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度“十大扬州好人标兵”候选好人事迹简介
年度“十大扬州好人标兵” 2010 年度“十大扬州好人标兵”候选好人事迹简介
1.王文清: 救助他人是他“痴迷的事业”。他捐款的范围很广,地震了,他捐款;希望工程,他也捐; 艾滋病、白血病患者,他同样捐; 流浪人员、遇到困难的陌生人,他也慷慨解囊…… 扶贫帮困 22 年,他捐助的对象多达 200 多名。从他参加工作至今,至少捐出 50 万元,而他 一直过着节俭、清贫的生活。去年 12 月 28 日,他从江苏高速石油发展有限公司扬州双沟加 油站调至东台任站长时,几件衣物、多本义务 40 献血证、数百 张汇款收据就是他的全部行囊。他还“痴迷”于无偿献血。无论走到哪里,只要 有机会,他都要参加无偿献血。多年来他累计 10 献血超 7 万毫升,相当于体内的鲜血换了 15 遍,可挽救 70 条生命!(“中国好人榜”8 月上榜好 人)2.王德琴(女)扬汽集团吉祥分公司司机。: 深夜,她将迷路的高龄老人免费送回家。年初,她成为一名孤女的“爱心妈妈”。年来,13 她在 车上捡到的物品有手提电脑、手机、上万元现金 等,她都一一交还失主。别人开出租都是为了赚钱,她有时候还要贴钱。有一次,她在路上 碰到一对从合肥来扬州投靠亲友的小夫妻,身无分文,她载他们到达目的地后,还掏出 10 块钱给他们买快餐。为了照料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朱永清,她曾经错过两次姻缘。她说:“我开出租 13 年,没啥大本事,只想热心对待身边每个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3.冯伯来刘逸蓉夫妇:21 年前,20 岁的她是曲江邮电支局的临时工,在投递邮件时,结识了扬州食品公司良种场的门卫谢孝水老人。21 年,她和丈夫默默无闻地照顾这个毫无 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平时常给他洗衣做饭,每到春节,还把他接到自己家中,为老人烧一 锅他最爱吃的蹄子汤。在老人生命最后 4 个月住院期间,冯伯来刘逸蓉夫妇轮流守在老人身 边,精心伺候,端屎倒尿,为老人擦洗身体。最后,就像亲生儿女一样为老人送终。老人在 弥留之际郑重立下遗嘱,4.3 万元遗产全部留给他们。将 而他们却将这带着“爱的温度”的 4 万多元变成助学基金,先后资助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和宝应鲁垛镇的贫困儿童。(“中国 好人榜”8 月上榜好人)4.刘小琴(女):她是江都市环卫处城南公司的一线清扫工。效率高、标准高、肯吃苦、讲奉献是干部职工对她工作的普遍评价。生活中的她朴实憨厚,家境并不富裕,日子很清贫,但她一直坚守道德底线,一颗金子般的心感动了很多人。2010 年 12 月 6 日,她在建都路清 理垃圾时,捡到一只黑色皮
包,内有现金 1 万元、黄金手镯一只、金项链两根、戒指一枚及 银元数枚。面对钱物,她不为所动,主动迅速地向经理汇报并寻找失主。面对失主的感谢,她只说了一句: “这是我作为环卫工人应该做的。”她用朴实的言行展现了环卫工人高尚的 个人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5.孙云凤(女):她 25 岁那年,与当兵的张永宽订婚。张永宽回到部队的第四天,在 执行某国防施工现场排哑炮任务时,不幸被炸,双目失明,少了一只胳膊。命运的残酷,让 年仅 28 岁的铁骨铮铮的汉子陷入极大痛苦。就在张永宽最为痛苦的时候,她不顾街坊邻居
的议论和父母家人的劝告,毅然走进了张永宽的生活,让他过上普通人应有的幸福生活。她 坚信:爱,能弥补生命的残缺。她说:“他没有眼睛,我就是他的眼睛;他没有胳膊,我就 是他的胳膊。”35 年来,他们患难与共、相濡以沫;35 年来,他们不离不弃,战胜了一切 艰难困苦,演绎出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真情故事。(“中国好人榜”9 月上榜好人)6.孙程:他从 2001 年开始加入无偿献血者行列,至今已献血 7.5 万毫升,相当于 15 个健康人的全部血量。为此,他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05 年,他从中心血站工 作人员那里了解到成分血的概念,当时全市较为固定的捐献成分血的志愿者还不到 1000 人,他毫不犹豫地报名捐献成分血。从那时起,每月一次捐献机采血成了他的必修课,就连到高 邮挂职、母亲生病、孩子中考等特殊情况,他还是一直坚持。就这样,前后加起来,他 9 年献血 7.5 万毫升,成为扬州无偿献血最多者之一。他不但自己无偿献血,还动员身边的人 无偿献血。另外,他还是扬州市无偿献血宣传员。7.陈小星:原仪征市总工会主席、党组副书记。他 40 年如一日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于 2009 年 11 月 12 日不幸逝世,终年 57 岁。他出身于 革命家庭,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耳濡目染,在 40 年工作历程中,模范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用奉献书写信念,用敬业彰显忠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生命不 息、奋斗不止的人生追求。在担任仪征市总工会主席期间,他把工会工作当事业来干,把职 工群众当亲人来待,把党的形象当生命呵护,用宝贵的生命为工会事业谱写了新篇章。(“中 国好人榜”11 月上榜好人)8.陈宏如:他是扬州人,却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延安老区。年仅 24 岁的他从上海 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一毕业,就主动提出要到革命老区去。他去的延长县雷赤 公社离县城还有 110 里山路,是延安地
