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时间:2019-05-13 12:5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提供人才支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第一篇:为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拓宽视野 优化环境 为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中共濮阳县委

近几年来,濮阳县紧紧围绕“工业兴县”战略,探索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新路子,拓宽视野识才,搭建舞台用才,优化环境引才,走出了一条以“人才强县”促“工业兴县”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一、更新观念,围绕“工业兴县”识才

“工业兴县”战略的实施,使我们认识到必须更新传统的人才观念,树立起凡是对我县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有用之人皆人才的新观念,并在实践中做到了三个转变:

一是从“专业技术类”到“经营管理类”的转变。过去人才工作主要集中在专业技术人员上,无论建立人才库,还是选拔拔尖人才都是如此,进入视野的经营管理人才寥寥无几。但“工业兴县”的现实是经营管理人才愈来愈发挥出巨大作用,正是这些人才,把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兴办企业,引进项目,发展经济,把我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我们把工作重点从“专业技术类”逐步转变到了“经营管理类”上来。

二是从“学院型”到“实践型”的转变。以往,我们选拔人才主要囿于从大中专学校走出来的毕业生,亦即“学院型”人才。而实际上,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涌现出一大批有才干、有专长、富有实践经验的乡土人才,亦即“实践型”人才,他们已成为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经过长时期实际经营管理工作的摸爬滚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闯出了路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是现实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大胆使用这类“实践型”人才,在“工业兴县”上更具现实意义。为此,我们的人才工作一改过去两眼向上,望洋兴叹,感慨高新人才缺乏的思想,而是面对现实,眼睛向内,识才用才,在视野上实现从“学院型”到“实践型”的转变。

三是从“国字号”到“民字号”的转变。以往我们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只集中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民营经济、股份制企业等新生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在“工业兴县”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国有企业则逐步淡出经济舞台,同时国企和事业单位中一些专家人才已开始向这些新兴企业流动,而这些新兴企业也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吸引了一大批人才,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也开始转变观念,主动到这些企业中去干事创业,人才队伍呈现出新的变化。我们与时俱进,及时把人才工作的触角延伸到这些新的空间。把这些企业中涌现的优秀人才纳入视野,充实进人才库,避免了人才工作出现新的空档。观念一变天地宽。与时俱进的人才观,丰富和壮大了我县人才队伍,为“工业兴县”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人才基础。我们对投资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的主要经管者进行建档立卡,使一大批人才进入了组织视野。我们的人才库由1100人增加到1800多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由5人升至300人,新增民营企业人才230人、实践型人才105人。

二、搭建舞台,围绕“工业兴县”用才 “识才”的目的是“用才”,“用才”的重点在“兴工”。我们积极围绕工业兴县战略,采取积极措施,为人才发挥才干施展才能搭建舞台,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工业兴县”服务。

一是大胆使用优秀人才。我们破除部门和行业限制,疏通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之间的流动渠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胆把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放到能发挥他们作用的舞台上。几年来,我们先后任命1名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为厂长、经理,3名党政领导人才到企业任职或兼职,为推动“工业兴县”步伐提供了全方位人才服务。王石增同志是市委命名的第四届、五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我县化工行业的专家。1999年5月县化肥厂酝酿新的领导班子时,个别同志认为王石增是一个专业技术人才,不适宜担当主要领导。但县委认为王石增同志长期在化肥厂工作,技术精湛,积累了一定管理经验,群众威信高,果断启用王石增同志担任化肥厂厂长。王石增同志任厂长以来,一步一个脚印,很快使县化肥厂走出低谷,生产能力翻了一番,经营效益逐年增加,职工收入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提高。仅2003年,县化肥厂上交税金400多万元。现任柳屯镇副镇长张述斋同志原是濮阳县石油综合化工厂厂长,他多年来一直从事企业经营,对企业管理、项目考察论证上很有一套。92年10月上马了石油化工厂,97年油田对原油加强了管理,他注意到小炼油的好日子不会太长,98年5月经考察和论证,利用电的优势上马了编织袋厂,小炼油厂果不出他所料,99年产业政策调整,国家明令取消小炼油。编织袋厂由于利用了廉价的电,利润相当可观,仅张述斋在短短的两年内就建了三个分厂,由1条生产线发展到6条生产线,在此厂的引导和启发下,不到两年柳屯镇编织袋厂就发展到100余家,形成了长江以北最大的编织袋生产基地,编织袋的产量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40%,带动了6000多人就业,使部分人完成原始积累。当编织袋厂用电受到限制时,他又主动投向玻璃行业,2003年用股份制形式吸收社会闲散资金1500万元上马了华光玻璃厂。由于该同志在发展乡镇企业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县委于99年5月提拔其担任柳屯镇党委委员,2002年又把他重用为副镇长,实现了经济上有作为,政治上有地位。

