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路政处罚案例分析
处罚案例分析
该超限行政处罚案由于涉及多个法律问题,经我们单位法制科讨论后进行处罚已结案,现写出供同行参考,如有不同看法欢迎交流,抛砖引玉,理辩则明。
2010年×月×日,×治超站路政人员在检查时遇一超限车冲卡逃避检查,10分钟后在另一检查点被拦截被迫停车。该车停车后继续拒不接受检查,突然倒车撞坏路政车辆,导致车上路政人员受伤。路政人员立即拨打110报警,公安人员赶到现场后,将当事人余×刑拘。经调查,该车行驶证登记所有人和营运证上的运输业户为×有限公司×分公司,车辆是余×分期贷款购车,是实际车主。余×被刑事羁押期间,其配偶和儿子在没有其书面委托的情况下前去接受处理,缴纳了超限罚款,提走车辆。
1、本案应以谁为超限处罚当事人?
首先,余×系分期贷款购车,与车辆所有人×分公司签订有分期购车协议,协议里明确了贷款还清前×分公司是保留车辆所有权方,余×负责该车经营和管理、收益等,与行驶证上的所有人无关,违法超限运输行为也为其独立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购买人使用分期付款购买的车辆从事运输,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保留车辆所有权的出卖方不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法释(2000)38号]对于赊销贷款车辆的交通事故民事责任做了免责规定,虽然对行政责任能否免除没有规定,但按照有关司法解释,实践中应比照参考。其次,分公司无法人资格,按照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有关司法解释,除非该分公司有单独的营业执照和独立财务,否则不宜将该分公司作为其它组织对待进行处罚。虽然货车营运证上的运输业户也是×分公司,但超限运输承运人与营运资格并无必然联系,应个案具体分析。综上原因,该案应以余×为擅自超限运输当事人进行处罚。
2、在对超限车辆采取责令停驶强制措施后,除送达通知书给当事人外,是否应当通知其行驶证上的车辆所有人×分公司?
责令停驶为行政强制措施,其行使的实际效果类似扣押。本案中,当事人为分期贷款购车,在没有还清贷款前,×分公司作为保留车辆所有权方,对该车可以主张财产权,路政人员对该车责令停驶,虽然处罚当事人非×分公司,处罚事项对其无需告知,但对车辆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如果不经告知,就有侵害其合法财产权之嫌。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司法解释里明确了对于类似情况的处理原则,即切实保护第三人合法权益原则,路政人员应该参照这个原则执行。否则,如果当事人因为刑事案件或其他原因长时间不来处理,导致被停驶车辆损坏,×分公司完全可以按照《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为由对公路局提起行政诉讼,要求解除强制措施,返还车辆,赔偿有关损失。这种情况有类似行政诉讼案例,可以参考。
3、本案处罚应依据《公路法》还是《山东省治理超限和超载运输办法》? 山东省《办法》第37条对当事人逃避超限检查的行为做了单独罚则规定,根据行政法的一般理论,对于行政相对人的每一个行政违法行为均应进行分别处理,但对具有因果关系的行政违法行为,分别处罚则显失公正,应按照牵连违法行为处理。《行政处罚法》对牵连违法行为应如何定性量罚并无明文规定,行政法领域关于牵连的论证基本上都是按照刑法的牵连犯理论,基于行政法和刑法都是公法相通的原理进行讨论的,基本上认同应以重罚吸收轻罚或主行为吸收从行为来处理。两个罚则,都是罚款,最高处罚额都是3万元,则应按照主行为吸收从行为原则处理,当事人直接实施违法目的为违法超限运输获取非法利益,是其主行为,逃避检查是为实现这一目的进行辅助,是从行为。综合考虑其犯意,应对其擅自超限运输的行为作为主行为依据《公路法》进行处罚,将其逃避检查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情节作为自由裁量依据,对其处以罚款。(现在山东省交通厅出台了一个新的自由裁量执行标准,与这个有矛盾,该问题比较复杂,有时间单独写出)
4、案发时路政人员拨打110报警行为是否可以看做行政机关对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行为?
