属的持久污染,可谓一举多得。垃圾分类,废品再用,现在已经成为我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环保小卫士‛开展了垃圾回收活动,在每班都预设了三个垃圾筐,将废纸、烂书报、包装盒、矿泉水瓶、易拉罐、竹签等分类收集,每周五下午,由废旧回收站定时到校收购。学生们不仅用这种方式净化、美化了校园,还用废品交易的收入解决了班级的各项开支费用,近两年学校还利用废品回收的善款成立了‚爱心基金‛,3个学期共累计6000多元,资助30多位贫困学生,解决了他们的就学困难,这种帮扶困难学生的方式可谓独创而新颖。
学校小社会,社会大人生。为改善教师办公、生活条件,仅去年以来,我校累计投入5余万元,先后建成了电子备课室,购置9台空调,大大优化了教学、教研环境。为了进一步缓解教师工作压力,促使广大教师积极锻炼身体、放松身心,学校又投资13万元,硬化了2个篮球场地,扩建‚健身乐园‛,添置活动器材。每天早上起床,班子成员都和教师们一起参加晨练。‚我们故县一中教师人人都要做身心健康的‘阳光’教师‛,教师们如斯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已深入人心。学校还努力办好教工食堂,逐年提高补贴标准,方便青年教师用餐,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学校无小事,处处皆育人‛。我校还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健全文化宣传阵地,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实施“让每一座楼房动起来、让每一截围墙亮起来、让每一个花台活起来”的“三让”建设活动,形成了独具“故县一中特色”的校本文化。先后为校园、教室、处室添置了160多副标语和10块大型墙体标语,制作精美,内容新颖,富有人文气息和启迪意味: ‚在绿色校园中求知,在和谐校园中成长‛、‚愿这方净土,与您的心灵一样纯净‛……春风润雨,熏陶渐染,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这些都成为了学生耳濡目染的环保校本课程。
四、精心开展绿色卫士行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的共同责任感,我们提出“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教育全体学生,影响整个社会”的环保教育理念。号召一个教师带动一个班级,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通过家庭的辐射和影响作用,激发整个社会都来参加环境保护行动。组织开展“你丢我捡,还我一方洁净”的城镇卫生保洁,上街义务执勤,我把环保带回家,争当环保小公民等社会公益劳动,让师生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我们积极开展‚三个一‛和‚三弯腰‛活动。‚三个一‛ 活动,一是每个同学种活一棵树。我们要求每位同学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活一棵树,为绿化家乡增光添彩。二是每个班级保洁一片墙。为了清理校门口‚牛皮癣‛,我们要在学生中开展‚保洁一片墙‛活动,要求学生关注学校周围的一些墙壁的保洁。三是每个年级护理一条街。我们要把学校所处的街道、马路作为护绿活动的基地,安排班级负责卫生监督、开展护绿活动。我们还坚持开展上下学路上 ‚三弯腰‛活动——‚见到果皮弯弯腰,见到纸屑弯弯腰,见到食品袋弯弯腰‛,培养学生自觉环保、造福社会的习惯和意识。
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庭院绿色植物种植实验‛,定期举办家庭植物种植,盆栽花卉栽培经验交流或展示活动,激发大家的实践热情,进行‚护花使者‛、‚护绿小卫士‛评比,使环境教育通过学生向家庭渗透。
坚持开展‚植树种绿,美化家园‛的环保实践活动,在学农基地240多亩的荒坡上,师生们亲手栽植、班级包干养护,先后栽植松柏、花椒等树种14000余棵。现在学校的后坡绿意盎然,一派生机,蔚然深秀,欣欣向荣,被誉为‚故县一中的后花园”。据估算,其经济效益已达12万多元
回首昨日豪情犹在,展望明天志气弥坚。绿色教育——一种理念、一种载体、一个过程,她没有终点。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也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切实做到‚绿色教育在学校,绿色意识进家庭,绿色行动到社会‛,紧紧把握住“环境、绿化”这个“小”目标,沿着“环保、和谐”的“大”方向,进一步扎实苦干、开拓创新,努力向省级绿色学校迈进,为维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9.2.6
