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19-05-13 13:5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篇: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张尚立 刘刚 王惠惠 尚雁宏 魏庆举 陈照宇

(1、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摘 要:本文将根据第五次场地普查数据利用统计和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对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体育场地建设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文章主要使用统计软件SPSS对普查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通过对数据处理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归纳出了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影响我国体育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旨在为发展我国体育场地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活动的参考依据。关键词 :体育场地建设 经济与社会发展 聚类分析 相关性分析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fifth investigation on our national gym,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gym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national gym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through literature study, statistics and so on.We mainly adopt the theory of cluster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n the data, we conclude some main problems on the gym and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 construction our national gym.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direction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gym.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gym;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Cluster analysis;Correlation analysis

一、研究目的

为了充分体现普查工作的意义,最大限度地发挥普查资料的应用价值,充分利用普查资料对我国体育场地发展规律、规模、结构和效益等问题进行研究,为体育行政部门对体育的场地建设、使用和管理,调整体育场地建设方向和结构以及制订体育场地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依据,体育总局启动了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课题实施方案,作为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开发应用总课题的子课题,本文将根据第五次场地普查数据利用统计和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对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的发展趋势;我国体育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我国体育场地建设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体育也成为当今流行的主要合成文化,一系列体育活动得以流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对闲暇生活多样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各种年龄、各个地区的人们对健康、创造性活动以及交往的需要在不断增长。为了满足公众的需求,愈来愈多的体育场地被兴建起来,申奥的成功也说明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的能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体育场地建设作为体育发展的基本条件,它的发展必然要受到社会整体发展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都在影响着体育场地建设发展的进程。在这些因素中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体育场地建设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它为体育场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体育场地质量普遍不高,体育场地的人均指标还比较低,体育场地分布也不均衡,现有体育场地还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

体育事业的发展对繁荣社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据报道,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2003年),并且保持着20% 121111以上的年增长速度。我国体育用品的产值已达300多亿人民币,年出口近亿元(2002年)。体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体育运动规模不断扩大,使得社会对体育设备、管理、指导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各种体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是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跟不上人们需求的增加,而且体育场地分布不均衡。为了更好地说明我国体育场地建设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利用现代统计方法对普查数据进行充分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从众多杂乱的数据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发现数据所蕴涵的规律,对我国体育场地建设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二、研究方法

根据总课题的整体设计要求,论文主要采用了系统聚类法和典型相关性分析的方法以及文献资料调研方法。首先根据第五次场地普查数据,利用系统聚类法对全国及各省体育场地分别按照数目增长、面积增长、综合增长进行了分类;其次,对全国及30个省市的体育场地建设的发展趋势与GDP的相关性分析;最后通过对调研收集的各种文献资料的详细分析结合对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系统研究了我国体育场地建设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程度,我国体育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我国体育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等。为我国体育场地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场地建设发展的总体趋势分析 1)全国体育场地建设发展趋势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近二十多年来体育场地建设发展状况,我们做了以下两图,对1980年至2003年体育场地数目增长率及面积增长率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的描述;图1为80年—03年体育场地数目增长率及面积增长率发展趋势柱状图;横坐标为年份,纵坐标为场地数目增长率和场地面积增长率。

图中从80年到03年,每4年为一阶段,蓝色表示场地个数增长率,紫色表示场地面积增长率,其中增长率计算公式为:

前一阶段数目 增长率后一阶段数目前一阶段数目0.70.60.50.4场地个数增长率场地面积增长率0.30.20.1080-8384-8788-9192-9596-9900-03

图2为我国体育场地数目增长率及面积增长率发展趋势折线图,横坐标为年份,纵坐标为场地数目增长率和场地面积增长率;红色表示场地个数增长率,绿色表示场地面积增长率。

从上面两个图中,整体上体育场地数目增长率与面积增长率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84年至87年体育场地数目增长率及面积增长率有明显较高,95年以后我国体育场地建设成就比较显著,体育场地的建设得到了比较迅速发展,场地数目增长率和场地面积增长率较以前都用显著的提高。

2)各省体育场地建设发展趋势分析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各个省市体育场地建设的发展趋势,我们对1980年到2003年的各省市的体育场地数据进行了趋势分析;并把近二十多年发展趋势相当的省市进行归类,本文中使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将他们归类。

聚类分析是直接比较各事物之间的性质,将性质相近的归为一类,将性质差别较大的归入不同的类。在此使用的是系统聚类法,它是目前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最多的一类方法,开始每个对象自成一类,然后每次将最相似的两类合并,合并后重新计算新类与其他类的距离或相近性测度。这一过程一直继续直到所有对象归为一类为止。这一过程可以用谱系聚类图形象的表达出来,一般可根据实际问题的不同,从谱系聚类图中直观看出。以上分类过程可以使用统计软件SAS或者SPSS来完成。

以下是分别按照场地数目增长率、场地面积增长率、以及二者以权重2:1增长率这三个指标对我国30个省市进行分类。a)按照场地数目增长率做聚类分析

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在这里将80年至03年场地数目分为六期,分别为:80年_83年;84年_87年;88年_91年;92年_95年;96年_99年;00年_03年

数目增长率: N80_83N00_03的计算公式为:

四年平均场地总数前期四年平均场地总数100%

前期四年平均场地总数数目平滑增长率: NMean126N80_83N84_87N00_03 212121对30个省市按照场地数目平滑增长率作系统聚类分析,以下是应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

