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田径训练让运动员快乐起来
[摘要]体育中的快乐学习同样代写论文也能应用到田径训练中。业余体校体育训练是体育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提高业余体校田径运动成绩,让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能积极主动参与是重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快乐训法在训练中的应用,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训练状态,效果比较好。
[关键词]业余体校 快乐训练 田径前言
快乐体育,是指从终身体育与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和每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使学生能自主地、欢乐地从事体育学习。它不仅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的与任务的手段,而且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和丰富情感作为目的,因此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有利于发展体力与智力,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快乐体育在业余体校训练中也可以应用,我们称它为“快乐的训练法”,是指在日常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在安排练习内容和方法时能使运动员愉快地接受,让运动员在训练中要刻苦但不疲劳,学中有快乐,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业余体校的学生大多在青少年时代,身体发育旺盛时期,具有活泼、好胜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比较单一,运动技术不稳定,如果在训练中方法不当,可能使运动员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训练中采用传统的练习方法的同时,要改变训练方法,笔者经常用快乐的训练的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业余体育快乐训练的应用
2.1训练中既要严格又要调节快乐气氛
在训练中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必要的,但教练员过于严厉,使训练紧张,反而压抑了运动员的个性发展。教练员要多关心和爱护运动员把他们当朋友和知己。在训练中教练员要用赞美的语言鼓励学生,用幽默的语言来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少用批评讽刺的语言去刺激他们,不要把发脾气、斥责甚至体罚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带入训练之中。要让学生在训练中感觉教练员既严肃又慈祥可敬,帮助运动员在学习和掌握动作技术时树立自信心,身心愉快地投入到训练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日常的训练中,经常会碰到运动员水平不
一、接受能力有差异,在学习一个新动作时,就会出现一时难于掌握的现象,这时教练员就要有耐心、细致地分析其原因,多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如“你真笨”或“你的动作太差”,甚至动手体罚学生,其结果会导致运动员产生逆反心理,产生不想练等现象,所以教练员的言行举止十分重要。在训练中教练员、运动员只有好的心情,才会有好的结果,在训练休息期间要善于用幽默的“玩笑”来调节运动员的疲劳和紧张情绪,使之起到精神放松的效果。
2.2训练手段多样化
2.2.1音乐法
音乐能调节紧张情绪,缓解疲劳,起到放松肌肉和加强动作节奏感的作用,如在中长跑训练的准备部分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使学生在准备活动时提高兴奋性,在整理放松阶段,可选择节奏柔和、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消除疲劳,享受音乐,娱乐身心。
2.2.2辅助法
中长跑比较单调,如果单纯的重复跑、跳练习,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厌烦。因此,课时的安排要别具一格,有新鲜感,能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感到乏味。如长跑的间歇练习可设计800m+600m+400m+200m金字塔式的练习。另外,练习时可以经常改变路线让学生在事先绘制好的路线上跑,如螺旋形、圆形、三角形等,并在这几种图形上不断转换,在跑的过程中改变节奏、方向、姿势等。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2.2.3比赛法
比赛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特点,创造机会让他们竞争和参与,如中长跑练习的追逐跑。在比赛分组时教师应注意到分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要把学生按性别、成绩等分成运动能力、水平均等的几个组,只有在公平的条件下,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比赛更精彩、更激烈。
2.2.4游戏法
体育游戏一般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并使人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和满足,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要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长时间高热情的参与练习。在组织游戏前应讲明规则,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按规则进行游戏。在练习的间歇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较强趣味游戏来达到积极休息的目的,也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放松,如“传笑游戏”接力,让学生在愉快、放松的笑声中结束,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手段。
2.2.5提问法
中长跑训练中,教师要有计划地讲解和设问,让学生掌握和巩固相关的知识。如决定中长跑的因素是什么?要保持体能必须做到什么?跑动过程中的节奏和呼吸频率怎样调整?使训练与所需知识结合,比单纯的理论和实践课更能使学生接受。
2.3训练计划安排须合理化、多样化、科学化
田径训练比较单调,如果单纯地重复跑、跳、投练习,久而久之运动员们就会感觉厌烦,并易产生疲劳枯燥,导致消极情绪。教练员要多动脑筋,安排训练要多样化、科学化。不同的训练方法,可有相同的训练结果,达到同一个目的。让运动员感到训练安排有特色、有新鲜感,更容易接受训练安排,这才是最成功的训练计划与实践。比如,中长跑训练,不要总是在场地跑道上跑,可安排听音乐跑、变速跑、追逐跑、野外跑、林间跑、上山跑等方法,都能起到提高奔跑能力,发展耐久力和提高专项成绩的作用,采用不断变换训练环境和方法还能克服单调、枯燥的情绪。在大自然中训练,开阔了视野、心情舒畅愉快,运动员就能投入更大的精力去完成训练任务。又如,在短跑的起跑疾跑练习时,可采用起跑上台阶,利用自制训练器材和抗阻训练法、起跑上坡跑等方法,既能较快的纠正起跑上的身体抬起过早的错误动作还能发展两腿起跑蹬地力量。结论
快乐训练有助于运动员缓解疲劳,减少受伤,身心愉快,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快乐训练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人体潜在的活力,塑造人体可观的精神状态;“快乐训练”能全方位地推动人体身心健康,而人体理想的活动是对“快乐”很好的体现,体现出“快乐”对人体的影响与该项目的影响,依然能提高运动成绩,更能提高人体的竞技意识,激发人体的竞技欲望;快乐训练能使教学方法个性化和多样化,充分体现了当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新时代人文体育精神——以人为本的原则。快乐训练法还需要在业余训练与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有待于教练员们去发扬、去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特色、科学可行的方法,为提高业余训练水平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芦秋菊.怎样让体育教学成为主动体育、快乐体育[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1999,(03).
