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调研汇报材料
一、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做法
(一)加强师德建设
按照市教育局《龙井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采取措施,加大师德建设工作力度,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是继续实行师德建设承诺制度。学校与教师签订师德建设承诺书,向学生、家长公开承诺。
其次是进一步抓好“教师形象工程”,以实施《学校教师日常行为规范》,以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为重点,切实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年初召开了全校师德师风建设动员大会。
再次,注重发挥身边师德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龙井市教育局组织的“寻找身边最美的张莉莉”活动,校内评选出高玉香、刘丽霞两位“张莉莉”式师德典型,学先进事迹,强师德。
最后是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我校坚持师德为先,把师德列为教师考核的首要条件,对于师德不合格的教师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加强校本研修管理
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教师校本培训;
1.注重教师反思习惯培养(1)提高教师“两个”认知。
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教导处及时召开科研启动仪式,会上,教导处孟主任进行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讲座,让老师了解了科研是什么、科研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初步解决教师科研意识薄弱的问题。
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教导处先后开展了《反思-教师成长的核心要素》、《反思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即时式反思的内容研究》等相关讲座,使教师了解反思在教师成长中关键作用,明确了课前、课中、课后应该反思什么。
(2)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
学校鼓励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每月上交一篇教学反思,让教师在实践中尝试学会反思。为了鼓励全体教师更加深入地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教导处制定了《细鳞河学校教科研奖励制度》,对于优秀的教学反思在期末给予一定的奖励。
教导处定期检查教学反思书写情况,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很多实验教师不会写反思;教师反思的深度不够;反思的领域过于狭窄。
(3)加强教师反思方法的指导与修正工作
针对教师在反思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导处举行了《教学反思的写作方法》讲座,结合具体的反思案例,使教师明确:①列举你的课堂中的三个优点,列举你要改变的三件事情,你想如何改变;②凡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可以当做专题反思的内容来写。既规范实验教师正确书写,又有效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4)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每周写一篇反思,每学期写一篇读后感,鼓励教师在龙井教育信息网上发表教学反思,使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学校又以此为契机,提出了“六个一”要求: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读一本书,每月上交一篇教学反思,每两周听一节课,每学期上一节校级公开课,每学年撰写一篇经验总结或教学论文。督促教师养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三年来,教导处先后组织了5次讲座,8次反思交流活动。实验教师共书写300余篇教学反思,仅2013年上半年在龙井教育信息网上发表8篇教学随笔。教师们的反思意识、反思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2.建立师徒结对制
为了促进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我校为每位年轻教师配备了一位优秀的指导老师。为此,在新学期开学初确定了4对师徒帮扶对子,如表1所示:
师傅 刘志芳 高玉香 吴顺女 卢艳娜
徒弟 刘丽霞 朱国红 赵燕强 李阳
并且制定了师徒结对子制度、计划,明确了师徒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师徒帮扶的过程管理。新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研究制订教学计划、研究教材、学习研究如何管理班级以及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大赛等,并记录好帮扶过程。
期末学校对刘志芳、吴顺女两位两位师傅进行表彰,激励了“师徒相长”的积极性。
刘丽霞老师是我校的一名年轻教师,在她参加工作的第一年首次代表学校参加龙井市的教学技能大赛,她的师傅刘志芳老师放弃周末的休息时间帮助她备课,最终刘丽霞老师在教学大赛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老教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另一方面新教师能获得更加全面的指导,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3.借助专家引领提升教师理论层次
校本教研既立足于“以校为本”,又要依靠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提供理论指导和专业研究,在他们的带领下使教师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不断实践中,逐渐构建“以问题为主,网络、书籍、多媒体为手段”的专家引领模式。
(1)组织理论讲座。根据教师需求和困惑,相继开设了“反思-教师成长的核心要素”、“教学反思的写作方法”、“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等课程,教导处孟主任进行讲座,讲座后组织教师交流,交流后要进行深度反思--填写教师反思表格,使教师拥有了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2)请专家坐“门诊”开“药方”。诚邀龙井市进修学校各学科的教研员到我校坐“门诊”――听课,两年中共计40节,课后对我校教师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开了“药方”,教师在这些活动中受益匪浅。
(3)开展各类读书活动。请教“书本专家”。具体措施有:①经费投入。不断的添置一些新书,学校出资教师订购教育杂志,拓宽了教师学习、读书的空间。②行动落实。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并做好不少于10000字的读书笔记。克服教师能做不能说、更不善写的弊端。
(4)运用多媒体资源。我校为一所农村学校,把教育专家请进课堂为教师讲座,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校利用多媒体资源指导教师学习“适合学生的教育”课程,首先由领导先看讲座内容,筛选出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或是对教师成长有益的内容,组织老师观看,观后组织教师交流“如何构建适合学生的课堂”,还要求教师回去写感想、体会。教师足不出户就能聆听到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的讲授,让全体教师感觉如沐春风,观念得到更新。
