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民警执法权威之我见

时间:2019-05-13 12:1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维护民警执法权威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维护民警执法权威之我见》。

第一篇:维护民警执法权威之我见

维护民警执法权威之我见

XX县公安局 纪委 蔡新恒

一直以来,“铁肩担道义、热血铸警魂”是人民警察的真实写照。据资料反映,建国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有近两万多名民警以身殉职,二十余万民警光荣负伤,平均每天有一名民警牺牲,平均每天有十名民警负伤。可以说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宁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民警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然而近年来,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为己任的人民警察自身权益却受到诸多不法侵害,民警的执法权威受到严峻挑战。这一突出问题,严重挫伤了民警的工作热情,削弱了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也制约了公安机关的健康发展。笔者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公安民警,对此感受颇深,有幸借理论交流之平台,不揣拙笔对此问题作以浅析。

一、当前民警执法现状

近年来,民警在依法执行警务活动被围攻、谩骂、殴打、诬陷等新闻屡见报端。一些不法分子为逃避处罚、规避责任,不惜以纠缠、谩骂、殴打等方式干扰、阻碍民警正常执法,更有甚者,在未达到目的后竟然采取恶意投诉、告黑状等形式报复、打击民警。XX县为例,近年来,我局纪检、信访、督察等部门在受理来信来访的投诉中,其中查证属实的只占投诉总量的63%。同时,社会上一些居心叵测、曾经受过公安机关依法打击、对警察怀有敌意的人,利用民警在公共场所执行警务活动时,煽动被执行警务群众侮辱、谩骂甚至殴打人民警察。由于我们的民警身着警服加之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对此只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近期,我局在处置一起群体性事件中,一些不法分子借机起哄、殴打执法民警,导致我局多名民警被打伤或抓伤,连执法民警的衣服也被不法分子撕破,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这些侵权行为不仅给民警的心理、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也大大挫伤了民警的工作热情,同时也严重干扰了公安机关的正常执法活动,削弱了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威,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诸上事实证明,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保证民警的执法权威,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袭警案件多发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负面影响较多,少数当事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部门,经常处在调处各类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的前沿,一些群众很容易将不满情绪转移到民警身上。特别是少数地方政府在工作中遇到了阻力,时常要求公安机关处理一些非警务活动,公安机关受“条块”领导机制的约束,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更加容易引起群众的对立和反感,把抗拒、阻碍民警执法作为宣泄情绪、发泄不满的一种途径。个别群众对暴力阻碍民警执行公务的违法性认识不足,认为对民警骂两句、打两下“算不了什么”;有的群众本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趁机起哄。

(二)法律对民警依法执行公务的保障制度不健全。在人民警察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中,只对严重侵害公安民警人身安全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对一般的揪打民警,撕坏民警衣服、警衔标志,辱骂、唾吐、侮辱民警,诬告、诬陷民警的案件和事件,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进行处罚,对不法分子起不到威慑作用。

(三)个别民警自身素质不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不足。一是少数民警执法不规范、不文明容易引起群众反感,导致矛盾激化,产生抵触情绪和行为。有的民警不善于化解矛盾,往往以硬碰硬,遇到群众情绪激动时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导致矛盾愈演愈烈。二是一些民警思想麻痹、自我保护意识差,对执勤中潜在的危险预测不到或估计不足。有的执勤行为不规范,对规定的巡逻、盘查、搜查和讯问时的操作程序没有认真落实,给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三是平时疏于训练,在执行公务中不能熟练运用有关技能,采取果断措施制服违法犯罪嫌疑人,遇到危险时缺乏自我防护能力;四是证据意识不强,在袭警案(事)件发生后,不注意保护现场、收集证据,给案件查处工作带来难度。

三、袭警案件的治理对策

从表面上看袭警案件侵害的是民警个人,但实质上侵害活动直指国家法律,是对国家执法权威的公然挑衅。公安机关必须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遏制这种不法行为的蔓延滋长势头。

(一)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为民警执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公安机关要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载体,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宣传公安民警依法执行公务是受法律保护的,引导群众积极配合支持民警的执法活动,从舆论上为公安民警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有选择地对查处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教育群众,唤醒广大民众的法制意识。要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警民公共关系建设,树立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良好社会形象,打牢公安民警的群众基础。

(二)加大打击处理力度,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一是对袭击民警、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各类现行案(事)件,要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打击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对一般参与和轻微违法者,要加强教育;二是对触犯刑律的,要依照法律程序追究其刑事责任;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妨碍执行公务行为,要在对不法侵害人依法进行处罚的同时,责令其赔偿民警必要的损失和医疗费用,并在一定范围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三是对民警执法和执行公务后受到的不实举报和投诉,要在认真调查核实的基础上,随时澄清事实,消除群众的误解和民警的心理压力。对属于恶意诬告并对民警名誉造成严重损害的,要通过法律渠道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为受害民警讨回公道。

(三)加大业务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民警的处警能力。进一步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在工作中坚持严格依法办事,既要勇于公正、严格执法,又要善于讲究工作艺术,文明执法。同时大力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增强民警的防卫意识、执法水平和实战技能,不断提高民警的现场处置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使他们在执行警务的过程中尽量减少与群众的“磨擦系数”。

