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年壮举撼长江
少年壮举撼长江
——记舍己救人好少年刘科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2001年2月3日,江津市江南职高16岁的学生刘科奋不顾身抢救冲入长江的两位儿童不幸遇难,他的高尚行为被人们传为佳话,他的事迹已在电视、电台、新闻报刊上广泛报道,江津市教委、市团委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向刘科学习”的号召,市委宣传部积极给他申报“少年英雄”的称号。
令人难忘的悲壮之举
2001年2月3日下午,天阴沉沉的,冷风飕飕,时而飘些毛毛细雨,刘科和一群孩子在长江边一处叫石流滩的地方游玩。长江在这里做着大转弯,江水被一块伸入江中的巨石所阻挡,哗啦啦地在巨石后的乱石群中翻涌起来,谁都知道这是片十分危险的水域。
8岁的陈孟江和10岁的黄陈到最靠近江面的地方去喝水,谁知石上青苔打滑,两名儿童一不小心相继滑入江中,陈孟江迅速被冲进乱石堆中的一片水域,离他只有几米远的刘科发现这一险情,想也没有想,立刻跳入冬日冰冷刺骨的江水中,把正在慌乱扑腾的陈孟江救起,放在一块石头上。小家伙竟被冻得站不稳,又滑了下去。刘科不得不再次将他 起,让他在石头上坐好。
这时,同样浑身湿透、冷得发抖的刘科发现另一个滑入水中的黄陈竟随着翻滚的江水向外飘去,离岸已经十来米远了,脑袋没在水中,一只小手胡乱地在水面扑打。小黄陈的生命危在旦夕,岸上其他孩子到处喊人救命去了,“远水救不了近火”。危急关头,刘科义无反顾地再次冲入涛涛江 水,脱去了完全湿透的外衣,拼尽全力扑向黄陈,两人被湍急的江水越冲越远,刘科试着去抓黄陈的手,但黄陈倾刻被卷到水下,抓了几下没抓到。
此时,刘科发现自己同样处在危险之中,他一边四处寻找黄陈,一边喊“救命”。岸上有人远远地奔来,有渔船向出事地点划来,但是,冬日的江水太寒冷了,波涛翻滚得太厉害了,刘科的身躯太单薄了,任凭他多好的水性,也难以维持到救援的到来,人们只好眼睁睁望着他渐渐被江水吞噬。
刘科在做出这一英雄壮举之后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只有在他短暂而平凡的生活中来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淳朴的农家子弟
长江要津,几水环抱,江津德感镇中渡村的一处山岗上,可以俯瞰美丽的江津城,1984年6月17日,刘科就在这里的一户普通农家出生。其父刘祖贻已经39岁,高中文化,一边务农,一边做代课老师;其母杨继男在刘科出世的那年也35岁了,左眼因充血而失明;夫妇二人中年得子,弥足珍贵,他们俭朴勤劳又充满信心地生活着。
小刘科生来就比较瘦弱,但天资聪明,讨人喜爱。三岁时有人戏说他名“科”,长大了要当科长,他说,“不,我要当解放军,要当军官!”,令人惊喜不已。六岁时,刘科去上小学,因他个头小,老师建议七岁再来,他坚决不,老师说如果你能数到100,我就收你,刘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高兴地入了学。上学第一天,刘父就嘱咐小刘科:“虽然你个子小,但你是男子汉,要帮助别人,不能欺负别人„„”,刘科点点头记住了。
从小学到初中,刘科学习很用功,成绩一直很好。他喜欢看书,也喜 欢摆弄机械电器,脑子里充满了很多奇思怪想。他拆玩具,拆闹钟,拆录音机,拆了又试着复原,还不时地创造些有用的小玩意儿。父亲理解儿子的思想,除了善意地骂他为家里的“破坏分子”外,没有横加阻拦,还教育他做事要做出成就,不能光说不做,也不能半途而废。理解是最好的支持,小刘科逐渐养成了独立敢为、一做到底的性格。
刘科的母亲本来左眼失明,加之后来父亲患上脑膜炎、胃溃疡,生活变得沉重起来。父母的辛苦,小刘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尽量为父母分担忧愁。十二岁那年,正值打稻谷的时节,父亲病倒了,刘科要帮着收谷子,刘母不忍心瘦弱的儿子受苦受累,把他留在家里,刘科却光着膀子,偷偷地背上大背兜,满满地装上割好的谷把子,摇摇晃晃地背回来。看着刘科瘦小的身体被压在重重的稻草下面,刘母辛酸又无奈。于是,以后每年农忙,田间小路上总少不了刘科又背又挑的勤劳身影。
15岁初中毕业时,刘父正躺在病床上,家里经济困难,上不上重点高中,使刘科面临艰难的选择。思来想去,他下了决心,填志愿时放弃了重点高中,只参加毕业考试。刘父问他以后怎么办,他说“成才的路不止一条,我去读预备军校吧”。面对成堆的职高招生通知书,刘父与儿子一起选中了江南职业高中,就读于两年制国防计算机专业班,成了一名预备军役学生。
少年壮志保家卫国梦
