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示范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
示范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
麻城市乘马岗镇列宁小学徐能英
列宁小学是湖北与河南交界处,全国将军第一乡——乘马岗镇的一所中心小学。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乘马岗镇涌现出了王树声、陈再道等26名共和国将军。在这片钟灵毓秀的红色土地上,我们列宁小学800余名师生在在革命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迸发出火一般的激情。自1998年被评为麻城市示范学校以来,我们立足实际,开拓创新,谱写出了一曲基础教育的华彩乐章。目前除了支教和代课老师外剩下的22名教师中有1名省级骨干教师,3名黄冈市级骨干教师,多名麻城市骨干教师,还有1名省小语协会会员、1名黄冈市小数会员和1名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
一、营造教师和谐成长的氛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校本教研,乡镇学校如何超越时空跟上课程改革的新步伐,学校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发展战略。围绕这一目标,我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首先是创办学校图书室,在有限的资金中有计划地把购书和老师的订阅教研杂志放在第一位,这些措施和策略令我们农村教师眼前一亮,老师走近书香校园享受着阅读的乐趣,提升了老师的品位。接着是“网络教研”的开通,尽管由于农村学校“普九”欠债加上“一费制”等原因,我校的微机室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来,只有几台远程教育拨下的电脑。可我们的老师们已全部购买了电脑,在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网络优势作用下,我们与古今中外专家对话、与天南地北老师平等交流、与城市乡村资源共享,老师乐此不疲,尽情享受。罗斯福说过:“团队行动可以完成单个行动者永远也不敢奢望的事情。”这样我们学习着,行动着,在与圣贤对话和与名师共舞中感受和领略到睿智与豁达,改变了我们的心态,改变着我们的人生观,更创建了和谐的校园。在学习团队的构建过程中,我们注重“群体学习研讨”,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力量,以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创建和谐团队,强调个人效益、荣誉与他们所在的团队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因为和谐发展,正在享受着教育的幸福。
二、创新教师幸福成长的机制。
落实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校本研训,它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为了激发老师们的学习热情,我们制订了相关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制度,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提出了“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的育人要求。每学年的《构建教师成长实施方案》很具体,同时要求每位老师也要对自己制订相应的措施方案。我们在方案中对老师的听课、读书、交流和考评均有具体的激励和保障措施,到学期结束后,学校要进行业务考核,结果与待遇挂钩,学校这一方案在鼓励冒尖的同时,鞭策所有人不断奋进。奖励制度优化了人才成长环境,促进了教师多做事,做好事,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这些目的是促进以教育科研 1
改革为动力,自觉实践“积极构建学习型团队”,因此我们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促进了教师可持续发展,并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学习团队,不断实现从超越自我到自我超越。
三、创建教师幸福发展的平台。
学校努力创设和平的教育与管理情境,以革命老区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积淀打造优秀队伍,以优秀教师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学术造诣培育学生,以师生的优秀业绩和成就促进示范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争取市教研室的重视与专业引领。示范学校的特色建设既需要实践探索,也需要理论探索,更需要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的探索。除了掌握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之外,还需要一定的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人士指导。我们每学期均争取市教研室的引领与指导,多年来,教研室对我们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与鼓励,来我校亲临指导课堂和我们的读书活动,并开展业务讲座及网络教研。除了专业请教外,我们还常被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学识才华所吸引,因而引着我们走向远方。
二是构建开放互助的学习的平台。“闭门造车,造不出好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具体工作做到了:学校购买教学光盘并组织老师观摩名师课堂实录,零距离地接触和了解本学科所熟悉的名师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定期开展主题学术沙龙活动;同学科之间向有经验的教师相互请教,虚心学习;“走出去”,在资金吃紧的情况下,组织了课题组负责人及教研骨干和优秀老师参加省、市级的各种培训,锤炼教学艺术;“请进来”,利用实验一小支教资源及实验二小和师范附小的友好联系开展交流活动,基本上都能参照各学科学习他人的教学风格和特色。通过示范引路,形成辐射机制,很多老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水平均在提高。这样我们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互助中发展自我。一大批具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在蓄势发展。
三是构建展示的课堂平台。课堂教学的研讨永无止境,我们要求是每学期每位老师必须讲一节质量高的研讨课,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的遗憾”。课堂教学的失败和挫折对于教师的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为了引导广大教师提高课堂的实效,我们定期举办多层面的课堂展示研训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阅读交流课、课题研讨课、复习研讨课、优质课评比„„在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教学活动中,激励教师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四是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创建示范学校的内涵、过程与方法。我们学校要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与实践,2005年来已有一课题参加黄冈市研讨交流并有一项麻城市课题结题。“十一五”课题中已在省申报并立项了语文课题《农村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研究》,去年数学组参加了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研究”,今春又收到省教研室发的“小学习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让我们学校语文老师承担研究任务。我们对建设学习共同体提供多样性的平台,“带着课题走进教室”,这
