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模式研究
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模式研究
为了全面了解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大限度地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与功能,我们在省工商局对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全面统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典型调查,分析目前省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四种典型运行模型,归纳发展特点,提出了发展对策。
截至2011年12月底,山西省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41 008个,比2010年增加9350家,是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 000个目标的3.117倍。合作社成员数达305 179万户,社员出资总额达332.64亿元,发展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合作社在全省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省市县三级财政扶持资金分别达到1 400万元、1 745万元和1 659万元,从产业分布看,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遍布种植、养殖、农机、林业、植保、技术信息、手工编织、沼气服务、农家乐等农村各个产业。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典型模式
1.1 能人带动型合作社
农村能人或经营大户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由农民企业家或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能力的种养大户、运销大户、农民经纪人等牵头组建并组织运行的合作社。这是目前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模式,我们以新合作核桃专业合作社为例,做简略分析。
1.1.1 组建背景及发展历程 新合作核桃专业合作社是汾阳市第一家规范的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7月,在山西省汾阳市供销合作社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农民经纪人王志霞组建,吸纳当地14个核桃购销经营户和市供销社加盟,吸收社员股金50万元,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以核桃、核桃仁加工购销为主,兼营土特产干鲜果品加工购销。目前,合作社已经扩展到105个成员,注册资金增加到300多万元,固定资产达到366万元,核桃产品遍布全国10余个省市,年销售额达到1 500万元以上。
1.1.2 合作社的运行和管理、绩效 新合作核桃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壮大阶段,主要表现在: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经营管理和民主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在2006年春节后行情下跌,合作社领导积极与外地客商广泛联系推销产品,为社员减少损失2万余元。1.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合作社面临着治理结构的问题。其主要的缺陷表现在:一股独大问题,股权结构的集中化与决策权的集中化;信息不对称问题;骨干社员对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起决定作用。二是服务功能单一。新合作核桃专业合作社目前仍以加工和销售为主。
1.1.4 小结 新合作核桃社由能人王志霞和核桃营销大户联合成立合作社,易筹集较多注册资本,形成较大的经营规模。这种模式围绕能人形成权威中心,减少决策成本,经营获利能力较强,是其吸引农民参与并能够比较稳定发展的原因。但这种带有很强的能人依托型性质的合作社,其创立和发展离不开能人,容易出现能人对组织的决定性作用,普通社员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失去合作社本身的意义[1]。1.2 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社
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社是指由龙头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农民提供场地、原材料、劳力等组建的合作社。以大象禽业有限公司为例,我们做简略分析。1.2.1 基本情况 文水县大象禽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山西省规模最大的集种禽繁育、饲料加工、肉鸡(肉鸭)屠宰、蛋品贸易、种猪繁育等五大板块和多条产业链为一体的畜禽业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一直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公司+农户”、“契约+服务”为发展模式。1.2.2 大象村肉鸡饲养专业合作社的成立 大象村的肉鸡饲养合作社是由大学生村官、时任大象村村委主任助理的贺欣欣主动与大象禽业公司联系,提出了农户联合互助的模式,在2007年底成立的。由贺欣欣牵头,20余户农户参与。“十一五”期间,由大象禽业有限公司扶持帮建的合作社就达28家。有效降低了单家独户养殖的风险,基本实现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合作社,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网络。
1.2.3 龙头带动型合作社发展优劣势 优势:专业合作社依托国家级龙头企业而成立,使分散弱小的农户结成了互利互惠的共同体,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化发展。同时改善农民市场交易地位,利用龙头企业的组织优势,合作社从原材料购买到农产品销售都可以与交易对方实现公平交易。劣势:第一,处于强势地位的龙头企业更多地关注企业效益最大化,当企业利益与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牺牲农民成员利益。第二,农民在这种合作社内部的谈判地位仍然低下,难以平等分享合作经济组织收益。
1.2.4 小结 在探索农村经济体制和机制创新中,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壮大的农2 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载体、好平台,优势多、效益大,但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一是龙头企业牵头带动而建立和发展的合作社还很少;二是龙头企业直接与农户对接并不是最佳的发展方式,从长远来看,应该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代表其自身利益的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公司+合作社(如协会)+农户”的组织模式。1.3 农机服务带动型合作社
这种模式的发展大部分主要以农机大户带动型及营机户入股型为主,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玉丰农机合作社为例,我们做简略分析。
1.3.1 基本情况 稷山县玉丰农机合作社始建于1995年,2008年正式注册登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形成集农机作业、农机修配、农村运输、燃料自给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合作社入社成员21户,专业技术人员10人,各种农机具39台件、各种配套农机具30台件;配套办公、机库、维修车间等建筑设施面积1 500余m2;固定资产300余万元。已成为稷山县规模最大、农机作业服务项目最多、农机服务辐射面积最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
1.3.2 运行管理与绩效 目前玉丰农机合作社还处于发展壮大阶段,主要表现在第一,比较完整的运行机制。合作社管理“四化”新模式(即上岗执证化、操作安全化、服务优质化、分配激励化)和创新的工作机制,使得合作社走出了一条机械化生产、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子;第二,合作社服务功能单一。合作社目前只提供农机作业、农机修配、农村运输等服务项目,有关农机液肥喷施、机电节水微灌、农产品初加工等农业机械辅助项目还没开展。
1.3.3 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模经营面积小,大型机械不易操作;二是缺少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民作为合作社管理人才,内部结构不紧密,管理松散;三是机械用油、零配件、雇工等成本大幅上涨,导致机械作业效益下滑;四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农机投入仍显不足。[3] 1.4 村级组织与工业企业联合办合作社
以西六支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为例,我们做简略分析。
