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质生”的成因与对策

时间:2019-05-15 02:5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潜质生”的成因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潜质生”的成因与对策》。

第一篇:“潜质生”的成因与对策

“潜质生”的成因与对策

作者:周元德

摘要:潜质生(以前称的“差生”)的问题,历来是学校工作中十分棘手的、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往往弄得学校、老师和家长焦躁不安、束手无策,成了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人们对“差生”的称谓也在由“差生——学困生——潜质生”发生着变化。要转化“潜质生”,首先要弄清楚潜质生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转化他们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

关键词:潜质生;因素;责任;转化

什么是“潜质生”,“潜质生”就是同处于先进状态、中间状态的学生相比较而言的。一般是指智力发育正常,只是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慢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

潜质生(以前称的“差生”)的问题,历来是学校工作中十分棘手的、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往往弄得学校、老师和家长焦躁不安、束手无策,成了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人们对“差生”的称谓也在由“差生——学困生——潜质生”发生着变化。要转化“潜质生”,首先要弄清楚潜质生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转化他们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

“潜质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原因,有家庭原因,有学生个人原因,有学生智力原因,也有教师原因等等。

一、“潜质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素质因素。个别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的种种原因,使他们的神经系统、大脑功能发生故障或受到伤害,因此,智力发展受到影响,他们的思维能力差,头脑反应迟钝,成了“潜质生”。

道德因素。有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先天素质,聪明伶俐。但是,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或由于学校教育失误,致使儿童道德品质差,因此,在学习上则目的不明确,无上进心,纪律差,懒惰,成了德育、智育上的“潜质生”。

体质原因。个别学生由于营养不良,生活习惯成功差,生病,缺少锻炼,导致身体纤瘦,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成为“潜质生”。

家庭因素。目前,打工潮风起云涌,百分之六七十的学生是留守儿童,祖辈隔代抚养,他们不懂得教育方法,过分溺爱,使儿童养成任性、骄横、依赖、懒惰的坏习惯;或过分粗暴,使儿童形成胆怯、懦弱、不诚实等坏习惯,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产生了“潜质生”。

环境因素。有的儿童在学龄前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从周围的人那里获得对于他的发展有益的东西。有的家庭物质条件差,导致儿童生活差,影响发育;有的家庭条件优裕,但不注重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有的父母离异,造成孩子心灵上的伤害;有的家庭成员言行不检点、不爱学习、不重视知识、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使儿童从小受到不良环境影响,因而形成“潜质生”。

教师的因素。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工作责任等失范,不正确,也是导致“潜质生”产生的直接原因:

一是教师对转化“潜质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产生“潜质生”的关键(转化一个“潜质生”与培养一个优生同等重要);

二是教师对什么是“潜质生”的认识错误,成龙的上天,成蛇的钻草,放任自流,是产生“潜质生”主观原因(我说你差,你就差);

三是教师对“潜质生”身心、学习、知识基础以及家庭了解不深,是产生“潜质生”的客观原因(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

当前,小学低段出现了较多“潜质生”。按常理,低段不应该出现大面积的“潜质生”,确实因为生理原因,出现极少数“潜质生”,情有可原。低段出现比较多的“潜质生”,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形式严峻,不容乐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教师的观念决定:你是潜质生,我也认为你是潜质生。

教师的责任心决定:高中责怪初中,初中责怪小学,小学高段责怪低段,低段责怪幼儿园,幼儿园责怪父母,差生在娘胎里就决定了。如果不责怪,不推诿,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地热情去转化差生,差生那会这样多;

教师的工作方法决定:我们部分教师敢当外科医生,只治标,不治本,不善于切脉,药不投方,甚至开“畏”药,处“禁”方。如果多从理论和实践上去研究“潜质生”的转化工作,把“潜质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潜质生”也不至于这样多;

总之,“潜质生”是在家庭和教师的错爱中、眼神中、呵斥中、指责中、冷漠中、摒弃中产生的。

综上所述,“潜质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综合性的。同样,转化“潜质生”的工作也是十分重要,十分艰巨,十分复杂的,必须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配合,齐抓共管,方能奏效。

