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治超站点管理规范治超执法行为的通知
关于加强治超站点管理规范治超执法行为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交通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工程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
今年以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以及今年6月20日全国治超电视电话会议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大治超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近一段时间,一些治超站点出现管理松懈,少数执法人员行为不规范的情况,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与社会闲散人员内外勾结、收钱放车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如河南焦作温县黄河大桥治超检查站因执法人员集体违法被新闻媒体曝光,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为深入贯彻落实《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对治超站点的管理,规范治超执法行为,确保全国治超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抓好执法队伍建设
目前全国治超工作已进入巩固成果、依法严管、重点突破、有效推进的新阶段。加强治超执法队伍管理,规范执法行为,真正把各项治超工作的政策和措施不折不扣地执行好、落实好,是当前治超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决定全国治超工作成败的关键。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真正带好执法队伍,管好执法人员,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把加强执法队伍管理、规范执法行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特别是在研究部署治超工作时,要把执法队伍和执法行为的管理作为重点,提出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并分级细化,分解到每一个辖区、每一个实施单位、每一个责任人。各有关单位的主要领导要
亲自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签署责任状,层层抓监督落实,要让每一名执法人员、每一个单位的负责同志都要感到有动力,有压力,从而增强依法治超、规范治超的责任感。
(二)加强培训教育。随着治超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治理难度的加大,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不断加强对执法人员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经常性地组织路政、运政、养路费稽征等执法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让广大执法人员真正吃透新的治理政策和措施,从而真正理解好、执行好、落实好。要加强法制教育、业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规范工作程序,完善责任制度,切实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加一线治超执法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三)加强监督检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治超工作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对各基层治超责任单位和治超站点,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暗访检查和督察指导。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专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制度,要确保对每个治超站点每月开展至少一次的检查活动;建立上级领导与一线治超负责人定期谈话制度;对于经常出现问题或被新闻媒体曝光的地区和治超站点,要及时开展专项整顿,肃清队伍,严明纪律,举一反三,防微杜渐。要通过制度化的明查暗访和检查督导,进一步推动和指导各基层单位开展治超工作,规范执法行为,同时及时纠正一线执法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严肃查相关的处责任人。
二、依法严管,进一步规范治超执法行为
(一)坚持联合治超。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办《通知》要求,充实一线执法人员,特别是要积极协调公安部门增加治超警力投入,并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公安部门,统一标准,统一行动,联合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集中整治。公路路政人员、运政执法人员、征费稽查人员要集中力量,依托经省
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治超站点,按照“以固定检测为主,辅以流动检测”的方式,共同构建超限超载监控网络,联合开展治超执法工作。
(二)严格执法程序。一是实施治超执法处罚工作,必须要求由2名以上的执法人员共同参加,并首先向当事人出示《行政执法证》,没有执法资格的,一律不得上岗执行治超执法工作;二是不得在同一路段实行双向拦车检查,开展治超执法工作;三是治超执法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及其他国家有关程序规定,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要严格按照规定制作《询问笔录》和《违法行为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并将有关事项及时告知管理相对人。四是必须通过设置的称重设备对车辆进行科学检测,据此界定车辆是否超限超载,严禁凭经验和目测进行断定。
(三)规范罚款收费行为。对超限超载违法行为主体实施罚款和收费时,要严格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和收费票据,不得使用省级以下财政部门的代收罚款收据或者其他代收罚款收据。要实现检测、开票、收款三分离。条件具备的地方,罚款要按照“罚缴分离”的原则,要求相对人到银行缴纳罚款,收费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