(四)健全警务保障机制,确保民警在警务活动中有的放矢。公安机关在依法履行服务人民、打击犯罪这一职责的基础上,要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警务保障机制。所谓警务保障,就是确保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有效地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各种保障。一是法律保障。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不受非法干扰;对拒绝、妨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各级公安机关要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摸索、健全一套便于操作的民警维权办法。成立在公安机关党委领导下的维护公安民警合法权益协会或人民警察权益保障协会,并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保证民警在受到不法侵害时,苦有地方诉,冤有地方伸。二是物质保障。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各级政府要在经费、装备、科技等方面给予保障。要加强一线执勤民警的装备建设,为一线实战单位和一线执法民警配备防弹衣、防暴头盔、警棍等防护设施,为民警执法活动提供安全保障。三是生活保障。各级政府切实落实上级对人民警察工资标准“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保险、福利以及抚恤优抚制度。切实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发生。

(五)提倡民警用法维权。据上海晚报报道:XX市三名治安民警在执行公务中受到一醉汉的不法伤害,为维护正当执法权益,三民警把醉汉告上了法庭。我们在为这三名民警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叫好的同时,不禁要问其他民警为何不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我国《人民警察法》第一章第五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第五章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公然侮辱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以,我们应大力提倡公安民警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正当权益。一是在维护民警合法权益的同时,可以推动民警学习法律、法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民警日常执法的合理性;二是打击无视法律、法规公然侮辱和伤害民警的犯罪人员的同时,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和震慑力,减少侮辱和伤害民警事(案)件的发生;三是可以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维护警察的个人尊严和社会地位,促进群众主动配合民警的执法活动,强化警民关系。为了社会的安定,希望少看到一些侮辱和伤害警察事件的发生。为了保护警察的合法权益,希望更多的警察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第二篇:如何维护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

如何维护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

杨涛

内容提要:公安执法权威是法律权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安机关“应当享有的威信和公信力”。近年来,我国警察执法环境趋于恶化, 警察执法权威受到严重威胁与弱化。针对公安机关执法权威削减的原因,要维护公安机关执法权威,就必须从培育民众法律信仰、提高民警素质、规范引导舆论传媒、规范文明公正执法和加大打击暴力袭警犯罪力度着手。

关键词:公安机关,执法权威,维护

公安执法权威是法律权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安机关“应当享有的威信和公信力”,是公安机关履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家乐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入推进与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不断加强,警察执法得到有效的制约与规范,刑讯逼供、徇私枉法、乱执法等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减少。但是, 暴力袭警、聚众围攻、恶意投诉等侵犯警察执法权威的事件层出不穷, 我国警察执法环境趋于恶化, 警察执法权威受到严重威胁与弱化, 严重削弱社会民众对警察执法社会效果的应有期待, 阻碍警察执法对人权保障的积极作用。笔者试从当前警察执法权威缺失的角度对如何维护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公安执法权威消减的主要表现

(一)警察权益屡受侵犯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和复杂,由于特殊的执法身份和地位,公安民警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日益突出。这不仅关系到民警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神圣职责的正确履行,影响到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和政府形象。1.生命权面临威胁。警察身处打击违法犯罪一线, 面对穷凶极恶的违法犯罪分子, 警察的生命时常受到威胁。根据权威部门统计, 建国以来, 全国公安机关共有9000多名警察牺牲, 10多万名警察负伤, 警察队伍呈现时时有流血、天天有牺牲的局面。警察伤亡的普遍表明我国警察执法权威的不足。2.名誉权易受侵害。当下, 民众对警察名誉权的侵害已经成为广大警察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 警察因执行公务被诬告或者陷害的事件时有发生。许多警察名誉权被侵害后得不到应有的赔偿与抚慰, 流血、流汗、又流泪成为许多警察的真实写照。尽管只有少数民众对警察进行诬告、陷害, 但绝对数量不小, 影响极坏。根据浙江省公安厅统计, 2003年仅省公安厅指挥中心受理的1256起针对警察的投诉, 经查情况不实的就有825起, 占总数的65.7%。这些不实投诉不仅导致警察名誉受到伤害, 而且反映警察执法权威的丧失。

(二)警察现场处置威信不高 《人民警察法》虽然明文赋予警察当场盘问、检查与继续盘问权, 使用警械、武器权, 实施刑事强制措施与搜查权等诸多现场处置权力, 但是根据法律逻辑学的语词解读要求, 这里的“警察”是集合概念, 而非个体概念, 人民警察法的上述赋权行为是针对警察的整体或者职业群体而言的, 并非专指警察个体的权力, 对于警察个体现场处置威信的确立并无实质裨益。另外,警务实证事例充分表明, 公安机关开展警务工作尤其是处置严重暴力刑事案件现场时, 往往遵循警队领导指挥、一线警察简单执行命令的警务运行格局, 对一线警察的现场处置权过分苛求, 极大冲击一线警察的现场处置威信。

(三)警察案件裁决权威匮乏

基于权利救济对于人权保障促进作用的考虑,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零二条明确规定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 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这是立法拓宽治安管理被处罚人权利救济途径的理性选择, 其积极意义应当予以充分肯定, 但是, 治安管理被处罚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案件的多寡直接反映警察案件裁决权威的高低, 是警察案件裁决权威高低的具体指针。显而易见, 治安管理被处罚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比例越高表明警察案件裁决权威越低;治安管理被处罚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比例越低表明警察案件裁决权威越高。需要指出的是, 当前我国警察执法质量普遍提高,但是治安管理被处罚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比例仍然居高不下, 问题的症结更多在于警察案件裁决权威缺失。