(5)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我校非常重视教师参加教育部、吉林省以及延边州组织的各种远程非学历培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相关制度,定期反馈教师的学习情况,督促教师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我校建立了一系列培训、校本研修和奖励机制,探索出了适合我校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研修模式,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质的改变,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升,教师教学先进、师德先进层出不穷。有1人在吉林省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有2人在吉林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教科研成果评为特等奖(龙井市只有5名,乡镇只有1名)、一等奖;有2人在全国首届中小学教师教科研成果评选中评为特等奖、一等奖;有2人在全国教育技术年会上被评为三等奖;还有多人在州、市举办的各类论文大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荣誉。三年来,在龙井市优秀班主任评比中1人次被评为“龙井市优秀班主任”。有28人次在龙井市特岗教师大赛、教学设计评比、说课比赛、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一、二等奖。
4.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为了激励教师从教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更加科学地认知自我。我校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公平公正”的原则,借鉴其它学校先进的评价机制,结合我校的实际形成了适合我校教师发展的考核机制,把教师考核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有效提升教师的工作效能。
二、教师队伍建设遇到的困难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建设遇到的困难有:
1.职业倦怠现象较重,自我更新意识较差。农村教师年龄偏大,接受新事物能力差,从事教改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学校教师的整体专业发展水平。
2.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主要包括相关学习制度、激励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教师考核制度,教师考核的内容不够全面;教师的评价结果使用效益不大,评优效用不突出,绩效考核问题更是难以说清。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生源短缺,优质生源外流的情况下,只能考核“面”上的东西,深层次的绩效问题尚需继续深入研究。
3.骨干引领作用缺失。目前我校骨干教师只有3位,分别是语文、信息、英语骨干,骨干引领示范作用缺失,导致教师队伍成长缓慢。
4.教师的理念需要更新。新课改在2001实施以来,全国都在如火如荼地实施、研究新课改,新课改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目前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改还是持排斥态度,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三、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建议
1.完善激励教师成长制度。提高学校对教师管理的自主权,真正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最好是打破教师职务终身制。
2.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首先,教师的自我情绪调控是关键,需要教师善于倾诉,拥有健康的兴趣爱好,逐渐缓解自身的倦怠问题;其次,领导要民主治校,善于倾听教师的意见,了解教师的问题;再次,领导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帮助教师切实地解决问题;最后,了解教师的需求和问题,从教师的需求出发来施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中坚作用。学校要注重选拔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一定敬业精神、问题意识、创新能力的学科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辐射带头作用。
4.注重教师新课改理念的学习。首先,鼓励教师有计划的读书,领导带头读书,每天读10页,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对于优秀的读书心得予以表扬、奖励;其次鼓励教师自学新课改的理念,并组织教师交流研讨学习心得;最后要注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先进的理念。只有教师不断的读书、实践,才能不断地提升教师的素质。
第二篇: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2008-2009学上学期)
建设好一支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为造就一支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特制定我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一、我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在目前的123名教职工中,本科毕业的有59人,中学高级教师42人,一级教师45名,45周岁以下教师占70.73%,现有骨干教师省级2名,市级8名。我校教师队伍的特点是老教师虽所占比例较小,但他们的专业知识渊源,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能起到较大的表率、模范作用。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但青年教师敬业精神和责任感都比较强,虚心好学;尚缺乏教学经验和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科研、教改教研工作也相对薄弱。
为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综合能力的师资。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经过2-3年时间,建立起一支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资深教师为后盾,教坛新锐为骨干,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并具有奉献精神的高质量师资队伍。
二、本学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措施
1、转化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真心实意地依靠教师办学的思想,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管理工作的中心位置,为把我校教师队伍建成一流水平,注意不断用新的教育观念武装教师的头脑,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2、加强建设,树立形象
认真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着重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增强敬业 1
精神;二是热爱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三是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使我校教师都能自觉以优良的风范和人格力量教育影响学生,学校将把举止文明、仪表端正,廉洁从教等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每学期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文明高尚的师德,并积极吸收优秀中青年教师入党。
3、注重提高,加强培养
首先在全体教师中树立继续教育的观念,增强自我进取的意识,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边工作、边体验、再学习、再提高,不断地提高业务素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教学工作督查,实施教学全过程管理和全员质量管理。其次,建立起培养青年教师的一系列制度。如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制定《上岗教师教学常规》,对教龄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和“五个一”(每学期上一堂精心准备的汇报课、设计一篇出色的教案,制作一张高质量课件、设计一篇出色的教案,制作一张高质量课余,转化一位后进生,写一篇论文)等制度。再次,把加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称为“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我校将积极创造条件,如依靠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高级教师的作用,请他们上示范课,介绍教学经验,带徒弟;安排组织评课选优、论文评比、教学基本功竞赛、负责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让一批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当前和未来教学的需要,早日挑起教学工作的大梁。此外,我校还将继续开展集体备课,传帮互补,培强教师凝聚力。增强团队合力。