56型相关分析,从二者的相关系数可以对它们的相关性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2、场地建设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我们使用多元统计中的典型相关分析来研究场地建设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典型相关分析是研究两组变量间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它能够解释两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反映两组变量间的线性相关情况。

1)全国场地建设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a)全国场地数目累计增长量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

第一组变量为:全国每年场地数目累计增长量; 第二组变量为:全国每年国民生产总量;

对这两组变量做典型相关性分析,从上表中可知二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65,可见场地数目与国民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下面的多层散点图,年份为横坐标,每年场地数目累计增长量和每年国民经济增量为纵坐标;可以更直观地看出二者的相关程度

b)全国场地面积累计增长量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

第一组变量为:全国每年场地面积累计增长量; 第二组变量为:全国每年国民生产总量;

对这两组变量做典型相关性分析

从上表中可知二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61,可见场地面积与国民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下面的多层散点图(年份为横坐标,每年场地面积累计增长量和每年国民经济增量为纵坐标)中可直观地看出二者的相关程度;

c)全国场地面积每年增长率与场地数目每年增长率按权重2:1增长率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

第一组变量为:全国场地面积每年增长率与场地数目每年增长率按权重2:1增长率 第二组变量为:全国每年国民生产总量;

对这两组变量做典型相关性分析

从上表中可知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412,可见场地面积与国民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说明经济条件是体育场地发展的基础。体育场地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取决于经济发展所能够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取决于经济条件带来的城市化水平及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由此引发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2)、各省场地建设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a)对各省场地数目增长率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做聚类分析,结果如下:

上面的分类结果表明:

(1)北京,河北,江苏,上海,浙江,陕西,新疆,四川,安徽,天津,广东,辽宁,宁夏,贵州,内蒙古,河南,聚为一类;从场地数目来看,这些省市的场地建设发展情况与经济发展相一致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场地建设也相应的发展起来;

(2)广西,西藏,山东,甘肃,云南,湖北,黑龙江,湖南,海南,江西,聚为一类,从场地数目来看,这些省市的场地建设发展情况与经济发展较一致,随着经济的发展,场地建设也有一定的发展;

(3)福建,青海,吉林,山西为一类,从场地数目来看,这些省市的场地建设发展情况与经济发展不很协调,经济发展对体育场地建设影响不大。

b)对各省场地面积增长率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做聚类分析,结果如下:

(1)湖北,青海,海南,甘肃,四川,福建,云南,湖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山东,河北,聚为一类,从场地面积来看,这些省市的场地建设发展情况与经济发展相一致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场地建设也相应的发展起来;

(2)江西,山西,西藏,吉林聚为一类,从场地面积来看,这些省市的场地建设发展情况与经济发展较一致,随着经济的发展,场地建设也有一定的发展;

(3)贵州,陕西,安徽,广西,江苏,广东,天津,河南,宁夏,新疆,北京,浙江,上海聚为一类,从场地面积来看,这些省市的场地建设发展情况与经济发展不很协调,经济发展对体育场地建设影响不大。

c)对场地数目和场地面积的综合增长率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做聚类分析,结果如下:

图7为对场地数目和场地面积的综合增长率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做聚类分析后,对聚成的三类做的散点图,图中蓝色的点表示第一类省市,绿色的点表示第二类省市,红色的点表示第三类省市。结果表明:

(1)广东,天津,宁夏,河南。陕西,新疆,安徽,广西,贵州,上海,浙江,北京,内蒙古,河北,江苏,山东,聚为一类,从综合指标来分析,这些省市的场地建设发展情况与经济发展相一致的,经济的发展场地建设也相应的发展起来;

(2)辽宁,四川,甘肃,湖北,湖南,云南,黑龙江,西藏聚为一类从综合指标来分析,这些省市的场地建设发展情况与经济发展较一致,随着经济的发展,场地建设也有一定的发展;

(3)福建,青海,海南,吉林,山西,江西为一类,从综合指标来分析,这些省市的场地建设发展情况与经济发展不很协调,经济发展对体育场地建设影响不大。

综合以上三个指标可得出体育场地建设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很强的相关性,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对体育事业投入较高,相应场地建设发展较好,但也有些省市对体育事业重视不够,体育建设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均占有体育场馆面积较低

截至到2003年末,我国共有符合普查标准的各类体育场地812118个,占地面积2246485343.3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4884545.54平方米,体育场地使用面积1324495427.35平方米。累计投入体育场地建设的资金19066577.59万元,以2003年末全国总人口129227万人计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2909平方米,人均投入体育场地的资金147.5433元。虽然从绝对数量上看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已取得巨大的成就,但相对我国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而言,都还远远不足。与国际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是显著的。美国体育场馆数量居世界前列,据调查,美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4平方米,而我国每万人仅拥有6.28个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1平方米左右,与美国相比差距很大,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也相差较远。

2、体育场地发展不均衡

我国体育场地数量最多的是广东省,有77589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数量的9.55%。最少的是西藏自治区,有1057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数量的0.13%。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数量或是质量上,我国的体育场地分布都是不均衡的,而且这种不均衡有加重的趋势。从全国来看,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的体育场地数量较多,投资较大,占用面积较多,发展较快。而在同一省市内,城镇体育场地在数量上、质量上也明显高于乡村。

