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燃气供销差的成因与对策
燃气供销差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分析了燃气供销差产生的原因,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提出
了降低燃气供销差的对策。
关键词:燃气计量;供销差; 工业用户;燃气表 燃气供销差是指上游燃气气源供应量与销售给终端燃气用户气量的差额。燃气供销差的高低直接影响燃气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反映燃气企业整体素质及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燃气供销差产生于供应销售的全过程,涉及技术、管理、计量等诸多方面,成因复杂而多变。因此应把降低供销差当作一项系统工程去研究,并制定相应对策逐一解决。供销差成因 1.1 气源计量
上游气源使用的孔板流量计和门站的涡轮流量计在计量上存在误差。我们通过对3家燃气公司的调查发现这项误差较大,高的达到10%,正常情况下也在3%左右。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用气的突出特点是早、午、晚3个高峰与低谷相差很大,尤其是在冬季用气高峰时,孔板流量比按国家规定一般为1:3,不得超过1:4,与公司的1:30用气流量比相差较大,造成一定的计量误差。
1.2 工业用户的管理
①工业用户流量计的计量精度及维修
[1] 对于运营了10a以上的燃气公司,工业用户的燃气计量多采用皮膜表、罗茨表。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表型已被逐渐淘汰,没有配件,难以维修。这些燃气表计量精度降低,误差增大,据在线实际检测,以存在负偏差的居多。
由于工业用户流量计的型号繁多,厂家良莠不齐,维修的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对出现问题的计量表,公司无法在短时间内及时维修更换,从而造成部分计量表在发生计量问题待更换期间以估量方式计费,直接影响销量的准确性。
②私用旁通装置
旁通本是在换表或维修过程中保证不间断供气的备用手段,但却被一些不法用户窃为偷气渠道。
③关系气
少量特殊用户不安装计量表或不按计量表结算,而按协议量收费。
④流量计不匹配
许多用户为了及早安装天然气设施,在没有选定用气设备的情况下就来申请安装,以至设计委托书上所提供的数据与实际不符,造成用气设备额定流量与计量表型号不匹配,影响了计量精度。
⑤用户用气设备达不到额定流量
许多工业用户本来有若干台用气设备,由于目前生意不景气,只使用其中很少几台,用气量就从计量表额定流量附近下降到了计量下限,这样造成了计量误差。1.3 居民用户管理
①居民用户计量精度的影响
国家先后颁布燃气表标准GB 6968—86和GB 6968—97对B级表允许的计量误差要求各不相同,GB 6968—86标准允许B级表的计量误差为2%,而GB 6968—97标准允许B级表的计量误差为1.5%。公司目前在用的燃气表中很大一部分是执行GB 6968-86标准时期生产的,由于计量精度低,实际产生的计量误差偏大。经测算,由此项误差引起的供销差约为2%~4% ②燃气表超出正常使用年限
国家的计量法规要求民用天然气计量表10a更换,人工煤气计量表6a更换。根据产权划分的原则,更换费用应由用户承担,但实际执行难度较大。为此对超期服役的燃气表进行更换很难落到实处,很多老燃气公司存在大量的超期服役的燃气表在运行。对在用超期燃气表的批量抽检表明:目前在用的皮膜式燃气表,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大部分燃气表的计量出现负偏差,影响供销差4%左右。
③人为因素
抄表员对一些关系户少抄漏抄,造成人情表,人为地加大了供销差。
④福利气
在一些老燃气公司,作为一种福利,对内部员工每月象征性
[2]
。地收取少量的燃气费,而不管实际用气量的多少。这也人为地加大了供销差。
⑤皮膜表计量范围小
对于皮膜表,由于它的计量范围相对较小,对燃气设备的用气量要求比较严格。另外,由于它的内部结构采用皮膜,受环境影响大,容易出现运行不稳定、精度差等问题。1.4 内部用气
公司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因而点多面广,部分储配站、基层单位、宿舍区分散,无法集中解决冬季供热,分别安装了分散供热锅炉。加之食堂、洗浴中心等用气也未计人销售量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供销差。1.5 其他原因
①生产作业放散
公司每年管网生产作业及抢修成百上千次,每次都需进行降压,放散管道内燃气,影响供销差。
②收费管理的滞后效应
公司对民用户采取双月抄表收费,对工业用户采取单月抄表收费。这样造成在每年年末2个月的新增民用户用气量和1个月的新增工业用户用气量未能在当年度燃气销售报表中反映出来(只能在下一年度的1、2月份反映),滞后统计的这部分销售量造成当年度的供销差[2]。
③管网腐蚀漏气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钢管、铸铁管腐蚀程度逐渐严重,腐蚀漏气现象时有发生,造成部分燃气泄漏进入大气或土壤,对供销差有微小影响。
④温压补偿
门站计量表均有温压补偿装置,其状态为293.15 K,101325 Pa,而居民用户的计量没有温压补偿。经计算,温压补偿造成的误差为2%~4%。
⑤气源转换造成燃气表计量精度相对降低
气源由人工煤气转为天然气后,天然气的热值是人工煤气热值的2倍多,由于热值不同,天然气的流量比原来减少约50%。原来计量表的量程对人工煤气是最佳的,但气源改为天然气后计量精度必然受到影响。流量仪表的使用范围以其流量测量上限的20%~70%这一工作段最为理想,流量低于20%时,仪表精度低,流量高于70%时运行会降低仪表的使用寿命,因此合理选用流量仪表,避免“大马拉小车”和“小马拉大车”的现象,是提高仪表计量精度和使用寿命的前提条件㈨。
⑥燃气表对小流量的计量误差
有些燃气表在用户用气量很小的情况下不计数,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如用小火煲粥,由此产生计量误差。2 相应对策
2.1 加强对计量表的监控措施与管理
①上游计量采用孔板差压流量计,由人工利用机械式求积仪计量流量。这种方式从采集信息到计算流量过程中环节较多,人为因素较多,除了供需双方积极沟通交流外,我们采取的监控措施有:a.经常对表的差压、静压进行回零检查。b.对方工作人员和我方工作人员用流量卡片进行系数对比。c.对孔板的开孔直径、导压管的倾斜度进行复核。d.检查对方孔板校验证书。e.要求对方及时提供天然气参数的变化值。