二、“潜质生”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关于“潜质生”的转化工作,不妨多向王金战老师学习,他认为:“我的眼里,根本就没有差生!”,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变成一个优秀生。这是王金战多年来总结出的经验。鼓励那些“差生”:要想让别人看得起你,首先得看得起自己。你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很落后,但只要不服输,你仍然是好学生。我最看不起的学生,就是自己承认不行的学生。哀莫大于心死,你心都死了,什么人来也救不了你。只要你自己想学,没有学不好的。只要一息尚存,就有可能创造奇迹。

教师——“潜质生”转化的关键。

教学是一门塑造灵魂的艺术,而“潜质生”的转化则是这门艺术的精髓。转化“潜质生”,需要老师付出更为艰辛的劳动,需要老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转化“潜质生”,涉及诸多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教师在课堂,要关注学生,关注全体学生,更要关注“潜质生”,把“潜质生”的转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优生与“潜质生”的关系,犹如红花与绿叶的关系,红花虽好,要绿叶扶持。一个班级没有“潜质生”或少有“潜质生”,这样的班级就是好班级,这个班的教师就是好教师。教师是转化“潜质生”的关键。

关爱—— “潜质生”转化的力量源泉。

“潜质生”一般纪律散漫或者学习成绩落后,被一些同学、老师瞧不起,甚至是遗忘,在家里也常被家长责骂。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而青少年的这种欲望更为强烈。

对潜质生关爱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同他们进行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同他们开展谈心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可以给他们一些机会表现自我,帮助他们找回自信等等,这些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发现优点——“潜质生”转化的动力。

任何学生既非“一无是处”,也非“十全十美”,他们身上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倘若我们教师眼睛只盯着“潜质生”的缺点,而不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这些“潜质生”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使本来就不多的优点越变越少,本来就颇多的缺点越变越多,最终变成难以救药的人。

一般情况“潜质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智力较好,但由于无心向学,造成成绩差。这类“潜质生”比较活跃、纪律散漫。对于这类学生要经常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找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激发其学习动力。另一类是智力相对较差,但比较遵守纪律。这类“潜质生”富有责任感,只要在班级活动中让他们踊跃参加,让他们发现自己是有用之材,慢慢地也会转化过来。

提高学习兴趣——“潜质生”转化的保障。

“潜质生”学习成绩差,就无心学习、经常违反纪律。反过来,无心学习,经常违反纪律又使学习成绩更差。这就形成恶性循环,“潜质生”是否真正转化为好学生,关键是看“潜质生”是否进入良性循环。要使“潜质生”进入良性循环,关键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环境氛围;要经常与“潜质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要对“潜质生”以表扬为主,抓住

每一次的“闪光点”,帮助树立自信心。

其次,根据“潜质生”的学习特点,改善他们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由“能学”变为“会学”。

让我们要博爱的胸怀,满腔的热情,耐心细致的方法,去做“潜质生”的转化工作,将“潜质生”转化为优生,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篇:潜质生个案分析

潜质生转化个案案例

余姚市五职校张海清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口语水平一直是所有同学的一个发展瓶颈,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男同学身上。小黄就是这样一位同学,他平时本身就是一位性格内向,不太愿意与人沟通的同学,更何况要他开口讲英语了。

该同学初中的时候是班级的语文课代表,对文科方面有着自己的特长,但是奇怪的是英语单词记不住,语法也没有系统的知识储备。很少在课堂上主动发言。平时安排的口语任务无法完成,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几乎没有。但是他的同学在这方面或多或少都能讲几句,这更加加剧了他的自卑感。