1.4.1 基本情况 西六支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5月正式成立,现有社员460户,是全省首家以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的专业合作社。社员以土地承包经3 营权入股,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形成集中连片的140 hm2土地规模经营。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高标准的40 hm2日光温室大棚,26.7 hm2拱棚,60 hm2良种培育基地,13.3 hm2特色果业基地以及蔬菜育苗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在合作社建设过程中,各级相关部门提供了补贴和贷款支持。
1.4.2 合作社的运行、管理与绩效 合作社处于发展壮大阶段。一是形成了比较民主的管理体系。二是较为规范的运行机制。在组织管理上采取“民主管理,股份经营”;在管理方式取采取“六统一分,科学运作”,即统一规划、统一供应苗木,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检验,统一销售产品,分棚合算;在组织方式上采取“四个保证”,即是保底金、保股金、保薪金、保土地;在分配方式上采取“五五分成”的方式。三是有一定的抵抗风险的能力。2009年冬天的风雪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全部由合作社来承担[4]。
1.4.3 经验总结 一是组织机构先进。以土地入股构建起了以现代企业公司制模式为主的新型农业合作社,通过企业担保和土地流转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发展现代农业“钱从哪里来”、“土地如何集中”等瓶颈制约,走出了一条以工补农、规模经营的新路子。二是经营理念科学。“六统一分”经营模式和“四个保证”的组织方式,调动了入社农民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三是营销模式超前。合作社采用外引内联的措施,与山东寿光大市场建立供销关系,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争取利益最大化。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
从调研的案例可以看出,目前我省的合作社呈现出以下的特点。2.1 发展模式多样化
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种养、加工、运输、贮藏、销售、技术信息服务、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包。从组建形式看,能人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村级组织筹办型等多种类型并存[5]。
2.2 组织规模逐渐扩大,合作领域和范围逐步拓宽
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初期的村内、乡内合作发展到跨乡、跨县合作,合作范围越来越宽。特别是突破行政区域,跨乡镇、跨县(市、区)、跨行业的农民专业合作4 社大量涌现[6-7]。
2.3 联结机制更加紧密,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积极探索了多种联结形式,目前已形成产销结合型、销售型、加工型、生产-储藏-加工-销售一体型、专业技术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等典型模式。在服务功能上,由原先单一的技术、信息服务逐渐向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转变,由单纯为成员提供服务向带动非成员延伸扩大。合作业务范围和区域范围的拓宽,逐步解决了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统一“大市场”的对接问题[8]。2.4 社会效应日益显现
目前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作为各级劳动模范、各类标兵,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活跃在全省各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尊重,大学生村官、返乡农民工也积极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影响正在深入人心[9]。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当前,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把握好4项原则。一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二是以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为中心的原则。三是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的原四是市场运作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10];第二,积极开展各种经营和服务,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多种途径解决资金困难,为经营活动提供资金支撑;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对社员的凝聚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提高社会经济影响力[11];第三,制定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金融、财政、税收、产业)等[12];建立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13];加强宣传教育和典型示范[14-15]。
参考文献:
[1] 鲁辉.能人依托型合作社功能与问题的实证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2] 薛璇.合作之路——运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案例集锦[M].运城:出版社名,2010年 [3]王郁,李素新.关于推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的研究——以唐山市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2):112—114,127.[4] 晋中市委办公厅联合调研组.关于祁县西六支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http://www.xiexiebang.com/jznews/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927[EB/OL],2010-10-08.[5] 于化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初探——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J].华北农学报,2006,21(专辑):148-151.[6] 白剑,武东轶.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调查与思考[EB/OL] http://www.xiexiebang.com/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55267,2010-6-22.[7] 代文艳.太谷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查[J].山西农业科学,20ll,39(10):113l-l133.[8] 杨晓红,任龙梅.兴安盟发展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5):17~18 [9]] 白剑.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中的经营组织作用[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9):79-83.[10]张光辉加快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探索[J].河南农业科学,2005,37(10):8-9.[11] 孙亚范.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 武东轶.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建议[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5):24-27.[13] 林军,岳世忠.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0(29):19-20.[14] 党德宣,林何莺,王引斌等.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问题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5):483-487.[15] 梁友琴,李晋陵,雷锦霞等.科技进步对山西食品工业支撑作用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2):172-176.