②首先,工业用户计量表的管理从计量表的设计与选型人手。公司的工业用户过去都是采用一块燃气表带多台用气设备的方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发现了它的弊端,那就是由于用户用气量不好控制而影响了计量表的精度,甚至出现了用户开1台用气设备而计量表不计数的情况,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a.要求用户在填写设计委托书时,所填数据必须与事实相符,否则造成的计量表与用气设备不统一由用户负责。b.在设计中,工业用户都采用一炉一表的形式,杜绝采用两表并联或多炉一表的形式。
c.在设计中,严格按用户设计委托书中所填数据进行设计,并且使所选用的计量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最小流量≤用户用气设备的最小用气量;最大流量≥用气设备的最大用气量。d.工业用户通气前,对其用气设备进行现场确认,确认用气设备和设计委托书是否一致。如有不同,确保在通气前更换计量表。其次,加强后期的运营管理。对于首检合格的燃气表实行限期使用、到期更换,另外定期对其进行巡检和检定。巡检内容包括:皮膜表的检定和失效表、到期表的更换;智能旋进流量计电池是否失电、运行是否正常;腰轮流量计是否应该加油、是否出现故障等。
③在居民用户用气计量方面,应选用符合GB 6968-97标准的计量误差≤1.5%的B级表,超出使用年限的燃气表及时更换。2.2 加强计量管理制度
①建立健全计量抄表收费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作业行为和考核标准。如制定《燃气供销差管理考核细则》,对计量表的适用范围、安装原则、使用表型,对铅封完整账卡一致、计量表计量合格率,对燃气抄表收费的准确率、抽查、检查、考核等均制定详细的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又如制定《计量管理考核细则》,对计量的基础管理、计量检定和计量器具的管理等制定目标,分解指标,落实到人,加强考核,奖惩兑现。
② 建立在用民用燃气表的分批定期更换制度,对使用6a以上的民用燃气表逐步进行分批定期更换,将计量误差为2%的B级表更换为符合GB 6968—97标准的计量误差为1.5%的B级表。
③每年公司机关与基层站、所进行用户对账核查,加强管理,消除私接燃气用户的现象。
④成立抄表收费联合检查组,加大监督考核力度,杜绝人情表、关系表和估表漏抄现象,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
⑤对内部用气设备安装计量表,加强内部用气设备的管理,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正确使用,杜绝因不支付燃气费而肆意浪费的现象。
⑥生产作业前做好准备工作,减少作业时间,降低放散量。⑦加强中低压燃气管网的巡视检查,对户内燃气设施进行巡检,防止泄漏和偷盗气现象。对腐蚀严重的管道纳入计划,进行管网改造,消除漏气隐患。2.3 强化相应配套措施
①针对大流量计维修更换困难的问题,与厂家洽谈,签定售后服务协议,做到有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②对工业用户,要么取消旁通管,改为安装备用燃气表,要么在旁通管上粘贴专用的封条,堵塞偷盗气和关系气产生的客观渠道。
③成立督察队,加大对不法燃气用户盗气的查处力度。公司督察队与有关部门共同配合,深入用气现场,多方了解情况,查处偷气事件,捍卫公司的权益。
④积极探索防止偷盗气的措施:a.采用室外挂表安装的方法;b.对每户室内表加装塑料管箍,更换平进平出的老式表。e.利用安检入户和抄表员正常抄表过程对燃气表进行检查。3 结语
供销差是一个困扰着国内城市管道燃气经营的难题,供销差成因具有多面性、复杂性,燃气企业要本着长期、持久的原则,通过技术创新、完善体系、严格管理,全方位、全过程逐步缩小供销差,以追求企业生产管理的最优化和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参考文献:
[1]高郑法,田志霞.浅谈燃气供销差率与燃气设施管理[J].城市燃气,2002,(11):24—26.
[2]王臻,陈丹.城市管道燃气供销差的产生原因及对策[J].煤气与热力,2004,24(6):343—344.
[3]张芷华,高秀民,肖强.燃气流量计的精度分析与选用[J].煤气与热力,2003,23(6):376—378.
第二篇:中学生英语成绩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学生英语成绩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姓名:郑忠玲
单位:独山县为民中学
职称:中学英语二级
联系电话:***
中学生英语成绩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
一、存在的问题;
二、问题的成因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明确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
2、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使学生获得成就 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突破口;(2)指出一些学习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 要手段;(3)勤学多练,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4)用爱去支撑教育。
一、存在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由于种种原因,英语教学的质量不是很理想,问题集中表现在:
1、学生语音语调知识掌握不好,拼读能力差;
2、学生词汇量狭小,单词拼写能力差;
3、学生语法概念淡薄,英语表达能力差;
4、学生的英语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贫乏,正确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差;
5、学生对英语学科存在着畏难的情绪,缺乏信心,失去了兴趣。
二、问题的成因.