(四)警察治安能力难以认同

伴随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温饱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的同时, 我国社会进入矛盾凸显期与犯罪高发期, “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与有组织犯罪高发, 黑恶团伙仍然存在, 影响民众安全感。警察作为同社会公众联系最广泛、最密切的政府公职人员, 作为社会治安管理的专门力量, 理应积极回应民声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 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平正义、公共服务、社会稳定与治安良好的新期待。但是, 由于警力配置、警务机制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 警察短期内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上述期待, 治安状况不能令民众满意。由此出现社会公众不信任警察、怀疑警察维护社会治安能力的情况。

二、我国警察执法权威消减因素分析

(一)不少民众法律信仰缺失

法律作为行为规则,其具体实施有赖人们发自内心的法律信仰。诚如美国著名哲学家、法律史学家哈罗德.伯尔曼所言:“法律必须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2 [1]。”我们无法期待法律信仰缺乏的人们会尊崇法律、尊重法律的执行者。作为法律的执行者,警察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与法律至高无上的尊严,警察执法应然可观具备巨大权威,社会公众理应信仰法律,尊重警察执法。因为“法治的精神意蕴在于信仰,一种宗教般虔诚而真挚的对法的信仰[2]”。然而我国历史漫长的传统农耕社会,实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制,商品交易的稀缺造成行为规则的短缺,进而造成社会公众潜意识的淡漠,法律信仰缺乏,法律虚无主义盛行。加之我国古代官方机构片面宣传、理解法律的价值与属性,法律被人们普遍视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法律工具主义色彩浓厚,导致占据社会成员绝对多数的普通民众天生畏惧法律、抗拒法律、怀疑法律。我国古代惧讼、厌讼的民族心理就是这一法律情感的真实反映。实际上,“中国古代社会的所谓法治,不过是把法律作为专政的工具而已[3]”。既然社会公众淡漠规则,畏惧法律、抗拒法律、怀疑法律,社会公众缺乏法律信仰也就是必然,怠慢、轻视、抗拒作为法律执行者的警察,难以认同警察执法的价值。

(二)某些荣辱观的错位

曾经何时,警察是我们社会中的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和形象,社会和群众都将警察职业视为一个神圣的、为人民服务的好职业。然而,在社会主义经济的浪潮中,在警察权力大幅扩充而又缺少制约的坏境中,在部分警察违法乱纪的背景下,警察逐步走向了社会的对立面。警察不再是一个令人羡慕和向往的职业,很多情况下警察成为了少数人发泄对社会部满的对象,殴打警察、对抗警察,成为了跟多人“能力和胆量”的象征。

(三)个别警察职业公众形象欠佳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 警察职业准入条件明显低于同为法律职业群体的法官、检察官与律师, 警察职业形象不证自明地劣于法官、检察官与律师, 甚至有人将警察职业定位为依靠出卖体力谋生的“蓝领”, 类似以往社会的“捕快”。许多社会公众只看到警察工作不尽人意的一面,没有看到警察艰难困苦的一面, 缺乏理解;一些社会公众片面看待警察队伍整体形象, 由对少数警察的非议形成对警察群体的错误认识,进而对整个警察队伍不信任;有些社会公众对取保候审、保外就医等法律措施缺乏了解, 误其为徇私舞弊行为, 由此产生对警察的不满与对立情绪。

(四)有些舆论传媒导向偏颇

媒体过分渲染。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各种信息充斥人们的视觉与听觉,导致人们视觉与听觉疲劳。模式化、公式化的先进人物事迹报道已经无法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与共鸣,出于提高电视收视率、刺激报纸发行量的需要,新闻媒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媒体另辟蹊径,想方设法收集警察队伍的违法违纪事件,3 或对某些关于警察的事件大肆渲染和炒作,追求所谓的卖点和看点、捕风捉影、歪曲事实。甚至胡编乱造以产生轰动效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以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而这些过多的负面报道与宣传炒作,严重丑化警察,有损警察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加剧社会公众仇视警察的心理,降低社会公众对警察的信任,降低警察的权威。

(五)一些警察权力失范的影响

社会转型伴随着一些体制机制的空缺和不完善,社会规范界定不清晰,为警察权力的异化和寻租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他律监督失控,自律又难以做得很好,部分警察在私欲的诱惑下产生权力失范现象,贪污、腐败、渎职等愈演愈烈,尤其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甚至内外勾结违法犯罪等屡见不鲜,这无疑会增加社会公众的质疑和反感,成为影响警察形象和权威的主要因素。有学者将“滥用职权”总结为十种情形:不正当的目的,不善良的动机,不相关的考虑,不应有的疏忽,不正确的认定,不适当的迟疑,不寻常的背离,不一致的解释,不合理的决定,不得体的方式[4]。而这十种情形,在我国警察执法实践中都有体现,执法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重复执法、多头执法、交叉执法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执法权威。执法效率差、执法不公,往往引起相对人反感和抵触,执法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而职能错位、处罚缺位和不到位,增加了违法行为人成功逃避处罚的心理侥幸程度,违法和逃避处罚现象大大增加,执法权威受到挑战。“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会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5]。”警察滥权现象严重损害了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辽宁省鞍山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刘贵涛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自1991年以来,公安涉法上访问题一年高过一年,到2005年6月,公安部组织的全国公安系统大接访,可以说各地公安机关的涉法上访案件都在成百上千起,其中在有理的上访中有90%以上是警察不能依法正确履行职权造成的„„尤其警察腐败成为影响警察权威的最大威胁[6]。重庆打黑期间,最尴尬的,莫过于数百名警察被查涉嫌犯罪,文强、彭长健、罗力等一些警界要员纷纷涉案,连打黑专案组也不能幸免。在打黑关键行动中,重庆市公安局长王立军不得不借助武警。这位局长怒斥涉黑警员:“打黑,打什么黑?比黑社会还黑[7]!此种现象,严重危害了警察的权威。