地区最边远、最贫困的地方,而他一呆就是 24 个春秋。自 1968 年至 1992 年,他先后任延长县雷赤地段医院医师、院长、延长县医院副院长、延安 地区医院副院长、延安医学院院长助理(正处级)等职。1993 年,任扬州市中医院大内科 主任。退休后,他又重返延长坐诊三年,被老区人民尊称为“神医”。今年 3 月,《延长县 志》收入他的传记,县志办与县政协编写的《延长人物》以《老百姓念念不忘的人》为题刊 发通讯。9.陈永宏: 宝应县西安丰中学物理教师,15 年前患上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强直性脊柱炎,他依 靠药物控制,承受着病痛和各种并发症的折磨,坚守三尺讲台。2002 年以后,他的病情越 来越严重,行走异常困难,为了不影响正常上课,他总是提前五六分钟拄着双拐一步步艰难 地移向教室。为了减轻腿部的压力,他用手撑着讲台讲课。学生们搬了一把椅子到讲台上,希望他坐着上课,以减轻疼痛。他笑着说: “做 教师的必须要站着讲课,坐着讲课成什么样 子。”自此,讲课时,他半倚在椅把上,时间久 了,椅把的两个角被磨得发亮。2007 年 5 月,他 无法再走上讲台上课,但他经常拖着病痛的双腿 侧坐在电脑前,给教师们下载物理教学资料,给 同学们下载每一章节的试卷。
10.张梅琴(女):她是一个花季女孩,却经历着不一样的花季人生——刚出生就被亲 生父母送养,14 岁时养父半身瘫痪,17 岁时养母离家出走。为了照顾瘫痪的养父,张梅琴 14 岁就开始在村里的鞋厂打工,一天工作近10 个小时。在得知自己不是养父亲生之后,她 认定养恩胜似生恩,毅然决定不回亲生父母身边,而是坚持留下来照顾养父,承担起整个家 庭的重任。在南通读大学期间,她发传单、做话务员、到麦当劳打工,除了上课,每天的日 子都在打工中度过。为了把钱省下来为养父看病,她甚至连续吃过一个月的馒头。(“中国 好人榜”9 月上榜好人)11.张德兵:他爱帮助人,没钱帮助人的时候,他不惜摆地摊、打零工。上班之余,他 经常出来摆地摊,一个月下来有两三百元的收入,为的是帮扶 6 个春蕾女童、希望工程贫困 学子。因此,人们称他为“摆地摊的慈善家”。他做好事,不仅是一个人做,还和几位朋友 一起发起成立了扬州首支义工队伍——“圆梦义工联盟”,并任队长。许多家浴室都不大愿 意接纳残疾老人洗澡,他晚上上夜班,不敢合眼,下了班却又赶去联系浴室。这些年来,“圆 梦义工联盟”已经为不下 1000 人次的残疾老人洗过澡。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一点点 “推动社会的进步”。12.祝正祥:今年 79
岁的他,年轻时就是有名的热心肠,没退休前他叫工人在厂门口摆 茶水摊,退休后他就自己在家门口摆茶水摊。每年夏天他都会投入 400 元,在丁家湾和仓巷 的交界处摆一个爱心茶水摊,来往的三轮车夫、做小生意的商贩、赶路的市民,渴了累了,都习惯在这里喝上一杯清茶,到今年已经 22 年。市长谢正义视察时发现了这个爱心茶水摊,夸赞他是“扬州好人”。他表示,自己年纪大了,花不了什么钱,能用钱做好事,觉得心安 理得。社区活动有困难去捐款,有地方受灾了也是第一个去捐款。他的爱心感染着身边的邻 居们,也从小小的丁家湾流淌到扬州的各个角落。13.耿高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学生。今年暑假期间,他帮助照看周边 村庄 9 个小学生,并辅导他们英语。他所在村庄前面有一条灌溉渠,叫周山支渠,上游放水 灌溉时,水面宽 7 米、深 2.3 米,而且水流湍急。7 月 8 日这天,周山支渠放水,中午 11 时学生们回家时,他担心孩子们贪玩落水,特意骑着电动车护送 13 岁的王义伟和 10 岁的郁 和杰回家。王义伟从田间小路拐弯上灌溉渠大道时,因为车速太快,失控冲进了灌溉渠。紧 随其后的他把电动车扔到一边,不顾自己不会游泳,纵身跳进水里救人,结果救起了王义伟,却献出了自己年仅 21 岁的生命。(“中国好人榜”9 月上榜好人)14.贾锁香(女):她没有读过一天书,从 20 岁入党至今,始终把“党员”二字看得很 重。10 年前,一场龙卷风后,村里不少人家的房子倒塌,其他村民还可以投亲靠友渡过难 关,7 个五保户的日子却没了着落。时任小组长的她没多想,就将村里的 7 个五保户接到家 中照料。家里一下子多出 7 口人,房间和床都不够用,她和丈夫陈炳富商量,将不漏雨的房 间、家里能用的床都腾出来给五保户,自己和丈夫只在屋子的廊檐下搭个铺,睡了一个月零 一天。10 年来,她和 7 个五保户组成一家,忙前忙后照料,成了这个特殊家庭的大家长,她先后为其中的 4 个五保户操办了丧事。15.龚文凤(女):江都市丁沟镇一个普通环卫工人,每天凌晨打扫集镇卫生,每月收 入约 600 元。7 月 6 日凌晨 3 点多,她清扫到新华书店东侧的一个路口时,发现了一个小黑 包,借着夜色,她发现里面有厚厚一叠钞票,还有身份证、银行卡、毕业证书等。清晨 5