为什么会有上述问题的存在呢?作为英语教师,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问题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对英语学科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毕业后英语就没有用处了;
2、虽知英语重要,但不会读,听不懂,词汇难背,句型难记,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3、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形成系统。
针对上述原因,我进行了仔细分析,到底是学生的能力不够呢?还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呢?答案显然是后者,任何一个发育正常的学生,有使他们学好英语的条件,我们班有好几个学生语文、数学的成绩都很好,但英语这科却拉了后腿。我们班有些学生到了初一下学期,甚至连26个字母都读不清楚,更不用说拼写单词了。拼读能力更糟,一个简单的单词,如“basket”,他拼读11遍只有一遍拼读对了。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明确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就外语学习的动机而言,又有人将它分为“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两类。融入性动机指学习者想成为所学外语社会一员的强烈愿望,具有融入性动机的学习者想通过学习外语而成功地融合到该语言社会中。工具性动机则是指学习者学习的动机在于将外语作为一种获得其它利益的工具。我国绝大多数学习者是想通过学习好一门外语来上大学,找一份好工作或出国深造,因而基本上都是工具性动机。工具性动机的主要特点是:无持久性,有选择性.。总而言之,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效果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只有具有强烈动机的学习者才可能成为真正有效的学习者。根据对激发动机诸多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成功是诱发内部动机的最强烈的因素,因此教学应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满足他的成就需要,切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2)学生认识到现在的学习与他将来的生活目标有紧密联系且与他的兴趣相投时,学习动机会增强,所以教学应尽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3)表扬和鼓励是比惩罚和批评有效得多的动机激发物,因而教师应尽量表扬学生的积极行为。
(4)了解学习的结果可以增进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不断并尽快向学生提供学习效果的反馈。
2、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地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衰减和丧失,将使英语教学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突破口。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学生在记忆单词时必须花很大的气力。他们在记忆单词时,是逐个字母地朗读、记忆,把一个整体拆得七零八散,不按读音规则去记忆单词,结果花了很多时间才死记下来,今天记得,明天就忘了一大半,致使学生没有成就感,时间一长就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选择单词的拼读作为教学中的重点来做。单词不会读,就难以听得懂,听不懂也就造成了讲不出的恶果。在单词的拼读方面我下了很多功夫。我按照读音规则,先从
简单的单音节单词入手,再到双音节单词,先列举出课本中出现过的单词,如:tea、mea t、ea t、read等,指出在这些单词中的字母“ea”都发一个共同的音“i”然后再写出“l ead”、“leader”,让他们自己来读,结果他们很快读出了这两个单词,获得了一份成功的喜悦,兴趣被激发出来。这时,我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让他们知道学习英语并不是难不可做的,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加上自身的努力,就一定能学好英语。
(2)指出一些学习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中还注意到:有的学生虽然很勤奋,但是学习成绩却不是很理想,原因何在?经过思考和调查发现,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给学生指出一些学习方法,成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3)勤学多练,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学习英语同学习其它学科知识一样,只有通过勤学多练,才能把书本知识转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勤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勤学教材,努力使自己达到教学要求;二是多问自己不懂的东西,多看一些课外书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了解中英文之间的差异,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英文。
(4)用爱去支撑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有“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在的教学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的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感情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情感。师生情感关系问题虽然比较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作了一些有效地探索,但是从整体上说,师生情感关系的状况仍难以令人满意,师生之间情感缺乏沟通的现象仍然存在。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关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感黯然失色,也使教学
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改变差生的一个较好方法,创造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差生,我们要多鼓励、多关心,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我相信,我们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第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位教学成功的喜悦。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教师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个人,当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作为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鼓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醒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让他明白他的所在。学无定方,教无定法。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努力,不断改进,就一定能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之能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初中英语教学水平能得到不断提高。
第三篇:高职犯罪成因与对策
高校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 摘 要: 所谓高校职务犯罪是指高等院校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各种犯罪行为。高校职务犯罪既具有我国整个职务犯罪生成的共性,但更具自身生成的典型性。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定性研究近年来高校职务犯罪案件,总结其典型生成特征,以期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
关键词:高等院校;职务犯罪;特点原因;预防对策
一.引言