4、注重科研,实施转变
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科研,我校将大力实施“科研兴教”战略,努力使广大教师实现由教学经验型向教育科研型转变,在本学期,我校将争取国家级教科研课题1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2个,要求教师100%参加课题研究。
三、具体工作安排
1、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本学年力争有1-2名教师成为县级学科带头人。(3年内争取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
2、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说课比赛、评课选优、基本功竞赛每学期进行一项)。
3、进行全校性的课件、论文比赛。
4、聘请专家、学家到校讲座。(当前的教育形势和新世纪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5、继续实施《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方案》和师徒结对培养青年教师。
6、观看每周一次的教学优质课录像。
7、组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
8、校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与交流。
9、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参加职称计算机教学技术水平考试。
10、各教研组与兄弟学校交流活动一次。
木头城子实验中学
2008.9.15
第三篇: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黑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2012-2015学)
建设好一支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为造就一支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特制定我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一、我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目前的27名教职工中,专、本科毕业的有23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级19人,一级教师2名,50周岁以下教师占60%,现有骨干教师市级2名,县级骨干教师4名,我校教师队伍的特点是老教师虽所占比例较小,但他们的专业知识渊源,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能起到较大的表率、模范作用。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但青年教师敬业精神和责任感都比较强,虚心好学;尚缺乏教学经验和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科研、教改教研工作也相对薄弱。
为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综合能力的师资。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经过2-3年时间,建立起一支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资深教师为后盾,教坛新锐为骨干,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并具有奉献精神的高质量师资队伍。
二、本学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措施
1、转化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真心实意地依靠教师办学的思想,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管理工作的中心位置,为把我校教师队伍建成一流水平,注意不断用新的教育观念武装教师的头脑,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2、加强建设,树立形象
认真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着重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增强敬业精神;二是热爱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三是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使我校教师都能自觉以优良的风范和人格力量教育影响学生,学校将把举止文明、仪表端正,廉洁从教等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每学期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文明高尚的师德,并积极吸收优秀中青年教师入党。
3、注重提高,加强培养
首先在全体教师中树立继续教育的观念,增强自我进取的意识,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边工作、边体验、再学习、再提高,不断地提高业务素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教学工作督查,实施教学全过程管理和全员质量管理。其次,建立起培养青年教师的一系列制度。如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制定《上岗教师教学常规》,对教龄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和“五个一”(每学期上一堂精心准备的汇报课、设计一篇出色的教案,制作一张高质量课件、设计一篇出色的教案,制作一张高质量课余,转化一位后进生,写一篇论文)等制度。再次,把加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称为“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我校将积极创造条件,如依靠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高级教师的作用,请他们上示范课,介绍教学经验,带徒弟;安排组织评课选优、论文评比、教学基本功竞赛、负责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让一批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当前和未来教学的需要,早日挑起教学
工作的大梁。此外,我校还将继续开展集体备课,传帮互补,培强教师凝聚力。增强团队合力。
4、注重科研,实施转变
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科研,我校将大力实施“科研兴教”战略,努力使广大教师实现由教学经验型向教育科研型转变,在本学期,我校将争取国家级教科研课题1个,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1个,县级2个,要求教师90%参加课题研究。
三、具体工作安排
1、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本学年力争有1-2名教师成为县级学科带头人。(3年内争取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
2、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说课比赛、评课选优、基本功竞赛每学期进行一项)。
3、进行全校性的课件、论文比赛。
4、聘请专家、学家到校讲座。(当前的教育形势和新世纪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5、继续实施《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方案》和师徒结对培养青年教师。
6、观看每周一次的教学优质课录像。
7、组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
8、校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与交流。