点多钟,派出所仍未上班,她赶紧回家将捡到钱的事告诉儿子和媳妇。经过清点,包里有 1.45 万元现金、银行卡等。一家人不为巨款所动,拨打 114 查询身份证主人的电话号码,联系上了失主,最终在派出所的见证下将钱物全部归还失主,
不收分文报酬。(“中国好人 榜”8 月上榜好人)16.梁隆圣:他除了自己掏腰包外,还动员退休老师、社会力量出资建立校友关爱基金,为学生募集善款。2002 年退休后开始资助贫困学生,考虑到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他动员 3 个子女一起助贫济困。女儿在他的带动下,通过“春蕾女童”行动,先后资助了 12 个女孩。为了筹集资金,他还建立了校友关爱基金,为学生募集基金 20 万元。“存在学校里,学校 每年给 6%的利息,用利息资助学生。”他找过慈善总会,为扬州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争取助 学资金,资助了 25 个少数民族 408 名少数民族学生。8 年来,他在校内外一共为学生募集 了 60 万元资金,资助了几百名学生。17.程介兵:在兰庄,他是所有残疾人的熟人。7 年前,偶然的一次帮助残疾人的经历,让他对生活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和理解,萌发了“我要为残疾人做点事情”的想法。从那天开 始,帮助身边的残疾人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定了个特殊的规矩:残疾人修车,一律不收 钱。不管有多忙,残疾人如需要帮助,他都会上门服务。为了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更多 的残疾人,去年 9 月,他还特意在修车摊旁设立了一个爱心充气点,承诺:充气点所得款项 全部捐赠兰庄社区爱心基金。他的义举感动了过往行人,半年募得近1500 元关爱资金,全 部捐给兰庄社区。18.管霞(女):父亲中风,母亲糖尿病,18 岁的女儿患病毒性脑炎。背负诸多不幸的 她,一个月 20 天时间在外唱戏,每天要赶 80 公里的路程,每月 1200 元左右的收入,却要 为女儿支付 1000 元的医药费。10 月 4 日晚 9 点多钟,管霞唱戏后回家,在路上捡到一只皮 包。到了家里,管霞打开包仔细清点后发现,里面竟有 26000 多元现金、15 万元欠条票据、6 张银行卡以及身份证等。看到包里有这么多贵重财物,管霞毫不犹豫地向高邮警方报案。面对失主的酬谢,她婉言谢绝。(“中国好人榜”11 月上榜好人)19.衡秀荣(女):数年如一日,精心照料“五保”老人高春明。高春明孤苦无依,疾 病缠身,因患病丧失了自理能力,她作为邻居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孤老的重担。几年来,她每天都要多做一份饭,准时送到老高的小房子。有时,老高身体不好,她还额外做点好吃 的,给他开小灶。因为要照料老高,这两年多,她几乎没有出过一趟远门。即使走亲访友,也是吃了中饭去,赶在晚饭前回。如果有特殊情况实在赶不回来,她也要打电话吩咐家人,安排好饭菜。谈起衡秀荣的照顾,憨厚的老高眼圈红了:“要不是她照顾,我早就不在人世 了!” 20.救人群体(高俊、陈
第二篇:扬州好人事迹
扬州好人事迹
1.王文清:救助他人是他“痴迷的事业”。他捐款的范围很广,地震了,他捐款;希望工程,他也捐;艾滋病、白血病患者,他同样捐;流浪人员、遇到困难的陌生人,他也慷慨解囊……扶贫帮困22年,他捐助的对象多达200多名。从他参加工作至今,至少捐出50万元,而他一直过着节俭、清贫的生活。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机会,他都要参加无偿献血。10多年来他累计献血超7万毫升,相当于体内的鲜血换了15遍,可挽救70条生命!(“中国好人榜”8月上榜好人)
2.王德琴(女):扬汽集团吉祥分公司司机。深夜,她将迷路的高龄老人免费送回家。年初,她成为一名孤女的“爱心妈妈”。13年来,她在车上捡到的物品有手提电脑、手机、上万元现金等,她都一一交还失主。
3.冯伯来刘逸蓉夫妇:21年前,20岁的她是曲江邮电支局的临时工,在投递邮件时,结识了扬州食品公司良种场的门卫谢孝水老人。21年,她和丈夫默默无闻地照顾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
4.刘小琴(女):她是江都市环卫处城南公司的一线清扫工。效率高、标准高、肯吃苦、讲奉献是干部职工对她工作的普遍评价。生活中的她朴实憨厚,家境并不富裕,日子很清贫,但她一直坚守道德底线,一颗金子般的心感动了很多人。对别人钱物,她不为所动,主动迅速地向经理汇报并寻找失主。面对失主的感谢,她只说了一句:“这是我作为环卫工人应该做的。”她用朴实的言行展现了环卫工人高尚的个人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5.孙云凤(女):她25岁那年,与当兵的张永宽订婚。张永宽回到部队的第四天,在执行某国防施工现场排哑炮任务时,不幸被炸,双目失明,少了一只胳膊。命运的残酷,让年仅28岁的铁骨铮铮的汉子陷入极大痛苦。就在张永宽最为痛苦的时候,她不顾街坊邻居的议论和父母家人的劝告,毅然走进了张永宽的生活,让他过上普通人应有的幸福生活。她坚信:爱,能弥补生命的残缺。她说:“他没有眼睛,我就是他的眼睛;他没有胳膊,我就是他的胳膊。”35年来,他们患难与共、相濡以沫;35年来,他们不离不弃,战胜了一切艰难困苦,演绎出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真情故事。
