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童广清的先进事迹
童广清同志的先进事迹
童广清,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心系大众。从最初立志改变家乡贫穷的梦想,到如今肩负神圣使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十年来,他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带领父老乡亲积极创业,我们可以从他的身上看到党的神圣光辉,作为一个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2003年,童广清创办河源市石坪顶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经过10年的打拼,已扩建茶园1万多亩,投产茶园8000余亩,带动石坪村周边3500户农民走上种茶脱贫致富之路。当地农民由公司建立前人均收入3000元增加到如今的6万多元,仅仅10年的时间,农民的收入翻了20倍,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1500多人就业。
公司成立十年以来,坚持科技创新,采用无碳制作工艺不但让沦落为“大路货”的石坪茶重振雄风,重新跻身河源茶市“贵族”,成为河源茶业从传统制作工艺向现代制作工艺的“先锋者”,而且推动了河源整个茶行业的转型升级。
2003年,童广清为了解决乡亲们行路难的问题,自筹资金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开辟土路4000米,他出资雇用挖掘机和推土机,连续奋战20天,终于将村里通往外界的一条百年未开通的路变成可以通车的砂石路,把村庄和外界连接起来。村民到镇上由原来的六小时缩短到50分钟,大家纷纷称赞童广清为家乡的父老乡村办了一件大好事。
2005年3月,童广清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多年没有用上电,夜晚都使用煤油灯,烟熏的屋子发黑,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找市领导反映实际情况,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市及各个部门的帮助下,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高压线架进了村里,亮灯的当晚,全村一片欢腾-----结束了700多年村里无电的历史。
2007年春节过后,童广清又有了新的打算和发展思路,什么思路?就是把“土路”变“水泥路”!为早日实现村道路硬底化,童广清修建家乡的水泥路得到市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一年的努力和紧张施工,共建水泥路4000米,到2008年年底全部竣工通车。从此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涧头镇石坪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创办“公司+基地+农户”的茶叶经营模式创造条件,走出了一条“政府扶龙头,龙头带万户”的好路子。公司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公司发展到今天,已拥有职工66人,技术开发人员22人,占到职工总数三分之一,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几年来,童广清还帮扶了5位大学生完成学业,并勉励他们努力读书,将来回报社会。
2007年春节后,为加快企业发展和带动更多农民脱贫致富,童广清决定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于是,他几次到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几所高校商讨联合研制开发茶叶深加工项目。并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一个关于实现大宗茶叶高增值的“超细超纯茶叶粉体加工工艺及设备”的研究项目,项目顺利完成后,辐射带动农户种植茶叶的突破了5000多户。研究开发了绿茶固体饮料“来一片”绿茶含片,产品有山楂茶含片、奶味茶含片、蜜蜂茶含片以及绿茶美容等十多种品种系列。目前,2 公司已成省、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公司先后获得“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市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军民共建单位”、“先进单位”、“科学技术进步奖”“广东省健康农业示范基地”“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广东省名牌产品、“中国有机产品”、“中国绿色食品”的称号。
2010年5月,童广清得知第23届世客会将在河源举行,童广清高兴的一夜未合眼,他是土生土长的河源客家人,作为一名河源人,他非常愿意为世客会的圆满举办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尽管他的企业还在发展中,但是家乡喜逢千年盛世,自己一定要慷慨解囊,他与家人商议,决定拿出20万元,以支持世客会的筹备工作。
河源市开展扶贫“双到”活动,童广清积极参与,他回到老家东源县涧头镇乐平村走家串户、访贫问苦,主动挂扶两户贫困户,制定、完善帮扶方案,并为该村解决就业收入10万元,为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早日脱贫奔康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他说,自己富了不算富,家乡父老乡亲都富起来,那才是真正的富!
