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2020-01-29 15:3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草原》

课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宋耀华

官渡镇板桥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材分析

《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和人情美为一体的记叙性散文。作者用极精炼、极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内蒙古草原的奇丽景色,热情歌颂了蒙汉同胞间的深情厚谊。全文激荡着美的旋律。闪烁着民族团结的光彩。

3.学情分析

本课语言通俗易懂,对场面的描写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2.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通过朗读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课文生字、词语的把握,通过个人读、小组读、组词、解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测验。

评价任务二:检测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通过课下预习时同桌互读、课堂上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测验。

评价任务三:让学生感受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活动一

ppt课件出示本文14个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读准14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

活动二

1.ppt课件出示“渲染、勾勒”等词语,学生认读。

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完成目标一)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抓住要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环节三

品读课文

感受美德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完成目标二)

画出描写草原静态和动态美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领悟感情

讲读3、4、5自然段。(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3)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4)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学生感受到蒙汉之间的深情厚谊之情(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草原景色美:

进入草原

大、静、绿

接近公社

主人好客

蒙古包外

民族团结

草原人更美:

蒙古包里

亲如一家

蒙汉情深

告别草原

依依惜别

教学反思: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丝绸之路》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宋耀华

官渡镇板桥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2.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走进西部系列教材中的另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的、沟通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精读课文,篇幅不短,内容充实,课文讲述的内容年代久远,需掌握的东西较多。学生已经有四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学上通过读悟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及层次划分,通过文本的内涵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精读课文,篇幅不短,内容充实,课文讲述的内容年代久远,需掌握的东西较多。学生已经有四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学上通过读悟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及层次划分,通过文本的内涵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并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通过朗读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课文生字、词语的把握,通过个人读、小组读、组词、解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测验。

评价任务二:检测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通过课下预习时同桌互读、课堂上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测验。

评价任务三: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活动一

ppt课件出示本文9个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读准9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

活动二

1.ppt课件出示“矗立、凹眼”等词语,学生认读。

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完成目标一)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抓住要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环节三

阅读课文

感受画面

1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2.相机介绍: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3.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3)再读全文,谈感受。(完成目标二)

画出描写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图画的画面。(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领悟感情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完成目标三)

(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教学反思:

《白杨》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白杨》

课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宋耀华

官渡镇板桥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2.教材分析

《白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内容。本文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大戈壁的列车上,一位父亲与他的孩子们的对话。父亲望着窗外的白杨,借助白杨,热情讴歌了祖国边疆的建设者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无私奉献精神。

3.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都已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文中“父亲”的话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句子含义,我首先指导他们反复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话写出白杨的什么特点?它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通过逐句分析,最后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和生长特点(生命力强),并使学生懂得,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了解白杨的特点,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通过朗读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课文生字、词语的把握,通过个人读、小组读、组词、解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测验。

评价任务二:检测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通过课下预习时同桌互读、课堂上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测验。

评价任务三: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让学生感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活动一

ppt课件出示本文6个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读准6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

活动二

1.ppt课件出示“戈壁、清晰”等词语,学生认读。

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完成目标一)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抓住要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环节三

深入感知

自主探究

(一)体会新疆的恶劣环境。

1、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找出具体的语句。2、指名回答,有感情地朗读。3、大戈壁有什么特点?4、指导朗读,体会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恶劣。

(二)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要点把握:(1)茂盛、大:(2)生命力顽强:

a、抓关键词语体会它的顽强的生命力。出示:不管……还是……不管……还是……总是……那么……那么……

不……也不……b、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白杨生命力顽强的话语。

请用---画出具体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领悟感情

1、再次阅读爸爸的话,说说自己此时的感受。

2、爸爸在孩子们面前借白杨树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心愿,有什么目的?