是学校的一贯要求,意味着每一天都有新的创造起点。课题研究做到努力建设好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互助互学的资源库,去亲近智慧。到目前为止,我校已经有3个省级课题在进行研究了,《农村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的开展与实施本学期应该能顺利结题。几年来,我们通过课题讲研讨课、开展主题活动,一份份鲜活的教案和论文分别获奖并刊登在杂志上。围绕课题执教的研讨课获市级奖;《亲亲母亲节》是我们结合课外阅读,由多篇选文、活动程序及拓展与延伸,将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融入层层推进的阅读活动中而设计的,刊登在我省名期刊《湖北教育》上;老师搜集的郑板桥的系列咏竹诗教学资料已在全国优秀期刊《小学语文教学》上刊登;围绕课题研究的阶段小结《探索校本研究打造书香校园》《精心组织活动 提高课堂效率 倡导经典诵读 培养健全人格》被刊登在《黄冈教科研》;《注重课外阅读指导,立足课堂有效性的开展》被刊登在课题总结交流的资料上„„这些都体现了我们的老师在实实在在的“做”中、扎扎实实的“学”中、锲而不舍的追求中走向教育教学艺术的殿堂。
五是构建信息化的学习的平台。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是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专题学习,并结合学校实际找准自身定位,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与校本教研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相配合,为走好每一步奠定基础。我们鼓励教师坚持写“教育随笔”“教育小记”“教后小结”。为了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构筑理想课堂,使学校、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向往的精神家园,在教研室的指导下我们走进了“湖北省网络教研中心(http://wljy.e21.edu.cn/)”,现在已经开辟了语文、数学、科学等专帖,要求教师人人发帖跟帖,这样老师们在教学中不放过点滴体会和教学的闪光点,于是我们每天基本上都要花最少1个小时的时间去写作、去学习,增强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反思能力。老师们对每一个身边的教育现象、课堂得失等教育细节更加关注,并总是会用一些批判的眼光去思考这些现象发生的本质,从而探索出解决的有效办法和最佳途径,探求自己的教学个性与特色,为自己的学习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书本学习、网络教研与课后交流相结合,形成了我校校本教研的新路子。卓越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良好氛围的创建在于持之以恒的追求,现在“每天读书、上网不少于一小时,每天背诵一段经典,每天进行一次体育锻炼,每天上好一节课,每天与一名学生进行一次交流”这些《构建教师成长实施方案》中的要求已成为我校教师的自觉行动。这种模式的学习已形成了学校文化,文化就是在慢慢的潜移默化中催发你奋发向上的精神。我们在网络研讨活动中开展多形式的评比活动,激发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鼓励教师经常浏览各类教育网站,广泛吸收各种信息,认真学习别人一些好的做法,大胆地把先进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来。我们下载名师课堂实录,集中观摩学习研讨,向各地的同行学习,大胆地把自己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的所感、所想与大家进行交流。在网上异步教研,交流思想,交锋观点,共享群体教研资源。课堂成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集体交流、自我反思,依托网络资源和平台,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为了充分地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
性,更好地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拟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为网络教研提供活动保障:我们设立“教师排行”栏目,根据教师们的投稿情况,每月依次公布教师们投稿的数量,每学期统计一次教师投稿情况,评选网上投稿“优秀文章”作为学年度论文集的内容之一,学期结束举行网络教研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并优先报送上级参加培训学习。通过以上网络教研,整体提升了我校的教研品味。古人云:“天道酬勤”,辛勤地耕耘,默默地付出,无私地奉献,也使我们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学校先后两次被省教研室评为网络教研先进单位,4人被评为先进个人,被黄冈市教研室评为首届优秀读书组织单位。
回顾走过的历程,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话又能一次在耳边响起:“保住我们的教学理想与热诚,鼓起勇气,继续点燃孩子的生命。”麻城市乘马岗镇列宁小学“让每一个孩子拥有最美好的人生起点,为每一位老师创造最广阔的发展平台”的办学理念促成老师们拥有充实的教育人生。
第二篇: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经验材料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未来。学校发展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只有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来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精心营造教师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积极创设和谐的校园工作氛围、坚持不懈地加强师德师能建设,才能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形成“名师效应”,铸造“名师品牌”,从而提高学校发展的整体水平。几年来,我校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目标明确是关键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是学校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小河职中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形成了师资队伍建设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努力建设一支以本科生为主体、以研究生为导向、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中坚,结构合理、勇于创新、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确保学校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多措并举是途径