强化绿色教育 打造绿色品牌
------故县一中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灵宝市故县镇第一初级中学
2012.11
第二篇:绿色教育
点亮生命的绿色
——“绿色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方案点滴谈
参与讨论人:
方案的提出:
绿是一种色彩,一种自然生态的暖色,象征“生命”、“青春”、“希望”、“自然”、“健康”。“绿色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生命价值、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态,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为此,学校确立以绿色教育为学校特色,通过开展 “绿色教学”、“绿色关怀”、“绿色管理”、“绿色景观”、“绿色生命”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让学生在“绿色校园”中成长。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全面提升绿色教育内涵,凸显绿色教育特色,打造绿色生态校园。
方案的实施及评价:
(一)、“绿色教学”——“启智之绿”
展现原生态本真课堂,追求绿色教学质量。
1、创建生态民主的绿色课堂文化。
绿文化理念最终还是要通过最具生命活力的“绿色课堂”来实现。“绿色课堂”表现为生动的学习情境、活泼的课堂气氛、积极的师生交流,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暖如春风,爽似秋风。在绿色课堂中通过多向、多种类型交流、反馈,引导学生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最大限度发挥儿童生命自然的力量,师生共同在课堂中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享受创造的喜悦与满足。
措施:
1、可采取随堂听课的形式,关注绿色课堂。
2、针对新教师,学校可以为她们推荐本年段的优秀教师做为师傅,将师徒关系落到实处。学校可开展新教师教学比赛,关注新教师的成长。
3、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以“绿色课堂”为核心,挖掘关注绿色课堂的优秀教师,在全校开展教学示范课,让绿色课堂走进每一个班级。
4、减轻学生的作业量,特别是中、高年级孩子的作业量要适当的减少。期初,学校可将要完成的各科作业印发给每个年段,除了这些必须完成的作业外,允许老师根据本班孩子的学习情况,适当布置一些弹性作业。
5、继续开展“晨诵午读”活动,特别是“午读”要落到实处。除了扫卫生区的孩子,建议其他的孩子都坐在座位上看课外书,并将好的词句摘抄在“采蜜本”上。班主任每周可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交流读书心得,让孩子们在墨香里受到情感的熏陶。学校可不定期进行巡视,在期末评选出“读书之星”、“读书之班”等,对整个活动进行一个评价。
6、兴趣小组的开展。
我们学校校兴趣小组的开展可以说是非常棒的!从孩子的意愿出发,学校也相应地选择了各有特长的老师来执教,各兴趣小组在各项活动里都有很好的表现。可是,能参加校兴趣小组的孩子毕竟只是一部分,如何尽量照顾更多的孩子的兴趣呢?
①、可让班主任对孩子的兴趣进行一个调查,加以统计,然后汇总到年段长处。学校可从大多数孩子的兴趣出发,设置相应的课程,然后再寻找相应的老师担任兴趣老师。
②、保证兴趣课高质有效。相关负责人应拿出一些可操作的评价措施,真正调动相关老师的积极性,让兴趣课不再成为一些老师的负担,让兴趣课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2、书写温馨的绿色人文关怀。
我们学校里,每个班级都有很多的外来务工子弟,这些孩子给学校带来了活力,丰富了本地孩子的认知和情感,使学校充满多元的色彩。同时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上的差距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压力,如何让外来务工子女充分体会绿色人文关怀呢?
