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子中学传统文化教育汇报材料
孔子中学
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中华民族连绵五千年,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财富。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也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面对如此丰富深厚的民族瑰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充分发掘它来教化子孙,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近年来,我校以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开展学校特色建设工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青少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精华内化于青少年的心智,外化为青少年的行为,提升学生科学文化修养,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具体总结如下:
一、活动组织
我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文化兴校,特色立校。学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美德精髓浸润每个孩子的心田。在塑造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一代新人的路上独辟蹊径,并以加强对学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为工作重心,适时的开展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各班也围绕活动主题开展主题班会、主题黑板报展演,学校组织部分师生创作经典名言书法作品,并精心制作成牌匾,布置在学校宣传长廊,悬挂在校园楼梯口,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使学生时时处处耳濡目染,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整个德育工作中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旋律。由于我校对于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校教务处、政治处、团委及相关各部门的积极配合,近年来我校的德育特色创建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
二、活动开展
1、丰富校园文化,知晓美德
我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让学生感知美德、知晓美德。校园内干净整洁,处处鲜花盛开,奇石遍地。教学楼楼道两侧,学生们用五彩的画笔尽情抒发对祖国的崇敬、对自然的热爱、对科学的探索、对理想的憧憬,这些我校特有的文化景观,以其独特的人文内涵,润物细无声。教室里,装裱的班风、励志名言,班级公约,无不在向每一位师生展示着一种拼搏追求、催人奋进的力量。教室一角的图书角和其他个性化专栏则记载下了学生们学习、成长、收获的点点滴滴。所有教室都彰显出浓浓的文化氛围。功能室内,如图书室、奇石室、电教室、实验室等也都悬挂着名人画像、警句佳作。美术室古色古香,在这里,一支毛笔、一瓶墨汁、一张宣纸,浓彩淡抹中,不同的心性,如春风的花,竞相开放。一步步引领师生脱离低俗,走向高雅,德艺双馨在此充分体现。
2、发挥课程资源,传承美德
了解传统文化有多种途径,而最有效的形式便是引导孩子们诵读千古美文,与经典为友、以圣贤为师,从而受益终身。为此,我校一直以来都在探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扎实有效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弘扬传统美德的同时,结合时代的要求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如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多得的教材,如欣赏《国歌》《满江红》《我爱你,中国》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激发学生们倍加珍惜生活和爱护祖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校教务处、团委于每年12月以“纪念12·9爱国运动”为契机,举行传承文明、诵读经典诗歌朗诵比赛,从对传统经典的学习、吟诵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教育。
3、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宣讲传统美德
充分发挥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功能,校政治处每月至少安排2次国旗下讲话宣讲中华传统美德内容,提高师生对传统美德的认识,进一步巩固学习传统美德的氛围。
4、校园德育活动形式多样,重点突出
(1)、结合时令节日、纪念日等特殊日子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
①9月10日教师节开展“感恩、励志”演讲活动; ②10月1日国庆节、12·9运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③举行“元旦迎新”师生文艺表演;
④“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走出校门,服务社会,义务为群众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的精神; ⑤结合植树节开展绿化、美化校园活动;
⑥纪念“五四”运动开展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十八岁成人仪式、五四文艺汇演等教育活动;
⑦“五一”劳动节、“七一”党的生日开展相应的传统教育活动; ⑧中秋节、重阳节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绝好教材。(2)、结合本地传统美德教育资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校团委每年组织全校师生到曲阜石门山扫墓,缅怀革命烈士,并参观纪念馆,了解革命先辈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光辉足迹,增长学生的见识,认识历史、接近伟人,既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又了解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结合网上学习、参加网络知识竞赛来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学习中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丰富传统美德教育内涵。