9、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参加职称计算机教学技术水平考试。
10、各教研组与兄弟学校交流活动一次。
黑虎中学
2011-.12.15
第四篇: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
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
农村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教师理念偏差、力量薄弱、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学科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严重影响到整个农村素质教育的进程.下面我仅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这方面谈谈个人的思考.一、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办学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美化绿化日新月异,但师资队伍很不尽人意,特别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是力不存心,已成为制约教育教学的关键。1.教师观念落后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理念对于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由于农村学校绝大多数处于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畅、文化氛围落后的环境中,对新事物接受慢,教师在教学理念的认识上虽有所转变,但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相比较知识的更新远远落后,新的教学理念难以实施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没有承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等多种角色。他们仍是课堂的“权威者”、“独裁者”、“统治者”,忽视了学生能力、素质、人格等方面的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甚至,部分教师把发展学生的能力理解为放手教育。在课堂中老师绞尽脑汁让学生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总是面带微笑的表扬学生“你真棒”、“真聪明”掌声不绝于耳,气氛异常活跃.在热闹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思考,对于学生的表扬过于泛滥、虚伪,缺乏针对性和真实性。学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同学之间没有差别比较,也就使得表扬失去了激励意义.这种一味的追求“探究式”完全排斥“接受式” 的学习方法,最终导致教学速度慢,教学质量差,教学目标没完成.2.教师专业合格率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虽然达标,但实际素质偏低.农村小学教师大 多是高校分派的大中专师范和非师范的毕业生及民转公的教师。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实际培训考核把关不严,几乎百分之百的教师培训后都能顺利过关,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能力质量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很大的提高。再者,教师在职进修的经费和名额有限,教师参加培训机会不多,也制约着教师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3.教师老龄化严重
农村地区教师年龄结构偏老,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不仅表现为体力和精力不足,而且他们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教育方式老化以及思维反应迟钝,缺乏创新。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儿童启蒙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人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又由于教师队伍长期缺乏活力和进取精神,不但难以保障教学质量,并且作为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等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小学生长期处在爷爷奶奶的呆滞教学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对他们的身心,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几年后,老教师退休到时教师队伍将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4.学科结构不合理
在农村学校,像体育、美术、音乐、品德、科学、综合实践等专业教师很少。学校为了开全学科, 有些教师只能是拔尖使用,一个老师同时带几门课程.而他们大部分缺乏专业素质, 此类课程只能是畸形的开展,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目标。5.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首先,近几年国家不再限制教师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等各类招考,大多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纷纷参加招聘考试,并且他们大多是有活力有创造力的青年教师,这毫无疑问的给教师带来人心浮动,无心从事教学。其次,农村教学环境和城市相比虽有改善,但有些偏远农村的“一个教室,带几个学生”的学校,教师也不愿意居住.刚刚培养成熟进入骨干行列的教师又被条件优越的学校挖走,导致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非常稀少,没有骨干教师的辐射效应,青年教师成长缓慢,中老年教师知识陈旧,造成教育教学呈畸态的恶性循环发展,教学质量跟不上,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同.最后,农村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农村学校的学生虽然不多,但是必须按班教学,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着多门不同学科,教师教学负担重,导致有些教师有了“跳槽”想法.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教育要发展,师资是关键,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应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博学善研,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新型农村教师队伍.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树立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精髓,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加强学习,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的强烈愿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在教师队伍的培养过程中,应自始至终把师德放在第一位,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进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认识,不断约束自己,提高自己,形成热爱工作,终于教育事业,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形成良好的师风.2.转变教育观念,落实三维目标
