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义犬复仇》教学设计
北京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义犬复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降 xiáng”)以及新词,认读4个字2.默读课文,学习简单的批注。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或情节,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感情。思品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军犬对主人的无限忠诚。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军犬文尔内对主人的无限忠诚。
教学难点:能有自己的话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或情节,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感情。查阅资料:搜集二战时期的资料。教、学具准备:搜集资料、课件的制作。教学课时数:2 板书设计: 13.义犬复仇
年轻健壮 训练有素 依恋而忠心
第 1课时 教学要求:
1. 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降 xiáng”)以及新词,认读4个字 2. 默读课文,学习简单的批注。
学生活动时间(约)34 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6 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板书:义
提问:谁认识这个字?你认为它是什么意思?可以让学生说说。
出示“义”的解释:①公正合宜的道理;②合乎正义或公益的。③情谊、正义。④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⑤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⑥姓。⑦意义;道理。
激发兴趣:了解了这么多它的意思,你认为“义犬”的“义”是哪种解释? 板书:犬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只有正义感的犬。板书13 义犬复仇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检查字: ⑴选择正确的读音:
管辖(xiá hài)铁链(lián liàn)惩罚(chéng chěng)给下面的字至少组3个词语:
链()()()丧()()()殖()()()辖()()()惩()()()罚()()()殖()()()某()()()⑵根据字的解释组词语:
役:①战事(战役);②指需要出劳动力的事(劳役);③服兵役:(现役、预备役);④使唤(役使、奴役);⑤旧日称役使的人(杂役)。
谋:①计划、计策、主意(谋略、计谋、有勇无谋);②设法寻求(谋职、谋幸福);③商议(不谋而合)。
xiáng(投降)
⑶多音字组词 降
jiàng(降落)3.学习词语:
⑴检查一些词语:忧心忡忡、忠心、恐怖、哀鸣 ⑵介绍一些词语:
文尔内:俄语是矢志不渝,立志永不改变。寒噤:因受寒冷或惊吓身体不由自主地颤动。纳粹、苏联卫国战争、盖世太保
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2.合作检查读课文。
3.默读课文,向想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 4.根据提示给课文分部分:
第一部分:年轻健壮,训练有素,对主人依恋而忠心 第二部分:壮烈牺牲,受了重伤,收养了它
第三部分:复仇那天(发现、出击、咬断喉管、受致命枪伤、死去„„)第四部分:运回祖国,守护主人
四、作业: 1.读课文。2.按照提示完成: ⑴选择正确的读音:
管辖(xiá hài)铁链(lián liàn)惩罚(chéng chěng)给下面的字至少组3个词语:
链()()()丧()()()殖()()()辖()()()惩()()()罚()()()殖()()()某()()()⑵根据字的解释组词语:
役:①战事();②指需要出劳动力的事();③服兵役:();④使唤();⑤旧日称役使的人()。
谋:①计划、计策、主意();②设法寻求();③商议()。
xiáng()
⑶多音字组词 降
jiàng()第 2课时
教学要求: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坚持正义反抗侵略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学生活动时间(约)34 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6 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 课,谁能根据课题简单的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13.义犬复仇
(课文讲述了军犬文尔内舍身为主人报仇的感人故事。)
二、初步了解文尔内
