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学院段明飞同志先进事迹
环境学院段明飞同志先进事迹
段明飞,男,中共党员,现为环境学院安全工程专业05级本科生。在学校里,该同志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认真、刻苦,有较强的进取精神。现任环境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环境学院本科05级联系人,任安工0502班班长,学院学工助理,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在老师、班主任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院、班级布置的各项工作,在学生中有较大的影响力。
在大学的四年里,该同志逐步地向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这个目标前进、努力,全面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在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不断在人生旅途中陶冶情操,不断在社会实践中磨练意志。现将该同志的事迹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该同志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遵守和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学生守则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人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生活严谨、作风正派,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行为。政治上积极上进,一入校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多次递交思想汇报,让党组织了解他在各阶段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
2007年5月,该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入党后,该同志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并写学习心得体会。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外,在课外通过阅读相关著作、报纸,听讲座各种形式来拓展和巩固理论知识。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他时刻牢记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不断进步,虚心向他人请教,接受同学监督。并于2008年5月如期转正。
(二)学习方面
学习是学生的头等大事,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为将来的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作为一名学生该同志深深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习才能使人获得广博的知识和过人的智慧、了解人类最尖端的技术和最伟大的思想,也只有学习才能使人用智慧来面对无常的人生,进而能“诗意地栖息”在这个世界上。
在过去的三个学年里,该同志两次获得一等奖学金,一次二等奖学金,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苏大学三好学生,并在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三好学生”。同时,在2007年被推荐为面试硕士预备生。之后,该同志加入导师的课题组,走进了实验室,把自己学的专业知识充分用到了实验中,通过实验锻炼,该同志的实验技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通过实验该同志对课本所学理论知识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大大扩展了该同志的视野,对该同志后期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该同志能把积极进取精神同科学求实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打牢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扎实,熟练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该同志以社会为导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复合型人才,在今后将有所作为。当然,这些成绩绝不是终点,积极进取的该同志还会努力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三)工作方面
该同志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同学们服务,主动关心帮助同学,与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通过努力,在班级同学中有很好的评价。同时,在担任联系人期间,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及时将同学们的意见向老师反馈,努力做好同学们思想工作,起到了老师与同学们的桥梁作用。
在担任班长期间,工作中能以身作则,讲原则,讲方法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该同志多次组织班时同学参加集体活动,我们班是一个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班级,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班同学树立优良的学风、班风。班级在该同志担任班长年度获得校级优良学风班的光荣称号。我们坚信,只要大家团结,安工0502班的明天会更好。
(四)生活方面
该同志积极乐观,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生活中每一天的挑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也努力用自己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影响周围的同学。该同志能吃苦耐劳,苦过、累过、哭过,除了赚到了一部分的生活费,为家里减轻了负担外,更多的是赚到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该同志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在学院的迎接新生等工作中发挥了带头作用。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对待同志热情诚恳,能主动帮助其他同志克服困难。
在大学这四年里,该同志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该同志也遇到过不到困难,受过不少挫折,尽管如此,我们一直都乐观向上,不为眼前的困难所吓倒,相信我们的未来一定会很美好!
第二篇:肖明同志先进事迹
肖明同志先进事迹:用生命诠释党性——记黄石优秀组工干部肖明
时间:2012-04-05 09:55来源:未知 作者:dbgm01 点击:
1008次
一个普通的工作日。
在黄石港区政府的一件普通办公室里,摆设老旧简单,办公桌上堆满各类文稿,唯一特别的是,书柜里静静摆放了几十本手抄笔记。
这是一个工作日,可是,原本应该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主人已经永远离开!