在社会转型,教育观念、方法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本身的发展不但是教师立业之本,更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
估机制的形成和实施,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人人“创新争优”的良好局面。
注重引进人才,优化师资结构
按需求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高质量使用人才,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又一举措。近几年来,学校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遵循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严格考核、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合理规划的原则,从川师大、贵州师大、西华师大等高等院校引进优秀本科生20余人,外聘了中国农大、西南大学及我县黄羊专家王维春、贾正贵等为兼职教师,优化了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交流、融合以及知识、科技创新,推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保持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构建和谐校园,确保教师发展
教师个人能力的发展、社会地位的提升、经济待遇的改善、个人价值的实现,关键在于通过行实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尊重每位教师的个人价值,理解每个教师所起的作用,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性关怀,注意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让教师心情舒畅、工作愉快、生活幸福,确保了学校教师无一例上访、信访。我们具体做法是:
第一,关爱教师构建和谐环境,激励教师发展。
一是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都广泛听取意见,青年教师读书会、教育科研论坛、网站论坛都可以让教师自由表达,实现沟通,吸引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决策制定、项目规划、财务管理等工作中来。二是打造服务型管理队伍。实施管理干部学年述职评议制、竞聘制等制度,在学校管理干部竞聘中,由教职工投票决定,确保了管理干部在工作中对教师负责,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三是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在精神和经济上同时体现教师的价值,在利益的分配上重点考虑的是教师,补贴方案尽量公平、公正;实施安居工程,让教师都能安居乐业。四是关心教师生活。在教师评职称、办调动手续等问题上,学校都积极做工作;想方设法为教师家属联系调动,或在学校各处室和后勤服务中心安排临时工作;教师生病,学校领导班子都去关心问候;教师婚嫁,学校领导都新自参加;教师生日,学校不忘送上一份祝福。无微不至地关爱,让教师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解决了后顾之忧,从而全身心在投入到工作当中。
第二,从严治教严格教学管理,推动教师发展。
我校在教师的管理中引进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和方法,以师为本、注重协作,目标细化,务实管理,狠抓常规、提升质量,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从严治教,重在挖掘教师潜力,体现的不仅是学校对教师的“管”,更是“帮”和“促”,从而推动了教师的发展。
第三,加强培训建设学习型团队,促进教师发展。
一是加强校本培训和业务水平培训。学校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多举措打造学习型团队。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教学分析与研究、“师徒”结对、课件制作与评比、校内校际教学竞赛和课题研究等形式。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方法及科研课题探讨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校本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手段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是加强教师学历培训。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培训,对参加学历培训的教师在工作安排上给予适当照顾并给予经济支持,凡在职获取本科学历的教师,学校一次性补助3000元,同时学校同电子科大、川农大等高校合作,启动了在职研究生学历培训计划,凡在职参加研究生学历培训的教师,学校一次性补助6000元,从而营造出了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已先后有23名教师参加本科学历培训,专业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6%。
第四,举贤荐能,拓宽成长平台服务教师发展。
教师的发展需要平台,同时也需要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施展才能。我们不但千方百计促进教师在校内的发展,同时也尽力为教师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发展提供服务,鼓励教师在校内练好本领,到校外施展抱负,决不为教师发展设置障碍,造成阻力。对于特别优秀的教师,学校全力举荐,鼓励其走出去,积极为其发展搭建平台。
第三篇: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经验材料
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经验材料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未来。学校发展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只有从长远的发展的角度来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精心营造教师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积极创设和谐的校园工作氛围、坚持不懈地加强师德师能建设,才能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形成“名师效应”,铸造“名师品牌”,从而提高学校发展的整体水平。几年来,我校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目标明确是关键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是学校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小河职中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形成了师资队伍建设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努力建设一支以本科生为主体、以研究生为导向、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中坚,结构合理、勇于创新、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确保学校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多措并举是途径