高校职务犯罪,即高校党政管理干部利用手中的各种权力徇私舞弊、贪污受贿而触犯法律。高校,曾几何时是人们心目中的一块净土,素有“象牙塔”之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校的投资力度,高校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纵向和横向资金有了大幅增加,高校的资金多了,招生自主权大了,基本建设规模也逐年扩大,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楼拔地而起,各种教学、实验、行政配套设施采购数目庞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轨道。但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高校在招生、基建、采购、财务等领域也屡屡出现了腐败问题,高校职务犯罪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高校已成为继国有企业腐败、政府职能部门腐败后新的职务犯罪重灾区,权威人士分析高校腐败的发生和蔓延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萌芽、90年代中期的发展和如今的大面积爆发三个阶段。尤其是近年来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数量之多,金额之巨,情节之恶劣,涉案人员职务级别之高,都是过去所没有的。
根据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日前的统计,近三年来,海淀法院受理的涉及高校教职工职务犯罪案件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2004年至2006年间,海淀法院受理涉及高校教职工职务犯罪共计20件28人。其中,2004年1件1人,2005年4件6人,2006年15件21人,案件平均增长率为287.5%。
北京海淀区为全国高校最集中地区。截至2005年,国办、市属、民办等各类高校总计58所。而涉及教职工职务犯罪的高校高达14所,占海淀高校总数1/4。主要涉及的犯罪罪名分布及犯罪数额情况为:挪用公款犯罪案件8件12人;贪污犯罪案件8件13人;受贿犯罪案件4件5人。总犯罪金额高达人民币421.6万元,最高犯罪金额为100万元,最低犯罪金额2.2万元。
长期以来,高校被人们看作是一方净土,认为大学教师能够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腐败的发生机率较小。高校系统内发生的职务犯罪不仅影响高校师资队伍的稳定,一定程度也损坏了高校的形象,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反响,亟需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本文试以发生在某师大的职务犯罪案件为例,透析高校职务犯罪案件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
二、当前高校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1、犯罪主体集中,主要是高校行政管理干部或某些关键岗位的人员。在这5起案件中,分别涉及某师大设备供应处原处长、采购员和后勤集团的原党委书记、办公室主任。这些人员具有相应的行政管理权和对资金的支配权,犯罪行为也与他们担任的领导职务或管理职务有关。
2、群体性腐败现象突出。在贿赂案件中,一名行贿人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达到取得工程或推销商品的目的,往往会向同一部门的经办人员和负责人行贿;而在贪污案件中,涉案人员则利用学校管理制度的漏洞,相互勾结,共同实施贪污行为。某师大设备供应处的3起受贿案和后勤集团的2起贪污案均属此类群体腐败。
3、发案部位主要集中在物资采购和资金管理环节。高校在改建迁建工程中,需要采购大批量的家具、实验室器材等,个别人员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利用职权收受回扣,为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的市场化,后勤集团这种企业在运作过程中,资金管理不规范,私设“小金库”,容易引发贪污犯罪。
三、当前高校职务犯罪多发的原因
高校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内部管理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在高校教育规模快速扩张、市场行为逐渐增多的背景下,为权力寻租和职务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1、一些高校教职员工的法律意识缺失。在高校的教职员工中,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普遍较高,不知法、不懂法的现象并不多见,但在一些人身上确实存在着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的问题,在经济利益面前个人私欲膨胀,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把权力当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在关键时刻把握不住自己,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廉政教育缺少针对性、有效性。高校有廉政方面的规章制度,也对教职员工开展常规性的廉政教育,但由于忽略了教育的针对性,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像某师大虽然设有专门的法学专业,但从未对本校的教职工开展针对性的普法教育,导致一些高校教职员工对合法与非法的界限把握不准,对违法犯罪行为缺乏足够的警惕。
3、受社会上急功近利浮躁风气的侵袭。采购行业是职务犯罪案件易发多发的领域,行业不正之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从事采购的员工。高校设备供应处主要负责学校设备物资的采购和实验室的管理。高校的跨越式发展,随之带来设备器材采购量的急剧上升。一些教职员工由于认识上出现偏差,看社会负面东西多、正面东西少,认为大家都在捞,不捞白不捞,盲目从众,致使其坠入犯罪的深渊。
4、规章制度不落实。高校亦有很多规章制度,然而在案发后分析,最大的问题却是制度的执行力欠缺,使一些好的制度形同虚设。如后勤集团制订的规章制度涉及了公司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了财务支付、票证管理的流程操作。但是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由于领导的任意妄为,群众的竞相效仿,制度的约束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5、内部监督防范不到位。后勤集团是某师范大学与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联办的公司,是学校所属的服务性单位,其资产属某师大所有。学校对集团公司的管理较为粗犷,对“一把手”的权力没有制衡,以致造成党委书记既管人事,又管经济,大事小事全是一个人说了算,加之内部审计等监督措施跟不上,监督的效果欠佳。
6、高校行政人员的岗位流动性不大。高校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导致了从事教学设备采购等后勤工作的人员相对固定,客观上为腐败滋生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某师大设备供应处的方某某、徐某某,他俩从1979年起就在该部门工作了,长期以来岗位固定不变。行贿人对其个人情况比较熟悉,往往以各种名义投其所好送钱送物。
四、当前高校职务犯罪的防范之策
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高校职务犯罪的发生。
1、全面推行校务公开机制,防止内部集权。只有将学校重大决策(如采购招标项目、工程建设单位资质状况等)的相关信息在学校范围内予以公开公示,“阳光”操作,在充分吸收社情民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出较为科学、民主的决策。纪检监察部门要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并对决策运行情况随机检查。
2、进一步完善招投标机制,规范操作流程。对大宗物资设备的采购项目和基建工程,实行议标、决标分离的公开招投标制度。招投标结果要在学校范围内公示,真正实现开标、评标、询标、决标全程公开透明。对公开招标确有困难的重点实验室设备等的采购,应尽量参照询标、决标分离的办法进行,并吸收纪检监察部门介入采购过程进行监督。
3、健全内部财务监管机制,防止行为失范。要建立由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纪检、监察、审计三项职能合署办公的办事机构,重点对基础建设项目的预决算、大宗物资采购的财务内部审计和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实行同步跟踪监督和定期检查。此外,要定期开展财务专项检查,对“小金库”进行全面清理,严格财务管理。
4、推行重要岗位轮岗制度,防止个人腐败。对高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以及重要岗位人员,实行轮岗交流制和离任审计制。实行轮岗制,有利于激发干部创新热情,防止有些干部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过长,形成一定的关系网和业务上的利益圈子,抑制职务犯罪的发生。同时利用干部交流契机进行离任审计和廉政谈话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工作,保障制度执行。要围绕高校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人、财、物管理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抓住重点环节,实现权力运行过程的动态公开,并把动态公开与全程监督相结合,切实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干部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
