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2014~2017
闽教人〔2014〕10号
关于印发《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2014-2017年)》的通知
各市、县(区)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局),平潭综合实验区党群工作部、社会事业局、财政金融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现将《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2014-2017年)》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本通知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4年1月15日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2014-2017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 41号)、《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成
〔2011〕17号)精神,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制定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2014-2017年):
一、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将职业理想教育与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树立先进人物典型、引导职业生涯发展等综合措施,使教师坚定职业方向,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增强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使命感,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和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把师德建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
二、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
1.改革教师招聘制度。在学校总编制数内,从行业企业招聘紧缺急需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师担任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不受人员学历、身份限制,由学校采取直接考核或简捷有效测评方式聘用,学校无相应岗位空缺的,可按规定设置“特设岗位”,不受学校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支持中等职业学校采取考核方式聘用硕士研究生担任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招聘以测试专业技能和执教能力为主,逐步将专业工作经历和职业资格作为基本条件。
2.完善兼职教师制度。制定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允许中等职业学校按现有专任教师数的一定比例聘请兼职教师,由同级财政予以适当定额补助,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支持学校引进富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实训、研发。到2017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例占到30%以上,“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的60%以上。
三、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落实全员培训制度。全面推行新任教师上岗培训,重点提升职业教育认知水平、师德素养、教学能力,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定期组织教师岗位培训,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360学时。鼓励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评聘的必备条件。引导和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到2017年,研究生学历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10%以上。
2.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立健全基层教学组织,坚持集体备课,形成青年教师融入教学团队的工作机制。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技能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指导。采取“师带徒”模式,实施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组织开展教学观摩、教学能力竞赛等活动,评选中等职业学校“教坛新秀”,激励和引导青年教师重视教育教学工作。
3.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培养。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依托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十二五”期间,组织5000名专业课教师参加培训,其中国家级培训1000名,省级培训4000名,提高专业课教师职业素养和课程改革实施能力,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双师型”教师。
4.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实施专业教师访学研修计划,每年从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的专业骨干教师中择优选拔100人赴国(境)外培训进修,或到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大中型企业、科研单位开展专业研修、实践应用或产学研合作研究,培养一批具有开阔视野、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的专业带头人。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评选认定,到2017年评选认定省级专业带头人200名。建立一批名师工作室,构建集教学、科研、培训等为一体的教师合作共同体,打造一批在全省有影响的优秀教学团队。
5.加强校长队伍培养。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名校长培养计划,将校长轮训一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视野开阔、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名校长,以及办学理念先进、管理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骨干校长。严格校长任职条件,探索校长培育遴选新机制。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推进校长专业化建设。
6.建立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企业单位,遴选建立50个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探索建立新任教师到企业进行半年以上实践后上岗任教的制度。推行公共基础课教师和管理人员定期到企业学习考察调研制度,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两个月的基本要求。制定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加强对企业实践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评估。
7.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依托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立15个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加强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建设。依托各市职业技术学院及其综合性实训基地,建成10个市级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不断优化基地专业和区域布局,面向公共基础课教师和辖区内重点特色专业开展培训。