对于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具体规定,目前主要根据国务院令第310号《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及最高人民检察院高检会[2006]2号《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根据上述规定,行政移送是行政机关依职权而为的行政行为,具有必须的形式要件和程序要件,其区别于《刑事诉讼法》中一般单位和个人的报案、控告、举报行为。对于在执法现场立即通知公安机关到场进行案件移送,则主要依据《意见》中“现场查获的涉案货值或者案件其他情节明显达到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应当立即移送公安机关查处”的内容,但对于该内容,高检06年在关于该意见的解读中已经说明该内容是为了防止行政执法机关久查不决而作的强调性规定,而非设立行政移送的特殊形式,更不等同于报案,现场移送应当同样按照《规定》中移送形式要件进行。对于《意见》中的提前介入,则是要求公安机关参与、配合行政机关进行行政调查。再者,无论公安机关是以妨碍公务罪还是故意杀人罪立案,我现场路政人员都是被侵害的对象,依据《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规定》等,其拨打110报警的行为都只是报案行为,非行政移送行为,一经报案,即进入公安机关刑事审查程序,不存在移送与否的问题,即使公安机关以后要求提供有关行政执法材料,也只是路政人员作为被害人必须配合公安机关进行刑事案件调查的义务。
5、当事人亲属没有当事人书面委托的情况下前去处理路政人员是否可以让其接受处理?
这一问题关键是当事人亲属的行为是否构成表见代理。一般认为,表见代理来源于私法领域,不能用于公法,在行政法领域所有的表见代理都无效,否则行政法律责任的惩罚性无法体现。但在缴纳罚款等程序性问题上和财产解除扣押比如路政人员放行车辆等问题上,表见代理仍然适用。在本案中,当事人被刑事羁押,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其贷款购买的车辆被责令停止行驶,无法运营,而又必须按月还贷,其配偶或儿子作为具备相应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出于对当事人利益考虑在没有当事人书面授权委托的情况下主动接受超限处罚以尽快把被停驶车辆开走的要求没有明显超出合理界限,该行为又不违法,路政人员在核实其身份尽到谨慎义务后完全有理由相信其配偶和儿子代为接受处罚缴纳罚款的代理行为得到了当事人认可,可以让其配偶和儿子代其履行缴纳罚款义务,并在处理完毕后让其开走车辆。当事人如果在解除刑事羁押后对上述代理行为有异议,则其配偶和儿子的行为应视为表见代理。
6、当事人应承担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有什么关系?
(1)本案不存在刑事和行政法律责任的竞合,当事人应对擅自超限运输和逃避检查承担行政责任,对抗拒检查承担刑事责任。本案中,擅自超限运输行为比较简单,不需讨论,关键是当事人逃避、抗拒检查的行为,也就是后两个符合违法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一是遇检查时强行冲卡逃避检查行为,二是被拦截后倒车撞坏坐有路政人员的路政巡查车行为,这两个行为是牵连违法行为还是独立的违法行为,应以当事人违法意图是否改变来判断。当事人撞车涉嫌刑事犯罪,其可能的罪名就是妨碍公务罪和故意杀人罪(未遂),故意杀人行为,当事人撞车的违法意图已经不是拒绝检查,已经改变,两个行为是相对独立的违法行为,当然不存在刑事和行政责任的竞合。妨碍公务罪中,其是否构成的关键是当事人是否采取了暴力或威胁手段,也即公安机关将其撞车行为认定为使用暴力手段阻碍、抗拒检查。这种情况,当事人违法意图没有改变,两个行为构成牵连违法行为。但是,《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第二十五条,《山东省治理超限和超载运输办法》第四十四条均明确阻碍、抗拒检查违法行为具有行政处罚权的为公安机关而非公路管理机构,公路管理机构只有根据山东省《办法》第三十七条对强行冲卡和不按照要求驶入指定地点接受检测而逃避检查的行为进行处罚的权力,对阻碍、抗拒检查行为无行政处罚权,所以即使按照牵连行为看待,也不存在刑事和行政责任的竞合。(2)虽然该案不存在刑事和行政法律责任的竞合,路政人员可以就当事人应承担的行政责任进行单独调查,但对于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中已经调查涉及的证据,则路政人员不应重复调查,因为“刑事优先”的原则并不限于刑事和行政责任竞合时才适用,同样适用于证据规则,刑事证据证明力高于行政证据,其证明效力最高,对于当事人身份、车辆情况等证据,应先到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在不违反刑事案件办案规定和不影响刑事案件调查的情况下从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即可,以避免行政证据和刑事证据的不一致或冲突,对于车辆超限率等刑事案件不涉及的问题,可以独立于刑事案件单独调查取证。