三、维护和促进我国警察执法权威的思考

(一)培育民众法律信仰,为维护警察执法权威创造良好软环境

民众只有信仰法律,相信法律权威,才能尊重警察的执法权威。因此,促进警察执法权威必须培育民众的法律信仰。一方面,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促使警察执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减少执法的恣意,杜绝执法的 4 地方与部门保护主义,加大对干扰执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严把执法各环节,预防与减少警察执法违法案件的发生,取信于民,增强法律尊严与警察执法权威。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法治进程启示我们,普法与法律观念深入人心是同立法、执法同等重要的工作。法律由精英阶层制定,却不能成为精英阶层的专利,它必须成为天下公器,为社会所有成员熟知。为此,我们要拓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对象范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仅要在政法机关进行,也要针对广大民众开展,确保民众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理念与法的统治观念,明确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必须履行哪些义务,增强维护警察执法权威、支持配合警察执行职务的意识。

(二)提高民警素质,为维护警察执法权威提供精神活力

警察素质的提高是警察权威的内在要求,警察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警察组织和警察整体权威。郑关应先生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自以自行。故有其人,然后有法;有其法,尤贵有人[8]。”权威的影响力不只是来自于社会所授予的职务、权力、地位、身份等制度性外在因素,重要的是如何使这些外在因素转化为符合治安管理规律的个体警察本身具有的德、才、学、识所产生的精神活力。当前,公安机关警力增加和素质提高的速度和程度与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治安日趋复杂的程度相比,都是滞后和不相称的。警察权威首先来自于警察的公正、廉洁和高效而非暴力,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作为法律的执行者,执法警察理所当然应当提供社会公平和正义。而腐败则是影响警察执法的天敌,警匪一家往往是腐败的直接后果,如何消除腐败将直接决定着警察执法的公正程度,也直接影响着警察执法权威的形成和发展。而“警察道德化”至关重要,将道德作为首要衡量标准来选拔和任用警察及警察指挥领导人员。“政府的道德化是一条根本出路,政府只有彻底摆脱了腐败问题的困扰,才能够真正的贯彻法律的原则和维护制度的规范,才能带动整个社会的道德提升,充分实现社会秩序的道德整合[9]。”其次要树立高度的职业荣誉意识,养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警察职业素养是一种自体蕴涵的思想成果和精神意识,职业荣誉感是个体警察在对自身职业的深厚感情和履行职业的积极主动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性。职业荣誉感决定着个体警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动力,直接影响着其职业行为。韦伯认为,现代官吏是一支高度素质化的专业劳动力,经过长期的预备性训练后各有专长,若没有一种高度的身份荣誉意识,可怕的腐败将给这个集团造成致命的威胁,甚至国家机构纯粹技术性功能也会受到威胁[10]。个体警察应当以成为一名优秀人民警察为自己的职业信条,从“我想当警察”发展为“我要做好警察”。需要对自身的警察角色进行学习、领悟和认识,历经实践、调整、适应培养,树立起正确的警察角色观念和职业荣誉意识,加强警察政治意识、法律意识、服务 5 意识等警察角色必备意识要求的培养。在日常行为中时刻注意保持自己的警察形象,以警察职业群体的特殊要求严格约束自己。最后要充分发挥人格魅力,强化警察公信力和感召力在警察权威构建中的重要作用,不但要严格执行法律,更要严格遵守法律。警察守法是警察执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自己遵守法律,才能要求他人(执法对象)守法。警察守法又是警察执法的条件和保证,只有自觉、严格的守法,才能够积极、公正地执法,才能够严肃、认真执法[11]。警察执法需要权威,但警察权威产生从而形成警察“强势”必须以警察“奉法”为前提。

(三)规范引导舆论传媒,为维护警察执法权威创造积极舆论影响

设定规范,合理限制,划定媒体介入公安工作的合理界限。

1、要合法合理。传媒在报道和监督中享有的自由是相对的,其行为底线依然是人人都得遵守法律,不能违背法律法规而我行我素。

2、要客观公正。新闻媒体要做到客观公正就要坚持“四性原则”。一是真实性。新闻媒体所报道或监督的事实必须绝对真实。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把握正确监督,防止不正当干预的基本原则。二是严肃性。新闻媒体介入公安工作所使用的资料必须严肃。不能“捡到篮中就是菜”,要进行认真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工作。写作中不能只追求“惊心动魄”或“趣味盎然”而忽略了它的严肃性。三是准确性。新闻报道不仅强调选用事实的客观真实,同时也强调报道中涉及的法律内容和法律用语准确无误。四是公正性。要学会让诉讼双方说话,让第三者说话,以免造成当事人话语权的不平等。

