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保健科制度

时间:2019-05-13 13:0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婚姻保健科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婚姻保健科制度》。

第一篇:婚姻保健科制度

婚姻保健科

目录

一、婚前保健工作制度………………………………………………………1

二、岗位责任制度……………………………………………………………2

三、逐级转诊制度 …………………………………………………………6

四、疾病随访转诊制度………………………………………………………7

五、定期质量检查制度………………………………………………………8

六、资料信息管理制…………………………………………………………9

七、业务学习考核制度………………………………………………………10

八、消毒卫生制度……………………………………………………………11

九、疾病管理制度……………………………………………………………1

2十、婚前保健体检室工作制度………………………………………………13

十一、婚前保健咨询室工作制度……………………………………………14

十二、婚前保健宣教制度……………………………………………………15

婚姻保健科

一、婚前保健工作制度

1、认真执行《母婴保健法》,按《母婴保健法》及配套文件的有关婚姻保健规定依法开展工作。

2、严格遵守“严肃、认真、亲切、守密”的工作守则,态度和蔼,有问必答,方便群众。

3、发现与婚育有关的疾病或异常情况按有关规定予以相应的指导和处理。

4、积极宣传婚育知识,对婚后的有关性知识及优生知识等问题进行指导。

5、定期督促指导基层婚姻保健工作,按照需要进行婚姻保健人员培训工作。

婚姻保健科

二、岗位责任制度

婚前保健工作人员职责

1、在上级的领导下,依据《母婴保健法》的规定做好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卫生咨询,婚前医学检查及婚前保健管理工作。

2、认真填写体检记录,按婚检内容,逐项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并做好登记统计工作。

3、工作认真负责,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做到严肃、认真、亲切、守密。

4、认真校对受检人证件,防止冒名顶替。婚检人员不得出虚假证明,否则按《母婴保健法》追究责任。

5、做好随访工作,对暂缓结婚的对象,应讲清利害关系,给予及时矫治,帮助制定婚育计划,选择结婚时机,指导措施落实。

6、认真学习,更新科学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婚姻保健科

婚前保健主检医师职责

1、依据《婚前保健工作规范》,除承担婚前保健医师的职责外,还应负责婚前保健工作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指导。

2、负责对《婚前医学检查表》和《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复核并签字。

3、对婚前医学检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或影响婚育的疾病进行复查,记录补充病史及体征,复核诊断依据和医学意见,向受检当事人说明后签字。

4、对婚前医学检查中不能确诊的疑难病症及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审核后转诊,依据反馈的确诊结果,如实填写《婚前医学检查证明》。

5、对医学上认为“不宜结婚”、“暂缓结婚”、“不宜生育”或“建议采取医学措施,尊重受检双方意见”的服务对象,应耐心讲明科学道理,提出医学意见,进行重点咨询指导;对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应提供以知情选择为原则的长效节育措施。

6、对《婚前医学检查表》和《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并记录;每季度进行质量分析,组织讨论,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7、审核检查各种登记资料及统计报表,定期分析总结,提高工作质量,并随时接受考核。

婚姻保健科

宣教工作人员职责

1、负责宣教室宣传资料的管理。

2、负责宣传栏的信息发布,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

3、为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按统一提纲进行以生殖健康为核心与婚育有关的生殖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

4、宣传教育采取集体授课、观看视频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形式。

5、婚前卫生宣教的时间不少于45分钟。

6、做好原始资料的登记和统计,并注意宣教效果的评价。

婚姻保健科

三、逐级转诊制度

1、对不能确诊的疑难病症及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应当使用全市统一的转诊单,转至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确诊。

2、我院接受下一级医疗保健机构的转诊,并将确诊结果和检测报告书面反馈转诊单位。

3、对可疑严重遗传性疾病,要求婚前医学检查医师绘制家系图,进行初步分析再转至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确诊。

4、对可疑肝炎、性病而不能确诊的血标本,派员送往指定的确诊单位。

5、根据确诊结果填写《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并做好转、会诊登记工作。

婚姻保健科

四、疾病随访转诊制度

1、对婚前医学检查中发现患《母婴保健法》所规定的有关疾病,应对其有关婚育保健的问题进行医学指导,并专册登记,做好管理和随访工作。

2、随访可以采用电话随访或信访、来单位复查等方法。

3、“暂缓结婚”的随访其治疗效果,每月一次,直至痊愈。“不宜生育”的进行长期追踪随访,每半年一次,监测其对婚育指导的执行情况,如已生育,应了解其下一代健康状况。

4、对随访后的疑难病症按照转诊制度执行。

5、随访记录及有关原始资料应妥善保管。

婚姻保健科

五、定期质量检查制度

1、依据《江苏省婚前保健工作规范》进行定期质量检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2、单位主管婚前保健工作的领导每月一次考查婚前保健工作质量,对原始本、册逐项进行质量控制检查。

3、主检医师每日对婚前医学检查表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审核并签字。

4、每月进行一次婚前卫生指导的效果评价。

5、在检查中发现质量问题及时登记,遇到特殊或疑难病例及时组织讨论。

婚姻保健科

六、婚前保健资料信息管理制度

1、有专人负责婚前保健资料信息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婚前保健的各种登记表册,如实填写,笔迹清楚,记录完整。

