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新事事迹简介5篇

时间:2019-05-13 12:0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大新事事迹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大新事事迹简介》。

第一篇:十大新事事迹简介

十大新事事迹简介

1、红歌唱响姑苏大地,苏州千场文化活动共庆祖国60华诞 2009年9月28日,共和国礼赞——苏州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群众性大型主题歌会在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一首首或雄壮激昂或悠扬悦耳的歌曲,唱出了苏州人民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衷心祝福,也掀起了红歌唱响姑苏大地庆祝活动的高潮。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讴歌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这一主题,立足基层,以热闹、喜庆、和谐为主调,精心组织开展了“爱国主义歌曲大家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国庆前后,五市(县)、七区分场共同欢庆,社会各界各类歌舞晚会、戏曲专场、小品大赛、歌咏比赛、服饰比赛、影视展映、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等群众性庆祝活动达到1166项(场)次,参与人数多达100余万。整个国庆文化活动呈现出数量众、形式多、群众参与度广的鲜亮特色。各项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增添了喜庆祥和的热烈氛围。

2、五万志愿者引领社会文明——苏州市开展首届市民公共文明实践周活动

2009年8月21日至8月25日,市民们发现在苏州街头一下子涌现出上万名手挥小红旗的“文明使者”,他们在交通路口维护秩序,在大型超市、医院、站台等公共场所开展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这上万名“文明使者”其实是来自全市机关、各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的志愿者,他们积极响应“苏州市首届市民公共文明实践周活动”,主动走上街头,传播城市现代公共文明理念,当好践行文明行为的排头兵。在公交站台,他们引导市民自觉排队,在乘车时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让座。在公共场所,他们提醒市民不要大声喧哗、吵闹。他们倡导尊老爱幼、社会捐助、无偿献血、扶危济困等多种形式的公益实践活动,营造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据统计,在实践周内,市区396家单位参加了此次活动,共出动志愿者5万多人次。

3、光彩班——让流动少年共享苏州教育成果

在苏州市委、市政府关心下,在苏州市光彩事业促进会的积极支持下,苏州市委统战部、苏州市教育局和苏州市工商联联合设立了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苏州市光彩教育奖励金,主要用于对品学兼优的来 苏务工人员子女和从事来苏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教师进行奖励,同时也对家庭贫困来苏务工人员子女实行奖励性救助。2008年,首届光彩班正式开班。光彩班目前主要由苏州市第十二中学校、苏州市第二十中学校承办,主要招收可能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失学、但品学良好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光彩班教师政治思想好,师德修养高,工作责任心强,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一年来,光彩班学生在省、市多项比赛中获奖,一人被评为“市十佳小公民”。2009年9月,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对光彩班进行了专访,称誉:“光彩班是苏州外来人员教育的窗口,为苏州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4、“我们的节日”——孝爱在梅李〃重阳献真情

梅李是中国孝子之乡,古代二十四孝有三孝故事就发生在梅李。今年重阳节期间,梅李镇隆重表彰首届十大孝星,举行百对金银婚老夫妻庆典,让这个佳节成为孝爱文化盛放的日子。去年以来,为响应中央文明办关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倡导,梅李开展了“我们的节日——孝爱在梅李•重阳献真情”系列活动。成立孝文化研究会,编辑出版《孝爱在梅李故事集》,创作传唱《孝道歌》,向全镇家庭发放3万份“让孝爱铺满梅李大地”的倡议书,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开展全民参与的“孝爱在梅李”、“学孝星•选孝星•当孝星”主题活动,举办孝星事迹报告会、“孝爱在梅李”征文赛、千名学生感恩签名、广场诗歌朗诵、新建孝文化墙、制作二十四孝宫灯、组建成立孝爱志愿者服务团等活动,融古汇今,赋予新意,广泛弘扬孝爱传统美德,助推乡风文明。

5、“爱心妈妈团”帮教“迷途”的孩子

“爱心妈妈团”由吴中区法院来自全区各条战线的30名女性人民陪审员组成,受区妇联和区法院协调指导。“爱心妈妈团”成员主要通过对未成年犯进行社会调查、法庭教育、延伸帮教、扶贫帮困等途径,对少年犯进行教育、挽救。“爱心妈妈团”的工作职责主要涉及担任社会调查员、法庭教育、梳理调解、回访帮教、扶贫帮困、就业安臵、家庭教育七个方面。“爱心妈妈团”成员在帮教过程中,积极传播法治理念,促进法制教育,得到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问题少年及其家人的欢迎,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6、双轨制培养新模式拓展未成年人艺术素质教育 为加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着力推进文化育人工程,市相关部门今年积极探索建立苏州市未成年人艺术素质教育基地。今年9月,面向全市招收的第一批36名小学生的基地艺术教育特色班在平江实验学校正式开班。特色班采取文化课程和艺术课程并行的双轨制培养模式进行教学。经过两个月的试运行,基地于今年11月在平江实验学校正式揭牌,同时,苏州市小荷实验艺术团也宣布成立。这标志着我市拥有了第一个市级未成年人艺术素质教育基地和第一个市级未成年人艺术团队;标志着我市的未成年人艺术素质教育工作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也标志着我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有了新的创新和新的突破。

7、托养服务新模式造福残疾人

2008年底,沧浪区领跑全省的托养服务系统研发成功。通过信息网络数据库,为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全新平台得到构建。在该系统内,全区残疾人的托养服务分成三个层次,即无法出门的重残人员开展居家安养;智力残疾人白天送到各街道的残疾人日间托养所;需要24小时照料的残疾人,则专门成立了托养院,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服务。经过一年的运作,全区残疾人的买菜烧饭、洗澡就医、康复训练、工疗劳动等各种需求,都已列入区属6个托养中心的资料库中。目前全区6个日间托养所已接收了199名智障残疾人,居家托养站已为89名重症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寄宿托养院已收住18名困难残疾人。“三无老人”崔根虎四肢重度残疾,前不久又摔成骨折下不了床。如今,每隔一天,胥江托养中心就会派一位经过培训的钟点工上门服务,为他买菜、烧饭、洗澡、刮胡子。每次三小时的专业化服务,让老崔感觉“生活完全变样了”。

8、湖西社区“触爱行动”:让爱的“源泉”喷涌

为营造“包容、参与、互助、共享”的社区氛围,2009年6月起,工业园区湖西社工委以“志愿、奉献”为主题,开展以“凝聚爱、奉献爱、传递爱、享受爱、感恩爱”为专题的“触爱行动”。通过开展“有爱同行”、“大声说出你的爱”、“绿色环保我先行”、“感动湖西爱心人物评选”等四大系列活动,将“触爱行动”与解决社区成员实际问题相结合,与提升社区成员文明素养相结合,与培育“一居一特、一社一品”相结合,与创建文明城市示范城区相结合,倡导居民践行爱自己、爱家庭、爱岗位、爱他人、爱社会,致力打造温馨和谐的“爱心湖西”。目前,湖西14个社区,已有14个志愿者团队,上百个公益组织,3000多名志愿者……“触爱行动”,已在35个居民小区、61000居民中生根 发芽。

9、天堂里的生日,我们陪你过——关爱白血病患者最后的生命历程

2009年3月20日,《姑苏晚报》的读者们举办了一场特殊的生日会,一只精致的小火锅,20根蜡烛,但生日会的主角赵蕾不在现场,她在天堂里接受着人间的祝福。赵蕾是吴江的一名白血病患者,今年3月,她的病情恶化,已经无法挽回。3月10日——距离她的20岁生日还有10天的时候,她在病床上许下一个愿望:向苍天“借”10天生命,过完20岁生日、吃一顿最喜爱的火锅后,她就能无憾地离开人间。《姑苏晚报》在全国率先报道了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并连续推出多篇追踪报道,全苏州、全江苏乃至全中国的读者们都纷纷祝福赵蕾,激励她与病魔抗争,实现自己的心愿,苏州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与赵蕾同一天生日,他们约定:3月20日那天一起吹生日蜡烛。遗憾的是,就在20岁生日到来的两天前,赵蕾离开了人世。但晚报的读者们依然遵守那份约定,在3月20日为赵蕾举办生日会,祝她在天堂里快乐。当一个生命注定无法挽救时,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能做到的是,让这个生命在关爱中幸福地走向终点——《姑苏晚报》以这组报道向社会传播了“临终关怀”的理念,彰显了一个民生媒体的责任和人文关怀的精神。

10、认捐花白鲢,洁净母亲湖

“认捐花白鲢,洁净母亲湖”活动,是唤起社会各界保护太湖生态环境、治理净化太湖水质的一次爱心善举,也是太湖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一项创新之举。2009年2月中旬,城市商报和省太湖渔管办一道,联手无锡商报、湖州晚报,在环湖三市发起了“认捐花白鲢,洁净母亲湖”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短短19天的认捐活动中,苏州、无锡、湖州三地共募集认购资金100.3万元,其中,苏州超过66万元,实际购得花白鲢鱼苗168万尾。在认捐的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81岁老人,有被妈妈抱在怀中的孩童,有已远在海外委托亲人认捐的游子……一尾鱼苗,使我们感受到了“爱与责任”。半年后,在太湖开捕节上,水利专家确认,太湖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放流花白鲢吞食蓝藻,对净化水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十佳新人事迹简介