第二篇: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合作社可是我们养殖户的‘主心骨’,有了合作社,出栏一头牛每斤能多卖1毛到2毛钱,每头牛能多赚400元。”。XX旗敖润苏莫苏木海布日嘎嘎查养殖户告诉我们。提起“XX旗海布日嘎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海布日嘎嘎查人人都竖大拇指。连外村人也羡慕地直说:“这个养牛合作社不简单!”。XX旗海布日嘎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2月份,总资产600万元,合作社社员36人。目前合作社基础母牛存栏800多头,年出栏育肥牛500多头,全年产值可达300万元,纯收入可达75万元,户均纯收入近2万元。
一、合作社的成长之路
海布日嘎嘎查是传统的牧区,该地属于科尔沁沙地南缘。村民祖祖辈辈就以养殖放牧为主要生产方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当地农牧民在苏木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倡导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海布日嘎嘎查人工草场总面积为1万亩,年产优质牧草500万公斤,全村农田种植面积为7000亩(其中专业青贮种植面积4000亩),年产秸秆700万公斤,这些饲草料可供1.8万羊单位全年使用,另外全嘎查有牧场13万亩。基于这些丰富的资源,嘎查支部和嘎查部提出“养殖立村、牛业富民”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农牧民发展养殖业,重点发展肉牛养殖业。到2008年年底,全嘎查肉牛产业已发展到存栏1500头,年出栏900头,全年存栏50头以上的大户有8户。
邵金权作为支部书记,此时心中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是“肉牛规模是扩大了,但是农牧民的收入增长怎么还是缓慢?”。2008年初,他带着这一问题,到苏木政府以及旗畜牧业局讨教,得到的答案是:养牛成本较大,由于单门独户经营,市场劣势较大。旗畜牧业局领导还告诉他“目前,要发展养殖业,一定要走合作社这条路”。于是2008年5月起,邵金权就组织几户养殖大户到四家子镇塞沃、羊场牵牛星等已经成立并运作较好的几家养牛合作社进行实地学习,对合作社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组织人员到北京和山东等较早成立合作社的地区进一步学习,同时,认真翻阅学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大半年的学习考察,在借鉴外地运营较好合作社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本村养牛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28户养殖户,成立了XX旗海布日嘎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肉牛产业化、标准化养殖,通过对自身资源、当地养殖传统、肉牛市场的深入研究,决定实行“养殖户+合作社+经纪人”的运营模式,组织发动肉牛养殖户联合起来,进行肉牛规模化养殖。将农牧户手中分散的资金以及人力组织调动起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丰富的饲草料资源,以集中管理、分户饲养、方式发展肉牛养殖业。
2009年2月11日召开了全体社员会议,共有28名社员参加,注册资金为60万元,股份制形式成立了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有8名股东,并表决通过了合作社章程。第一次全体成员大会通过选举产生合作社理事长,负责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表决通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费管理办法、合作社盈余分配方案和合作社合并与分立、解散与清算方案。
目前,合作社占地150亩,办公面积为500平方米,入社农民36人,永久性青贮窖三处(3600立方米),总资产已达600万元。目前成员现存栏肉牛1500头,基础母牛存栏800头。预计年内出栏育肥牛500头,年产值300多万元,总利润可达25万元,社员平均纯收入将近1万元。养牛农民合作社成立以来,带动当地80余户农牧民的肉牛养殖积极性,在附近地区引起了广大农牧民的反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二、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XX旗海布日嘎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以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以小区拉动、服务推动为主要措施,紧紧抓住推行标准化生产这条主线,不断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养殖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回顾合作社筹备、成立至今,合作社的主要做法总结起来就是“1234”,既“一个带动、两个交流、三个互助、四个统一”。
(一)、充分发挥大户示范带动作用,提高社员养殖积极性
选好领头人是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键因素。专业合作社领导人的人选必须是合作社成员中的顶尖人物,是生产经营大户,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凝聚力和管理能力,同时具备热心为会员办事的品德,海布日嘎养牛合作社领头人邵金权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邵金权示范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不断扩大自身养殖规模同时,实行标准化养殖。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他将自己养殖规模从300头扩大到目前的450头,全年舍饲,标准化育肥。在育肥速度、效益上都有明显的效果;二是在养殖技术、饲料使用等方面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任何技术、饲料使用时,首先自己试用,然后推广,从而使社员可免除疑虑,放心使用。另外,合作社成立至今,活动经费一直由其个人支付。
(二)、引导社员互助,实现资源共享
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之间必须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充分体现合作社的合作功能。海布日嘎养牛合作社积极引导社员互相交流,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技术交流和信息交流。技术交流:合作社定期召开社员现场交流会,邀请合作社有较好繁育经验的“土专家”、科技带头人在肉牛育肥基地现场示范,使社员在和“土专家”、科技带头人的面对面交流中学到知识,促进了学习的实效性;信息交流:如果说技术交流是定期的,那么信息交流就是日常的。每位社员当得到肉牛养殖技术、饲料使用、销售市场等方面信息,就会在第一时间交到理事长处,理事长负责收集管理各类信息,社员可随时查阅。
(三)、发挥互助功能,保障合作社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顾名思义,是农民在某一方面合作,寻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组织。其重点在于互帮互助,互相联合发展共同的产业。海布日嘎养牛合作社充分发挥了合作社互助功能,主要体现在经济互助、技术互助、信用互助三方面。一是经济互助。任何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虽然养殖户虽然手中有了一点钱,但要发展产业化的养殖业,完全依靠养殖户个人自行解决资金问题难度很大。基于这种现象,社员之间采取小额资金内部流通,互帮互助。二是技术互助。大多数养殖户都有一定的养殖经验,在某些发面在实践中摸索了一些土方法,这就使合作社内部有了部分“土专家”,当养殖过程中出现一些小技术问题时,“土专家”就成了及时雨,解决紧急问题。三是在社员有较大额的资金短缺时,合作社出面,通过相互担保,向金融部门以互相担保形式贷款。
(四)、通过四统一提高养殖效益
合作社通过统一销售育肥牛、统一饲料使用、统一引畜、统一防疫等措施,不但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降低了养殖风险。由于肉牛统一销售,一头肉牛价格可多卖出近400元;同时由于统一采购,在饲料、兽药等方面又降低了一定的成本,每头牛每年可降低成本300元。同时由于集中青贮饲料,减少了青贮饲料的损耗;统一引牛由于量较大,可集中到外地引进优良品种,个人是很难做到的;统一防疫,保障防疫及时,提高防疫密度、防疫质量。
三、合作社效果
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明显提高,可总结为“两扩大、两提高、一降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从合作社成立之初的基础母牛存栏450头发展到目前的800头,年出栏育肥牛从成立之初的350头发展到目前的500头;社员人数扩大:成立时社员人数为28人,现在是36人;经济效益提高:单体育肥牛可多卖出近400元;养殖科技含量提高:由于经常聘请畜牧局技术员到合作社进行技术辅导,社员的养殖技术更加科学化;养殖成本减低:同时由于集中采购,在饲料、兽药等方面又降低了一定的成本,每头牛每年可降低成本300元。在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养殖户在养殖规模、养殖效益、养殖技术上均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当地引起广泛的带动效应。