二是全力服务优秀人才。我们从大处着眼、从实处着手,努力为各类人才创业奉献办好事、办实事。千方百计为优秀人才发挥才能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力求各类人才能够感到脚下是一块成就事业的热土。我们采取为人才提供资金、提供场所,提供优惠政策等方法,先后使60名优秀人才办起了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使38名优秀人才留在了各类企业担任技术骨干。海通乡甘称湾村农民李庆刚发明了物理喷爆制浆法,解决了传统造纸业污染严重等难题,并申请注册了国家专利。县委认为这是一个极具潜力的重大项目,有可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为促使其专利早日转化为生产力,产生效益,督促指导海通乡党委、政府全力服务,成立龙海秸秆利用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其低廉的专利技术进行秸秆造纸生产,不仅解决了农村中麦秸稻杆积压过多无法处理的难题,而且还取得了年创产值960万元的经济效益。徐镇镇王楼村农民王洪伟,在长期经营稻米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镇党委政府根据他头脑灵活,又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的特长,积极创造条件,出台优惠政策,投入扶贫贷款,扶持他投资办厂。经过王洪伟的精心经营,其主要品牌“家家宜”大米成为濮阳唯一一家长期向河南军分区、济南军区供应的厂家,并且其产品运销甘肃、广东、东北等省,实现年销售收入超亿元,成为带动周边12.2万亩优质稻生产的龙头企业。2002年他本人被授予全国“优秀青年农民”荣誉称号。三是用好用活农村人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是农村奔小康的一笔财富,发挥好这部分人的作用,将带动一方、辐射一片,加快农村小康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发挥这批实用型人才的作用。采取吸收他们入党、锻炼培养成村干部、选拔进党支部担任村支书等手段,给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们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强”党员、“双强”村干部,特别是“双强”支部书记。目前全县约有110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走上了村干部、村支书的岗位,已成为我县小康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张合先是鲁河乡张庄村靠经营面粉厂致富的经济能手,在支部换届时经党委推荐当选为支部书记。他上台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先后带动群众创办了投资180万元的神农牧业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的神龙纺织公司,使全县一个不出名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全县有名的小康村,在2003年全市小康村综合评比中被评为“甲A”村。

三、营造环境,围绕“工业兴县”引才 一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近3年来,我县每年在年初的上千人的三级干部大会,都表彰20名有突出贡献的经营者,给他们披红戴花,颁发奖牌,确立人才工作的新导向,使这些新型人才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和社会的认可,提高他们创业的热情。对一些涌现出来的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我们通过多种手段大力宣传,每年推出3—5人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进行大规模宣传,既营造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树立了“人才强县”的观念,又提高了优秀人才的知名度,激发了人们为“工业兴县”做出更大贡献的热情,在全县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99年9月,县委发出了“人学李连成”的号召,2001年又适时而动,制作了《卢春生和他的庆南模式》电教片,发放到全县基层党组织,并在电视台播放,组织党员、群众收看。该片全面介绍了庆祖镇庆南村依靠股份合作兴办的庆南纸业公司、庆南纺织公司共吸纳股金4762万元,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经济效益年年增长,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的故事。卢春生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成了我县一个典型的经营管理型优秀人才、资本经营的高手,其股份制的组织形式解决了欠发达地区办工业的普遍难题,“庆南模式”在濮阳影响深远。