(四)确保交通畅通。各地交通主管部门在治超工作中要继续坚持确保交通畅通优先的原则,一是在货车流量特别是超限超载车辆流量特别大的路段,要配置动态称重设备进行预检,凡预检显示车辆未超限超载的车辆,治超检测站可免检放行;二是凡是空载行驶的货车和客车,治超站点不得要求其进站检测;三是一旦出现交通严重堵塞的情况,对明显不超限超载的车辆,可先放行,减小检测范围,缩短拥堵时间,防止因治超而造成交通严重堵塞。
三、建章立制,切实加强治超站点的管理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切实按照国办《通知》的要求,在构建全国超限超载车辆监控网络的同时,要立足长效治理的要求,逐步采取措施,加强和规范治超站点的管理。
(一)对现有治超站点进行全面清理。所有在公路上设置的超限超载检测站点必须经过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未经批准的治超站点,要及时予以撤销合并。同时,要结合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置一批布局合理、标准规范的超限超载检测站,逐步形成全国超限超载车辆监控网络,对超限超载车辆实行长期、有效的监控管理。
(二)逐步改善治超站点的条件。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向政府汇报,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治超站点的执法工作和生活条件。特别是要确保治超站点的日常运营经费和人员工资补助,防止治超站点出现依靠罚款、收费来养站养人的现象。
(三)建立健全治超站点管理规章制度。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政辖区内治超站点的管理。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就治超站点的作业流程、人员配备和管理、岗位职责、行为规范、财务和票据管理、审计监督等分别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对治超站点要实行站长负责制,同时要加强对站长的选拔和考核管理工作,本辖区内的治超站长要实行定期轮换制度,从而形成良好的治超站点运行机制。
(四)推进治超站点政务公开。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要结合治超监控网络建设,加快治超站点信息化进程,尽快在本省级辖区内的治超站点配备统一的治超信息管理系统,确保车辆检测、登记、处罚、执法文书等一线基础性工作信息资料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自动化汇总报送,以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实现治超工作
政务公开。同时,各治超站点要公开举报电话,全面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四、明确纪律,严格实行治超违法责任追究制度
(一)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在治超执法工作中,要严格遵守以下“十条禁令”:
一是严禁刁难、辱骂、殴打驾驶人员;二是严禁在治超工作时间饮酒;三是严禁伙同社会闲散人员通过收费带车放车或以其他约定形式擅自放行超限超载车辆;四是严禁接受与治超执法有关的吃请或馈赠;五是严禁对同一超限超载违法违章行为进行重复罚款;六是严禁利用职权参与或者让其亲属、朋友参与对超限超载车辆实施卸载的经济活动;七是严禁对超限超载车辆不卸载而只实施罚款和收取赔(补)偿费的行政处罚;八是严禁将超限超载车辆长时间扣留而不处理;九是严禁将罚款和收取的公路(补)偿费纳入小金库或者中饱私囊;十是严禁违法扣留运输车辆、车辆行驶证、道路运输证。
(二)对于治超工作中出现的违法乱纪治超站点和工作人员,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查处,严惩不怠,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治超违法责任追究制度。
1、对于违反规定,不认真执行《通知》以及国家其他有关治超工作的政策措施,或者对超限超载违法行为不制止、不作为的治超站点,要由其上一级主管部门追究治超站点主管单位领导的责任。
2、对聘用无执法资格人员上岗进行执法的,要立即解聘其所聘用的工作人员;对于交通系统工作人员无执法资格但上岗执法的,要调离执法岗位;对在治超工作中损害道路运输从业者合法权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3、持有执法资格证的公路交通执法人员违反本通知规定“十条禁令”,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一律取消行政执法资格,调离执法岗位,同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记过、党内警告等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还要予以辞退或开除公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对于各地治超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纪案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予以通报,并报交通部备案;严重违法违纪或者影响大、性质恶劣的典型案件,交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将重点督办查处,公开曝光,并通报全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章)
二○○五年八月十日
第二篇:治超站点文化建设
关于治超站点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月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在世界文化的相互激荡中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个治超站,我们的文化建设对全站也是至关重要。