四、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1.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充实专业课教师任职资格条件,增加相关工作经历和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将双师素质基本要求纳入教师资格评价体系。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注册制度。2.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修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将教学实绩、技能水平、技术研发成果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鼓励教师取得多个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职业资格。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提升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增设实习指导教师职务序列。优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结构比例,国家级、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控制标准为3.5:4.5:2, 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为3:4.5:2.5,其他中等职业学校为2.5:4.5:3。
3.完善教师任用和分配保障制度。按照国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关政策和要求,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设岗和用人办法。推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收入分配向教学一线特别是实践教学岗位倾斜。鼓励教师面向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围绕教学、生产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学校可按项目成果给予教师经济资助或分成。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地各校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做好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经费保障,支持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访学研修、名师工作室和培训基地建设等。地方教育事业费和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中,均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教师队伍建设。要大力宣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师德楷模和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树立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关心职业教育、尊重职教教师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篇:加强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
加强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 一、一体化概述 1.一体化教师
一体化教师,是指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于一体的教师,他们是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即: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操作技能,能指导学生练习、解决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使其成为熟练的操作者。一体化教师应该具备三方面的能力:理论授课能力、操作技能指导能力、组织教学活动能力。
2.一体化课程
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简称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3.一体化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3.1综合知识素质要高
一体化教师知识结构要求趋向综合化,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打破专业壁垒,吸收各学科之精华,还要有一定的生活常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等。
3.2具有复合型的能力素质
(1)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
(2)具备和掌握现代企业新技术的能力。(3)具备合作交流的能力。(4)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3.3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
光会讲课,没有操作技能的人即使具有上述素质,也不能算是一体化教师。操作能力是指履行生产岗位职责的实践能力,是任职顶岗所必须具备的实用技能。专业技术和技术应用能力,包括熟悉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流程,掌握职业技术规范。熟悉运用职业岗位主要工具的能力,基本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
二、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师建设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用人单位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操作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这就要求我们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既要懂得理论知识,更要掌握专业技能,要求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拥有大量的一体化教师,如何建设打造出一支全能型的能满足教学要求的一体化教师队伍也就成为我们职业学校的当务之急。
三、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师现状 1.一体化教师总量和比例偏低
从各职业学校的现实情况及全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情况看,一体化教师总量和比例严重偏低。这一情况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各个学校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改变现状,适应社会需要。
2.一体化教师名不副实
很多学校的一体化教师根本就没接触过实际生产,根本就没走进企业,只是跟随老教师上过一体化课,懂得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根本就不具备一体化教师的素质要求。四、一体化教师量少质低的原因分析 1.事业单位的准入制度制约
现行事业单位的招聘主要是针对应届毕业生,学校教师的招聘也主要是通过事业单位公招公考而引进的,这样就造成很多技校教师直接从学校到学校,仅限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根本没有实践经验,直接造成一体化教师的严重缺失。另外,当前用人制度的制约,也影响了企事业单位高级技术人才向职业学校的流动,迫切需要的教师进不来,不需要的教师却占着编制不走,又缺乏继续教育的动力,严重妨碍了“一体化”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
2.教师总量不够
很多学校因为教师总量不够,教师教学任务太重,天天疲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根本就没有进一步自我学习和进修的时间和精力。
3.规范的培训机制缺失
很多学校缺少培训的计划性,没有把对教师的培训计划纳入教师管理工作中去。4.缺少进修渠道
也有不少学校有对教师进行进修培训的愿望,可没有建立较有效的培训渠道,从而使愿望变成空想。
5.缺失应有的激励机制
更多的学校还没有意识到一体化教师的重要性,造成一体化教师的待遇和纯理论教师的待遇没有区别,严重打击了广大教师成为一体化教师的积极性。
五、提升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师比例的办法 1.改革职业学校的准入机制