[2]钱群.趣味体育游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5.[3]曹淑忠,贺晓春.再议可否用往返跑练习速度[J].体育教学, 2003,(04).[4]程中庆,崔秀馥.让学生轻松积极练好中长跑[J].中国学校体育,2003.[5]樊玉杰,周艳.体育游戏在田径教学中的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3,(4).[6]吕东波,夏晶等.浅析快乐体育在中长跑训练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1).[7]赵星.对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之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4,(03).
第二篇:让阅读“快乐”起来
让阅读“快乐”起来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经常被问到“孩子不喜欢读书,怎么办?”,“孩子的作文写不好,怎么办?”,“孩子的阅读分析能力差,怎么办?”这也是我经常在思考的问题,我经常地回答是:“让孩子多读书,读他们喜欢的书,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上读书,让阅读“快乐”起来,是语文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重共性统一轻个性差异的倾向。造成语文阅读能力较差。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归纳出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方面:
1、缺乏阅读的兴趣
我对不同年级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他们第一兴趣的百分比分别为:文艺活动26%、美术活动21%、体育活动21%、科技制作20%、阅读活动7%、数学活动5%由此来看,学生在阅读项目兴趣上低于其它类活动有的学生说,阅读活动不如文艺娱乐活动有吸引力;有的学生认为,看电视、玩电脑、听音乐,直观、生动活泼,比看书有意思,由于缺乏阅读兴趣,看书的人就少。
2、心理障碍较重
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出现惧怕和偷懒两种心理倾向。
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发现有18%的学生在课堂上朗读感到“很紧张”,有38%的学生当众读书不知怎么读好,不好意思读,6%的学生不愿意让老师教自己读,2%的学生应付读书。分析其原因:惧怕是因为怕读不好被同学嘲笑,读错了挨老师批评;偷懒是因为学生自制力较差,不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所以不读书或少读书,或应付读书现象时有发生。
3、缺少方法
教师为了求得统一的“高标准”,重分析轻阅读,重深度轻宽度,把主要精力用在词句段的分析上,课堂上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感悟,冷落了学生的读书指导,忽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学生自主读书的积极性。
4、阅读总量偏少
学校读图书室由于管理人员较少,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加之图书室新书数量较少,种类比较单一,回到家家长也不重视,造成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小。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目的做了如下表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广
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那么如何改进阅读教学,让阅读“快乐”起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1.选择适宜的内容
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他们选择程度适当的读物。如第一学段的低年级学生可以选一些浅近的注音读物,“浅”就是浅显,学生能读懂。“近”就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便于运用生活经验帮助阅读。如:引导学生阅读童话、寓言、故事、民歌、童谣、古诗等。第二学段的中年级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文质兼美的叙事性文章、优秀诗文及趣味性强的少儿读物。第三学段的高年级学生除了阅读叙事性作品、、优秀诗文外,还可适当的读一些文学作品、科技作品、简单的议论文和浅易的文言文。这样便于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读懂作品,能读懂就有收获,有了收获就会有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创设读书情境。课上可采用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形式,启迪学生阅读兴趣;或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课下可开展读书演讲会、朗读擂台赛、故事会、辩论会、速度竞赛、读书笔记展览等,把个体的、小组的、班级的阅读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提高阅读兴趣。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必须落实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阅读行为愈自主,阅读过程愈能展现和发展学生个性。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对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要敢于拓展自由空间,倡导学生自由阅读,学生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二、创设阅读情境,诱发阅读情感
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民主、宽松、融洽、自由、坦然、愉悦,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阅读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主动创设民主的阅读情境,全面解放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排除一切心理障碍,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
1、发挥典型个例的示范的作用
语文课堂要容许多元思维并存、容许认知的分歧和偏向,容许学生出错,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读书的热情。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平等地、多感官、多方位地、愉快地参与阅读过程,使每节课都有典型个例出现,每节课都成为展示学生个性和才华的舞台。在我教《火烧云》这一课时,在导读其中“火烧云上来了”这句话时,有一个学生反复读了6遍,终于读出了这句话的韵味。我及时激励这一典型个例,全班同学朗读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颇佳。由此可见,典型个例示范作用的效应。
