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蒋国珍先进事迹有感
蒋国珍先进事迹有感
年近八旬的蒋国珍是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一名小学离休教师,是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30年多前,他把补发的9600元工资一次性捐献给国家,支援教育事业建设。而他自己却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一条毛巾,他剪成两块使用;一个咸蛋,他分三餐下饭,区区几百元,就度过一整年„„
他膝下无儿无女,但亲似儿孙的学子遍及全国各地。30年来,他资助或奖励的学生超过2万人次,累计金额20余万元,超过他工资的总和。
大爱无私,境界高尚,他的精神感天动地。蒋国珍1930年出生于渝水区罗坊镇蒋家村。他参过军、打过仗,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机关工作过,后又到乡村小学任教。
1983年,蒋国珍因病提前离休,虽然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教师岗位,但却从未停止对学生们无私的关爱。他主动与罗坊镇下山桥中学联系,对每学期期终考试成绩优异者予以奖励。就这样,蒋国珍成了当地中学的常客,学校的每一处变化,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牵动着他的心。每当期末考试结束,蒋国珍便到学校教务处抄下成绩优秀学生的名单,对他们进行奖励。对一些家境贫困面临辍学的学生,蒋国珍为他们代交学费,让他们得以继续上学。翻开蒋国珍那本发黄的笔记本,可以看到一连串的学生名字和数据:敖辛伦,1350元;皮秋根,3350元;廖小杰,4800元„„有心人粗略地计算了一下,蒋国珍资助资金已超过了他离休工资的总额。其中还有他开荒种地的辛苦钱。
不仅资助贫困学生,凡是有困难的人都是他的资助对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蒋国珍时刻关注着抗震救灾的消息,并先后两次为地震灾区捐款。5月23日,他又捐出3000元“特殊党费”,这是他5月份的全部工资加上平时的一点积攒。捐款后,老人身上只留了几元钱。
有人不理解他的行为,他却坦言:“把一分一毫节省下来,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感到幸福快乐。”
向蒋国珍老师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有着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有着博大的爱心,不断追求充满人性的光辉人生。蒋国珍老师是博大的,他的所作所为,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我们应该像他那样做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关爱社会,关爱每一个人,让社会充满爱。
向蒋国珍老师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有着离俗的淡泊,不断追求清澄忘求的无我境界。蒋老师心怀清澄,无私忘求,他过着极其清贫的生活,荤腥不买、烟酒不沾,每天用自己开荒耕种的红薯蔬菜加一把米煮成混合饭,伙食费仅一元左右。他住的是一间不足3O平方米的旧土房,家具是一张旧床和一张旧书桌,穿的是自己动手一针一线缝制或捡别人不穿的衣服,晚上点的是煤油灯。许多单位和部门给他送去水果、糕点、年货等慰问品,可他从不独自享用,不是转送给别的孤老,就是换成钱助学。在现今社会大力提倡低碳生活、效能服务年、提倡节约时期,我们要向蒋老师学习,像蒋国珍老师那样艰苦朴素、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同时,要以蒋国珍老师为榜样,发杨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创业为荣,奢侈浪费为耻,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廉洁自律。
第二篇:学习蒋国珍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无私的奉献
——学习蒋国珍先进事迹有感
“一个人不光是活着的时候要幸福,死的时候还要幸福。我们的生命不是靠肉体生命,而是靠精神生命。我死了以后,如果我的精神还存在在的话,那是非常幸福的。”
——蒋国珍语
听到这样的话,心想,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什么精神让他幸福,甚至死后如果精神还存在的话,都会觉得非常幸福?答案是——蒋国珍和他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蒋国珍老师的先进事迹,上查阅有关蒋国珍老师的文章、视频等,让我走进了一位心怀国家、心怀孩子,拥有无私的奉献精神的,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老教师。江西电视台都市现场栏目曾采访报道过蒋国珍老师,这样评价蒋国珍老师:“蒋国珍,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本可以丰衣足食,但是他却偏偏要散尽家财,与其说他是在用自己的爱心帮助一个又一个孩子,还不如说是他在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我们整个社会,他的行动也在丰富着我们人生的意义。”蒋国珍老师是我市渝水区罗坊镇一名小学离休教师。近30年来,他资助、奖励学生达2万人,累计金额20余万元,超过他离休工资的总和。他个人生活却过得异常节俭,甚至连开荒种地所得的收入,也被其“挪用”于资助学生。