1、马春晓:平凡的司机,冲锋的战士

今年39岁的马春晓,五年前带着对客运事业的憧憬和理想,走进了常熟市长途汽车客运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汽车驾驶员。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安全行车43万多公里,没有发生任何交通事故。2008年10月21日上午,马春晓在驾驶行程中发现一个黑影飞速从车后窗口跳出。“不好,肯定是小偷”!决不能让旅客的利益受到损害!马春晓立即靠边停车,向跳车人追去。三十米,二十米,十米,终于在一里路以外赶上了跳车窃贼。面对1米80左右的跳车窃贼手舞匕首的猖狂,马春晓施展开在部队学过的擒拿术奋力与窃贼进行肉搏,几经搏斗,终于制服了窃贼。“让旅客乘我的车放心”这最朴素的想法就是马春晓的信念。正是这庄严的承诺,让他在危急时刻,一次次,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不仅仅是见义勇为,五年来马春晓一直默默无闻地在为客运事业奉献着自己的真诚和汗水:热情帮助年迈的老人提行李,搀扶老人上车;自己掏钱为弱智旅客买票;主动为身体不适的旅客排忧解难……这,就是马春晓,想旅客所想,帮旅客所需,一位平凡的司机,一位冲锋的战士。

2、陆丁兴:“文化个体户”10年放500场拥军电影 陆丁兴,太仓市浮桥镇马北村人,出生于1962年11月。1995年开始成为镇文化站编制外的电影放映员,1998年开始为两驻地部队每年各免费放映电影20多场,坚持至今。期间,2001年乡镇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他彻底成了一个文化个体户,最艰苦的一个年头里,除了要上交的片租和机器维修等费用,放一场电影自己只能得到20元的人工费,家里开销就靠爱人开个小店维持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坚持为部队等免费放映电影。累计至今,共为部队免费放映电影达500多场次,如果按一场两部电影收费500-800元的价格来算,这些年来,总价值在30多万元。每当说起这些,阿陆师傅总是淡然一笑,他说:“为人做事不能啥都用钱来算,我就想为官兵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3、陈忠意:一位消防员的“烈火雄心”

陈忠意,男,35岁,中共党员,现任苏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吴中区大队政治教导员。“党把我从一个农民的儿子培养成一名消防警官,是党和组织给了我现在的一切,我只有发奋工作,才能报答党的养育之恩”。从警校毕业的第一天起,陈忠意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名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优秀干部。灭火救援他冲锋在前,为民服务他一马当先,部队建设他勇争一流……先后参与扑救处臵了特大火灾和抢险救援3316起,抢救遇险群众617人,保护财产价值逾4亿元;他所带的中队连续11年被省消防总队评为“达标先进中队”,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被公安部评为“基层建设先进集体”,他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受到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入伍16年来,他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2007年、2008年连续被省公安消防总队评为十佳警官。

4、陈惠珠:瘦弱的肩膀,扛起5个特殊的生命

相城区望亭镇人民社区居民陈惠珠,年已64岁,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一个特殊的家,以超出常人的毅力,承担起了这副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担。其次子王良琦11月大时,患大脑炎,17岁开始,患并发症---羊癫疯病。整整42年,她用坚强的毅力和全部的心血照料着儿子,照料着家人,顽强地挑战着生活的苦难,却从无怨言。其丈夫的哥哥(王宝龙)2002年中风,半瘫在家,虽有行动能力,但生活无法自理。重担又一次落在了陈惠珠的肩上,这一照顾就是7年。与此同时,陈惠珠主动照顾精神失常的邻居母子俩4年之久。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为他们解决,并向社区反映情况,让他们有较好的生存条件。陈慧珠总说自己是平凡的人,做的都是应该做的事,可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事,却闪现出了人性的真善美。

5、周海方:为市民撑起隐形保护伞

他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又是苏州反扒志愿者大队的副大队长。热心公益事业的周海方,用行动信守了自己的承诺,他持之以恒带领反扒志愿者开展反扒活动,每一次活动,他都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从事志愿反扒工作3年多来,他参与抓获的扒手达到了20人之多。周海方不但积极参加反扒活动,还为反扒志愿者大队提供必要的经费。在做反 扒志愿者的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当贫困的家庭需要帮助时,他慷慨解囊;当优秀的学子为高昂的学费发愁时,他一掷千金予以相助……只要一有献爱心的机会,周海方都会竭尽所能。“做人,一定要有颗感恩的心,即便富了也不能忘记回报社会。”这句话,一直被周海方奉为座右铭。他是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更是勇当正义的街头卫士,他带领更多的反扒勇士为市民撑起了隐形的保护伞。

6、侯振康:“我妈说,好事做多了,别人自然会记着你的好” 侯振康,56岁,昆山周市人。说到老侯被人熟知是在2007年,他为了赶在“六一”儿童节之前向孩子们送上节日礼物,他特地去常熟精心挑选采购了一批优质布料回来,并凭着自己多年的裁缝经验,上网查找最新款式,制成了110条适合学生的中裤,通过昆山市红十字会,全部捐给了昆山前景学校。渐渐地,侯振康加入到了昆山市红十字志愿者行列中。他主动承担造血干细胞样管的护送工作,坐火车、挤公交,一次次把关乎人生命的样管安全、及时送达苏州市红十字会血站。分布在全市20多处的募捐箱,每次都是老侯骑着自行车进行款物的清理和募捐箱的打扫,日复一日。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期间,老侯忙里忙外,不仅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还参与到捐款、捐物的清点当中,每天忙到深夜才回家。面对赞誉,这个不善言辞的汉子终于憋出一句话:“我妈告诉我,人不能太惜力气,力气用光了还会长出来,好事做多了,别人自然会记着你的好。”

7、郭秦:15岁的“老慈善”,扶危济困已8年 郭秦是一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15岁的她,热爱写作,出版了童话专著《蓓蕾》、《爱的翅膀》,并用自己写作得来的文学奖金、稿费、书款支持自己的爱心事业。8年来,郭秦扶贫济困、助人为乐150多件(次),向贫困山区、灾区、贫困学生、慈善扶贫、红十字会等捐款8万余元,书1600本,衣服180件,资助120多名贫困残疾学生,其中14名因贫困而辍学在家的小学生又重新回到了课堂。她还组织同学回收废旧物品建立爱心基金,开展30多次扶贫助困活动,向贫困山区、灾区捐款36万多元、书2000本、衣服240件。郭秦荣获了国家慈善公益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提名奖、中国十大青年扶贫状元、全国助人为乐楷模、全国文明青少年标兵、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江苏候选人、第二届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江苏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提名奖、苏州市慈善之星等称号。

8、梁兵: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梁兵,女,59岁,苏州工业园区博爱学校校长,中共党员。她选择用爱心和责任去照顾一群肢体和神经有残疾的孩子,以此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事业。1998年,梁兵在苏州市创办博爱幼儿园。2002年她到园区建立博爱学校,目前学校已收治来自世界各地的肢体残障儿童340多名。梁兵坚信,对脑瘫儿进行特殊教育,给予适当的康复训练,他们就可以回归社会,成为残而不废的有用之才。在她的努力下,博爱学校学生的综合教育康复效果明显,80%的儿童能逐渐过渡到学习普通教育课程。博爱学校的教学模式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2008年梁兵当选为残奥会火炬手。博爱学校在全国两岸三地2009年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课题综合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9、蔡建新:农田里走出的农民工楷模

蔡建新,男,1973年10月出生,吴江汾湖人,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光缆公司工人。在家里,蔡建新是干农活的好手;在厂里,他是一名在光电缆行业兢兢业业工作的员工。看管着一条进口生产线的蔡建新用踏踏实实的工作,发挥着一名老员工的榜样作用,承担着传帮带的重任。在近20年的工作中,他多次被评为文明职工和先进工作者。2008年11月16日,蔡建新代表全国农民工,在人民大会堂光荣地获得了“全国优秀农民工”的荣誉称号。

10、潘益民:护城河里,流淌着一首生命赞歌 2009年6月12日,潘益民的年龄被定格在了37岁。在暗流涌动的护城河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与朋友奋力将轻生跳河的女大学生推向岸边——这耗尽最后一丝体力的善举,托起了女孩生的希望,也托起了见义勇为英雄潘益民的伟岸人格。英雄的光芒并不在一时绽放,从小到大,工地上搬砖头、请素昧平生的流浪老人吃饭,帮助警察抓捕谎称持枪的酒鬼……亲友中流传着关于小潘的各种真实版本的侠义传奇。潘 益民走了,就这样突然而又英勇地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但留给母亲、妻子、年仅11岁的儿子和亲朋好友们除了无尽的哀思外还有巨大的精神力量。英雄的母亲说:“我的儿子去了,我伤心。我现在只希望那个轻生的女孩好好地活下去,替我家益民把该活的也活回来!”