2011年12月24日,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组织部副部长肖明因长期劳累导致颅内出血,英年早逝,年仅47岁。
肖明就在这间普通的办公室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做着基层组工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不会有激动人心的成果,也不会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有一条条必须遵守的纪律和原则。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却是真正的不平凡。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肖明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恪守职业操守,对工作精益求精,用忠诚燃尽了生命之火。
干起工作像“铁人”,对待干部和群众像“亲人”,他的事迹感动了黄石,感动了荆楚。
3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作出批示,要求广大组工干部向肖明同志学习。
甘当老黄牛 一腔热血投身工作
回忆起肖明,所有人都说:“他太累了,工作起来不要命。
2011年换届前,黄石港区大事不断,均涉及到组织人事工作。作为分管干部、组织工作的副部长,肖明连续加班,忙到凌晨甚至两三点钟是家常便饭。有时晚上干完活就在沙发上一歪,第二天早上接着上班。
黄石港区政协副主席陆震说,”他就像一头牛,不论往身上加多少重量,都不吭一声。“
据肖明的妻子程迎晖回忆,那段日子,肖明几个月来总共只回家陪她吃过3次晚饭:他早上6点半起床,妻子还没醒;晚上经常加班到十一二点,妻子已经睡着了。
2011年12月16日,头痛难忍的肖明到黄石市中心医院检查出颅内出血,迅速转至武汉同济医院。18日中午,身在重症监护室的他,向同事发出最后一条短信:”关于党的十八大代表提名,请尽快向各单位收集齐材料……“
程迎晖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到了这个时候你还在想着工作,真是不要命了!“
肖明断断续续的说:”这些工作都是我经手的,别人不知道,得事先告诉别人,我怕万一真的醒不过来了,影响了工作啊!“
12月21日下午,肖明的头痛再次加重,当晚7时被推进了手术室。24日凌晨1时45分,不幸去世。
”在他去医院前,其实已经头痛了一个星期,以为是得了感冒,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没有告诉任何同事。“
回忆起丈夫生前的生活点滴,妻子程迎晖泣不成声,肖明在弥留之际,跟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老婆,对不起,我陪你的时间太少!“
就在肖明闭上眼睛的前一刻,他双目凝视着妻子,泪水不停地向外流。程迎晖知道他是在表示对家庭、对家人的歉意。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出,他是在责备自己不是一个好老公、好父亲。
把琐碎工作做到完美 不让党的形象受影响
一名组工干部,常常扮演的是”幕后“角色,嘴要紧,心要正,还要常受委屈。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肖明在黄石港区的考核中经常得第一。
”他白天都在跟干部们谈心,只有晚上的时间加班写材料。“黄石市妇联党组书记胡俊介绍,肖明的办公室总是开着门,谁来都递上一根烟,泡上一杯茶,耐心倾听,从没见过他发脾气。
肖明从事组工工作14年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成为全区组工干部队伍中的”活字典“。私下里,周围的年轻同事都不喊他”部长“,而是直接称他”老师“。
区直机关的几百名干部,肖明不用看档案,都能知道姓名、年龄、工龄和家庭情况,因为他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这些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严守组织机密是组工干部的重要素质。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黄立军大肖明12岁,两人是无话不谈的”哥们“,在黄立军改任非领导岗位的头一天,肖明拉着他喝酒谈心到深夜,却没有透露一丝口风。
去年,肖明带领同事编纂十八大代表的提名名册,一直忙碌到凌晨才把一百多页的册子装订好,最后一次校对发现,有个代表候选人的籍贯写错一个字。对于这个微小的误差,有人表示可以忽略。肖明严肃的指出,”任何差错都可能对选举带来影响,必须纠正。“最后,重新把厚厚的册子拆开修订,快到天亮才忙完。
考察干部的”德“一直是难点,肖明去年12月制订出《关于对干部的德进行考察评价的实施办法》,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16个指标对干部的德做定量考察,《办法》作为课题被全国党建研究会定为一等奖。
关心同事 帮助群众 像蜡烛一样温暖他人
”肖明的人生不像烟花那么灿烂,可是像烛光一样给人温暖。“市妇联党组书记胡俊说,肖明从不为自己考虑,可是心里总是装着工作,装着干部和群众。
肖明的姐姐知道他每天晚上要忙到很晚才回家,便将自己一辆半旧的小车送给他作为交通工具。而肖明却让”私车公用“,外出开会开自己的车、送同事回家用自己的车,而他从没在部里报过1分钱的油费。
”只要有人加班,肖部长一定在,不管多晚,都会用车把同事送回家。“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李学说,肖部长是一个没有领导架子的人,他总是用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人,感染他人,跟他一起加班,即使很累,也很舒服,”同事们总是笑言,肖部长是全区级别最高的司机。“