四、活动成果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校“传统美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数学生能抛弃陋习,拥抱文明,做到“有礼貌、讲文明、懂廉耻”。课间,乱扔垃圾的少了,主动拾捡垃圾的多了;说脏话粗话的少了,遇到老师主动问好行礼的多了;破坏公物的少了,随手关水龙头的多了,文明礼仪蔚然成风,校园卫生环境也焕然一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已成为每一个学生心中的标杆。他们懂得是父母给了他们生命,养育他们长大;是老师给了他们知识,教育他们成人。他们知道珍惜父母来之不易的金钱,他们努力用优良的成绩回报父母、老师的养育之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能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做批评与自我批评,学会严于律己,宽容别人,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进一步和谐。传统文化教育,让每一位学生触动了心灵,捡回一份责任,找到人生正确的方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得到了家长们广泛赞许。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创建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工作任重而道远。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校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虽然没有取得重大成绩,但为后续的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各方面的工作已经逐渐步入正轨,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会越来越扎实,效果会越来越明显。
孔子中学
2013.5
第二篇:孔子中学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工作总结
孔子中学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工作总结
2013.6
中华民族连绵五千年,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财富。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也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面对如此丰富深厚的民族瑰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充分发掘它来教化子孙,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传人。近年来,我校以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开展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旨在通过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青少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精华内化于青少年的心智,外化为青少年的行为,提升学生古文化修养,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综合素养。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具体总结如下:
一、活动组织
2012年,学校孔校长确立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陶冶思想情操、追求自主进步、提升综合素质”为新时期学校办学特色,并提出以加强对学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为工作重心,积极争创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特色学校,为此成立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落实本学期活动安排。学校政教处每学期确立一个活动读本或主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心编写学习材料,并利用校本课程组织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学校团委结合读书活动,适时开展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各班也围绕活动主题开展手抄报、主题班会等活动;学校精选《明日歌》《春晓》等古诗词歌曲,利用校广播室等进行课间循环播放,组织部分师生创作经典名言书法作品,并精心制作成牌匾,布置在学校宣传长廊,悬挂在校园楼梯口,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使学生时时处处耳濡目染,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整个德育工作中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旋律。由于校长室高度重视,政教处、团委会及各部门的积极配合,近年来我校的德育特色创建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
二、活动开展
一年来,学校先后围绕《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等传统经典,开展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并将各班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文明班级考核。活动一般分为读、讲、赛等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读。
学校政教处精心编选经典诵读材料,印发全体师生,由语文教师负责利用晨读、午休、双休日等时间组织学生背诵。并对每周所背内容作适当文字疏通,并组织默写批阅,确保人人熟记内容;班主任利用班会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引导学生爱读经典,自觉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第二阶段:讲。政教处、团委邀请校内外老师,利用校本课程举办经典诵读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加深对经典的理解。第三阶段:赛。结合活动主题,开展诸如诵读、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手抄报、书画等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寓教于赛,以赛促学。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班掀启了经典诵读的高潮,涌现了不少诵读之星,他们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收获了知识,提升了道德修养,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
上学期学校开展《三字经》读书教育活动,各班利用晨读、午休、双休日等时间组织学生背诵《三字经》,利用班会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在此基础上,政教处利用校本课程举办《三字经》解读专题讲座,讲座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细致而深入,多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经典的理解。12月份,学校开展了《三字经》诵读比赛,经过各班初赛、年级复赛和学校决赛三轮比赛,评选出学校《三字经》诵读之星,并面向全区开展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会,邀请市教育局和兄弟学校领导亲临指导,活动形式新颖,高潮迭起,赢得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学校先后围绕《弟子规》和《增广贤文》读本,组织学生诵读、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学生广泛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提升了古文化修养,懂得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同学,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养成了良好的品行。