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
班主任应教育其他学生团结外来务工子女,首先就得做好榜样工作,从教师自身做起,给外来务工子女更多的关心,引导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2、突出学习上的帮助。
由于农外来务工家庭的特殊情况,学生更需要学习上的帮助。因此,除老师热心辅导外,班级也应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换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学习难题时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3、建立档案。
在开展调查分析基础上,可以为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建立专门档案,把外来务工子女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落实重点对象的帮“困”措施,开展个案研究。根据学生表现情况,我们设立进步奖,对那些经帮教而进步较快的学生实行奖励。
4、重点突破。
关注外来务工子女中的“问题学生”的教育。在这一群体中,不少学生存在着行为、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给予特别关注。在开展调查分析基础上,我们应该把问题学生按学习、行为、心理等三大类建立个案研究档案,并落实重点对象的帮“困”措施,进行跟踪研究。各负责老师要深入问题学生家庭进行家访,开展定期谈话,跟问题学生交朋友等等,密切配合班主任老师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关注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评价:学校可定期抽查老师的工作情况,同时予以指导。
(二)“绿色管理”——“和谐之绿”
1、对教师的管理,既有制度的约束,但更多的是人文关怀。尽快解决老师的午休问题,应该是最能得师心的举措了。
2、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学校可在班主任会议上,让老师将班干部培养起来,让他们真正发挥管理班级的作用。
3、对教学的管理主要是推进教研一体化,全面规划学校教学工作,统筹教学、教研两条主线,加强两方面的融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里,“平均分”和“及格率”的比例应加大些,这样或许能让教师更关注班级里的学困生,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绿色教学”的暖心之处。
4、随着绿色课堂理念的深入,一学年结束后,可进行“教学新秀”、“教学能手”的评选,为教师自我超越提供了坚实的阶梯。
(三)“绿色景观”—— “生态之绿”
为了更进一步营造绿色教育特色学校的氛围,我们继续加强校园的绿色建设和校园绿色文化的环境建设,努力凸现“绿色文化”,营造“绿色氛围”。
措施:
1、继续营造“书香四溢满校园”的感觉。学校的走道、梯间已经有悬挂成语故事、弟子规、三字经等喷画和宣传标牌了,校门口的宣传栏可继续充实内容。
2、各个班级的布置可围绕“生态之绿”进行。
3、班主任可结合班队课,对孩子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并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将环境保护落到实处。
(四)“绿色生命” ——“永恒之绿”
进行“绿色生命”教育
绿色象征生命与发展,希望与收获,健康与安全。我们充分挖掘绿色教育的深度,把生命教育渗透到绿色教育中,渗透到校内外安全教育活动中,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渗透到日常管理实践的各个方面。我们在课堂上可进行各种生命教育活动:
1、认识自我。每个中队可以开展各种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中队活动,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
2、感恩亲情。学生通过为父母敬一杯茶,为家里做一件家务,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报答亲恩,感谢父母、祖辈无尽的爱。
3、自我保护。我们可以通过讲座、应急疏散演练等,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应急避险知识,从而使学生增强自我防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4、本学年开展一次以“绿色生命”为主题的大队会或文艺汇演。
5、“挖掘最美”。在学年末,可综合孩子各方面的表现,特别是精神层面上的良好表现,评选“最美孩子”,对他们进行表彰。
第三篇:OTIS电梯打造绿色节能值得信赖品牌
OTIS电梯打造绿色节能值得信赖品牌
OTIS从1853年品牌建立之初,OTIS就踏上了一条永续发展的旅程。OTIS作为电梯行业内的领先者,OTIS率先提出了“绿色生命周期”的概念——将节能环保融入到“研发、生产、安装、维保”这一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中。OTIS通过绿色技术、产品、企业建筑和社会企业责任等方面积极推进中国低碳节能事业的发展,OTIS为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极大的财富。
绿色技术使OTIS电梯不只“节能”还可“造能”。在技术方面,2007年OTIS推出电梯行业内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技术——ReGenTM drive新型能源再生科技。OTIS该技术主要通过收集以往传统电梯不能回收的废热等能量,依靠独有的能源回收技术,将这部分能量经过滤后再生为清洁能源,再次输回电网,为建筑物中的其他电器设备提供动力,其最高可减少OTIS电梯耗能的75%。如果中国今后十年新装的电梯全部都采用OTIS技术,将能节省电能40.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两座发电站。
ReGenTM drive新型能源再生科技颠覆了传统的“节”能概念,创造性地实现了电梯“造”能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时其价值也体现在减少环境污染、延长设备寿命和节省能耗上。该技术曾获得2007年国家建设部认证的“建设行业科技成果”称号,被业界称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拥有广泛的适用性,对实现„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的绿色技术。