二是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工业上的做大、做强,必须依靠引进外地高端人才,而要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条件是宽松的环境和优惠的政策。近几年来,我们研究制定了有关政策,规定优秀人才引进实行不迁户口、不转关系、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办法,尝试技术入股、协议工资等形式建立人才激励措施,使优秀人才能够顺利引进,有效利用,真正为濮阳发展做出贡献。近年来,县、乡通过提供用电、用气、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优秀人才40余人,其中成功引进外地高端人才16名,这些人才带来的项目已成我县工业的主导力量,税收贡献占到县税收总额的30%以上。文留镇以优惠的油气资源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硬是把山东省有名的民营企业家,现任濮阳力诺玻璃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申英明引来,使投资2亿元的玻璃制品项目落户文留镇,并带动了全国其他玻璃企业纷纷前来落户。至目前,全镇玻璃制品企业已达52家,固定资产达5.7亿元,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安排劳动力7000人,形成了年产20万吨玻管、安瓶140亿只,灯具及玻管器皿2亿套、圣诞灯泡近100亿只的生产规模,玻管产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1%,其中高硼玻管占市场份额的56%,文留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特种玻璃生产基地和世界最大的圣诞灯泡生产基地,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河南省特种玻璃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濮阳县原有一个小型耐火材料厂,为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县委、县政府用活用足政策,从用地、用电、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引进耐火材料国内一流专家、留美博士刘佰宽并让其担任技术厂长,从而使耐火材料厂生出了腾飞的翅膀,迅速发展壮大。耐火材料厂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拥有职工1200余人,留美耐材专家2人,博士1人,硕士4人,在读研究生24名。技术人员、技术力量均属国内一流,年生产透气砖10万支,预制件8万吨,散状料10万吨,2003年实现产值2亿6千万元,税金2057万元,刘佰宽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家”荣誉称号。今年初,县政府兑现政策许诺,一次性奖该厂246万元。

庆祖镇西辛庄村党委书记李连成为了把一家工业用呢厂的专家挖过来,六下徐州,在厂门口一蹲就是一天,向专家许下每人安家费6万元,劳保费4.2万元,月工资1500元的优厚薪酬。西辛庄工业用呢厂在这三位专家的技术指导下,从建设到投产3个月就实现产值100多万元,赢利36万元。虽然西辛庄已先后上了再生纸厂、棉纺织厂等几个项目,但正是这个厂,完成了原始积累。

三是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县委、县政府努力为人才工作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使各类优秀人才不仅在经济得实惠,而且在政治上有地位。以我县入库的30多名经营管理人才为主体组建了民营企业家联谊会,县委、县政府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让他们交流经验,积极献计献策,促进“工业兴县”战略的实施,同时也对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创造条件予以解决。另外,我们还注重发挥他们参政议政作用,至今濮阳县已有33名优秀经营管理人才担任市人大代表,16名担任市政协委员、常委,有120余名入库人才担任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5名市拔尖人才和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走上科级领导岗位。

总之,几年来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力地促进“工业兴县”战略的开展,全县工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近五年来,共新上5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609个,其中100万元以上的项目394个,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6个,新增私营企业435家,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1782万元。2003年全县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73674万元,比1999年增长73.8%,五年年均增幅达到14.8%,成为濮阳“工业兴市”的排头兵。

第二篇: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

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推进全市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要牢固树立“人才是兴市之本”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动人才工作的与时俱进,为实现全市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要立足人才总量不足的实际,坚持多措并举,下大力培养经济建设急需人才;实施中高级人才继续培训教育工程;实施高级技工培训工程;实施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人才注入工程;实施县、乡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实施“一村一个大学生”工程;要立足人才吸引力相对较弱的实际,遵循人才规律,多渠道引进人才。遵循人才工作规律,突出“三个围绕”,围绕加快发展引人才,围绕优化环境引人才,围绕改进方法引人才。要立足加快发展实际,抓住关键环节,千方百计用好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能论才,知人善任,量才使用,大才厚禄。

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切实加强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领导。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工作。以抓“第一要务”的力度抓“第一资源”。正确处理“第一要务”和“第一资源”的关系,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战略位置、列入议事日程,作为大事来抓。做到谋划发展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政策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时考虑人才措施。认真研究、编制、执行人才培养开发规划,着重把握“一个面向,两个坚持”。一个面向就是面向全市改革开放主战场,把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两个引导,就是注意引导人才向基层包括条件艰苦的地方流动,引导人才向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流动。认真抓好各项人才政策的落实。切实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人才工作的活力在于创新,抓人才工作的关键也在于创新。首先要在机制上创,新努力消除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体制性障碍,加快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机制,遵循人才开发的新规律,建立和健全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保障等机制,推进人才工作不断深化和发展。其次,是要在方法上创新。积极吸收和借鉴发达地区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有效途径。最后,要在服务上创新。要把优化环境作为服务人才的主要途径,进一步健全完善和落实好各项人才政策,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的舆论环境。