第二篇:十大学习标兵事迹简介

“十大学习标兵”事迹简介

陈鑫磊,女,09电子1班学生,自入学以来,始终以一颗积极乐观,进取向上的心态面对新生活和新挑战。在2011-2012年第一学期,学习成绩荣获班级第一。

“坦诚、守时守约守信用、做事讲原则、敢于承担责任”是她的良好习惯。作为友恭书院学生分会的学习部副部长,工作期间,她始终以“奉献学院,服务同学,锻炼自己”为宗旨,为校

园建设积极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积极参与校外活动,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活动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找到了自己在学习中的漏洞,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她珍惜每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攀登每一个新的高峰。

林晓丽,09电气6班学生。在学习上,她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时刻提醒自己只有努力才能走得更远,因此,在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和 “十大文明学生标兵”的称号。作为班级的组织委员,她常组织同学去郊外散心,看大家侃侃而谈的时候,觉得很有满足感。活动过程中,她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完善自我,做得更好。她认为生活就是是要充满朝气,大学给了大家如此充足的舞台,以后的日子里,她会用更积极的态度充实自我。

陈叶珍,09电子6班学生。在忙碌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中,她一路学习探索,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上课笔记,课后独立认真完成作业,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经常向老师请教,主动和同学交流,经常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优秀,获得“李德文奖学金第一名”,“我爱厦工”征文优秀奖,学院“三好学生”等荣誉。自我独立性强,有强大的内心,担任心理委员 一职,常帮助安慰开导失落的同学。她还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在“福建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中获得武术个人单项奖“第四名”。实习期间,获得厦华 “优秀实习生”称号。

林菲婧,女,福建华安人,现任10电子1班心理委员。在学习,努力认真,很有钻研精神,因此学习成绩突出,在班级乃至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排名全系第一,2010-2011学位列全系第二;曾获友恭书院“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此外,她利用课余时间发展兴趣爱好,还考取了福建省计算机一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和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证书等。

这些优秀的技能证书也增加其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为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赵晴,女,河南焦作人,10电气2班学生。入校以来,学习一直很勤奋,刻苦。遇到学习问题积极地寻求老师帮助;课余时间也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在本专业一直名列第一,2010--2011学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友恭书院 “学习优秀奖”。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校组织的高等数学竞赛荣获鼓励奖,获得了计算机一级证书,计算机二级

证书。此外,还积极发展自己的各项技能,增加身体素质,提高个人素养,增加了自己的专业学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己将来的各项竞争力。

郑小聪,男,23岁,福建漳州人,预备党员,09机械6班学生,担任书院自律会统计部部长、友恭书院党支部组长、就业促进会副主席,班长。该生自进入大学以来,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纯真质朴,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异,综合测评稳居班级第一,工作刻苦认真,善于思考,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受到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曾获 “国家励志奖学金”、“优

秀学生”、“学习优秀奖”等荣誉称号。在考取证书上,该生认真努力刻苦,获得计算机一级证书以及计算机C语言二级证书、机械专业的CAD一级证书以及Pro-e二级证书,并在2011年“工业产品三维建模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同时,该生经常能与老师交流,反思自身的不足之处,注重提升自己多方面的素质,是一位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在校大学生。

邱永胜,10机械5班学生,现任班级学习委员、考勤员。大学第一年学习并不突出因为不习惯大学的学习方式,起初只考了中等水平绩点3.64。经过一年时间的探索,慢慢改进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大二上学期获得良好的成绩,平均成绩87.2分,绩点上升到4.36稳居班级第一。

大学学习,要学会培育自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扩大自

己的人际关系。学习的概念不仅仅泛指课程的知识。还包括别的精彩生活知识,比如图书馆、实验、各种精彩的课外活动及其知识类的竞赛、各种集体和社团活动、讲座、社会调查等,要注重自我的全方面发展,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刻苦学习专业技能,学会在学习中逆流而上争取更好的成绩。

应瑛,女,福建龙岩人,09机械11班学生。该生思想上进,淳正质朴,性格活泼开朗,乐观向上。平时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注重交流和沟通,深受大家的好评。在学习上,应瑛同学刻苦勤奋,善于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做好预习和复习,在班级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多个科目皆为优秀。该生虚心谨严,不骄不躁,除了在学习上下苦功,也注重提升自身的多方面素质,如思想视野、口才、人际交往等,是一个全面发展、具备较强软实力的优秀学生。

李媛,女,汉族,预备党员,09电气5班学生,班级学习委员。曾获得优秀团员、学习成绩优秀奖、李德文一、二等奖学金。参与第二届合唱比赛获校“二等奖”,参与电子设计大赛获省三等奖。

李媛同学学习上的认真与执著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工作认真负责,能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本质纯朴,也能虚心接受 老师的建议,希望继续努力,很好地控制自己、约束自己,以顽强的毅力,在孜孜求索中完善自我。

康月英,女,11财务1班学生,班级学习委员。学习的三大法宝是预习、上课、复习,从上大学以来,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在2011-2012学各科成绩均在80分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成功通过了计算机一级考试,参加全国英语竞赛、数学建模和努力准备着大学英语四级的考试。无论周一或周日,每天都制定详细学习计划,严格按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在没课的时候,她总会在图书馆看书,他想学习更多的知识,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十大学习进步标兵”事迹简介

何志孟,9电气4班学生,335宿舍舍长。该同学自入学以来,对自己严格要求,积极进取,不断充实自己。在学习方面,该生为自己确立了明确目标,上课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及时巩固复习,业余时间大部分在图书馆度过,在专业学习上,力求精通,努力提高自己专业素质,还不断汲取其他知识,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此期间,顺利通过计算

机一级,计算机二级考试,并以96分的成绩拿到了计算机二级优秀证书。在生活方面,该生勤俭朴实,坚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热心地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积极参加班级与学院的活动。在担任宿舍长期间,对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始终以“宿舍是学子在外的家”为信念,与室友友爱相处,正确处理、协调“家庭”内部的小矛盾,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曾经的他,徘徊过、迷茫过、失落过。但是在失败面前,及时反思,面对挫折,永不言弃。通过不懈的努力,克服困难,最终走向成功。这就是吴博,10机械7班学生。

在大一上、下学期考试中,他挂科5门,班级排名倒数第5。经过自我的调整,平时坚持不懈的学习,在大二上学期的考试中,前进19名,顺利通过3门重新学习课程,班级排名上升至班级第

14名。在学习的大道上,他坚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只有努力,相信自我,成功就在眼前。

陈昭凯,男,福建厦门人,10电气3班学生。入学以来,由于过度放松自己,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放纵自己,导致每学期都有挂科,更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休学一个学期,导致拖欠学分过多,以至于降级至2010级。来到了新的环境,他反思了自己的错误,决心改正,抛去了旧习惯,开始了新的生活。为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所以要在学习大

一、大二的课程之外还要学习大三的

课程,在背负着这样的巨大压力下,他不畏困难,经过自己的努力,在本学期不仅仅自己修的所有学分都已经通过考试,而且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也是中上游。因此也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陈晓伟,09电子8班学生。曾获得“优秀团员”、“军训优秀学员”。做为班长的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在大一大二落下许多功课的教训下,大三开始奋发图强,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实现了上学期课程全部通过的目标。曾被评为优秀团员的他时刻谨记着自己的使命,以切实的行动影响班级同学。对班级大小事务他均一一过问,不敢有丝毫松懈,积极按

时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带领班级获得过出勤率优秀班级,优秀纪律班级等校级奖项。蒋澤荣,男,22岁,山西大同人,10机械1班学生。该生学习认真刻苦,勤奋不懈,善于总结经验,融会贯通,并多与老师及同学交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心态平和。他的努力使得他在学习上取得明显的进步,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该生在班级排名提高了十多名,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该生兴趣广泛,尤爱摄影,曾获得学院摄影比赛三等奖,并担任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

记者团摄影部副部长,还曾赴上海进行摄影采写。该生秉持“天道酬勤”之理,热爱生活,心性坚韧,有很强的毅力和勇气,是一个在学习、工作、个人素质等各方面全面进步的优秀学子。

黄孝柠,男,22岁,福建闽清人,09机械7班学生。该生学习态度认真,踏实勤奋,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做好预习和复习,在2011-2012第一学期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取得较大进步,受到师生好评。除了学习,孝柠同学还新担任班级生活委员,工作负责敬业,配合辅导员老师管理班级,具备一定的魄力。在生活上,该生低调谨严,作风质朴,热心团

结同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注重自我反省,检视自身不足,提升思想素质。总之,从本学期学习、工作、生活的表现来看,该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崔敏,女,福建厦门人,09机械6班在读学生,学习上,该生始终坚持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和“天道酬勤”的理念,经常坚持图书馆自习,这一点让该生受益匪浅,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2011—2012学年期末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进步很大。在自己的努力下,该生通过了CAD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了pro/e和C语言的等级考试。同时,该生热衷于社会

实践,利用闲暇时间做兼职,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不断提高自己,与同学关系融洽,乐于助人,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梁浩轩,男,10机械3班学生,任班长。他思想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是老师学生间的良好沟通桥梁。因为先前的茫然、缺乏合理规划学习成绩曾一度不理想,但是他没有灰心,及时总结,调整心态,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主动与老师请教不能理解的部分,努力去掌握老师教授的内容,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作业,总结学习科目知识,举一反三。