提示:文尔内是一条什么样的军犬呢?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学生默读课文,个人汇报:(文尔内是一条年轻健壮、训练有素、对主人依恋而忠心的军犬。)
(板书:年轻健壮、训练有素、依恋而忠心)
2.介绍相关的资料:提示:训练有素的军犬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学生介绍相关资料:
训练有素的军犬应该服从命令,有强健的身体、敏锐的嗅觉、听觉,还应有勇敢顽强的品质。
过渡语:战士把军犬视为自己亲密的战友。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战士对爱犬既严格训练又呵护备至,因此,军犬对它们的主人也是依恋忠心。让我们走进文章,去了解文尔内和他的主人——优秀军犬引导员斯达罗之间这份打动人心的感情。
三、抓住重点句,理解文尔内对主人无限忠诚的好品质 1.出示自学提示
“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自己尖锐的牙齿咬住了那只开枪的手。” 抓住重点词语“发疯似的”“扑”、“咬”体会:文尔内速度非常快、动作非常猛,因为主人倒下了,文尔内不顾敌人射来的雨点般的子弹扑向敌人,这时的文尔内已经急红了眼。
指导朗读:刚才描述已经使大家感受到文尔内对主人的忠诚,让我们读出来。学生自己练习读,然后指名朗读。狗嘴里仍咬着两根罪恶的手指头。
抓住重点词语:“仍”,体会文尔内对主人的爱,对敌人的憎;让学生出来。
“文尔内伤好后„„变得焦躁不安,老是挣脱链子,跑到斯达罗被打死的地方哀鸣不止。” 抓住重点词语:“焦躁不安”、“老是”、“哀鸣不止”体会文尔内对主人是依恋而忠心,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引导:请你想象一下此时文尔内的动作、神态、表情,用自己的话说说。
学生想象一下文尔内的动作、神态、表情,练习说几句话。(指导学生运用想象的方法,描述细节,加深对文尔内情感的理解。)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示范,让学生想象画面,例如:文尔内静静地趴在岩石旁边,微微的闭着双眼,它仿佛是太疲倦了。当它睁开眼睛,眼眶里早已浸满了泪水。它望着岩石,缓缓地抬起头,发出凄凉悲切的哀鸣。
指导朗读:让这感人的一幕静止吧,这份战友之间深深的情谊怎么能用语言来表达呢?谁愿意用朗读再现这份真情。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通过想象让情景再现。然后再让所有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再次读课题:通过阅读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文尔内的主人:(板书)壮烈牺牲,受了重伤,收养了它。再次读课题 “义犬复仇”
提示:文尔内主人被侵略者杀害了,文尔内负了重伤,我收养了它。从这时起文尔内心中埋下了复仇的种子,请同学们认真读书,找出相关内容,分小组讨论,要求先读书后讨论。
①哪段写的是文尔内复仇的那一天的情况?(10——17节)②文尔内是怎样替主人复仇的?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同学分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充分的读,展开热烈讨论。全班交流
引导:文尔内为主人复仇的情景十分感人,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读和讨论,找出你认为印象最深的情节段落,给我们汇报,抓住文中文尔内动作、神态、心情的描述加以体会。
出示投影片(11小节的情节)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情景:文尔内是怎样扑向那个德国人的? 引导:看着画面,指名读读11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边想象,体会文尔内当时是一种什么心态?
假如你是文尔内(扮演者)对主人依恋忠心,看到仇人,此时会怎么想? 换投影片,打出字幕,指名让学生读体会文尔内的心情。学生自由读、全体读
八年后文尔内受致命枪伤时: 这个人掏出手枪,边躲闪边开枪,虽射尽了子弹,可还是被狗咬断了喉管„„
文尔内八年前受重伤的情况下: 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用自己尖锐的牙齿咬住了那只开枪的手„„
按文尔内复仇的顺序列一个提纲: 以狗为线索:(板书)
替主人复仇那天(发现,出击,咬断后管,受致命伤,死去了)①发现情况—情绪激动、颤抖、命令失效 ②迅速出击—突然撒腿奔去 ③咬断喉管—猛扑
④受致命伤—目光盯着敌人,深仇大恨
⑤死去—平静、舔、喘
接着体会,把你学习后的体会交流一下 抓住重点词:“八年”、“一直”、“刻骨仇恨”
指导学生说:八年的时间这么长,文尔内想着复仇,一直在寻找仇人,将敌人的气味保存在头脑中八年,怀着对主人依恋而忠心,对敌人刻骨仇恨,并且等到了复仇的那一天。
文尔内是条狗,不是人,八年的事了,在人的脑海里都已模糊不清了,而这条犬却头脑清晰,想着寻找仇人,想着替主人复仇,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犬呢?