“好男儿当兵去!”一句简单的话语激励了无数的热血男儿。放弃了考大学的刘科把当兵当做了自己毕生的梦想。
开学后,刘科领到了梦魅以求的迷彩服,他端端正正地在领口上写上 了“刘科”二字。很糟糕的是,最小号的衣服穿到他身体上显得又长又大,刘母帮他把裤口裁短还是不行,他突发奇想把裤腰也裁了一截,一针一线地把皮带圈缝上,于是这套迷彩服就成了他最珍爱最常穿的衣服。
这时15岁的刘科才1米60,体重四十几公斤,体质较弱,离参军的体检标准还有一段距离,于是他把锻炼身体当成了最要紧的事情。军事训练刘相,刘科不放弃每一个锻炼的机会,体能训练、队列训练、军事技能训练等等,他都刻苦认真,从不懈怠。江津是聂荣臻元帅的故乡,江南职高要求学员“走聂帅道路,做聂帅传人”,每期都要组织一两次长途的徒步拉练,从学校到江津聂帅陈列馆,再到聂帅故居吴滩,一走就是上百里。在同班同学中间,刘科显得十分弱小,枪支加背包全副武装对他来说确实是不轻的负担,有同学看着他吃力的样子,想帮他一下,他坚决不要帮助,丝毫不松劲,争先恐后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好钢是炼出来的,刘科的体育成绩从及格提高到了75分,已经很难得了。难怪他的同学说,“刘科个子虽然小,身体素质却是很好的。”
回到家里,刘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量身高。墙上、门框上到处都有刻度,从低到高,密密麻麻地布满刘科成长的标记。他的父母想到刘科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尽量省吃俭用,为他改养伙食。有一次,他得知父母为自己节衣缩食,做菜连油都舍不得放,他心疼地哭了。
在思想上,刘科早就做好了保家卫国的准备,他思想活跃,上进心很强。学校为培养合格的军事人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每一次接受教育的时候,刘科的精力都丰富集中,而且心得体会写得很真实。在参观了红岩先裂的革命遗迹之后,他写道“誓做一名新时代的合格军人”,以示其决心。这一坚强的信念支配着他在各方面都争取优秀的表现。学籍册中记载着班主任给他的评语:“该生思想素质好,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有益活动,有上进心,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思想活跃,性格开朗,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对人诚实,诚恳帮助他人,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军训刻苦认真,能吃苦耐劳,纪律性强„„”
2001年2月2日,也就是刘科牺牲的前一天晚上,刘科发现自己的身高接近1米62了,体重也在45公斤左右,差不多达到了参军的体检标准,使他兴奋不已而又顾虑重重,因为最后一学期毕业后,就要去报名参军,到时万一体检通不过,就还要浪费一年的时间去等待。他和父母商量怎么办,父母决定为他买增高药,他显得特别高兴,还开玩笑地说“到体检时如果体重还不够,我就喝一肚子水,不上厕所也要憋过去。
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怀着保家卫国的梦想,刘科第二天就为拯救两名儿童的生命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刘科的父母就有这样的为人:宁愿自己吃点亏,也要帮助别人。他们一家人的品行在当地口碑一直很好。从上小学第一天刘父吩咐他“要帮助别人“起,刘科就对这句话刻骨铭心,在十几年短暂的生命中,他为别人奉献了许多。
在小学时,刘科就喜欢读课外书,还把好书介绍或者送给同学和朋友。他从小就买了一套工具,经常帮助别人修玩具、手电筒、自行车什么的。在预备军校,刘科乐于助人的事迹更是举不胜举。同学病了,他主动关心照顾,卫生值日的同学耽误了,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去做;有同学回家没车 费了,他把自己的车费借出来,宁愿呆在学校不回家。特别是在长途拉练中,尽管自己也很辛苦,但他拒绝别人的帮助,反而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手相助。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处处都体现出刘科舍己为人的一贯作风。刘科是在长江边长大的孩子,征服长江,是他的一大愿望,但滔滔江水的险恶,总是让人望而却步,连经验丰富的大人也不敢轻易横渡长江。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带他到长江里学游泳,让他练就一身好水性,但母亲怕他会出事。有一次看见电视里抢救落水者的场面,他向母亲辩解说:“还是游泳的本事大点好,要不然看见别人落水,怎么去救呢?”