2013年春学期,学校征订发放了《文明美德》读本,各班利用校本课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学校团委和政教处在组织征文竞赛的基础上,面向全区组织“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演讲观摩活动,活动中何校长做了深情并茂的即兴讲话,让每一位学生都沉浸于反思与动容之中。
2013年学期,学校组织部分教师和学生,撰写经典名言书法作品,精心制作成牌匾,悬挂在教学楼及综合楼各楼层间,全校师生在欣赏书法美的过程中,也自觉的以这些名言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激励自己努力向上,奋发有为。政教处和团委协同语文组适时开展经典名言诵读、专题解读和知识竞赛活动。
三、活动措施
1、重视宣传,加强领导。
我校领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领导小组,努力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科室和教研组具体组织落实、各学科老师协同配合的局面。并把该项活动纳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之中,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宣传栏、国旗下讲话、墙报、画廊等多种宣传阵地的作用,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2、立足校本,科学规划。
学校结合师生的具体情况,立足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案具体、明确、易行,有主要措施和具体做法,内容简要、由易到难,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形成我校自己的特色。
3、改善条件,提供保障。
学校争取多方支持,筹集资金,购买了一套舞台音响设备,为活动开展提供硬件保障;选购一批文质兼美的经典书籍,不充实学校的图书馆,增加藏书量;加强和改进图书馆和阅览室的管理,改善阅览室的条件,延长开放时间,努力为学生的借书和课外阅读提供有利条件。
4、指导检阅,规范提高。
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纳入学校特色建设评比、文明班级考评之中,及时检查督促各班活动开展情况,使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成为我校的自觉行为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常规性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全校性的大型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展示的舞台,为教师的教学指导提供交流的平台。
四、活动成果
一年来,学校坚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特色教育活动,并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列入学校德育工作的中长期规划,促使校风、学风、班风有了根本转变。学生言行文明,教师爱岗敬业,学校温馨和谐,让
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教育永恒的魅力。
在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感召下,多数学生能抛弃陋习,拥抱文明,做到“有礼貌、讲文明、懂廉耻”。课间,乱扔垃圾的少了,主动拾捡垃圾的多了;说脏话粗话的少了,遇到老师主动问好行礼的多了;破坏公物的少了,随手关水龙头的多了,文明礼仪蔚然成风,校园卫生环境也焕然一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已成为每一个学生心中的标杆。他们懂得是父母给了他们生命,养育他们长大;是老师给了他们知识,教育他们成人。他们知道珍惜父母来之不易的金钱,他们努力用优良的成绩回报父母、老师的养育之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能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做批评与自我批评,学会严于律己,宽容别人,一年来,学校未出现一起恶性案件,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进一步和谐。传统文化教育,让每一位学生触动了心灵,捡回一份责任,找到人生正确的方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得到了家长们广泛赞许。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创建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工作任重而道远。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校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虽然没有取得重大成绩,但为后续的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各方面的工作已经逐渐步入正轨,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会越来越扎实,效果会越来越明显。
新的学期我们将奋然前行。
第三篇:传统文化教育汇报材料
各位尊敬的领导:
大家下午好!
能在这里向大家做工作汇报,我感到非常荣幸,希望通过汇报,大家能对我们东方教育集团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有个更深刻的了解。
一直以来,我们全体东方人励志耕耘,锐意进取,教育教学取得了骄人成绩,遥遥领先于兄弟学校。尤其是近两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育人环境,学习先进理念,着力课程改革。今天,我着重就我们东方教育集团课程改革暨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 作波涛。
这首诗告诉我们应志存高远,不畏艰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凝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国学经典作为民族智慧集结和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我们自准备开设国学课起,就有一个明确目标,那就是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为聊城教育的发展进行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努力走出一条既有我校特色又可供借鉴学习的传统文化教育之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使国学课程开设顺利,我们做了大量准备性基础性工作。
8月24日,明德书院院长、中华儒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道国教授就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授课方法以及传统文化精神的践行为老师们做了一场精彩报告,为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打好了基础。
8月29日,我们东方教育集团国学教研团队赴曲阜三孔“朝圣”暨游学研活动。此次游学研活动提升了我们国学教研队伍的人文素养,夯实了我们国学教研队伍的文化根基!