在社会转型,教育观念、方法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本身的发展不但是教师立业之本,更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只有科学地面对现实,全方位、多举措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才可能建设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首先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努力增强服务意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确定教师的主要职能是为学生形成道德品质、掌握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能力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服务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教育观念的转变、服务意识的增强,对我校确立“培养新型实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宗旨、“贴近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的办学思路以及实践“三个对接”、铸造“四大品牌”兴校举措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培育团队意识,树立敬业精神
在教育与市场经济接轨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建设一支团结高效、相互信赖、分工协作、相互激励、学习型的教师团队对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注重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有机结合、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同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有机结合、教师个人成就与集体荣誉有机结合,建成了一支富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教师团队,形成了“负重自强,团结奋进,创新争先,不胜不休”的兴校精神,成为了我校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节节攀高的制胜法宝。团队意识的培育,促使教师充分发挥责任意识、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把使命感注入到工作当中,敬重自己的职业,将学校发展当作自己的事,专心致力于教书育人,千方百计将工作做好。
建立考核机制,培养创优意识
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建立起了教师业务技能水平和常规工作两大考核评估体系。对教师出勤情况教务处派出两名教师专门记录考核。对学生满意度低、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6名教师调离了教学一线,组织离职进修或从事教辅工作;在校内实行考核考评结果公示制,实行奖惩分离,奖惩公开,学校每学期都要拿出专门资金对“师德标兵”、教学骨干、优秀班主任、“科室能人”以及教师的优秀教研论文等进行表彰奖励。新制度激发争先创优意识,通过考核评估机制的形成和实施,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人人“创新争优”的良好局面。
注重引进人才,优化师资结构
按需求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高质量使用人才,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又一举措。近几年来,学校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遵循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严格考核、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合理规划的原则,从川师大、贵州师大、西华师大等高等院校引进优秀本科生20余人,外聘了中国农大、西南大学及我县黄羊专家王维春、贾正贵等为兼职教师,优化了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交流、融合以及知识、科技创新,推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保持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构建和谐校园,确保教师发展
教师个人能力的发展、社会地位的提升、经济待遇的改善、个人价值的实现,关键在于通过行实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尊重每位教师的个人价值,理解每个教师所起的作用,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性关怀,注意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让教师心情舒畅、工作愉快、生活幸福,确保了学校教师无一例上访、信访。我们具体做法是:
第一,关爱教师构建和谐环境,激励教师发展。
一是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都广泛听取意见,青年教师读书会、教育科研论坛、网站论坛都可以让教师自由表达,实现沟通,吸引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决策制定、项目规划、财务管理等工作中来。二是打造服务型管理队伍。实施管理
干部学年述职评议制、竞聘制等制度,在学校管理干部竞聘中,由教职工投票决定,确保了管理干部在工作中对教师负责,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三是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在精神和经济上同时体现教师的价值,在利益的分配上重点考虑的是教师,补贴方案尽量公平、公正;实施安居工程,让教师都能安居乐业。四是关心教师生活。在教师评职称、办调动手续等问题上,学校
都积极做工作;想方设法为教师家属联系调动,或在学校各处室和后勤服务中心安排临时工作;教师生病,学校领导班子都去关心问候;教师婚嫁,学校领导都新自参加;教师生日,学校不忘送上一份祝福。无微不至地关爱,让教师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解决了后顾之忧,从而全身心在投入到工作当中。
第二,从严治教严格教学管理,推动教师发展。
我校在教师的管理中引进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和方法,以师为本、注重协作,目标细化,务实管理,狠抓常规、提升质量,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从严治教,重在挖掘教师潜力,体现的不仅是学校对教师的“管”,更是“帮”和“促”,从而推动了教师的发展。