3、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婚前保健资料,做好数量、质量的反馈,是提高婚前保健工作质量的基本要求。

4、做好婚前保健资料的归档工作,各类原始资料按年度整理立卷归档,其中婚前医学检查表保存30年。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存根联保存15年,影响婚育病案记录及体检表长期保存。

婚姻保健科

七、业务学习考核制度

1、认真学习《母婴保健法》及婚前保健工作的法律规定,婚检医师必须经岗前培训与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方能上岗。

2、加强对婚前医学检查的主要疾病及有关业务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业务知识培训和有关业务专题讲座,并作好笔记。

3、熟练掌握婚前医学检查的基本技能。

4、定期对婚检医师进行业务考核。

婚姻保健科

八、消毒卫生制度

1、婚前医学检查,应专室专用,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小时。

2、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椅、工作台及地面。

3、进行生殖器检查必须戴手套,每人一换,避免医源性感染。

4、女性生殖器检查应每人一臀垫。

5、进行男、女生殖器检查的用具,必须一用一消毒。

6、污血、污物(棉签、手套、臀垫)、一次性注射器或检测用具等应随时弃入污物桶,并进行有效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7、阴道、尿道分泌物或血液污染的桌面、检查床、地面、手或工作服等,应立即用消毒剂消毒。

8、婚检完毕,医师应用流动水彻底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擦手,避免交叉感染。

婚姻保健科

九、疾病管理制度

1、在婚检中发现的影响婚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性传播疾病、有关精神病、生殖系统疾病、内科疾病等列为重点管理疾病。

2、实行主检医师负责制。婚检医师检出疾病后应由主检医师复核,记录补充病史及体征,复核诊断依据和医学意见并签全名。

3、疾病诊断严谨、准确、有据,疾病名称规范,排列有序。

4、对婚检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或化验结果异常而不能做疾病诊断者应与疾病分别登记,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复查及保健指导。

5、对疑难病症,有主检医师组织本单位有关业务人员进行会诊,会诊不能确诊的应及时转诊。

6、对转诊病例应做好登记。详细记录转出原因和转诊结果,并依据反馈的转诊确诊结果,如实填写。

7、对确诊患病的婚检当事人提出医学意见,对医学上认为“暂缓结婚”及“不宜生育”、“不宜结婚”或“建议采取医学措施,尊重受检双方意见”的服务对象应耐心说明情况,进行重点咨询指导。对“不宜生育”的应提供以“知情选择”为基础的避孕节育知识和优质服务。

8、对于严重遗传病、制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等影响婚育的疾病进行定期随访,并做好随访登记。

婚姻保健科

十、婚前保健体检室工作制度。

1、遵守“严肃、亲切、认真、守密”的工作原则,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

2、病史询问使用文明用语,体格检查全面系统按规程操作,不得弄虚作假。

3、严格履行《婚前保健医师职责》,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

4、保持室内安静、整洁,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

婚姻保健科

十一、婚前保健咨询室工作制度

1、遵守“严肃、亲切、认真、守密”的工作原则,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

2、准确领悟服务对象的感受,理解其处境,咨询服务以服务对象理解及满意为目的。

3、掌握婚前卫生咨询的技能,准确确定服务需求,力求做到知情同意,知情选择。

4、对服务需求阐述科学道理,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和信息。

5、保持室内安静、舒适、整洁。

婚姻保健科

十二、婚前保健宣教制度

1、宣教工作人员为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按统一提纲进行以生殖健康为核心与婚育有关的生殖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

2、宣传教育采取集体授课、观看视频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形式。

3、婚前卫生宣教的时间不少于45分钟。

4、宣教工作人员必须履行岗位职责,做好原始资料的登记和统计,并注意宣教效果的评价。

5、服务对象必须持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接受教育,保持室内安静。

第二篇:预防保健科有关制度(模版)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医院成立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门诊部、预防保健科、感染性疾病科、检验科、医务处、护理部、质控科、院感科等相关科室组成,负责对传染病管理工作的监督;根据最新情况制定传染病的相关制度。

2、每个接诊医生都是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符合《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一律填写合格的传染病报告卡,报卡率和及时率要达到100%。

3、预防保健科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报告知识的培训工作。

4、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灰、肺碳疽的患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或不明原因的传染病暴发时,上报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2小时内实行网络直报,预防保健科上报主管院长、同时报当地疾控中心。

5、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需转诊的传染病患者应及时转诊,并按规定对患者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和处理。

6、预防保健科的专职疫情报告员负责收集、审核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时限实行网络直报并登记。发现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项目不齐全、地址不详等情况,及时将报告卡返回上报医生,重新填写上报。

7、预防保健科的专职疫情报告员通过信息平台每日检查门诊登记、检验科化验结果、放射科的检查结果,杜绝传染病病例迟报、漏报现象的发生。

8、疫情管理人员,每月检查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及时补报,对本月报告传染病例汇总、统计及总结,反馈给相关科室及时改进。