改革职业学校的准入机制,使职业学校教师的招聘区别于普通事业单位的招聘,使更多企业单位的技术人员进入学校成为可能。
2.增加教师总量,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要适当减轻、调整教师的教学任务,使其拥有进行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否则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只能是空谈。
3.引入激励机制,提高一体化教师的待遇
激励理论认为,管理活动必须激发人的动机,来启动人的内在动力促使人去完成任务。激励的最大作用是激发教师的潜力。一体化教师队伍的质量提高,除了依靠证书和资格等来规范和要求外,还应该通过激励将提高一体化教师质量水平转化为其本人的内在需求,以期获得更加满意的效果。在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工资高,并享有国家公职人员的各种待遇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充足。我们应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各种一体化教师奖励制度和优惠政策,使更多企业单位的技术人员愿意进入学校或者做外聘教师。建立“一体化”教师建设的激励制度,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精神鼓励,在“一体化”队伍的建设中,要开展有效的思想工作,并应采取各种措施培养教师的历史使命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养成敬业、爱岗的良好氛围。
其次,要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奖励科研立项及报销论文版面费),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及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或专业技能鉴定,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要给予奖励,对在教学中,能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师给予奖励。在职称晋升方面,建议学校既要重视学术性,又要重视实践性,既要重视讲课时数,又要重视讲课效果;既要重视学历,又要重视其对学校的贡献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保持“一体化”队伍的稳定,吸引和鼓励教师们向“一体化”发展。同时,可以吸引其他高校优秀教师投身到职业教育中,促进“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再次,要完善薪酬制度,提高“一体化”教师的待遇,努力为“一体化”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发展的氛围,对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要给予一定的津贴,使其达到国民经济行业中的较高水平;扩大“一体化”教师的工资津贴在国家专项教育拨款中的比例,提高“一体化”教师的工资起点。此外,在劳动、人事、住房、医疗、退休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也要为“一体化”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从根本上改善“一体化”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使“一体化”教师职业真正成为受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
4.拓宽教师培训的渠道
拓宽教师培训的渠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竞赛的方式。经常性地在校内组织技能竞赛活动,并给优胜者以荣誉和奖励,掀起重视技能的热潮,让更多的教师主动投入到学技能比技能的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提高自己。
(2)外出学习。加强教师企业培训基地建设,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合作,与企业一起制定企业培训教师课程,让教师轮流到企业进行生产和管理学习,真正掌握工作过程及其专业技术;加强校—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学习对方的教学手段;借鉴对方实训硬件,改善自己的教学设施。
(3)以老带新。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学校可以在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工厂,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挑选有专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体化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缺乏实践技能的新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由学校派一名老教师与该校新任教师结成“一帮一”的师徒对子,定期听课、评课、互相交流、共同研讨,通过老教师的示范、点拨和指导,为新教师架起由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大大缩短新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周期。在帮带过程中,新教师不仅可以在教学技能方面得到迅速提高,而且在教师职业意识、职业人格方面也受到老教师的影响,同时帮带新教师,对老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再学习、再思考、再提高的过程。为了建设“一体化”教师队伍,促进理论教师与实操指导教师的融合、迁移与互补,可以利用本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对专业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让理论课较强的教师对实践指导课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的培训。在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方面,可以让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通过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5.加强教师队伍的督导及考核管理制度建设
(1)要对在校教师的技能提高进行目标管理,给每个教师定一个技能提升目标,确定达到的时限,并进行考核,从制度上促使教师去学习和进取,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准一体化教师。
(2)建立完善的教师听课、评课制度,促使已有的一体化教师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自己。
六、总结
总之,职业教育的大发展需要建设一直素质过硬的“一体化”教师队伍,要建设好职业学校的“一体化”教师队伍,就必须采取合理的可行的对策。
第三篇: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第二学计划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第二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遵循小学教师的成长规律,学、研、用相结合,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建设,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学校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和富有创新意识及开拓进取精神的小学教师队伍。
二、目标任务:
1、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使全体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得到不断增强,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能增循教育规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堵绝违纪违法和体罚学生的现象。
2、新上岗教师能胜任所担任的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帮教结对制度,选聘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为见习教师的指导教师。见习教师在学年末的考评中,校级都能达到优良,片级有1—2名出线,至少有1名在市级的考评中获“优秀见习教师”称号。
3、参加工作在2-3年内的新教师,在原有水平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熟悉和精通年段的教育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学片内和常熟市内有一定的著名度。
