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种粮大户候章顺先进事迹
种粮售粮大户候章顺先进事迹介绍
候章顺,男,汉族,1974年7月12日出生。近几年来,在上级强农惠农政策的感召下,发挥自己特长,依靠科技致富,成了全县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并成立了武邑县顺天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周围村镇的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2011年候章顺靠租赁承包耕地600亩种植小麦、玉米,创下了年收入120万元的全村最高纪录,受到当地政府的表彰。
一、抓规模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
候章顺自务农后,清楚地看到,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数的剧增,土地无人耕种,“特色倒租”现象不断出现,更为严重的是不少耕地已出现瘦脊、荒芜不良迹象,他很心痛,于是2010年候章顺便试着租赁本村邻近几家耕地从事种植业,发展粮食生产,当年承包耕地500余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由于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成本较低,当年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尝到从未有过的甜头。这更加坚定了候章顺种粮的信心和决心,至2011年种植面积突破600亩,粮食产量达600000公斤,除少部分用于自食和市场零售外,其余大量卖给国家。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县广泛宣传和推广。在他的带动下,全县出现了近百农户实行规模经营,规模种植已构成我县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精选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
候章顺通过向县农牧局技术人员讨教,选用的小麦品种,均为符合国家优质小麦标准的济麦22等优质高产良种,并大力推行免耕覆盖播种技术。大大提高了小麦单产,较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5%,同时,所产出的小麦、玉米质量在全县处于上乘,市场畅销,价格比常规小麦高出10%以上。候章顺全部按高于市场5%的价格出售,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和赞誉。极大地促进了该村农户种粮的积极性,稳定了粮食生产大局,多次获上级的表彰。
三、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农业生产机械化
候章顺在租赁耕地面积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候章顺萌生了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念头,主动找到农机部门联系,谈了自己的想法,农机部门的领导听后非常重视,立即派出技术人员到该村实地考察,推荐适合该村田间机械作业的机具,候章顺先后筹资20多万元购进了大型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等机具6台套,进行田间机械化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缓解了劳动力匮乏的矛盾。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候章顺的带动下,通过自筹资金,县农机部门补助,先进购进了小型收割机、化肥深施器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机具共80多台(套)。探索出了适合该村农业生产田间机械化作业的新路子,机械化田间作业的推广运用,增强了该村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年机耕作业面积可达38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00%,居全县第一位,这是候章顺在规模种粮生产的重大贡献,他把农户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经营水平,对助农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推行秸秆还田技术,降低种粮成本
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候章顺在农机部门的技术指导下,每年收获后留下的秸秆就地粉碎还田,这样既 疏松了土壤,避免耕地板结,同时腐烂的秸秆可提高土壤的有机含量,增强土壤肥力,从而降低化肥的施用量。候章顺的这一举措,也获得了该村农户的积极响应,对提高粮食产量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发挥优势,带动当地粮食生产发展
小麦、玉米种植规模的扩大也惠及周边农民,一是解决部分劳动力少的农户小打小闹种田效益低的问题;二是一年用工量达到100多人,增加了部分农民的收入;三是大规模种植小麦、玉米取得了成功,对于周边的村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许多农民通过多种形式相继搞起了小麦、玉米规模种植,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候章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着自己的价值,我们相信,候章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二篇:种粮大户先进事迹
马生科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回族汉子,引领一帮农民共同发展马铃薯产业,让山区农民种植的“土豆”走出家门,挤进城市,跨越国门,变成他们赖以脱贫致富的“金豆豆”。
1、情系农村,务农爱农。