终于在大二有了很大的进步,学期无挂科科目,从原来班级垫底左右的成绩到如今班级十名左右。他认为认真学习不仅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负责,也是对父母老师的期望的一种负责,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该负起责任,勇于担当,不能一有苦就撤退,一有难就逃跑。

陈静,女,09电子3班学生,在2011-2012年第一学期,学习成绩由原先的班级19名提高到班级第2名,进步了17名。这次进步主要是因为她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要提高成绩,平时的认真刻苦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她认真听讲,课后经常向老师和同学提出问题,了解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相互探讨,取长补短。同时积极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图书馆温习。期末,她认真总结,形

成知识网络,让自己对于每一门科目的知识体系更加的系统,思考问题的方法更加的清晰。把重点吃透,熟悉到一看到题目就能马上起笔,即使题目稍加改变,还是能以不变应万变,最后就是在考场上保持自己平常做题时的心态,相信自己,沉着答题。

许俊文,男,09电子2班学生,在2011-2012年第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成绩由原先的班级第24名,前进到班级第6名,提高了18名,进步斐然。一切皆有可能,无论你的起点有多低,只要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心态第一,身体第二,考试第三,自信心是心态的核心。调整好心态,下定决心,付诸行动,是他这次学习进步的最大主因。同时,他积极跟老师沟通,调整

学习方法,为了克服上课无法集中,他把手机放在宿舍,不带到课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保证上课质量的同时,保证晚自习的质量,将自己状态最佳的时间段优先分配给重要的作业。他始终坚信只要上课认真听,作业都会写,考试时再复习下,不挂科还是很轻松的。

第三篇:十大杰出青年评选候选人事迹简介

十大杰出青年评选候选人事迹简介

万孝利

男,197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山煤电马兰矿通风一队瓦斯检查班班长。

十年来奋战在煤炭行业抗瓦斯第一线,废寝忘食,勤奋学习瓦斯检查工种的各种专业理论,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专业技术突飞猛进,成为全国煤矿瓦斯检查专业的技术尖兵,被大家喻为瓦检精“鹰”。他勇于攀登技术高峰,与他人共同研究瓦斯变化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探讨瓦斯涌出量与单产单进水平的联系,努力钻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参与矿井自动风门连锁系统、矿井瓦斯抽放系统等技改项目的研究和实施,为煤矿安全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深知岗位责任重于泰山,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利用精湛的技术多次排除了威胁煤矿安全的重大隐患。屡次在全国各级技能大赛中获奖,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国煤矿行业技术能手、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等。

乌兰格日乐

女,蒙古族,1979年10月出生,大学学历,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工作第一大队马术队运动员。

热爱体育运动,16岁通过运动员选拔考试,开始了与马为伴的生活。她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训练中的诸多困难,将自己的名字与赛马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全国各地举办的赛马锦标赛中屡创佳绩。2000年获得广州第二届赛马锦标赛1000米冠军的辉煌赛绩。2001年首次参加第九届全运会,就获得速度赛马1800米比赛季军。在2005年的第十届全运会上,她在高手云集的12000米速度赛马比赛中,以该项目唯一一名女性选手的身份,战胜了诸多强手夺得桂冠。在荣誉面前,她加倍努力,追求进步,她说:“我没有考虑过未来的目标,只希望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等。

王结

男,回族,197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宁夏爱德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

13岁时,一场意外令他双目失明。面对人生的不幸,他以超常的毅力,攻克难以想象的道道难关,创出很多“第一”:世界上第一个取得SIYB教师资格证书的盲人;中国第一个攻读双硕士研究生的盲人;中国第一个参加全国职称统一考试晋升为副主任医师的盲人;创建西北第一家盲人网站„„热心公益事业,到社区和福利院为孤寡人员和困难家庭免费查病、治病,资助失学儿童,为特困学员减免学费及补贴生活费21万元。6年来,培训2300余名残疾人和下岗职工,其中90%以上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学员联系就业岗位1000余个,支持、指导学员自主创办按摩院、所73家,事迹被写入当地中学课本。获全国自强模范、2007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宁夏十大杰出青年等。

王晓福

男,1988年11月出生,共青团员,大学在读,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6岁时意外地被电击致残,永远地失去了右臂。进入游泳队后,他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付出超出常人的心血和汗水,战胜无数困难,成长为一名游泳奇才。2002年10月在第八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上,作为中国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他,打破两项世界纪录,夺得5枚金牌;12月,在第三届世界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打破3项世界纪录,独得5枚金牌;备战残奥会时,每天至少游上6000米才上岸,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1人独揽3金1银1铜,在世界体坛掀起了“晓福风暴”。在世界和全国举办的残疾人大大小小的赛事上,共获得了30多个冠军,10余次打破世界纪录。现正全力备战2008北京残奥会。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个人等。

白红宇

男,197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低温及超导技术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潜心钻研,刻苦攻关,一直致力于核聚变实验装置中氦低温系统技术和超导磁体冷却及测试的研究。参与我国第一台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7的建设,解决了低温系统许多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继俄、法、日之后第四个拥有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国家。全面负责EAST装置核心系统之一的低温系统的设计和研制,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建造了我国最大的氦低温系统,设计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负责超导磁体低温冷却系统的建设,完成了EAST超导托卡马克磁体的测试工作,为EAST获得第一次等离子体奠定了工程基础。EAST的建成被国际专家认为是全世界聚变能开发的重要里程碑。近两年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获中国制冷协会优秀青年工作者、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等。

刘霆

男,1986年4月出生,共青团员,大学在读,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052班学生。

因母亲患上尿毒症,他从初中开始就料理家务,高二开始独自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2005年以优异成绩考上浙江林学院,经校方同意,“背起妈妈上大学”,边学习边悉心照料母亲,同时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维持家里生活。他直面困境,自强不息,既要完成繁重的学业,还要张罗给母亲治病,以最纯洁的孝心照料母亲,成为当代“孝子”。学习刻苦,品学兼优,被评为浙江林学院首批“十大红绿标兵”。他将社会捐助母亲治病剩下的5万元钱捐献出来,设立首个全国高校大学生“孝心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资助那些家境贫困并同样富有爱心、孝心和感恩之心的大学生。担任“中**亲援助行动”爱心宣传大使,积极参加各种公益宣传。获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等。

吕萌

男,1984年6月出生,共青团员,中专学历,辽宁芭蕾舞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

作为团里的业务骨干,先后在《末代皇帝》、《胡桃夹子》、《吉赛尔》、《四季之舞》等多台大型芭蕾舞剧目中担任主要演员,多次在国内外各项专业芭蕾舞比赛中获奖。2002年,参加世界芭蕾舞专业比赛知名度最高的赛事——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以精湛的表演技巧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评委,获得已空缺多年的最高奖项——评委会特别大奖,被国外芭蕾专家称为“中国芭蕾第一男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他对业务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塑造的舞台形象得到编导和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主演的舞剧在多国巡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他热心公益事业,不计报酬、不辞辛苦,参加了大量公益性演出。获CCTV全国电视舞蹈大赛金奖、日本舞蹈节金奖、中国舞蹈“荷花奖”最佳男主角表演奖等。

汤敏

女,1970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区分局茶店子派出所社区民警。从警17年,一直坚守在基层社区民警岗位,爱岗敬业,勤政为民,扎根社区,想方设法排除社区安全隐患,构建社区立体防范网络。耐心调解纠纷,成功协助相关单位妥善处置了辖区内因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群体性矛盾纠纷20余起。帮教过的违法人员中,90%以上回归社会,走上正道。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全力维护群众利益,为社区30名下岗职工努力争取再就业机会,赢得社区群众高度信赖和赞誉。摸索总结出以“群众工作法”、“维稳工作法”、“防范工作法”三大法则为中心内容的“汤敏社区警务工作法”,并在全省推广。获一、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两次,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第二届全国“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等。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

许传玺

男,196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国政法大学中美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取得哈佛与耶鲁大学双博士后,放弃在美国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讲报酬,不计名利,回国创建并领导以中美比较法为重点、为我国法律发展所迫切需要的中美法学院,以爱国情怀吸引和凝聚了多位有志报国的海外归国法律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比较法学专业和该学科在国内的第一个硕士点和博士点,致力于为国家培养通晓美国法和比较法的新型法律人才。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译审委员等,为国家法律和社会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并被国家有关部委聘请为国际事务法律专家,多次在国际法律与政治等领域成功地捍卫了国家与民族利益,被誉为“新时期爱国主义典范”。2004年当选美国法律研究院院士,成为该院院士中第一位中国内地学者,入选中组部专家信息库和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吴强

男,1972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吉林省公安厅反恐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先后出征东帝汶、科索沃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2002年至2003年,在东帝汶执行任务期间,指挥“12·3”东帝汶大骚乱平暴行动,侦破32起重特大刑事案件,培训1156名当地警察。2005年任中国维和警察科索沃警队队长,指挥侦破5起影响巨大的国际恐怖案件,36起重、特大刑事案件,抓获恐怖分子19人,解救被绑架人质8人。代表中国警察参加了50多次联合国特派团的重要会议;代表中国警队参加“国际军警武装越野挑战赛”并勇夺金牌,在国际警界树立了高素质中国警察形象。获联合国任务区司法公正奖,是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亚洲警察。两次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两次获公安部维和勋章,荣立一等功两次、三等功1次。获东帝汶政府特别贡献奖、科索沃政府特别贡献奖、2007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