3、体育场地结构不够合理

我国现有的体育场地中,室内体育场地明显少于室外体育场地。体育场地主要集中在几项上,比如:篮球场地有379620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46.74%,小型运动场6970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8.58%,占有比重远远大于其他的体育场地。虽然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建设了一些高尔夫球场等占地面积较大的体育场地,但这些贵族运动与体育项目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体育的多方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4、体育场地利用率偏低

在我国对现有的体育场馆的利用上,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很多体育场馆利用率低,不少体育馆为了节省维护成本,基本不对外开放;一些体育场地价格偏高,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很难承受;并且很多体育场地被占或出租转让而失去其利用价值。这些问题严重的干扰了对我国现有体育场地的充分利用。根据有关资料,我国体育系统被占体育场地共有303个,被占面积为245万平方米,被占体育场地面积占体育系统场地面积的1.4%,被占体育场地原始投资总额为13亿元。除海南、西藏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体育场地被占的情况。

5、政府部门对体育文化的引导力度不够

许多地区政府对大众体育文化的引导和宣传工作欠缺,没有真正做到为社会办体育、群众办体育,对于举全社会之力办好大众体育的宣传和指引不到位。一些地区单位把体育事业单纯的认为是各级别运动会的成绩,拿金牌来考核政绩,也客观上造成了对群众体育的忽视。对体育文化的引导不够,直接造成目前体育场馆利用率低,维护不到位,被占用等现象的发生。

五、影响我国体育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决定其体育场地数量和质量。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以在体育场地建设上投入的资金也大大增加,体育馆数量不断增大,总体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从各个省市之间的对比也充分说明,经济发达的省市,比如广东省,上海市,其体育场地建设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要远远多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在体育场地分布上也较为合理均衡。因此,经济是基础,是搞好体育场馆建设的保证。

2、政策因素

这里主要指当地政府对体育场馆建设的支持与引导。我国81万多个体育场地中,国有经济有64.4万多个,集体经济有12.6万个,公有制经济成分偏大,达到95%以上,民间资本投入不足。这充分说明目前我国还是处在政府办体育的阶段,无论是体育场馆的建设布局和修建,还是对已有场馆的利用和维护,政府的作用不能忽视。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来办好体育,是每个地区政府应该仔细考察的问题。因此只有政府做好相关方面指导工作,体育场地的发展才能更健康,持续。同时政府应当在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功能的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体育场地的建设,全力引导体育市场化。

3、文化因素

体育文化对于体育场馆的合理利用和维护上有着重大的作用。虽然我国已经在体育文化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设立体育节、体育日,是激励人们参加锻炼的有效途径。例如法国从1988年起组织全国性的体育节活动,这些活动具有竞技和娱乐的双重性质,不仅面向青年人,也注意中老年人的参加,由全国4800个地方团体和1.8万个体育协会组织1.5万次活动,而且是“一个城市,一种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新加坡从1959年起每年庆祝体育节。活动从7月份开始,一直延续到10月,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健康生活运动,全国人民一起做操一个月,同时,10月3日为“全国健康生活日”,这一天,全国所有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7-70岁的人做“新加坡操”。在大力提倡全民健身的今天,对体育文化的开发已经成为对体育市场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能否真正使体育走向大众的关键。对体育文化的培养将极大地增广大群众对体育健身的理解,使全民健身深入民心,进而有效地促进我国的体育场地发展。

4、运动会因素

通过对普查数据全面的分析,无论是从全国范围还是从地区来看,运动会的举办都会极大的促进当地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开发。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不可忽略的因素。例如北京举办过多届全运会,这期间北京市的体育场地建设有很大的增长。这同时也说明,由于我国各省市体育场地建设普遍水平较低,因而运动会因素是导致场地建设突然加速的显著因素。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和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以及对我国体育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体育场地在最近二十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与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是决定体育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体育场地建设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相比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有些省市体育场地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对体育场地建设投入不够。

为了更好的使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得到充分利用,为国家和体育行政部门对体育的场地建设、使用和管理,调整体育场地建设方向和结构以及制订体育场地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依据,我们还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对普查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和分析研究,以便得到更全面、更有效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19.

2)郑旗.山西省小城镇体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科学,2002,22(5),27—30.3)陈俊钦等.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现状与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7—10.4)吕树庭,卢元镇.体育社会学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5)季成叶.1985-2000年期间中国高身材青少年增长趋势分析[J].体育学,2005,25(3),33—35.6)李志荣等.江苏省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200525(2),64—67.7)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8)魏春玲.我国十项全能运动成绩的因子分析及灰色系统回归预测研究[J],体育科学, 2004,24(11),51—53.9)丛湖平.体育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52—266.

10)周德书.我国体育信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体育科学,2002,22(2),50—52.11)卢元镇等.体育产业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体育学刊[J].2001(1),42-45.

12)时宏陵.我国体育场地的经营与管理之我见[J].南京体育学院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5,4(1),82—83.13)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教程(基础篇)[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30—274.(注:文中有些数据计算结果与网上公布的有些差异,比如:符合普查标准的各类体育场地我们的计算结果是812118个,而网上公布的是84万左右。有些数据有明显错误,比如: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六沙小学有一个乒乓球占地面积为430043430平方米,还有一些数据也明显有误。)

以上为课题组初步研究结果,请专家组专家指正并给予具体指导意见,我们将根据专家意见如期完成结题报告并提交研究论文。谢谢!