第三,加强培训建设学习型团队,促进教师发展。
一是加强校本培训和业务水平培训。学校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多举措打造学习型团队。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教学分析与研究、“师徒”结对、课件制作与评比、校内校际教学竞赛和课题研究等形式。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方法及科研课题探讨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校本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手段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是加强教师学历培训。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培训,对参加学历培训的教师在工作安排上给予适当照顾并给予经济支持,凡在职获取本科学历的教师,学校一次性补助3000元,同时学校同电子科大、川农大等高校合作,启动了在职研究生学历培训计划,凡在职参加研究生学历培训的教师,学校一次性补助6000元,从而营造出了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已先后有23名教师参加本科学历培训,专业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6。
第四,举贤荐能,拓宽成长平台服务教师发展。
教师的发展需要平台,同时也需要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施展才能。我们不但千方百计促进教师在校内的发展,同时也尽力为教师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发展提供服务,鼓励教师在校内练好本领,到校外施展抱负,决不为教师发展设置障碍,造成阻力。对于特别优秀的教师,学校全力举荐,鼓励其走出去,积极为其发展搭建平台。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实现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师资队伍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日渐扩大的团队的影响力。多年的实践和努力,小河职业中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团队精神的形成、团队的发展以及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团队的发展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日前我校教职工120人,领导班子平均年龄38岁,管理干部均为本科学历、高级职称,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6,均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其中高级22人,一级教师50人。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促使教师努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业务素质、学历层次、学识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教师的全面发展。工作中每位教师时时处处都能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协作精神,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明显增强,造就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从而大大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升了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一是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条件改善。目前学校点地约70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开设有农学、计算机、文秘、旅游、电子商务、机械、电子等十多个专业60个教学班。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两个,计算机200余台,60座电子阅览室一个;建有机械、电焊、电动缝纫等专业课教学所需的实验室12个和校外实习基地6个。二是办学效益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升学与就业并举,向高校输送了1568名优秀职高毕业生,为社会培养了8000多名合格的中初级实用人才,转移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2520人。畜牧专业被评定为为全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示范专业点,2004年成功申报省级重点职业中学,先后被评定为省、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示范基地、“全国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省劳务扶贫先进示范基地”、“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进单位”等,成绩和荣誉伴随着办学目标的一步步实现,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总体要求,我们还要振奋精神,再添措施,与时俱进,直面挑战,充分发挥省级重点职业中学的骨干、示范、带动作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将学校创建成一所高质量、有特色的国家重点职业中学。
第四篇: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调研汇报材料
一、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做法
(一)加强师德建设
按照市教育局《龙井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采取措施,加大师德建设工作力度,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是继续实行师德建设承诺制度。学校与教师签订师德建设承诺书,向学生、家长公开承诺。
其次是进一步抓好“教师形象工程”,以实施《学校教师日常行为规范》,以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为重点,切实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年初召开了全校师德师风建设动员大会。
再次,注重发挥身边师德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龙井市教育局组织的“寻找身边最美的张莉莉”活动,校内评选出高玉香、刘丽霞两位“张莉莉”式师德典型,学先进事迹,强师德。
最后是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我校坚持师德为先,把师德列为教师考核的首要条件,对于师德不合格的教师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加强校本研修管理