9、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及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汇报,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实施。

10、医务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将就诊的传染病病人信息公开、泄露。

11、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报告登记本以及相关资料保存3年。

11、任何人对传染病的疫情不得隐瞒、缓报,不得授意任何人隐瞒、缓报。

12、对少见的传染病和本地已经消除的传染病信息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控中心,经过疾控中心确认以后,按照规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医务人员要熟知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报告流程。

2、相关门诊、临床科室建立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类传染病进行疫情报告、登记。

3、首诊医师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医师接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时,应立即详细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报告预防保健科,并将病例信息登记在本科室的传染病登记本上,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首诊医师接到与传染病相关的放射科、检验室的检查、检验结果,按规定时限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本科室传染病报告登记本登记。

5、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传染病中甲类管理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灰病例、疑似病例或病原携带者,立即报预防保健科或总值班,预防保健科在2小时内网络直报,同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例24小时内由首诊医师报告预防保健科,由预防保健科按规定时限实行网络直报。

6、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预防保健科或总值班,并向院领导和疾控中心报告疫情。

7、预防保健科专职疫情报告员每天负责收集、审核传染病报告卡,发现迟报、错报或不合格的报告卡及时纠正。

8、预防保健科定期到各科室核对疫情报告情况,发现传染病漏报病例,要求经治医生补报外,同时根据冀州市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进行处理。

9、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及考核。

10、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瞒报、漏报、谎报疫情。

传染病病例登记制度

1、门急诊医师做好门急诊日志登记工作,各病区做好出入院病人的登记工作。

2、门(急)诊各病区医师、对于传染病病例,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填写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须注明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学校年级、班级。

3、检验科、放射科发现与传染病有关的化验、检查结果,应将化验、检查结果返给主诊医师,并做好科内登记。

4、预防保健科建立全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登记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的详细信息,并定期汇总分析。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传染病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由预检分诊处人员及接诊医生负责。

2、各科室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主要症状、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的,应当将患者分诊到相应的门诊就诊,同时对就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预检分诊处,经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门诊就诊。

4、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它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它必要的防范措施。

5、不具备某种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及时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救治,并将病历资料复印转至相应的医院。转诊传染病患者时按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1、预防保健科负责督查全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2、疫情管理人员每日浏览门诊信息平台、放射科、检验科的检查检验结果,核查传染病报告、登记情况,发现漏报病例及时督促首诊医师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每半年疫情领导小组要组织一次全院的传染病检查,并有检查小结。

4、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上报疫情领导小组,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落实。

5、预防保健科应配合本市及上级疾控中心进行传染病漏报抽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

6、预防保健科年终根据检查的各科室传染病上报登记情况,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落实奖惩。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

1、各科室做好门诊日志及出入院患者的登记工作。

2、与诊治传染病相关的科室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发现传染病例,根据疫情的报告时限及时填卡上报,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传染病漏报自查管理工作。

3、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督导检查工作。

4、预防保健科必须根据规范要求及时进行网络直报,每月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责令改正、并做好督导记录。

5、、预防保健科将传染病报告检查结果,每季度汇总一次,年终进行全面检查、总结,对发现的迟报、漏报、瞒报者按规定给予处罚。

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

1、预防保健科负责根据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对全院的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每年开展两次有关传染病法律、法规、报告流程等知识的培训级考核。

2、新上岗医生和实习医生上岗前须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年终根据培训内容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年终考核,不合格者需补考。成绩记入个人业绩考核。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1、按照医院、科室、疫情责任报告人三级管理制度落实奖惩制度。

2、对发现传染病未能及时填卡上报或漏报的根据情节予以处罚。

1)凡迟报、漏报1例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爆发、流行者给予50元处罚。

2)对1个月内累计迟报、漏报超过3例者按规定处罚并全院通报并视情节进行处罚,科主任负有连带责任。

3、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爆发、流行且后果严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八章第69条规定处理。

4、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情况纳入年终评审先进科室及个人的考评方案。

医院职业安全监测制度

1、预防保健科负责员工上岗前和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和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考核。

2、各临床医技科室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医护人员进行上岗前和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本人,对合同制、合同工应当在解除合同前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

3、各临床医技科室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与禁忌相关的有害作业。

4、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有害作业场所,配备防护及急救用品,并定时监测、检查。

5、严格管理有毒物品、放射源或其他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品,并在醒目位臵设臵安全标志。、各临床医技部门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采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无毒材料,控制、消除职业危害。

7、建立、保存好相关员工的健康档案。

员工职业暴露损害的紧急处理程序和预防

措施

一、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1、锐器伤伤口紧急处理:(1)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将伤口周围血液挤出;(2).用流动水冲洗2-3分钟。(3)用75%酒精或0.5%安尔碘消毒伤口,如有必要需做包扎处理。

2、皮肤或黏膜暴露后的处理: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3、职业暴露危险评估及报告:(1).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首先进行职业暴露的初步评估,并电话报告院感科。(2).当事人疑HIV暴露,由感染管理意外事件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分管副院长,并组织专家及时评估暴露级别,确定是否需预防性应急用药。