四、合作社今后的发展思路
合作社要继续做大做强肉牛养殖业。按照成立之初构想,2011年,肉牛存栏基础母牛要在1200头左右,出栏900头;社员人数45人以上。养殖品种要进一步改良,在推广人工受精技术的同时,要加大引牛力度。2012年,肉牛存栏基础母牛要在1600头左右,出栏1200头;社员人数65人以上。养殖品种要进一步改良,在推广人工受精技术的同时,要加大引牛力度。今年下半年要组织社员到山东、吉林等地考察,要集中引进一批优质基础母牛,在200头左右。还有部分养殖户未入社,正在筹划合作社二次扩大,将一批有意入社的养殖户吸收进来,加快当地养殖业发展。
镇农机站从1996年开始,以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为依托成立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开展“西进东征”、“南征北战”活动,每年组织几百台联合收割机跨省作业,作业收入不断增长,吸引了泗水、江苏XX县等周边县区的农机户加入其中,中介组织管理的作业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他们今年夏季组织142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到省内外作业,作业总量达11万多亩,作业收入达300万元,单机收入为2.1万元。不仅创出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优秀品牌,而且不断扩大了山东农机明星服务队的对外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赞誉。
一、认真总结经验,充分掌握信息,做好跨区作业准备工作
为了搞好农机跨区作业,增加机手经济收入,疃里镇农机站充分发挥农机作业合作社的中介服务作用,每年年初分别组织召开作业组长座谈会和社员大会,总结上的工作,分析经验教训,及时安排和部署全年的跨区作业计划和打算,做到思想早发动,工作早准备。在社员大会召开之前,合作社负责人先一一走访各作业组组长征求意见,并召开组长座谈会,谈经验、谈教训、谈想法。之后召开社员大会进行思想发动。除了总结和安排部署工作外,还请出几位有经验的机手分别从不同角度交流经验。通过召开会议让机手们提前心中有数,便于机手掌握时间,及时安排下步跨区作业日程。同时,合作社根据农机户反馈的意见,及早研究改进措施和调整跨区作业计划
同时,通过召开社员大会,还摸清了部分农机户要更新机具和新购置机具的具体想法,以及各机车组人员的增减变动情况。合作社派出专人对这些农户进行具体指导,帮他们选购机械,办理入户挂牌,推荐聘用人员,培训考取证件。因此,几年来以农机站为依托成立的农机合作社也成了介绍所,有出售机械的,外地有来本地购买旧机的,有聘用机手的,有出聘机手的,合作社都有记录的相关信息,随时向农机户提供,可谓也大方便了农机户。
此外,合作社根据掌握的情况和确定的目标尽早收集外地一些调机的信息,经筛选后,组织实地考察和调机路线考察,最后确定作业区域。于每年的三月份印成书面材料发至各农机户,让他们提前了解相关的准备情况和工作的进展过程。
二、搞好技术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努力提高机手综合素质
疃里镇农机合作社所组织的作业队涉及到的人员较多,层次复杂。作业队从1999年起,人员规模超过400人,最多时达到近千人,一般在600人左右,驾乘人员为300人以上。这些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安全知识差,安全意识淡薄。而外出作业又是与农民交往,出门在外的常识对有些人来说相当匮乏,再加上夏收期间的忙碌,容易发生纠纷和一些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会给跨区作业的顺利进行带来很多麻烦,而且影响农机手的收入。
针对上述情况,合作社重点抓好了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除抓好技术培训外,还把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出门在外的社会常识等方面列为培训内容。他们安排一部分经验丰富的机手或辅助人员到会上交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外出期间纠纷大大减少,事故率降低。2003年夏季外出跨区作业期间,所组织的218台机车仅出现4起小事故,损失总值不到3000元。今年组织的140台机车仅发生两起事故,损失总值2300元,其中虽有一台倾翻,但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两年来无任何人员伤亡事故发生,没有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保证了及时调度机车作业和按时转移。
三、搞好后勤服务,多为机手排忧解难,确保机械正常作业
多年来,该农机合作社所属跨区作业队不断发展壮大,跨区作业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每年三夏、三秋前,他们早动手,早准备,奔波于河南、河北及胶东地区联系作业地点,签订协议。为便于组织调度和管理机车,他们根据实际状况,对入社的机械进行分队编组,每组都有一名有组织和协调能力的有较好技术的老农机手任组长,在农业部尚未出台管理办法前的1998年,他们为机车统一办理保险,与各机车组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2003年是“非典”肆虐的特殊时期,他们不仅与各车组签订了责任状,而且在临出发前为机手印发运行路线图、通讯录、注意事项等。既为机手提供了方便,又进一步规范机手的行为。
在组织跨区作业外出作业时,合作社一般按每40台机车规模大小,配备一台指挥服务车、一部通讯工具、3名服务人员。此外又为整个作业队配备大型维修车及专业修理工,以便在调运机车途中和作业期间,一旦出现故障可就地排除故障。今年他们在河南XX县作业期间,某日凌晨4点,机车服务队队员陈宣起接到电话,正在姜庙乡作业的机手李长雨的收割机出现机械故障无法排除,急需一个零部件,而服务队从嘉祥出发时带的配件中没有所需类型的配件,只有马上去买。由于天太早,商店都未开门,陈宣起带着队员们一家一家地敲农机配件店的门,终于在一家店里买到了配件并立即赶往20公里以外的作业地点。不到一个小时故障顺利排除,收割机轰鸣声又在麦浪中响起。今年5月22日下午,作业队一机车转移地块时,由于田间生产桥垮塌,导致机车倾翻。当得知情况后,疃里镇农机合作社服务队立即派服务车火速赶到现场,联系吊车,吊出后,处理完其它事情,又联系修理点整修后,第二天恢复作业。这台机车仅在河南两处作业860亩,麦季共作业1600多亩,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俗话说的好,“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经常外出跨区作业的机手不可避免地同当地人员产生一些纠纷。今年他们在河南XX县境内作业时,有一天合作社指挥人员正在为一台机车解决因麦茬与政府稽查人员的纠纷,另一台车人员因树木问题与当地政府人员发生争执,后将机手带回政府。中午时分,天气炎热,当地的农机人员处于其它顾虑的心理,准备推迟处理时间,经合作社派出交涉人员再三说服后,及时赶到这个镇政府,使问题得到较快解决,机手深受感动。
另外,针对近几年机械增多,农机作业价格偏低,油价攀升等因素造成作业成本增高,农机户收入一路下滑的新特点,合作社提前研究制订了降低中介服务成本的措施,调低中介管理服务费收取标准,减轻了机手的负担。
四、精心组织,合理调度机械,力求机手收入不断增加
随着各地联合收割机的逐年增多,再加上个别地区对农机管理不力,散机乱跑现象泛滥成灾,扰乱中介服务市场,冲击协议价格现象频频发生,这就要求中介组织的带队指挥人员要有灵活的战略战术,精心组织,合理调度机械,确保机车组有较好的效益。
今年五月中旬,他们共组织142台机车准备外出作业,5月16日提前派出少部分机车按预定地点赶到河南舞阳,返回信息后,5月21号大批机车出征(另有一少部分机车,因人员其它情况不能出发,只能作为最后一批直奔河南周口)。但是大批机车到达舞阳后,发现这个县的个别乡镇由于散机过多,机车密度过大,致使价格偏低,并难以保证作业量。第三天疃里镇合作社中介服务组织及时召开党支部及组长会议,研究措施,派人冒雨赶到周口地区了解当地接机情况、作业价格。然后通过与舞阳协商,迅速疏散部分机车调度转移至周口,使这些机车取得满意的收入,机手们对这一灵活的方式普遍反映较好。调度机车转移地点既辛苦,又冒风险,各地区的收获时间差又不那么准确,尤其胶东,海洋气候往往使机手措手不及。为防不测,他们都做好周密安排。近四年来,在转移之前,都提前派员预先抵达进行察看成熟情况,为合理调度机械,确保机械正常作业,增强效益提供了保障。几年来,这个中介组织之所以对农机户、农机手有很大的吸引办,也正是他们做到了精心组织合理调度,全方位服务增强农机效益,赢得了机手的信赖和支持。
五、创新中介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唱响农机服务化品牌 几年来,他们不断创新中介服务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机作用,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在组织好外出跨区作业的同时,也积极吸引外地中介组织率机械到本地一起参加机收会战。几年来,与XX市的两个镇和河南XX市的两个镇结成了对子,三个地区联动互派机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年夏收和秋种期间,统一管理调度三地联动的160多台大型机械,使较疃里镇的农作物及时收获、颗粒归仓,及时耕种、苗全苗壮。尤其是麦收季节,四五天时间,农民将粮食收获到家,既轻松又潇洒,保证了丰产丰收。工副业、养殖业、餐饮服务业照常进行,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问题,充分显示了农机的巨大威力。