4、骨干教师更上一层楼。市级教学能手以上的骨干
教师,每人至少上好一堂示范课或进行一次讲座活动,主持或参与1个市级课题的研究,有2—3篇教育科研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努力完成向市教育资源网传送有关教学资源;校级教学能手和带头人至少上好一堂展示课,主持或参与1个校级课题的研究,有1—2篇教育科研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通过努力,夯实基础,取得成绩,争取在下一轮常熟市的教学评优中,至少有一名市教学能手进入带头人行列,有2名校级骨干被评上市教学能手。
5、积极鼓励教师的继续教育。一学年中,创造条件,争取每一位中青年教师都有机会外出观摩学习,聆听专家讲学。96%的教师都能完成继续教育的任务,高一层次学历的教师比例有一个提高。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以法治校
1、坚持双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制度,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教育工作的法规及文件。平时,教师讨论,观看录像,听辅导报告,外出参观等形式相结合,以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法治教,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
2、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奉献、讲实绩”活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力提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营造浓厚的热爱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要求教师以敬业为荣,以爱岗为本。
3、严格组织观念,严肃劳动纪律,树立全局观念,做到政令畅通;下大力气抓好教师的各项管理,使得教师进一步积极按时参加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等活动。
二、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1、加强业务理论学习。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每周自学时间不少于两小时,教研组每周研讨一次。教师要认真做好笔记,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真正成为学生成才的引路人。
2、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中青年教师根据教研课题开设一堂公开课,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和教师一起参与听课及评课活动。
3、认真写好教学后记,不断总结教学中的体会及经验,并积极向教育主管部门的报刊投稿或参与评奖。
4、组织教师去兄弟学校听课取经,听专家讲学,及时了解中外小学教育的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掌握现代知识,树立发展创新意识。
5、掌握计算机及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教学方法。
三、继续抓好青年教师成才工程
1、进一步完善校级骨干教师的考核评选制度。
2、进一步完善指导教师制度,开展好校内“导师带教”活动。
3、继续搞好青年教师的“双争”工作,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在校务公开栏中全部亮相,“挂牌”上岗,接受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评议。
4、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评比活动,本学年中仍以粉笔字、钢笔字为主,适时开展比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
四、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努力提高文化素养
1、落实好上级及我校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工作意见,鼓励教师进修,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2.努力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校本培训。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改革的相应培训工作,广泛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与成果,为国家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落实奠定基础。
五、完善考核评估制度和奖励制度
1.继续实行考核评估制度。从“师德规范、教学六认真、班级管理、教学基本功、阅读笔耕、工作特色”等方面加以评估。由教师自查,教研组互查,行政领导抽查相结合进行考评。
2.每学期对教师实行考德、考勤、考绩、考能的“四考”综合评定,并与考核奖挂钩。
3.实行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予以奖励。
2010、3
第四篇: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之我见
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之我见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道德素质、行为习惯、家庭条件等方面都比较差,而班主任责任重大、工作艰难、待遇偏低,很多教师都不愿做这项工作。如何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怎样帮助他们提高教育和管理水平,采用什么措施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使之胜任班主任工作呢?本文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学校的具体作法,回答了这些问题,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可行的、可借鉴的。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
重要性
具体措施
实际效果
本人参加教育工作已32年,在中等职业学校担任教学和管理工作21年,回顾总结自己当班主任和分管全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情况,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一、责任重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也指出:“中小学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为了全面、正确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学校制订的各项教育要求和教育计划。班主任要按照教育方针和学校工作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培养和选择学生干部,塑造和培养良好的学风、班风,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劳动技能,锻炼成健全的体魄,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班主任工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班级学生素质的高低,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自古至今,反映出“名师出高徒”的典型事例太多太多。对于全封闭寄宿制学校而言,班主任要在生活上指导、帮助学生,全面关心和爱护学生,甚至对每个学生的安全保障都要负责任,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计划、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得力助手。从现实具体情况来看,根据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只有农村部分第一胎是女孩的夫妇才允许生育第二胎,孩子是家庭唯一的希望,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学生家长忙于工作,有的远走他乡打工挣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都托付给了班主任老师;还有少数学生家庭闹矛盾、父母离婚,把孩子当成包袱,把教育和抚养孩子的责任推来让去,使得孩子无所适存,给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带来更大的难度。班主任承担着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责任。