2005年12月26日

第二篇: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方法

一、概述

自1952年6月10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光辉题词起,群众体育工作得到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体委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和《关于开展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的通知》等文件、法规。自1985年以来,全国已有9亿多人次“达标”,已命名先进县388个(我省已有19个“达标”,今年又申报了3个,到本世纪末,全国将有1/3县(700个)“达标”(我省将有30—35个)。1986年,建立了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并于1988年10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农运会,1996年10月将在上海举行第三届全国农运会(我省同年4月已举办了首届省农运会),此外,近年来,残疾人、老年人、少数民族、学校和职工体育活动也非常活跃。

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指出“中国的体育,社会主义中国的体育,本质上或者说主要方面是群众体育,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在世纪之交,我省和我国一样,城乡逐步奔向小康,群众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也相应达到新的高度。“体育搭台,经贸唱戏”,以全民健身为主要内容的群众体育活动对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起重要作用,在实现群众体育活动生活化;普遍化、社会化时,要深化改革,使其由福利型向消费型转化,由一家办到大家办,从行政型向社会型,从人治向法治,从事业型向经营型过渡,责任重大,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而群众体育的软件、硬件和活件建设,是创建活动中心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体育先进县的创建可概括为软件、硬件和活件三件的建设

1、软件

“软件”,指建立、健全和完善群众体育工作的各项法规制度,是各级领导实现体育从“人治”向“法治”转化的运作规程,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据不完全统计,仅1978年起就颁布逾3000多件法规,现摘有关目录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

(2)《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

(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1990)

(4)《全国体育先进县的标准和评选办法》(1985)

(5)《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1993.12.4)

(6)《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一二一工程,1993)

(7)《全国省(区、市)群众体育工作评定办法》及细则(1989)

(8)《湖南省体育市场管理暂行规定》(1994.8.26)

(9)《关于工程设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199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1994.4.16)

(11)《湖南省城市规划化》实施办法(1992.10.27)

(12)《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5.16)

(13)《关于工。、武术(14×8)、技巧(12×12)、健美操(16×16)、广播操和适当文娱演出、(舞台18×14)、趣味体育比赛用。

靶场有300、50、25、10米不等。

田径场尺寸除满足对跑道要求外,应力求兼顾跳远(54×5)、跳高(19×35),而铅球(27.5×20)、铁饼(90×65)、标枪(130×60)、手榴弹(125×12)应考虑其相应器械落地扇形区(分别为24×20×83×65,100×60×95×12)。

3、活件“活件”指提高各级体育骨干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技术素质,对主管单位领导而言应包括熟悉与本身主管项目的“软件”内容,“硬件”规定、技术标准、资料文献、场地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程序和方法。

三、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

1、项目建设程序

(1)项目的含义及立项条件

项目泛指各类事物的款项,它包括工业项目、科教项目、工程项目和体育项目等。一个体育项目可以是个单体(如泳池),也可以是个群体(如体育中心,含馆、场及附属设施)。只有符合下述六个条件才能称为项目:

a、建设目的明确(如为何要投资建综合体育馆)。

b、任务量明确(如场馆服务性质及容量)。

c、投资条件清楚(总投资每年投资及来源),进度(工期)目标明确。

d、各工程项目之间关系明确(如县体育馆不能与县委职工宿舍为一项)。

e、项目实施的一次性(没有两个体育项目是一模一样的,要分别设计)

(2)体育项目的建设程序(过程颇长)56即所谓“基建程序”,它以时间先后有以下各阶段:

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编制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审批→列入基本建设计划→技术、施工图设计→施工(动工前准备)→验收交付使用→保修期结束。

(3)若干专业名词解释

a、城市规划区:包括市区、近郊区及其行政区域内因市政建设和发展所须规划区域(水源地、风景名胜、交通、电力、邮电、防洪、市政等),规划区内建制镇不另定镇的规划区。一般分总体和详细规划两阶段。由县政府规划报上一级批准。

b、小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十万者。政策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c、甲方:指项目建设的业主(投资人或他的代理发包方)。

乙方:与甲方签方约的法人(如供贷方、设计方、施工方)。

d、法人:指具有独立民事行为的有一定资信能力,依法成立的机构。

e、容积率:指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总和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建筑密度:指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之比率(%)。绿地(化)率:指绿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之比率(%)。

f、体育综合楼:集体育、文娱、商贸、办公等为一体的混合功能建筑。

g、低层(不大于10米,一般为1——3层)、多层(10—24米、4—8层),高层(不小于24米,8层以上)。

h、设计、施工级别:按照体育场馆的投资,选择相应级别的设计、施工单位。

i、建筑兰线:规划征地线(建筑基地归属线)。建筑红线:受相邻建筑、交通、消防、供水、供电、防汛等约束,从兰线后退的实施建设允许线。

j、三边工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世乒赛天津体育馆)工程。

2、体育项目的报建程序

(1)按“基建程序”运作;

(2)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一书二证)核心是利用价值规律来保证城市土地充分利用,科学统——安排,珍惜——合理——节约——保证用地,检查处理各种违章行为,可概括为“四定”。

a、定性分析(能否建设及其合理性)

分析体育项目是否符合法规和基建程序,各方条件是否满足项目要求(如泳池供水)。

b、定向比较(何处可建其及可能性)方案比较。

c、定点(确定地址,综合协调)考察用地与周边环境关系。

d、定量实施

选址后,城建局发出选址定点规划意见通知书(一书),提出规划设计要点和用地(实测)兰线图,甲方委托设计单位作总平面规划设计,经城规部门审查后,核定其用地位置和界限、面积,核发用地规划许可证(一证),之后再向国土局办理用地手续,即土地使用证(二证)。