习惯成自然。他的父亲这样评价儿子:“他就是不怕死,随时都想着要去救人。”这是对刘科英雄性格最真实的注释,也是他救人时面临汹涌的江水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的原因。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舍身救人那天,刘科终于将他高尚的品格发挥到极致。英勇的壮举并非偶然,偶然的只是种种偶然的因素令他不幸遇难。刘科把生命留给了长江,把生命的价值留给我们。
后记
刘科舍己救人悲壮的一幕久久地在人们心中闪现,人们或惊叹,或赞美,或惋惜。然而,我们关注的不应该仅仅只是他生命终点的最后一次闪光。因为没有他的家庭,没有他的学校多年来给他的性格以深刻积极的影响,就没有他优秀高尚的情操;没有他从小乐于助人、勇于助人的一贯表现,就没有他面对长江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的英勇壮举。不仅如此,他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来的体谅父母的善心、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动手操作的能 力、树立正确理想并为之奋斗的毅力,无一不是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普通的农民家庭以及普通的学校怎样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学生,同样激起我们对教育、对人生观深深地思考。
第二篇:英雄壮举:诠释人生价值
学习英雄壮举实现人生价值
“飞驰的流星虽然只有一瞬间,却绽放出生命中最美的一幕;生可能是一种开始,离去却不意味着结束。”张丽莉、吴斌,在千钧一发的生死瞬间,义无反顾、舍己救人和恪尽职守,诠释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对我来说,他们带给我的是一种感动,一种号召,一种启迪。
怎样的人生价值才有意义?作为一名军转人,就是要在角色转变中,以英雄为榜样,服从大局,正确对待分工,找准自己人生坐标,实现自己人生最大价值。
学习英雄,实现人生价值,就是要在角色转变中服从大局,正确对待分工。作为一名转业军人,走在又一个转折的人生路口,实现观念上的改变,就要学习英雄们的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无私情怀。把高尚和奉献当成生活的常态,以此来要求和约束自己。
学习英雄,实现人生价值,就是要在角色转变中脚踏实地、恪尽职守。翻开履历,张丽莉和吴斌都是普通的老师和司机,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他们一直默默无闻坚守着自己的岗位。90岁的吴孟超、年近80岁的袁隆平,一个仍然坚持着为病人做手术,一个依然在农田里挥汗如雨,他们的坚守和执着诠释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与他们相比,年富力强的我,更应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学习英雄,实现人生价值,就是要在角色转变中见贤思齐。英雄从来都不是生来就有、一蹴而就的,英雄的高尚情操是个人的平时点滴养成而来。我要发扬军人本色,苦干实干,再攀高峰。抛开离开部队时的怅然若失,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和奋斗,开创新的局面,开启新的征程,再创新的佳绩,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回望英雄们的足迹,就是:乐于助人、爱岗敬业、默默奉献、道德高尚纯粹。在他们面前,我是多么的渺小,但是我会将他们的精神继承和延续,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有意义的人。
第三篇:革命先烈的英雄壮举
革命先烈的英雄壮举