2、开展激励性教学评价
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独特体验和个人感受,哪怕只有一处读的好,教师都要以真诚的语言、期待的目光来有效地调控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鼓励其闪光点,使学生心理处于“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始终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投入到阅读学习活动中。
三、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加强朗读教学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并贯穿于各个学段的目标之中。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如: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欣赏性朗读等,以情传情,以情激情,以情悟情,使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体会文章内容与意境。
2、教给学生多种形式读书方法
阅读方法不只是朗读,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默读、朗读、精读、略读、浏览、探究性阅读等多种读书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读书方法,学生才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按照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主读书,才会正真领悟文章的情感和内涵。
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拓展阅读范围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从课内走向课外,开放阅读课堂,使阅读教学与课外活动沟通,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努力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一是向课外开放。如: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后,课让学生收集英雄人物的资料,然后为英雄人物建立小档案,内容可自行设计:如姓名、性别、年龄、年代、主要事迹、精神品质等,然后以此为内容开展交流会、欣赏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践中发展、提高。二是向社会开放。让学生投身于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和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可利用现代化信息媒体,听广播、看电视、看录像、上网查资料等,拓展学习渠道,让学生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还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和大自然,如开展小记者采访、当小导游、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尽情地学习,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此外,要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图书室坚持向学生开放,给学生提供读书的场所和空间,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让阅读“快乐起来”让孩子们喜欢上读书,这样才能完成小学阶段不少于100万字的阅读量,才能真正实现阅读的总目标。
第三篇:让写作快乐起来
让写作快乐起来
【内容摘要】:本文从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作文教学谈起,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快乐写作。
【关键词】:作文教学积极心理学心理体验积极力量
沉浸理论快乐写作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令人最苦恼的莫过于学生的作文教学,写作课上,学生诚惶诚恐,兴趣不高,搜肠刮肚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苦不堪言却收效甚微。总之,教师与学生在写作中既苦又累,到了“望文兴叹”的地步。为了解决这种困境,我们要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进行快乐写作。
这种理念源于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本—沙哈尔所开设的积极心理学课程,“让学习的过程本身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在他的课程中特别强调了心理学家西卡森特米哈伊的“乐在其中并实现成就的沉浸体验”理论。我们都有过沉迷于阅读或写作的经历,有时连别人叫都听不见,在这种沉浸状态中,我们享受着积极体验,同时也作出积极表现:我们感受着快乐,展示最好的状态。在此最佳状态下,我们更有效地学习、成长、进步以及向未来的目标迈进。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帮助下,笔者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快乐作文”的尝试:去掉学生 1的“苦”和“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和“乐写”。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乐”起来呢?
第一、作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写作中,许多学生不是感到焦虑,就是觉得乏味,因此他们无法享受写作过程,也无法发挥自己真正的潜能。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文时,目标只是为了取得高分数、动力不足(“这不是我想写的,是老师让我写的”)、没有情感投入等等,学生本身所隐藏的潜力、积极力量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这样学生哪会写出好的文章。这种不佳的心理状态在漫长的反反复复中就会形成心理定势,对每一次作文都会有很深的负面影响。所以,当学生期望目前的改变和未来的收获时,教师应该针对其个人潜力,给予恰当的题材和命题,不断增加难度并不断加以肯定鼓励,让孩子们有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