我市在人才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是: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人才存量没有盘活,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机制尚未形成,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短缺,现有人才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瓶颈” 当前的困难与不足,就我县人才情况来讲,人才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四多四少”:人才总量不足,人口多、人才少。人才素质偏低,中档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人才结构不合理,党政教卫人才多,经济建设一线人才少。人才形势严峻,高中级人才流失多、高学历毕业生回承少。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我县经济欠发达,财力有限,使我县人才环境、创业空间、生活待遇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差距大,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比较突出。人才观念陈旧,尊才、爱才、育才、用才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并不断强化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人才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使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的观念深入人心。

要实现人才工作的新突破,首要的任务是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使人才工作更加符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是用好用活现有人才,目前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15人,高技能人才87名,专业技术人才645名,高技能人才87名,企业管理人才47名,由于现行管理部门,职能重复交叉,缺乏统一协调,人才资源得不到及时交流和共享。要认真研究人才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发挥政府引导、市场配置、政策激励的作用,通过有效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充分调动企业、科研事业单位和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真正把我县的人才资源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应采取的措施: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做好人才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紧紧围绕“矿业兴工、绿色兴农,山地兴林,旅游兴商、特色兴城”发展思路,遵循市场规律,本着“用好现在的、培养自己的、留住关键的、引进急需的、储备未来的”人才工作整体思路,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用好三个环节,重点抓好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努力

把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到我市的各项事业中来,为实现全市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第三篇:人才战略支撑创新人才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人才。人才是各类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创新最核心的要素,是创新之本。

十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人才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对人才战略越来越重视,从2000年开始,逐步开始国家人才战略部署。

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

2001年发布的“十五”规划中,专章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这是我国首次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新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总体谋划,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2003年,中央成立了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力量,研究和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中组部成立人才工作局。12月份,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突出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并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方针政策。

2006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专章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首次写入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强国战略在党和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这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推进小康大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作出的历史性决策。

从2008年开始,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组织编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

2011年全国人代会批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人才是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石,是创新型国家体系建设中最核心的要素。

创新人才的难题

2008年底,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近1.14亿人。其中,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4600万人,居世界第一。我国是个科技人才大国,但并不是强国,匮乏学术技术领军式的创新人才。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想方设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已在逐渐减弱,但同时也应看到新的优势正在形成,这就是我国的人力资源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说:“大学毕业生迅速增加,我们已经由一般的低成本制造的优势,转变为低成本智力劳动的优势。”现在我国一些企业,比如华为、腾讯、迈瑞等,实际上都是依靠了廉价的聪明的工程师所创造的优势,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拥有一支结构更加合理、创新活力更强的科技创新队伍。近年来我国科技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科技创新队伍建设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青年人才相对不足,队伍出现新断层的潜在危机依然存在;对35岁以下、有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缺乏有效的支持政策和措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造成西部研究所青年人才流失严重。

为解决上述问题,2010年6月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未来十年人才发展目标: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到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80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

去年,中国科学院启动实施“创新2020”人才战略,力争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动态优化、充满活力的一流科技创新创业队伍。这为我国进一步引进和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优秀的创新型青年人才,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等提供了有力保障。它的实施也有利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整体推进。