2007年,区委组织部挂点延安路社区,肖明坚持每周五下午到社区开展劳动。社区书记黄朝著说,肖部长是个领导,更像个大哥,每月的第一个周末,一定会来社区走访,风雨无阻。”他把社区每个角落都跑遍了,清理了八处死角,对两条路进行了改造。"
延安路社区居民黄太春,是位下岗党员,他在外打工时学得一手纺织的技能。黄太春想回家开办一个纺织厂,却苦于缺场地、缺资金。肖明得知情况后,利用朋友关系,为黄太春争取到了7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了场地。2009年下半年,黄太春的纺织厂办起来了,目前生意红火。可帮他办厂的肖明却倒下了。
当黄太春得知肖明去世的消息后,这个大男人放声痛哭。
第三篇:高宇飞同志先进事迹
高宇飞同志先进事迹
高宇飞,女,1957年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现为湖南省财贸医院党委委员、副调研员兼老干呼吸内科主任。作为一名奋战在基层一线的普通党员,她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医术精湛,医德感人;在个人、家庭、事业发生矛盾时,始终将病人的安危、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她多次被评为省供销社直属单位系统、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2004—2011连续8年考核为优秀。在她的带领下,科室每年都获先进集体的称号。
医学领域无比神圣,勇攀医学高峰的人值得敬佩,兢兢业业在医学道路上奋斗一生的人们更是令人肃然起敬。高宇飞同志以术诲人、以德昭人、以行范人、以情待人,在三十多年的行医道路上,凭借着自己渊博的常识,丰富的经验,高尚的人格帮助了无数被病患折磨的人们,为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注入了希望。作为一名党员医生,她把对党的无限忠诚的朴素情感,化为实际行动融入她所挚爱的医疗卫生事业上。
一、思想过硬、忠于党的卫生事业
高宇飞同志拥护贯彻执行党的医疗卫生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自觉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党性坚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注重学习的计划、针对和实效性,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不断增强党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无论在党的组织生活、学习讨论,还是在医疗实践中,都结合实际发表学习心得和融会贯通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与同事们共同提高。坚持大局观念,团结关心群众,注意做好身边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医术精湛、模范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高宇飞同志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她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专研、进取才能成为适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医生。正是这种对工作生活异乎寻 1 常执着的态度,造就了其在学术方面的成就。她于八十年代初毕业于衡阳医学院,随后投入到了神圣的医学工作之中。在三十余年的工作中,她不懈地坚持着学术研究,先后参与了“长沙市西区小学儿童智商测定”、“死卡脂多糖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养血清脑冲剂治疗头痛”、“理舒达降血脂”等省内或院内科研项目的研究;并主持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癌症疗效观察、“通心络”治疗动脉粥样硬斑块疗效观察、及高血压新疗法的疗效观察等。2005年与美国皇家医学会协作观察降压及非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终末事件的影响。2007年与湘雅医院合作联合开展 “三精司乐平”治疗原发高血压疗效观察的研究。2011年与湘雅医院合作开展“辛伐他汀”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Ⅱ阻滞剂对颈动脉斑块的大型临床研究。历年来她在省级以上医疗杂志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酚妥拉服加维生素K1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0例疗效观察》一文还获得了全国内科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三十多年来的兢兢业业的工作,目前她已成为省财贸医院内科系统学科带头人,如今的她在呼吸、老年病、心血管、内分泌、消化、血液内科方面有了不凡的造诣,在呼吸、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了自己独特的处理方案;不单只这些方面,她在儿科方面也有相当的成就,虽说医院没有设专门的儿科,仍有不少在省级医院治疗后病情没有得到缓解的患儿慕名找高主任看病,经她处理后都会在短时间内痊愈。她视野开阔,于2008年担任院领导分管医院介入科室以来,她跳出传统内科医师思维,接受和学习新技术,组织介入科开展了“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以及“股骨头坏死”的介入治疗临床观察的课题。她总说:医学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性命攸关,我们都要慎重以待,因此,还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她没有其它的爱好,唯一能吸引她的也只有书。她已是省财贸医院最受尊重最有资历的教授,但她并没有就此停止自己的脚步,她说她会坚持在医学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三、医德高尚、用心诠释仁医真谛