6.孙程:他从2001年开始加入无偿献血者行列,至今已献血7.5万毫升,相当于15个健康人的全部血量。为此,他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05年,他从中心血站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成分血的概念,当时全市较为固定的捐献成分血的志愿者还不到1000人,他毫不犹豫地报名捐献成分血。
7.陈小星:原仪征市总工会主席、党组副书记。他40年如一日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于200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终年57岁。他出身于革命家庭,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耳濡目染,在40年工作历程中,模范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用奉献书写信念,用敬业彰显忠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追求。
8.陈宏如:他是扬州人,却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延安老区。年仅24岁的他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一毕业,就主动提出要到革命老区
去。他去的延长县雷赤公社离县城还有110里山路,是延安地区最边远、最贫困的地方,而他一呆就是24个春秋。
9.陈永宏:西安丰中学物理教师,15年前患上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强直性脊柱炎,他依靠药物控制,承受着病痛和各种并发症的折磨,坚守三尺讲台。2002年以后,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行走异常困难,为了不影响正常上课,他总是提前五六分钟拄着双拐一步步艰难地移向教室。为了减轻腿部的压力,他用手撑着讲台讲课。学生们搬了一把椅子到讲台上,希望他坐着上课,以减轻疼痛。他笑着说:“做教师的必须要站着讲课,坐着讲课成什么样子。
10.张梅琴(女):她是一个花季女孩,却经历着不一样的花季人生——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送养,14岁时养父半身瘫痪,17岁时养母离家出走。为了照顾瘫痪的养父,张梅琴14岁就开始在村里的鞋厂打工,一天工作近10个小时。在得知自己不是养父亲生之后,她认定养恩胜似生恩,毅然决定不回亲生父母身边,而是坚持留下来照顾养父,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任。在南通读大学期间,她发传单、做话务员、到麦当劳打工,除了上课,每天的日子都在打工中度过。为了把钱省下来为养父看病,她甚至连续吃过一个月的馒头。
11.张德兵:他爱帮助人,没钱帮助人的时候,他不惜摆地摊、打零工。上班之余,他经常出来摆地摊,一个月下来有两三百元的收入,为的是帮扶6个春蕾女童、希望工程贫困学子。因此,人们称他为“摆地摊的慈善家”。他做好事,不仅是一个人做,还和几位朋友一起发起成立了扬州首支义工队伍——“圆梦义工联盟”,并任队长。许多家浴室都不大愿意接纳残疾老人洗澡,他晚上上夜班,不敢合眼,下了班却又赶去联系浴室。这些年来,“圆梦义工联盟”已经为不下1000人次的残疾老人洗过澡。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一点点“推动社会的进步”。
12.祝正祥:今年79岁的他,年轻时就是有名的热心肠,没退休前他叫工人在厂门口摆茶水摊,退休后他就自己在家门口摆茶水摊。每年夏天他都会投入400元,在丁家湾和仓巷的交界处摆一个爱心茶水摊,来往的三轮车夫、做小生意的商贩、赶路的市民,渴了累了,都习惯在这里喝上一杯清茶,到今年已经22年。市长谢正义视察时发现了这个爱心茶水摊,夸赞他是“扬州好人”。他表示
第三篇:好人事迹简介
好人事迹简介
一、敬业奉献类
1、爱岗敬业的人民好税官——查李,男,1975年生,原固镇县国税局稽查局局长,现任蚌埠市国税稽查局副局长,2009年荣登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查李同志十几年如一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默默奉献,忠实地履行着一个普通税官的义务。2006、2007年连续两年创稽查查补税收收入历史最高。稽查工作在全市考核中获得满分的优异成绩,多项工作在省市级媒体上刊登报道。2006年被省国税局授予全省稽查能手荣誉称号。
二、诚实守信类