3、审比程序

各地有所不同,以长沙市为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报建员窗口服务)。

(1)建设用地选址、定点审批(报市规划局)必备材料

a、用地申请报告,体育项目简要说明和选址要求。

b、若与某房地产开发部门合办,须提交当年营业执照,资质审批单。

c、可行性研究报告(大、中型一般委托设计单位完成)。

d、计委批准立项文件。

e、转让土地双方协议书或合同书(须公证)。

f、选址1/500—1/2000地形图2份。

(2)审批规划总平面图根据初审同意的“选址定点及规划要点通知”、“规划调查兰线图”、“建设用地勘测放线通知单”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总平面规划设计(方案比较3份),要求总图包括位置、道路红线、相邻建筑关系、形状、尺寸、层数、标高、道路走向、环境、绿化、管网、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技术经济指标和配套设施位置。

(3)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以此向国土局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和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供设计、施工单位用)。

4、体育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的市场经济机制运作技巧

(1)投资来源《体育法》中明确要求各县级政府“要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基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建投资计划”,此外,还要求”充分发挥社会的积极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全民健身资金投入体制”、使之“取之于民、用之于体”。

(2)体育投资控制

a.税收优惠

据不完全统计,场地建议中,各种合理或不合理税费占总造价的30%左右,法规(10)之附件第10项“文化、卫生、广播、体育、新闻出版”一栏中规定:“小型体育场(馆)及运动员训练用房的建设投资税率为0%”;对税率为5%、30%的项目未规定。由此可见,决策者可合理地利用现行法规降低造价。又如与他人合办时,报告书中宜尽量对“赢利”、“商业”字眼慎用,尽量降低投资税率。

b.土地征用尽量纳入本县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使土地转性附加费,征地用费开支减少。

c.按照“基建程序”办事,避免做无用功(欲速则不达)。

b.优化规划、设计、施工,实行投资控制。投资总目标,是投资控制的根本目的。如某体体育馆总投资为300万,可分解为若干个子项,层层实现项目功能,造价和质量的优化(并非越省越好),使总投资不大于计划投资,即动态投资应满足下达条件:

决算(竣工、营运)不大于预算(初设阶段)不大于概算(可行性阶段)。

在上述过程中,要注意全安过程控制,特别是前期和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工作。下图是根据历史资料统计的不同阶段对工程经济性影响曲线,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投资费用变化之影响度(%)。由图可见对总投资的影响度:

设计准备阶段:95——100%;

初步设计阶段:75——95%;

技术设计阶段:35——75%;

施工详图阶段:12——35%;

施工补充阶段:<12%

可见决策者在当初“定盘子”时“拍扳”极为重要,要瞻前顾后,考虑市场经济规律。既要卓有远见,留有发展余地,又要立足实际进行限额设计(当前投资能力),分期分区实施。而半拉子工程,拆拆迁迁工程是不乏先例的,如有的体育场馆到了施工图阶段或开工后,再反过来做初设时方案比较(如设综合体育馆还地若干单个功能房),无疑会延误工期,造成巨大的浪费。

(3)设计收费和设计投标

遴选有较高资信的设计单位,使体育场所成为本县(市)人人称道的公共设施,又有利收费一改过去按每平方米综合估价方法,而是采用以工程概算为基数的费率标准(小型按施工图预算为标准),即300万以下一至五级分别为2——1.2%;301——1000万对应为1.9—1.1%,级差为0.2%。

(4)、施工单位招标:

在建筑市场规范化管理时,对较大体育项目施工逐步由“内定”向公开招标转化,这有利于全成质量管理。值得一提是必须依法选用有一定级别的建筑企业施工,而由私人介绍的农建队虽报价低,但质量和工期难以保证。外地工程队须持进入该地区的准许证方可承揽业务。

5、体育项目投资失控的原因

(1)投资框算所依据的规划、设计深度不够——仓促上马,来不及研究。

(2)投资(概预决算)计算方法(单价、定额、台班)不科学。

(3)计算数据水分太大——如开挖工程量乱框,附属设施随意圈定,为了争立项,故意“钓鱼”,把造价压低,以后再向上级要(如上级仅补助几万元,无其它资金来源)。

(4)各设计阶段未作限额设计(如将原水泥地板改为木地板,一般室内装修改为豪华装修,自然通风改为中央空调„„)。

(5)价格上涨过快(未作动态概预算)。

(6)规划大变动(如将原来体育馆改为体育中心)。

(7)施工中不可预见事件(如地下文物、爆炸物、水灾等)。

(8)设计、施工中费用失控(一般弊病是仅对质量注重,而花钱则为“实报实销”)。

(9)领导机关瞎指挥,盲目拍板(首长工程、立碑工程,可能出现发点好而效益差的现象)。

(10)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互相扯皮,内耗大——可通过体制改革、一体化、总承包来解决。

第三篇: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方法

文章标题: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方法

一、概述

自1952年6月10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光辉题词起,群众体育工作得到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体委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和《关于开展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的通知》等文件、法规。自1985

年以来,全国已有9亿多人次“达标”,已命名先进县388个(我省已有19个“达标”,今年又申报了3个,到本世纪末,全国将有1/3县(700个)“达标”(我省将有30—35个)。1986年,建立了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并于1988年10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农运会,1996年10月将在上海举行第三届全国农运会(我省同年4月已举办了首届省农运会),此外,近年来,残疾人、老年人、少数民族、学校和职工体育活动也非常活跃。