疃里镇农机合作社中介组织还注重发挥党员机手在跨区作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跨区作业队中组建流动党支部和党员机车组,免费为贫困户收割小麦。今年夏季党员机手李兆军在河南舞阳作业的5天的时间里,就为困难村民免费收割了60多亩小麦,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称赞,打响了山东农机跨区作业的品牌。几年来,该服务队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农机跨区作业明星服务队”。
农牧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8月,地处于雁门关外蓬勃发展的XX县,北同蒲铁路、二广高速和208国道纵横南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四通八达。这里独特的气候环境和丰富的饲料饲草资源为鸿恺养羊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合作社按照雁门关生态畜牧区建设指南及市县畜牧业发展规划要求标准建设而成,是一家集种植、养殖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组织,总占地面积275亩,入住农户22户,已投资8500万元,建设肉羊舍棚圈22栋,共8800平方米,存栏育肥商品羊9900只,年出栏育肥商品肉羊约4万只。
合作社成立以来,积极响XX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羊成商品、瓷成精品”经济转型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以羊为基,多元发展,努力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延伸产业链,扩大经营服务范围,实现了种植业、养殖业平衡发展,良性循环。
突破传统养殖观念,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科学运营,规范管理,在职员工110人,其中:管理人员8人,技术人员15人,生产工人82人,其他人员5人。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均聘请大专以上学历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的行业精英;饲养人员均招聘具有爱岗敬业的当地农民,培训合格后上岗。
合作社的投产让广大村民充分享受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先进模式、先进管理带来的好处,为100多个农民带来就业岗位,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民1000多养殖户及种植业、运输业、加工业、兽药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我社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和科学管理,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技术素质和工作积极性,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并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找准了切入点。对当地的养羊业乃至整个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鸿恺农牧专业合作社是老百姓的合作社,是带领广大家农民致富的合作社,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鸿恺人的共同努力下,我社必将成为当地养殖业的一只领头雁,为切实加快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月份,是一个深受果农欢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基本情况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月16日,属于社会民间自治组织。位于海港区海阳镇西北部,西北部与抚宁接壤。理事长张志民牵头,理事会协商,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上墙公示。
由成立时的6户22人发展到现有合作社成员64人。土地由成立之初的80亩发展到现在的580亩。现有大樱桃360亩,苹果20亩,核桃20亩,其他品种蓝莓、梨、桃、李子、杏等180亩。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本着发展林果种植提高果品质量,增加社员收入的目的。切实提高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质量,受到了全体社员的信任和拥护。合作社带动果农,建立科普基地一处,果品销售额达15万元。
二、建立果业生产基地,渡过发展难关,实行资源整合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的果业生产基地,规模最大、发展最迅速,成为合作社科普实验、示范基地,是农业局、林业局新品种实验基地,更是合作社带动农民学习、实践、培训的平台和主战场。本合作社580亩,属于丘陵地,过去水土流失,荒漠化厉害,表土仅有20—30cm风化层,过去多次造林绿化效果不佳。从开始,中级经济人张志民牵头,年丰合作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本基地进行规划改造,栽植果树,应用高新技术进行综合开发。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加速了基地的发展。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
(一)、缺乏统一化的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一是种子、肥料、农药和包装纸、袋等原材料的采购,只有部分采取统一购买,既提高了生产的成本,又不能保质保量。尤其是包装和商标,不统一采购,就无法形成统一的识别,无法达到品牌效应,更不能很好的打开市场。二是各生产户虽有专家指导,也接受一些培训,但没有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没有统一的品质水平。三是销售没有品牌,缺乏包装,缺乏市场识别度。没有市场知名度,就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会更难打开市场。当产量增多时,而销售渠道缺少订单式生产,也就是缺少长期客户,缺少大客户。这也是没有形成品牌的一大困扰。
(二)、农户仍旧缺乏积极性,产业宣传不到位。全村900多人,参加合作社的只有64人,林果特色村并不鲜明,知名度不高。虽然全村有了林果基地,但仍然有部分年轻村民甚至不知道林果基地在哪里。不少村民并不了解农业高级合作社的优点特点,不能将其与过去的大生产很好的区分,情愿投入新的二、三产业谋求发展,却放弃寻求农业的新发展。
(三)、果品缺乏深加工制造,合作社每年只工作两季,没有寻求较高附加值途径。专业合作社产品全部用于销售,合作社没有寻找到除了销售以外的第二条致富道路。果业基地现有新、奇、特、果树系列,30多个品种,共3万株,品种为大樱桃、苹果、蓝莓、梨、桃、李、杏、核桃等,其中0株新品种大樱桃2014年进入结果期,亩产400多斤,亩效益4000多元。每年六月份,这种大樱桃占领果品市场一个多月时间。360亩桃园,每年效益都在144万元以上,纯收入70万元,盛果期还有8年时间。本合作社无论在新品种引进上,还是果业基地管理上,都采用国内优良品种和高新技术。如:采用生物杀虫灯、配方施肥、套袋、应用反光膜、节水灌溉、人工授粉等等,基地内广泛实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早熟品种和
晚熟品种相结合,林下种植和散养鸡禽相结合等办法,加速了果业基地的发展,收到效益明显突出。合作社对社成员之间的资金、技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断扩大合作社的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更好的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根据本社基地的具体条件,合作社把果园区划为大樱桃、苹果、蓝莓、梨、杏、桃、李子、药材、养殖、育苗、等小区。目前各小区成效越来越显现出来,绿色生态效益明显,小区将变成了生态效益、游客采摘基地,旅游观光园。游客可在园内农家小院的房舍里品茶,观赏大自然风光,让游客流连忘返。合作社被海港区科协评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这种模式受到区领导好评。合作社充分发挥基地实验示范、推广、培训作用。合作社成立以来,开展技术培训15次,受训人数达1500人,开展科普讲座10次,更新宣传栏次数3次,受益人次达1200人,发放各类图书1500册,组织科技下乡10次。对产前的剪枝、授粉、疏果等手把手的教,对产中的施肥、打药、病虫害的防治,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对产后的果品储藏、保管和销售等都有具体的措施。通过这一系列的实打实的工作,合作社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进一步提高。为推动海阳镇科普工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区农业局培训1次,培训人数达100人次,通过宣传与培训,在各镇村涌现了一批林果农户包山栽果树的典型,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创新造林技