当孩子们有了写作兴趣,处于一种真实的写作状态,“以我手写我心”,他们就有了一种内在的心理内驱力与心理张力,这样的心理状态起着激发兴趣、引导构思、准确表达、推动整个写作过程的作用。所以我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充分肯定学生们的写作心理,重视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不断强化,逐渐消除学生们的消极心理定势,“写作难”的困境大有改观。
积极的心理体验能开启学生的积极力量,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才能以愉悦的心态去作文。同时,教师对写作的指导,态度也应积极,要用激情、语言、行动等感染学生,把他们的写作兴趣诱导出
来,使之与自己产生共鸣。
写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心智技能。一次写作活动的成败,与写作者的心理因素大有关系,所以,心理体验的积极与否非常重要。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和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接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更好地促进语文学科教学。
第二、作文教学要结合学生自由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快乐地“以我手写我心”。
许多技能、方法、能力、交往、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隐性知识,只能通过意会的方式进行传递,习作技能的掌握就是如此。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心理状态不同,每个学生的体验也是不同的,其反思的方面也不会相同,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体验。从习作角度来看,每一名学生的生活经历都应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顺应学生的自由的心理体验,引导每个学生从自己特有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把课堂变成充满生命活力的场所。文章永远是作者心声真实、自然的流泻,是心坎里唱出的歌。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写作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与精神的发展、生命轨迹成长同步的精神旅行。因此,作文教学中只有尊重孩子们独特的审美体验和他们年龄阶段特有的个性化语言,才能真正解放孩子们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出自己的话。
我们知道,顺应学生们的天性、让他们在丰富的体验中自由练习,并不意味着放弃指导。不放弃统一的指导,不是主张用成人写作的标
准去要求学生,更不是设置框框,求全责备,使学生瞻前顾后。教师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快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常格”,为“出格”作好准备,用统一指导,为自由与个性奠基。当学生的体验需要启发引领时,教师就应以自己的经验去为他们提供拐杖;当学生的写作水平已提升到一定境界时,教师就应悄然退出,微笑着欣赏他们的成长。
第三、作文教学应拓宽模式,让写作课“快乐”起来。
我们可以在写作指导课上营造愉悦的心理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下,在浓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激发出他们写作的兴趣。我的做法是选择合适的场所,设置丰富多彩的形式,把写作课上“活”。除了在平时的教室上课外,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到室外甚至是到校外上。如写景,大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观察甚至可以引导其画画、摄影等,然后再整理、创造成文。再如写人,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进行采访或做其他的集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对人物的观察,然后才成文。成文后还可把写同一人的文章汇编成集,让孩子们交流、评议、总结。这样的积极体验更能促进孩子们的作文兴趣,写出更精彩的文章。
根据美国的过程写作法,预写作也是其重要的阶段,但有很多教师忽略了。因此,在指导写作时,我设置教学目标后,会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征集题目,然后进行筛选。定好题目后,再向学生征集词语与事例,让学生把认为适合此题目用的词语和事例列出来,大家进行评价筛选,对被选中题目、词语、事例的作者给予表扬或奖励,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参与积极,在他们还没有正式动笔前,其实
就已参与写作了。而且,他们没有压力,如果推荐的题目、词语或事例被选中的话,还会产生成就感,其兴趣肯定会大得多。
对学生的作品,除了选择出一篇篇的佳作外,还要选出某个段落或某些句子很好的作品,把其精彩的部分选出来,进行配乐朗诵,或编成小品,画成漫画等。对于同一训练目标的作文课,要围绕目标,从不同的角度把它上的趣味盎然。如写人,可以指导学生写自己——猜猜我是谁,还可以指导学生写别人——猜猜他是谁,写完后在班上朗读作品,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评评哪里写得像,哪里写得不像,议议怎么写才能更逼真更生动等。这样有情趣的课程会让孩子们耳目一新,大大增强他们的写作激情。
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弱学生的厌倦心理,对其兴趣的产生有积极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不是单独完成的,都是在集体的氛围下互相督促、互相合作、互相影响完成的,积极的心理体验驱使他参与这些活动,完成这些活动,并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写作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了。
第四、作文教学要改变传统评价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写作的乐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提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教;自能改文,不待教师改”的理想境界,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理想。所以,我们要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让大家共同议,适当的时候老师点评。要针对一些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殊性去讲评,评出特色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充分开发了学