是什么信念支持着他做出这样在旁人看来类似“傻瓜”才会做的事呢?是一名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是一名教师对孩子倾注的无私的爱。蒋国珍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没有能力带领群众搞经济致富,惟有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捐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农村困难学生,让他们多读书、多学知识,长大后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共产党员,心中装满了党的事业,装满了人民群众,惟独没有自己。多么崇高的境界,多么伟大的人格,从蒋国珍的言行中,我们读懂了一名农村共产党员朴素感人的情怀。蒋国珍说:“人很快就衰老、死亡,我们的精神是很长的,把心灵寄托在学生身上,就会过得更快乐,寿命更长。”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教师,心中装满了教育事业,装满了与自己无亲无故的孩子,惟独没有自己。多么崇高的境界,多么朴实的人格,从蒋国珍的言行中,我们读懂了一名农村教师无私奉献的情怀。
我们学习蒋国珍老师,无需像蒋国珍老师那样“自虐”自己,但我们可以学习蒋国珍老师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像蒋国珍老师那样,将我们的热情奉献给教育事业,将我们的爱奉献给孩子们。
教育工作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实践过程,人们极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教育劳动的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心中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理念,心系学生,做到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善于从本职岗位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毕生献给教育事业,献给学生。就像一粒种子,要经过播种、浇灌、收割„„才能变成碗中香喷喷的米饭。教育学生也是一样,如果只是播下了目标,不再继续浇水,不去收割,那么永远都不会有收获。
蒋国珍,其实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但是,他却做了值得大家称颂的事,从这些朴实而又崇高的事中,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才叫真,什么才叫无私,什么才是奉献。最后,用友“心平”的话结束此文:
“蒋国珍的境界,不是人人可达,也无需众人皆达,但作为一个参照系,一盏明灯,却很有必要。当我们迷失方向时,抬头看看蒋国珍,于我们的人生,于我们的心灵,于我们的社会,于我们的国家都大有裨益。”
第三篇:观《人民的好儿女-蒋国珍》有感
《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
——记小学离休教师蒋国珍
有人说他吝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可他却将钱全部捐献给需要的人;有人说他是骆驼,忍饥挨饿,只是为了走的更远;有人说他是愚公,尽管力量渺小,但他从点滴做起,终将感动上苍。
一个已经退休的老教师,何以让人们称为“村头的常青树”,何以称为艺术家作品中素材,他既是村里的有钱人又是村里最穷的人,他究竟是谁?他就是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六元小学离休教师蒋国珍,蒋老师筹款办起村里的小学,并为上不起学的孩子垫付学费。经历了从教师到右派的打击,他依然保持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为贫困学生捐款也从未断过,当他拿到作为对他22年来补偿的9600元时,他一分没要,全部捐给了家乡办教育。他享受离休干部待遇,却在村里开荒种地,常年吃红薯拌饭,穿着旧衣服,住着旧房子。他生活十分俭朴,却用全部收入奖励资助了2万个贫困学生,30年捐出的资金已达20万元。蒋老师守着的这个岗位是平凡的,也是神圣的,他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个称号,他也无愧于优秀共产党员这个无上的荣誉。
教师永远是学生的启明灯,照耀学生前行,无论是学识还是修养,蒋老师都做到了,既授业,又解难,让更多的孩子在求学的道路上前行,他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能多有10来个孩子上学而开心。反思我们目前高校许多老师,甚至教授,他们已经似乎忘记了传道授业,更别提帮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那些一心去谋职称,谋行政职位,嫌工资少,去做横向课题挣钱,甚至打着旗号让学生打工的“老板”应该感到汗颜,中国不单单是教育制度不合理问题,更有部分老师道德滑坡问题,为人师表已经成了他们用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外衣。
蒋老师是好样的,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普通党员的内涵,塑造人民教师的现象,希望人人都是蒋老师。从蒋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基层党员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看到了那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存在,他把帮助更多的人圆梦作为自己的快乐,他感动了周围那些得到过帮助的人,更感动了我们。我要像蒋国珍老师学习,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尽可能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人。
第四篇:学习蒋国珍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蒋国珍事迹心得体会