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指出“中国的体育,社会主义中国的体育,本质上或者说主要方面是群众体育,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在世纪之交,我省和我国一样,城乡逐步奔向小康,群众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也相应达到新的高度。“体育搭台,经贸唱戏”,以全民健身为主要内容的群众体育活动对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起重要作用,在实现群众体育活动生活化;普遍化、社会化时,要深化改革,使其由福利型向消费型转化,由一家办到大家办,从行政型向社会型,从人治向法治,从事业型向经营型过渡,责任重大,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而群众体育的软件、硬件和活件建设,是创建活动中心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体育先进县的创建可概括为软件、硬件和活件三件的建设

1、软件

“软件”,指建立、健全和完善群众体育工作的各项法规制度,是各级领导实现体育从“人治”向“法治”转化的运作规程,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据不完全统计,仅1978年起就颁布逾3000多件法规,现摘有关目录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

(2)《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

(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1990)

(4)《全国体育先进县的标准和评选办法》(1985)

(5)《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1993.12.4)

(6)《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一二一工程,1993)

(7)《全国省(区、市)群众体育工作评定办法》及细则(1989)

(8)《湖南省体育市场管理暂行规定》(1994.8.26)

(9)《关于工程设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199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1994.4.16)

(11)《湖南省城市规划化》实施办法(1992.10.27)

(12)《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5.16)

(13)《关于工程设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省建委、省物价局,1995)

(1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祛》(1992)

(16)《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89)

(17)《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1986.11.29)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3)

(19)《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87.4.1)

(20)《上海市体育场地管理办法》及条例(1986.12.28)

(21)《天津市体育场地管理暂行办法》(1988.10.25)值得一提的是,法规(1)是母法,其它有关体育法规内容要受到它的约制,2、硬件

“硬件”指体育场、馆、池等各种体育设施的建设,它是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创建先进县的前提(外部)条件。具体讲,就是按照达标条件,按照“两场”(田径场和带看台的灯光球场)、一池(游泳池)、一房(训练房)标准规划(简称“四大件”)、建设和完善体育设施(它不包括《全国大、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标准》和随着“晨练”、“晚活动”而兴起的城镇小区体育场地)。争创前全国仅11县达标,至1985年,已达532个,全国有55.6%县有田径场,49.1%有灯光球场,30.2%有一池,27.4%有一房,15.1%有—馆。

体育法规(软件)中对场地建设的要求(摘录)

(1)法规(6)规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并对“一二一”工程关于场地内容解释:

A.对社区:“提供一处以上健身活动场所,每年组织二次社区范围的健身活动,建立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B.对全民:“每人每天一次健身活动,学会两

第四篇: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

论文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

适度 农民工

【论文摘要】作为社会稳定器和安全网的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 之一。文章通过特定的测定模型,计算出我国近几年的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保水平下限值,认 为我国社保支出占 GDP 的比重偏低,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引言 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重要防线。建立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 安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国政府从国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并积极致力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 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金支撑能力也逐步增强。近几年全国社会保险覆盖人数每年递增 6%左右。但另一方面,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起点低,区域间的发展 差距不断扩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就成为一项十分艰巨和繁重的任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 立健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制订合理的社会保障水平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科学测定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和我国现阶段的社保水平,并做出科学合理地比较和分析,对于我国社 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从最微观的角度出发,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被称作社会保障水平,其主要衡量指标是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 度”区域,过高或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都会对社会保障制度自身运行机制和社会经济发展产 生不良影响。

1、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 国内曾有学者提出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模型: S=Sa/W×W/G=Q·H=0.75(Oa+Z+J+M)其中 S 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a 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W 代表工 资收入总额,Q 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系数,又称社会保障负担系数,H 代表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又称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系数(依据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H 选定为 0.75),Oa 为老年人口比重,Z 为失业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 的比重,J 为工伤、生育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M 为社会福利优抚支出占工资收入 总额的比重。“根据国际经验和中国已采取的保障政策,失业保险支出比重系数 Z 一般在 1%-1.5%左 右,下限选 1%为宜; 工伤、生育保险支出比重系数 J 一般在 0.016%-1.5%左右,下限

选 0.016% 为宜;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支出比重系数 M 一般在 1%-1.5%左右,下限选 1%为宜。” 参数 Z、J、M 都采用的最小值,因此计算得出的数据为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值即社会保 障水平的最低值,适度的社保水平应稍高于社保下限值。将各项参数代入上述公式,得出 2004—2006 年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度”的下限值(见表 1)。表 1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度”的下限值(2004—2006 年)(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2、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额的比重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发展的深度。社会保 障水平“度”的测定公式:S=Sa/G。其中 S 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a 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

表 2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2004—2006 年)(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整理。)依据表 1 所示,2004-2006 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值分别为 9.778%、9.784%、9.987%,也就是表示 2004 年-2006 年我国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应该在 10%左右。而表 2 所示,我国实 际的社会保障水平分别为:3.122%、3.183%、3.062%。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明显低于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值,实际的社保水平不及社保水平下 限值的三分之一。虽然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逐年都有所增长(2006 年除外),但增长速度缓慢,低于社会保障水平下限值的增长速度。这说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于社会和经济发 展水平。