从2003年至2011年,童广清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实现了产品转型和产业升级,而且实现了无碳低碳环保有机绿色食品加工技术。目前尚属世界领先的加工技术。
2009年童广清开始研发新的珍稀品种——紫鹃茶,在古代曾为皇家贡品。后来失传,500年后,童广清经过苦心研究,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走访了茶叶专家,终于研发成功。2011年11月首先在河源市农博会登场。12月1日,在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闪亮登场,受到有关领导及茶叶专家的高度评价。
童广清经过10年的打拼,在十年内,自主研发新产品,拿到国家专利两个,企业标准两个,他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每年为国家创造了利税,还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种茶致富之路,解决了许多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石坪顶茶业公司在童广清的带领下,已经走过最艰辛的十年。未来十年就是公司倾力发展的大好时机,重新制定了新的企业文化和未来十年的战略目标:打造中国顶级茶业品牌,引领国内茶业未来走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广大农户和经销商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童广清坚持要建设好和谐辉煌,真正关爱员工,不仅在物质上解决员工需求,更关注员工精神方面的需求,让员工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因此公司总经理要求所有员工要爱学习,会生活,懂经营。并且经常亲自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公司要求各位员工要经常读书看报,公司每年组织员工旅游两次以开阔视野,丰富精神需求,每逢佳节,公司统一庆祝聚餐。外来民工陈新民等六位老员工从公司未成立就一直跟随童广清,至今13年,从不变心,据陈新民讲,跟随童总创办企业,生活好,身体好,心情也好。这些年,童广清力图做到让员工各尽其才,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
历年来,童广清重视党务工作,2012年响应两新组织和源城区直工委的号召,创办了石坪顶茶业以公司员工曾文武为核心的党支部小组。
童广清作为区工商联副主席,积极响应区工商联的号召,经常参加由工商联举办的会议和活动,并多次积极和各企业交流互动,了解各企业的难处,为各企业出谋划策,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2012年4月,在我市改革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被评为“河源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2012年5月,刚被评为劳模的童广清又主动资助三位贫苦大学生,并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按时完成学业。
2013年7月,童广清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出资2000元,在客家文化公园种植劳模林。
这些年,为了回馈社会,造福一方百姓,童广清主动出资数十万元修复因雨灾、风灾而损毁的道路、耕地,帮助乡亲们恢复生产。他乐善好施的精神感染了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到积极做慈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为政府分忧解难。
第二篇:童朝珍先进事迹(范文模版)
平凡事迹感动无数人
——马鞍山公厕管理员童朝珍同志先进事迹
公厕管理员,可以说是在三百六十行中最微不足道的岗位之一,在人们的印象中工资不高、工作单调、默默无闻,日复一日和脏、乱、臭的厕所打交道,脏活累活干个没完,说出去脸上也挂不住面子。但就是在这样平常人不愿意担当、受世俗鄙夷的岗位上,马鞍山恒兴路公厕管理员童朝珍,自1999年担任公厕管理员以来,把工作当事业干,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坚守住一份职责,用热心、细心管理好一座公厕,在想方设法方便市民的同时,为城市的公共设施尽心尽力,为美化城市形象添砖加瓦。
一、立足岗位多奉献