1、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上过几天学堂.后因家贫而辍学.抗战爆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游击区.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当上儿童团长.年少的董存瑞机灵聪明.很有骨气.被称为[南山堡的王二小”.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董存瑞由此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六位经典英烈之一.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决定.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毛泽东主席在会上亲切接见了董存瑞的父亲.1957年5月29日.朱德委员长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写了[舍身为国.永垂不朽“的光辉题词.1998年.为纪念董存瑞烈士牺牲40周年.聂荣臻题词:[舍己为国.,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人之楷模”.张爱萍题词:[为国勇捐躯.万代颂英雄".2、黄继光堵枪口,邱少云被火烧,董存瑞炸碉堡,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上铡刀,江姐宁死不屈,王二小放牛被鬼子杀了,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
3、许云峰-许晓轩(1916-1949)江都人,1938年加入共产党,红岩记载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下令对狱中的革命者进行血腥大屠杀。许晓轩从容就义,年仅33岁。许晓轩牺牲后三天,重庆回到人民手中。党和政府将烈士的忠骨安葬在苍松翠柏护卫着的歌乐
4、,邱少云被火烧,5、刘胡兰上铡刀
6、江姐宁死不屈
7、王二小放牛被鬼子杀了,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
8、狼牙山五壮士
9、抗战英烈:赵尚志 赵尚志(1908―1942)辽宁朝阳人。1925年考入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1934年2月后,历任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
第四篇:蜗牛的壮举读后感
蜗牛的壮举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蜗牛的壮举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我读了《蜗牛的`壮举》这篇课文,从此,我便对蜗牛有另一种看法。
蜗牛是世界上爬行速度最慢的动物之一,因此,有些人看不起它们。可是,有一只考古队到胡夫金字塔上,发现了有不少的蜗牛在金字塔顶部,而且是完整的。原来,这些蜗牛经过无数次的坠落,终于爬上了金字塔顶部,也攀上了自己生命的最高峰。
这些号称爬行速度最慢的蜗牛,就连爬上一棵2、3米的树上,也需要两三天或一个星期左右,它们居然爬上了金字塔顶峰,真不可思议。蜗牛们之所以能够攀上金字塔,就是缘于坚持,它们不管自己坠落多少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努力向上爬,永不停息。蜗牛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篇课文使我想起了二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葫芦丝班。那时,我一直对葫芦丝有种好奇感,想进葫芦丝班。有一天,陆老师来我们班上找人参加葫芦丝班,我想:这不是我一直想参加的兴趣班吗?一定不能错过好机会。可是,刚学葫芦丝没多久,便想退出了,因为每次吹完葫芦丝,嘴唇就会发红、疼痛。2年过后,我还是退出了葫芦丝班,因为我觉得这种乐器不适合我,所以后来参加了文学社。可是,我今天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明白:当初是我自己要学葫芦丝的,如今却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便放弃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
爬行速度最慢的蜗牛都能爬上金字塔,是缘于它们坚持,我们也要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坚持,没有什么是做不了的!