宋建波

男,197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贵州大学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博士后出站后自愿到贵州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支持我国西部地区的高教事业,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负责组建了省级重点实验室,3年获批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关心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配合学校申建了3个项目博士后工作站和1个博士点,为学校引荐了5位博士并组成工程地质科研团队,承担了3名博士后、20余名硕士的培养任务;历时3年主持完成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贵州选址工作;承担贵州8县区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的编制等省内重大项目的咨询、论证、验收任务;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出版专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第三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优秀科技奖银奖等。

张斌

男,196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助理。

在16年的体育电视工作经历中,他努力钻研,创办了包括《足球之夜》、《天下足球》等一系列有着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名牌栏目,在制作手法上开风气之先,为体育频道的品牌建设和影响力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既是节目创意的发起人,又是具体操作的牵头者,同时还是前台的主持人,在体育频道节目的选题策划、采访制作、演播主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以来,几乎承担了近几年来所有体育频道重大报道的主持工作。组建中央电视台体育交互节目部,开中国交互体育节目的先河;创办中央电视台风云足球频道,为我国的体育电视报道做出了显著贡献。负责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赛事新闻专题报道的组织和制作。当选2006年中国电视主持人盛典——25年25人、2004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等。

扶磊

男,1970年1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十年前,应陈省身先生的邀请,回国到南开数学研究所工作,从事现代代数几何和代数数论研究,在1-abic上同调论和伽罗华表示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对一类代数簇证明了Grothendieck-Serre猜想,完全证明了局部傅立叶变换理论中的Laumon-Malgrange猜想,并与同行合作深入研究了非完整L-函数、非完整指数和以及Kloosterman和,用晶体上同调论研究有限域上Calabi-Yau代数簇与其镜像之间的ζ-函数p-adic的关系,用l-adic上同调论研究了高斯和与Kloosterman和的均匀分布问题,在代数几何专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多篇论文在美国、瑞士等著名数学杂志上发表。200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

李长松

男,1971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武警吉林总队辽源市支队副参谋长。

从警18年,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把“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忠实履行神圣使命,始终奋斗在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线。先后带领官兵抓获和捕歼各类犯罪分子120余名,处置突发性事件50余起。1995年赤手空拳抓获特大犯罪团伙首犯,2005年一枪击毙特大持枪抢劫杀人犯罪嫌疑人。先后参与抢险救灾30余次。1999年8月,辽源地区遭遇特大洪灾,他带领官兵两次抢险、三战洪峰,转移被困群众30余人;2005年,辽源市中心医院特大火灾,他与战友一起救出21名被困病人,搜寻遇难者尸体23具,抢运氧气瓶101个和一大批医疗仪器,挽回经济损失1400多万元。荣立一、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4次。获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武警部队优秀共产党员等。杨威

男,1980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湖北省体育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作为国家体操队主力运动员,凭着对体操运动的执著追求,多年来始终虚心好学,刻苦训练,通过不懈努力,练就了过硬本领。在长期高强度的训练中,忍住伤病,处处体现一个老运动员的风范。在第27届奥运会上,与队友合作,不畏强手,奋力拼搏,夺得体操男子团体金牌,实现我国男子体操项目团体金牌“零”的突破,并获得体操全能比赛银牌。在2006年的世界体操锦标赛和第15届亚运会上,为国家夺得三枚世界锦标赛金牌和四枚亚运会金牌。在2007年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全能决赛中蝉联冠军,成为世界体操锦标赛104年历史上第二位卫冕男子个人全能冠军的选手,为国家、人民赢得了荣誉。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湖北省特等劳动模范等。

杨燕

女,197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甘肃金昌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

23岁时出任金昌市金川路街道金冶里社区居委会主任。积极投身于社区事业,全力帮助社区弱势群体摆脱困境,10个月时间,走遍了辖区内2000多户居民,为困难群众补办最低生活保障金,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创造性地开展社区低保、再就业服务、党建、团建、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就业安置、未成年人教育等工作,带领群众整治社区环境,探索建立社区流动党员联合党支部和再就业服务站,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区。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全国亿万妇女健身先进单位”等。今年9月调任金昌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团干部、甘肃省十大杰出残疾人等。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

汪焕兴

男,1979年5月出生,大专学历,黑龙江省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517车间工人。

他苦学技术,勤奋钻研,承担着东安集团高精航空产品大件轴类零件的数控车加工任务,25岁时勇夺省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床组第一名,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由一名普通的机加车工成长为数控车工岗位的佼佼者。自1999年开始,国内所有直升机关键零件——旋翼轴都是由他加工的,每年承担多项攻关任务,为我国最大吨位直升机生产、最先进新型直升机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承担的直升机动力轴项目为西方对我国的封锁技术。他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每年通过技术革新为公司创造价值达1000多万元,节约200余万元。他勤勤恳恳地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无私地传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培养了多名数控技术工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省技术能手等。

陈爱民

男,1969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福建省石狮市公安局凤里派出所所长。

从警20年来,始终扎根基层,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安工作中。在全国率先推行治安案件公开处理制度、“十店十户”联防制度、成立“治安”义工队伍、建立平安校园警务室等新举措,探索警务工作新模式。心中时刻装着百姓,以“零距离、零门槛、零投诉”为目标,大力推行规范化、亲情化服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爱民所长”和“金点子所长”。带领民警顽强拼搏、团结奋战,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239起,抓获、查处各类违法犯罪人员3266人次,摧毁犯罪团伙136个,确保了辖区治安稳定和社会安定。石狮市凤里派出所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派出所”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公安基层单位”等。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优秀共产党员等。

郑久强

男,197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河北省唐钢集团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一钢轧厂转炉车间炼钢炉长。

从事炼钢工作近20年,凭着对炼钢事业的不懈追求,扎实工作,努力提高技术水平,积累了丰富的炼钢经验,由一名普通技校生成长为高技能的炼钢炉长。总结出“三二四”炼钢法、冶炼低合金钢“五一九”操作方法等,为唐钢首次成功冶炼出了焊条钢、气体保护焊丝钢等多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不断加强学习的同时,积极引导职工由体力型炼钢向智能型炼钢转变,并搞好传、帮、带,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技术素质的炼钢岗位操作人员,为唐钢更快更好地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去修补炼钢炉,避免了巨大损失,被授予“唐钢功臣”荣誉称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2007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

柯茜茜

女,197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浙江省农业银行温州市分行金融超市总经理。

爱岗敬业、一心奉献,把服务看作银行的生命线。先后创办“茜茜现代理财大看台”、“茜茜理财流动学校”,积极向百姓宣传普及金融知识、理财知识;创新推出“欢乐家居”二手房贷款、“茜茜财智”理财新产品、直客式“任我行”汽车消费贷款、全国首家实体型基金超市,全方位满足大众金融新需求,推行18字服务法则,成为老百姓眼中的理财专家。积极资助教育,当她获悉温州市盲人学校学生条件艰苦的消息时,把自己刚刚获得的奖励和部分工资捐给了学校。当获悉一女学生考上艺校父母无法让她赴读时,柯茜茜帮助小姑娘如愿以偿上了艺校。与贫困学生结对,每年定期资助10人上学。获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

赵广军

男,197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中专学历,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江南中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

在今年成为街道专职社会工作者之前,他曾是一名普通的物管员和青年志愿者。在近10年的志愿服务生涯中,牺牲自己的时间、金钱和健康,将工作之余的时间几乎全部用于志愿服务,将扶贫助弱、奉献社会当做自己的职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坚守自己的爱心与善举,在志愿者的路上矢志不渝。先后拿出13万元积蓄帮助孤寡老人,并长期照顾66名孤寡老人;帮教边缘青少年1200多名,用自己的手机自费开通24小时志愿服务心理咨询热线——“生命热线”,坚持“用心灵影响心灵,用生命挽救生命”,成功帮助200多名有自杀和报复社会倾向的人员重新用积极心态面对生活,其中有40多人还加入到志愿者队伍。获2007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百优青年志愿者、广东省志愿者行动十年内最具影响力人物等。

徐本禹

男,198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在读,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中国赴津巴布韦援外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

2002年,还是大三学生的他就到贵州省大方县一所岩洞小学进行支教。2003年,高分考取学校公费硕士研究生后,延迟两年入学,到贵州山区继续他的支教事业。他四处奔波,为改善当地办学条件争取援助,在当地建成了两所希望小学,使大水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建立了华农贵州支教基金网,建立红杜鹃爱心社,从2004年7月至今,先后收到捐款上千笔,金额达到100多万元;收到捐赠物资数十万件,折合金额超过500万元,笔笔有回复,件件有着落,受到了捐资者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07年,参加中国赴津巴布韦志愿者服务队,继续他的志愿服务事业。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CCTV-“感动中国·2004人物”、2007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