大力加强治超站点的文化建设,对于推进治超站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促进治超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内部人员管理工作的进行,需要大力加强站点文化建设,是凝聚和激励全站员工的重要力量。它源于治超站本身的发展,同时又作为治超站工作的动力,具有鲜明的治超文化特征。它所反映的是治超站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对它们的正常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外部治超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大力加强站点文化建设,我们应该强化“执法、服务”两个意识,缺一不可,我们治超站做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执法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不能够一味的粗暴执法、贿赂执法,这样会毁掉我们执法人员公正的形象,破坏治超站文化建设。因此,我们站在执法的过程中,要树立一种公正执法意识的同时,也要保持一种服务态度,这样才能在日益突出的执法矛盾中寻求一种平衡。纵观国内外公路治超的历史和现实,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要有市场经济的存在,就会有超限超载运输的行为存在。这就引发我们去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运输车主的道德尺度和价值体系决定了他们的运输行为。单靠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管理和处罚还是不够的,如何使运输车主和治超执法队伍的道德取向和价值取向能够同步,是形成长效治超人文环境和机制的重要方面。为此,加强治超文化建设是我们完善治超战略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必须在实践的过程中,走出具有天门公路特色的治超文化建设新路子。
治超文化首先是一种群体文化,只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围绕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培育出健康向上的治超文化。因为是大家都认可的,所以才能称之为文化,文化建设必须与公路管理和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与广大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实际相结合,要在继承前任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增强公路治超文化的感召力。说了这么多,我觉得要做好公路治超站点文化建设,必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才能做好:
文化建设必须领导重视舍得投入才能深入推进。大建设必须要大投入。治超文化建设尤其要加大对治超站的投入,要尽最大的努力改善服务条件,完善服务功能,改变窗口形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一线职工能够切身感受到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陶。
文化建设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具生命力。公路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保障公路的“安全”与“畅通”。这是公路治超行业的职责和灵魂所在。因此站点文化建设也就必须始终围绕“安全畅通”和“防止超限超载”这一主题,通过各种类型的主题实践活动,逐步培育、建设有灵魂、有活力、有作为、有特色的治超站文化。
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抓住“惠民、服务、奉献”这一主题才有现实意义。治超站点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就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所以,一切要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方便和教育司机朋友。
文化建设必须抓好结合有所创新才能发挥作用。文化建设必须与公路管理各项工作以及当前改革、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与广大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实际相结合。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内容、形式,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增强公路文化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不懈永恒实践才能与时俱进。治超站点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作为文化的建设者,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发展、不断自我提高,从而在本单位、本系统营造起浓厚的文化氛围,推动治超乃至公路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孙亚军
2011年8月22日
第三篇:治超站点情况报告
宜良县交通运输局关于宜九二级公路、宜竹公路治超站点选址的情况报告
县政府办:
为加强对宜九二级公路、宜竹公路的管理,保护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确保公路完好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云南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经我局积极与属地政府对接,组织国土、规划等职能部门对上述两条道路治超站点及管护用房的地点进行实地查勘,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宜九二级公路治超点
(一)设立站点位置。
设立的站点位于宜九二级公路零公里处(k33+981)靠宜良监狱一侧。地点坐标:X2762199.155、Y615134.970.该站点已纳入宜九二级公路配套设施(公路管护用房)的建设规划,所需土地已征用,站点用地性质为建筑用地。
(二)规划设立站点所在公路的基本情况。
宜九二级公路是宜良县城向北延伸连接我县省级工业园区、北部四个乡镇和九乡风景区的县乡干道,红狮水泥、金珠水泥、巨利达钢铁有限公司、聚宝矿业有限公司等重点货运企业分布道路两侧,车流量约为17000辆/天,超载车辆车流量为5100辆/天,主要为运输水泥和沙石等建筑材料的大型货车。
(三)投资规模。
设立治超站拟建设为三类固定治超站,占地30亩,总投资2500万元。目前已作为我县的固定治超站点上报市治超办,待省政府批准后建设。
二、宜竹公路治超堵漏点
(一)规划设立站点位置。
治超堵漏点选择在小狗公路小哨k27+450路段右侧,地点坐标:X2736123.736、Y618747.604.该点为竹山镇进入县城的必经路段,选择地点用地为林地。
(二)设立站点所在公路的基本情况。
宜竹路是竹山镇连接县城的县乡干道,公路级别为汽十级,总长度为56公里,车流量约为8640辆/天,超载车辆车流量为4500辆/天,主要为运输矿石、建筑材料的大型货车,载货25至50吨左右。
(三)投资规模。
规划设立的固定治超站拟建设为三类固定治超站,占地5亩,总投资80万元。
宜良县交通运输局 2011年8月8日
第四篇:交通部关于加强治超站点管理规范治超执法行为的通知(交公路发[2005]351号)
【发布单位】交通部
【发布文号】交公路发[2005]351号 【发布日期】2005-08-10 【生效日期】2005-08-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交通部