固原市原州区位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使马铃薯成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受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马铃薯产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仍不明显,农民想靠种马铃薯发财只是个梦!带着这个问题,马生科没有沉默,他走南创北,进村入户,了解缘由,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地马铃薯品种单一且老化,产量偏低,加之外运渠道不畅,商品率价值很低,导致种植户增产不增收。做了多年小杂粮贩运生意的马生科深知,要想让马铃薯升值,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文章:第一要提高马铃薯单产,提升品质;第二要疏通外运渠道,打开销售市场。就这样,这位饱经风霜的回族庄稼汉子,本着吃苦耐劳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带着一方百姓开始做马铃薯文章,继而为六盘山区农民撑起了一方天地。
2、科技支撑,典型带动。
他在几年的组织运销中发现,六盘山区马铃薯品种单一,性能老化,抗逆性差,产量普遍较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买不上好价钱。XX年,他率先从甘肃、青海等地引进了 “陇薯6号”、“青薯168”等马铃薯新品种,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在原州区头营镇建立了千亩种薯繁育基地。当年繁育基地喜获丰收,亩产量达到XX公斤,比传统种植提高了2倍,且品质优良。几年来,他先后引进适合当地耕种生产的中、晚熟马铃薯优良品种20多个,年均推广优良品种种植面积4万亩,亩均增产380公斤,增收912元;特别是引进的航天育种“黑美人”马铃薯种薯,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值,目前市场价10-20元/公斤,而普通品种马铃薯市场价1-2元/公斤,是普通马铃薯价格的10倍。同时,他先后组织农民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10余次,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发放技术培训资料17000多份,内容涉及脱毒良种选育推广、机械化播种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保鲜贮运等一系列推广体系。通过科技培训推广,有效提高了薯农的耕种管理水平为提升当地马铃薯产业升级增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带动促进农民科学种植马铃薯,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租赁土地XX亩,建设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当年产种植4000吨,为广西福建提供优质马铃薯籽种1200吨。XX年,承担实施了原州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三级体系建设”项目,在原州区流转土地8100亩、订单种植XX0亩,生产原种300吨、一级种薯5000吨,为当地三级种薯繁育起到了带头作用。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中河村、丰堡村、高坡村流转土地4600亩,在彭堡镇闫堡村租用土地1000亩,自建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实验田及轮作倒茬用地;基地建设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测土培肥等进行田间管理。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流转土地8300亩建立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种植品种以青薯168、青薯9号、庄薯3号、宁薯12号等优良品种为主,全部实行标准化、机械化及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建成了集全程机械化作业、起垄化种植、配方化施肥、节水化灌溉、规范化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生产马铃薯鲜薯总产量达到3320万斤(折主粮664万斤),平均亩产4000斤以上,粮食的商品率达到85%以上,优质专用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机械化覆盖率达到100%。基地先后被国家、自治区确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观摩点,XX年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基地”,XX年,该基地被确定为原州区第一家供港蔬菜基地,也被确定为全国马铃薯产业大会观摩点之一,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肯定和好评。
3、开拓市场,助农增收。