首先,转变学生观。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挖掘潜能,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次,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融入师生活动的全过程,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引导、启发、激励等作用。教师既不能包办教学的全过程,更不能放手让其自生自灭。最后,转变教学观。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由注重教师“教”到引导学生“学”并重的转变。这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备好教法、学法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多元的能力培养,改变单边教学活动。与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的和谐发展.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培训形式:(1)开展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也是研究的对象,课题研究立足学校具体实际,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2)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学校可以组织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共同讨论教学方案,可以弥补教师个人备课中的不足和缺陷。(3)坚持专业引领。学校邀请专家来校授课,由专家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加强对教师的约束力度,强制教师参加培训。教师通过参加校外培训,可以近距离的聆听专家的报告,同时与不同地区的教师分享和交流经验。从而拓展视野,更新观念。三是,对缺乏经验的新教师,通过“传”“帮”“带”的方法,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为指导老师,每周安排新教师听他们的课,并完成听课笔记和心得体会。另外,组织他们上公开课、汇报课,指导老师给予点评,并给出评价意见。4.提高教师待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福利等发生了较大变化,但还存在交通不便,文化氛围落后,城乡差别依然明显。因此,学校领导在工作和生活上多关注教师,必须尊重人才,在管理中少点命令,多一点协商,给教师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增强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和学校归属感。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中高级专业职务聘任及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切实改善教师待遇,对长期在农村一线任教的恪尽职守、不计名称、默默耕耘的教师,在工作、职称上实施倾斜政策,完善津贴标准,吸引优秀人才长期到农村一线从教.改善教师队伍现状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需要终身学习。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壮大农村教师队伍,才能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第五篇:浅谈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浅谈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内容摘要:教师队伍是关系到学校能否提高教学质量,能否长期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针对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结合当前新形势下对学校教师的新要求,从建章立制、加强培训、树师德、加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建设教师队伍。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千万教师是教育的脊梁,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业绩,学校才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实现“办好教育回报人民”的承诺。因此狠抓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的飞跃发展。把1600多万名教师打造成高素质高水平、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的生力军,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呼唤。下面就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谈一谈提高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体会和设想。
一、建章立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领导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建设好教师队伍,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召开教代会,虚心听取和接受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规范评估条件与内容,为检查、评比、督导、奖惩提供有力的依据。教职工在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行为准则方面进行自我约束的同时引导其由被动接受约束转变为主动自觉管理自己,逐步形成管理自觉化。
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教师的生活、工作至关重要,影响非常的深远。好的心理素质就会让教师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质量。对教师的工作情绪就不会受到影响。教师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要是教师心情不好板着脸走进课堂,学生看到老师凶神恶煞的样子,一定诚惶诚恐,回答问题小心翼翼,想问的问题也不敢问了,有自己的见解也不说了。学生的情绪也大受影响,可想而知课堂的效果一定很差。要是遇到班级发生安全事故或者学生打架、吵架等事情,教师没有好的心情去处理,很可能感情用事,做出不理智的处理。或者教师把自己的不愉快迁怒到学生身上。结果很容易伤害到学生,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要求教师一定要有良好心理素质,通过聘请心理专家或者行政谈心,经常性的给教师做讲座、做交流,予以心理辅导,逐步提高心理素养,做到善于控制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三、树立良好的师德
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品德。这种职责的双重性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充分说明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对待事物的态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新时期的教育对师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加强日常教育。师德教育的内容相当广泛,而职业理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要受到特别的重视。这就需要学校在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同时,引导教师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精神支柱和动力;要求教师自觉地向模范教师学习;向先进的教师学习。
2、教师应重视自我修养,增强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道德培养主要是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的过程来实现。作为人民教师必须做到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依法执教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3、加强环境建设。尽管现阶段社会环境存在不少的负面影响,但学校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清洁、美丽。文明的校园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也有助于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养成。
四、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教师成长