针对他的这种具体情况,我决定从重塑他的自信心入手,看看能否将他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首先,我先请他和他最要好的同学一起到我的办公室一起收看了英语原版的《功夫熊猫》。在观看电影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他其实也是很容易就激发自己的兴趣的,只是我们课本上的英语对他来说都过于死板,过于讲究语法,所以难以接受。我想这是不是突破口呢?于是我把平时的枯燥语法知识不经意的放到日常用语当中,尤其加强了课本上Erveryday English 部分的训练。尤其是我们觉得离我们生活比较近的一些生活片段,如果他能用一些比较简单的英语单词复述出来,他一下子就有了莫大的成就感。比如,以前我们上课时,在greeting这一环节时,往往都是程式化的 “ how are you ?“ I am fine!and you!而在对这个同学进行这个对话的时候,我跟他说,其实你只要说一个fine 就可以了。这个fine 就足够可以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样一来,他马上就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直接用morning!来表示早上好这样一个意思呢。当然可以啊。这不就是进步吗。无形之中,我们就把他平时觉得高不可攀,神秘的英语原来也可以这么简单。他终于肯开口说英语了,而且他的发音听上去还不错,有质感,这时候我适时加以鼓励,其他同学也很愿意与他搭档完成课堂上的一个一个口语任务了。这一点点进步代表着一个潜质生无穷的潜力。很难说这位同学将来英语会学到什么程度,但是这小小的进步,肯定会在他的学习生涯当中产生积极的作用。

大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这兴趣从何处来? 我想兴趣应该从自己的自信心来。从上面的个案我得出一个结论,要想让学习者产生兴趣,首要任务就是帮他们逐步建立自信心!

第三篇:中职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最终版]

中职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摘 要:中职阶段学生正处在个体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危机的高发期。近年来,中职学生攻击性事件频繁发生,一些中职生对他人和自身的攻击行为往往超出了学校和社会的意料。因此,对中职生群体的攻击行为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干预策略,可以帮助中职生顺利度过心理危机期,更好地与社会融合。

关键词:攻击行为;成因分析;干预措施

攻击性的发展与控制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针对中职生的攻击行为来说,它是指有意伤害他人的言语或身体行为,并且其指向的对象在知晓的情况下通常有避免伤害的动机。攻击行为不仅包括了直观的身体攻击,也包括了其他形式,比如:言语伤害、情感上的敌意情绪等。大量研究显示,攻击行为不仅影响他人,更会妨碍青少年一生的发展。

一、中职生攻击行为的成因

1.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中职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中职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来说,较为复杂,有的父母离异或是单亲,有的父母忙于生意撒手不管,有的父母文化层次低教育无方(或溺爱或粗暴对待),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不但不利于自身心理健康成长,而且使他们逐渐形成性格暴躁,情绪不稳定等不良表现。有时一旦某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以反抗来达到目的,从而导致了攻击行为的产生。有些学生受家庭暴力的影响,会模仿父母对他们的暴力行为去施加给其他同伴。

2.学校环境

学校是育人的环境,影响学生的最主要方面就是教师。教师的教育方式是否恰当,也是中职学生产生攻击性行为的直接因素。例如,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性方面,教师采用玩游戏的方式,但在游戏前,没讲清楚游戏规则,没准备足够的活动材料,导致学生发生攻击性行为。又如,一些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严厉的批评方式,也会产生学生顶撞的攻击性行为。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中职生影响最深刻。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大众媒体中不健康内容已经成为危害中职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电视电脑游戏的搏斗、暴力厮杀的画面挑起中职生的好奇心和模仿力,在现实中欺负弱小的同伴,采用打架斗殴、毁坏物品来发泄情绪,尤其打架斗殴是中职生极易发生的一种攻击性行为,有时甚至演化为暴力犯罪,这也是影响最为恶劣,破坏力量最为严重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常常使家长们忧心忡忡,且因为无法预测而让长辈头痛。

二、中职生攻击行为的干预措施

1.有针对性地加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宣传和教育

(1)普法教育,是种入学生心灵的一颗正义种子

针对中职生的攻击性行为,学校可以通过班会课、晨会课、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列举身边的攻击性行为所导致的各种后果,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初步了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逐步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还可以通过了解和学习榜样的优良品行和先进事迹,使学生从这些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人物的事迹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敞开一扇崭新的心灵之窗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群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群体辅导中的心理辅导课是为学生敞开一扇崭新的心灵之窗,为此,心理教师在备课前,要有的放矢地设计活动,以互动的形式提高他们对攻击性行为方面的认识和教育,对于群体中出现的报复滋事、排斥、敲诈勒索等,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如:针对学生中的欺负排斥弱小同学的事件,可以选择《假如我是他》的主题,选取身边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当我是那位常被欺负排斥的同学,我应该怎样做?如果我是欺负排斥弱小同学的人,我的感受是怎样的,为什么?通过针对性的备课和上课,可以让他们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变化。而在个体辅导方面,要关注两极的学生,即高攻击性学生和经常被欺负的学生,及时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洗涤