三、我国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成因分析及相应对策 由于统计年鉴中社保总支出并没有涵盖事业单位和机关人员在这方面的支出,若要考虑 到事业单位和机关的高水平的保障,我国实际的社保水平应有所提高。但数据所限,故不展 开对这部分的分析与阐述。

1、社会保障覆盖面依然狭窄,没有实现全覆盖 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亟待发展。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如此低,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 是占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并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来。同二元经济结构相适应,我国 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呈明显的二元化特征:在城市,建立了面向全体城市居民的、全面的社会 保险制度;在农村,则实行家庭保障与集体救助相结合的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 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并未在农村建立。迄今为止,各种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思路基本上还 是以户籍为基础的,对于流入城市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没有考虑到。我国城镇失业保 险覆盖率极其低下,仅覆盖正式职工,却将农村就业人员和城镇非职工人员排除在外。从社 会保障费用支出的情况看,占全国总人口 80%的农民保障支出

出,仅占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的 11%,而占全国总人口 20%的城镇居民,却占 80%的保障费用。尽管如此,当前的社会保障还远远未能全部覆盖全部城镇人口。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改 革仅限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在一些非公有制的企业形同虚设,有相当一部分城镇企业员 工被挡在社会保障安全网之外。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如此悬殊,不仅严重制约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农村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将在逐渐被核心家庭所取代,农村的家庭养老能力也将逐渐减弱。同时,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来自于养老和医疗方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扩大社 会保障覆盖范围,将全体社会公民都纳入社保已迫在眉睫。但现实中,农村经济薄弱,资金来源没有充分保障,要在农村建立与城市同等的社会保 障水平也不实际。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他们既是城市的建设者,也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稳 定因素。首先,要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根据农民工的需要与制度建设的可能,对农 民工实行分层保障。最急切的保障项目应当是按照普遍性原则来确立农民工的工伤保障制度。从层出不穷的农民工伤事故到规模惊人的农民工职业病群体,以及由此导致的数不清的劳资 纠纷,均决定了针对农民工的工伤保障制度应当作为我国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项目尽快得到确 立。其次,有必要建立农民工的疾病医疗保障尤其是大病保障机制。尽管近几年我国在推行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但是以大病为主的医疗补偿机制有待完善。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不仅会 导致农民工失去工作,而且极易陷入贫困境地,这使得疾病保障成为农民工的现实需要。最 后有必要为农民工建立相应的社会救助制度。它应当包括农民工遭遇天灾****时紧急救济、特殊情形下的贫困救助、合法权益受损或遭遇不公待遇时的法律援助等。

2、瞒报漏报现象严重 参保职工个人一般以本人当月全部工资收入为基数缴纳保险费。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以本单位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 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主要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好等原因,在保险费的实际征缴过程 中,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工资总额。企业的缴费工资总额 是由企业上报,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

第五篇: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txt15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论文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适度 农民工

【论文摘要】作为社会稳定器和安全网的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文章通过特定的测定模型,计算出我国近几年的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保水平下限值,认为我国社保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引言

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重要防线。建立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国政府从国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并积极致力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金支撑能力也逐步增强。近几年全国社会保险覆盖人数每年递增6%左右。

但另一方面,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起点低,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就成为一项十分艰巨和繁重的任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制订合理的社会保障水平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科学测定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和我国现阶段的社保水平,并做出科学合理地比较和分析,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

从最微观的角度出发,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被称作社会保障水平,其主要衡量指标是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过高或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都会对社会保障制度自身运行机制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1、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

国内曾有学者提出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模型:

S=Sa/W×W/G=Q·H=0.75(Oa+Z+J+M)

其中S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a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W代表工资收入总额,Q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系数,又称社会保障负担系数,H代表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又称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系数(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H选定为0.75),Oa为老年人口比重,Z为失业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J为工伤、生育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M为社会福利优抚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

“根据国际经验和中国已采取的保障政策,失业保险支出比重系数Z一般在1%-1.5%左右,下限选1%为宜;工伤、生育保险支出比重系数J一般在0.016%-1.5%左右,下限选0.016%为宜;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支出比重系数M一般在1%-1.5%左右,下限选1%为宜。”

参数Z、J、M都采用的最小值,因此计算得出的数据为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值即社会保障水平的最低值,适度的社保水平应稍高于社保下限值。

将各项参数代入上述公式,得出2004—2006年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度”的下限值(见表

1)。

表1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度”的下限值(2004—2006年)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2、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现状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额的比重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发展的深度。社会保

障水平“度”的测定公式:S=Sa/G。其中S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a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

表2中国社会保障水平(2004—2006年)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依据表1所示,2004-2006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值分别为9.778%、9.784%、9.987%,也就是表示2004年-2006年我国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应该在10%左右。而表2所示,我国实际的社会保障水平分别为:3.122%、3.183%、3.062%。

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明显低于社会保障水平的下限值,实际的社保水平不及社保水平下限值的三分之一。虽然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逐年都有所增长(2006年除外),但增长速度缓慢,低于社会保障水平下限值的增长速度。这说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

三、我国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成因分析及相应对策

由于统计年鉴中社保总支出并没有涵盖事业单位和机关人员在这方面的支出,若要考虑到事业单位和机关的高水平的保障,我国实际的社保水平应有所提高。但数据所限,故不展开对这部分的分析与阐述。