第五篇:缅怀长征壮举、弘扬长征精神
缅怀长征壮举、弘扬长征精神
——记“我们共同走进长征路”主体性德育活动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背 景 分 析
长征以它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成为人类历史永不可磨灭的里程碑,影响了整整两代中国人。奉献、牺牲、坚忍不拔、视死如归„„这些极具激情的字眼是抗战时期、建国初期的主旋律。如今,当我们在校园里,问那些如花朵般灿烂的中学生:你们知道长征吗?你们了解长征精神吗?你们崇拜长征英雄吗?我们发现,他们的眼睛里没有对那段岁月的熟悉与感动。毕竟,忘记意味着背叛,长征精神的火炬应与中华腾飞的巨龙一起,照亮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
长征是一个伟大而神奇的故事,长征是一部雄壮而感人的史诗。长征是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长征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穿越时空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又满怀希望,要把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使之世代相传、历久弥新。今年恰逢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长征精神已化作我们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可是实事求是说,今天的青少年对长征却相当陌生,长征的故事听得很少,长征的电影看得很少,长征的歌曲唱得也很少,当年的红军战士在世的已不多,何况即使在世,也已年事颇高,没有精力再到学校现身说法做报告了。学校是在青少年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这些提醒我们教育者,要让青少年多了解长征、牢记长征,引导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的观念。
今年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为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继承革命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格,我校抓住时机、扎实有效地组织了“我们共同走进长征路” 主体性德育教育活动。活 动 实 施
活动内容
读一本长征故事的书;看一部长征主题的电影;写一篇长征精神的文章;开一
次长征主题的队会。让学生走进长征,学习革命先辈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争当品德优良、素质全面的新一代小公民。
1、读一本长征故事的书——了解长征历史,回眸峥嵘岁月。
各班级同学积极搜集报刊、网络上有关长征的知识,了解长征历史,利用学校橱窗、黑板报进行丰富多彩的展示。10月16日、23日两次国旗下讲话时间向全校师生介绍长征历史、倡导长征精神。
每个学生可以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此类书籍,如《长征》、《二万五千里》等,了解长征英雄的事迹。通过阅读使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长征的意义,激发他们爱国的情感。
2、看一部长征主题的电影——观看《我的长征》,感受红色震撼。
全校学生观看了电影《我的长征》,借助影视传媒所具有的超强的视听效果和直观的表现力,给学生带来感观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而奋力战斗的勇士形象,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打动着观看电影的每位师生,观看现场出奇的安静,同学们的目光被流动的画面紧紧吸引,情绪随着一次次战役而动。
3、写一篇长征精神的文章——书写长征体会,坚定理想信念。
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征历史的了解,学校号召学生通过书籍、电视、网络搜集有关知识,了解相关情节,将感人的事迹或对自己的启示撰写成文。学生通过阅读的书籍和观看的影片谈自己对长征的认识、感受,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4、开一次长征主题的队会——演绎长征风采,续写新的篇章。
学校的全部班级面向全区进行了长征主题的队会展示。有的班级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了解毛主席及革命前辈的伟大功绩,思考自己如何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争做合格的中华好少年。有的班级同学们踊跃介绍他们所到达地方的自然风光、历史人物及解放前后这个地区的变化,既了解了毛主席和革命家们的事迹,受到了思想教育,又锻炼了阅读演讲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主题班会筹备前,各班级中采用民主议事的方法,向同学们发起倡议。学生们民主协商,分工合作,大家都行动起来了。现在的学生,这种民主协商、自主教育、合作劳动的乐趣太少了,其实这些对他们的成长很重要。主题班会后,同学们比以前热情、能干多了,同学间矛盾少了,凝聚力增强了;这次活动,也让老师更
全面、更客观地认识了学生,发现了他们闪光的另一面,班主任工作也比以前更成熟理性了。
实施策略
把学生始终放在“第一的主体位置”,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评。
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收集了大量相关材料,利用午会课的时间,轮流上台演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学生在讲和听的过程中了解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了解了毛主席及革命前辈的伟大功绩,并思考着自己如何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争做合格的中华好少年。例如有的中队介绍“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的原因,由于了解了这段历史,激起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有几天,学生们的中心话题都是红军长征的行军路线。