OTIS在绿色产品、生产管理、环境健康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OTIS不仅为天津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OTIS也带动了中国电梯业的进步和发展,相信今后OTIS还将会继续引领中国绿色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向前。
第四篇: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绿色旅游品牌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绿色旅游品牌
荆门市环境保护局
毛凯
我们认为打造荆门旅游品牌,首先要立足于本地基础,发挥本地区优势,打造出具有荆门特色的旅游品牌,从环保部门角度来讲,就是要突出生态、绿色、环保,打造荆门绿色旅游品牌。
一、打造绿色旅游品牌的意义
1、人们向往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不仅仅局限在吃饱穿暖的标准,回归自然,体验原生态的自然之美已成为都市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而生态旅游的产生正是人类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保护环境、陶冶情操的高雅社会经济活动。生态旅游与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其重要意义在于游览地区的生态环境、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能得以完整保存。参与生态旅游不仅可以领略当地的原始风光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而且还能使当地的经济得以发展。
2、荆门正在实施生态宜居城市战略。市委、市政府之所以作出建设荆门生态旅游强市的决定,就是为了贯彻“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荆门崛起”的战略部署,深挖辖区文化内涵,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绿色旅游品牌,建设生态荆门、和谐荆门,以推动我
市“全国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
3、我市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起步较晚,在周边地市中还处于滞后地位。例如宜昌不仅开发了“三峡人家”、“昭君故里”、“清江画廊”等生态旅游景点,还开发了丰富的地方土特产品。如稻花香、枝江大曲、十八湾小瓶装酒、清江银鱼、三峡苕酥、香菌木耳、香椿葛粉、长阳豆瓣酱、远安冲菜、五峰名茶,还有干土豆、干苕米、干鱼、腊味香肠等。而反观我市,旅游景点开发无序,缺乏特色,土特产叫得响的牌子也屈指可数,只有京山桥米、钟祥蟠龙菜、栗溪香菇、金龙泉啤酒等寥寥几个,所以荆门更要发展生态绿色经济。
二、我市打造绿色旅游品牌的有利条件
1、生态环境优越。我市气候属南北气候过渡地带,为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能充裕、热量丰富、雨量适中、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5.6-16.3℃,年日照时间1997-2100h,年平均降水量804-1067mm,无霜期239-255d,适合动植物和农作物生长,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地形地貌类型丰富,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簸箕状向南敞开,形成低山、丘岗和平原湖区兼具地势。最高海拔为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区的斋公岩,高程1051米;最低海拔为沙洋县境内的长湖湖底和京山县永隆镇潘家湾河床,高程27米,区域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湖泊密布,河网交织,堤垸纵横,是全市粮棉集中产区。全市低山面积331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0.25%,平原面积
1617.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04%,水域面积1849.0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16%。境内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泉眼、水库星罗棋布,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境大小河流600余条,形成以沮漳河、汉江、长湖和府环河为主的四大水系,连接着58座湖泊,556座大中小型水库和12.15万口堰塘。现有林业用地645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5%,森林覆盖率达到36.2%。生态环境优美,为打造绿色旅游品牌奠定了基础。
2、自然、人文景观丰富。荆门处于楚文化、三国文化、三峡旅游线的交汇处,得中独厚、山川秀美,有国家一级旅游景点60多处。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文化内涵深厚,建筑风格独具匠心,植被保存完好。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区云蒸霞蔚,钟灵毓秀,令人留连忘返。漳河、温峡风景区碧波万顷,岛幽林深,恰似人间瑶池。郭店楚简、战国古尸等轰动世界的历史文物出土于此,纪山楚汉古墓群、屈家岭文化遗址等也分布于此。这些自然、人文景观,为打造绿色旅游品牌提供了有利条件。
3、生态经济效应显著。林业方面形成了花卉苗木、速生丰产林、高效经济林、森林旅游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五大林业支柱产业。2009年全市林业总产值已达34亿元。农业方面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全市耕地保有面积397.8万亩,水稻、棉花、油料、水果、生猪和水产品产量均居湖北省前列,诞生了“京山桥米”、“栗溪山缘香菇”等知名绿色食品品牌。工业方面有中国名牌“金龙泉啤酒”,开发了王牌、冰晶、纯生、黑啤、金小麦等新品啤酒,年啤酒生产能力达60万吨,产品行销全国28个省市,并通过边贸辐射到东南亚地区。这必将产生深远的辐射效应。