第二篇:路政处罚案例
[案例1]
2003年10月20日,吴某驾驶运煤车通过106国道某省地区设立的一个交通检查站时,身着路政制服的关某拦递上一张 处罚决定书,并说“交20元再走”。吴某接过处罚书,见上面的全部内容为:据有关规定,罚款20元。决定书盖有县公路管理段路政科印章。吴问:“为何要罚我?”关某回答:“你超载”。吴问“半车煤怎么就超载?”关说:“叫你交你就,罗唆什么。”吴说“不说清楚怎么交?”关某于是又递上张处罚决定书说:“就这态度,再交20元”。吴某怕再争辩下去,又要罚款,只好交了40元。
问题:吴某的行为有哪些不对的地方?
[案例2]
2001年某日,有一辆货车在某高速公路上因操作不当损失波形钢板5块,经某路政科勘查后,对车主作出了赔偿路产损失6000元的路政处罚决定,在缴纳路产赔偿后,该车放行开走。
根据以上路政违章情况,作为一名路政执法人员,你该按哪种程序进行处理?描述出具体步骤及依据。
第三篇:路政案例分析
高速公路违章施救案例分析
案情简介:
2011年3月17日,路政大队队员门在进行日常巡逻时发现有人在桥梁防装钢板上张贴及喷涂修车联系方式,大队巡查人员在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专班进行调查,但其违章施救人员极其狡猾,隐蔽较深,调查工作一时毫无进展,路政人员费尽周折确未查出该组织信息。3月20日凌晨2时许,路政人员在处理事故途中发现喷有维修车辆图案的车辆停放在紧急行车道,发现该车辆正在为故障车辆进行施救作业,并且未设臵任何警示反光标志,路政人员立刻将该违章施救人员在修车现场“抓获”。但是该违章施救人员的第一句话:“我不知道在高速公路上给人修车是违法的,也不知道修车要摆放反光标志设施”确给了路政执法人员当头一棒,是啊,有谁告诉过他们在高速公路上修车是违法的呀?路政管理部门在“抓获”该当事人后只对其做出了必须清除张贴,喷涂在钢板等设施上的字迹、进行法规教育和让其写下今后不再上高速公路进行违章施救保证书等简单处理,至此该案基本告一段落。
案件分析:
本案中涉及几个重要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法律法规宣传存在盲区
在开通前后,路政管理部门在针对沿线群众所进行的法律法
规宣传中只涉及到路产保护及路权维护等的法律法规条款,所发放的宣传手册中并未涉及到高速公路施救相关条款,该宣传的漏洞导致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未认识到在高速公路上进行施救作业属违章行为,由此可以看出,路政管理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宣传内容,增加宣传面拓宽宣传范围,让高速公路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无盲区,真正起到宣传的重用,以达到增强沿线群众的法律意识,杜绝此类案件的发生。
二、处罚依据不够完善
路政管理部门在抓获违章施救当事人后,发现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还是《湖北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都没有明确规定该类案件该如何处罚。《湖北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简单提及有关施救管理方面的内容,第五十一条也只是针对已取得施救资格单位的管理,并未提到未经许可在高速公路进行施救该如何处理,以致路政管理部门在进行处理时没有处罚依据,只能对其进行法规教育和简单处理,达不到真正治理的目的。由于此类案件的发生不是偶然性,而是长期性的,所以上级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让路政管理部门在执法时有法可依,有效打击此类案件的违法行为。
三、已获资格的清障单位宣传不够
高速公路上出现违章施救案件,不单单是违章施救方的责任,应该考虑到,为什么承运人在行驶过程中出现需要施救时会和非正规施救单位联系?原因应该不是单一的,但是最主要的原
因应该是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承运人们在需要施救服务时不知道应该和谁联系,看到路边的修车电话后本能的反应就是打电话去求救,以致违章施救单位有机可寻上路作业。所以已取得在高速公路进行施救作业资格的单位,应会同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加大自身的宣传力度,让过往的司乘朋友在需要施救服务时直接和其联系,以此扼制住违章施救单位的违章行为。
第四篇:路政案例集学习体会