高宇飞同志从医数十载,她始终矢志不移地守护在临床一线上,她身先士卒地履行着自己的诺言,她怀着一颗医者父母心,对病人无限忠诚,无私奉献,对高贵者不卑不亢,对清贫者尽心尽责,一视同仁,从而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状态。曾有一位近九十岁的社区孤寡老人,送进科室时已神志不清,呼吸微弱,口唇发绀,呈重度休克状态,在没有交付任何费用的情况下,高主任见危授命,事不避难,果断给患者诊查用药,在她的精心治疗下,病人绝处逢生,转危为安,在恢复期间,患者无人照料,她还亲自为患者打过水送过饭,患者所在社区 2 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都非常感动,他们赞叹主任医德高尚,关怀备至,感叹她的精神值得传颂。临床一线工作看似平淡,但却孕育着伟大。在病房里不时就能看到她仔细地替病患检查,与病患交谈,问病史,了解发病情况,开医嘱,录电脑,写病历,或是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详细告知病人相关注意事项,她很耐心,也很用心,对病人高度负责,遇到晚上或节假日有急诊重症病人时,她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病房,为患者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记得今年年初科室来了一位呼吸衰竭的病人,年龄不到五十,进院时已昏迷,血氧饱和度在50%以下,情况十分危险,高主任立马组织开展抢救工作:气管切开、静脉通道建立、呼吸道通畅……病人顺利进行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氧通道建立了,但这只是闯过第一道关卡,接下来还有感染、休克、多器官衰竭等多道关卡,还需随时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呼吸机的参数配合呼吸;为了尽最大的能力挽救病人的生命,她日夜留在了病房,守着病号,看着监护仪器,直到病号脱离危险,意识恢复,生命体征、血气指标达到正常范围才离开病房,周围的同事感觉当时她真的累了,眼睛时充满了血丝,两个大大的黑眼圈,心中只有“敬佩”二字,患者家属更是心疼,握着她的手说了无数声谢谢,病人出院后他们全家都来到科室送来了锦旗,上面写着:杏林奇葩、妙手回春。这只是很平常的一个场合,她曾无数次受到过病患和家属的赞扬,迄今为止,除了办公室里挂满的锦旗,有心人在储物柜里也已收藏了许多,她已是病患的贴心人。与守志永恒的人为伍,我们的思想会得到升华;与品德高尚的人为伍,我们的心灵会受到洗礼:与无私奉献的人为伍,我们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在病人的救治上她竭尽所能,对新的年青医生的培养她更是奉献出一切,毫不保留。她鼓励大家学习,并和大家一起进步,她手下已不断涌现出了多名优秀的医生和青年骨干。她说学习的道路是无止尽的,谁都不能松懈。她手把手地教年轻人医疗操作技术,一个一个教诊查治疗方案,诲人不倦。不单只在医疗方面,对护理方面亦是如此。正是这样大家都喜欢并希望得到主任的教诲,都希望与主任共事,因为她的思想,她的行为着实已对周围的人群有了很大的影响力,她已是年轻人的严师、慈母。她常叮嘱年青医生:医者,该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己任,时刻为病患着想,解除人们痛苦,为人民健康服务是我们的天职,我们不能只为一己私利,而臵人性命于不顾。
四、服务基层,做好贫病诊疗工作
新时代的就医问题就是人们看病难,看病贵,尤其是贫困农村的人们,高宇飞同志很早就看到了这一点。这么多年来,她不顾中途颠簸,风雨无阻,下乡送医送药,为贫苦人们解除疾苦,在宁乡、浏阳、湘阴、益阳等等很多县市下面的农村,3 田间地头,都有她曾经停留过的身影。她把健康知识讲座办到了社区、周边单位,言辞恳切地告诉人们预防大于治疗,要采取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人们不能完全理解时,她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地为大家讲解。为了将健康宣教的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她花很多功夫虚心学习幻灯片制作方法,她说只要对人们的健康生活有利,再辛苦也值得。她有过三年下乡的经历,正是这三年的务农生活,她对农民的疾苦感同身受。遇到有下面乡村来住院的病号,她是格外关照,不仅精心替他们治疗,而且想办法为其省钱,她总指导这些病人上平价医药超市买药,还关照科室同事要尽量多关心这些农民兄弟,要求给予他们住院费用的优惠,长此以往,很多周边县市农村的病人慕名而来,因为他们都已了解,省财贸医院的高主任根本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一心为了他们的康复。在科室,她倡导青年医生们积极参加农村、社区义诊等志愿活动。五、一身正气、充分发挥模范作用