二、工作艰辛
一般情况下,班主任担任教育教学双重任务,除了要和科任教师一样完成学科教学任务以外,还承担着全班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我们中等职业学校,一是学生学业成绩普遍较差,二是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不太好,三是家庭贫困的农村孩子多,加上全住宿、全封闭式的管理,老师从学生的起床、早操到晚上自习、就寝,全程都要管,每天工作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半夜三更学生发病马上送医院,班主任通宵达旦不能休息的事也时有发生。有的学生因为家里穷,父母给的生活费太少,向老师借钱的现象不少,有时借了也没有还;还有的学生家庭闹矛盾,小孩子接受不了,弄得学生要寻死觅活;四是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网吧游戏诱惑力很大,无业青年寻衅滋事也殃及到在校学生。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班主任去做工作,“5+2=0”的效果,甚至“5+2<0”的现实使老师们身心疲惫,而学校保一方平安的压力,具体都落到了班主任老师头上,出了问题,首先向的是:“哪个班的?谁当班主任?”这一切都说明了我们班主任老师工作的艰辛。
三、千方百计
教育的真谛在于“爱与责任”、“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素质,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和管理水平。
1、加强师德教育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师德教育是最重要的政治思想教育,要求教师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全面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多年来,我们坚持一个月一次全校教职工的政治学习、一个月一次党组织集中学习活动、一个月一次班主任的学习培训。正面典型教育常抓不懈,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也不放松,在学习外界先进典型的同时,也培养和树立了一批身边的老、中、青三个层次的典型代表。我们以教育界的先进人物马祖光、孟二冬等同志的英雄事迹激励教师;以魏书生、冯恩洪、任小艾等教育专家的经验为借鉴,不断探究和创新合符本校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方法;“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演讲比赛鞭策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长”的理念贯彻到全校教职工的日常工作当中。大家把精力自觉地、无怨无悔地、全身心地倾注在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班主任工作做到了“十到位”,在长沙地区进行推广。
2、强化能力培养
有人说:“一个优秀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专家”;一个好的班主任,不仅能带好一个班级,甚至能使学生终身受益。但是,要使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有的学校可以在优秀教师中去挑选班主任,但有的学校根本没有这个条件,尤其是农村学校“一个萝卜一个坑”,“拉来黄牛当马骑”,有的学校没人愿意当班主任,校长也无奈,只好让一些刚毕业分配来校的新老师担任班主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用的办法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能力培养。
一是利用暑假由学校组织班主任集中培训学习。重点对工作经验在3年以下的年轻老师进行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培训,结合新学招入新生的基本情况,尽量让新教师带新生,效果比较好一些。二是以老带新,结对帮扶。除了中老年优秀班主任外,学校领导带头每人联系一个班,每人帮助一名青年班主任。三是组织经验交流会,一个月一次校内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一个学期一次全校性的“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四是请专家来校作报告或看他们的录像。五是组织班主任外出参观学习,几年来,我们多次组织班主任到先进学校取经,使老师们开阔了眼界。六是选派代表参加上一级组织的骨干班主任学习班,回校传帮带。一份耕耘就有一份回报,近几年来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人员的流动,我们学校每年都有10名左右新班主任上任,通过培训,使他们一个月进入角色,一期获得经验,一年以后就成为了比较称职的班主任,三年以后成为优秀班主任。老班主任也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
3、落实激励措施
“只要马儿跑,不给马儿草”的办法肯定是行不通的。我校根据财力,不断提高班主任待遇,精神奖励和物质激励并用。2000年以来,我校先后4次提高班主任津贴,由原来的100元/月提高到平均400元/月,根据班级管理的效果拉开差距,多的每月500多元,少的每月不到300元;二是评先评优向班主任倾斜,评优比例比其他评比项目高10个百分点;三是把班主任工作经历和带班效果作为提干部、晋职称的必备条件;四是学校出钱为每一位班主任订了《德育报》,多年来,这份报纸给老师们的帮助不小;五是组织班主任每年外出旅游1次等等。这些措施充分调动了老师们搞好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2006年10月,学校组织学生对全校37位班主任的工作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是:满意率为70.5%,基本满意率27.3%,不满意率2.2%。37位班主任中有16名是本学期新参加工作的。
四、成效喜人
我校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狠抓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效益的日益提高。2002年,学校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单位;2003年,学校顺利通过评审,获得了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资格;2005年4月,长沙市职业院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对学校各项工作全方位检阅,全校40多个班的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深深吸引了来自90多所学校的200多名与会代表,《德育之春》大型文艺演出更是叫来宾赞不绝口。2005年底,我校被评为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学校被评为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学生就业率达98%,对口就业率超过70%,2006年上半年,长沙市政府组织对全市职业院校就业工作进行评比,我校荣获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特别是我校培养的幼儿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享誉三湘四水,未到毕业时间,用人单位争相抢聘,供不应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品牌。
第五篇: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2014年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教育优先发展”,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子,创新培养机制、优化培养模式,努力打造一支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思路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强化教科研的引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着力提高教师新课程的教学能力,全面实现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群体,壮大优秀教师队伍;健全教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全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知识丰富、勤于育人、精于教书、善于创新、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