二、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医务人员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进行诊疗和护理操作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戴防护面罩或具有防护面罩或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锐器盒,以防刺伤。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第三篇:保健科各制度

传染病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设疫情登记本,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必须登记并按要求填写报告卡,按时上报传染病报表。

2.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有关科室或当地CDC报告。

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并积极配合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4.中心相关科室(站)应依据访视常规进行访视,做好访视记录,不漏项,各项内容填写齐全,按规定时限上报区CDC。

5.疫源地及时处理,并做好消毒隔离指导,杜绝续发,做好宣传工作。6.定期宣传卫生防病知识。

疫情报告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医务人员为法定报告人。

2.法定报告人必须熟悉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种和报告办法。3.发现法定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时,要立即按规定的程序报告,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并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4.填写疫情报告卡时,要提高填卡质量,要做到字迹清楚,项目要填全。

5.责任疫情报告人要定期进行传染病迟报、漏报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6.对不执行本制度或因违反规定造成危害的,要按《传染病防治法》严肃处理。

关于对疫情报告时间和程序的规定

1.执行职务(在岗)的医疗保健人员,以及防疫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2.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及爱滋病、肺炭疽的患者、病源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时,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CDC报告,并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3.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患者,病源携带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时,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4.责任疫情报告人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患者时,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

1.在预防保健科主任的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完成社区居民和集体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2.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预防保健卫生防病网,组织培训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卫生防病知识与技能。

3.建立中心健康教育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

4.积极开展、督促、检查、指导本中心和社区的爱国卫生运动,经常宣传卫生知识,提高社区居民整体健康水平。建立清洁卫生制度,做好防病工作。

5.担任本中心和社区的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做好疫情报告统计、阶段性分析和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技术指导工作。

6.认真完成各项计划免疫工作指标,预防儿童传染病的发生,降低社区传染病发病率。

7.指导并担任本中心和社区的妇幼保健工作,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咨询、技术指导和妇女病、儿童病的普查、普治工作。

8.做好社区内集体单位(托幼、学校、工矿企事业、工地等)的卫生防病宣传、传染病管理工作。9.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集体单位防病工作制度

1.保健科要有专人负责集体单位的防病工作,制定出工作计划并有年终总结。

2.要建立本社区学校、幼儿园、工地等集体单位以及重点单位的基本情况档案,并逐年核实。3.及时了解各单位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督促其建立急、慢性传染病登记。

4.每年监督检查食堂从业人员的体格检查情况,查看体检合格证,发现不合格者或无证者,立即调离岗位。

5.定期召开集体单位例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布置防病保健工作。6.抓好“女工五期劳动保护”及各单位女职工的保健工作。7.社区如发现疫情要及时上报中心主管主任,并上报区CDC,做好疫源地和人员的处理工作。

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制度

1.中心保健科应设立专(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加强辖区内的集体单位食堂和食品经营部门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并依照《食品卫生法》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

2.从事食品生产经营部门和集体单位食堂应具备《卫生许可证》,其人员取得《健康证》方可参加工作,并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3.凡是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人员,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每年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宣传食品卫生和营养知识,食品卫生法规标准和卫生学知识。自觉遵守各项卫生操作制度,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5.如辖区内发生食物中毒,应积极采取抢救措施,并立即报中心主任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及时采取措施。

地段保健工作制度

1.做好传染病防病知识宣传和管理工作,24小时内及时访视,处理好疫源地,投预防药,指导消毒隔离,防止继发。2.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宣传、发动群众消灭蚊蝇,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3.协助辖区居委会,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宣传晚婚晚育,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

4.搞好预防接种工作,对计划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要安排好,按免疫程序进行接种,提高接种率及合格率。接种前做到三查八对。

5.对户在人不在儿童做到去向明,底数清,定期检查接种情况。6.对学龄前儿童,做好定期体检工作,发现佝偻病及营养不良儿童,及时转入体弱儿系统管理。

计划免疫室工作制度

1.医务人员按时到岗,衣帽整齐,八点前做好注射前准备。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执行“三查八对”(三查;证、信息系统、禁忌症。八对;姓名、性别、年龄、疫苗品种、针次、部位、剂量、有效期)4.向家长交待注射前后的注意事项。

5.备好急救药品,如有异常反应要及时处理,并做好详细记录。6.接种部位准确,皮肤严格常规消毒。7.认真做好一人一针一灭菌,一人一碗一勺,糖丸须用凉水溶化后服下,并告之注意事项。

8.对活疫苗做到打开后半小时内用完。

9.工作结束后做好统计和室内卫生,紫外线消毒。

妇女保健工作制度

1.建立社区妇女基本情况档案卡, 了解基本健康状况(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单位、婚姻状况、月经情况、生育史、妇科疾患)。2.承担社区内妇女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做好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工作,使孕妇管理率达标。