高宇飞同志衣着朴素,温文儒雅,却又不失医者的刚毅与豪犷;她淡泊名利,不沽名钓誉,在专业上却坚持真理,据理力争;她有云海胸襟,江海气魄;她严于律己,却宽以待人。她是大家身边倍受尊重的布尔什维克。在生活上,她严格要求自已,遵纪守法。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在工作上,严格遵守医院和科室的规章制度,团结同事。她以“踏踏实实工作,清清白白做人”的工作和生活信条,认真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她从不收红包、不收商业贿赂。在荣誉面前,她深知,是工作、学习磨砺了她,是党教育、培养了她。她名望有了,她却从不为此而骄躁,从不为此而贪图享乐,徇私枉法。她谨记“八荣八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成为了省财贸医院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代表。她的世界里没有灯红酒绿的奢侈淫逸,只有人类健康事业。在她漫长的人生历程中唯对医学事业倾注了无数心力,别人也许会倦,她的身体会倦,但她的心灵永远也不会倦。
湖南省财贸医院 2012年5月
第四篇:朱自明同志先进事迹
朱自明同志先进事迹
‚充满物质诱惑的社会里,像朱老先生这样甘于平淡,一心为他人、为社会的人实在太少了。朱老先生始终坚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朱老先生是我们传统儒家文化‘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实践者,是社会主义‘八荣’的集体体现者。朱老先生是我们时代的一座丰碑,当我们迷失在物质世界里的时候,抬头看看这座丰碑,必能汲取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这是朱自明同志1995年至2002年助学对象之
一、云南大学在读研究生张继莲在朱自明70大寿时的感恩之言。是的,共产党员、退休干部朱自明同志凭着对党的事业的一片赤诚,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从1983年至今,历时28年,他捐出18万余元资助72位贫困生完成学业。他捡破烂、卖废品,‚节约每一分钱,为了扶贫助学‛,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默默履行自己‚希望孩子们能够多读点书‛的质朴心愿,也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
‚节约每一分钱,为了扶贫助学。‛质朴的语言,饱含了多少希望,在细微之中我们感受到了最真切的人间大爱
1982年,在张坊担任乡镇干部的朱自明同志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了解到,许多品学兼优的孩子因贫困而辍学,想到自己短暂而辛酸的求学经历,想到自己儿时的梦想因贫穷而破灭,朱自明的心里忽然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不让孩子们重复自己的故事,一个伴随他终身的想法在他心里默默产生了。他泼墨挥毫书写了‚节约每一分钱,为了扶贫助学‛的条幅,也在心里立下了捐资助学的铮铮誓言。1983年,当时月工资仅40元的朱自明同志拿出200元为6位学生发放了奖学金。1983年至1988年,他资助朱学明等3位学生达3300余元,其中朱学明同学直至大学毕业。此后,随着工资的提高,朱自明对贫困生的扶助力度也逐渐加大,从每年捐出一半工资到每年捐助3000余元,直到他1998年退休,其实,在这段时间里,朱自明同志家庭负担也很重,妻子没有工作,儿女尚在上学,但是他并未因此而间断他的助学行动。1991年至1998年,先后有16位学生受到他的资助,金额从每人330元到3940元不等。1998年退休后,儿女们也各自成家立业了,没有了什么负担,朱自明干脆捐出了每年的全部工资,现在每个月的1890元退休工资,他都是‚代领‛一下,然后全部送到了贫困学生手中。28年间,先后捐款202474余元资助72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14人考上大学,2人在读研究生。
每年5月2日朱自明同志生日,带着声声的祝福和深深的感恩,当年和现在的受助学生总会回到朱老身边,和朱老的儿女们一起为朱老庆生。说起朱老清贫度日却给他们无私资助时,情到深处,他们忍不住泪洒当场。在长沙工作的朱学明忘不了小时候到朱老家量米度饥荒的往事:‚读书时我虽然成绩很好,但家里很困难,眼看就读不起了。朱老的女儿比我低一个年级,回家把我的情况跟朱老说了,第二天朱老就走路来到学校,后来又去我家看了,从此便开始资助我。朱老对我很好,不但给我缴学费,给我买课外书,还叮嘱我要是家里没吃的了,就去他家量米……他对我就像父亲一样。‛在广州工作的邹武动情的回忆:‚如果不是朱爷爷在我读高三时资助我5000元,我可能连大学的门都进不了。‛现在正在读研的黄春根更无法忘记,在2003年下半年,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就要升入高三了,但贫困的家庭让他面临辍学,他初中的校长与朱自明谈起此事,说他的爷爷奶奶都80多岁了,父亲腿脚不便丧失劳动能力,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如果因此不能参加高考实在太可惜了,朱自明听了,二话没说,当即拿出2000多元送到他家,第二年高考前夕,朱自明又亲自来到浏阳三中,给他送来了2000多元现金和两盒补品,并嘱咐他沉着应考。其实,在受助的58位学生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体现了朱自明同志助人为乐、默默奉献的精神,都是朱自明同志对‚节约每一分钱,为了扶贫助学‛的践诺都浸润了朱自明同志在漫长岁月中永葆的无私大爱!