创新人才的培养

什么是创新型人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将创新型人才的特质总结为三条:想象力、好奇心、批判性思维。他说:“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创新首先需要无限的想象。好奇心是创新创业的原动力。而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在理性反思过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专家组成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认为,未来中国人才问题仍然是解决数量不足、素质提高和结构优化的问题,应该大力培养青年人才创新力,要提高科技人才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实现人才价值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在引进创新型人才的同时,用国际化的标准带动、培养本土人才创新素质。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认为,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提供优质的培养机制和管理,需要培养专家学者担任专业导师、聘请海外学者担任教学。有条件学校需要构建个性化培养方案,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这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来的。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型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组织。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为员工学习、提高构建一个好的基础平台,员工之间可实现知识共享。在学习型组织中的每个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引导员工畅所欲言,自由交流。员工在开放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也可促进显性知识的集成,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尤其隐性知识是组织极其宝贵的财富,但现实中难以挖掘,通过交流平台的搭建,员工在交流中相互传递知识,思想的碰撞会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因而促使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是培养人才的捷径。创新人才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高等教育领域的各项重大改革正在逐步深入,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总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人员的比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和智力准备,而且在为社会发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努力和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学必须大力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同时培养善于创新的人才。当前人们更加关注如何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产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这就要求大学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将自己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与市场需求、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各级各类教育和整个社会的任务,尤其与大学的发展和改革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由于大学具有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人才荟萃、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国际合作交流广泛等优势,特别是大学通过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培养优秀青年才俊,这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重要领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群体。因此,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对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近几年来,许多大学在加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等方面,又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但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的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方法、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制度、人事与管理体制的改革,还很不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表现出相当的局限性。例如人才培养规格过于单

一、专业和知识面比较狭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实践环节薄弱、教学制度不够灵活等等。大学在整体上还没有能够很好形成有利于各类专门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因此加强各类专门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也对高等学校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于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工厂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建议高校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二是建议老师能尽可能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兴趣和天赋;三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四是鼓励批判性思维,这在科技创新领域尤其重要;五是建议完善课程设置,避免专业设置过细过窄,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兼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大学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摇篮。

第四篇: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8日 07:31 |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我要纠错 ]

党的十八大着眼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准确判断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作出了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重大部署,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按照十八大的部署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一、全面学习领会十八大对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

十八大报告把人才工作作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八项任务之一,作出专门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结合实际,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重要思想。

一是深刻领会战略意义。十八大强调,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这是中央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重大论断。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面对我国发展的重大机遇和风险挑战,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凸显。只有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充分发挥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作用,才能不断增强我国实力,在国际形势、国内条件深刻变化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二是深刻领会目标任务。十八大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确立这个目标任务,基点是对我国发展现状的清醒认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同时也要看到,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还比较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还不够强。目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 80%依靠科技进步,我国不到40%。只有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推进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质量大幅提升、结构不断优化,才能实现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三是深刻领会重大方针。十八大强调,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人才发展,必须有科学的人才理念、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只有确立爱才惜才的价值取向,让各类人才在推动发展中实现抱负,在贡献社会中得到尊重,才能在全社会形成鼓励、支持、保护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四是深刻领会思路举措。十八大报告第十二部分第五项重大任务,明确了党管人才、集聚人才的总体要求,优先发展的推进路径,实施人才工程的重要载体,培养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实用人才的工作重点,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的人才布局,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国内国际资源的基本思路,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动力机制。其他部分也强调,要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造就一批文化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加强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十八大对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部署,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切实抓好人才工作重点任务的落实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为主线,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一是推动人才优先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必须优先发展人才。要把人才列为各类资源开发之首,谋划发展优先谋划人才发展,推动工作优先推动人才工作,使人才优先发展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坚持人才结构优先调整,完善人才动态调控机制,加强人才队伍综合研判,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补充,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坚持人才投资优先保证,树立人才投入效益最大的理念,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保障重大工程投入,提高投入效益,鼓励引导社会、单位和个人投资人才开发,形成共同促进人才发展投入机制。

二是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实施人才工程,是打造人才优势的重要经验。要深入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稳定规模、确保质量、优化结构,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急需人才,重点引进世界顶尖人才。完善海外人才引进使用、管理服务机制,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基地和未来科技城建设,加强对海外引才工作指导。全面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万人计划”,严格遴选、科学培养、塑造品牌,形成国内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实施高层次专家国情研修规划。加大重大人才工程统筹协调力度,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人才工程质量。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创建自己的品牌工程、品牌项目,带出人才团队、引领人才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三是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围绕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遴选支持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核心,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建设高素质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建设规模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以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建设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以提高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为核心,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大力实施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培养造就各行各业青年拔尖人才。围绕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大力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工作,引导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促进区域人才协调发展。