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方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教师校本培训;
1.注重教师反思习惯培养(1)提高教师“两个”认知。
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教导处及时召开科研启动仪式,会上,教导处孟主任进行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讲座,让老师了解了科研是什么、科研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初步解决教师科研意识薄弱的问题。
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教导处先后开展了《反思-教师成长的核心要素》、《反思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即时式反思的内容研究》等相关讲座,使教师了解反思在教师成长中关键作用,明确了课前、课中、课后应该反思什么。
(2)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
学校鼓励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每月上交一篇教学反思,让教师在实践中尝试学会反思。为了鼓励全体教师更加深入地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教导处制定了《细鳞河学校教科研奖励制度》,对于优秀的教学反思在期末给予一定的奖励。
教导处定期检查教学反思书写情况,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很多实验教师不会写反思;教师反思的深度不够;反思的领域过于狭窄。
(3)加强教师反思方法的指导与修正工作
针对教师在反思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导处举行了《教学反思的写作方法》讲座,结合具体的反思案例,使教师明确:①列举你的课堂中的三个优点,列举你要改变的三件事情,你想如何改变;②凡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可以当做专题反思的内容来写。既规范实验教师正确书写,又有效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4)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每周写一篇反思,每学期写一篇读后感,鼓励教师在龙井教育信息网上发表教学反思,使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学校又以此为契机,提出了“六个一”要求: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读一本书,每月上交一篇教学反思,每两周听一节课,每学期上一节校级公开课,每学年撰写一篇经验总结或教学论文。督促教师养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三年来,教导处先后组织了5次讲座,8次反思交流活动。实验教师共书写300余篇教学反思,仅2013年上半年在龙井教育信息网上发表8篇教学随笔。教师们的反思意识、反思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2.建立师徒结对制
为了促进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我校为每位年轻教师配备了一位优秀的指导老师。为此,在新学期开学初确定了4对师徒帮扶对子,如表1所示:
师傅 刘志芳 高玉香 吴顺女 卢艳娜
徒弟 刘丽霞 朱国红 赵燕强 李阳
并且制定了师徒结对子制度、计划,明确了师徒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师徒帮扶的过程管理。新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研究制订教学计划、研究教材、学习研究如何管理班级以及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大赛等,并记录好帮扶过程。
期末学校对刘志芳、吴顺女两位两位师傅进行表彰,激励了“师徒相长”的积极性。
刘丽霞老师是我校的一名年轻教师,在她参加工作的第一年首次代表学校参加龙井市的教学技能大赛,她的师傅刘志芳老师放弃周末的休息时间帮助她备课,最终刘丽霞老师在教学大赛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老教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另一方面新教师能获得更加全面的指导,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3.借助专家引领提升教师理论层次
校本教研既立足于“以校为本”,又要依靠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提供理论指导和专业研究,在他们的带领下使教师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不断实践中,逐渐构建“以问题为主,网络、书籍、多媒体为手段”的专家引领模式。
(1)组织理论讲座。根据教师需求和困惑,相继开设了“反思-教师成长的核心要素”、“教学反思的写作方法”、“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等课程,教导处孟主任进行讲座,讲座后组织教师交流,交流后要进行深度反思--填写教师反思表格,使教师拥有了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2)请专家坐“门诊”开“药方”。诚邀龙井市进修学校各学科的教研员到我校坐“门诊”――听课,两年中共计40节,课后对我校教师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开了“药方”,教师在这些活动中受益匪浅。
(3)开展各类读书活动。请教“书本专家”。具体措施有:①经费投入。不断的添置一些新书,学校出资教师订购教育杂志,拓宽了教师学习、读书的空间。②行动落实。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并做好不少于10000字的读书笔记。克服教师能做不能说、更不善写的弊端。
(4)运用多媒体资源。我校为一所农村学校,把教育专家请进课堂为教师讲座,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校利用多媒体资源指导教师学习“适合学生的教育”课程,首先由领导先看讲座内容,筛选出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或是对教师成长有益的内容,组织老师观看,观后组织教师交流“如何构建适合学生的课堂”,还要求教师回去写感想、体会。教师足不出户就能聆听到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的讲授,让全体教师感觉如沐春风,观念得到更新。