从一名国家干部到拾荒老人,这是一个时代的‚另类‛。但在他长期的执着坚持中,让人们读出了他生命的精彩和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从张坊镇茶林村洪屋组到张坊集镇,两公里路程,无论寒暑,不管晴雨,朱自明同志在每天上午八点到十点都要走上一圈,路边的每一个烟盒、每一张废纸、每一个矿泉水瓶都被他收入他随身携带的红色塑料袋里。回到家里,朱自明便坐在屋檐下将他捡来的‚宝贝‛细细分类整理好,整齐地堆在角落里。退休后的朱自明便成为了一名‚拾荒老人‛,靠着拾荒,朱自明每年可以获得近千元收入。‚我们自己有田,自己种菜,每个月开支不超过一百元,有千把块钱足够我和老伴过日子。‛在朱自明将全部工资捐助给贫困学生后,他和老伴的生活就基本上靠他一点一点捡破烂、卖废品来解决。
作为一位月工资近2000元的老干部,完全可以在农村和老伴过上充足而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毅然将退休工资全部捐出助学,自己却选择了清贫,甚至连基本生活都靠种菜、养鱼、养兔、养鸡、捡破烂来维持。他住的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的一栋土砖房,在附近邻居新建的楼房旁边显得特别破落,在他家里30年来没有添置过一件时髦的家具,他睡的是一张即便在农村也已经极其少见的‚架子床‛。没有洗衣机,每天十点后,在山泉水暖和点时,朱自明便开始洗衣,用手搓。朱自明从来没有用过手机,他与在外工作、读书的儿女、孙辈们或者是与他资助的学生联系都是使用固定电话,在他卧室里最现代化的就是那台21吋的彩色电视机,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本土新闻是朱自明同志每天不落的‚家庭作业。‛
朱自明同志在对贫困学生慷慨相助的同时,对自己和家人却特别‚抠门‛,他已经15年没有买过新衣服,最新的衣服是1993年在他担任乡镇领导时做的一件西装,‚那时流行西装,我也在浏阳做了一件,不记得花了几十元了。‛现在逢年过节或要出远门,朱自明才很舍不得地穿一次。大儿子1978年从部队转业时带回来的一双棉鞋,朱自明已经穿了整整30年,他还视为‚宝贝‛:‚这鞋子质量真好,今年下那么大的雪,那么冷的天,我穿着出去还是那样暖和。‛退休以后,他再没有从工资中给过老伴和儿女一分钱,1997年,最小的儿子建新房子,他没有给予任何经济上的帮助,儿媳原本想要朱自明支持一下,就对他说:‚爸爸,你在乡上当领导,在外面熟,帮我们去买点钢筋水泥来吧。‛朱自明明白儿媳的意思,满口答应道:‚好啊,你们列个清单出来,拿钱来我帮你们去买!‛结果忙是帮了,但还是儿子儿媳自掏腰包。
朱自明的‚另类‛生活,也曾遇到诧异的目光和风凉话,甚至有以前的同事和好友上门指责他对家人的吝啬,责备他捡破烂丢丑,损害了退休干部的形象。但是朱自明同志毫不在意,‚我不偷不抢,捡点别人不要的东西有什么要紧。‛他依然坦然地走在那条从家到集镇的路上,依然坦然地延续着他的助学行动。今年他又在小河乡重新确定了10名贫困学生为资助对象,上学期已经为每位学生解决了生活费400元。
看到他简陋的生活条件和朴素的穿着,听到他爽朗而开心的笑声,我们对这位拾荒的同志干部不禁肃然起敬!