生的潜在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有了共识,思想认识水平会有提高。要替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精致的小本子,写上自己的得意之作,按学号轮流在“课前三分钟”交流。在学期末让他们每人挑选一篇自己感觉最满意的文章上交,并集思广益集体设计封面、前言、目录,最后老师协助一起打印装订成全班的文集。可以想象,当每位学生拿着一本如此沉甸甸的文集时,心中的成功感该有多么强烈。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的努力还只是一种尝试,更多的改革等待着我们去开启、去探索。快乐写作、自由写作注重了学生积极心理在教学中的运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入到“理想写作”的境界。使我们的作文课程如同泰勒博士在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一样:“其奇妙之处在于,当学生们离开教室的时候,都迈着春天一样的步伐”。
【参考文献】:
《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版
第四篇:让写作快乐起来
作文教学案例
让写作快乐起来
一、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中,令人最苦恼的莫过于学生的作文教学,这是一个我执教的差班,共有21名学生,各科成绩普遍很差,这些学生平时写作文字数总在四百字左右,所写内容单调乏味,不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平铺直叙较为简单的生活、学习事件。为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作文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我设计了一堂作文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增强学生的信心,力求拓展学生作文的思路,引导学生自由写作,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二、教学设计说明
面对这些基础并不好的学生,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这次作文的要求,读几篇范文,然后叫他们写作,这样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即兴说、想说爱说,让他们通过畅所欲言萌发写作的信心,进而产生写作的欲望,于是我就选取了“兴趣”这个话题。
三、教学进程
作文课上,当我走进教室正准备上课时,突然有两个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打打闹闹。我站在讲台上,平静地望着他们,直到教室完全安静下来,我便微笑着说:“初三即将毕业,老师以前对你们关心不够,没有过多地与你们交流沟通,今天想跟同学们聊聊天,好吗?”学生听了我的话,开心地笑了(对他们来说由于基础差,上课是一种折磨)。于是,我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们平时最喜欢干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在下面说了起来,这时我要求学生一个个清楚地告诉我。
“最喜欢打篮球、最喜欢看NBA;最喜欢踢足球;最喜欢看电视;最喜欢上网;最喜欢看小说;最喜欢逛街„„”也许是找到了学生说话的兴奋点,学生们在下面显得格外起劲。看到这种情景,我又欲擒故纵,“大家说了这么多喜欢的事,能告诉我你为什么喜欢”话刚完,下面学生安静下来了,没过多久,学生又开始“动作”了,我抓住这一时机,叫了一个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那学生平时非常喜欢打篮球,一起来,那学生语出惊人:“打篮球给我自信,使我快乐,所以篮球是我的最爱”,说得好,我立即鼓掌叫好,下面同学也拍手叫好。由于开了一个好头和对学生的鼓励,接下来学生都积极配合,思维活跃,说话热情高涨。“足球是男人的运动,踢足球可显示一个人的风采,足球使我找到感觉”,“逛街,让我边散步边欣赏风景,让我没钱的人能大饱眼福。”“上网,能让我一网情深,使我跟人聊天玩游戏听音乐,上网查各种有用的资料。”“读书,使我不出家门了解天下,使我感受书中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和乐趣„„”
这些即兴的发言使我一下子惊呆了,也使学生对自己的出色表现感到兴奋,于是我因势利导,抛出早已准备好的话题作文——以兴趣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以上我们每个同学谈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说得非常精彩,只要我们每个同学把刚才说的话整理好,说具体,就可以写成一篇较好的作文;其实,写兴趣,第一步要告诉别人你的兴趣是什么,第二步需要介绍你是如何拥有这个兴趣的,如何保持这个兴趣的;第三步,最关键要写出你对这个兴趣的体验,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等。就举我们同学刚才的例子,如“篮球”这个话题,其实大家只要写清楚你从什么时候就喜欢打球、看篮球,篮球怎么成了你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块,同时还要写从打球中学到哪些对人生有益的知识,获得哪些人生的感悟,如„„”这时我又发问了,“喜欢打篮球的同学,请你说说,从打球中获得了哪些有价值的东西,你有哪些独到的感受?”话一完,学生就低头思考起来。过了一会儿开始举手发言了:“打球讲究的是配合,我们同学在平时也应相互支持鼓励,不要因为我们是差班学生而看不起自己。”“打球最需要顽强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在我们的人生中也会遇到困难挫折,打球使我懂得如何对付这些困难挫折。” „„“说了这么多,我们要对“兴趣”这个话题拟个题目,先看老师的,《我的兴趣爱好》,大家说好不好?” “不好,这个题目太一般,不能吸引人。” “不好,这个题目不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不好,这个题目太笼统,不能突出自己的哪个兴趣爱好。” “不好,不如改为《噢,我的篮球!》” “可改为《音乐,让我与你相伴》”
“《生活因篮球而精彩!》”„„„„当学生说出《生活因篮球而精彩!》时所有学生都拍手叫好,如果不是亲耳听见,确实很难相信这个题目出自这个差班学生之口,有了这个好题目,作文就已完成了一半。
接下来,进行作文开头结尾辅导,我给他们作了两组示范:
1、开头:“阳光、空气、水是人类生存的三元素,在我每天的生活中,也有一样少不了,那就是篮球,它陪伴我每一天,给我莫大的快乐和幸福,在此,让我慢慢告诉你。” 结尾:感谢你,是你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是你给了我快乐和幸福;是你使我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软弱走向坚强;感谢你,篮球,你是我一生的最爱!
2、开头:“音乐一直是我的挚爱,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乐迷。音乐已融入我的生活,我实在无法想像要是没有音乐,我的生活会成什么样。我经常光顾音像店,那些美妙的声音从而陆续流进了我的家、流进了我的心中。”
结尾:生活,成长,在音乐中,我觉得自己在音乐中永远是一个孩子,一直跟着它一起哭、笑,感受生命的存在与灿烂。听音乐时,闭上眼睛,放飞心灵吧!