2、为战友守墓30年的老兵——欧兴田,男,1925年生,任桥镇清凉村人,新四军抗战老战士,2010年被评为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获得“中国网事·感动2011”十大网络人物、感动中国2012候选人物。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苏皖边区开辟出一条交通要道,作为新四军的一名侦察员,欧兴田耳闻目睹了2400多名新四军战士为保护这条要道而流血牺牲。为兑现当年一句“谁活着,谁就要为牺牲的战友守墓”的承诺,一守就是30年,为筹建、维护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欧兴田的守望故事,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广为传播,全国数百家有影响力的各大媒体和报刊竞相报道和转载其感人事迹。
3、拾金不昧苦等失主的城市美容师——陈邦宜,男,1949年生,县环卫工人,2015年2月评为“蚌埠好人” 称号,2015年4月份荣登“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
2015年2月25日下午16时许,陈邦宜在清扫道路时捡到一个钱包,包内装有大量现金及银行卡,想到失主丢失钱包后肯定十分着急,他便在寒风中苦等2个多小时,直到天黑,但一直没有见到失主出现。最后,他将钱包交送到环卫局办公室。事后有人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陈邦宜说“人家的东西,钱再多,我也不能要”。他待人热情诚恳,在平凡的环卫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常说,环卫工作虽然苦,但一身汗水却换来一片清洁,这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4、当好道班“领头雁” 甘做公路铺路石---王明英,女,1965年生,固镇公路分局石湖中心道班班长,2011年被评为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
在省道S304线、S329线公路上,在绿色环绕的石湖中心道班,有一位被职工和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大姐的,她就是固镇公路分局石湖中心道班班长王明英。在这里,她被誉为盛开在石湖的一朵“公路之花”。在任期间,处处发挥班长的带头作用,吃苦耐劳。带领着职工每天早出晚归,清挖水沟、清扫路面,补坑槽、整修路肩、调整歪斜安全设施、喷油罩面、水毁抢险,她总是身先士卒。在王明英和职工们的努力下,石湖道班辖区内段路况明显改善,石湖道班实现了“人好、路好、道班好”的目标。不仅如此,王明英还帮助附近的村名解决困难,用打草机义务替乡镇公路和街道打草,帮助村名做农活,连续五六年资助困难村民孩子上学。她所在的石湖道班荣获固镇县第五、六、七届文明单位光荣称号,固镇县巾帼文明岗光荣称号。
三、见义勇为类
5、“38分钟的生死营救”——陈小超,男,1981年生,杨庙乡安圩村村民,2008年11月被评为见义勇为“中国好人”。
2006年9月5日晚22时许,陈小超骑摩托车回家途经任胡村高湖组南300米处隐约听到了呼救声,他停下摩托车,发现一辆出租车翻倒在路边5米深的大沟中。他一边报警,一边查看现场,发现车里有人受伤,车辆还处在危险中。为了救人,陈小超用拳头砸开车后排玻璃,玻璃划破了他的手,鲜血直流,他顾不上疼痛。经过38分钟的生死营救,除驾驶员因伤势较重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5名乘客经及时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
6、黄三朗,石湖乡钟黄村人,4月28日的上海,天气晴朗,万里无云;郁郁葱葱、生机蓬勃的奉贤申隆生态园内游客络绎不绝。下午3点钟左右,生态园度假村的女服务员蔡艳在人工河边赏玩,一不小心掉入河中,同行的同事盛兴见状,一边呼救,一边跳下河救人。在度假村餐饮部作厨师的固镇县石湖乡钟黄村外出务工青年黄三朗听到呼救声,迅速跑向出事地点,连衣服也顾不上脱,就跳入了水中。小时候在河边长大的黄三朗有着良好的水性,而蔡艳不会游泳,盛兴的水性也不好。黄三朗面临的是要救两个人的重任。见此情景,先后有三位游客也相继跳入河中加入救人行动中,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转眼30分钟过去了。这时,蔡艳开始向水下沉去,累的筋疲力尽的黄三朗奋力把蔡艳向岸边推去,在岸上群众的协助下,最终蔡艳获救了。由于景观河水深坡陡又滑,在水中施救了30多分钟的黄三朗等三位英雄沉入了水底,永远离开了我们。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厄运留给自己,黄三朗就是这样做的,虽然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崇高精神一定会永放光芒。
7、“勇救祖孙二人的好男儿”崔建兵,男,1989年生,杨庙乡何集居民,2011年9月份被评为见义勇为类“中国好人”。