热迪力·阿布拉

男,1968年8月出生,维吾尔族,研究生学历,新疆阿尔曼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为一名维吾尔族青年民营企业家,充分利用新疆自治区的地缘和资源优势,立足清真食品消费市场,研发生产出近200种“阿尔曼”系列产品,争创全国清真食品知名品牌。先后收购、重组并盘活两家国有企业,安置原有企业职工近500人,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所办企业为新疆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千余个,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以合作等形式,在多个县市建立特色产品生产基地近5000亩,带动数万户农牧民搞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增加收入,走致富路。他致富思源,积极回报社会,为贫困民族地区捐建两所“阿尔曼小学”,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近400万元。获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全国光彩之星、新疆十大杰出青年等。

郭大进

男,197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立足岗位,为提高我国高速公路质量刻苦钻研,默默耕耘,成为我国路面工程检测和质量控制领域青年专家。参与研究的“落锤式弯沉仪及探地雷达应用技术”使公路快速检测效率提高了15倍以上;首创集成应用红外成像、无核实时密度测定和智能压实监控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的“路基路面材料特性反演与快速检测维修整套技术”给我国高速公路维修工作带来历史性“革命”,可大量节约维修费用、大幅缩短工期并减少废料垃圾。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制定严禁编造虚假试验检测数据等“五条禁令”,保证了施工质量,避免了损失。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央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等。

常永清

男,1972年11月出生,中专学历,济南铁路局济南机务段动车组司机。10多年来,他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经历蒸汽、内燃、电力、动车组4种机型的更新换代,是我国现代列车司机的优秀代表。2005年来,全身心地投入到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准备工作中,刻苦学习业务知识,驾驶首列CRH2型动车组在既有线创造了时速252公里的“中国铁路第一速”,圆满完成了20多次动车组试验任务。他参与编写的《动车组司机一次出乘作业标准》在全国动车组司机中全面推广,成为动车组司机的作业标准和“安全宝典”;他的“动车组贴限运行法”、“一把闸零距离对标停车”、“起车快、跑点准、停车稳”等绝活在全国动车组司机中广泛推广。提速试验以来,他驾驶动车组安全行驶19万公里,正点率达到100%。获火车头奖章、全国铁路十佳司机、2007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

曾满军

男,197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第二炮兵某部技术营营长。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10年来扎根山沟,爱军精武,坚持科学带兵、知识育人,当排长带出三等功排,当连长带出标兵连队,当营长营队连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营,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成长为技术精湛、指挥精准、管理精细的新型高素质基层指挥员。他刻苦钻研,熟练掌握了导弹全武器系统的专业知识,精通全旅80%以上的岗位操作,12次参加上级比武考核11次夺冠;大胆革新导弹武器训法战法,使导弹发射测试缩时1/3;先后研制了8套模拟仿真训练器材,总结汇编了100余例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探索的“研究式教学”、“互动式考核”等组训施训方式被上级推广。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两次。获全军优秀大学生干部、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军优秀基层主官等。

董月霞

女,196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副总地质师。

10多年来,一直从事石油地质综合评价、钻探井位部署、储量研究等工作,矢志不渝为国找油。负责、组织多项重大地质课题研究,提出南堡滩海具有巨大油气勘探潜力,组织论证了南堡油田发现井老堡南1井的地质论证与地质设计。主要组织、具体研究并从事了南堡油田的勘探部署、井位论证、随钻分析及地质综合评价等油田发现过程中关键问题的研究工作,在南堡油田储量研究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发现冀东南堡10亿吨大油田和创造“小探区、大油田”的奇迹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南堡油田发现的主要贡献者。累计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创新奖6项,合作发表专著6部,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获第十五届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青年奖、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

裴春亮

男,1970年3月出生,高中学历,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村主任、卫辉市春江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经饱受磨难的他从修理电器起家,发展成为集饭店经营、机械铸造、矿业开采于一体的农民企业家。2005年当选裴寨村村委会主任后,个人投资为村民安路灯、修道路、打水井、购买大型农机设备。对村里考上高中、大中专的学生,给予资助奖励,现已累计捐助39名,合计12.26万元。1999年以来,多次捐款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困难学生及家乡修路、建学校、医疗卫生、体育事业等。2006年,开工建设裴寨新村,目前个人已投入资金2150万元,计划为全村595口人、145户建设200套两层楼房及相关配套设施,目前已建好160套。他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多方引资,发展村办企业,率领大家同走致富路。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国杰出青年农民,爱心中国——中华慈善人物等。

燕君芳

女,1974年9月出生,大学学历,陕西杨凌本香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大学毕业后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筹借3万多元创办饲料产业,经过不懈奋斗,企业发展到以生产安全猪肉为目标,形成从“饲料生产——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猪肉深加工——产品连锁专卖”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改变传统养殖方式,通过免费办培训班、技术指导、咨询热线等形式,培训12000余人次,现场技术指导400多人次,咨询服务200多人次,带领3000多农户用科学无公害方式养猪致富,帮助农民增收,支持农村发展,为基地、农户优惠购猪款37万元,并以高出市场价的10%~15%收购农户育肥猪,为农民免费发放产床、保育栏1000多套,价值300多万元;通过重点帮助,典型示范,共建立150多个“安全商品猪养殖基地”,协助养殖基地建立养猪协会、分会15个,为市场提供健康安全猪肉产品。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

薛正红

女,197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江苏滨海县滨淮镇东罾村村委会主任。

自1998年当选村委会主任以来,她将“不会带民富就不能当村干部,只顾自己富就不配当村干部,带领大家富才是好干部”作为自己的准则。不仅带头致富,而且带领群众共同奔富,免费为群众提供良种和技术,发展高效棉花种植4000亩,为村民担保贷款200多万元,新发展机械420台套,使所在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机械作业专业村。兴办建筑、冷冻、机械、钢材等10多个实体,新建面积13.4万平方米的东罾新村,用较短的时间将东罾村从一个经济薄弱的村发展成为全县小康示范村。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850元,将集体经济由1998年负债62万元变成目前积累120万元,初步达到了小康标准,并被省、市、县授予“文明村”。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六佳巾帼村官、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

第四篇:渭城区“十大孝子”候选人事迹简介

渭城区“十大孝子”候选人事迹简介

1、“十大孝子”宗飞事迹简介 宗飞,男,现年36岁,中山办职工。

宗飞的祖父年事已高,身体一直不好,生活不能自理,进出需要坐轮椅。宗飞自始至终在祖父的床前尽孝。大热天,老人不能独自行走,有时就在卧室解决方便,弄得满屋子臭气难闻,宗飞一下班就匆匆赶回家给他的祖父打扫清洗。寒冬天,老人病发,宗飞从轮椅上背上祖父就往医院跑,到医院后,消瘦的宗飞整个人都快累垮了,依然忙前忙后。老人便秘,他就用手指一点一点抠;老人失眠,他就陪着老人直到入睡。正是由于宗飞对其祖父的悉心照料,这些年来,老人虽说长期有病但气色和精神状态良好。街坊邻居纷纷称赞。

2013年底宗飞送走了他的祖父,“百事孝为先”,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了“孝”的传统美德,诠释了“孝”字的真正含义。

2、“十大孝子” 张彩琴事迹简介 张彩琴,女,现年50岁,下岗职工。

张彩琴的父母都已经80岁高龄,作为家中的小女儿,她毅然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母亲患有腿部股骨头坏死,父亲不久前查出患有膀胱癌,两个老人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张彩琴下岗后,就自己在外边打一点零工,她白天出去打工,中午的时候就买菜回来给老人做饭,把老人的生活打理好后她又匆匆出去干活,晚上回家了就陪父母聊聊天,天气好的时候还带父母散散步。

平时,她节省着每一分钱,舍不得给自己买件新衣服,但是只要是给父母买药买保健品,她一点都不吝啬。她常说:“钱没有了还可以再赚,可是疼我爱我的父母就只有这一对,如果父母因为我照顾疏忽了,那我即使再有钱又有什么意思呢?”