即兴开了两组开头结尾,是让学生明白,对自己喜爱的事物一定要把这种强烈的感受抒发出来,尽可能打动读者,产生共鸣,尽管要求过高,但要让每一个同学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尝试着去写,相信会有奇迹发生。
围绕“兴趣”写一篇作文,采用开门见山、“先情夺人”的开头方式,使学生有一种创作的新奇感;中间的叙事也做到了选材于生活,真实生动感人,在叙事中表现这个兴趣所带来的启示或感悟;结尾采用抒情式结尾,亦显得感情浓烈,得以升华。在学生已充分理解作文目的的基础上,学生们开始写下刚才说的话,写得认真快速。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一堂课,作文的火花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点亮,就连平时写作文最差的学生也写出了400字左右。由此可见,差生的作文是可以写好的,只要是触动了学生的感情神经,选材得当,命题新颖,相信作文自然会绽放其独有的光芒,也会让差生自主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厌写为乐写,变白话为含蓄,变浅层为深刻,使学生在琢磨中悟道,在坚持中获得乐趣。
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发展的过程,仅仅通过一堂课,其实很难断定学生已对作文有了浓厚的兴趣,并能坚持写作。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功在课外。但通过这堂课,使我对这些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也感觉到新课标新教学理念学习实践的重要性。这堂课我认为有几点是成功的:
1、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差生说话写作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活动起来,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畅所欲言。
2、找准切入点,让学生找到生活与写作的桥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即使再差的学生,他也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生的这些“亮点”,从而有效点燃写作兴趣之火。特别是学生所表达的有关活动的感受,言语自然有味,确实体现了学生的个性。
3、实践“跳摘”理论,化解作文难度,使学生稍微一跳便能摘到“果子”。课堂上与学生聊天说话,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紧张恐惧心理,让他们轻松进入写作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知识积累,使作文有话可说。从学生拟写的作文题目来分析,远远超出平时的水平,若不是采用这种方式,很难让这些学生有这种水平发挥。
但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学生自主探究,如条件允许,可在学生叙说的同时,播放有关NBA篮球赛、世界杯足球赛的画面,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更有利于激发差生的写作热情。另外由于学生基础水平的局限,写作思维仍旧单一,未能进行较好的想象联想,在文本中呈现的语句表达仍旧直露,不含蓄,未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
因而我认为,在写作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境”,即提供自主的机遇,设计自主探究的情境,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善于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束缚,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思维灵动,笔下生辉。写的文章自然就富有创新,富有真情实感和情趣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使作文朝自然、生活、哲理的方向迈进,真正做到“让写作快乐起来”!
第五篇:浅谈少年儿童田径运动员训练规律
浅谈少年儿童田径运动员训练规律
作者
摘 要
少年儿童运动员正处在长身体,增知识时期,因此,实现训练目标,完成训练任务,应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长期性。一个国家田径水平要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 要科学化训练,要提高体校教练和中小学体育老师的知识水平。到目前为止,少儿早期专项化训练的现象不是日趋减少,而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少年儿童运动员田径训练是多年训练的一部分,对其进行科学的训练对运动员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多训练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必须了解少年儿童运动员训练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关键词 少年儿童 田径训练 规律 前言(引语或叫简单文献综述)1 少年儿童运动员田径训练特点 1.1 训练的业余性
训练的业余性是指运动员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在课余时间,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进行训练。与成人训练存在很大差别,参加训练的少年儿童年龄均在 7-16 岁之间,他们正处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他们只有掌握和运用文化知识,才能为社会主义祖国建设服务,只有掌握科学文化知 识,才能接受科学训练原理,执行训练计划,帮助教练员修改训练计划,才能不断提高自训和自控能力,创造优异成绩。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训练要求做到全面关心运动员成长, 通过训练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实现体育锻炼标准合格化,坚持课余训练, 处理好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的关系, 防止重视训练,重视运动成绩,而忽视文化课学习。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做到训练时间不易过长, 每次课 50-90 分钟为好,每周4次训练课为宜。1.2 运动训练的基础性