教育界有识之士认为:开展教育科研不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良策,而且是培养学者型教师的明智之举。特别是针对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的学校,学校应采取“以点带面,分步推进”的办法,首先在教师队伍中挑选出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并有一定潜力的几位中青年教师,组建起学校教科组,校长亲自任组长,学校通过设置机构、编制人员、建立制度、安排时间保证教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教科组成员人人确立课题,坚持至少每周一次集中理论学习、开展教改实验,积累各种资料,学期末完成课题阶段性小结。经过锻炼实践,教科组成员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一定都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五、精研业务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任务,但由于原有的师资状况及其他条件不尽一致,各学校完成这一任务的手段、途径就不可能、也不应该千篇一律。学校可根据自身特点,立足于校本培训,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全员培训计划,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措施得力,确保了教师培训工作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运行。
(一)加强学习
“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这也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的陈述,更是党对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指明的前进方向。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经济的日渐迫近,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一张文凭的“保鲜期”已经大大缩短,我们必须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吸收新的信息,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活力。所以学校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各种形式,向老师传达新的观念,传递新的信息,引导教师要加强学习,及时“充电”。要求教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教育管理学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课件,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通过学习,使许多教师都明白,只有学习才能增强我们的能力,优化我们的素质,才能胜任新观念、新思想下的教育工作。
(二)加强研究
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极具研究性的工作,让教师把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中,这是实践先进教育思想的需要,也是落实新的课程改革精神的需要。有条件的学校可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提高备课质量。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坚持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即:钻研教材——写出教案——集体研究——修改使用——课后反思。集体备课不仅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量中解脱了出来,而且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作用。写好教案和教学反思,检查听课笔记。坚持要教师每一堂课前要写好教案,上完课以后要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还要求教师每一个月至少要听八节课,不仅要听同学科的课,还要听不同学科的课,以这样的方式相互交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通过这些做法,让教师时时、处处都处于研究之中。
六、健全激励机制,营造竞争氛围
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1.全员聘任,竞争上岗。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学校对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不称职的教师,学校有权不聘或缓聘,这样可以大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此外,学校还可以实行中层干部选任制。公开宣传中层干部任职条件,所有符合要求的教师都有参加竞选中层干部的资格,让广大教师踊跃参加竞选,使能者上、让庸者下,合民心、顺民意,对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2.改革分配制度,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多劳多得,优质优酬,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要想站稳脚跟,谋求发展,学校就必须根除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思想。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结合绩效工资制,除课上得多多拿课时补贴外,课上得好、成效显著的多拿学科奖,而课上得一般、成效不明显或没有什么成效的就少拿或不拿学科奖。3.健全奖励制度,表彰优秀教师
一所学校的整体氛围是什么样,实际上是看学校的导向是什么,一所好的学校一定会有一套健全的奖励制度,比如《教学质量奖励方案》、《中考奖励方案》、《教科研奖励方案》等多项奖励制度,利用正确的导向,形成良好的氛围,每次先进教师评选揭晓后,可以通过校广播站、宣传橱窗或其他途径介绍、展览其先进事迹。学先进、赶先进、人人争当先进就会成为学校教师的自觉行动。
七、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稳定性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tzberg)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满足人对外部条件的需求是工作的保健因素,这种需求主要是对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和谐的工作关系的需求,如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产生对工作的不满,由此会导致工作队伍不稳定。因此以改善教师生存状态、建立有效的用人和竞争机制作为教师潜心于这一职业的保障条件。改善教师生存状态。一方面,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给予特殊工资津贴,建立农村教师保障机制。要求我们要关心教师生活,解决教师的生活困难,在教师婚丧、生病、重大事故之事上,要积极参与,为教师办好各种事宜,让教师放心。元旦、春节等节假日,购置礼品发送给教师,为教师送去学校的关心和温暖,为教师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让学校成为创业者的乐园,使教师能够“学有所教,劳有所得”。另一方面,改善教师住房条件。各级政府可以利用农村地区的闲置土地,争取与上级部门联络获得拨款,并鼓励社会捐资为农村小学教师建设宿舍区。改变大部分农村学校处在农村村民住房的包围之中,附近居民有意无意多占学校用地的现状。
总之,为农村地区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实现素质教育和教育公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这是学校执着的追求。学校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把这一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力争抓得实在,抓出特点,抓出成绩。
参考文献:
薛剑刚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拉•斯奈德曼合著)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教师的自我实现》 语文出版社2008年版 《工作的激励因素》(1959,与伯纳德•莫斯纳、巴巴《管理的选择:是更有效还是更有人性》(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