(二)基本思路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改革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们的思路是:紧紧抓住引进、培养、使用、提高环节,提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多出成果;发扬严谨治学的优秀传统,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三)具体措施
1.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意见》,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把师德表现作为职务评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使“敬业、奉献、团结、进取”的木中人精神,以及不计名利、以校为家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广大。
2.注重教师队伍素质提升 一是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二是强化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得教师在近期均能取得初级教育技术能力证书。三是强化新课程培训,内容注重针对性,过程注重实践性,方式注重多元性,让新课改通过实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四是立足校本培训,以校本培训为抓手,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强化教研组的基地建设,使教研组成为骨干教师、优势学科的孵化器。各教研组作为活动单位,具体落实每个教师的示范课、研讨课,或者随堂课,并认真组织评课议课,真正让全组教师都有收获,有进步,有反思,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提升教师团队合作水平
第一,继续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拓宽教师视野,丰富教师阅历,提高教师水平。第二,在学校内部,继续大力倡导团结协作精神,加强合作意识发挥群体作用。如各教研组之间、各教研组内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各备课组内统一计划、统一备课、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测评等,绝对避免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倡导教研组和教师个人认真构建网页,在校园内实现资源共享,合作教学,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4.实施教师队伍科研发展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本学期学校要求全校教师,继续强化科研意识,营造一个浓厚的科研氛围。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疑难和困惑,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不定时的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开拓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阅历,科学的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发展规划,减少行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开展读书活动,要求中青年教师每学期要读一本教学理论书籍,做好读书笔记,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积级参与参与“十二五”课题的研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
5.创建教师队伍发展平台
学校为教师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第一、学校鼓励教师通过学历层次的提高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并对考取在职研究生的教师给予奖励。第二、学校利用橱窗以及学校网页建立名师风采录,加大我校优秀教师的宣传力度,激励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第三、开展教学沙龙研讨活动,发挥骨干教师、名教师的引领作用。第四、搭建教师提高和展示的平台。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活动,让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展示,从而进一步增强自信,发展和提高自我;通过互相学习交流,教师的教学技能不断得到提高。第五、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完善骨干教师评选、考核与奖励的管理办法。做好各级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确定培养目标,分层次推进,阶梯式培养,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管理机制,加强考核力度,加大奖励力度。第六、进一步完善“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开展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师徒结对子活动,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目标,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让青年教师尽快冒尖。
6.创新教师队伍管理制度 实行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在核定的人员编制内合理设置各类岗位,按照职位分类、专兼结合、一人多岗的原则,合理配备教职工,精简压缩非教学人员。按照“资格准入、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合约管理”的原则,实行教师聘任制度。坚持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将师德修养、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工作实绩作为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的主要依据。完善教师工资福利保障制度,提高教师待遇。建立和完善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考核、督导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考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惩的重要依据并存入个人档案。
7.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与支持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主力军作用,承担相关科研课题,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8.努力发挥名师带头示范作用
充分发挥我校省特级教师、市、区知名教师和市、区学科带头人等名师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带动全体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教科研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三、重点活动安排
1.举办教师成长论坛,邀请身边的名师、名校长作一场专题的成长报告,在师德修养、业务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对教师进行教育和激励。
2.举行课题研讨活动,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围绕各课题计划研究进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3.开展课堂教学沙龙活动,以一个典型的课堂教学过程为案例,对照新课改精神和要求,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和探讨,以使广大教师能够较快地更新观念,迅速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4.继续做好青老教师联谊结对活动和青年教师的专业培训活动,积极引导青年教师钻研业务,认真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和优质课比赛,努力营造难免使青年教师早日脱颖而出的工作环境和良好氛围。