3、要遵守司法特性。要明确监督的目的,从维护和促进公安工作公正的目的出发,监督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应当服从于这个出发点;要在监督过程中把握好界限,对已进入诉讼程序的具体案件,不搞夹叙夹议,不做不切合实际和煽情性的评论,以客观真实的报道来展现公安工作的客观、真实。

4、要善意和赋予建设性。新闻媒体介入公安工作还应当是建设性的。所谓建设性,是说不是为揭露而揭露、为批评而批评,而是就公安工作实际中存在的疑点、难点、盲点、普遍性问题或倾向性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剖,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规范文明公正执法,为树立警察执法权威赢得警察威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形象的塑造和执法权威的树立离不开自身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公安机关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执法工作的方式和水平。各级公安机关要教育民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提倡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改进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水平,熟悉执法业务,杜绝各种不文明的执法现象,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起“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理念,维护好警民雨水情谊,夯实警察执法权威生长的土壤。对于那些徇私枉法,伤害人民群众利益和感情,破坏警察形象的“害群之马”,要坚决清退出公安队伍,对于触犯法律的要追究其法 律责任,从而彰显公安机关对执法权威建设的重视力度。只有用过硬的执法本领,良好的执法形象,公正的执法态度去赢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支持、理解和拥护,才能真正树立执法权威。

(五)加大打击暴力袭警犯罪力度,为维护警察执法权威加强法律保障

遏制暴力袭警犯罪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严厉打击,加强对袭警案件的查办力度,让犯罪分子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付出高昂的代价。当前,对于暴力袭警案件的查处还存在着“避重就轻”的现象,很多地方政府和公安机关从顾全大局、维护地方稳定的角度出发,对于袭警案件大都采取折衷的处理方式。以2004年以来陕西省发生的暴力袭警案件的处理情况为例,暴力袭警犯罪嫌疑人受刑事处罚的仅占15.2%,大部分袭警案件仅作了治安处理。除去现行法律规定的处罚程度较低的缘故,对袭警案件查处力度不够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这样的处理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不利于维护公安机关的执法威信。各级公安机关在强调热情服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自身执法权威的建设,在遭遇暴力抗法时,应当大胆执法,采取果断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同时要本着从重从快的原则查办袭警案件,让暴力袭警者为自己的袭警行为付出高昂代价,依法维护警察执法权威。

参考文献:

[1]【美】哈罗德·伯尔曼著.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三联书店.1991。[2]**等著.法律信仰: 中国语境及其意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毛寿龙著.政治社会学———民主制度的政治社会基础.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4]江必新.行政诉讼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270-276。[5] 【法】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5: 154.[6] 刘贵涛.警察素质攻略[M].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8: 128.[7] 重庆打黑时数百警察涉案学者称机构改革系必然[N].新京报, 2010-03-31.[8] 郑观应.郑观应集.盛世危言[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 499.[9] 张康之.道德整合:社会公平与社会秩序获得的根本出路[J].学习与探索,2002(1).[10]【德】韦伯.学术与政治[M].北京: 三联书店,1998: 67.[11] 李健和.论警察守法[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1): 97.

第三篇:城管执法之我见

城管执法之我见

2011年我通过招考进入城建监察大队,春节刚过,我们这批新队员开始正式上班了。曾经以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城管队员是件很简单的事,每天只要尽心尽责的巡查、管理、执法,这工作就水到渠成了。但是经过这几天系统的学习,让我对城管管理工作有了全新的体会和认识,更了解了其中的艰辛和不易。但既然成为了一名城管工作者,我就一定会迎难而上。

城管工作而言,这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关系到城市规划、市政工程设施、公用事业、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房地产六大方面,它涉及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也包含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关系。近年来,城管成为吸引人们眼球的热门词汇,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媒体上都能找到有关城管的消息,然而充斥在其中的绝大多数是那些批评、指责、嘲讽,鲜有表扬鼓励。这本身就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广大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城管人员是城市秩序、城市环境的维护者,其工作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支持。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呢?通过业务老师对我们理论及实践操作的培训,通过和单位前辈们分享他们来自一线工作所获得的经验总结,我体悟到了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不被叫好的几个原因:

1.管理职责多而杂。有句流传在城管当中的话就很好地描述了这种情况--“城管城管,无所不管”。从小摊小贩随意占道经营到违章建筑物的乱搭乱建,从户外广告随意设置到渣土运输破

坏环境卫生,都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管理对象弱势化。由于城管管的事多而杂,导致其管理的对象也是包罗万象,参差不齐,但更多的还是小商小贩等广大弱势群体。以小商小贩为例,绝大部分人是为了个人和家庭生计才出来占道摆摊,一方面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同时其本身处于社会底层,极易引起民众的同情心,这就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舆论压力。