‚三要‛、‚三不要‛是朱自明资助学生的‚苛刻‛条件,同时也是他至高境界的真实体现,这种低调与淳朴才是其价值的真正所在
对于贫困学生的困难,朱自明几乎是‚有求必应‛,但他同时对每一个受助学生都有‚苛刻‛的条件,那就是要求每一个受助学生必须做到‚三要‛、‚三不要‛:要努力学习、要勤俭生活、要为社会作贡献;不要往来、不要宣传、不要回报。
张继莲大学毕业后,在新疆工作,有一次回家要还朱自明以前资助的钱,朱自明说什么也不要,他告诉张继莲:‚我支持你,帮助你,不是要你回报,只要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看着你有出息也就高兴了!‛
山里人纯朴、重情,因此常常有受助学生或家长拿着土特产到他家表示感谢,朱自明每次都会坚决拒绝:‚如果我要你的鸡蛋、土鸡,我不会少给你几百块钱自己去买啊!‛
一名受助学生考上大学后,给朱自明来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了自己因没有运动鞋,进行体育活动时在操场上只能打着赤脚,接到信后,朱自明立即从自己刚领到的40元工资中,拿出15元寄给了这名学生。收到钱后,这名学生马上回信表示感谢,这封信朱自明没有保存下来:‚我不是要他们记住我,没必要嘛!‛
对自己资助贫困学生,朱自明一直相当低调,大多数的资助款项都是他亲自交到学生手中,因为他不愿让更多的人知道,他更不愿意把他资助学生的事当作新闻进行报道,当地政府领导为了了解朱自明助学情况,曾三次登门拜访,他三次避而不见。两年前,《浏阳日报》一记者听说了朱自明的先进事迹后,采写了一篇短讯进行报道,朱自明读后立即打电话责备该记者没有尊重自己的意愿。这次如果不是他的受助学生不顾‚协议‛而向当地政府领导大力推荐,不是市委领导以‚党的宣传工作需要‛‚强行‛他接受记者采访,朱自明的感人事迹也许还将不为人知,或许我们还无法了解和理解他‚三要‛、‚三不要‛助学的至高境界,或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朱自明这个平凡而伟大的‚拾荒‛老人。
‚选择平凡,拒绝平庸‛,在平凡的生活中记述不平凡的人生历程,朱自明同志将永远是我们最具说服力的榜样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朱自明同志依然对自己的助学行动说得很少,即便他作为‚政治任务‛而提供的材料也显得过于简单,他把自己长长的助学过程轻描淡写,他始终把自己当作平凡的一员,把自己的所作所为看作是一名普通党员理所当然的责任。当我们为朱老的行为表示我们的敬意时,朱自明笑着告诉我们:‚我祖上三代没有进过学堂门,我自己也只读了四年半书,我现在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多为社会作点贡献。‛
朱自明同志选择了平凡,但他并不平庸。28年来,他不仅为72位学生捐资182405余元,同时,前后捐款1.4万余元支持家乡建校修路等公益事业,08年汶川地震,他个人捐款3420元,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他分别捐款2000元。
朱自明同志1954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基层工作,他工作认真负责,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顾全大局,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5年至今,朱自明同志还担任了张坊中学校外辅导员,他不仅经常来到学校了解学校发展情况,亲自参加学校德育活动,而且他还充分利用关系,牵线搭桥,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争取资金,为学校贫困学生争取扶助。现在在他的努力下,张坊中学与长沙市天心区一中开展了‚手拉手‛联谊活动,天心区一中在活动中不仅为张坊中学捐赠电脑等一批价值近4万元的现代教育设备,而且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为山区教育注入了活力和动力。更为可贵的是,在朱自明无私大爱的影响下,翁开明等朱自明的早期受助学生已经接过了爱心接力棒,目前在朱老的联系下,翁开明和他的朋友正资助着张坊中学18名贫困学生。2008年朱自明同志被市关工委评为‚优秀校外辅导员‛。
参加工作至今,朱自明同志多次获得县级以上奖励表彰,先后被评为浏阳市‚先进工作者‛、‚重教乐捐先进个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长沙市‚优秀共产党员‛、‚十佳五老‛、‚文明市民标兵‛、‚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首届道德模范‛;2008年荣登‚中国好人榜‛,2009年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2009年荣获‚浏阳十佳道德模范‛、‚长沙市文明标兵‛、‚湖南省慈善奖‛等荣誉称号。关于他扶贫助学的感人事迹,《长沙晚报》、《潇湘晨报》、《浏阳日报》、新华网、红网、星辰在线、长沙电视台、浏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导,在每一个人心底都产生了巨大的心灵震撼,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是我最感激的人,也是我最尊重的人,我觉得朱伯伯是一位品德高尚、充满爱心、高瞻远瞩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从他身上我体会到了什么叫无私,什么叫人生意义。我觉得他真的很伟大,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榜样,我们的民族需要这样的精神。‛这是朱自明的受助学生的深情感言。是的,像朱自明同志这样,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甘于清贫,忘记得失,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将他人利益放在心头,无怨无悔地做着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事,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说服力的榜样!