6、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促进教职员自律。在高校努力推进行廉政文化,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氛围,把廉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之中,渗透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里。在校园里设立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专栏,要通过举办法制课讲座,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活动,促使教职员工培养内在的道德自律感,养成依法依纪办事的良好习惯。
7、惩防并重,各方形成预防联合互动机制。要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对职务犯罪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用刑罚的严厉性震慑人,用刑罚的必要性清醒人,使教职员工提高职务犯罪防范意识,从而更有效地遏止职务犯罪的发生。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与地方检察机关的合作交流,建立职务犯罪预警和风险管理机制,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理,使职务犯罪止于未萌。
五.结论
职务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高校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特点和成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加强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预防高校职务犯罪,维护健康的精神家园,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对于遏制社会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特殊作用。
参考文献:
1.傅远佳;;新时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J];钦州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陈永安;浅谈高校职务犯罪的发生及其预防[J];龙岩师专学报;2004年05期 3.王定云;;高校合并视野下职务犯罪及其预防初探[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
报;2006年01期 4.庹彩珍;;高校财务人员职务犯罪及预防遏制[J];教育财会研究;2006年06期 5.赵彭龄;;高校资金管理和采购工作中职务犯罪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
究;2006年01期 6.李宏君;侯宜仁;张少泽;;浅谈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
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7.张孟英;积极探索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新机制[J];天府新论;2004年S1期 8.宋睿;马卫华;;高校职务犯罪问题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
年04期
9.徐丽森,李宁生,殷盛水,耿连顺;高校职务犯罪及其预防遏制[J];江苏警官学
院学报;2002年05期 10.王凯石,周芳;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4年01期
第四篇:房地产泡沫成因与对策
2001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强劲,土地供应量增加,商品房全面热销,销售价格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2226元,增长5.8%,增幅比上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空置面积也出现负增长。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日前在接受中央电视台《房地产报道》记者采访时预言:“2002年将是房地产行业的严冬,二月份甚至可能出现崩盘,七、八月份最严重。”本文拟就公众关注的房地产泡沫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一、房地产泡沫的含义及成因
房地产开发中的泡沫现象,主要是指土地和房屋价格极高,与其使用价值(市场基础价值)不符,虽然账面上价值增长很高,但实际上很难得到实现,形成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由于房地产是由土地及其附着建筑物所构成,而建筑物是人类劳动产品,其价格是由成本、利润、税金来确定,这相对比较稳定,较易判别,因此我们平常所说的房地产泡沫实际上是土地泡沫(地价泡沫),而土地的市场基础价值即合理价格是土地利用效益的资本化。
无论是从现象,还是从本质看,泡沫与一般价格波动都有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从现象上看,一般商品的价格波动包括上涨、下降,而且在时间上是相连的、循环的,变化幅度一般不会很大,而泡沫是价格持续上涨,高到令人发狂的地步,直到产生恐慌,人们匆匆抛售,从而使价格暴跌,波动幅度很大,它不具有周期性,而是突然地上涨与下跌。
从本质上看,一般商品的价值是价格的货币表现,一般商品的价格波动反映市场供需平衡,既是市场机制作用的起点,又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价格上涨、供给增大,投资者预期价格下降。而泡沫发生的时候,市场机制失灵,人们的行为买涨不买跌,不遵循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当价格上涨、供给增大时,投资者预期价格进一步上涨。1991-1993年,我国海南房地产价格正是这样飙升的。1991年每平方米价格还是1000多元的公寓楼,到1992年就可以卖到3000多元。有的商品房价格甚至突破10000元。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价格也大幅度提高,有的地方仅过一年价格竟由十几万元一亩涨到600多万元一亩。投机者却还在不断地囤积房地产以待价格再一步上涨时抛出。以至于在房地产交易中有70%是投机者囤积起来的。但很少有人会意识到房地产热骤然降温,房地产热在造就了一批富翁之后,相当一批公司被套牢在海南的土地上,上亿资金在有限的土地上沉淀。泡沫并没有带来财富的增减,只有转移的功能。
房地产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房地产商品的特殊性。在一定时期内房地产商品供求不易均衡,而且合同期摊销交易成本低,这是泡沫载体所具有的一个条件。所以房地产容易产生泡沫,是泡沫的主要载体之一。
2.土地的稀缺性。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地球表面的陆地与水域的总和。城市面积在城市化过程中可以不断扩大但是土地资源是稀缺有限的,我国的土地资源相对匮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们对稀缺的土地需求有无限扩大的趋势。这种需求既有发展经济的客观需求又有对土地获利的需求,在土地获利需求的驱使下,把获取的土地权益作为谋利手段。土地权益是虚拟资本的一种,它可以反复转手。马克思曾指出:“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有价格。在这里,价值表现是虚幻的。”因此,土地的稀缺性及其虚拟资本使地价运动可脱离土地利用实绩而产生泡沫。
3.地价具有虚构性。地价的虚构性是由于土地资源价格与其资产性价格的不一致现象。也就是说,由于人们预期的不合理土地利用收益贴现值之和与现实的市场地价(市场地价等于未来土地持有期间土地利用收益贴现值之和与未来土地转让收益的贴现值之和,如果人们的预期地价是合理的,现实的市场地价就等于未来无限年期的土地利用收益的贴现值之和)之间总存在事实上的偏差。这种偏差越大,说明现实的市场地价中虚构部分越多或者说泡沫成分越多,反之越少。综观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乃至破灭无不与发财致富的欲望与从众行为有关。“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成为当时海南房地产热时一些生意人的经典。这一点在东南亚房地产泡沫中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近几年来泰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供过于求,但是仍有许多新的开发商挤进这个领域。他们认为在前几年冒出的两万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只有20家宣布破产,可见这个行业仍有大的赚头。许多开发商还想从继续建房中摆脱困境,在这种非理性的支持下,造成泰国房地产市场熊市弥漫。
4.房地产市场是不充分市场。由于房地产市场与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信息充分;商品品质;买卖者自由出入;交易双方数量众多,因而任何一方不会出现垄断局面)相差甚远,所以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准市场(Sub-market)。由于买者信息缺乏和信息的不对称,许多房地产交易和定价是悄悄进行的,这种成交价往往不能反映成交物业的真实价值。