3.做好早孕的建卡、建册及围产期保健工作。每位孕妇产前检查8次;产后访视,不少于2次。

4.对高危孕产妇实行专案管理,管理率达到100%,病历和保健手册有标记,有追访;有分娩结局。凡高危因素复杂或病情严重者应及时转入上级医院诊冶。

5.做好孕妇学校工作,统一宣教资料,专人负责。采取群体与个人宣教相结合,孕期宣传不少于三次,并将宣传时间、内容登记在围产保健手册上。

6.有计划的检查、治疗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做好妇女五期(经、孕、产、哺乳、更年)保健工作。

7.按时登记、统计、上报有关的妇女保健基本数据和报表。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承担社区内0-6岁儿童保健工作,对婴幼儿实行保健系统管理,常住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

2.掌握社区内新生儿、婴幼儿的保健状况。有计划的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防治,做好托幼机构的健康教育及卫生保健指导。3.对检查出的体弱儿实行专案管理、登记。对体弱儿体检结果、病情、喂养、营养、生长发育评价、护理、治疗、矫治等情况作详细记录及定期复查,必要时可转往上级医疗机构治疗。待患儿恢复正常后,及时结案转正常健康儿童管理。

4.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推广母乳喂养,喂养率达标。5.按时准确登记、统计、上报儿童保键基本数据和报表。

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1.负责中心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工作,定期召开例会,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对社区内健康教育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督促指导。利用市民学校和居家委会,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为社区居民特别是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普及社区居民健康知识,不断更新宣传形式与教育内容。

3.积极配合有关科室(站)针对高危人群开展控烟、限酒、指导合理营养膳食、健身等干预活动。

4.督促各科室(站)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使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健康教育目标的考核要求。5.健康知识宣传栏或板报定期更换内容。

6.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宣传日的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教育。

第四篇:预防保健科制度

预防保健科制度

1、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医疗卫生网,培训提

2、积极开展督促、检查指导本院和地段的爱国卫生运动,经常宣传卫生知识,健全清洁卫生制度,3、指导担任本院和地段的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做好病情报告、统计和传染病的消毒隔离,4、指导并担任本院和地段的妇幼保健工作,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和妇女病、儿童病的普查

5、负责本院职工的质检和保健工作。本院职工的诊治、病休、住院、会诊和转院等,由预防保健科医师根据病情和有关规定处理。夜间、假日急诊,由

看有关部门医师处理,但所开诊断证明不得超过三天。

7、保健医师由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担任,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做好除害灭病工作。家庭病床及诊视工作。工作。

6、建立并管好职工病案。

定期转换。

(21)

第五篇:第七章 预防保健科制度(模版)

第七章:预防保健管理

FB—01: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拟定医院预防保健工作计划,经院长和分管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督促检查并定期总结汇报。

二、配合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工作。

三、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定期更换健康教育专栏,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四、在县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负责本院妇产科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负责地段内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按计划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

五、担任本院和社区的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六、负责本院传染病报告、统计及传染病知识培训工作。

七、负责本院的妇幼保健相关信息报告工作。

八、负责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体检工作,协助体检科做好本院职工体检工作,掌握职工健康状况。

九、负责医院死亡病例的网络报告、登记、统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

十、协助相关部门检查和指导全院的清洁卫生,做好除害灭病工作。

FB—02: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管理和考核;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和检查;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向上级报告免疫接种等工作报表。

二、掌握服务基本情况并建立相关档案;掌握辖区内总户数、总人口数、0—7岁各年龄组儿童数、0—7岁各年龄组流动儿童数等并记录在册;所有免疫接种资料实现档案化管理。

三、对每一名免疫接种对象建立接种证,积极推行免疫接种信息化管理措施。

四、接种门诊建设必须达到“合格”以上标准。接种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免疫接种资格证。

五、每周周五、周六为各种疫苗的接种对象实施接种服务;坚持免疫状况调查制度,定期安排专人通知接种对象,并开展接种后跟踪管理,落实国家卫生部规定的接种率指标;开展免疫科普知识宣传和健康知识传播。

六、对疑似预防接种反应或接种事故进行监测并按规定程序与要求及时处理和上报。

七、组织实施服务区域内儿童的强化免疫、应急接种、查漏补种等特殊免疫活动。

八、配合县疾控中心做好服务区域内小学、托幼机构的入学、入托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查验工作,做好补证、补种工作。

九、完成上级安排的临时性、突击性工作。

FB—03:预防接种体检与登记告知制度

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核对受种者接种证、姓名、出生年月日,以及既往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某种疫苗的接种对象。若发现预约接种的日期有误,应及时更改,并做好解释工作。

二、询问受种者近期健康状况,以及既往疾病史、过敏反应史、接种反应史等。经询问健康无疾患,再检查体温和其他有关体征,确定可否接种。凡患有接种禁忌症的不得注射或暂缓注射相应疫苗,应对受种者或监护人提供医学建设,并在证上做好记录。

三、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和接种费用与异常反应补偿方式等。

四、做好接种证接种日期等项目的工整书写登记或打印,接种证上还应记录所使用疫苗的批号、接种者的签名。疫苗一苗一批号上应记录所使用疫苗的生产厂家、批号和有效期等,并保存好接种记录。

五、接种后受种者应留在现场观察30分钟,便于一旦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时能及时处理。离开接种门诊前应预约好下次接种疫苗日期。