路政案例集学习体会
这次学习的案例是一起车辆与堆放在公路上的土堆相撞致使路边行人受伤,行人提出公路管理机构负有连带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的诉讼案件。
2006年 6月30日凌晨4时许,家住界首市汪庄行政村的原告郭婷婷行至S308线188K+850m处时,恰遇一车辆与堆放在公路上的土堆相撞致使原告受伤住院,原告于2007年5月20日将业主和公路管理部门一并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经法院调查取证后认为位于S308线188K+850m处的土堆系界首市污水处理厂在路边埋设管道取土后,堆放到路面上的,几乎占据了半幅路面,而土堆周围也毫无任何安全示警标志,公路路政人员在巡查中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与业主单位联系,并于当日依法对其下发了交通违法行为通知书和安全隐患整改措施通知书,责令其尽快增设醒目的安全示警标志和限期恢复原状,但业主单位对公路路政部门的要求依然臵之不理,抱着侥幸的心理将安全工作抛之脑后。事实证明界首公路分局已经尽到了其管理职责,无任何责任。界首市人民法院依法驳回了原告要求界首公路分局承担连带赔偿的诉讼请求,所有赔偿费用均由业主和施工单位承担。
这个案件的焦点问题是,公路管理机构是否需要承担责任,而这直接联系到路政执法人员是否做好了日常巡查工作,以及是否依法履行了管理职能。公路管理机构要免责,必须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而全面、正确、及时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是避免此类诉讼风险的根本所在。
把这个案例联系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来看,当我们在日常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高速公路存在安全隐患,必须马上依法履行我们的管理职能,及时做好调查取证工作,联系业主单位、施工单位或者公路经营单位,及时签发路政管理督查单或其他法律文书,要求立即对存在问题及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当然,高速公路的危险性远大于普通国省道,如果确实当时情况比较危险,应马上做好预警,同时立即联系交警、业主单位及施工方,开具文书责令施工方立即停止施工。至此,公路管理机构的法定职责履行完毕,不再存在过错。开具的法律文书也成为了公路管理机构履行路政管理职责的重要证据,所以,在制作文书的过程中,必须谨慎仔细,防止出现漏洞或不妥之处。
第五篇:税务违法与处罚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税务违法与处罚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一、税务行政处罚案例分析:
某基层税务所某年7月15日接到群众举报,辖区内华美服装厂(系个体工商户)已开业两个月没有纳税。7月16日,税务所依法对华美服装厂进行了税务检查。经查,该服装厂5月8日办理了营业执照,5月10日正式投产,没有办理税务登记,至检查日共生产销售服装420套,应纳税款2200元,没有申报纳税。根据检查情况,税务所于7月18日作出如下决定:
1、责令服装厂7月25日前办理税务登记,并处以500元罚款。
2、按规定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未缴税款二倍罚款。
7月19日,税务所向华美服装厂送达《税务处罚事项告知书》,7月21日税务所按上述处理意见做出了《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华美服装厂,同时下发《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限该服装厂于7月25日前缴纳税款和罚款。
华美服装厂认为该厂刚开业两个月,产品为试销阶段,回款率低,资金十分紧张,请求税务所核减税款和罚款。7月25日该服装厂缴纳了部分税款500元。7月27日税务所又下达了《催缴税款通知书》,限该企业于8月1日前缴清全部税款及滞纳金。8月3日,在两次催缴无效的情况下,经税务所长会议研究决定,税务所对服装厂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扣押了服装厂价值约相当于税款和滞纳金和罚款的服装,交付拍卖公司拍卖,并以拍卖收入抵缴了税款和滞纳金。服装厂认为税务机关的处罚过重,于8月3日书面向税务所的上级机关某县税务局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要求撤销税务所对做出的处理决定,8月7日,税务所对华美服装厂未缴纳的罚款执行了强制执行措施。根据上述情况:
1、请分析华美服装厂存在哪些主要违法行为?