“忠诚的”、“信守不渝的”。不渝:不改变感情态度 继续读你最感动的部分,读出对狗的爱。老师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
小结:从文尔内替主人复仇,感到这是义犬。正因为是义犬,它才对主人依恋而忠心,替主人复仇。
这条军犬的故事发生在前苏联人民反抗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斗争背景,文尔内为之复仇的是被侵略者杀害的前苏联边防军战士,文尔内的故事便与反侵略者、反法西斯斗争结为一体,赋予文尔内以更为崇高的精神,这也就是它被称为义犬的原因。
再读题目: “义犬复仇”
(板书:8年、嗅、扑、咬、仇恨)
结合课外资料:请你简单的评价文尔内,或者对文尔内说一句话。补充课外资料: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气味在狗的记忆中能保存8个月。
(目的:通过评价或与文本对话,体会句子中表现的文尔内对主人无限忠诚,以及作者对文尔内的高度评价;注意学生语言表达是否通顺完整。)
四、总结全文的学习,加深对文尔内的了解
从文尔内不寻常的行为中,我们还能进一步了解为什么称军犬文尔内为“义犬”。读读课文的相关的内容,边读边思考。
„„嗅出气味是它有非凡的本领; „„保存8年之久是它对主人忠诚; „„仇恨敌人是它正义。
五、与写结合,激发学生感情
在依山傍水绿地上,在白桦林的掩映下,我们找到了卫国战士斯达罗和他那优秀的军犬文尔内的墓,在文尔内的墓碑上写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同学们,请你想象碑文是什么样的内容呢?想好后,写下来。
师:这条犬和它的名字一样,对主人忠诚,使人感动、敬佩,让我们永远记住它:一个正义的复仇之神!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狗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让我们来看一个义犬救主的故事,愿我们真心地爱护他们。(看时间)
六、作业
1.读义犬救主复仇的故事。2.简要复述课文
3.选择阅读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文学作品:《青年近卫军》、《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第二篇:北京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字经》节选教学设计
北京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字经》节选教学设
计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课文内容的层次。能力: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思品: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和事例,从中吸取对自己成长有益的内容。教学重点:理解字、词和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给课文正确地划分层次。查阅资料
教、学具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查阅有关资料。课件制作。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谁会背诵三字经?给我们大家展示一下。2.你对三字经还有哪些了解?给大家说说。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后经明、清学者补充。它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二、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一)检查预习
1.谁来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订正字音窦燕山读一声教五子读一声方少时读四声择邻处读三声。
2.俩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把“琢惰杼”等字音读正确。3.指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4.生字我们已经都认识了,字形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吗?
乃得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杼不要多写一撇。琢不要忘记写点。窦是上下结构,注意把字写匀称。
提起笔来把字组成词语写一遍。
三、看注释,查字典理解短文内容。1.自己看注释,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3.集体交流,理解课文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性:人性,天性。相近:相同;相似。相远;差别大。
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对儿童进行教育,他们善良的天性就会因为外界的不良影响而改变,对儿童进行教育,最重要最宝贵的规律就是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有良好的环境,曾经几次搬家,选择好的邻居居住、安家。有一次,孟子不好好学习,逃学回家,孟母十分生气地折断了织布机上的梭子,以此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窦燕山掌握了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因此,他教育出的五个儿子,都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材。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对儿女只是养活而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对学生光教育而不严格要求,是做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你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小时候不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玉石不经过打磨就不能成为有价值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知道做人的道理。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四、把课文连起来读一遍。
第 2课时
一、理清课文层次,练习把课文背下来。
1.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几方面来谈做人做事的道理的?