2011年4月7日8时许,正在吃早饭的崔建兵听到远处传来求救声,便立即循声向求救点飞奔过去,只见二人在鱼塘中心拼命挣扎,危在旦夕。鱼塘宽约60米,大约四米深,四周陡峭,崔建兵来不及多想,衣服鞋袜也来不及脱,便飞身跳进水中,奋力将二人救出。崔建兵救人事迹感动了全社会。
8、勇救祖孙三人的好人——王百胜,男,1957年生,仲兴乡封寺村农民,2011年被评为见义勇为类“中国好人”。
2010年10月20日下午5时许,王百胜正在家里剥玉米,听到有人喊救命,他飞奔过去,只见有三人在水中挣扎,王百胜知道水塘有四米多深,但他并没有多想,二话没说就跳进水中救人。河水冰冷刺骨,他连扎了几次,转了几圈,才摸到孩子的腿。但孩子卡在三轮车下,他用力翻车,由于体力消耗大,换气时,还喝了不少水,但最后在王百胜的努力下,三人全部获救。上岸后王百胜了解到,被救的三人竟是一家祖孙三代人。
9、十年救六人的六旬老人--孟庆友,男,1948年生,杨庙乡人,2015年2月被评为“蚌埠好人”。
2000年,孟庆友来到固镇县城,承租了城西公园湖面游艇生意。由于湖大、水清、环境美,游人较多,他做了义务救命员,预备了一条救生船。他知道水火无情,只要意外发生,无论夏天烈日炎炎,还是冬天,他第一个赶过来。尤其是他 被好人救起,更 了他信念,救人不要钱,再苦再难,永不言弃。几年来,老人先后救过6人,被他的放为“见义勇为“专船。10年来,老人先后救过6人。谈起10年来的点点滴滴,老人觉得救人或者沿着湖边捡垃圾,比挣钱更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被人们称为“见义勇为”专业户。
10、任新钊,男,24岁,新马桥镇徐郢村人,2015年10月被评为“中国好人”。2015年1月25日,任新钊奋不顾身的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救出掉入水中的母女,经过抢救母女平安无事。任新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人临危不惧,淡定沉着的见义勇为行为,也彰显了一个平民英雄的崇高品质,危急面前,他根本没有思考和抉择,一马当先、奋不顾身地帮助他人,因为这瞬间举动源自内心品质,是一个英雄的真正品质。
四、孝老爱亲类
11、孝敬婆婆的好媳妇——戴淑英,女,1968年生,濠城中学校长,2010年当选“固镇县首届十大道德模范”,2011年被评为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
戴淑英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丈夫常年在外省上班,公婆住在农村,儿子在外地求学,而她自己则扑在学校管理和教务上,整个家庭,四地分居。尽管如此,戴淑英仍尽守孝道。2002年12月,婆婆患病住院,急需输血,她毅然为婆婆输了400CC鲜血,家中老奶奶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病,生活不能自理,戴淑英每天为老人端屎端尿,打针喂药,十几年如一日,直至老人80岁去世。为此,戴淑英被评为“蚌埠市好媳妇”、“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光荣称号。
12、为照顾行动不便母亲大哥十多年坚持睡他们脚边——封金士,1947年生,县地税局退休干部,2013年被评为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
封金士是一名退伍军人,更是85岁残疾大哥的双脚,102岁老母亲的拐棍和依靠。他的大哥因为残疾,没有自理能力,母亲体弱多病,长年卧病在床。照顾两个行动不便的亲人的责任全都落在封金士肩上。他为此提前退休,尽全力照顾他们。为了方便照料老人,封金士家中最大的一间屋摆了三张床,十多年他坚持睡在母亲大哥的脚边,夜里随时起身服侍。每天他总是凌晨五点以前就起床,倒痰盂、整理卫生、做早饭、伺候母亲大哥穿衣起床、刷牙洗脸……十多年来,两位老人多是通过坐便轮椅或需人抱到卫生间大小便,难免脏、臭,但封金士都能及时清理干净。
13、背着母亲上学的孝顺女孩--王璐,女,1995年生,刘集镇人马王村人,现在安徽农业大学上学,2011年,被评为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
王璐从小生活在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上有80多岁的曾祖父和60多岁的祖父。奶奶有精神病,母亲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无法行走,父亲工伤丧失劳动能力。小王璐从8岁开始,一边照顾家庭,一边认真学习。她知道,她的父亲无法照顾几位病人。当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固镇二中时,王璐做了一个异于寻常的决定,带着母亲去上学。开学后王璐就带着母亲在二中旁边租了一间小房子。在照顾好母亲的同时,王璐发奋读书、刻苦学习,每次考试都名列班级前三名,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2012年,考入大学的她,又带着母亲来到省城合肥继续求学。