(5)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我校非常重视教师参加教育部、吉林省以及延边州组织的各种远程非学历培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相关制度,定期反馈教师的学习情况,督促教师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我校建立了一系列培训、校本研修和奖励机制,探索出了适合我校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研修模式,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质的改变,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升,教师教学先进、师德先进层出不穷。有1人在吉林省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有2人在吉林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教科研成果评为特等奖(龙井市只有5名,乡镇只有1名)、一等奖;有2人在全国首届中小学教师教科研成果评选中评为特等奖、一等奖;有2人在全国教育技术年会上被评为三等奖;还有多人在州、市举办的各类论文大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荣誉。三年来,在龙井市优秀班主任评比中1人次被评为“龙井市优秀班主任”。有28人次在龙井市特岗教师大赛、教学设计评比、说课比赛、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一、二等奖。
4.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为了激励教师从教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更加科学地认知自我。我校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公平公正”的原则,借鉴其它学校先进的评价机制,结合我校的实际形成了适合我校教师发展的考核机制,把教师考核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有效提升教师的工作效能。
二、教师队伍建设遇到的困难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建设遇到的困难有:
1.职业倦怠现象较重,自我更新意识较差。农村教师年龄偏大,接受新事物能力差,从事教改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学校教师的整体专业发展水平。
2.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主要包括相关学习制度、激励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教师考核制度,教师考核的内容不够全面;教师的评价结果使用效益不大,评优效用不突出,绩效考核问题更是难以说清。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生源短缺,优质生源外流的情况下,只能考核“面”上的东西,深层次的绩效问题尚需继续深入研究。
3.骨干引领作用缺失。目前我校骨干教师只有3位,分别是语文、信息、英语骨干,骨干引领示范作用缺失,导致教师队伍成长缓慢。
4.教师的理念需要更新。新课改在2001实施以来,全国都在如火如荼地实施、研究新课改,新课改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目前部分教师对于新课改还是持排斥态度,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三、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建议
1.完善激励教师成长制度。提高学校对教师管理的自主权,真正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最好是打破教师职务终身制。
2.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首先,教师的自我情绪调控是关键,需要教师善于倾诉,拥有健康的兴趣爱好,逐渐缓解自身的倦怠问题;其次,领导要民主治校,善于倾听教师的意见,了解教师的问题;再次,领导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帮助教师切实地解决问题;最后,了解教师的需求和问题,从教师的需求出发来施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中坚作用。学校要注重选拔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一定敬业精神、问题意识、创新能力的学科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辐射带头作用。
4.注重教师新课改理念的学习。首先,鼓励教师有计划的读书,领导带头读书,每天读10页,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对于优秀的读书心得予以表扬、奖励;其次鼓励教师自学新课改的理念,并组织教师交流研讨学习心得;最后要注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先进的理念。只有教师不断的读书、实践,才能不断地提升教师的素质。
第五篇: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措施,下面给大家分享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欢迎参考!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1
一、目标:
1.以“专业、智慧、奉献”为主题,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弘扬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
2.抓实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培养,提要求,压担子,使组长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发挥他们在学校整体工作推进中的桥梁作用。
3.强化青年教师培养,进行学校骨干教师新一轮申报,加快培养一批具有信念坚定、发展潜能大、后劲足、创新能力强的青年骨干教师。设立学校管理岗位的后备队伍,为学校中层干部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具体做法: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以“师德规范承诺书”为依托,使教师一言一行都能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带着梦想启航—杨浦区水丰路小学分校教师工作指南》为学习内容,组织教师再一次学习师德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重视身边教师的榜样作用,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主旋律,以年级组为单位,每月向全体教师介绍组内两位的“金爱心教师”,作为学期结束时评选校级“金爱心教师”的依据和人选。坚持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制度,学习形式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学原文与研讨交流相结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写出学习体会。