童朝珍刚成为一名公厕看管员的时候,看管的公厕是一座三类收费公厕,处于繁华、人口密集地段,由于紧靠菜场,如厕的人特别多。曾经粗略算过,在高峰期,半个小时内就有一百多人来上厕所,女厕外等候如厕队伍都能排到大街上。因来往人多,加上有水渍,地面上时常会留下泥脚印。为防止有人滑到,保持公厕卫生干净、少异味,她每隔5分钟就要擦一遍地。只要公厕内没人使用了,她就会抓紧时间清理一下。一天十几个小时下来,在这个小小的公厕内,她不知道要走多少个来回,擦多少遍地。2014年7月,她被安排去管理新投入使用的恒兴路公厕,她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到了自己的岗位上,每天在岗位上的时间很长,她简直就把公厕当成了“家”。每天,除了早中晚三次大扫除,只要发现哪里脏了,趁着没人的时候,就又要打扫一遍,在她的眼里容不得一点点污渍。这座公厕位于市恒兴路与长江路交叉处东侧的公交站台边,紧邻尘土飞扬的大马路和路政施工工地,晴天满是灰,雨天全是泥,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然而,在童朝珍的精心打理下,无论什么时候走进这座公厕,你都会发现门帘洁净如新、地面干净整洁、玻璃、镜子一尘不染、洗手台清清爽爽、拖把工具摆放整整齐齐。就在同时,你会发现管理间摆放了好几袋大包装洗衣粉,而这些洗衣粉是她自费购买的,她说:“有些污渍必须粘上洗衣粉才能清除掉,再加上要把所有的拖把,毛巾都洗干净,一点点洗衣粉不够用,工作之余,我就到超市买这种大包装的,一次就买好几袋,拎回来放在公厕防止不够用。”
无论什么时候,童朝珍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2015年11月份,单位安排她外出交流几天,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如何安排好公厕的工作,她自己花钱雇了临时工帮忙看管、打扫公厕,在她离开的几天里,公厕的服务并没有中断。
二、不怕脏累勤保洁
童朝珍为了给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如厕环境,每日坚持对公厕卫生进行三次大清理,平常时段,她采取人进我避、人走我清的“游击战法”,确保公厕干净、整洁,达到公厕管理要求,受到如厕市民的好评。日常工作中,童朝珍发现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如厕后,地面时常会留下尿渍,既容易产生异味,干了以后又不易清除,所以人走后她就会立刻打扫一次。对于年过五旬的她来说,这样保洁的劳动强度不小,劳作间隙,她就会倚在门边休息片刻。当了这么多年的公厕管理员,她也碰到了不少令人气愤又无奈的事,比如醉汉吐得满地都是污物,有人在小便池里大便,还有人甚至在洗手池内方便……遇到这种情况,童朝珍坚守一个信念“再脏也得干”,忍着臭味打扫干净。卫生最难搞的角落,男厕小便池下水管与墙面的间隙只有2-3厘米,拖把无法伸进去,童朝珍就跪在地上拿毛巾挨个擦,污迹擦不掉,她就用毛巾沾上洗衣粉,一点一点地擦,直到完全干净为止。对于高处不便打扫的墙面、角落,她就找来竹竿,自己动手绑上刷子和鸡毛掸子,制成加长的工具,将高处的卫生也打扫得干干净净。经常听到她的同事说,童朝珍把公厕当做家一样来打扫,她干事善于动脑,勤于动手,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方法。面对大家的夸赞,童朝珍说:“只有勤快点,随时保洁,才能保持整个公厕没有异味,只要大家满意了,自己累一点也值得。”
三、创新服务暖人心
虽然保持公厕整洁是她份内的工作,但童朝珍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老市区第一座二类免费公厕,恒兴路新公厕一投入使用便立即吸引众人的关注,按二类公厕的标准,其保洁、管理较三类公厕要求更高。这座公厕周边道路施工,晴天满是灰,雨天全是泥,再加上厕所里铺的全是镜面砖,如厕市民一不小心就会滑到。童朝珍一直在思索着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她想如果在公厕铺上地毯,那雨天地面就不会滑,前来如厕的人就会安全一些。于是,他想到就要做到,带着老伴跑遍大街小巷,到处寻找废弃但尚有利用价值的地毯。接连一个多星期的寻找,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毯。一次买菜时候,听见有人说市里有家大酒店要重新装修,她心想酒店里的地毯很多,重新装修会不会有废弃的呢?于是买完菜她就和老伴骑着自行车前往该酒店一探究竟,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酒店旁边的垃圾堆里,他们看到了几块红色的废弃地毯,他们如获至宝,赶紧拿回去清洗干净,第二天就铺在了公厕里,公厕的面貌顿时焕然一新。地毯虽然防滑,但是雨天泥巴弄脏地面的问题依然存在,于是她和老伴商量如何解决,最终他们决定从家里带几双拖鞋过来,并定下了如厕换鞋的“厕规”:如厕者自愿换鞋,之后可一路踩着地毯去厕位、洗手台等处。对于如厕者来说,虽然穿鞋脱鞋确实有点小麻烦,但看到厕所卫生搞得干干净净,都没啥怨言,自觉执行新“厕规”,在小小公厕里享受“星级服务”和走红地毯的“礼遇”。现在公厕对面“耐磨厂”的不少员工宁可多跑几百米,也要到这里如厕。自打厕所铺了地毯,放了拖鞋后,市民的文明意识也被带动提高,便后不冲水、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等不文明现象大为减少。童朝珍的做法得到市民一致赞赏,称赞她把公厕当做自己家一样来打扫,精神可贵,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出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日前,由于原来的地毯和拖鞋使用时间长了,有的破损比较严重,为了方便更换、清洗,童朝珍又自费购买了一批地毯和拖鞋。