14、马强,25岁,2015年7月被评为“安徽好人”。马强是奶奶刘振英收养的孩子。2005年奶奶病逝后,留下患有重度精神病的儿子、身体不好的女儿和一个精神不正常的外孙,年仅16岁的马强为了报答奶奶的养育之恩,毅然决然地选择辍学,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照顾全家人的责任。马强每天都要为养父穿衣、喂饭、擦洗,养父病重时便会怒目相睁,对马强拳打脚踢,但是马强对养父依然悉心照顾。姑姑马怀琴和丈夫离婚后,带着儿子无处可去,马强又主动承担起照顾姑姑和哥哥的责任。
五、助人为乐类
15、“一位单身母亲的33年乡村教育之爱”——秦翠英,女,任桥镇中心幼儿园清凉分园教师,2014年当选全国优秀教师,2014年8月被评为“安徽好人”。
秦翠英老师在偏僻的清凉小学任教三十多年,爱人1995年患病去世,自己也患有类风湿、颈椎病、胃糜烂、胆囊肿大等多种疾病,但她照顾老人、抚育子女,从不抱怨,也从没有缺学生的一节课。她关爱学生,学生生病了亲自背到医院治疗,为后进学生不厌其烦的辅导,经常把留守儿童带回家洗澡、洗衣、补习功课,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农忙季节,家长很忙,接送不及时,她就一直陪孩子到很晚。
16、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光明留给人间——徐园,男,(1985—2014年),刘集镇沟拐村人,生前为固镇籍现役军人,被评为“安徽好人”。
徐园是在武警某部服役的三级士官,2014年3月6日被诊断为胃癌晚期。6月13日,在生命垂危之际,他提出了无偿捐献眼角膜的遗愿。6月16日凌晨,他走完了人生旅程。他的眼角膜帮助两名患者重现光明。徐园的事迹感动了千家万户。徐园也成为安徽省现役军人首例三级士官角膜捐献者。
17、杨蕾蕾,女,33岁,二中教师,2016年1月被评为“中国好人”。2015年4月23日下午,杨蕾蕾的儿子单劭弄在清怡水岸小区骑自行车玩耍时捡到一包东西,随即交给妈妈。杨蕾蕾打开一看,里面装了金项链等价值数万元的金首饰等物品。杨蕾蕾和儿子守在原地等了40多分钟,终于等到失主。经过核对确认,杨蕾蕾将首饰包交还失主并婉言谢绝了失主拿出的200酬劳。作为教师,杨蕾蕾经常教育学生要做诚实守信的人,现在,她又用实际行动给孩子、给学生、给他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
18、田青秀,男,69岁,杨庙乡田湖村田东组人,2015年6月被评为“安徽好人”。村民田青秀35年如一日赡养一位和他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曹凤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最朴素、最崇高的情怀,让老人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和温暖,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爱心之歌。
第四篇:扬州好人事迹一览
扬州好人事迹一览
张德兵:“野心勃勃”做好事
故事回放:张德兵爱做好事,爱帮助人。他帮助孤寡残老洗澡,还捐钱资助多名贫困学生读书。而他自己却是一个下岗职工,没钱助人的时候,他不惜摆起地摊,做起零工。他有爱心,更有“野心”。张德兵做好事,不仅仅是一个人做,他还有自己的团队——他和几位朋友一起发起成立了扬州首支义工队伍“圆梦义工联盟”,并任队长。
好人心语: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一点点“推动社会的进步”。
王德琴:古道热肠“江北好人”
故事回放:深夜,她将迷路的高龄老人免费送回家;年初,她成为一名孤女的“爱心妈妈”;13年来,她在车上捡到的物品有手提电脑、手机,甚至上万元现金,都一一交还失主。她最遗憾的是,多年来照顾的两位老人,没能见上最后一面。电影《江北好人》叙述了扬州一名出租车驾驶员的感人故事,人们称王德琴就是“江北好人”。
好人心语:最让我心暖的是,小丹阳(她托管的孤女)喊我妈妈。
张梅琴:“背着”养父上大学
故事回放:她是一个花季女孩,却经历着不一样的花季人生——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送养。14岁,养父半身瘫痪。17岁,养母离家出走。命运收走了她最美好的花季年华,却给了她勇毅的性格来面对人生的风浪。她说,父亲养育了我14年,我要养他一辈子。她打工自筹学费,还尽心照顾着养父,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耿高鹏(已故):用生命践行承诺
故事回放:“放心,我会把孩子安全送回家!”一份言语简单的承诺,让青春永驻在岁月的这一刻。辅导的少年回家途中,不慎落水,护送他的21岁大学生耿高鹏勇敢跳入水中,用最后的力气托起落水儿童的身躯,使其成功获救,自己却沉入水底。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用生命诠释了青春的言诺之重。
冯伯来刘逸蓉夫妇:情牵孤老,爱洒人间
故事回放:21年间,冯伯来、刘逸蓉夫妇默默无闻地照顾一位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就像亲生儿女一样为他养老送终。老人在弥留之际郑重立下遗嘱,将4.3万元遗产全部留给他们。冯伯来、刘逸蓉夫妇又将这带着“爱的温度”的4万多元变成助学基金,先后资助了四川地震灾区孩子和宝应鲁垛镇的贫困儿童。
好人心语:我们不值得一提,扬州好人多呢!