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训练是打基础的训练阶段,它是为上级体校输送后备力量的训练阶段。实践证明,国家和世界纪录创造者和保持者,都有坚实的基础训练。只有打好牢固基础,才能在此基础上创造优异成绩。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课余训练,不是追求专项技术和运动成绩,而是打好身体训练基础,特别是全面的身体训练基础,牢固掌握基本活动能力,增强生理机能,掌握和运用基本技术和战术是区别与成人训练的基本原则。少年儿童运动员的各器官和系统都在不同步、不均衡生长发育。促进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各种能量供应、知识经验、政治思想水平和自觉性程度逐步成熟。一般说来与成人相比竞技能力低、运动能力差、运动技术掌握不完整、运动成绩不高, 都需要打好基础, 逐步提高。打好基础, 要求既全面又牢固,全面是指思想、心理、身体、技术、战术、智力等方面训练,根据少年儿童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课余训练的兴趣,根据少年儿童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克服训练中任何困难,明确训练的目的;打好身体的基础,只有好的身体才能完成训练任务,才能承受训练中不断加大的的运动负荷,才能完成激烈而紧张的比赛任务, 才能提高机体的生理机能,才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为发展和提高专项素质打下良好基础,打好基础,必须处理好基础与成绩的关系,实践证明,基础越牢固,越扎实,运动成绩提高的幅度就越大。1.3 运动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通过竞赛提高运动成绩,实现训练目标。然而目前比赛日趋激烈,比赛次数明显增多,比赛难度不断加大,比赛对手实力相当, 比赛地点不断变化。诸如此类除要求运动员有良好专项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心理状态外,仍需要有良好的全面运动素质,健康的体魄,承受大负荷运动能力,不仅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对延长运动寿命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此,在训练过程到内容多样化,方法手段的新颖性,提高运动员训练兴趣,以减少疲劳和消除疲劳。少年儿童运动员运动训练是打基础的阶段,要求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内容,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提高机体各器官生理机能,打好训练基础,未来创造优异成绩创造有利条件。然而,少年儿童运动员正是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系统尚未成熟,过早进行专项训练对未来发展和提高不利,有可能造成“昙花一现”。少年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缓慢, 兴奋与抑制不均衡,训练内容和方法陈旧, 手段单一,易于造成运动员的精神疲劳,有损运动员生长发育机能的增强。在训练中,方法新颖,手段多样是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的需要,是年龄特征的需要, 是打好基础的需要。
1.4 运动训练过程的个人针对性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技术和成绩,运动技术是由技术基础、技术环节、技术细节所构成。技术基础是完整技术中从开始到结束的技术过程;技术环节是完整技术分成的阶段;技术细节是完成上述两个因素时,运动员保持个人风格和特点。为此在同一种技术训练中,运动员特点不同,掌握和运用某环节技术不同,训练的方法、手段,选用练习内容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进 行个人针对性训练。此外,运动训练过程中, 每一个队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因此,必须对运动员进行个人针对性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共同提高。教练员在制定运动训练内容 时, 应做到一个运动员的训练,是运动训练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应做到个人针对性训练。然而, 由于少年儿童运动员多, 教练员少, 无法做到一个人一个训练计划,应采用制定多层次, 多级别运动训练计划措施,把水平和成绩相近的几个运动员编为一个组,制定一个训练计划,统一训练。但是一组之中也存在差异,可在训练中进行有针对性训练。一般说一个队分3个层次制订训练计划,以高层次为主,低层次为辅,也可以既照顾重点队员,又训练一般队员。
1.5 训练项目和内容的专门性
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专项竞技能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要求有专项运动素质,专项生理机能,专项运动技术和战术,专项心理品质,可见具有专门素质是运动员成材的关键。目前世界各运动项目竞技水平大幅度提高,要求运动员不仅有一般运动素质,更应该有专门运动素质,生理机能和专项体型,才能创造和保持最佳的运动成绩。只有专门训练才能实现训练任务,因此,要求在训练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运动负荷安排与调节,都具 有专门性, 才能提高专项素质、技术和战术水平,塑造专项体型,创造优异成绩。运动训练对正处生长发育的少年儿童运动员来说,进行专项训练,提高专项运动素质和技术为时过早。但是,就运动员长远发展来说,专项训练必须在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基础上进行,以发展身体全素质为主,逐步向专项训练过渡,做到既同成人训练相似,又与成人运动训练有所不同。
2、少年儿童运动员田径训练的制胜规律 2.1 运动负荷要逐渐加大
为使运动员的机体能力适应现代比赛的需要,在不同层次等级、类型的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要求在训练中不断加大运动负荷,提高机体的适应性, 保持和提高对运动负荷刺激的积累,加强技能力,这就是运动训练的特点。少年儿童运动员正处生长发育阶段,内脏系统尚未成熟, 承受不了大负荷的训练。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运动训练来说,不是训练量无限加大,而是根据性别、年龄、训练年限有针对性、有节制地加大这与成人在训练过程中存在明显差异。少年儿童正处生长发育期, 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与生长发育同步进行。生理机能随身高、体重而自然增长,承受运动负荷能力和肌力增长由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阶段,增长程度有所不同,所以,在训练中增加运动负荷也应有所不同;其次是采用有节奏“适应—— 加大——再适应——再加大”的科学原理,符合运动员身心特点,增强他们机体能力,增大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运动员, 骨骼内有机物多, 易于弯曲而支撑力小,不易承受过大负荷训练,所以青年少运动员不易突然加大运动负荷进行训练,而应有节奏的加大, 使之在到适应性积累。
2.2 少年儿童运动员训练的超量恢复规律
恢复过程是指人体机能和能源物质,由于运动负荷作用而导致暂时下降和减少状态,通过休息回到并超过运动负荷前的水平,这种恢复过程叫超量恢复。少年儿童训练时由于身体练习而消耗能量和能源物质,在运动负荷较大,时间较长,练习次数或组数较多时,消耗能量以及能源物质较多,导致机体疲劳产生,通过运动员休息,营养补充, 睡眠等途径,机体能量和能源物质不断恢复, 从而达到训练前水平, 称之为超量恢复。超量恢复可以增强运动员体质,增进运动员健康,提高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运动成绩。教练员应遵循超量恢复规律,对少年儿童运动员进行训练,体现训练的控制论和休息论,体现训练的科学性,反对盲目性和经验主义训练。