为畅通马铃薯销售渠道,创建外销网络,XX年,根据市场需求,他带头成立了固原市马铃薯外运协会,发展会员148家(人),其中,团体会员18家,经济人、种植大户130人;他多次前往国内外市场考察,陆续建起了马铃薯销售窗口,XX年,通过铁路、公路,向全国10多个城市、100多家市场,组织外运马铃薯鲜薯22万吨;XX年,向广西、福建供种3000吨,国内购销马铃薯外运马铃薯6000吨,出口德国4.5吨,马来西亚的58吨。如今,马铃薯产品已走出国门并远销马来西亚、中东、欧洲等国际市场,累计完成外销出口量7000余吨、实现创汇200多万美元。注册的“六盘山”牌马铃薯商标先后取得宁夏名牌产品证书和著名商标;XX年获得“绿色食品”证书,XX年获中国国际第十一届粮油博览会金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艰辛的创业历程,使马生科变得更加成熟和老练;成功的收获,使六盘山区的农民得到了实惠,也使固原市马铃薯(农产品)外运协会名声大振。XX年,他被自治区粮食局评为全区订单农业“订单粮食先进个人”;XX年,被科技部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授予《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XX年,固原市人民政府授予“马铃薯销售大户”、被评选为“宁夏XX经济人物”;被宁夏回族自治区50大庆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12月被评选为政协委员;XX年,被中国穆斯林协会评为“中国杰出穆斯林企业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固原市人民政府授予 “产业发展带头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面对荣誉,马生科没有骄傲,而是默默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事业中。
第三篇:种粮大户典型先进事迹
**县2011种粮大户**先进事迹
**,男,**族,1950年5月2日出生,初中文化,曾任乡村团总支书记,于1978年至今一直务农,现在是**乡塔拉村村民。近几年来,他积极响应党的粮食安全生产号召,自2007年至今连续4年一直种植小麦,在他的的带领下,不仅自己跃上了种粮大户之列,而且带动全村15户,120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涌现出了年播种1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0户,粮食生产在该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抓规模种粮的新格局。
2011年**一家靠种植小麦创下了家庭年收入达150000元的全村最高水平,450亩全部种植小麦,粮食总产高达202.5吨,均亩产450公斤。
**一家共4口人,由于自己忙于村里的事务,妻子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呢。其主要先进事迹表现如下:
一、该同志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备了一个种粮大户应有的基本素质。该同志将450亩全部耕地全部从事粮食生产,得到了县乡两级政府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生产过程中村领导及时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通过平时的接触,我们也了解到**同志一直是一个工作勤奋、诚实可靠、遵纪守法、非常注重自身修养的人,他深知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搞好生产的重要性,遵循“与邻为伴,与人为善”的原则。他在生产上全部聘请当地农民,工价公正合理,及时兑付工钱,从没有欠过农民一分钱,使当地农民能得到一份不错的务工收入,近年来,**同志与当地农民相处一直非常融洽,亲如一家。“大好人一个”---这是当地百姓对**的由衷赞叹。由于各项工作表现突出,规模种植效益和辐射效应显著,**同志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自1978年开始务农以来,近年来他清楚地看到,由于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明显较高于粮食种植,导致种粮面积不稳,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于是,他从自己做起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将450亩耕地全部用于小麦种植,由于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成本较低,近年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从此以后,他坚定了种粮的信心和决心,至2011年种植面积450亩,粮食产量达202.5吨,除少部份用于自食外,其余大量卖给国家,仅今年销售给本乡粮站达180吨。
二、精选良种,大力推广农业科学实用技术。种植面积确定后,最大限度追求产量是每一位种粮农户的心态。如何抓好粮食优质高产,**靠的是两点:一是选种;二是农技措施。历年来,他通过向县农业局技术员讨教,选用的小麦品种,均为优质高产品种,分别为新春6号、新春17号等优质高产良种,并大力推行小麦高产攻关栽培等先进的农艺措施。大大提高了小麦单产,较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0%,同时,所产出的小麦质量在全县处于上乘,市场畅销,实现小麦创收40余万元,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和赞誉。该村由于**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从而促进了该村农户种粮的积极性,稳定了粮食生产大局,为本地粮食生产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大投入,实施粮食生产机械化田间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张支书在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增多的情况下,为积极解决小麦收割时节劳动力严重匮乏和农机具紧张的矛盾,他主动找到农机部门联系,道出了规模种粮的苦衷,谈了自己想利用农机种粮的想法,农机部门的领导听后非常重视,立即派出技术人员到该村实地考察,推荐适合该村田间机械作作业的机具,**通过自筹资金,县农机部门补助,先后筹资38万多元购进了收割机2台,东方红1台,天托804、404各一台等机具5台套,进行田间机械化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缓解了劳动力匮乏的矛盾。探索出了适合农业生产田间机械化作业的新路子,机械化田间作业的推广运用,增强了该村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他把农户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经营水平,对助农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重视粮食生产,更注重对土地的珍惜,每年除种小麦外,凡是能利用的麦田,还要种上冬菜和绿肥,不让土地闲臵。