4、基础工作扎实。荆门基础设施日趋完备,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A级金融信用市,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试点市、湖北省电子政务建设试点市。扎实的基础工作也为打造绿色旅游品牌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几点对策建议
一个城市的旅游品牌的炼成,决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联想集团从一个校办企业发展成全国知名的上市公司,驰名中外,也是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荆门市委、市政府之所以提出“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荆门崛起”的战略,打造荆门生态旅游强市,就是因为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我们在全省地市州的排名还比较靠后,在全国还没有拿得出手的“荆门名片”。我们认为,打造荆门绿色旅游品牌,带动三大产业的发展,扩大内需和外销,达到名利双收的双赢目的,才能充分体现我市的环境优势。为此我们结合环保部门工作内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发展与保护同步。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既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坚持把传承传统文
化与发展现代文明统一起来,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推进“新农村文化繁荣工程”,建设一批文化体育设施,推动群众文化体育活跃繁荣。扶持民营民办文化发展,培育一批成长性文化企业,引进发展创意文化,开发建设文化产业园,办好金龙泉啤酒节等节会活动,打响一批文化品牌。同时还要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以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市为载体,不断深化生态示范工程,重点实施市区竹皮河河道“生态补水工程”,广泛开展生态示范县(市)、生态村镇、生态园区、绿色企业等生态系列创建活动,着力整治重点污染产业、区域、流域的点源污染,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全面开展汉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企业治污减排工作。
2、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首先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环保无公害型的绿色农业。围绕生态效益农业,全面实施绿色农产品行动计划,努力提升绿色、有机农产品在农产品中的比重。要充分利用我市农业传统大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有利条件,突出绿色、原生态、无公害等几大要素,抓好绿色农产品品牌的开发和宣传。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病虫杂草无害化防治、使用生物农药等绿色植保技术,指导农民按照绿色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和检测,严格控制农产品源头和环节污染,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做好绿色食品和名牌产品的认证工作。同时还要抓住我市纳入“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生态旅
游业,进一步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原生态旅游观光项目,推广自然生态旅游线路,开辟生态旅游新思路。例如长湖,是我省第三大湖泊,地处荆州市东北部、沙洋县西南,它西起荆州市荆州区龙会桥,北至沙洋县后港镇,东至沙洋县毛李镇的蝴蝶嘴,南抵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垱,流域面积2265平方公里,自古迄今就是荆门、沙洋、荆州、沙市通江达海的舟楫交通黄金水道,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的墓冢就在湖北岸。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长湖境内风光秀丽,有潘家台、王家台、月台、柳岗牧笛、长湖远帆、渔歌早唱、仙桥夜月、夕阳返照、书亭坠雨、凤山晓钟、白羽破金等“三台八景”,民风醇厚,水域内盛产鱼虾、菱、藕等水产品,又是各种水禽的栖息地,在调洪蓄涝、保存淡水资源、降解污染物、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市的一张绿色名片。可是目前,从近几年水质监测结果来看,长湖所测指标中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氨氮超标,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营养状态级别为中度富营养,而且有恶化趋势,水体持续富营养化。主要原因是长湖围栏养殖面积达5万多亩,超过国家有关养殖标准要求,养殖户投肥养鱼,增加了水体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来源,加上湖区周围生产、生活废水的排入,降低了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加快了长湖水质的恶化,丧失了大部分水体功能,成了全省有名的“臭水坑”,长湖综合治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长湖保护、治理和