学生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白杨

爸爸

(建设者)

小白杨

孩子

(接班人)

教学反思: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宋耀华

官渡镇板桥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这又是一篇歌颂新疆建设者的感人力作。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西部建设者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修筑了青藏铁路的故事。整篇文章充满了昂扬的向上精神和英雄气概。字里行间包含了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美。

3.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青藏铁路不是很熟悉,所以对于筑路工人所面临的困难,因为距离实际生活较远,也缺少体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当时环境的恶劣和条件的艰苦,为学生的理解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通过朗读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课文生字、词语的把握,通过个人读、小组读、组词、解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测验。

评价任务二:检测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通过课下预习时同桌互读、课堂上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测验。

评价任务三:体会精神,感受气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活动一

ppt课件出示本文14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读准14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

活动二

1.ppt课件出示“妖娆、狰狞”等词语,学生认读。

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完成目标一)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全班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抓住要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环节三

深入感知

自主探究

(1)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因为这里有三大难关: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

(2)为什么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3)你们说这是一批什么样的建设者?(勇敢的、坚强的、智慧的,不怕苦不怕累……)

(4)是啊,他们的确是一批勇敢坚强、充满智慧的青年突击队员。你们谁想成为这样的一名突击队员?我们就请这位突击队员来读1~2自然段,要读出你们的决心来。

(5)同学们,让我们也象这位突击队员一样“严阵以待”,准备迎接风火山的挑战。(齐读1~3自然段)

自己边读边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工程的艰难和建设者的勇气与智慧。(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领悟感情

1.(屏幕出示最后一个句子: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地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从最后的省略号里,你们读懂了什么?

2.想不想坐上这趟列车去拜访神秘的青藏高原?来吧,跟老师一起踏上这段神奇的天路。

3.面对着这样一群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写下来)

学生体会精神,感受气概。(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冻土区

风火山

恶劣气候

勇气 毅力 智慧

极度缺氧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习作一》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口语交际

习作一》

课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宋耀华

官渡镇板桥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走进西部”的有机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设计和讨论和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并开展活动,从而增进对彼此的相互了解。这次活动是学生自己设计并付诸实践的活动,通过他们自己的策划与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际的能力。随后安排的“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是与“手拉手”同学进行交往的开始,同时也是一次应用文的习作练习。

3.学情分析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交往的范围不广,缺乏手拉手的对象。本次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同远方的同龄人取得联系,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2、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3.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发兴趣

组织讨论

1.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说说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里?了解哪里?

2.如果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你觉得会有什么好处?你想要这样的一个朋友吗?

3.组织学生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

环节二

合作讨论

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1)首先写信,建立联系。(2)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3)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交流合作。

环节三

选择方案

付之行动

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好的是哪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们真的联系上了,成了一对好朋友,你们会怎么做?

教学反思:

《回顾

拓展一》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回顾拓展一》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宋耀华

官渡镇板桥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诵读优秀诗文。

2.教材分析

“回顾•拓展一”包括三个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交流平台是对本组四篇课文的内容的回顾与交流,本次交流应抓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西部的认识与感受;走进西部,要引导学生结合四篇课文和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对祖国西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西部大开发建设等方面的了解和感受。二是文章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的交流。这个交流的内容是两篇精读课文的表达特点,《草原》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白杨》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学习中的其他收获,如,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质疑、背诵、搜集资料等方面,只要有所收获,都可与同学交流。“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目的是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本单元的趣味阅读主要讲了标点符号的妙用。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故事的趣味。

3.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西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交流起来应该不难。但在交流从课文中学到的写法,并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时,可能稍有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加大比重,引导学生尝试运用。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通过朗读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课文生字、词语的把握,通过个人读、小组读、组词、解释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测验。

评价任务二:检测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通过课下预习时同桌互读、课堂上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测验。

评价任务三:让学生感受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交流平台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1)说说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的认识,比如: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识。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

课文的写法特点。

环节二

日积月累

1.导入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学生能抓住要点,整体把握诗句

大意。

环节三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4.教师提供故事: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6.小结。

教学反思:

下载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doc

    设计一 1、草 原 教材简析 这篇文章是走进西部这个专题研究中的第一篇文章,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来访各族......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5个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来访各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知识点 【原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