看到大家对自己的服务满意,童朝珍说她就心满意足了,虽然工资不高,但她觉得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只要能够为大家服务好,自己的工作成果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她的付出就是值得的。她说:“我还要继续干,干一行工作就要搞好,要负责任。”实现自我价值不分职业,童朝珍就是这样一位朴实而真切、热心而真诚的普通的公厕管理员,她用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现出对岗位和工作的热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出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道德品质,传递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童朝珍的事迹经过媒体报道后,引起广大市民普遍赞誉。市委书记张晓麟专门批示学习并登门看望。他说,童朝珍的岗位虽然很平凡,所做的虽然是一些小事,但小事见精神,平凡显伟大,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像她这样的好人。全市人民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童朝珍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把工作当事业干,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多为群众的利益着想,做人民满意的好公仆。
第三篇:周广智先进事迹
周广智先进事迹
在衢州援疆指挥部引发热烈反响
连日来,江苏援藏干部、曲水县委书记周广智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衢州援疆指挥部干部人才中引起热烈反响,并于10月27日专门在指挥部夜校举办了全体干部人才的学习会,通过学习,他们纷纷表示,作为援疆干部和人才,我们更应以周广智为榜样,用心援疆,奋发进取,竭力做到“六个特别”。
“周广智的先进事迹,是榜样,也应该是我们千千万万个援疆干部的缩影。”学习会上,衢州援疆指挥部指挥长乌什县委副书记徐登富深刻提出,指挥部全体援疆干部和人才要从周广智身上汲取力量,奋发有为,大力弘扬勇于拼搏、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浙江精神,为乌什县社会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建功立业。
“他不图享受,到那么远、那么苦的地方工作,不顾自己的小家,一心想着为那里的老百姓好,就是不简单!我们援疆干部和人才更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会讨论过程中,衢州援疆指挥部规划建设组副组长袁鲁峰深刻体会,周广智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诠释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与此同时,许多干部人才还一致提出,自身肩负的是国家新一轮全面援疆的重任,更应该学习1
像周广智那样用情援疆。要真正从内心接受新疆各族人民,主动与当地各族人民融合在一起,以主人翁的新姿态全身心投入到对口援疆工作中。
“进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学习会之后,衢州援疆教师领队柴相明在所写学习体会中,也为自己提出了这样三句话。他说,来乌什支教已经一半时间过去了,自己要在有限的支教时间内像周广智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用心、用情踏实做好援疆支教工作。坚决实现浙江省委赵洪祝书记对我们提出的“要做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表率,把浙江的深厚情谊带给新疆各族群众,把浙江干部的良好形象留在新疆各族群众心中”的殷切希望。
下一步,衢州援疆指挥部还将组织开展向周广智学习的各种活动,将接下去11月份的第一周确定为“向周广智学习主题实践周”,充分利用“指挥部夜校”、“每周例会”等平台,组织干部人才集中学习讨论,进一步引导全体干部人才,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援疆工作中。(衢州 徐肖富)