5.银行及金融系统发放房地产贷款的倾向性。由于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及其保值增值性,银行系统很愿意发放房地产贷款,在宏观经济一片看好的情况下,政府也鼓励投资,银行利率就比较低。据统计,在1992-1993年,海南房地产开发的资金占社会固定投资的三分之一。大量资金涌向房地产业,信贷的盲目扩张及大量吸引短期外资,给泡沫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6.政府部门的不正之风。1993年沿海地区的房地产热,有不少公司是挂靠政府职能部门或金融机构,其资金来源大多为挪用公款、贷款或拆借等,加上政府出于地方利益及短期利益的考虑而放松低价批地。可见,政府部门的设租、寻租、贪污受贿行为也是助长泡沫形成的原因之一。
二、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房地产过热,一旦泡沫形成,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升很容易产生虚假需求信息,影响开发者和消费者的预期,而且虚假需求造成的过度供给,又会形成新的房产积压,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大而长期的负面影响,2001年,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净增量为1100万平方米,全年商品房空置面积增长10.5%,高于上年增长6.7%的水平,年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已突破1亿平方米大关,共积压资金1000多亿元。大量的空置商品房不啻于一柄悬在我们头顶的达魔克利斯剑;不规范的住房抵押贷款操作导致的房地产价格虚高,会加重消费者的负担,增大购房者的违约风险,一旦出现经济不景气,大量购房者违约,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最终导致金融风险,1993年的中国和1996年的泰国都是这样,国内外由房地产不良贷款引起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必须吸取;此外,房地产价格过高还会影响人才的去留,严重削弱城市竞争力,影响地方经济发展。
三、房地产泡沫的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网络的崛起以及加入WTO和北京申奥的成功等无疑都会给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特别是网络与房地产的结合,给未来房地产业的发展指出了一条道路。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房地产需求的进一步增加,我国的房地产业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让这一行业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防范房地产泡沫,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大规模推出经济适用房,抑制商品房价格。国家要抑制房价的不合理上涨,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主要办法还是大规模地推出经济适用房。去年,国家计委、建设部宣布,投资1700亿元,计划建设2.25亿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这将对现有房地产市场的供应量、产品结构及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经济适用住房的作用一是通过免收土地出让金和减免配套费等,降低了售价,确保中低收入家庭有房可买,二是平抑过高的商品房价格。1998年国家宣布并随后实施的大规模建设经济适用房的计划,曾令众多房地产开发商惊恐不已。经济适用房对商品房价的巨大冲击或抑制效应已经显现。如北京1999年由于大规模建设经济适用房,致使其商品房价平均每平方米下降了700-1000元。现在,国家要重举经济适用房大旗,由于北京的新开工面积已经很大,如果再大规模推出经济适用房,那北京的房价非大跌不可。如果大规模建设经济适用房等政策付诸实施,房价持续上涨的空间就会被封杀。
2.强化土地资源管理,通过土地资源供应量的调整,控制商品房价格的不合理上涨。要根据住房市场的需求,保持土地的合理供应量和各类用地的供应比例,实行土地出让公开招投标制度,控制一些城市过高的地价。要坚决制止高档住宅的盲目开发和大规模建设,防止出现新的积压。对于发生在房地产领域违法犯纪行为要严厉惩处,严惩无正当理由闲置土地的“圈地人”以及房地产领域的违法活动。
3.建立全国统一的房地产市场运行预警预报制度,加强和完善宏观监测体系。通过对全国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及时归集、整理和分析,就市场运行情况做出评价和预测,定期发布市场分析报告,合理引导市场,为政府宏观决策做好参谋。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进行房地产投资,应当引起注意,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业的宏观监测体系,通过土地供应、税收和改善预售管理等手段及时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控,有效地防止房地产业“泡沫”的产生。
4.整顿住房金融市场秩序,规范住房金融业务,防范住房贷款风险。一要严格审查住房开发贷款发放条件,切实加强住房开发贷款管理。住房开发贷款对象应为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信用等级较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应主要投向适销对路的住宅开发项目,企业自有资金应不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30%,开发项目必须具备“四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二要强化个人住房贷款管理,严禁发放“零首付”个人住房贷款。商业银行发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应严格评估抵押物的实际价值,落实抵押登记手续,贷款额与抵押物实际价值的比例(抵借比)最高不得超过80%。商业银行应认真分析开发项目及住房开发企业的有关情况,注意防范与期房相关的特定风险。三要规范个人商业用房贷款管理。借款人申请个人商业用房抵押贷款的抵借比不得超过60%,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0年,所购商业用房应为现房。
5.全国研究住房税、费政策,通过税收杠杆促进低价位住房的建设和消费。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清理了一批住宅建设和消费环节的不合理收费,有效地减轻了居民购买、换购住宅的负担。下一步一是要贯彻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二是进一步研究和调整鼓励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三是继续加大清理住宅建设和消费环节的不合理收费的力度,理顺商品住宅的价格构成,鼓励普通住房消费。
6.加强舆论宣传的引导。目前,地产界炒作概念之风甚劲,其一是对住房本身的炒作,如所谓的“Town house(建在城镇中的房子,名字取的是“城镇+房子”,低密度的联排别墅)”、“智能住宅”、“绿色住宅”、“景观住宅”、“新概念住宅”、“生态住宅”、“可持续发展住宅”等等,究其本质,都是夸大科技、环保等因素在其中的应用;其二是对时令名词的炒作,如一段时间以来对“申奥”、“入世”的大肆宣传等。其实,消费者之所以会被一些开发商的宣传误导,首先是因为他们对这些新概念、新名词的理解不够,其次,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对潮流的追赶。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专家+媒体”了。
总之,房地产是泡沫的主要载体之一,房地产泡沫会给人们及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在新形势下,我国房地产企业要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房地产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要保持高度的理性,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正确引导,适时监测,以防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重蹈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海南房地产泡沫覆辙。
第五篇: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
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
【内容提要】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转化后进生是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永久性的研究课题。在后进生的转化中最困难的要数学习后进生,学习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教育的因素、家庭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和学生自身的因素,这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学习后进生我们要认识、引导和转化他们。鉴于此,本文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有效地转化学习后进生。