2.3 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负荷
当运动员对所承受的运动负荷产生了充分的适应时,同等的负荷已不再促进运动员的成绩提高,这时,必然应增加新的运动负荷,促进机体新的生物适应能力, 获得较好的训练效应。优秀运动员实践证明,在适宜范围内加大运动员负荷是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基于人体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点,运动负荷的增加必然的循环渐进, 可以是直线的,梯形的,波浪式和跳跃式等。少年儿童田径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变化应以量的变化为主, 强度基本是自然提
高,即随年限升高,年龄增加, 而有节奏的增加。少年儿童运动员在业余训练内容的交替进行,既可使各种竞技能力提高,又可以促进运动员供能系统增强,使不同肌群交替获得休息和恢复。2.4 运动训练过程和比赛相结合
竞技运动是由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两方面构成。训练与比赛之间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训练是比赛的基础,因为没有训练就不能比赛,即使比赛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而比赛训练效果不佳。运动训练的目的是创造优异成绩,而创造优异成绩只有通过比赛,经过规则的检验,裁判的评定被承认。所以训练必然比赛,为了在比赛中取行良好成绩,也必然进行一定时间的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恢复和智力的训练。比赛不仅比成绩、比名次比分数、而且比思想品德、意志品质、心理状态、临场发挥。要求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 应很好地安排训练内容, 训练与比赛结合起来。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训练也和成人训练一样,训练与比赛结合起来,通过训练使其各方面都成熟,在比赛中很好的发挥,通过比赛来检查训练水平。少年儿童运动员比赛不同于成人比赛,除比赛技术、战术心理等因素外,专门进行身体素质比赛,它是比赛的重点,其目的在于提高少年儿童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水平,促进教练员用多种内容,多种方法和手段对少年儿童运动员进 行全面训练,防止早期专项化训练,用比赛迫使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全面训练。少年儿童正处生长发育之时,全面训练有效增进他们健康, 促进他们茁壮成长,防止狭窄的专项训练,影响他们正常发育。2.5 防止专项成人训练
从肌肉表现分析,少年儿童运动员属于学龄期,骨骼肌肉正 处生长发育之中,特别初中阶段,即年龄在 16 岁以前是骨骼生
长快于肌肉,大肌群先于小肌群,导致肌肉细长而且横断面小,表现为力量差,杠杆能力不强,承受的运动负荷能力低, 特别是负强度更差。如果不遵循生理特点,以成人训练的内容、内容措施和运动负荷进行训练,有损他们的身体,危害他们健康。从心血系统来分析,儿童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生长发育缓慢,心肝小血液循环路快,但由于心脏小,每搏输出量小,为满足循环加快,只好心率加快,如果进行成人化训练,承受运动负荷大, 为满足 身体各部位养料和氧气运输,加速心脏的收缩次数,促进心肌发达而心容量减少,导致心肌劳损, 过早退出竞技舞台。确定防止成人化训练原则依据: ①依据少年儿童运动员生理、心理特点。少年儿童正处生长发育之期,存在与成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此在训练必须按少年儿童运动员特点进行训练。②运动员体力差,承受负荷能力差,无氧代谢能力的抗氧能力更差,为了保证他们茁壮成长,防止用成人训练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对少年儿童进行训练。③运动员神精发育慢,少年儿童的神精系统缓慢,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对他们的训练方法和内容应多样,运动员负荷也要很好控制。④运动是基础训练。主要打好身体运 动素质、技术、战术的基础,不是过早要求出成绩,过早专项化训 练, 这于成人有很大区别。2.6 贯彻防止成人化训练要求
少年儿童运动员训练负荷和整体负荷。少年儿童正处学龄前期, 身体所储存的能量应该首先满足正常发育的需要,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在此基础上参加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因此,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在训练中所承受的负荷,只是成人整体负荷的一部分。运动训练占整体负荷比例也应因学校活动的变化而 变化。在假期里所占的比重大, 在学期所占的比例数相对小些,在复习考试期间所占比例数最小,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只从训练的需要出生,一切以训练为中心,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或导致过渡训练而损害少年儿童运动员的健康。3 结论
技术不合理,在少儿时期由于追求专项成绩,训练时强度要求过高,只顾完成训练量和强度指标的任务,而对于技术精雕细刻不够,逐步形成了错误的动力定型, 到了成年再进行改进非常困难,这也是影响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想保持较长的运动年限,要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必须在少儿时期要以全面身体训练为基础, 采用多种训练手段, 同时这也符合少年生理及心理特点,使学生们不会产生精神上的疲劳和厌烦情绪。在具体训练中,安排发展速度的内容的助跑速度、起跑速度、和动作速度三 个方面考虑。统筹兼顾,并按不同年龄和不同队员的特点,抓住重点全面安排,以身体素质为基础进行多年系统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逐渐加大并遵循一定的训练规律,以赛带练,挖掘运动员的最大身体潜能。
以上文章缺乏引用的脚注请学会补上,例如“小小小小小小小小”1 参考文献 许耀球, 姚天白.田径运动生物力学 [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0: 94-107 2 杨锡让.实用运动物理学[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4.10 3 延烽等.青少年运动训练100问[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0.9 4 刘知音.青少年儿童运动训练[M].哈尔滨: 黑龙江省朝鲜民族出版社, 1998.3(今后要注意参考文献的格式要规范完整)
许耀球, 姚天白.田径运动生物力学 [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0: 9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