第四篇:肖作清先进事迹
情系杏林终不悔 扎根基层苦也乐
---记洪湖红军医院中医副主任医师肖作清
近三十年来,每天上午7点多,在洪湖红军医院内科病区,总会看到一个高大的白色身影穿梭在病房之间,巡视病房,给病人细致的检查,认真的听诊,及时了解患者的最新病情,他忙碌的背影透着熟练与自信,这就是洪湖红军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肖作清。
1989年,正值青春年华的肖作清从湖北中医学院本科毕业,组织上准备将他安排到洪湖市中医院工作,而他却将这唯一的分配指标推荐给了他的同学,他却凭着对家乡父老的厚爱及深情,向组织提出回到他的家乡沙口红军医院工作。近三十年来,他不分节假日,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病人需要,他都会随叫随到投入工作,他靠着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服务态度及扎实的业务基础,深得院领导、同事及患者的一致好评。在他心里只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信念—把病人当亲人,病人的康复和满意就是最大的心愿。
岁岁年年多少事,迎来送往何其多。对待每一位患者,他都会认真检查,周全考虑,不先入为见。有时遇到疑难杂症患者,与科室同仁一起会诊,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古训,及大家之智慧,精益求精。对每一位患者,从不重病轻判,都要“捉个猫儿当虎打”。记得有一位60多岁的王爹爹,劳作一天后感腹痛,患者要求打点消炎针,肖医生经过细致检查,亲自量血压为210/120mmHg,考虑大血管病变可能,后经B超证实诊断成立,立即转送上级医院方才转危为安;一年后,该患者在我院旧病复发不治,患者家属没有任何怨言,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从此,他给所有病人亲自量血压,成为了他从医生涯中的铁律,他常说:心中有数,心里才踏实。
身为医者,他对患者有足够的爱心与同情心。自己作为农民的儿子,看到部分老年患者子女不在身边,住院时对科室及住院流程不熟悉,他就亲自陪同病人楼上楼下做检查,并领取检查结果,极大地给患者提供方便。同时,他在生活上也对患者悉心照顾,为他们炒菜煮饭,也成了家常便饭,有时患者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将自家的土鸡蛋、蔬菜送给他,他就让自己的爱人将菜做好后,端到病房送与患者,许多医护人员问及他与患者何种关系时,他都以亲戚相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几十年如一日,他用自己的专心、爱心、细心、仁心呵护患者,得到了患者的夸奖,也赢取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在繁忙的工作期间,他时刻抓紧业余时间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及水平。除1998年在同济医院进修一年来,其余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学习,向同道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病人学习。有时疑难杂症、重症病人转到上级医院后,他会留下病人联系方式,待病人出院后主动联系,了解患者诊治情况和康复情况。闲暇时间,他会静下心来,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典型病例相结合,撰写成医学论文后发表在医学刊物上,与同仁们共同分享,迄今为止,他在国家级、省级医学刊物上已发表医学论文三篇。
近年来,医院内科医生有的已退休,有的被上级医院聘走,有的外出,长时间的白班、夜班、门诊连轴转,导致住院内科值班医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他曾经的青春韶华已不再,他的黑发也因多年的操劳染上鬓霜,只有那慈祥和蔼的面容在蹉跎的岁月里从未改变过。他常用此句用来自勉:工作虽然辛苦点,待遇虽然差点,但人要知足常乐,钱够用就行,身体健康才是福。
他只是一位普通而平凡的医务工作者,多年来扎根基层,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但他以岗位为坐标,以生活为舞台,以苦为乐,演绎出了人世界最真的情,最挚的爱,最美的风景。但正是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基层医务人员,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构筑成广大农民群众的守护神,谱写出了自己人生中最华丽的篇章!