【关键词】学生 学习后进生 成因 策略
学习后进生是指学生学业成绩长期较差,赶不上一般的学生水平。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永久的课题。这类学生虽是学生群体中的一小部分,尤其是小学所占的比例很少,但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波及到我们整个学校乃至社会。学习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因素。但是无论情况多么复杂,我们都要认真对待,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方面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投入慈母般的关爱,讲究科学的方法和教育艺术。
一、小学学习后进生出现的原因:
“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对学习后进生帮教,就要了解他们“后进”的原因。他们之所以有“后进”是多种内外因素造成的。
(一)、学校的教育不当造成小学学习后进生
1、学校的德育管理失效
在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上,不讲求实效,只注重形式,导致了德育目标存在偏差。德育目标与德育实效性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前,学校德育目标设定的不合理导致后进生行为失范的出现。
一是标准过高,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小学在校学生一般都是七至十二岁的小孩子,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标准定得过高,致使学生丧失了实践的信心、兴趣和动机,甚至养成说假话和说空话的习惯,造成行为失范。
二是由于德育的内容脱离际,过分强调道德知识的体系化和逻辑化,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脱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又很感兴趣的社会道德现象排斥于课堂之外,使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割裂,德育教育失去了吸引力,学生的学习感到乏味,开始厌学,使一些中等生也“挤”到后进生的队伍中。
三是在德育的方法上,只注重单向灌输德育教育的内容而缺乏启发引导,只注重统一要求而轻视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强化外在管理而弱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方法简单,无法调动学生道德认知的积极性,难以引起学生道德情绪体验,这也直接影响了道德工作的实效性。由于学校的德育管理出现了问题,导致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后进,学习情绪消极,不思进取,使学习成绩也滞后,成为学习后进生。
2、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老师缺乏爱心,简单粗暴
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或遭受挫折后,是很希望得到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爱心与耐心,一味讽刺、责骂学生,未根据学生的个性倾向性来采取相应措施,缺乏对学生合理的指导,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必然会把剩余精力转移到其余方面,他们常以迟到、旷课、早退或是上课时讲话、搞小动作、扮鬼脸等行为违反课堂纪律,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现象。
有个别教师不重视、不公平对待有缺点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操之过急,要求太高,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对学生的估计往往脱离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致使教育方法不当,方法简单,对学生态度冷淡无情,不能一视同仁,制定了许多班规去限制他们的发展,只要学生出现小小的错误,就会严厉进行惩罚和粗暴的处罚,老师稍有过于严厉的批评,有的教师不能以身作则,无意中强化了学生的不良行为,结果学生是自暴自弃,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驰。
如果教师不按教育规律办事,违背教育原则,不懂得教育艺术,缺乏正确的教教育方法,就会造成学生在行为上与老师的“对着干”,“以反其道而行之”为快。
3、学生的爱好特长受到了压制,丧失了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后进生也是一样的,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有个别教师轻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甚至认为他们在捣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不给他们创造参与的机会,他们一发言就会受到师的批评,认为他们在生事,不让他们参加各项活动,这样就会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使他们缺乏集体主义感,感到集体没有温暖,从而使他们对集体的活动不感兴趣,对每一项都不愿意参与,把自己看成是局外人,自我价值不能在集体活动中得到体现,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得不到发挥。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课堂信息刺激减少,密度不够,容量太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乏味;有的信息过旧,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教学手段单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而有的信息刺激过大,过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太苦、太累,没有兴趣,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复教学内容,把本来是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讲成了干枯、抽象的东西,味同嚼蜡,浪费时间。又使学生厌烦学习,影响兴趣,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上丧失了自我价值的肯定。因而在集体活动中和教学活动中对老师的做法产生了抵触的情绪,在行动上处处与老师的要求相违背,做出了老师认为不听话的事来,学习也懒惰了,成绩一落千丈。
(二)、家庭教育的不当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
1、家长素质过低,教育能力不足带来负面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学生的行为模式和规范受家庭影响很大。父母不仅要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更要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来教育子女。而在现实中,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又慢,根本不知道怎样教育子女;遇到孩子犯了一些小小的错误,就要棍棒侍候;有的父母教育能力不足,教育态度和方法欠佳,易使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有的父母平时喜爱打麻雀或赌博,甚至不够人的时候就叫小孩进行充数,整天无所事事,讲脏话,行为不检点,导致小学生在行为上形成了恶习;有的父母思想意识不对,认为“知识不值钱,只要将来孩子能赚到钱,就能立足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在小部分小学生中养成了不少恶习,家长束手无策,无力管教,这样认为只有送子女到学校让学校去管教,识不识字没有所谓,只要能听话就可以了。由于这些思想的影响,使学生回到学校里无心学习,认为学习不重要,学习目的不明确,懒散随便,一些脏话成了他们的口头语言,讲话不文明,学习不上进。
2、父母因忙于工作,疏于管教
在农村中,有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平时早上六点多钟就出门至晚上九点多才回到家里,有个别小学生的父母到深圳、澳门、香港等地工作,半年才回家一次。这些家长不能经常与子女进行沟通,不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即使见了面也只了解一下子女的成绩在班中排第几名,要么对子女的要求百依百顺,要钱就给钱,要什么名牌的衣服、球鞋等就买给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读书到四、五年级衣服不会洗,饭不会做,独立生活、自立处理能力极差,回到学校里就讲排场,比名牌,攀比心理严重,喜欢打扮,他们把精力不用在学习上,学习不用功,成绩低下。