交通部关于加强治超站点管理规范治超执法行为的通知
(交公路发[2005]3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交通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工程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
今年以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以及今年6月20日全国治超电视电话会议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大治超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近一段时间,一些治超站点出现管理松懈,少数执法人员行为不规范的情况,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与社会闲散人员内外勾结、收钱放车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如河南焦作温县黄河大桥治超检查站因执法人员集体违法被新闻媒体曝光,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为深入贯彻落实《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对治超站点的管理,规范治超执法行为,确保全国治超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抓好执法队伍建设
目前全国治超工作已进入巩固成果、依法严管、重点突破、有效推进的新阶段。加强治超执法队伍管理,规范执法行为,真正把各项治超工作的政策和措施不折不扣地执行好、落实好,是当前治超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决定全国治超工作成败的关键。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真正带好执法队伍,管好执法人员,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把加强执法队伍管理、规范执法行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特别是在研究部署治超工作时,要把执法队伍和执法行为的管理作为重点,提出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并分级细化,分解到每一个辖区、每一个实施单位、每一个责任人。各有关单位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签署责任状,层层抓监督落实,要让每一名执法人员、每一个单位的负责同志都要感到有动力,有压力,从而增强依法治超、规范治超的责任感。
(二)加强培训教育。随着治超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治理难度的加大,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不断加强对执法人员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经常性地组织路政、运政、养路费稽征等执法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让广大执法人员真正吃透新的治理政策和措施,从而真正理解好、执行好、落实好。要加强法制教育、业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规范工作程序,完善责任制度,切实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加一线治超执法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三)加强监督检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治超工作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对各基层治超责任单位和治超站点,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暗访检查和督察指导。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专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制度,要确保对每个治超站点每月开展至少一次的检查活动;建立上级领导与一线治超负责人定期谈话制度;对于经常出现问题或被新闻媒体曝光的地区和治超站点,要及时开展专项整顿,肃清队伍,严明纪律,举一反三,防微杜渐。要通过制度化的明查暗访和检查督导,进一步推动和指导各基层单位开展治超工作,规范执法行为,同时及时纠正一线执法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严肃查相关的处责任人。
二、依法严管,进一步规范治超执法行为
(一)坚持联合治超。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办《通知》要求,充实一线执法人员,特别是要积极协调公安部门增加治超警力投入,并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公安部门,统一标准,统一行动,联合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集中整治。公路路政人员、运政执法人员、征费稽查人员要集中力量,依托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治超站点,按照“以固定检测为主,辅以流动检测”的方式,共同构建超限超载监控网络,联合开展治超执法工作。
(二)严格执法程序。一是实施治超执法处罚工作,必须要求由2名以上的执法人员共同参加,并首先向当事人出示《行政执法证》,没有执法资格的,一律不得上岗执行治超执法工作;二是不得在同一路段实行双向拦车检查,开展治超执法工作;三是治超执法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及其他国家有关程序规定,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要严格按照规定制作《询问笔录》和《违法行为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并将有关事项及时告知管理相对人。四是必须通过设置的称重设备对车辆进行科学检测,据此界定车辆是否超限超载,严禁凭经验和目测进行断定。
(三)规范罚款收费行为。对超限超载违法行为主体实施罚款和收费时,要严格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和收费票据,不得使用省级以下财政部门的代收罚款收据或者其他代收罚款收据。要实现检测、开票、收款三分离。条件具备的地方,罚款要按照“罚缴分离”的原则,要求相对人到银行缴纳罚款,收费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