第四篇: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月份,是一个深受果农欢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基本情况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月16日,属于社会民间自治组织。位于海港区海阳镇西北部,西北部与抚宁接壤。理事长张志民牵头,理事会协商,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上墙公示。
由成立时的6户22人发展到现有合作社成员64人。土地由成立之初的80亩发展到现在的580亩。现有大樱桃360亩,苹果20亩,核桃20亩,其他品种蓝莓、梨、桃、李子、杏等180亩。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本着发展林果种植提高果品质量,增加社员收入的目的。切实提高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质量,受到了全体社员的信任和拥护。合作社带动果农,建立科普基地一处,果品销售额达15万元。
二、建立果业生产基地,渡过发展难关,实行资源整合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的果业生产基地,规模最大、发展最迅速,成为合作社科普实验、示范基地,是农业局、林业局新品种实验基地,更是合作社带动农民学习、实践、培训的平台和主战场。本合作社580亩,属于丘陵地,过去水土流失,荒漠化厉害,表土仅有20—30cm风化层,过去多次造林绿化效果不佳。从开始,中级经济人张志民牵头,年丰合作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本基地进行规划改造,栽植果树,应用高新技术进行综合开发。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加速了基地的发展。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
(一)、缺乏统一化的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一是种子、肥料、农药和包装纸、袋等原材料的采购,只有部分采取统一购买,既提高了生产的成本,又不能保质保量。尤其是包装和商标,不统一采购,就无法形成统一的识别,无法达到品牌效应,更不能很好的打开市场。二是各生产户虽有专家指导,也接受一些培训,但没有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没有统一的品质水平。三是销售没有品牌,缺乏包装,缺乏市场识别度。没有市场知名度,就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会更难打开市场。当产量增多时,而销售渠道缺少订单式生产,也就是缺少长期客户,缺少大客户。这也是没有形成品牌的一大困扰。
(二)、农户仍旧缺乏积极性,产业宣传不到位。全村900多人,参加合作社的只有64人,林果特色村并不鲜明,知名度不高。虽然全村有了林果基地,但仍然有部分年轻村民甚至不知道林果基地在哪里。不少村民并不了解农业高级合作社的优点特点,不能将其与过去的大生产很好的区分,情愿投入新的二、三产业谋求发展,却放弃寻求农业的新发展。
(三)、果品缺乏深加工制造,合作社每年只工作两季,没有寻求较高附加值途径。专业合作社产品全部用于销售,合作社没有寻找到除了销售以外的第二条致富道路。果业基地现有新、奇、特、果树系列,30多个品种,共3万株,品种为大樱桃、苹果、蓝莓、梨、桃、李、杏、核桃等,其中0株新品种大樱桃2014年进入结果期,亩产400多斤,亩效益4000多元。每年六月份,这种大樱桃占领果品市场一个多月时间。360亩桃园,每年效益都在144万元以上,纯收入70万元,盛果期还有8年时间。本合作社无论在新品种引进上,还是果业基地管理上,都采用国内优良品种和高新技术。如:采用生物杀虫灯、配方施肥、套袋、应用反光膜、节水灌溉、人工授粉等等,基地内广泛实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早熟品种和 晚熟品种相结合,林下种植和散养鸡禽相结合等办法,加速了果业基地的发展,收到效益明显突出。合作社对社成员之间的资金、技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断扩大合作社的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更好的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根据本社基地的具体条件,合作社把果园区划为大樱桃、苹果、蓝莓、梨、杏、桃、李子、药材、养殖、育苗、等小区。目前各小区成效越来越显现出来,绿色生态效益明显,小区将变成了生态效益、游客采摘基地,旅游观光园。游客可在园内农家小院的房舍里品茶,观赏大自然风光,让游客流连忘返。合作社被海港区科协评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这种模式受到区领导好评。合作社充分发挥基地实验示范、推广、培训作用。合作社成立以来,开展技术培训15次,受训人数达1500人,开展科普讲座10次,更新宣传栏次数3次,受益人次达1200人,发放各类图书1500册,组织科技下乡10次。对产前的剪枝、授粉、疏果等手把手的教,对产中的施肥、打药、病虫害的防治,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对产后的果品储藏、保管和销售等都有具体的措施。通过这一系列的实打实的工作,合作社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进一步提高。为推动海阳镇科普工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区农业局培训1次,培训人数达100人次,通过宣传与培训,在各镇村涌现了一批林果农户包山栽果树的典型,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创新造林技 术,促进林业大发展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志民,从事中级经济人10多年,林果产业,从书本上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成果,多次参加区镇举办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学习,掌握了丰富的种植技术。在实践中摸索创新了造林新技术。热心科普工作,经常性的开展科学技术教育、宣传、培训、咨询和服务等活动。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流转
了耕地150亩,荒山350亩。同合作社成员80亩,共计580亩基地上,栽植新品种大樱桃、蓝莓、梨、桃、李子、杏、苹果等系列30多个品种,共3万株,成活率在98%以上。昔日荒山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如今翠绿一片,市、区报纸以本合作社创造出奇迹进行宣传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发明创造了《生物栽植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新的作用
1、把技术服务作为立足点不断拓展范围。利用基地开展技术试验的同时,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组织合作社成员和果农学习,不断培养一批留得住、养得起、用得上的乡土科技人才,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应用到林果产业上,开展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活动。
2、专业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推动产业发展,通过合作社辐射到周边群众中去,形成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业效应,推动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带领农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转变生产方式,促进增收提效。二是发挥市场导向,及时提供市场信息,规避市场风险,提供联合购买降低生产资料成本。三是参与产后加工、营销活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竞争力,同时,通过直接进入市场减少销售环节直接增效。
3、开展技工贸一体化服务,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了一家一户难办到、基层组织统不了的难题。社员好果卖不出好价钱,加入合作社后,实行统一销售。
4、打响品牌战略,形成统一经营,向规模化发展。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品牌的首要功能是在于可以方便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缩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而造就强势品牌能享有较高的利润空间;品牌还可以超越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一种无形资产。正是品牌效应在市场营销中的这些作用和意义,国家也提出了“农村果蔬品牌化”,即: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国都在积极引进和发展水果和蔬菜产业,以此作为发展农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而果蔬产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需要我们发展名特优产品,创立品牌。形成竞争力,立足市场。有了品牌,才能保证农产品的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⑴、依靠合作社的林果优势,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共同的品牌。本合作社在林果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形成了经济林果业、种植业、养殖业三大产业。将适合自身的品种、种植方式、经营模式引进其中,制定自身发展的长短期战略,制定共同的品牌和商标,发展种植园,实现规模化。本合作社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注册了“年丰”果品商标。