第五篇:明顺河同志先进事迹(范文)
明顺河同志先进事迹
明顺河,齐河县胡官屯镇大明村一个普通的村民,虽然普通但又不普通,他在村民眼里是一个人缘好的人、是一个热心的人、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在妻子眼里是一个好丈夫,在孩子眼里是一个好父亲,在父母眼里是一个好儿子。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一个人的真正的价值。
他,今年五十三岁,中等身材,圆圆的脸庞,大大的眼睛,整天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大明村是一个不到五百口子人的村子,从东头到西头、从南到北一提起明顺河人们无不交口称赞,都说他心眼好。谁家的拖拉机出毛病了,只要一叫他,不管他手里的活有多忙,他都义无反顾地跑过去给你修理,有时修车修到大半夜,这样的活是经常的,有一次他给别人修车又累又困正赶上自己家浇地,安好车出了水他才松了口气。由于经常熬夜困极了,浇地的时候他竟然躺在田埂上睡着了。妻子心疼他,自己在地里拉水管子浇地,她理解丈夫,她绝无怨言,默默地支持着他。无论谁家有红白喜事,他都提前到场忙这忙那。大事小情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大明村有二十几眼机井,无论哪一眼机井出了毛病,无论哪一个人叫到他,他都毫无怨言的去修理,人们感谢他时,他总是笑笑说:“这点小事,没什么。”2015年秋收连续二十几天无雨,土地墒情很不好。他家种着六十多亩地,不仅在大街上的晾晒的玉米需要打理而且还需要灌溉。恰恰就在这时村民 王祥华急匆匆地赶来说他家正浇着地突然机井坏了,丈夫在外打工不在家,明顺河听后立即放下手中的活急忙跑去撸起袖子就修了起来,不巧就在卸泵时一个螺丝杆滑脱,泵体直接砸在他的左手食指上,疼得他脸上布满豆大的汗珠,鲜血染满了整个左手。王祥华急忙找车要把他送往医院去包扎,可他若无其事地说:“不要紧,我到家自己包扎一下就行了。”经在场的村民们一再要求,他才不得已被送进医院进行了包扎。医院建议伤者住院输液,他说:“这得花多少钱,我不住院。”说完就要走。王祥华及其家人强烈挽留,他才住下。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心里总是想着别人,把自己的事总是放在第二位。中华民族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他的妻子也没有埋怨他,也非常的通情达理。明顺河别看他对待别人随和热心,但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是一个严父,他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年轻人都出外打工挣钱,可他想不能一味地光挣钱,要让孩子成器成才,得让孩子成就一点事业。那做父母的才算合格。他毅然决然地把两个儿子都送上了部队去接受军队这个大熔炉的锻炼。结果他两个儿子没有辜负他这个做父亲的期望。大儿子明国庆2004年参军,2005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并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二儿子明国亮十八岁参军,在部队上荣获优秀士兵证八个,2012年6月被部队所在市评为全市消防部队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9月荣获“打造铁军”消防业务运动会攀登持钩梯第一名。玉树地震中,获立三等功。面对孩子这些成绩,他幸福地笑了。他深深懂得“子不教,父之过”“子成才,父之功”。在儿子身上他真正倾注了做父亲的大爱。
在平日里,他还经常语重心长地对两个儿子说,做事先做人。做人得讲究孝道。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道,他首先给孩子们做了榜样。明顺河的父亲在2010年春天被医院检查出食道癌,一直到2014年去世,在此期间,他作为家庭中的长子,不仅带头拿钱给父亲治病,而且还放弃外出打工挣钱的机会,时常陪护在父亲的身边。住院、化疗、买药、护理都有他忙碌的身影。每当邻居看到这些都夸他当儿子的孝顺时。他总是很难过地说:“我父亲拉扯我们弟兄四个长大成人,然后又给我们一一成了家太不容易了。真是太难了,他老人家没有享过一天清福。父亲临了,我尽这点义务又算得了什么。”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人生活,他经常到母亲房里问寒问暖,看缺什么东西他及时拿来。在外打工,每逢过节必须家来陪母亲过节。他总是这样,以他那最善良的心诠释着人类最高尚的道德准则。
明顺河同志,以他那平凡的行动,践行着他那不平凡的事迹,他对大明村父老乡亲所做的一切足以证明,他是大明村中最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