2.集体交流,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第一行)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
第二层:(2——5)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接受教育,教育者要讲究教育方法。第三层(6——10)人要学习,要知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3.指导学生按照层次背诵。
第一层比较简单,学生问题不大,直接比赛就可以。
第二层以提问形式进行背诵练习,如“人生下来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孟母是怎样教育孟子的?” 窦燕山教育成果怎么样?……”在此基础上男女生对背,最后进行背诵比赛。
第三层方法同上。
三、谈谈你学习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四、推荐三字经全文,让有兴趣的同学练习背诵。
五、作业:继续练习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第三篇:北京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母爱》教学设计
北京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母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 认读6个字。
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感动的情节,说出自己为什么感动。思品 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动物的母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感动的情节,说出自己为什么感动,感受到动物的母爱。教学难点 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动物的母爱。查阅资料 搜集有关爱的故事。
一、谈话导入
师:教师板书“牛”字之后,让孩子们说说,看到“牛”字,你的脑子里会联想到哪些词语?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和“牛”有关,读了课文以后,你对牛又有怎样的新认识哪?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 1.通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5分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放慢速度多读几次。边读边想想,文中的老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好吗?
2.交流初步感受
同学们,这是发生在一头的老牛身上的一个真实故事,读完课文后,咱们不看课文,在你的脑海中,还留下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生汇报,老师随机板书(如下),并让学生读读描写这个画面的语句。拦路索水 鞭打老牛 驻军送水 僵持不动 战士给水
3、理清课文脉络
刚才大家读了这些画面,看看能否给这些画面排排队,连起来说说这个故事讲的重要内容。
顺序:驻军送水 拦路索水 僵持不动 鞭打老牛 战士给水
三、研读体会
刚才,大家说了很多画面,那么,你觉得最为悲壮的画面,是哪一幅? 出示:搜集有关爱的故事。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还有哪些同学也划了这句?(英雄所见略同)没有划的同学老师建议你现在就把它划下来。
出示句子,齐读
抓住重点的词语进行指导体会:
“扬起”
提示:什么叫“扬起”?你能做一个“扬起”的动作吗?
别说抽打下来,光这个样子,我们看看都害怕。请你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老师给你读前面——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
“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引导:你们见过皮开肉绽的情景吗?我们想像一下,“皮开肉绽”在你的脑海中,是怎么样的情景?(皮破了、肉也露出来了、满是鲜血)
激发情感:如果你面前有一个皮开肉绽的情景,你敢看吗?
指导读出让人揪心的感觉。(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恼羞成怒”
怎样的才叫“恼羞成怒”,读出“恼羞成怒”。
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凄厉地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师:同学们,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老牛?(可怜)联系课文体会:
是啊!这真是一头可怜至极的老牛,可牛的主人为什么会 “恼羞成怒”呢?
“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惟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
师:所以主人恼羞成怒。
“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
师:所以主人恼羞成怒。
“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师:所以主人恼羞成怒
激发情感:我们再来读: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引导:面对飞奔而来的军车,老牛动了吗?面对骂骂咧咧的司机,老牛离开了吗?面对主人毫不留情地抽打,“皮开肉绽”的老牛动摇了吗?伤痕累累的老牛放弃了吗?可怜至极的老牛退缩了吗?同学们,此时出现在你面前的还仅仅只是一头可怜的老牛吗?(倔强、坚强、令人佩服)
指导读:就请你把老牛的倔强、坚强、令人佩服读出来吧!联系课文内容继续体会:
是的,这是一头可怜的老牛,是一头倔强的老牛,是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这只是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联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体会主人,为什么会这么狠心?
(极度缺水)
(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出示三斤水)
教师:就是这样的三斤水,是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就是这样的三斤水,是人们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衣,包括喂牲口的全部用水;就是这样的三斤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水,对于当地的人们来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这头老牛现在想要占用这珍贵的水,这怎能不使主人——恼羞成怒,再说主人为得仅仅是自己吗?纵使心中万般不忍,但为了大家,却又不得不狠下心来。
师:读,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师生接读:
师:我看见主人举起了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1下,2下,3下„„(生接着读)
师:主人更生气了,他的鞭子举得更高了,他再一次举起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5下,6下,7下„„(生接着读)
师:恼羞成怒的主人失去了理智,他使劲了全身的力气,狠狠得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10下,20下,30下„„(生接着读)
(范读)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老牛的倔强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人,那位运水的战士哭了,那位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一向视军队纪律为生命的战士,最后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
四、情感升华
他从水车上倒出半盆水——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老牛终于得到了三斤水——
配乐朗诵:“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说说你此时的感受,体会母爱的伟大。
是呀,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母亲啊!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老牛说吗?通过老牛你又想到了谁呢?