针对以上几点原因,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一、加强城市管理法规宣传力度,加强对群众的行为引导。一是强化新闻舆论引导。要加强与新闻传媒的沟通,采取在电视、广播、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开设专栏,制作城市管理公益性广告、采取定点定期宣传等形式,占领舆论主阵地,营造舆论氛围,一改目前城管执法负面消息满天飞的局面,从而在全社会树立正气,提高市民对城管执法工作的认知度,提高正面效应。二是与社区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引导。社区与群众的接触更多一些,更了解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我们可以利用好社区这一平台,积极进行城市环境意识教育,利用社区宣传阵地,加大对城市管理法规、知识的宣传,强化群众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三是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开展“城管知识进学校”活动,从年轻一代抓起,增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城市环境观念、城市公德意识。四是举办一些由各行业志愿者参与的系列活动,让更多人认识城管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

二、“疏堵结合”。为了满足当地群众购物方便的需要,同时也解决部分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可考虑在局部地区设置疏导点,但是需要登记,并在规定区域、规定时间内经营,同时搞好责任区内卫生环境。另一方面,对于无证经营或违规经营的摊点应加大查处力度,坚决予以取缔。

三、文明执法。我们城管执法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执法,同时在执法过程中摄像存档,并将执法过程和结果向公众公开,一方面让群众更了解城管工作,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接受群众的监督,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明执法工作水平。

面对社会对城管的非议,我们这些新鲜血液既要正视它的存在,更要从自身出发做好本职工作,为我们的城市管理事业塑造美好的未来。对于我来说,要多向领导和同事学习,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点一滴学起,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做个文明、公正执法的合格队员。

最后,我坚信只要每一个城管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流了汗、尽了责,最终都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也会为自己所从事的不凡工作感到无比的骄傲。

第四篇:艺术执法之我见

艺术执法之我见

所谓执法艺术,可以理解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为目标,灵活主导形势、掌握时机,创造性地进行执法的工作方法。这也是反映执法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执法水平的综合性标志之一。

一、提倡执法艺术的必要性

1、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励行法治和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保障百姓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的工作必须以和谐理念为统领,以求和谐,促和谐为起点和归宿,思想观念、谋求布局,能力素质、执法行为等各个方面都要按照和谐的要求做出调整和改进。必须正确认识“为谁执法”、“怎样执法”的问题。具体实践中,既要实现集体内部的和谐,又要实现横向联动的和谐;既要实现执法方式的和谐,又要实现执法目的的和谐;既要实现严格执法和热情服务的和谐,又要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

2、日常工作需要。执法过程中,如不讲究执法艺术,把大量的人、财、物投资在一个案件上,不仅牵制了其他工作的开展,而且加大了经费的投入,事倍功半,这与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相悖。讲究执法艺术,往往会事半功倍,能够

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效果。

二、执法艺术的技巧。执法艺术有丰富的内容,其技巧渗透和反映在服务触角、观察判断、应变速度、处理方式、用语措词、语气态度、程序规范、节律把握等方面,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关联性、多样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执法实践中,我总结的执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缓解疏导避锋芒 企业负责人一般都是带有情绪的,遇此情形,我们不要立即打断他,而是耐心听取他的陈述,等他“发泄”完了,再跟他讲法律程序。采取克制和一定限度的容忍,给予脑筋转弯的时间,以避其锋芒,冷其情绪。在对其进行教育说理的基础上,让其冷静思考。通过缓解疏导,能够很好地缓和气氛,避免针尖对麦芒的僵持局面。

2、文明礼貌求配合。职业病方面投诉日益增多,在接待当事人的时候,应当礼貌客气,“一声问候、通过 一句请坐、一杯热茶”,拉近我们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避免使用过激性语言刺激当事人,尽可能使当事人以平和的心态主动配合办案。通过文明礼貌的招待,能够极大的缓解当事人的抵触情绪,使其能主动配合工作。文明礼貌,积极寻求配合,从而把握住执法的主动性,能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揣摩心理。揣摩心理,就是要察言观色,透过当事人的言谈举止、面部表情、衣着体貌等现象,窥测他的内心世界,把握其心理状态和脾气性格。在执法过程中,应当善

于察言观色,严谨周密,善于思考,找准ta的顾虑和弱点,是注重经济利益还是社会利益,分析利弊,击溃他们的心理防线,从而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发挥团队作用,刚柔并济显效果。是指在执法过程中,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强调法律的严肃性、强制性与神圣性,必须理直气壮,敢于碰硬。柔则是耐心向当事人摆事实、讲法律、评道理,以理来说服当事人。刚柔并济,两者既不能顾此失彼,亦不能厚此薄彼。刚性过强,只顾依法办事,而疏忽当事人的心理感受,往往只能取得法律效果,而不能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柔性过重,只顾一味迁就当事人,就无法把握执法的主动权,后期执法工作就难以开展下去。只有刚柔并济、硬软兼施、有度有节,才会产生较好的法律效果。

5、以人为本献关怀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按照“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指导思想,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也应当以人为本。要始终把保护广大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重要价值取向,在完善和落实执法为民的各项措施上下功夫。