5.组织好全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和评课选优、教学基本功竞赛及论文评比等工作,力争我校教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6.认真落实学校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2015年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我市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小学师资的实际,对我校2015年师资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师德建设为关键,以名师培养为引领,以全员培训为抓手,以学历提升为重点,以完善管理为核心,大胆实践,求实创新,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努力构筑教育人才高地,不断推进我市教育事业和谐快速发展。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师德建设,不断规范从教行为,大力弘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优良师德师风 1.认真贯彻落实南通市师德建设推进大会精神,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建立涵盖教师职业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师德师风考评监督机制,完善师德考核细则,对教师从教的违规行为进行明查暗访,实行师德监督员和师德督查内部通报制度。2.以组织开展各项学习活动为契机,积极倡导热爱事业、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德才兼备、为人师表的奉献精神;勇于创新、勇争一流的进取精神。深入实施教师“爱心工程”(爱学生、爱学校、爱岗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津贴。组织开展“铸师魂,育师德,树师表,正师风”文化建设活动、师德师表承诺活动,培植宣传优秀师德典型,大力弘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优良师德师风。3.认真评选师德标兵,不断加大师德典型宣传力度:①在教师节前评选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利用教师节进行表彰;②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报道师德典型;③选择事迹感人的师德典型拍摄专题宣传片进行宣传;努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教师队伍。
(二)实施校魂工程,搭建“校长论坛”平台,不断推动校长管理思想和治校经验的互动交流 以提高教育行政干部专业化水平为目标,树立大教育观、大服务观和大人才观的教育理念,大力实施“校魂工程”。
(三)注重名师培养,建立“雉水名师工作室”,逐步完善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 大力实施“名师工程”,着力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形成从南通市到如皋市到各校的名师型人才培养网络和机制。1.确定培养目标和对象,加大名师培养的力度。2.严格执行各项措施,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创新力度,切实加强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工作考核,建立优秀教育人才奖励基金,实施优秀教育人才补贴(具体办法另行制订),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和科研中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完善培训制度,注重教师的不同层次类型,建立和完善以校本培训为基点的各种培训模式 根据各级各类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和要求,加强对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考核管理的研究,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精选项目、精心组织、创新培训模式,采用集中培训与送培上门、传统培训与网络培训、专业培训与通识培训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1.认真做好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2.认真组织骨干教师的提高培训。①制定切实可行的骨干教师培训方案,扎实开展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新评选的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提高培训,聘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来如讲学,组织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②创新对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模式。选派幼儿园、小学、初中的骨干教师进修学习。③根据省市及本市的培训要求,适时选送一批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市组织的骨干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培训。3.继续开展学校各类教育行政人员培训。①围绕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心任务和重点问题,以专题培训为主要模块,举办初中、小学教导主任高级研修班和教科研骨干培训。②举办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③举办中小学法制联络员培训班。4.继续做好学历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不断壮大“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对学历提升工作的进度情况,各地各学校要加强过程检查,确保学历提升目标如期完成。特别是涉及区域教育现代化验收的相关指标,要深入调查研究,采取强有力措施,力争达到省级标准,以便通过省级验收。5.认真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①开展“校本培训年”活动,各校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做到校本培训计划落实,内容落实,时间落实,考核落实,奖惩落实。②加大对校本培训工作的研究、指导和管理力度,举办首期中小学校本培训联络员培训班,推动中小学扎实有效开展校本培训。③切实保证校本培训的时间。各市直学校、各镇中心初中必须按照培训计划,每月利用双休日集中两天时间进行校本培训。④抓好校本培训的管理考核工作,开展优秀校本专题评比和校本培训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的培训模式和管理经验。
(五)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支撑和保障 坚持科学发展,均衡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教育人力资源.。
(六)强化绩效考核,不断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大力弘扬教师的敬业精神,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加强教师评价办法的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教师评价办法研究专家组,着手研究制订中小学教师评价办法,完善教师考评激励机制,加大岗位绩效考核力度,稳定并逐步提高教师待遇。从今年开始,市直学校要积极探索以绩效考核为杠杆的“校内结构工资”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科学评价,注重正确引领,实施公正报酬.2.建立和完善师德评价机制,将教师的师德表现列入过程考核和任职考核,并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考核作为一项专门性、经常性的工作,与学期考核、考核结合起来,作为转正定级、提职晋升、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的首要条件,完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大力宣传优秀师德典型,大力弘扬为人师表的优良师德师风。3.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定办法,针对职评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论文、竞赛、课题等方面的审核管理;注重中小学教师的职后管理,建立和完善推动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机制,使教师评价成为教师成长和进步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