她心中时刻想着父母的健康,想着父母的生活质量,就是没有想过自己。她的母亲总是很欣慰的告诉大家“我能有这样一个女儿是前生修来的福气啊!这辈子也值得了。”

3、“十大孝子” 张志明事迹简介

张志明,男,现年49岁,陕西蓝星玻璃有限公司职工。张志明的母亲今年88岁高龄,由于高血压脑梗已瘫痪在床十多年。为了照顾好老人,他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母亲洗脸擦身、换洗衣服。中午,提前询问老人想吃什么,给母亲做饭、喂饭的时间比孩子上学都准时。晚上回到家,给母亲翻身、洗澡、倒屎倒尿。三伏天里,老人因为太热睡不着觉,他就为老人买来电风扇,装上空调,让老人睡得安稳。到了冬天,为了不让老人受冷,他给房子装上土暖气、铺上电热毯,灌上几个暖水袋,放在老人的手边、脚边,每晚坚持为老人洗热水脚、按摩,保持老人血脉通畅,瘫痪这么久,老人从未感染过褥疮。而到现在,张志明自己住的房子仍然没有空调和暖气。有一次,老人便秘,由于患了腿疼病,蹲不下去,他就跪在地上给老人用手抠粪便。他经常详细询问母亲的饭量增减,认真观察母亲的身体状况,为母亲做一些简单的按摩和康复运动,预防感冒、健胃消食、消炎和补钙的药品更是一样不缺。亲戚邻里和单位的同事们都说,老人之所以得以长寿,全是因为张志明恪尽孝道“修”来的。

4、“十大孝子” 代宝忠事迹简介

代宝忠,男,现年52岁,在长庆石油干休所工作。代宝忠的母亲已87岁的高龄,在他的照顾和护理下,老人身体健康,精神饱满。1999年父亲去世后,他就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每天都按老人喜好的口味做饭做菜,陪老人看电视、聊天、散步。一次大雪天,母亲因病住院,他下班后赶去送饭,看出母亲不想吃,他二话不说,放下手里提来刚从家里做好的饭菜,迎着凛冽的大风,冒着鹅毛大雪又去为母亲做苞谷珍子。冬季有段时间,母亲经常腿痛行动不方便,他就每天烧热水给老人洗脚、揉腿。2013年家人带着86岁的母亲坐飞机,回到了阔别60多年的故乡云南省澄江县,见到了多年未见的父老乡亲,看到了家乡的山山水水,老人心里特别高兴,了却了一桩多年的心愿。只要老人想的事情,他就一定能做到,虽然只是一件件平凡的事情,但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5、“十大孝子” 张利民事迹简介

张利民,男,现年59岁,新兴办乐育路社区居民。张利民夫妻俩主要依靠打扫卫生维持生计,和母亲、儿子、儿媳、孙子、女儿一家7口挤在几十平米的家中,90岁的老母亲常年体弱多病,需要照顾。

由于年龄大了,干不了重体力活,张利民和妻子就在小区打扫卫生,这样既能挣点生活费,也能有精力和时间照顾家里。前一段时间,母亲由于心肌梗塞住院,在母亲住院的二十多天里,每晚都要陪护在病床前,连觉都不敢睡,生怕母亲突然醒来有什么需要。老人出院回家后,由于身体消化系统不好只能吃一些流食,于是张利民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问母亲想吃什么,家里能做的就做,做不了的无论刮风下雨都给老人买回来。老人多少年了一直没断过药,严重的时候一年能住三四次医院,平时就靠一家人多留心照顾着。在他的影响下,儿女们对奶奶也很孝顺,只要回到家都会第一时间陪奶奶说说话。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张利民任劳任怨、悉心照顾着年老的母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尽孝的正能量。

6、“十大孝子”夏长海事迹简介

夏长海,男,现年49岁,区环境卫生管理站职工。夏长海是家里的小儿子,他和他的家人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着自己将近90岁高龄的老母亲。考虑到母亲年龄大了,他们主动把自己东边向阳的房间让给母亲居住,并扩大门窗,使房间更加透气、采光更好,让母亲住的更舒适和方便。在生活中,尊重老人的选择,没事的时候陪老人聊聊天,在咸阳湖边散散步。母亲有时候怀旧,他就想方设法,联系一些亲戚、以前的朋友,让母亲开心。他还十分关心母亲的身体情况,每年定期带老人到医院体检,平时生活中格外注意老人养生;怕母亲牙口不好,给母亲配备了假牙,做着母亲喜欢吃的可口饭菜,并将食物煮的比较烂一点,方便母亲消化吸收。前不久母亲因为骨质疏松住院,他就天天守护在病床前,每天按时给母亲洗脸擦身、耐心地喂药喂饭、端屎端尿,一直伺候在床前,没有丝毫怨言。

三十多年来,一家人从来没有和老人因为家庭琐事而红过 脸,相处的非常和睦。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儿子也非常的懂事,没事的时候经常回来看望奶奶,他经常说:“家家都有老人,个个都会变老,如果自己不孝敬老人,不给儿女立榜样,等到自己老了,也就没有人照顾了,父母的养育恩怎么能忘记,所以说孝顺老人是自己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

7、“十大孝子”张天民事迹简介

张天民,男,现年57岁,正阳办卓所村村民。

张天民在为人子女的几十年中,尽心尽力、任劳任怨,赢得了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的普遍称赞。父母年龄大了,为了让父母散散心,每年都会带父母一起出去转转。父母要是身体不适,张天民会第一时间把父母送进医院,父母养病期间,他给送饭、喂饭、洗澡。父母身体要是稍好可以走动时,张天民就扶着运动,这样不辞辛劳,直到父母治愈出院。随着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张天民虽然在外面忙,但是回家的次数、回家的时间却越来越多、越来越长。用张天民自己的话说,钱能挣到啥时候,父母养育了我,我就应该多回家看看,常陪我爸我妈说说话,让他们踏踏实实的过上好日子。

张天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父母有一个好身体,家里平平安安,自己好好挣钱,多抽出时间来陪伴父母,让他们晚年幸福。就是这样一个朴朴实实的人,他有着普普通通的愿望,无怨无悔的照顾着年迈的双亲,只为看到父母那一抹温馨的笑容,为此不停地奋斗着。

8、“十大孝子” 郭促去事迹简介 郭促去,男,现年65岁,周陵办东郭旗寨村村民。郭促去全家共七口人,老少四世同堂,老母亲已98岁高龄。二十年前,母亲患高血压、心脏病等经常住院。当时,他担任55斗水利管理员,工作紧张,不分昼夜,但他总是兼顾工作的同时不忘每时每刻对母亲的照顾。每日三餐、端饭送水,冷热换衣,他都安排的有条有理,照顾的无微不至。

去年冬天,有一晚老人突发心脏病送医院,他三天三夜没合眼在病床前守着,直到老人度过危险转入普通病房。有时老人大小便弄在裤子上,他会立马去洗。无论盛夏寒冬,他和爱人总是按时给老人洗脸洗衣,喂饭喂药,考虑到老母亲牙齿不好,他经常为迎合母亲的口味把食物煮烂,耐心地喂给老人吃。在他的影响下,他的爱人、子女也非常孝顺老人,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候奶奶,一有时间就会回家看望老人。就这样平凡的家庭,却传递着浓浓的亲情。

9、“十大孝子”任富敏事迹简介

任富敏,男,现年56岁,北杜镇中心小学教师。

上世纪90年代,任富敏的老父亲患脑溢血病倒了,为了照顾好医院的父亲,同时又不使学校的工作落下,他医院、学校两头跑,这一跑,就是一整年,花去了他当时所任民办教师近一年的工资。父亲出院后,因为后遗症无法行走,他就每天回家后搀着父亲在院子里来回活动,使父亲能重新站起来走路。父亲的手不能伸展,他就每天监督父亲手握一个复健专用的“塑料小圈”重复“握住张开”的动作,以锻炼手的灵活度。父亲喜欢听戏,每天晚上看电视,他就要求全家人必须跟着父亲看戏,不能看别的 频道,连平时宠爱的女儿要求也不答应。

父亲去世后,剩下母亲孤单一人,他心中十分难过,觉得应该对母亲更加细致的关爱,以慰藉母亲晚年孤独的心灵。因为年事已高,母亲大小病不断,后来又身患动脉粥样硬化、脑梗、高血压等多种病症,每隔一两年,就要住一次院,平时还要靠药物维持治疗,医药费数目庞大,而他总是在母亲病床前悉心照料,为母亲买来最好的药,从未有一句怨言。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在他身上显然被彻底颠覆,因为他总是尽自己的全部去满足母亲的一切所需。如今母亲已有89岁高龄,虽然要常年吃药控制病情,但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的精神状态很好,每天喜欢坐在门口的台阶上与左邻右舍拉家常,有时还去广场看村里的妇女们跳舞,生活过的很滋润,他常说母亲活到100岁是不成问题的。

10、“十大孝子” 郭进峰事迹简介

郭进峰,男,现年43岁,工商行政管理局渭城分局科员。他的爱人下岗,儿子正在小学读书,一家三口与长期卧床的老母亲共同生活。2008年以来,郭进峰的母亲频繁住院,每天在尽职尽责处理完工作后,他总是拖着疲倦的身影,打足精神来陪同母亲,向医生细致咨询治疗情况,为老人端水送药,聊天解闷。母亲生病,他坚持每天做好饭菜,及时送到母亲病床前。2010年初,母亲不慎跌跤彻底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他和妻子日夜守候在母亲身边,不敢离开半步。由于老人大小便失禁,需要经常更换床单、被褥。遇着冬天,尿湿的被褥不易晾晒,他和妻子只能连夜清洗,用电暖器烤干供母亲使用。夏天被褥容易晾晒,但异 味较大,经常熏得人想吐。这些都没有难倒他们,夫妻两人为母亲准备了多套被褥,随时为母亲更换和拆洗,经过一段时间,他们逐渐掌握了老人大小便的规律,每次大小便快到时,他们像伺候孩子一样,手把手搀扶着母亲……多年来,他们夫妇一如既往,用自己的爱心,精心呵护并孝敬着母亲。