⑵、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统一化管理。强化品牌作用。统一化管理要求从采购、生产到销售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技术管理模式,统一用药配方,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营销。将品牌意识作为稳步发展的基础,将品牌质量始终贯穿在果品选种、培育,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贮存、销售整个生产和采集销售过程中每个环节中,并逐步带动合作社成员户同样建立品牌意识,使成员户为自己的品牌品质精心管理每一棵果树。尤其是销售方面。建立营销服务体系,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根据市场变化趋势来改善和调整经营策略,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拓市场,拓展销售渠道,不断进行市场开发和策划,扩大销售网点。销售队伍主动与大型超市进行营销,方便品牌顺利进入消费者视野,并努力建立长久关系,逐步向“下单式”种植发展。
5、合作社积极寻求新的致富途径,谋求更大的利润。林果专业合作社目前的大多的发展形式是前向一体化,即向规模化种植生产发展,形成种植园。在此基础上,发展果园旅游项目和果品深加工即蜜饯食品。结合本地实际,分析可行性,制定实行计划,发展亲子游、情侣游、偕老游等不同文化特色的线路。而另一点加工蜜饯食品,是由于水果不易储藏,运输过程中容易损坏变质的特点,制成蜜饯则不用担心,而且零食的消耗量不低于水果的消耗。我们可以采取在采摘果品的时候,根据果品的成熟度,软硬程度分开存放。熟透的果品可以采取加工成蜜饯这种方式,避免在运输途中造成损失。而且发展蜜饯加工又可以解决一批劳动力的工作问题,也创造了更多的产值。
第五篇:山西省临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山西省临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发表日期:2013年3月30日
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
作者:山西省临猗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
为进一步掌握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制定推动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办法和措施。根据市农经中心《关于开展“百乡千村万户”大调研的通知》要求,3月上旬,山西省临猗县农村经营管理局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基层,通过采取发放调查问卷,深入合作社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10个乡镇、100个合作社、1000个合作社成员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全县共抽查10个乡镇,100个行政村,人口总数158914人,劳动力总数90048人,耕地总面积446658亩,一村一品专业村35个,人均纯收入8353元。从抽查的100个合作社中,按行业划分,主要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和服务业,其中种植业87个,畜牧业11个,农机服务业2个,成员总数2678人,带动非成员农户数8131人,成员出资总额4764.28万元。按服务内容划分,产加销一体化服务58个,技术信息服务34个,购买、仓储、运销等8个。统一销售农产品总量720.47万吨,统一销售农产品总值74179万元,畜禽产品总量0.53万吨,服务业总收入190万元。合作社示范社14个,办理注册商标9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3个。总收入27695万元,总支出12531万元,盈余15164万元。
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到2012年年底,全县合作社发展到887个(联合社2个),其中种植业发展到698个,养殖业发展到141个,农机服务业发展到48个,入社成员增加到 33132人,占农户总数26.6%,带动非成员农户数增加到71051户,成员出资总额增加到55750万元。
二是覆盖范围逐步广范。从抽查100个行政村中,村村都发展了合作社,有的村发展还不止一个。目前,全县375个行政村,合作社覆盖率达到100%。
三是示范社建设增多。目前,全县示范社发展到91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17个,市级24个,县级41个。
四是注重品牌和产品质量安全。据统计,全县办理注册商标30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8个。
五是经营业务以种、养业为主。临猗县是果业大县,全县土地耕地面积147万亩,其中苹果种植面积就达到100万亩。合作社发展主要分布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范围主要包括苹果、枣、石榴、甜柿、葡萄、梨、桃、棉花、谷类、薯类等,而苹果合作社发展到 572 个,占种殖业 82 %。养殖业主要包括养猪、养鸡、养羊、养牛等。在全县各类合作社中,种植业占79%。,养殖业占15 %,两项共占94 %。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领导重视,支持发展。自2007年7月1日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对合作社发展高度重视,将其列入全县“农业十大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把合作社发展作为各乡(镇、区)政府年终考核目标。同时,把合作社建设作为经管部门“抓经济、办实事、强管理”的责任目标,发挥经管局的服务职能。每年,县委、县政府领导安排督察合作社建设情况,多次深入合作社调查研究,现场指导。2011年8月25日县委、县政府牵线搭桥,有五个合作社与武汉中百集团开展了“农超对接”。2012年县财政安排16万元资金,支持合作社发展。
二是主管部门,积极指导。合作社的兴办与发展,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县经管局做为合作社的业务指导部门,专门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股”,培训宣传,积极指导。一是印发宣传资料30000余份,通过农村集市、进村走访农户等方式发放资料,宣传引导。二是2012年12月,积极组织全县合作社理事长300余人,进行了一次政策业务培训。三是每年积极组织合作社申报省、市项目,共争取扶持资金101万元,改善合作社生产发展环境。四是积极开展示范社建设,抓好示范社的带动作用,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
随着合作社的规范发展,其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成效也已初步显现:
1、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合作社的建立,把同类生产经营农户组织起来,同时,带动其他农户共同进行生产经营,整体进入市场,有计划地安排生产的品种和数量,有组织地收购和销售产品,共同抵御和防范了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加了农民收入。从卓晟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调查情况来看,合作社现有社员131 人,辐射带动周边5个县市1000余户,通过实行 “三共七统”(即品牌共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防疫、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养殖的经营模式,解决了分散养殖出现的技术难题和利益困局。合作社现存栏奶牛553头,日产鲜奶6000公斤,创造了年销售额500万元,纯利润达1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
2、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由公司领办的合作社,通过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中介作用,使公司获得稳定优质的原材料供应,农民的产品销售和价格也有可靠保证,实现公司和农户互利双赢。从向阳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调查情况来看,合作社把106个奶牛养殖户与一个牛奶加工公司有机结合,实现了原料生产、商品加工和市场营销的一体化经营。创建了“爱式”、“奶缘”知名品牌,年销售牛奶千吨,实现收入500余万元。
3、降低了生产成本。
合作社的创办和实施,较大程度上实现了降本增效,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的统一采购上,降低了社员的生产成本。同时,合作社实行了农产品统一销售机制,合作社向社员收购产品的价格高于市场价,增加了社员收入。从忠定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调查情况来看,合作社成员使用的农药、肥料和纸袋膜等农用资料,全部由合作社统一批量购买,比市场价低5-8%左右,每年冬储各种肥料200多吨,平均每吨比市场价降低成本130元,仅此一项为成员节约开支6万多元。