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此时心中最想说的话吧!
五、深情总结
同学们,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母爱是最惊天动地的,著名诗人汪国真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出示汪国真《母亲的爱》师生一起读(配乐朗读)母亲的爱(汪国真)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芨芨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烂漫 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平安、幸福、健康、长寿!
第四篇:南一于艳梅《义犬复仇》教学设计2返回
京版语文教材第10册第13课
《义犬复仇》教学设计(第2课时)
执教:南苑一小 于艳梅(2013年4月17日)【教学目标】 抓住文尔内的表现,体会文尔内对主人无比忠诚,对敌人无比仇恨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3、10、11、14自然段。
(缺少语言学习目标。可加:3 理解课文第14自然段写作者感受的作用。4 理解课文对德军军官的几次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
抓住文尔内的表现,体会文尔内对主人无比忠诚,对敌人无比仇恨的品质。【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尔内对主人的无限忠诚。【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义犬复仇》这个故事。文中的军犬文尔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军犬吗?(预设答案?)
二、学习课文(??),感受文尔内对主人的忠诚、对敌人的仇恨
自学提示:文章重点描写文尔内的哪几个表现?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学生自学,反馈自学情况
重点理解:
(一)阅读“咬断手指”片段,初步体会文尔内对主人的依恋、忠诚,对敌人的仇恨。
出示句子: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用自己尖锐的牙齿咬住了那只开枪的手……
1、学生自由读,谈感受。
(“扑到”“咬住”看出文尔内动作勇猛,突出了它对主人的忠诚,对敌人的仇恨。)
2、指导朗读。
(二)阅读“嗅到气味”片段,体会文尔内对主人的忠诚,对敌人的仇恨。
出示句子:文尔内今天的表现有些异常:走路很不安分,情绪显得激动,全身像发寒噤一般颤抖着,连我的命令也失去了效力。只见它紧张地嗅着空气和柏油路面,突然撒腿奔去。
(1)文尔内为什么这么激动?它可能会想些什么?(2)补充资料:将文尔内8年前后的样子作比较
8年前,他引导的那条名叫文尔内的狗,年轻健壮,训练有素。
8年后,它近来衰老得更厉害:它已经十岁,对狗来说,这可是古稀之年了,它一坐下来就睡觉,除了吻部之外,连躯干的毛发也变灰白了。(3)读补充材料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补充材料及谈感受”是否放到理解“复仇”时是更好?)
(三)学习“复仇”片段,深入体会文尔内对主人的无比忠诚、对敌人刻骨的仇恨
句子出示:……径直向一个德国人猛扑过去。这个人掏出手枪,边躲闪边开枪,虽射尽了子弹,可还是被狗咬断了喉管。重点理解:
(1)抓住文尔内的动作“猛扑、咬断了喉管”,感受文尔内对敌人的仇恨。
(2)文尔内复仇的这个场景并不是作者亲眼看到的,而是听值班军官说的,想一想这样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3)再朗读这句话,感受这种无限的忠诚。
三(四)、学习14段,感受作者内心的惊讶与感动。同时体会写作者感受的作用文尔内对主人的爱,对敌人的恨。
1、出示句子: ……文尔内竟能由柏油路面上的足迹嗅出了敌人的气味!这个人的气味在它的头脑里保存了8年之久!8年来它一直对敌人怀着刻骨的仇恨,并且等到了复仇的一天!(出示整个段落为好。)
2、读一读,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3、什么是不寻常?文尔内哪些行为是不寻常的?通过这些不寻常的行为你感受到什么? 2
4、教师引读以下句子:
a 寻常的狗,可能会从衣物或脚印嗅出敌人的味道,但是……
b 寻常的狗,一个人的气味可能会在它的头脑里保存一段时间,但是…… c 寻常的狗,可能会在一定阶段内对敌人怀着仇恨,但是……
5、如果删去这一段行不行?为什么?(答案?)