9月27日至10月1日,为提升国学教师团队自我修养,积学教学智慧,我们又组织国学教师团队赴孔子文化学院进行学习。
开学初,进行集团层面的国学教研,通过教研集思广益,有效地凝聚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享,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通过不断学习,我们开阔了视野,丰厚了底蕴,传统文化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重视知行合一,抓好活动推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传统文化教育育人作用明显,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理解其丰富内涵,不断向上“登攀”,更要切实践行,使其落地生根。我们在传统文化学习践行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很多活动已初见成效。
首先,原来开设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开发国学特色课程。我们开设的国学特色课程既有传统的《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等蒙学经典内容,又有《大学》《中庸》《论语》《诗经》等精华内容。
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充分发掘教学资源开设非单纯经典学习的传统文化课程,比如国画课,培养孩子胆大心细、求真务实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山东快书课传统戏曲课,对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葫芦雕刻课,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还培养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怀;还有剪纸课、传统礼仪课等等。这些课程的开展,彰显了各自特色,丰富学校特色课程体系,适应学生多元发展、个性发展的需求,促成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特质的发展。为他们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育人环境。“全天生活皆教育 一草一木总关情”是我们的办学抓手,各校区充分利用校园墙壁走廊积极创设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环境文化,坚持内外兼修,育人为本,营造“墙壁文化”“廊道文化”“专题文化”“班级文化”,利用LED屏幕,滚动播出《弟子规》内容,让墙壁说话,草木育人,人文化成,润物无声。让师生随时随地感悟经典,举手投足触摸经典。时刻浸润在浓厚的国学学习氛围中。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经典文句的宣传,更重要的是通过物质的形式,比如文化雕塑,实物展等等,让学生近距离触摸传统,感受传统,从而了解文化的演变过程,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文体活动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们根据这一特点,把传统文化学习和文体活动结合在一起。我们发挥团队精神,利用集体力量,把优秀传统文化和体操融合为一体,在诵读音韵优美声调和谐的《弟子规》、古诗词的同时,配上优雅的动作,创作了极具特色、个性向明的《弟子规》操,古诗文韵律操。
第四、开展多彩活动。为进一步培养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热情,更好地弘扬国学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打造“多彩校园”。各校区各年级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年段特点开展类型多样的活动。如“传统戏曲进校园”“传统手工制作”“国学诵读吟唱比赛”“国学知识竞赛”“国学故事大赛”等。
第五、团体推动。学校成立社团,通过传统文化学习社团活动,营造一种氛围,去感染、陶冶师生,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慢慢地把传统文化文化精髓内化为个人良好修养。
第六、开展师生同读国学书籍的活动。言传不如身教,影响是最好的教育。每学期我们全体师生共读一本传统文化书籍,通过师生共读,引领学生阅读,渗透方法,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传统文化学习更有效更持久。
第七、提供展示平台,深化传统文化学习。写作能促进学习的深入进行,使思想更深刻,思维更有序。我们利用校报同时和大众媒体结合,定期把学生学习之后所写的优秀感受、心得等等刊登发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写促学促读。
总之,今后我们将不忘初心,一往如前,在教育教学的征程中砥砺前行,为我们东昌府区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信我校将会成为一所紧扣时代脉搏,极具时代气息,精神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学校人文文化、办学品位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共同进步和提高。
最后,再次对各位领导的莅临指导和多年来对我校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第四篇:弘扬传统文化教育 汇报材料
弘扬传统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一、基本情况固江镇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汇报材料
固江镇是吉安县四大古镇之一,自古盛产吉固芷而得名。土地管辖面11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03万人,农业人口约1.85万人,辖17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固江人杰地灵,从这里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王梓坤和两位共和国少将欧阳家祥、郭延林;固江鲤鱼灯曾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
固江名胜古迹不少,如古候城书院文天祥手植的古倒柏树、原两广总督赞汤古坟墓、谷塘凤凰塔、赛塘百柱祠堂等。
我镇现有小学7所,在校学生1290人。其中完小2所,村小2所,教学点3个。现有教师73名。
全镇小学校园占地面积36978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28.89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8984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为7.02平方米。
二、具体措施
近年来,学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以“适合就好”为教育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切实落实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把民族传统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校内外专题教育和各项实践活动,同时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民族历史,了解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构建和谐校园。
(一)、一、成立领导小组,使学习活动更具动力
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为此,成立了建设民族传统文化校园的领导小组。
组长:肖海涛副组长:王林祥
组员:肖斌才、杨芳、孙茂祥、张小龙、黄卫华、谢君凤
(二)、营造育人氛围,让师生有一个优美的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处环境都育人。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
1、我们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扇橱窗充满民族传统经典文化气息。
(1)在校园醒目位置安装传统文化经典内容;张贴名人名言画像;修缮增设橱窗、板报等,展示师生风采。