4、加快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合作社在组织农民生产过程中,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防病灭虫等措施,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提高了科技含量。从忠定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调查情况来看,合作社积极组织成员推广树形改造、果园种草、生物防治病虫害、纸膜双套袋、摘叶转果和铺反光膜等新技术,提高了苹果质量和价格,使苹果销售价格达2.5元/斤,每亩收入达15000元。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但在发展和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成员结构单一,分布范围窄,合作社服务能力弱。从调查中发现,合作社成员中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参与很少,非农民的成员也很少。多数合作社服务范围仅限于本村,跨乡镇发展的合作社还很少。合作社主要是以成员为服务对象,但服务需要成本,而目前我县大多数合作社存在着经营周转资金困难,公积金积累不多,公共服务资金短缺,大多数合作社甚至连自己的办公场所都没有,有少数基本都是靠租房或者挂靠在村委会办公室开展日常活动。
二是合作社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从调查中发现,我县大多数合作社注册登记的成员仅只有5到10户,而合作社与成员联系又松散,没有建立规范的利益分配制度,合作社对农民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带动作用不明显。
三是合作社运作不够规范。目前,我县现有合作社的规范化程度还比较低,从调查中发现,普遍存在“重创建、轻管理”现象。首先,大部分合作社只到工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取得了营业执照,而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只有在用时才去办理,证照不全。其次,虽然多数合作社制定了章程,但许多流于形式,其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欠缺。合作社与成员的利益关系联系不够紧密,大部分合作社盈余少,甚至没有盈利。多数合作社无账簿,有些虽然建立账簿,但在票据使用、账务处理以及成员账户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这些都有待于逐一进行规范和提升。
四是成员素质普遍偏低。合作社作为一个市场主体,要在市场中参与竞争,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进行运作和管理。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合作社参与者基本是农民,合作社成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在1000个成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695人。农村经济管理知识匮乏,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法律意识淡薄,难以适应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五是工作缺乏合力。在合作社规范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工商、税务、质检、银行、农业等部门,但目前在扶持合作社健康规范发展中,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
六是部门扶持力度不大。一财政扶持方面:虽然扶持力度在逐年增大,但对合作社整体发展而言犹如杯水车薪,而且对于一些组织能力强、带动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合作社扶持没有延续性,造成了发展上的障碍。二信贷支持方面:金融扶持难以落实。合作社法虽然规定了要加强对合作社进行金融贷款扶持,但由于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绝大多数银行都不愿意接合作社的业务。从调查中了解到,合作社贷款只准以私人名义贷款,合作社基本无缘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三税收优惠方面:合作社法虽然规定了合作社应该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关优惠政策。从调查中了解到,合作社在办理税务登记证时,地税局要按合作社出资额的万分之五收取印花费,跨的要收罚款。在对合作社管理中,要求每月进行报表,没有业务也要报表。因为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大都存在季节性,平常没有业务也要报表,据了解,地税局要求办税务登记的合作社每年交价位不等的费。四质检部门:对办理了营业执照3个月以后才办理机构代码证的合作社要收几百元的罚款,办理机构代码证480元,年检费180元。
三、规范发展的建议和对策针对我县合作社的发展和运行状况,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以促进合作社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目前,人们对于合作社的重要性认识还存在很多偏差,甚至存在着认识的误区。因此,要加强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通过学习宣传,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型合作的理念和依法办社的意识,增强广大干部依法支持和推进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聘请专家对合作社的规章制度、财务制度、税收知识、质量安全知识、项目扶持、发展规划等内容进行专业培训。逐步培养和发展一批熟悉农村政策、善于经营管理、乐于奉献的合作社带头人,切实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带动力,全面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
2、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财政扶持要加大力度,合作社法明确规定,要逐年加大扶持资金。所以,县财政要在去年扶持合作社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二是税收优惠政策要适时出台。税务部门在执行国家规定的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给予政策优惠。三是信贷支持要加大力度。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对合作社在贷款额度、评级授信、优惠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3、实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合作社的规范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农经部门主要对合作社指导其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内部机构设置,并对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制度执行情况、财务管理情况进行规范性检查指导,监督其规范运行。果业部门可以为果品种植类的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品种规划、销售服务。畜牧部门可以为养殖类的合作社提供疫病防治、养殖技术、市场预测。农业部门可以为农产品种植类的合作社给以测土配方、植物保护、信息咨询。工商、税务、银行、电力、科技、水利、农业开发等部门可以给予政策倾斜或支持,为其提供服务。这样,通过部门协作,共同促进我县合作社的发展。
4、规范内部管理,健全机制促发展。合作社从注册成立起,就必须具有完备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规章制度。一是组织设立规范。规范入社程序,健全入社制度。二是制度建设规范。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健全各种机构,明确职责,成员(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为执行机构、监事会为监督机构,建立健全公开、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强化行业自律。三是组织服务规范。注重研究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要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5、发展合作社联合社,扩大生产规模。鼓励有条件合作社的联合与合作,扩大生产规模,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
二0一三年三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