近期,我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了蒋国珍老师的先进事迹。我很受教育,很受启发。79岁的离休教师蒋国珍老师是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共产党员。他享受离休干部待遇,却在村里开荒种地,常年吃红薯拌饭,穿着旧衣服,住着旧房子;他生活十分俭朴,却用全部收入奖励资助了2万个贫困学生,30年捐出的资金已达20万元……我们要把蒋国珍老师这种对党、对人民、对事业无比忠诚的精神发扬光大,要学习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社会在前进,经济在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日渐宽裕。我们不提倡“苦行僧”般的生活,但艰苦奋斗的精神决不能丢。
蒋国珍老师是我们身边的典型,这个典型无需修饰、无需加工、无需包装,因为他是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一个有崇高信念的人,这或许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蒋国珍的所作所为,几人能理解?
旁人不理解,笑他“蠢”和“傻”,不是吗?住,一间旧土屋,一张老床,两床旧棉被,一张旧书桌,几条旧板凳,一排土陶罐的红薯干,一个砖灶台,就是他的全部家当;吃,每天不到1元钱,1年吃不到1斤油,日日红薯大米饭;穿,20年来,几乎全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旧衣服;用,晚上邻居家是电灯通明,他却只点煤油灯。
亲人也费解,骂他“神经不正常”,不是吗?由于种种原因,蒋国珍终生未婚,无儿无女,却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全部给了别人;他是人均收入全村最高的人,完全可以享受生活,过得富足自在,可他却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行僧生活。
他过着最最清贫的生活,却拥有别人无法企及的精神富有。他一生没有一儿半女,却将天下所有的孩子都当成膝下儿女。
这就是蒋国珍,他心里只有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这就是蒋国珍,一个普通的教师,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这就是蒋国珍,一片痴心为教育,一腔热忱洒大山。
这就是蒋国珍,他以土一样朴实的品质,土一样踏实的行动,忠诚实践着“奉献”二字,华丽书写着的大爱“传奇”。
“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的这些话语用在蒋国珍身上,最恰当不过了。高尔基也说过“给,永远比拿快乐”,我愿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用爱给自己的人生谱写一曲永恒的歌!
第五篇:学习蒋国珍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蒋国珍事迹心得体会
章小华
近期,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了蒋国珍老师的先进事迹。
79岁的离休教师蒋国珍老师是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共产党员。他享受离休干部待遇,却在村里开荒种地,常年吃红薯拌饭,穿着旧衣服,住着旧房子。三十年如一日,他省吃俭用,一心一意爱护学生,诚诚恳恳帮助困难学生,激励优秀学生,共资助贫困学生1000多人,用于资助、奖励学生和各种慈善事业的金额达20余万元,超过了他全部离休工资的总和。他爱国情深,他先后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3100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像他那样做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献给教育事业。
通过学习蒋国珍老师的先进事迹,我的灵魂深处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学习蒋国珍老师的精神,就是要像他那样,有着坚定的信念,不断追求崇高卓越的人格价值;向蒋国珍老师学习,就是要把学习的心得与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师风、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向蒋老师学习,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课堂这个舞台对我来说,教书育人的分量更重一些。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是一种责任。蒋老师从教多年,却从未要求过什么。他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种清醒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艺术,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清醒的责任意识和在此基础上持久的内在动力,是教师完成卓有成效工作的必备条件。
教育是一项平凡而伟大的工作,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把一块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雕塑成一件件艺术精品。教师很辛苦,但也很幸福,因为我们将从学生的成长中收获快乐。蒋国珍老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他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仅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