五、大力推行秸杆还田,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种粮成本。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在农机部门的技术指导下,每年收获后留下的秸杆就地粉碎还田,这样既疏松了土壤,避免耕地板结,同时腐烂的秸杆可提高土壤的有机含量,增强土壤肥力,从而降低化肥的施用量。他的这一举措,也获得了该村农户的积极响应,对提高粮食产量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种粮大户**的先进事迹,让我们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央历来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并相应出台了许许多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优惠政策,今年初,针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又出台了“一号”文件,其目的就是让广大农民像**那样走上致富之路。
****乡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文档种粮大户闵中云先进事迹
种粮大户闵中云先进事迹 闵中云男苗族1954年11月出生于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坝盘乡挂扣村普通农民家庭。初中文化全家5口人劳动力4个其中女劳动力2个。初中毕业后因家庭困难没有再上学一直在家务农。二OO一年闵中云开始从外出打工人员手中承包土地进行粮食专业生产到二OO四年共承包土地46.3亩收获粮食24464.40公斤人均生产粮食4889公斤人均纯收入6840元。他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金桂725、Ⅱ优57等优质稻走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的路子率先进行订单生产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提高了周围群众的种粮积极性。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多种粮种好粮让更多的人吃上他生产的优质稻米。同时他也希望更多的农民朋友像他一样通过种粮赚钱通过种粮发家致富。如今他已成为江口县典型的种粮大户。实现了他种粮能赚钱致富的心愿。二OOO年江口县粮食市场疲软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挂扣村外出打工青年农民骤增。有的土地荒芜有的庄稼种后无劳动力管理严重影响了挂扣村的粮食生产。闵中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与土地打了20多年交道的闵中云盘算着这么好的地荒芜了多可惜啊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粮食市场的疲软应该是暂时的。古人曾说“逢俏莫赶逢疲莫懒”我何不把外出打工人员的土地承包过来既使 2 他们能安心地在外打工又能增加我的收入。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女儿、女婿。大家一致认为全家4个劳动力光种自家的三、四亩责任地劳动力有多的适当承包点土地耕种是可以的。二OO一年春节闵中云与外出打工回家过节的闵小平、闵学富、闵中和谈好以每年每亩200斤稻谷为租金签订了16亩土地5年的转包合同开始他专业生产粮食的征程。在没有增加机械设备的情况下一家突然增加16亩土地耕种谈何容易。全家4个劳动力披星戴月不辞辛劳农忙时季请来亲朋好处帮忙请零工。一年下来收粮食8060公斤平均亩产453公斤。粮食增产了单产也不低但一算经济帐大吃一惊纯收入增加不到一千元不如一个劳动力做两个月的小工。粮食自己吃不完但短时间也卖不出去。亲朋好友埋怨他“你种粮我达到你受累”村民热嘲冷讽他“想种粮发财到头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面对这一切闵中云沉思“放弃粮食生产吧和乡亲们定的是五年转包合同自己违约。继续干下去得不偿失怎么办”闵中云再次拿起帐本算起了收入、支出帐发现在支出中人工工资过多化肥、农药实施量过大。自己种植的水稻都是一些常规的杂交水稻价格偏低。心想要是能够减少工人工资减少一些化肥农药的投入种优质稻还是可以赚钱的。但要达到这一目的只有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提高机械化程度。3 二OO一年十二月的一天闵中云带着期盼带着期望来到了江口县农业局。农业局领导根据他提出的问题组织农技、土肥、植保、农经、农机技术人员与闵中云一起开了个座谈会。会上闵中云提出请各位技术人员为他想出一个减少水稻生产成本增加收入的法子。农业局各专业的技术人员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化建议。一是建议种植优质杂交稻二是采用抛秧三是实行平衡配方施肥四是实行病虫综合防治五是购买一台旋耕机六是采用机械收割七是冬季种植绿肥八是实行订单生产。闵中云带着农业局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化建议开始了二OO二年的备耕工作拿出家里仅有的5000元存款向亲朋好友借了3000元购买了一台旋耕机以及抛秧育秧盘„„与农机中心签订了机械收割合同与梵净山优质米加工厂签订了8000公斤优质稻生产合同。万事齐备只欠东风。二OO二年三月农业局派出农技人员和农机技术人员为闵中云作技术指导各个环节按照技术规程办事。功夫不付苦心人二OO二年粮食产量达到10240公斤比上年增产14.6。纯收入比上年增加4342元。尝到种粮甜头的闵中云逐渐扩大种粮面积二OO四年扩大到46.3亩总产24464.4公斤订单生产2000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6840元成为江口县典型的粮食生产和销售大户。