郑翔:情系万家的“小巷总理”
故事回放:文昌花园的居民一有急事、难事,首先想到的就是“社区110”,这个号码是郑翔小灵通号码的最后三位数。她还自费帮助一些困难家庭,给他们送钱送粮;为了让社区的弱势群体过上正常人的体面生活,她办起了社区工疗站;她还创新工作方法,率先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让170多位空巢老人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好人心语:扬州因为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好人,才使得家庭和睦、邻里关爱、社会和谐。
陈鹤琴:十几年大爱献孤老
故事回放:在宝应县安宜镇大桥社区,有着一群幸福的孤寡老人,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闺女”。她就是宝应大桥社区的退休女工陈鹤琴。陈鹤琴十几年如一日,连续义务为多位孤寡多病老人养老送终,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一流传千载的中华美德。
好人心语:人人都是要老的,我们老了还要指望儿女来照应,现在有这个精力就尽量服侍他们。
张德兵:“野心勃勃”做好事
故事回放:张德兵爱做好事,爱帮助人。他帮助孤寡残老洗澡,还捐钱资助多名贫困学生读书。而他自己却是一个下岗职工,没钱助人的时候,他不惜摆起地摊,做起零工。他有爱心,更有“野心”。张德兵做好事,不仅仅是一个人做,他还有自己的团队——他和几位朋友一起发起成立了扬州首支义工队伍“圆梦义工联盟”,并任队长。
好人心语: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一点点“推动社会的进步”。
王德琴:古道热肠“江北好人”
故事回放:深夜,她将迷路的高龄老人免费送回家;年初,她成为一名孤女的“爱心妈妈”;13年来,她在车上捡到的物品有手提电脑、手机,甚至上万元现金,都一一交还失主。她最遗憾的是,多年来照顾的两位老人,没能见上最后一面。电影《江北好人》叙述了扬州一名出租车驾驶员的感人故事,人们称王德琴就是“江北好人”。
好人心语:最让我心暖的是,小丹阳(她托管的孤女)喊我妈妈。
张梅琴:“背着”养父上大学
故事回放:她是一个花季女孩,却经历着不一样的花季人生——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送养。14岁,养父半身瘫痪。17岁,养母离家出走。命运收走了她最美好的花季年华,却给了她勇毅的性格来面对人生的风浪。她说,父亲养育了我14年,我要养他一辈子。她打工自筹学费,还尽心照顾着养父,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耿高鹏(已故):用生命践行承诺
故事回放:“放心,我会把孩子安全送回家!”一份言语简单的承诺,让青春永驻在岁月的这一刻。辅导的少年回家途中,不慎落水,护送他的21岁大学生耿高鹏勇敢跳入水中,用最后的力气托起落水儿童的身躯,使其成功获救,自己却沉入水底。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用生命诠释了青春的言诺之重。
第五篇:界首好人事迹简介
乐善好施捐义款,眷恋故土桑梓情
———张淑芬
张淑芬,女,现龄77岁,祖籍高邮界首人。原任常熟市中医院主治医师,现退休在家,她是一位热心助人、乐善好施的慈祥老人;她是一位救死扶伤,帮贫济困的白衣天使。
身患癌症的许加祥住院治疗时缺少资金,她无偿捐款贰仟元;孤寡老人林奇洲生活贫困,她主动关心照顾送钱递物;甓湖社区活动经费缺乏,她听说后捐助一千元用于公益活动。
拳拳赤子心,浓浓桑梓情。张淑芬老人虽身在外乡却心系故土,时刻关心家乡人民,一次次无私捐献,谱写了一曲大爱无疆的赞歌。
点评:
只要别人有困难,你就会不遗余力去帮助。你的一次次义捐,捐出的是金钱,传递的是人间真情,是社会正能量。你以点点滴滴的善举,诠释“古道热肠”的深刻含义,你用平平凡凡的小事,弘扬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乐于助人平凡事,见义勇为英雄举
———耿高鹏
耿高鹏,男,21岁,祖籍高邮界首人,生前系常州机电学院电气工程系电子0932班学生。在校期间他勤奋学习,积极进取,曾担任过校学生会干部。他平时乐于助人,谁有困难他都帮。有次同宿舍学生生病,他当晚将该生背到医院去治疗。他经常带头给校爱心基金会捐款。
2010年7月8日,为抢救落水少年,他奋不顾身跳进湍急河流之中,落水少年得救了,而他却再也没有回来,献出年仅21岁的宝贵生命。耿高鹏的英雄壮举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他成为90后大学生感动社会的又一杰出代表。
点评:
你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用爱心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你见义勇为,舍生忘死,用生命谱写了时代英雄的赞歌。你在危急关头,奋不顾身跳进激流救人的壮举可歌可泣。你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青春热血为当代青年树立了一座无字丰碑。
撰稿:戴广美
201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