利用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省政府领导任组长、分管秘书长任副组长,省发改委、水利厅、财政厅、环保厅、农业厅、林业局、水产局、城建厅及荆州、荆门、潜江三市领导组成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于2009年9月编制完成了《湖北省长湖保护治理和利用规划》报告。报告中坚持“保护优先,可持续利用;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依法治湖,科学利用”的原则,按照“构建两型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以防洪排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改善水环境和人居环境为重点,综合考虑供水、生态、景观、旅游等需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目标、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宣扬“人”、“水”和谐的相处关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理念,从而维护长湖生命健康,最终实现湖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之逐渐成为一处都市人休闲、娱乐、度假的良好去处,并可与纪南楚国城、纪山楚墓群等景点整合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进而转化为把荆门打造成湖北的知名绿色旅游品牌的有利条件。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是以节约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促进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实施节约优先的方针,在生产、消费、建设、流通各领域把节约资源放在突出位置,降低消耗,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重
点搞好矿山复垦、退耕还林、植被恢复等工作,改善生态环境;三是推进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抓紧建立健全以改善水环境质量和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目标,以财政转移支付或以奖代拨为主要补偿形式,以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等为重点补偿对象,通过地区间利益协调、生态补偿,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矛盾,使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等有偿化和效益化。
4、大力挖掘乡土气息文化产品。要组织力量大力挖掘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荆门特色乡土气息的文化产品,丰富生态旅游的内涵。如我市创作的大型现代花鼓剧《十二月等郎》就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因此,今后还要多出这样高水平的艺术作品,来充实荆门绿色旅游品牌。
第五篇:如何打造绿色饭店
如何打造绿色饭店
http://2010年02月25日 10:09来源: 《商·经济与科技》
如何打造绿色饭店
http://2010年02月25日 10:09来源: 《商·经济与科技》
【摘要】:随着人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多关注环保问题。文章由此具体分析了饭店一次性消耗品对人类产生的影响,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对我国饭店一次性消耗品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饭店业;绿色饭店;一次性消耗品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6-0510(2008)0810035-02
现阶段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给我国饭店行业带来了一次大好的机遇。饭店行业的蓬勃发展在给人们带来舒适、豪华、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早在80年代末期,欧洲的一些国家就开始对饭店业加强管理,控制饭店业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绿色饭店的理念也逐步形成。到90年代中期,绿色饭店的理念开始传入我国,中国的一些饭店也开始实施绿色行动,创建绿色饭店。要创建绿色饭店就难免要牵涉到饭店的一次性消耗品的问题。怎样合理解决饭店一次性消耗品的问题,使饭店业朝着一个健康、环保的方向发展成为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一、饭店一次性消耗品的积极影响
(一)饭店一次性消耗品的安全性
一次性消耗品在当今社会的确担当了一个颇为重要的角色,其现实中的例子随处可见。像饭店中普遍使用的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纸巾、一次性的盥洗用具及洗浴用品,甚至一次性的卧具、简单的一次性服饰等等,这些随处可见的一次性消耗品最为人们所接受与喜爱的恐怕莫过于它的安全性。饭店是一个公共性的场所,人们在饭店住宿大多怕染上什么传染性的疾病,饭店一次性消耗品的提供则完全消除了人们在此方面的担忧。
(二)饭店一次性消耗品的便利性
其次饭店一次性消耗品让客人感觉到快捷、方便。在饭店住宿的客人普遍认为饭店的客用消耗品应该是必备的,如梳子、浴液这些东西的配置使客人感到很方便,无需在这些方面过多地伤脑筋。
比如英国伦敦的康洛特酒店,那里不仅客用消耗品一应俱全,就连一些日常用品,酒店都为客人准备的很周全,比如说老花镜、地图等,还可以为常住客人提供寄存零散的衣物。这样妥帖、周到的酒店是非常受商务客人欢迎的。
二、饭店一次性消耗品的消极影响
(一)饭店一次性洗化用品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先说饭店里最典型的一次性消耗品,也就是饭店里通常所说的“六小件”—牙刷、牙膏、梳子、拖鞋、小瓶洗浴用品以及剃须刀。这些物品虽说个体很小,但是造成的浪费却极其惊人。据几家饭店客房部负责人反映,这些用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以香皂为例,一只净重30g的香皂,客人每次只使用约1/5左右,由于大量的团队客人及散客在酒店停留时间只有1天左右,剩余的4/5在清扫房间时只能换掉,这种情况约占总数的80%。梳子利用率较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饭店里提供的梳子一般都是质量较好,做工也比较精细的梳子,这些梳子的使用寿命是很长的,但是客人一般用过一两次之后也就扔掉了。