要么一有老师反映该子女有一些小小的错误,孩子回到家中也不问理由,不是打就是骂,打骂不是严,是粗暴,这样会使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丧失,以后子女再也不敢与父母进行沟通了,会使子女的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学生就会自暴自弃,无心向学,成为学习后进生。
3、家庭教育失误,导致学生无心向学
现在学生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自己的子女,捧他们为掌上明珠,把他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过分娇惯,包庇纵容,放任不管,使子女缺乏最起码的生活处理能力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学习上缺乏主动性,无心向学,精力过剩,在学校中就会到处惹事生非,行为不检点,成绩长期低下。
4、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孩子出现抵触厌学情绪
有的家长不考虑学生的自身能力,盲目进行超前教育,课余时间学习钢琴、英语、画画、游泳„„等等,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得密密麻麻,总是认为小的时候不多点东西就会落后别人了,结果造成正式课程要求的知识学不透,自学能力差,考试成绩不好。家长责怪老师,老师责怪学生,强大的高压圈使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家长不在家或看得不严时就去打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各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差,就会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
5、家庭的不完善,也是导致子女成为学习后进生的重要因素 由于家庭的不和睦,父母经常吵骂,每天学生回到家中,经常看到父母吵闹、打架,缺少家庭温暖,从而导致子女对爱的失落,对生活的失望,性情孤僻,性格暴躁,对前途感到渺茫,在学习上自暴自弃,不求上进,最终成为“学习困难生”;
由于父母离异、丧偶、重新组合等原因,破坏了原来的家庭结构、氛围,给家庭成员带来莫大的刺激,打破了原来的温馨,家庭成员很难保持平静的心态,负面影响连锁扩展等等。
使孩子对家庭产生厌弃、无望的念头,从而导致自暴自弃、轻生堕落,使孩子形成了孤独、胆怯、自卑的性格,不能在学校过正常的集体生活,不合群,出现团锁心理,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成为学习后进生。
(三)、社会的不良影响
1、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及不良文化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上的某些不正之风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成长,使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行为出现偏差。由于现在各家各户都能收看到香港电视台和香港、台湾电台,受到港澳台日韩文化及境外传媒的影响,尤其现在社会上存在的“黄赌毒黑”等丑恶现象,更是无时不在侵蚀和影响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的学生看过黄色书刊和照片;满口污言秽语,脏话连篇;上课时无精打采,想入非非,不时违反了《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有的躲在背人的地方吸烟;有的赌钱、赂物、赌作业本;有的勒索敲诈,威胁同学;有的拉帮结伙,自称老大;有的随便离家出走,在外过夜。这些不良文化的影响,使小学生无心向学,经常逃学,违反学校纪律,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学校周边环境差
学生下午放学后,时间比较充裕,回到家里,父母还没有下班,这一段时间孩子做什么家长也不知道,有的小学生就利用这时间钻进游戏机室或网吧玩得迷迷糊糊,直至父母下班才回到家里。有个别学生甚至偷了家长的钱到网吧上网,直至钱用完了才回家,多则四、五天,少则一、二天才回到家里;这样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学习成绩日益下降。有的学生虽身在课堂,心却飞到游戏机房,一放学就直奔这些娱乐场所,课外作业统统抛到九霄云外;有的发展到逃学,不分昼夜地泡在这些场所,终致学业荒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个别学生由于学校、家庭的因素,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没有端正学习态度,没有培养吃苦的精神,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诸如懒惰、马虎、不求甚解等不良的习惯,在课堂上怕提问题,不跟老师和同学讨论,抄袭作业,乱涂乱画,考试作弊。对学校和家长的循循诱导产生抵触的情绪知错不改,胡作非为,自甘堕落,学习成绩低下,成了学习后进生。
二、转化策略
(一)“长效救失”,发掘学习后进生的“闪光点”,促进转化 古日:“教也者,长善而教其失者也”,这句话点出了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引导的重要性。
学生的个体能力发展是不平衡的,学习后进生虽然读书成绩不佳,但很可以课内课外有长于他人的长处,往往某一点长处便是希望的火种。我们教师要克服对学习后进生的偏见,抓住时机,让学习后进生充分显示其长处和优点,使之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我们要把握住学习后进生的一个个“闪光点”,那怕是一点进步、一次好事、一次克服不良习惯、一次较好的作业、一次成绩的进步„„都是“星星之火”,我们都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小心培植、使“闪光点”逐渐扩大,引起质变。我们教师要善于了解学习后进生,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从复杂矛盾的因素中寻找他们的积极的闪光点,挖掘他们进步的苗头,进行正面教育,让他们依靠自己的优点去克服缺点。
只有把学习后进生心灵中微弱的火花点燃起来,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才能有效地做好工作,当我们以坦诚、鼓励、公正面对他们时,他们好会用这些来回报我们。
(二)克服“教育死角”,为学习后进生开“小灶”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后进生成了教师被遗忘的“角落”,这种死角一旦形成,导致了教学的恶性循环:这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情绪低落,与教师情感产生了隔阂,成绩更是一落千丈,对教师的逆反心理也越来越深,就成了“破罐子”,教师也置之不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端正教育思想,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
对学习后进生更应开“小灶”,多加关心。如在课堂上多关心,多提问,迫使学习后进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专心听讲,得到锻炼;进行个别补缺补差。选准学习后进生的薄弱环节,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重点辅导,促使他们的成绩提高。这样学习后进生意识到老师在注意他,进而得到转化鼓励和信任,积极投入教学活动。
(三)家庭协调教育,正确引导发展
目前,许多家长认为转化后进生是学校的事,显然这种想法具有很大是片面性。学校,尤其是班主任确实在转化后进生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但学习后进生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原因的。有社会原因、有家庭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的原因。在家庭方面,我们与家长共同研究或是教给家长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家长扭成一股绳,共同教育学生。
1、家教上给予协调。
家长应主动与老师沟通,采取走访、通电、通信等形式,与老师保持联系,互相通报情况,共同商讨,协助教育,尊重孩子人格,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个没有干扰的家庭学习环境,使孩子在融洽自如中自觉学习,从而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2、心理上给予疏导
学习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心理问题造成的学习困难较多。因此,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点拨他们的思维品质、学习策略,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奋进不止。
总之,教育后进生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但只要我们能给予他们爱心,对他们的教育要有恒心和耐心,充分点燃他们心灵中小小的火花,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就一定能教育好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