四
(五)学习课文7、8段,理解„„
1、敌人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文尔内对他的行为有着如此深刻的记忆呢?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提到了这个敌人?找一找,读一读。
2、写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答案?)五(六)小练笔
文尔内为了给自己的主人报仇,壮烈的牺牲了。本文作者“我”把文尔内的遗体带回了祖国,它埋在了斯达罗的身边。此时,假如你就是作者,你我就站在斯达罗的坟墓前,我你会对斯达罗或文尔内他说些什么?请你动笔写一写。(此处怎样指导?对“说的内容”有什么要求?)六三、总结学习方法
回顾课文,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尔内是一只忠义之犬。作者是怎样把这个故事将一只警犬写的得如此生动的呢?
把文尔内当作一名战士,抓住文尔内的动作,、神态具体描写。(答案只有这两点吗?)七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
2完成课上未完成的小练笔。
附:板书设计:(还应该板书什么?)义犬复仇
对主人
对敌人
无限忠诚 正义之犬 无比仇恨
忠义之犬
第五篇:北京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丰碑》教学设计
北京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丰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文章记叙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队伍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课文脉络清晰,它是以军长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军长的侧面描写来烘托军需处长的品质。
学情分析:
1.课文着力运用的人物刻画、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适于学生学习写作。
2.课文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课文塑造了两个干部形象,一个是对战士无比关怀的军长;一个是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的军需处长。这种忘我精神的渗透利于学生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设计理念: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整节课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学、会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在积淀语言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轻松地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军长的神态描写的分析学习,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学习,能理解“丰碑”的含义。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及对军长的描写,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媒体和资源:幻灯片视频短片 本课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重点品读.体会精神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体会军需处长 体会军长 深刻感悟军需处长 理解丰碑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以他们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丰碑》讲述的就是红军途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齐读课题 师:(课件出示红军队伍爬雪山时的视频)
看,这就是那只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此时的云中山早已被严寒冻成了一个大冰坨,战士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跋涉着,设想一下这支队伍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生1: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好几百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激情引入和直观的视频感知,把孩子引入到文本的意境中,把学生带到了艰苦的长征路上,这样声形并茂的引入,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达到“课伊始,情即发”的目的。
二、重点品读,体会精神(分析军需处长)
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这支队伍在前进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3——13段,边读边想。
生: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在严寒中冻死了的一位军需处长,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军需处长。
师: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详细地描写军需处长了? 生:是给大家发放物资,衣服的……第7自然段详细写了军需处长。师:默读这一自然段,(自学要求出示): 用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
在旁边做简单地批注。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读、画,钻研文本,推敲词句。
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是——
生: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师: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是——
生: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士借火。(冒号后面表解释说明,描写他神态的样子)
从“镇定、安详“引导孩子:对于当时恶劣的环境,能活下来已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了,对军需处长来说,他本可以凭着自己是“军需处长”的官职,穿上棉衣,不会冻死。透过“镇定、安详”那坦然自若的神态让学生明白:军需处长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为自己尽到责任,死而无憾!体会到军需处长那种“大公无私”的伟大精神。
师: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是—— 生: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师引导孩子:“单薄破旧”说明了他穿得既少又破,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他就是发放衣服、被褥等物资的,他本来有优势给自己穿最好的棉衣,甚至有优势多穿一件,但他却没有这么做……军需处长明明知道自己会冻死,却把棉衣让给了战友,让孩子从表面的理解词语到真正的发自内心的说出“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追问、评价,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读书、思考、品析,将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落到实处。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推想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发展语感。
师:(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图和第七段文字并配上舒缓的音乐)
下面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无比崇敬与怀念的心情,以低沉、舒缓的语调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生:齐读7自然段
三、侧面描写,体会精神(分析军长)
师:我们对军需处长这个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你发现了吗?作者同时还详细地描写了另外一个人物,谁?