FB—04:冷链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所有的设备由专人负责管理。

二、冷链设备有专房(或专室)存放。房间应宽敞、明亮、通风良好。

三、冷链设备专物专用。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冷链设备内存放食品或制作冷饮。

四、各种生物制品按规定贮存温度,分别存放。

五、贮存疫苗或制作冰排,应按设备额定容积大小进行操作,禁止超负荷运行,以免损坏设备。

六、冷链设备如有故障,应报告上级,并由专业维护人员进行维修。

七、保持冷链设备清洁、卫生;定期对冷藏箱、包擦拭。

FB—05: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疫情组织领导:设立疫情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门诊部、承担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的科室、感染性疾病科、检验科、质控办等相关科室人员组成,负责对传染病管理工作的监督,每年对上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关传染病有关制度。具体职能部门为预防保健科,负责监管日常事务。

二、加强疫情报告人员队伍建设,强化业务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提高人员业务素质。至少1名专职疫情管理人员,人员固定,专机专用,确保传染病直报系统网络畅通。

三、承担对全院医护人员疫情报告管理内容的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网络直报技术指南》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特别是新入院职工、进修医师和实习学生上岗前必须进行培训。

四、做好疫情登记工作,必须完整、清晰、准确的填写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检验科、影像科结果登记。并做好对疫情登记资料的保管工作。

五、做好传染病的报告和登记工作,诊治传染病的科室,实行首诊负责制,要及时、完整、准确的填写保存传染病报告卡。

六、网络直报人员负责在规定的时间内录入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在报告前,必须进行卡片错项、漏项、逻辑错误以及重卡的检查;对每天收集、报告、订正、删除传染病报告卡的情况须做好工作记录,每月进行汇总统计备案。

七、各科室兼职疫情员负责本科室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并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每月对本科室的传染病报告工作进行一次自查。

八、疫情管理专职人员必须每日查看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发现未报的传染病,及时催报。同时对疫情数据(按月导出)和传染病报告卡(纸质卡片)进行整理归档。

九、疫情管理专职人员每旬全面检查门诊登记、检验结果登记、出院登记,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每季度对全院进行一次检查,对发现疫情登记项目不清晰、不完整、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及时、不规范以及有传染病漏报的科室,依照传染病防治法追究责任外,可由单位按照情节严重与否进行适当处罚。与经济效益、职称晋升等挂钩。FB—06:传染病报告制度

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

除法定传染病以外的需进行网络直报的病种:恙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肝吸虫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水痘、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及不明原因疾病。(按丙类管理)

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师、个体开业医师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三、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直报。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县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县疾控中心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FB—07: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

生效日期:2009年6月29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

二、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三、新入院的医师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第37号令)、《传染病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及各项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更新内容。

五、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六、拒绝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臵。

七、以上各种培训均应有通知、签到薄、讲义、考试卷、培训小结并存档。FB—08:传染病预警制度

生效日期:2009年6月29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二、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三、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以上。

四、如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属实,及时报告分管领导;应于2小时内对报告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同时电话报告县疾控中心;并向本单位相关科室发出预警信息。FB—09:疫情自查、核对制度

生效日期:2009年6月29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科室疫情人员每旬对本科室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进行自查,与院直报人员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

二、院直报人员每月组织一次科室疫情管理人员工作会议。

三、院直报人员每月对门诊日志进行抽查,考核项目登记是否齐全,登记率是否达到100%。

四、每天与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核对本单位前一天报告的信息。

五、每季度疫情领导小组要组织一次全院的传染病检查,并有检查小结。FB—10:疫情管理奖惩制度

生效日期:2005年11月11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医疗机构所有医务人员均为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人。为加强疫情报告管理,特制定本奖罚制度。

第二条: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岁及以下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疑似病例和病原携带者时,立即电话报告并于2小时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第三条:发现乙类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乙脑、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副伤寒、流脑、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病例、疑似病例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第四条:发现丙类传染病: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病例、疑似病例时,于24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第五条:发现除法定传染病以外的需进行网络直报的病种:恙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肝吸虫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水痘、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及不明原因疾病病例、疑似病例时,于24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第六条:发现其他上级要求报告的报告卡,职业病报告卡、农药中毒报告卡、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报告卡、高温中暑病例报告卡(每年6月1日到9月30日)。要求于24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第七条: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疾病(事件),每漏报、迟报一例(件)扣发责任科室奖金500元,拿出整改意见并及时补报。

第八条:发现其它需要报告的病例,每漏报、迟报一例扣发科室奖金200元,拿出整改意见并及时补报。

第九条:对玩忽职守,违章办事,造成传染病蔓延、流行的科室或个人,则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十条:对按管理要求认真做好疫情报告工作的科室和个人,经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阶段考核认可,则根据医院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并将其作为评选先进科室和个人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十一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FB—11: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2009年6月29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传染病网络直报专机专用,配备1名专职疫情人员。