1、社会保障覆盖面依然狭窄,没有实现全覆盖

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亟待发展。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如此低,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占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并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来。同二元经济结构相适应,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呈明显的二元化特征:在城市,建立了面向全体城市居民的、全面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农村,则实行家庭保障与集体救助相结合的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并未在农村建立。迄今为止,各种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思路基本上还是以户籍为基础的,对于流入城市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没有考虑到。我国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极其低下,仅覆盖正式职工,却将农村就业人员和城镇非职工人员排除在外。从社会保障费用支出的情况看,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民保障支出,仅占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的11%,而占全国总人口20%的城镇居民,却占80%的保障费用。

尽管如此,当前的社会保障还远远未能全部覆盖全部城镇人口。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仅限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在一些非公有制的企业形同虚设,有相当一部分城镇企业员工被挡在社会保障安全网之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如此悬殊,不仅严重制约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将在逐渐被核心家庭所取代,农村的家庭养老能力也将逐渐减弱。同时,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来自于养老和医疗方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将全体社会公民都纳入社保已迫在眉睫。

但现实中,农村经济薄弱,资金来源没有充分保障,要在农村建立与城市同等的社会保障水平也不实际。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他们既是城市的建设者,也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首先,要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根据农民工的需要与制度建设的可能,对农民工实行分层保障。最急切的保障项目应当是按照普遍性原则来确立农民工的工伤保障制度。从层出不穷的农民工伤事故到规模惊人的农民工职业病群体,以及由此导致的数不清的劳资纠纷,均决定了针对农民工的工伤保障制度应当作为我国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项目尽快得到确立。其次,有必要建立农民工的疾病医疗保障尤其是大病保障机制。尽管近几年我国在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但是以大病为主的医疗补偿机制有待完善。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不仅会导致农民工失去工作,而且极易陷入贫困境地,这使得疾病保障成为农民工的现实需要。最后有必要为农民工建立相应的社会救助制度。它应当包括农民工遭遇天灾****时紧急救济、特殊情形下的贫困救助、合法权益受损或遭遇不公待遇时的法律援助等。

2、瞒报漏报现象严重

参保职工个人一般以本人当月全部工资收入为基数缴纳保险费。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以本单位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主要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好等原因,在保险费的实际征缴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工资总额。企业的缴费工资总额是由企业上报,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但是出于逃费的利益动机,企业少报、瞒报工资总额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工资总额又小于统计口径的工资总额。据专家推算,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工资总额约为统计工资总额的90%,缴费工资总额比统计工资总额缩小了10%。由于工资外收入的存在,由于由企业上报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工资总额小于统计工资总额,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险费基大大缩小了。两项合并,工资总额缩小了31%左右。如果考虑实物收入部分,差距还要大。

由于管理水平、财务制度遵守程度等的不同,参保企业的缴费工资总额与统计工资总额的差距,统计工资总额与实际工资总额的差距也不同,有的差距很大,有的差距很小,致使参保企业的实际费率不一致,负担也就不一样,出现“老实的吃亏,不老实的反而沾光”的不正常现象。不一样的养老负担,破坏了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公平竞争环境,危害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不仅如此,过高的名义费率还直接危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一方面加大了参保企业逃费的动机,导致收缴难;另一方面,迫使未参保企业不愿参保,造成扩大覆盖面的困难。

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险费征收工作,已经形成了由税务部门和社会保险部门共管的格局。一些地方由税务机关征收,另一些地方则由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对于究竟应由哪个机构征收,学者和专家之间也存在分歧。社保专家们赞同将社会保险费定义为费,由社保经办机构统一征收。而一些财税专家则倾向于由税务机关征收。笔者更倾向于前者。当前针对社会保险的各项管理授权不足、权责不清,应对社会保障机构集中授权,垂直管理,以加强对社会保险费征收情况的监管、稽查力度。此外,应加强舆论宣传,重点宣传缴费对职工养老、医疗等各方面待遇的影响,提高企业和职工对社保的认识,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以便社会保险费征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论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它的全面与逐步推进使城乡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的二元化社会格局也有了弱化和松动的趋势。但城乡的差距也逐渐拉大,在社会保障方面更是日趋二元化,由于其与市场经济的不相适应,所以迫切要求国家财政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相配套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的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中国统计局:2004-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07.穆怀中: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专家组: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改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迟福林:2007中国改革评估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下载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大全)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摘 要: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医疗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多项制度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同时也存在着......

    200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研究述评

    200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研究述评 陈震 (金融2班0907810230) 摘要: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近年来我国经济在保持着高增长的同时也潜藏着许多不利因素。专家学......

    经济政治与社会.

    1. 商品的涵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 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3.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 货币的含义和本质: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

    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练习班别 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农民收获了2000斤粮食。其中1000斤留给自己食用,200斤送给城里的亲戚,800斤送到农贸市场......

    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 济 政 治 社会与 一、 课程性质与任务: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

    经济政治与社会

    2011年11月份蔬菜价格趋势分析 11月,乐平市场蔬菜行情稳定,菜源充足,品种齐全,供需两旺,市场交易异常活跃,蔬菜价格继续稳中有降,但有些菜品下滑太低,随之可有上扬之趋。其交易量仍......

    经济与社会读书笔记(精选合集)

    《经济与社会》读书笔记 07行管喻娟 第三章 统治的类型 韦伯谈到构成统治的可靠基础包括:一是习俗,即纯粹情绪合乎理性的动机。二是利害关系,即纯粹价值合乎理性的动机。三是对......

    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教案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教学用时2课时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1、认知: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了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