(二)一次性纸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
一次性纸巾在饭店中也是必备品。一次性纸巾的成份通常为“100%原生木浆”或“100%天然木浆”。统计资料表明,生产一吨纸一般要17棵10年生大树。全国每年仅用于生产一次性纸巾所耗木材恐怕就是个天文数字。造纸企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治理环境污染的代价也不可小觑。同时,一次性纸巾的过量使用,还会加重环境污染负荷和废物处理等费用。
(三)饭店一次性消耗品直接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饭店一次性消耗品由于本身的生产状况和产品质量很难保证,它还直接的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就洗化用品来说,一些地方的饭店一次性洗涤用品都是购买超市的散装洗发水、沐浴液等产品,然后自己再手工装进各自饭店的瓶子里供客人使用,质量好的每套约为5-6元。这样的产品难免会对客人造成伤害。由于一次性洗浴用品都是用饭店各自的瓶子进行包装,客人无法看到生产厂家等标识。一些不法分子正是钻了这样的漏洞,用偷工减料、掺杂使假的低劣产品给客人使用,这将给客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三、我国饭店业一次性消耗品的发展思路
要合理解决我国饭店一次性消耗品的问题,还要考虑到我国目前的情况,从实际出发。针对中国目前的情况,对于一次性消耗品不能说撤就撤。另外,创建绿色饭店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简单的把一次性消耗品一撤了之。绿色饭店是基于环保、健康、安全三个理念,只要在不撤消一次性消耗品的基础上又不违背这三个理念,就是于创建绿色饭店不相违背的。因此,针对中国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一)国家应大力提高消费者的素质
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要想真正解决一次性消耗品的问题,提高消费者的素质至关重要。消费者是一次性消耗品的最终使用者。如果,消费者本身不再要求用这些一次性用品或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那么,一次性消耗品的问题解决起来就会相对容易一些。所以,政府不仅要抓物质文明,更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多下工夫。随着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绿色”、“环保”的理念会更加深入人心,人们对饭店一次性消耗品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二)饭店方面的积极努力
1.积极培养消费者的环保和节约观念
我国饭店要创建绿色饭店,就要主动承担起建设环保、节约型社会的责任。积极向客人宣传环保和节约的重要性。比如:在客人的床头摆放精美的关于环保、节约的宣传卡片;在客人使用的物品上也印制上关于环保、节约的相关内容;还可以让饭店员工在服务的过程中,主动向客人宣传环保、节约的理念等。
2.对客人实行物质奖励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饭店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外,必要的时候还要加上一定的物质奖励,来逐渐培养消费者的环保观念。比如,客人住店的时候,饭店员工就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不用或者少用饭店提供的一次性消耗品可以得到一篮新鲜的各色水果或是一束美丽的鲜花。如果客人不想要这些东西,则可以在离店结帐的时候从房费中扣除,返还给客人,从而逐步培养客人的环保、节约观念。
3.加强对生产商的控制
在饭店用品生产企业中,除小部分企业规模较大外,大部分专业公司没有自己的生产车间,根据采购商要求,从不同生产厂家购货,而且大部分来自家庭作坊和地下工厂。而每年各类的饭店用品展会也为“劣质客用品”进入饭店提供了捷径。客人打开用了一点,看到如此劣质,自然就扔在一旁不用了,更不可能带走,这样自然就造成了数以亿计的浪费。
因此政府要加强对生产商的控制,督促他们生产出基于环保、健康、安全三大理念的产品。必要的时候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当然更重要的是政府还要督促一次性消耗品生产商去研发基于环保、绿色理念的新产品。
4.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培训,做好一次性消耗品的回收利用
饭店一次性消耗品目前从客房撤消还不太可能。但是一次性消耗品的浪费实在是太严重了。基于这种情况,做好饭店一次性消耗品的回收利用工作很有必要。
服务员在整理房间,为客房更换和补充一次性消耗品时,多是单独作业,能否做到尽量减少一次性消耗品的消费和损坏,除要加强领班、主管的现场检查和监督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道德水准、工作责任心和环保意识。因此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搞好对员工的培训。
比如宁波金港大酒店的客房服务员在打扫房间时,把那些只用了一点的香皂都收了起来,放到
一个专门的袋子里。对于那些用了一点的牙膏,他们也没有随意丢弃,而是用来清洗面盆、浴缸和马桶。对于那些牙刷,他们也都给收集起来。然后用来刷地毯上的毛发和污渍,或者用来专门去渍。而对于牙刷、牙膏和梳子的外包装,客房服务员在打扫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完好无损,都会收集起来。再重新利用。
金港大酒店的员工在此方面之所以做的这么好,和酒店的管理、培训是分不开的。客房部主管定期给员工宣传环保、节约的理念,经常到各楼层考察,从而监督员工做好此方面的工作。另外,还按员工回收一次性消耗品的数量给员工一定的物质奖励。
随着绿色饭店的大力推广,绿色、环保都必将是饭店发展中永恒的话题。因此不难看出,传统的、浪费严重的、污染持久的饭店一次性消耗品必定会在社会的发展、人类观念的更新与转变中逐步被人们抛弃,取而代之的必定是易降解、能循环、小污染乃至无污染的用新材料制成的一次性消耗品。饭店一次性消耗品会溶入更多基于环保与节约的新的设计理念。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饭店业将会有更好的发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