(2)在教学楼走廊布置励志格言、温馨提示等内容。
2、每班教室门口布展班级橱窗,展示班级主题文化及班级风采。室内由各班根据实际自主设计,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3、努力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为师生员工创设一个整洁舒适、竞争合作、文明向上、创新进取、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环境,营造“祥和、快乐、健康、幸福”的氛围。
(三)、开展民族传统文化特色活动,营造融合校园氛围 学校开展了以下特色活动:
1、开展“学习王梓坤爷爷,苦学立志成才”的活动。王梓坤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教师节首倡者。1929年4月生,江西吉安县固江枫墅人。我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展“学习王梓坤爷爷,苦学立志成才”的活动。开学初,我校举行了“学习王梓坤爷爷”活动的开机仪式,并制作了“学习王梓坤爷爷,苦学立志成才”的横幅,全校881位学生在上面签名,并把横幅悬挂于我校逸夫楼的四楼,彰显出我校全体学生学习王梓坤爷爷勤学好问、奋发图强的精神的决心。另外,学校还编纂了校本教材《王梓坤爷爷的故事》,我校学生人手一本。教材中编写王梓坤爷爷的故事,并在每则故事后编写读后思考题,加深了学生对王梓坤爷爷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展了“讲王梓坤爷爷的故事”、“学习王梓坤爷爷,苦学立志成才”读书征文及演讲比赛、手抄报及书画比赛、培养王梓坤爷爷事迹解说员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围绕《庐陵文化读本》,开展光荣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方面的教育。我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赣西南革命斗争的中心、著名的将军县,曾经演绎出“十万工农下吉安”的壮丽史诗。对此,我校积极开展各种民族传统文化活动。首先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班会和课外阅读时间指导学生学习《庐陵文化读本》、有关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相关文章、新闻报道、网上资料、地方风土人情和庐陵文化等书籍。另外,围绕《庐陵文化读本》,在开展读书活动基础上开展以“知庐陵,爱家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打造民族传统文化书香校园。
3、开展践行“弟子规”的活动。为进一步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让国学与学生的养成教育、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我校开展了“践行《弟子规》国旗下讲话”征文活动。每周围绕一个以《弟子规》内容为核心的主题,分别向三至六年级学生征文,从中评选出最佳征文,由作者于下周一升旗时作国旗下讲话。至学期末在国旗下讲话征文的基础上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由每班评选文明学生两名予以表彰。另外,学校还组织抽背《弟子规》活动,每天的课间操后组织全校学生齐诵《弟子规》内容等活动,关注了儿童的道德生成,提升学生的精神生活,加强了学校的德育建设。
三、活动效果
1.校园文化散发着浓浓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班级文化张扬着学生的个性,办公室文化做到了细节的完美。校园整洁,规范,绿化好。班级文化、走廊文化、办公室文化和谐、大方、有特色。
2.“学习王梓坤爷爷,苦学立志成才”的活动与“知庐陵,爱家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在县级报纸上进行了宣传,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3.教师爱校如家,良好的教风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主要表现在:讲奉献的多了,讲报酬的少了,谈教育教学方法的多了,嫌学生调皮、难教的少了,与学生交朋友,与家长沟通的多了,课堂只重教不重导的少了,早出晚归的多了,出谋献策、关心学校发展的多了,钻研业务的多了,上班闲聊的少了。
4.校园精神面貌新变化。开展《弟子规》进校园活动以来,校园里《弟子规》书声朗朗,氛围浓厚。仁爱、诚信、知礼入心田,师生精神面貌有新变化,文明礼仪满校园。同事、师生相见笑脸相迎,随手随地乱扔垃圾现象少了,大吵大闹现象变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集会安静文明了,着装、仪容仪表规范了,守时、守信、关爱、奉献进取的人多了。学生精神状态饱满,言行文明,谈吐大方,充满活力。学生懂文明、讲礼仪的习惯已经基本形成,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培养。
几分汗水、几分收成,几多付出、几多收获。固江小学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构建融合校园工作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学校还将不断努力,继续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提升校园文化实力。
第五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就《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答记者问
【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2014-04-01
来源: 教育部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问:请简单介绍一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出台的背景和起草过程。
答: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教育系统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十八大对这一问题进一步做出了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总书记就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自去年六月以来,教育部成立了文件起草组,就如何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深入调研,先后有100余位专家、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参与了文件研制或提出建议意见。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修改完善,起草小组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了中宣部、文化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民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部门的意见,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同意,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2.问: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
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弘扬,中央和各级政府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1993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2006年,中央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出了具体部署。
教育部多次下发相关文件。2004年,与中宣部联合发布《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2010年,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2013年,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等。