只要挤出时间,他就会和妻子一起坐在老人身边,讲一讲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聊一聊以往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管老人能否听懂,只为老人能开心地笑一笑。考虑到老人牙齿不好,他经常迎合老人口味,把食物煮得很烂,耐心地喂给老母亲,直到母亲去世。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诠释了为人子女的价值。

11、“十大孝子”王平顺事迹简介

王平顺,男,现年61岁,窑店办刘家沟村村民。

王平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因几年前的一场变故,妻子离家出走十几年,女儿出嫁,儿子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在家,母亲卧床不起,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由于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使他患上了脑梗,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可是母亲不能不管,他把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一直默默地侍奉老人,克尽孝道,从未有过一句怨言。每天为母亲喂饭喂水,擦身翻身,端屎接尿,做家务,干农活。

他家有一孔窑洞,在最热的伏天和最冷的冬天,他把母亲背进窑洞里,住在炕上,夏天三伏天为母亲买电扇,驱蚊虫,让老人睡得舒服安稳。冬天三九天,他为老人烧炕取暖,让老人身体暖和,血液畅通。在春天和秋天,天气较暖时又把母亲背进房间,让母亲感受大自然的温暖。就这样年复一年,始终以老人的舒心,好心情为目的的侍候。有时老人也会发发脾气,他会心平气和的微微一笑了之。

在王平顺的悉心照顾下,他母亲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从未感染过褥疮,精神饱满,满面红光。他十年如一日用心地照顾着自己瘫痪的老母亲,尽自己所能让母亲吃好喝好生活好,让年迈的老人毫无怨言,是村中公认的好儿子,好孝子。

12、“十大孝子”候选民事迹简介

侯选民,男,现年58岁,周陵办王车村村民。

侯选民十年如一日照顾着自己的老母亲,尽自己所能让母亲生活的好一点。他母亲经常便秘,要想大便通畅,调节饮食很重要,他就经常做一些富含大量的纤维素的食物,象荞麦糯米、绿豆、蚕豆、胡萝卜等,亲自买一些富含纤维素的芹菜、韭菜、白菜等等。总之他心中总是想着母亲的健康,想着母亲的生活质量。他总会给老人买这买那,考虑到老人牙齿不好,他经常迎合老人的口味把食物煮的很烂,耐心喂给母亲,由于服侍的好,老人90多岁的身体依然很健朗。

他常说:人都有老的时候,如果自己不孝顺老人,不给儿女树立榜样,等到以后自己老了,也就没有人照顾了,所以说孝顺老人是自己应该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爱人和子女也非常孝顺老人,每次孙子、孙女回来都要给奶奶带一些营养品和一些零花钱。女儿虽然已经出嫁也总是打电话回来,总要问候奶奶的身体。母亲每当和左右邻居谈论起儿子总自豪说:“我能有这样一个儿子是我前世修来的福!”

第五篇: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颁奖辞: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推选理由:

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

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颁奖辞: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推选理由:

张会军:敬佩,我们只有敬佩。

陈彤: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是20年如一日的坚守。

迟到的荣誉 不悔的信念 不变的价值——方俊明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奖励条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终不愿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直未得到确认。对于这样一位“英雄”,他所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比照工伤来处理。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1993年成立,但奖励对象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人员”。这两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觉得蛮尴尬,只好把报上的报道拿给人家看。”

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

2013年,一部话剧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应方俊明要求,武汉市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颁奖辞: 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荣誉可以迟到,英雄终有归处。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面前。推选理由:

时文朝:推荐他,是因为他饱受委屈却无怨无悔;在当下“该不该扶摔倒的人”辩论潮中,推荐他,是对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拷问。

余秋雨:推荐方俊明,不仅仅是表彰他,而且是表彰那些大地上天天在发生,却不被我们知道,甚至不被我们理解的高尚行为。

“油菜花父子”35年的追梦路——沈克泉 沈昌健

沈克泉,男,享年74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

2004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7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颁奖辞: 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推选理由:

刘姝威:沈家父子用行动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未来中国的农民、农业、农村是什么样的。阿来:这一对前仆后继的农民父子,顽强地进行着堪称伟大的科学实践。他们接续和光大中国伟大农耕传统的壮举,足以感动中国。

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将军梦,守护情——龚全珍

龚全珍,女,90岁,现居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

1957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

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3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13年。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

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2013年9月26日,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高度赞扬。

颁奖辞: 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跨越万水千山,脚步总是坚定,而爱越发宽广。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推选理由:

陈小川:读她,我懂得了什么是理想主义,而理想主义者可以如何无私。读她,可以让今天的领导干部们净化一次灵魂。

童年:只有心中盛满人间的真情、头脑装满天下的道理,才能通达真理的意义。一位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

高龄孤寡“五保”老人拾荒助学子——刘盛兰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颁奖辞: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推选理由

陈雨露: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更多的言语,独以无声的行动,有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吴孟超:一位普通的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人届九旬仍不间断。正是这份爱心,这份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

带领村民致富 老百姓的贴心人——段爱平

段爱平,女,57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998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

1999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

去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颁奖辞:

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扛起乡亲的盼望,没有惊天动地,总是一点一滴。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推选理由:

于丹:很多中国乡村的变化,成就在基层村干部的手里,段爱平就是这样一位村干部,这个嫁过来的媳妇把自己当成了返底村的女儿,扛起了返底村的希望,她就是返底村的底气,她兜住了人心的底。

陆小华:村委会主任可能是中国最小的官,段爱平的当法,是把身家性命都捆一起为村民做事。她虽不识几个大字,胸中却有大义大理。

门巴族的“护梦人”——格桑德吉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2013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颁奖辞: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把知识一点点注入一个个乡村。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推选理由:

杜玉波:培养学生是事业,关爱学生是本能。一切为了学生,这是老师永恒的追求,格桑德吉就是这样做的。

彭长城:不是远大的抱负,只是广阔的胸襟;不是华丽的说辞,只是纯净的灵魂。她是无私的边疆少数民族教师。

王振耀: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辛勤园丁,是她让西藏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照进现实。

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陈俊贵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颁奖词: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推选理由: 李小林:“义薄云天”是对陈俊贵最好的评价, 他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尊崇的“义”。

黄宏:一口干粮挽救了一条生命,一句嘱托守护了一生。守墓,守望的是战友情。向伟大的战友致敬!

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 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姚厚芝

姚厚芝,女,38岁,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

1999年,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姚厚芝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2006年,一场病魔突袭,彻底摧垮了这个家。

姚厚芝查出乳腺肿瘤,需立即做切除手术。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疗”。几年下来,病情没有丝毫好转。

2009年2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也能卖钱。第二天,她坐车辗转十余小时,咬牙花2800元购回一幅6.5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次的“先斩后奏”,让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觉得她是在瞎折腾,可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

从此,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每天绣十字绣长达17个小时。2012年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共需127万针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有收藏家上门出20万收购,姚厚芝拒绝了。

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存下来,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

姚厚芝的儿子王锐读初中,女儿王琼读小学。王锐说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妈妈治病。不善言辞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劝说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下井,希望能早点挣够钱给妻子治病。

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了一幅长22米、宽0.85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钱是第一幅的好几倍。姚厚芝偷偷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凑了一万元,瞒着丈夫说只花了两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着急,因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从2006年到现在,姚厚芝花去的医药费已达10多万元。

如今,王以朝仍在山东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两个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说,第二幅《清明上河图》已绣了快6米。希望老天能再给她3年时间。她现在就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时会终结。她没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

颁奖辞: 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你穿针引线,日夜不停,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推选理由:

王晓晖:一个草根母亲当她有意留下自己一生稀缺的物质之时,这种贫贱不能移的坚韧,是她留给孩子们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何东平:亲情战胜了绝症,母爱征服了困苦。这样的人间传奇,总是充满力量。这力量给人温暖,给人慰藉。

下载十大新事事迹简介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大新事事迹简介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大名医事迹简介[精选多篇]

    十大名医事迹简介 贾一波,男,汉族,现年50岁。1986年毕业于信阳地区卫校针灸班,2003年12月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1999年晋升为针灸主治医师,一直从事针灸临床专业并担任科......

    市十大杰出女性事迹简介

    **市十大杰出女性***同志事迹简介 ***同志参加工作19年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立足实践,开拓创新。她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位精通业务、忘我......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 原文网址: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_尚之潮 http://www.shangc.net/new/n/16634.html#ixzz2svtdkbTV 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五莲县十大优秀母亲事迹简介及颁奖词

    五莲县十大优秀母亲事迹简介及颁奖词 1.敬业母亲寇介芳事迹简介 寇介芳,48岁,五莲三中首席教师,从事化学教学28年来,她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山东......

    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事迹简介例文

    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事迹简介例文 梁希森,山东希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梁希森17岁外出打工,23岁回乡创业,先后办起了面粉厂、五金厂、棉纺厂、建材公司等,1995年组建了希......

    十大科技传播人物名单及事迹简介

    附件 十大科技传播人物名单及事迹简介 (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立春 吉林省农科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王家骐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

    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事迹简介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素材 “中华之光” 朱光亚 颁奖辞:人生为一大事来。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及颁奖词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及颁奖词 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简历】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获奖名片】誓言无声 【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