2015年5月
第五篇:派出所清网行动先进事迹
+++所“清网行动”先进材料
自“清网行动”工作开展以来,+++派出所严格按照上级公安机关要求,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细化责任措施,严格奖惩考核,广泛宣传党的宽大政策,全警动员,全力以赴投入到“清网行动”中。截止目前,共抓获行动前各类网上在逃人员+++名,其中本所建档网上逃犯+++名,其他单位建档网上逃犯+++名,行动前网上在逃人员下降率达+++%,取得了显著的战果。获得了市公安局、+++分局的一致表扬。其先进事迹是:
一、强化领导,健全组织,在全所树立“全警追逃”的理念。
+++月份以来,市公安局和分局先后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安排部署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派出所高度重视这次专项行动,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清网行动”开展初期,+++派出所成立以所长+++为组长,教导员+++为副组长,所民警为成员的网上追逃“清网行动”追逃小组。,制定了适合本所实际的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方法步骤,要求民警将追逃工作纳入本职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开展,并将追逃工作列入年终考核的重点。在市公安局、+++分局的重视和推动下,全所民警不断提高对“清网行动”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职能
作用,确立了以所领导为龙头、各民警鼎力协作、合力追缉逃犯的追逃格局,形成了“全警追逃”的局面。同时多次召开所务会对“清网行动”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始终将“清网行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全所的中心工作来抓,切实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研究部署、亲自调度指挥、亲自督促落实、亲自督促规劝。
二、咬定目标,理清思路,多措并举,全力追逃。
“清网行动”工作伊始,+++派出所就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了追逃小组,对在逃人员信息分别进行了梳理,制定详细的追逃方案,层层落实了工作责任,建立了以“所领导统筹指挥,一名逃犯一名民警”的点对点追逃工作机制。同时提出讲究策略、加强研判、强化协调,坚持先劝后抓、劝抓并重的指导思想,以在继续规劝逃犯及其亲属过程中,通过规劝掌握更多信息,服务抓捕的工作思路,合力打好了全所的追逃工作“攻心战”、“信息战”、“攻坚战”,确保了追逃战役强势推进。
1、积极规劝,敦促自首,打好“攻心战”。为彰显政策威力,全所民警树立一盘棋思想,不分你我多措并举合力参与,在追逃小组专门追逃的同时,其他民警充分利用亲朋好友及关系人身份,全力参与规劝敦促在逃人员投案自首的工作,在“劝”字上下狠功夫,按照 “100%把通告送到家中,100%上门做工作,100%落实责任” 的要求,采取了所领导
带头深入在逃人员家属家中上门规劝,在公共场所大力宣传,张贴《关于敦促在逃犯罪人员投案自首的通告》、《关于再次敦促在逃犯罪人员投案自首的通告》及《致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信》并公布举报热线等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2、强化研判,全力追捕,开拓“信息战”。为给精确缉捕在逃人员指明方向,+++派出所通过做实警务综合研判,依托警综平台系统创新网上作战机制,确保了在逃人员活动轨迹第一时间纳入公安机关视线。同时,积极协调市公安局网监、行动技术部门支持,从而保证大幅提升了抓捕成效。自全省“清网行动”攻坚战开展后,+++派出所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抓获潜逃在外的+++、+++2人。
3、再接再厉 协助外单位抓获网上在逃犯
在做好本辖区的在逃人员规劝抓捕工作的同时,+++派出所还积极协助外单位做好规劝抓捕工作,成功动员+++、+++等2名+++警方的网上在逃人员投案自首,同时协助+++警方抓获网上在逃人员+++。
2009年6月至7月期间,嫌疑人+++、+++、+++等人利用网络诈骗受害人+++等人2.6万元人民币。此案被海南省+++县公安局刑事警察大队立案侦查并进行网上追逃,其中该案嫌疑人+++系+++派出所辖区居民。“清网行动”开展后,+++派出所随即马上布臵特情耳目布控。2011年8月4日,耳目向+++派出所报告了解到嫌疑人+++近期经常
在+++市+++镇+++村一带出现,于是+++派出所追逃小组立即前往+++镇,通过当地派出所的协助收集相关信息,并掌握了嫌疑人+++近期会潜返回家中这一情况,于是+++派出所追逃小组民警在所长+++同志的带领下守候在通往嫌疑人+++家的必经之路,2011年+++月+++日20时许,经过近十天的守候,在嫌疑人+++潜返回家时被追逃小组当场抓获归案,并顺利移交+++警方押回。
+++派出所在“清网行动”中,众志成城、全警动员、全力以赴,圆满的完成了清网任务,为+++公安局“清网行动”和维护辖区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