2.定期召开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会议,明确组长的职责要求,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做好学科的掌门人和全组老师的榜样。以创建巾帼文明岗为目标,形成团结向上,有凝聚力的团队,进行组室建设,形成各组特色,组内成员有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心情愉悦的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尽心尽力地完成好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3.开展新一轮的校级骨干、星级和新秀教师申报,加大校级骨干的奖励制度,每学年评选一次校级优秀骨干,在期末考核中进行奖励。设立学校后备干部培养计划,鼓励35周岁以下的教师勇敢走上管理岗位,选出3位教师进行挂职锻炼。每学年依据岗位职责和绩效对全体干部教师进行考核,根据业绩和教师特长形成校内合理流动,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4.配合教导处开展好青年教师汇报课竞赛。依托青年教师沙龙,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发挥青年人的科研先导作用,强化课题意识、研究意识、行动意识、成果意识,以科研促进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要求90后的老师参加研究生学历进修,完成学业的有奖励机制。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2为了进一步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根据教体局“3511”文件精神,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制定本学期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与任务
(一)培养目标
1、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使培养对象在教育观念、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高知名度。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科研专长,能在本校乃至镇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逐步使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过渡。
2、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在本校范围内具有指导、带头作用,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
(二)培养任务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再培养市级骨干教师1人,镇级骨干1人,校级骨干3人,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
二、培养方式
1、教师之间进行观摩和研讨学习;
2、外出去听优质课,参与交流研讨;
3、教师自身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
4、学校积极为骨干教师培养搭建平台,创设条件,推选有能力的教师参加各项活动。
三、校级骨干教师选拔条件
1、学历: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
2、师德修养:
(1)爱党爱国、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尽职尽责,能主动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2)能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亲近差生,坚持正面教育;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不体罚和变相体罚。
(3)端正教育思想,积极钻研教学业务、改进教学方法,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发展智能,提高教学质量。
(4)团结互助、平等待人、关心同事、助人为乐、诲人不倦。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虚心接受同志的批评意见。
3、基本技能
(1)熟悉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熟练掌握任教年级学科的教材内容,能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
(2)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教学计划,编写规范、实用的教案。
(3)能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简易的教具、学具、课件,并使用之辅助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好。
(4)能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独立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思维,训练能力。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有个别辅导。
(5)板书运用恰当,积极使用普通话。作业设计内容恰当、负担合理,批改及时而正确,并根据反馈信息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活动,教学效果优良。
4、教育科研
(1)积极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在学校名列前茅。
(2)近年内有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获县级或县级以上奖项。
四、具体培养措施
1、对已评上市级骨干的教师,学校进行跟踪培养,不断督促。宣传涌现的数名市级骨干教师的敬业、爱生、勤奋、进取的先进事迹,发挥他们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
2、学校为各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创造各种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为其成长提供舞台。
3、实行骨干教师带徒制,通过原有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使更多的教师成为校级骨干、镇级骨干、市级骨干。
4、学校坚持开展课堂教学“说上评”、“多媒体精品课”等活动,采取观摩教学、经验交流、信息反馈、展示成果、评议总结等形式鼓励并推荐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为他们展示教改成果提供舞台,创设竞争向上的氛围,促使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脱颖而出。
5、对一些教学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适时加压,让他们挑起教育教学重担,安排他们到高年级学,在学校教研等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发挥有教学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作用,让他们参与有关课题的研究,挑起教学科研的重任。同时,向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激励这些教师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五、激励保障机制
1、各级骨干教师具有指导培养下一级骨干教师(或教师)的义务,培养对象被评选为省、市、镇、级骨干教师的,对骨干教师进行奖励。
2、各级骨干教师在任职期间内,应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每进行一次考核。每评选一次优秀骨干教师。
3、骨干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课题的实验与研究,获国家、省、市、区科研成果的,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