四是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改革创新是推动人才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加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善于运用市场手段配置人才资源,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促进人才科学有序流动。更加重视拓宽人才评价发现的途径,研究建立各类人才能力素质标准体系,通过业绩和贡献评价人才,依靠实践和群众发现人才。更加重视人才的激励保障,研究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鼓励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办法,完善高技能人才津贴和奖励制度。更加重视人才政策创新,抓好人才政策制定,加强重点政策集中攻关、试点探索、协同创新、统筹落实,加快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五是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人才成长依赖环境,人才竞争取决环境。要营造重才敬才社会环境,引导社会正确看待人才、尊重各类人才,既关注高端人才、又重视实用人才,既重视已有成就的人才、又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营造识才用才工作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人之智、容人之量、成人之德,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营造引才聚才政策环境,坚持以用为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既重视开发本地人才,又加大引智引才力度,让政策效应充分释放、人才工程见到实效。营造优才留才生活环境,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住房、就医、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问题,使优秀人才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让各类人才更加体面、更加舒心。

三、着力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党管人才是党的组织制度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要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工作《意见》,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制度保障、科学方法推进人才工作。

一是健全党管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职能,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健全督促落实机制,完善监测评估办法,加强人才工作重大决策落实情况检查。推进实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党委联系专家制度,研究制定人才工作条例,促进人才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组织部门做人才工作,是在党委领导下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关键是要尊重、发挥领导(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各行各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上的主体作用,坚持牵头不包办、抓总不包揽、统筹不代替,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同心同向、齐抓共管,使人才工作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三是加强人才工作理论研究。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深化对人才发展规律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人才理论。要认真总结人才工作实践,围绕人才优先发展、培养支持创新创业人才等,加强理论思考和对策研究,在把握人才发展规律中推进人才工作。

四是建设高素质人才工作队伍。要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充实到人才工作队伍中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能力素质,严格管理监督、真诚关心爱护。广大人才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努力提高宏观谋划、沟通协调、管理服务能力,认真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察实情、谋

实招、干实事、求实效,争做组织满意、人才满意、群众满意的优秀干部。(本文为赵乐际同志2012年12月28日在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转自2013年1月28日《学习时报》)

第五篇:7.26实施“人才支撑”战略,加快建设特别人才中心

【实施“人才支撑”战略,加快建设特别人才中心】以建设特别人才集聚中心为重点,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为六合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提供人才支撑。一是挖掘人才。积极引进招商、融资、规划等高层次专业人才,高薪聘任2-3名总公司副总经理,委以相关工作任务。二是聘请人才。从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苏南等先进开发区以及境外机构,聘用1-2名专家学者和资深老总,担任开发区常年高端科技顾问,对开发区发展实施指导。三是互动交流人才。依托与南京大学等院校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拓展与境外大学的合作空间,通过互派委培,加强人才互动交流,推进产学研共建。四是巩固现有队伍。对机关干部队伍中懂经济、善管理的中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提拔使用、解决部分事业编制、派送学习等形式,加大培养力度,激发内部队伍活力。(六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下载为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提供人才支撑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实施“工业兴县”战略提供人才支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坚持人才兴税战略

    省国税局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 坚持人才兴税 战略 培养选拔使用好各类人才 发布日期:2011-7-11 15:29:39阅读次数:425文章来 源:本网站——甘肃国税信息专报第41期 本......

    浅谈中小企业人才实施战略

    浅谈中小企业人才实施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超过4300多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

    实施科教兴镇战略

    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全力创建教育强镇 ——端州区睦岗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一、基本概况(略)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党政高度重视,履行政府职责 在推进教育事业......

    为“三集五大”提供人才支撑

    为“三集五大”提供人才支撑 解决问题: 全程规范管控纳入业绩考核 10月17日,在重庆江北供电局鱼嘴实训基地内,一名市场化用工人员一只手稳住隔离开关,另一只手从工具包里拿出......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观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赵春雷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黄......

    实施人才战略 加强专科建设

    实施人才战略 加强专科建设 打造特色品牌 沭阳县人民医院院长 周业庭 2010年我院始终坚持“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持续改善服务,公益性发展方向”的办院方针,始终把追求社会效益,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