生:——军长
师:请同学们画出描写军长神态的语句,归纳一下军长神态有哪些变化?
简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方法去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师:出示填空:当军长发现有人被冻死时,军长()
当军长知道他就是军需处长时,军长()
当军长眼睛湿润地久久地站在雪地时,军长()
当军长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的时候,军长()生:小组交流填空(悲愤)——(震惊)——(内疚)——(敬佩)师:军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谁来读读表现军长悲愤的语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生:读句子——感受到了军长脾气很大…… 师:“抽动”和“抖动”有什么区别?
生:抽动没有抖动程度深,抖动说明军长悲愤到了极点…… 师:读出悲愤的语气 生:读这几句
师:你还想读表现军长的那些句子?读出味道来。——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想读表现军长震惊的句子,说明军长……
我想读表现军长内疚的句子,说明军长……
师:他为什么愣住了?——前边还有一个“愣了一下”有什么区别? 生:第一个愣说明他很吃惊,第二个说明他很自责。师:谁来读读表现军长敬佩的句子 生:读句子,谈感受?
师:谁来当一下这个军长,把军长的感情变化读出来。生:读出来。
师:文章主要写军需处长,为什么还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军长呢? 生:从军长的描写可以表现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师:你知道这是什么描写吗? 生:侧面描写。(介绍)
师:是呀,此时将军的心情是多么复杂呀,既有震惊又有内疚,但更多的是敬仰,你自己也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此时此刻将军复杂的心境吧!
生:自读。
设计意图:理清军长的情感变化后,让学生满怀激情地朗读.通过学生那浓浓的情感,深
深的敬意让学生、老师、文本融为一体。那位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的形象就像一座晶莹的丰碑耸立于每位学生的心中。至此,学生的感悟水到渠成。
四、回顾重点,深入领悟。
师:通过对军长的语言、神态的刻画,更加突出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我们再来读读描写军需处长的那个段落。(出示第七自然段)
生:配乐,师先读——生接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时学生的读比第一次分析时的朗读应该更有韵味,因为这时的朗读孩子是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军需处长的伟大精神所在,带着的是发自内心的敬佩而读,从读中真正感悟到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精神。
五、题目连接,体现中心
师生配合: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住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师板画丰碑图)同学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丰碑”,在这里又出现了,想一想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引导:1.“丰碑”本来指什么?(指的是对死去的人立一个石碑,写上一些碑文)2.在文中指什么?(让学生感悟到军需处长冻死的画面就想一座丰碑)
3.最后讨论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透过军需处长画面的这座丰碑,让学生真正理解到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精神,他是军长、好战士心中的一座丰碑。)
设计意图:课堂虽已接近尾声,但此时学生内心的情感却在澎湃着,内心的激情却在涌动着,安排这样的环节就是要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倾吐他们对军需处长那份由衷的敬佩。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难点,使文章的中心也达到了一个提升。
师:这位军需处长为了战友们永远地长眠于雪山之中。他的战友能走出雪山、走向胜利吗?
生:能。
师:让我们带着战士那坚定、必胜的信念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话。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师:这段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改成陈述句)生:胜利一定会属于这只队伍。
六、环境描写,衬托人物
师:作者不仅描写了两个人物,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还有大量的环境描写,从书中找一找,生:找环境描写的句子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用这么多环境描写有什么好处? 生:恶劣的环境能突出红军的品质,能突出军需处长的精神……
师:我们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好处,有助于学生写作的积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七、总结全文,升化情感。
师:战士们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的这位军需处长却长眠于雪山之中了,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你想在碑上写什么?在纸上写一写。
生: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
设计意图:这样不仅让孩子写作得到了训练,而且还锻炼了孩子语言表达概括的能力,做到了读写结合,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其实更是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总结的一个考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一个升华。
师:让我们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吧,记住这个伟大的军需处长吧,记住这座晶莹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