各中队都成立了以中队干部为主的主题队会筹备小组,组织全班同学编入“小红军”队伍,每一个中队为一个行动连,推选出专人负责节目策划、电子演讲稿的制作、串连词的写作等工作。
有的中队为了使学生对毛主席及其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有更深刻的了解,动员全班同学收集有关毛主席及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像片、图片及资料,以小队为单位编辑 “红军长征”的小报进行评比。让学生在材料收集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红军战士征服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实 施 效 果
初二(2)班中队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集体。一位同学生病住院了,每天都有同学来到他的床前为他补课,不仅让家长感激不尽,而且使小病友们羡慕不已。中队委员达成一致共识:动员全体队员一起来帮助同学,绝不能有一位队员掉队。真诚的帮助使一些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全班级同学的爱和鼓励,使他们融入了集体。
初一(3)班成为一个充满责任心的集体。这个班级曾经以垃圾满地闻名,最近,随时走进他的班级都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窗是格外明,地是特别净。在中队辅导员周老师的努力下,队员们明白了做小事与将来成大事的关系,中队集体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全校举行的每月一次的行为规范“十项评比”与卫生保洁评比中,摘得了红旗。
初三(2)班是一个充满了自主的集体。中队的队会生动活泼,充分体现队员的自主性。队员自选主题,队员们会自行安排时间、人员排练节目。每次主题的版画设计,只要你愿意,尽管可以去写上一划,画上一笔。队员们积极开展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利用节假日走向社会开展了打扫卫生、植绿护绿、献爱心等活动。通过采访、拍照、写稿等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其中,以中队长李芳琼小队开展的走进社区动员回收废电池活动最具有社会影响力,得到社区居民的好评。
„„
越来越多的中队成为一个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和不断创新的集体!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自身道德素质的创造者,为人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反 思 总 结
对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来说,长征这样的人间奇迹是富有传奇色彩和令人惊叹的。长征故事的魅力是超越时空的,关键是如何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真实地生动活泼地而不是教条式地开展教育。
在二万五千里征程上,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无数动人故事,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的新一代中小学生,更是很难想象:红军在敌人围追堵截下,忍饥挨饿,长途跋涉,身着单薄衣衫翻越空气稀薄的雪山,冒着枪林弹雨冲过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这些故事应该让中小学生耳熟能详,经典场景应当成为他们心中永恒的画面。仅仅这样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真正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理想、信念、责任在人生中意味着什么。七十年前,红军胸怀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理想,抱着建设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毅然肩负起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任,以生命为代价,历尽艰辛,不屈不挠,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今天,把长征故事讲给中学生,就是让他们学习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和祖国、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树立为中华民族崛起而拼搏的远大志向,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优良品德,掌握过硬本领,锻炼强健体魄,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引导中学生感悟长征精神,不能忽略中学生的特点,应当遵循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学校德育的效果最终要体现于并取决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民族精神教育必须适应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接受心理,高度重视情感体验、问题探讨、内心感悟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从自身成长、成才、发展的视角,探讨
自己的人生课题,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道德需求。时代在发展,表达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可以结合有关课程,在课堂上讲;可以结合团队活动,在实践中讲。不论什么样的教育形式,只有让中小学生喜闻乐见,才能真正收到实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作为一段历史,长征已渐渐远去,但作为精神丰碑,长征故事将永远熠熠生辉,激励后人。如果当代青少年不知道长征的故事,那让我们借着70周年的机会告诉他,让历史告诉他;如果他们不知道长征的精神,那就让他在“我们共同走进长征路”的主体性德育的活动中感受世代相传的长征精神!
崔鹏
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