6、及时沟通是良药。沟通在执法工作中,对案件的处理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沟通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案件的处理结果和处理效果,因此必须重视执法的沟通工作。在办案过程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应及时向领导汇报,与领导沟通,取得领导的支持,才能顺利的解决困难。另外,也应当与当事人沟通,更应当组织当事人进行沟通,只要沟通到位,很多案件都能调解结案。沟通是一剂良药,是助推器,及时沟通,做到心中有数,才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7、换位思考缩距离。在开展工作时,应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己度人。要善于投入真诚、朴实的感情,学会换位思考,充分体会当事人的难处,对于纠纷的解决,不求快而求稳,以缩小与当事人之间的情感距离。作为一名执法人员,应忧当事人之所忧,乐当事人之所乐,把法理、事理、情理巧妙揉合在一起,输入到当事人的心灵中,以法、以情、以理为他们排难解纷,这样不但能使纠纷平息,还能为当事人今后可能的互利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执法工作的正面效果得以扩大。

8、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必须提前做好文章

9、提高服务水平,及时反馈

三、艺术执法的要求 高素质的执法人员是执法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执法需要艺术,是建立在高素质的执法人员的基础上的,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品德低劣、业务不熟的执法人员,不可能在执法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也不可能在群众中树立起执法为民的形象,吃拿卡要是群众对一些素质低劣的执法者的生动描绘,业务不精只会换来当事人的嘲笑。这样的人,在执法中再讲求“艺术”,也不可能得到相对人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只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树立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良好 社会形象,做到规范执法,才能将执法的艺术性完整地体现出来。讲究运用执法艺术,需要执法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修养,厚实的基本功。首先,要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善于着眼政治,站在维护稳定大局的高度洞察社会现象,分析处理问题;其次,要有娴 熟的法律知识。这是讲究执法艺术的前提;再次,知识面要宽。除了掌握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外,还要博览群书,有目的地学习社会学、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等科学原理,拓宽知识面,增添执法艺术细胞,四是要具有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掌握执法主动权;五是练就能言善辩的口才,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文明规范的用语,使有些心存不轨的当事人无“把柄”可抓;六是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遇变不惊,处乱不慌,“怒不变容,喜不失节”。受辱不冲动,修身养性,“内正其心,外正其容”,热情但不失威严,灵活但不失庄重,耐心但不失果断,坚定中不失柔韧,干练中不失细腻,言谈举止得体有风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状态,指全体人民处于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状态。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要求政府部门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 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执法人员新的要求,那就

是要不断的提高执法水平,学会艺术执法。和谐社会建设中,艺术执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开展,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执法工作只有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愿望,以人为本,务实做好群众工作,那么和谐社会的建设成本才会有所降低,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想,就会早日变成现实。

第五篇:民警公正廉洁执法工作总结

公正廉洁执法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XXX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把开展公正廉洁执法工作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明确工作目标,推进措施落实,健全工作制度,建立长效机制,认真抓好公正廉洁执法工作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满意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安排部署。XXX相继组织召开了全县政法工作会议、全县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会议、政法系统“纠正执法问题、促进公正执法”专题教育活动动员会、政法系统争创“践行执法为民,公正廉洁执法”先进单位(个人)活动动员会等会议,对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制定出台《XXX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工作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全县政法机关公正廉洁执法的实施方案》、《XXX政法系统“纠正执法问题、促进公正执法”专题教育活动方案》、《关于印发<争创“践行执法为民 公正廉洁执法”先进单位(个人)活动方案>的通知》,对开展公正廉洁执法工作方法措施、目标任务、整改要求等进行明确规定。

(二)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对公正廉洁执法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检察院检察长任组长,县委政法委分管副书记及公、检、法、司各单位分管副职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法委,具体负责公正廉洁执法各项工作的实施。同时,成立了由政法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的政法系统公正廉洁执法工作督查小组,加强督促检查,推进活动顺利开展。政法各部门也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公正廉洁执法工作,为该项工作扎实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明确工作目标。为推动我县政法机关公正廉洁执法工作,县委政法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20XX年XXX公正廉洁执法工作任务分解》,将8个方面重点工作量化分解了32项具体任务进行安排,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要求,为组织落实打好了基础。同时,为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建立了信息报送制度、联络员制度等,建立了工作台帐,进一步明确综合组和材料组的工作职责,加强了信息报送工作,提高办公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执法能力。为加强对全县政法干警的教育培训工作,县委政法委专门制定《全县政法干警教育培训工作方案》,政法各部门按照要求,切实加强对政法干警的业务培训工作,明确培训对象、内容、方法和时限,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今年以来,我县政法机关举办专题培训班共培训干警600多人,有效提高了政法干警把握运用法律政策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提高了岗位技能,使队伍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五)推进信息化网络建设,为公正廉洁执法提供保障。

政法机关加强局域网建设,以政法系统信息网络为平台,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干警执法档案网上管理和执法信息录入工作。

(六)完善执法公开机制,加强执法监督。政法机关通过建立完善裁判、司法文书上网制度,扎实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全面推行“阳光工程”,除法律规定需要保密的事项外,对执法活动、重大工作部署等一律向社会公开,对疑难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进行公开听证,公开审查,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广泛了解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意见,倾听群众呼声,进一步增强了执法透明度和执法公信力。同时,我县把案件评查工作作为执法监督的切入点,建立案件评查工作机制,制定《案件评查办法》、《评查工作方案》和《工作细则》。截止目前,全县政法机关共排查出的执法问题XX个,涉及具体案件XX件,存在执法问题案件XX件,已纠正整改案件XX件,追究责任干警X人。