一诚心、热心、积极发展粮食生产。闵中云不是村长也不是村支书但他却不是村干部胜是村干部。每年农业局干 4 部下乡蹲点他都热情欢迎。农技干部挨家挨户作宣传发动推广先进适用栽培技术他必定从早到晚陪同因为他心里想到的不仅是自己要科学种田更希望周围的农民朋友也能搞好科学种田。农技干部召集村民开技术培训会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坐在第一排的位置聚精会神地聆听。村民中有思想不通、不乐意接受新技术的他帮忙做动员工作有没领会技术要点的他用认真听讲、勤奋实践得来的知识无私地帮助别人弄懂。在生产过程中他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土、肥、水管理不偷懒不懈殆。坚持良种良法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由于他的勤劳加智慧获得粮食单产528.3公斤的好收成县农业局农机中心的领导也用免费帮助他机械收割水稻的方法来勉励他“学科技、用科技”争夺粮食高产优质的诚心和热心。二无私、诚信带动周边农户科学种田闵中云虽然已经50岁了但他却比许多年轻人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每年农业局安排在他那里的品比试验他都欣然接受在试验中有的品种因为适应性差或者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栽培条件而导致减产农业干部按惯例要对他进行补偿的时候他都说“我不要你们补钱那样就见外了。我把你们当作亲人让我和你们一起做点事筛选出哪些品种适合我们这个地方哪些品种好我们老百姓照着买买到放心的品种我只有高兴的份哪儿会要你们的钱。”一席话说得农业干部们心里热乎乎的。还有农业局土肥站的同志想在他那里做点施肥试验旨在摸索出一套 5 科学、合理的施肥模式避免肥料投入增大后由于用得不好带来的浪费和污染。他干脆地说“要得要得你们就象抓药一样拿个方子给我就行了我不用你们买肥料保证按你们的办法做不打折扣。”土肥站的同志觉得过意不去他又说“我相信你们你们也相信我嘛。这几年你们帮助我有了好收成收入增加了我就当是报答你们。看得起我呢就定下来了。”闵中云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无私、诚信的人他良好的公德意识确实也感染了一些村民大家纷纷消除成见乐意跟农技干部聊天了乐意跟干部们接近学技术了。挂扣村的粮食生产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产量上去了被县里评为“粮食生产优质高产示范村”。由于闵中云好学习意识新他在村里率先实行订单生产这样他一年就向订户出售粮食20000公斤保证了自己收入稳定增长用一个农民的脚踏实地为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中央一号文件贯彻实施后闵中云的干劲更足了他说“我是赶上了好时候。我现在恨不得一年多种几季粮食。让我们国家粮食吃都吃不完再卖到外国去。我明年还想种一些更好的品种现在我只能进行初加工我以后还希望有能力进行深加工生产出好的粮食产品卖个好价钱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我们祝愿闵中云早日成为粮食生产大户祝愿他的生产、收入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二申报2004年粮食生产管理先进个人基本情况表 贵州省自治区、直辖区铜仁地市江口县市坝盘乡镇挂扣村 姓 名 闵中云 性 别 男 民 族 苗 出生年月 1954年11月 政治面貌 文化程度 初中 家庭地址 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坝盘乡挂扣村 邮政编码 554400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0856—6742228 家庭人口 5人 家庭年收入万元 5.65 承包地面积亩 46.3 播种面积亩 46.3 粮食面积亩 46.3 粮食产量吨 24.46 粮食单产公斤/亩 528.3 粮食商品量吨 20.5 农机拥有量台 1 分品种粮食作物面积、产量亩、吨 水稻35.3亩19.46吨玉米11亩5吨。事迹简介 闵中云从二OO一年开始转包外出打工人员承包地进行粮食生产二OO一年种粮食面积20亩二OO二年种粮食面积20亩二OO三年种粮面积42.6亩二OO四年种粮面积46.3亩总产24464.4公斤订单销售优质稻20000公斤人均纯收入6840元。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意见章 年 月 日 农业部审核意见章 年 月 日 三发展粮食生产大户审批表 申报单位贵州省区、市江口县市坝盘乡镇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1、户主姓名闵中云 家庭成员人数人5 2、2004年粮食播种面积亩46.3 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亩42.6 不同粮食品种细分2004年水稻35.3亩玉米11亩2003年水稻35.3亩 玉米7.3亩。3、2004年粮食总产量公斤24464.4公斤 2003年粮食总产量公斤21830.4公斤 不同粮食品种细分2004年水稻19464.4公斤、玉米5000公斤 2003年水稻18880.5公斤、玉米3217.6公斤。
4、粮食单产公斤/亩2004年528.3 2003年512.5
5、本售粮数量公斤20500公斤 不同粮食品种细分稻谷18460公斤、玉米2040公斤
6、所用品种名称及种植面积水稻金优725、两优363 玉米临奥1号、农大3138
7、家庭人均纯收入6840元
8、新技术传播主要途径和效果自己首先采用新品种、新技术
带动周边农民种植收到良好效果。
第五篇:种粮大户先进事迹杨金平
免费
分享
创新
种粮大户先进事迹杨金平
杨金平作为一个生在黄河岸边,长在党旗下的新时代农民,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当他看到家乡的回族乡亲们年年月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但却只能够养家糊口,水丰草茂的土地、贫穷落后的现状,让他彻夜不眠。经过深思,他下定决心在这片沃土上干出一番事业。