二、传染病网络直报实行24小时值班制。双休日、节假日、工作日8小时之外,医师发现传染病报医院总值班室,由医院总值班室通知直报人员进行网络直报。

三、每天对报告的卡片及时录入微机。

(一)核对:疫情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填卡医师查询。

(二)订正:疫情人员收到订正报告卡时,须当日通过网络对已报告卡进行修改或删除。

(三)查重:对报告的传染病须进行重卡检查,确认重卡后进行标记,不再通过网络录入。

(四)录入:录入时须对填写项目进行检查,无误后进行保存上报。

(五)保存:卡片留存本单位3年。

四、每天须对传染病总登记与录入微机的传染病进行核对,对录入微机的传染病按月进行U盘备份。

五、遇到停电、网络故障等原因不能上网报告时电话通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六、疫情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账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否则,由此导致的系统安全问题,由个人承担。FB—12: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2009年6月29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认真如实记录门诊日志,门诊日志为发现、检索传染病的基础资料。14岁以下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填写家长姓名、学校年级及班级。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任何责任疫情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新的传染病报告卡。对于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传染病订正卡,并上报负责疫情管理的科室。

三、住院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四、负责疫情管理的科室根据传染病报告要求,立即进行网络直报,保存传染病报告卡3年。

五、日常诊治过程中发现传染病暴发苗头,应立即电话上报负责疫情管理的科室,负责疫情管理的科室核实后及时上报院领导及县疾控中心。FB—13:艾滋病疫情监测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和甘肃省有关艾滋病防治法规文件,切实加强我院艾滋病疫情管理工作,决定建立长效监测管理机制,以保证准确、及时、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的诊治数据及疫情上报管理,制定本制度。

一、全院职工要提高建立艾滋病长效监测管理机制的认识,各科室要加强对监测工作的领导,建立高效的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准确收集和报告疫情数据。

二、艾滋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门诊患者和转入住院患者,各科室要详细登记。凡手术病人术前或者需要进行侵入性检查以及自愿检测的病人检查前必须开展HIV初筛检测,经实验室HIV初筛试验阳性者,实验室和首诊医生要登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并且留存足量血清后立即将阳性患者的标本报送县疾控中心,由县疾控中心送州疾控中心确认,接县疾控中心通知确认结果后,我院预防保健科通过网络直报。

三、各有关部门必须将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人死亡者的详细资料报送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及时准确向县疾控中心上报。

四、疑似AIDS住院患者必须做HIV初筛试验,初筛试验阳性者由检验科专人登记,然后送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确证。采送标本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防护,避免污染环境及交叉感染。“HIV抗体检测确认报告”须复印附病历后,同时在病程记录中单独记录一次“HIV抗体检测确认报告”。

五、我院接触HIV感染者、AIDS患者、死亡者的各个环节均应按要求防护、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六、我院接触HIV感染者、AIDS患者、死亡者资料的各个环节均应做好保密工作。

七、在AIDS诊疗、管理工作中,因玩忽职守、不作为等情况,造成医疗纠纷者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按我院有关制度处理,涉及违法行为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FB—1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会诊、报告和防控制度 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为进一步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报告和管理工作,早期发现、预警和有效控制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和其他聚集性发生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根据卫生部卫应急发[2007]158号文件印发的《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特制定本制度。

一、监测目的

(一)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疫情处臵的规范管理;

(二)及时发现SARS、人禽流感病例;

(三)及时发现其它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聚集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病例定义

(一)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

1、发热(腋下体温≥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价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的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详见附件2),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二)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1、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2例或2例以上的不明

原因肺炎病例;

2、有流行病学相关性是指病例发病前曾经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暴露于同一环境,或有过密切接触,或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其它情况,具体判断需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或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

三、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一)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和发现工作,必须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警惕性和敏锐性,尤其临床医师要明确不明原因肺炎的诊断和鉴别标准,遇疑难疑似病例按监控和报告程序科学处理,逐级上报。

(二)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立即报告医务科和保健科,中夜班报门卫值班室(8054)。由医务科、保健科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报保健科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向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三)医务人员在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立即报告医教科和预防保健科。医院立即组织本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并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向县疾控机构报告。

四、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

保健科接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应协助疾病控制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五、病例的会诊与排查。

(一)医务科接到不明原因肺炎病列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组织医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对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或明确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病例,应订正为已明确诊断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疾病”。

(二)医院专家组会诊后仍不能明确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病例,应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同时报告当地县卫生行政部门。市级专家组会诊后,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的,应订正为明确诊断的疾病或“其它不明原因疾病”,并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组织省级专家组进行最终审核。

(三)市级专家组无法排除SARS或人禽流感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省级专家组进行会诊。

(四)卫生行政部门接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要立即组织本级专家组进行会诊。

(五)各级专家组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人禽流感和SARS诊断标准诊断,在会诊结束后应提出书面会诊意见,如诊断为其它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疾病”,由原报告单位订正报告。

(六)在各级专家组会诊的基础上,对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均应在发病后1个月内订正报告。

六、病例管理

(一)医院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立即将病例收治入院,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

(二)医务人员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诊治时,要采取基本个人防护措施(如穿工作报、佩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等)。