(四)确保交通畅通。各地交通主管部门在治超工作中要继续坚持确保交通畅通优先的原则,一是在货车流量特别是超限超载车辆流量特别大的路段,要配置动态称重设备进行预检,凡预检显示车辆未超限超载的车辆,治超检测站可免检放行;二是凡是空载行驶的货车和客车,治超站点不得要求其进站检测;三是一旦出现交通严重堵塞的情况,对明显不超限超载的车辆,可先放行,减小检测范围,缩短拥堵时间,防止因治超而造成交通严重堵塞。
三、建章立制,切实加强治超站点的管理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切实按照国办《通知》的要求,在构建全国超限超载车辆监控网络的同时,要立足长效治理的要求,逐步采取措施,加强和规范治超站点的管理。
(一)对现有治超站点进行全面清理。所有在公路上设置的超限超载检测站点必须经过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未经批准的治超站点,要及时予以撤销合并。同时,要结合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置一批布局合理、标准规范的超限超载检测站,逐步形成全国超限超载车辆监控网络,对超限超载车辆实行长期、有效的监控管理。
(二)逐步改善治超站点的条件。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向政府汇报,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治超站点的执法工作和生活条件。特别是要确保治超站点的日常运营经费和人员工资补助,防止治超站点出现依靠罚款、收费来养站养人的现象。
(三)建立健全治超站点管理规章制度。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政辖区内治超站点的管理。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就治超站点的作业流程、人员配备和管理、岗位职责、行为规范、财务和票据管理、审计监督等分别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对治超站点要实行站长负责制,同时要加强对站长的选拔和考核管理工作,本辖区内的治超站长要实行定期轮换制度,从而形成良好的治超站点运行机制。
(四)推进治超站点政务公开。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要结合治超监控网络建设,加快治超站点信息化进程,尽快在本省级辖区内的治超站点配备统一的治超信息管理系统,确保车辆检测、登记、处罚、执法文书等一线基础性工作信息资料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自动化汇总报送,以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实现治超工作政务公开。同时,各治超站点要公开举报电话,全面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四、明确纪律,严格实行治超违法责任追究制度
(一)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在治超执法工作中,要严格遵守以下“十条禁令”:
一是严禁刁难、辱骂、殴打驾驶人员;二是严禁在治超工作时间饮酒;三是严禁伙同社会闲散人员通过收费带车放车或以其他约定形式擅自放行超限超载车辆;四是严禁接受与治超执法有关的吃请或馈赠;五是严禁对同一超限超载违法违章行为进行重复罚款;六是严禁利用职权参与或者让其亲属、朋友参与对超限超载车辆实施卸载的经济活动;七是严禁对超限超载车辆不卸载而只实施罚款和收取赔(补)偿费的行政处罚;八是严禁将超限超载车辆长时间扣留而不处理;九是严禁将罚款和收取的公路(补)偿费纳入小金库或者中饱私囊;十是严禁违法扣留运输车辆、车辆行驶证、道路运输证。
(二)对于治超工作中出现的违法乱纪治超站点和工作人员,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查处,严惩不怠,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治超违法责任追究制度。
1、对于违反规定,不认真执行《通知》以及国家其他有关治超工作的政策措施,或者对超限超载违法行为不制止、不作为的治超站点,要由其上一级主管部门追究治超站点主管单位领导的责任。
2、对聘用无执法资格人员上岗进行执法的,要立即解聘其所聘用的工作人员;对于交通系统工作人员无执法资格但上岗执法的,要调离执法岗位;对在治超工作中损害道路运输从业者合法权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3、持有执法资格证的公路交通执法人员违反本通知规定“十条禁令”,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一律取消行政执法资格,调离执法岗位,同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记过、党内警告等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还要予以辞退或开除公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对于各地治超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纪案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予以通报,并报交通部备案;严重违法违纪或者影响大、性质恶劣的典型案件,交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将重点督办查处,公开曝光,并通报全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五年八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三个强抓”规范治超人员执法行为
白河管理所以学习《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的通知》为契机,强抓四个方面教育,提高治超人员综合执法水平。
一是强抓思想教育。“十八大”召开期间,白河治超站组织人员认真观看党的十八开幕式,学习十八大精神,坚定政治方向,拥护党的领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二是强抓廉政纪律教育。白河治超站在组织治超人员学习“十禁令”、“五不准”的基础上,组织治超人员每月至少观看两次廉政教育视频以及学习各种廉政案例,并撰写观后感,杜绝吃拿卡要等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执法水平,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三是强抓职业素质教育。在执法过程中,要求治超人员必须做到“正人先正己,纠违先敬礼”,做到举止文明、言谈有度、有礼有威,避免正面冲突,从而达到教育广大司乘人员、纠正违法违章行为的目的;在日常管理中要求员工在交接班之前相互检查各自的着装是否整齐,证件佩戴是否齐全;对治超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军事化训练和交通指挥手势演练,不断提高个人军事素质,做到执勤队列整体、动作规范、举止文明、仪容仪貌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