此外,上海制定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对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和任务目标;山东出台《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并编写《传统文化》教材,在全省中小学投入使用;江苏在全省小学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举办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感受传统文化教育魅力。这些探索都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令人满意,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二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很多地方和学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对教育内容缺少系统规划,对教学环节缺乏整体设计。往往是众多课程各自为战,课内课外无法衔接,导致课程门类孤立化、教育内容碎片化、教学设计随意化现象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三是教育教学中的技术性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从事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教育教学的感染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课程体系和教材编写相对缺少统一的技术规范指导。四是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合力有待形成。目前,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还是教师、场所还局限在校园、手段还主要依赖于课本,还没有完全形成全社会参与、多元化支撑的良好态势。
3.问: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何提炼适用于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文件起草的重点,也是难
点。对此,起草小组系统梳理了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认真听取多方意见建议。坚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避免复杂深奥的学理之争。在反复论证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二是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三是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通过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个层面的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4.问:各学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文件的这一部分需要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学段“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起草小组力求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育要点,使之相互衔接、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形成一体。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初中阶段,以增强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在高中阶段,以增强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大学阶段,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在各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去。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兼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但更为强调指导性。考虑到地域文化差异,既要为各地各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提供指导和遵循,还要为未来的课标修订、课程开发以及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留有一定空间。
5.问:教育系统在落实《指导纲要》方面将采取哪些重点举措?
答:教育部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逐步落实课标修订和课程开发工作。目前,正在启动的高中阶段课标修订将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列入修订内容,小学至初中阶段的课标修订工作,也会按照时间进度安排适时启动。此外,还将在全国高校推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在职业院校教育中,将建立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制定传统手工技艺、民间美术工艺、民族表演艺术等民族文化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相关专业校本特色教材。
要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推动师范院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示范性项目中专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建设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特色学校和基地,完成“中华经典资源库”建设,出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
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动员组织传统文化名家、一线教师共同研究如何改进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机构的建设,以便更好的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指导。
6.问:除教育系统外,社会其他领域还将有哪些举措?
答: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支持。我们既要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又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互为补充、相互协作的传统文化教育合力。具体来讲,学校应充分依托校内文化资源和主题活动,发挥独特的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有关部门应发挥其职责功能,促进传统文化的教育。建立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遗址等公共文化机构的长效机制;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应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文艺作品创作,着力提供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及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应积极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传统文化体验、实践活动,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此外,还要加强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打造一批有广泛影响的传统文化特色网站,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