(三)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应立即采取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措施和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四)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SARS、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认病例者,须按照卫生部相应的防治工作方案开展处臵工作。

七、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

(一)专家组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后,仍不能排除SARS和人禽流感时,县级疾控机构和收治病例的医院要密切配合,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样本,尽快送至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SARS和人禽流感病原检测。

(二)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应立即采集相关标本进行SARS、人禽流感以及其他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实验室检测。

(三)标本采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并填写标本登记表。

(四)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鼻咽拭子、下呼吸道标本(如气管分泌物、气管吸取物)和血清标本等。如病人死亡,应尽可能说明家属同意尸检,及时进行尸体解剖,采集组织(如肺组织、气管、支气管组织)标本。临床标本应尽量采集病例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4周的恢复期血清。

(五)对于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相关标本的采集、包装、运送和实验室检测应事先进行危害评估。若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根据危害评估结果应参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动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45号)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卫科教发[2006]15号)的要求,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进行标本的采集、包装、运送和实验室检测工作。

八、医务人员的职责

(一)医院负责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诊治、排查工作。医务人员在采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病史时,应注意询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及其周围是否有聚集性发病现象。

(二)医务人员在做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后,应立即向医务科和保健科报告;同时向分管院领导及医院主要负责人报告;医院及时组织专家组,对医务人员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会诊。

(三)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应采取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措施和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四)保健科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对聚集性病例所在科室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医学观察及资料上报。

(五)为相关部门流行病学调查及各级专家组会诊提供相关临床资料。

(六)预防保健科按相关规定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及后续的订正报告。

(七)协助疾控机构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八)负责采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临床标本,并妥善保存,以备送检;按有关规定与疾控机构配合进行标本转运。

九、信息收集内容

(一)信息收集内容

监测系统收集的信息内容包括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卡、个案调查表、会诊记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标本送检表和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表等。

(二)定期报告、反馈

1、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应由预防保健科保存,相关资料及时录入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2、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个案调查表应由县级疾控机构提供存档,根据需要将复印件逐级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个案调查表(县疾控中心提供)及调查处理报告应逐级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医院组织的不是原因肺炎病例会诊记录原件保存在病历中,并及时报告县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家会诊记录原件作为部门工作文件归档。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会诊记录的复印件应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病例标本送表应由疾控机构填写。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送检单位。

5、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表应由县级疾控机构负责填写、汇总,并及时逐级报告至省级疾控机构。

6、各级疾控机构定期将监测系统的分析结果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及医疗机构。

FB—13: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2005年1月14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1日

一、医院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形成健康教育管理网络。

二、在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健康教育职能科室负责全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的制定、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方案实施工作;并对全院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总结、评比和评价。

三、各科室建立健康教育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督促检查各科室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健康教育工作情况,并纳入医院每季度护理质量考核内容之一,进行考核评比,实现奖惩兑现。

五、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

六、组织本院医务人员参与全县社会性健康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推广使用健康教育处方,使全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健康教育目标的考核要求。

七、各科室护士长主管本科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知识宣教,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八、医院所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主任主管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严格按照有关健康教育的规定,完成各项健康教育任务;通过不同的形式和结合法定宣传日在社区开展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督促社区全科医生和护士把健康教育贯穿于健康服务的全过程。

九、医院健康教育职能科室应不断探索新的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方法,增强健康教育效果。

十、积极开展戒烟教育活动,利用宣传栏宣传图文并茂的戒烟画册。

十一、医院开展健康咨询台和开通咨询服务热线。

下载婚姻保健科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婚姻保健科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预防保健科消毒隔离制度

    预防保健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人员的管理: 1.上班时要衣帽干净整齐,按规定更衣,戴帽子口罩,严格按照卫生部下发的手部卫生规范洗手。接触病人或操作前后要洗手。 2.严格执行医院消......

    保健制度

    炭步镇育蕾幼儿园保健制度 一)保健卫生安全制度 1、加强幼儿晨检工作,了解每位幼儿的来园健康状况,确保幼儿在园安全健康。 2、幼儿在进食时应专心、细嚼慢咽、不嬉笑、不催促......

    保健制度

    富顺华英医院 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1. 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支持社区服务机构与基层医院网,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 2. 积极开展、督促、检查、指导本院和辖区的爱国卫生运动,经......

    预防保健科

    预防保健科杨丽芳 1、何谓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 又称儿童多动症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的小儿,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过度多动......

    保健科工作计划

    2013年度儿童保健科工作计划 2013年即将到来,回顾2012年儿童保健科同仁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获得比去年更好的成绩。现制定年度计......

    预防保健科(合集)

    预防接种:每天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节假日不间断,保证了新生儿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二十多年来共为16000余名新生儿接种了疫苗;共为门诊群众接种了乙肝疫苗21070余......

    预防保健科

    预防保健科 预防保健科,成立于一九九二年三月。成立后,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在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至一九九四年底,已发展成集预防保健、临床医疗、计划免疫、产后访视、传......

    保健科年度总结

    2012年保健科年度项目工作总结在2012年的工作中,我科全体医务人员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及院领导的关心与大力支持下,不断进取、扎实工作,使得我院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