他的家乡处在沿河一带,有着土地宽阔和水资源丰富的地理优势,长年种植水稻,但是由于户均土地面积较大,大部分农户在水稻种植上一直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土地利用率低、科技含量低,水稻种植存在品种混杂、经营管理粗放、劳动力投入大、水稻加工销售困难等诸多问题。为此,他经过多方考察、论证,筹集资金360余万元,征地10余亩,建起了金贵镇最大的一家精米加工厂。他紧紧围绕水稻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服务功能,推进社会化、市场化进程步伐,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效率,增加了收入,促进共同致富为宗旨,在本村及周边地区开展耕整地、种植、耕作、收获、加工、销售、管理、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等综合服务。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他注重广大回族群众的利益,托管农户的耕地,综合应用农艺与农机配套栽培技术,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水稻亩产达600公斤以上,而且负责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6分钱进行收购加工。农民耕地托管后,减少了农民田间劳动力投入,将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副业创收中。为了解决剩余劳动力,他雇佣部分农民参加土地托管,并付给相应工资,这样农民在自家的土地上劳作,却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种种合作关系,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2005年至今累计完成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5万亩,为当地农民新增收入300多万元。
多年来,通过在通昌村回族聚集区大力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仅为当地农民乡亲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在提高农业标准化作业水平、推进粮食作物的区域化种植、规范化经营的过程中,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特别是将农户散种的耕地通过托管的方式,将耕地整合连片,采取统一整地、统一耕作、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等一条龙的机械化作业,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模式,便于大型农业机械田间作业,提高了机具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省了劳动力。实施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和
免费
分享
创新
粮食加工,使粮食生产进一步规范化,提高了粮食的品质,并通过加工营销打造了优质米品牌,开拓了农产品市场,有效解决了水稻产前、产中及产后的一系列影响产业发展的问题。因此,他的这种生产模式,是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对引导农民从传统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向现代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项目带动,示范、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适用的农业机械,既发挥了机械化作业、组织化生产的优势,又达到了节本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为推广示范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搭建了一个平台,而他自己也已成为一个展示先进生产力的窗口,并得到了包括自治区主席及市县农业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贺兰县因此将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确定为重点建设项目,以推动全县水稻机械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2009年-2011年,通过土地流转,每年种植水稻5000亩以上,其中,2011年种植面积达到8600亩,亩产达650公斤左右,实现了连年增产。
杨金平同志不忘美化家乡、绿化家乡。今年,借环境卫生整治的东风,投入10万余元,对二排沟北侧村庄道路进行铺垫土方、石子硬化路面,并对路北墙面进行粉刷,使过去二排沟北侧脏、乱、差的面貌得到了改观,受到县、镇领导的高度赞誉。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把在这片黄土地上辛勤劳作多年的父辈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是杨金平一生最大的梦想。杨金平的辛勤劳动和付出,先后多次受到自治区、银川市和贺兰县的表彰和高度评价。2006年,被自治区授予“宁夏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荣获第二届“银川市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被贺兰县评为“科技推广带头人”,“水稻旱育稀植全程机械生产示范”项目荣获贺兰县“科技进步”三等奖;被评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头人”称号。
该同志在近年来为为周边农户做出了榜样,为水稻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表率,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ianjinshi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