2、税务所在执法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如有,是哪些?
2、税务所在执法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如有,是哪些?
二、税务行政诉讼案例分析: 某市某建材公司,主要业务为向客户销售散装水泥。某年4月该公司将散装水泥改为袋装水泥,并在水泥价款之外以每条20元的价格向客户售出水泥袋4000条,收取水泥袋款80000元,记入与水泥袋厂的往来账户中。
当年6月15日,该市国税局稽查局在对建材公司的税务检查中发现,以上水泥袋款收入没有申报纳税,在依法履行了告知程序之后,于6月20日作出税务处理决定书,责令该建材公司于6月30日前,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同时处以所欠税款6倍的罚款。建材公司承认其水泥袋款收入应该纳税,但对税务机关的6倍处罚不服,在交纳了税款和滞纳金后,于6月23日向人民法院提起税务行政诉讼,人民法院依法受理此案,6月28日,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从建材公司的银行账户中划走罚款。根据以上情况,请分析:
1、税务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有不当之处?
2、建材公司是否可以不经复议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参考答案
一、答:华美服装厂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
根据《征管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华美服装厂自5月8日办理了营业执照,自税务机关做出处罚决定之日起已超过了30日。同时根据《征管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纳税人未按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所以税务所对其处以500元罚款是正确的,符合规定。
(2)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
根据《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纳税人不进行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华美服装厂自开业以来,已有销售额,却一直没有进行纳税申报,是一种违法行为。(3)纳税人不缴纳税款。根据《征管法》规定,纳税有应按期限定期缴纳税款,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华美服装厂自开业以来,已经二个月,有销售额,却一直没有缴纳税款,是一种违法行为。
(1)执法主体不合格。根据《征管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额在2000元以下的,可以由税务所决定。税务所对服装厂因偷税罚款2200元的一倍,达2000元以上超越了执法权限,是越权行为。
(2)执法程序不合法,做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时间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实施办法》第四十条规定:要求听证的当事人,应当在《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送达后3日内向税务机关书面提出听证;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税务所7月19日送达《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而7月21日就做出了《税务处理决定书》,听证告知的时间只有2天,不符合法定程序。
(3)扣押服装厂的服装不符合法定程序。
根据《征管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其一,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必须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所没有经县税务局批准,就对服装厂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是不符合法定程序
二、答案:
1、税务机关的行为有不当之处: 第一:罚款的倍数过高。《税收征管法》规定,纳税人有偷税行为的,可处以所偷税款50%至5倍的罚款,可见,对偷税的罚款倍数最高为5倍,本案税务机关罚款为6倍,因此不合法。
第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不当。《税收征管法》规定,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做出行政处罚,如纳税人没有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税款,且没有申请复议和提起上诉,税务机关可对罚款进行强制执行。本案中,还不到税务机关要求缴纳罚款的最后期限,且当事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税务机关在此时间从银行扣缴罚款的行为不当,违反了《税收征管法》。
3、建材公司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本案中,建材公司并非对税务机关征收税款和滞纳金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只是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不服,是可以不经复议而直接起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