(七)建立执法考评机制,树立公正执法导向。为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工作深入开展,我县把政法机关的执法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评。政法机关按照要求,制定执法考评细则,把执法思想正不正、执法能力强不强、执法质量高不高、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多不多,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好不好作为执法考评的主要内容,并把考评结果作为干警晋级奖惩和选拔任用的依据,有效提高了广大干警的公正廉洁执法意识,履行职责的能力,保证了案件质量,提高了办案效率。

(八)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干警廉洁自律意识。为确保政法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年初,专门召开全县政法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政法各部门一把手和县委政法委签定《XXX政法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制定下发《政法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要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意见》等系列文件,对政法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政法各部门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层层分解,把责任落实到人。通过狠抓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有力促进了全县政法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九)加强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县十分注重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建设,一是狠抓了政法部门领导班子政治理论学习。根据形势要求及时部署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学习贯彻上级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二是引导政法部门班子成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垂范,认真履行职责,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三是建立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政法各部门领导班子成员都联系了基层单位,并积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困难,得到了基层干警和群众的好评。四是落实政法干警的政治待遇。政法机关实现了职级高配,充分调动了广大政法干警的工作积极性。

今年1月-11月份以来,县公安机关共立各类案件XXXX起,与去年同期XXXX起相比,下降XXX%,破获各类案件XXX起,抓获犯罪嫌疑人XXX人。其中,命案发XX起,侦破XX起。侦破“两抢一盗”案件XXX起,抓获犯罪嫌疑人XXX人,打掉犯罪团伙XX个,抓获犯罪团伙成员XXX人。侦破涉黑、涉恶案件XX件,打掉犯罪团伙X个,抓获犯罪嫌疑人XX人;县检察院共受理提请逮捕案件XXX件XXX人,批准逮捕案件XXX件XXX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XXX件XXX人,提起公诉XXX件XXX人;县法院受理各类刑事案件XXX件,审结XXX件,有力地震慑了犯罪。

一、存在问题和不足

1.是对廉洁从政反腐倡廉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动性。

2.是在工作中也参与了一些宴请陪客活动。

3.是存在老好人现象,不愿对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个人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上述在思想、工作、作风上暴露的一些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根本上有自身的主观世界改造不够,认识不深,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重事务,轻学习。认为身处基层主要是抓好工作落实,不要求有多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学习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2.重指导,轻实践。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同志去做,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历亲为,缺乏深入实践考察研究。

3.重安排,轻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用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工作。

三、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

1.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了进一步提高政治敏锐力、政治鉴别力和政策水平,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夯实自身的思想政治基础,筑牢反腐拒变防线,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二是牢记“两个务必”。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地位、名利、权力,在思想上筑起反腐廉政的长城,自觉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少琢磨组织上给了我什么,时刻想着我为党和人民做了什么,真正做到清清白白做官,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2.坚持廉洁从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作为镇党政班子成员,我们认真遵守镇机关管理制度,注意从思想源头上下功夫,按照“《廉政准则》中52条不准的要求,做到头脑清醒,政治坚定,做到清正廉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身作则,严格按照规定和制度办事。一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按照工作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不讲无原则的话,不办无原则的事,坚持公平正直,不徇私情,珍视和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勤勤恳恳地做好各项工作,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办事,公正做人。二是坚持严以律己,不搞以权谋私。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在招待来客等方面,不搞大吃大喝和相互请吃,不搞铺张浪费。三是在各项工作中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

三、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要求,扎实搞好党风廉政建设

“公生明,廉生威”,我们在以身作则执行廉洁从政规定的基础上,还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放到突出的位置上。加强管理和监督,努力使全体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对工作中出现的廉政方面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制订新对策,有效防止了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滋生蔓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在勤政廉政方面,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强化廉政自律工作,努力克服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廉政准则》要求为准绳,更加廉洁从政、克己奉公,勤政为民,更加坚定地与各种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虚心听取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批评意见,自觉接受全镇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为全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载维护民警执法权威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维护民警执法权威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监狱民警执法自查情况

    监狱民警执法自查情况明执法、人性化管理”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可逆流的潮流,成为了监狱的政策制定、决策者、法律监督者以及学术专家们所追求的治狱理念,作为政策执行、事务决策......

    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

    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 目 录综述 一、政策方针指引,维护宪法最高权威的基础性措施 (一)坚决维护和贯彻落实宪法有关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和发展方向的各项规定 (二)健全完善保证宪法......

    加强宪法宣传教育维护宪法权威尊严

    加强宪法宣传教育维护宪法权威尊严加强宪法宣传教育维护宪法权威尊严在第三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司法部共......

    加强宪法宣传教育维护宪法权威尊严

    加强宪法宣传教育维护宪法权威尊严在第三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司法部共同举办的“12·4”全国法制宣......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二)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我国公民拥有的权利与义务,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2.情感态度观念 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

    加强宪法宣传教育维护宪法权威尊严

    加强宪法宣传教育维护宪法权威尊严在第三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司法部共同举办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座......

    增强宪法意识 维护宪法权威

    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尊敬的周书记、李镇长、左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全体同志们:我是湘潭市理论政策宣讲团成员熊虎,其实大家更熟悉我是市派连云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此时此刻......

    坚持依法治国维护法律权威

    坚持依法治国维护法律权威依法治国,深入开展法治理念教育,要求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检察机关必须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