(1)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十大校园歌手、唱红五月、体操比赛、运动会、元旦晚会、五四青年节活动等等,寓教于乐,不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进来,使他们在健康的团体活动中感受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和集体归属感,避免和减少由于不良情绪导致的攻击性行为。实践证明,丰富的活动可以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使他们在交往中培养健康的感情,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2)家庭、学校、社会合一,创设良性的成长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三者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如把民间的志愿者等公益团体带进学校,学校下足力度抓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最佳的教育空间,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关注子女的心理变化。共同努力,让中职学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下成长,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2]唐平.攻击行为的心理基础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3):284-285.(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

编辑 代敏丽

第四篇:高职犯罪成因与对策

高校职务犯罪成因及对策 摘 要: 所谓高校职务犯罪是指高等院校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各种犯罪行为。高校职务犯罪既具有我国整个职务犯罪生成的共性,但更具自身生成的典型性。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定性研究近年来高校职务犯罪案件,总结其典型生成特征,以期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

关键词:高等院校;职务犯罪;特点原因;预防对策

一.引言

高校职务犯罪,即高校党政管理干部利用手中的各种权力徇私舞弊、贪污受贿而触犯法律。高校,曾几何时是人们心目中的一块净土,素有“象牙塔”之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校的投资力度,高校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纵向和横向资金有了大幅增加,高校的资金多了,招生自主权大了,基本建设规模也逐年扩大,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楼拔地而起,各种教学、实验、行政配套设施采购数目庞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轨道。但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高校在招生、基建、采购、财务等领域也屡屡出现了腐败问题,高校职务犯罪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高校已成为继国有企业腐败、政府职能部门腐败后新的职务犯罪重灾区,权威人士分析高校腐败的发生和蔓延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萌芽、90年代中期的发展和如今的大面积爆发三个阶段。尤其是近年来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数量之多,金额之巨,情节之恶劣,涉案人员职务级别之高,都是过去所没有的。

根据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日前的统计,近三年来,海淀法院受理的涉及高校教职工职务犯罪案件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2004年至2006年间,海淀法院受理涉及高校教职工职务犯罪共计20件28人。其中,2004年1件1人,2005年4件6人,2006年15件21人,案件平均增长率为287.5%。

北京海淀区为全国高校最集中地区。截至2005年,国办、市属、民办等各类高校总计58所。而涉及教职工职务犯罪的高校高达14所,占海淀高校总数1/4。主要涉及的犯罪罪名分布及犯罪数额情况为:挪用公款犯罪案件8件12人;贪污犯罪案件8件13人;受贿犯罪案件4件5人。总犯罪金额高达人民币421.6万元,最高犯罪金额为100万元,最低犯罪金额2.2万元。

长期以来,高校被人们看作是一方净土,认为大学教师能够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腐败的发生机率较小。高校系统内发生的职务犯罪不仅影响高校师资队伍的稳定,一定程度也损坏了高校的形象,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反响,亟需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本文试以发生在某师大的职务犯罪案件为例,透析高校职务犯罪案件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

二、当前高校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1、犯罪主体集中,主要是高校行政管理干部或某些关键岗位的人员。在这5起案件中,分别涉及某师大设备供应处原处长、采购员和后勤集团的原党委书记、办公室主任。这些人员具有相应的行政管理权和对资金的支配权,犯罪行为也与他们担任的领导职务或管理职务有关。

2、群体性腐败现象突出。在贿赂案件中,一名行贿人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达到取得工程或推销商品的目的,往往会向同一部门的经办人员和负责人行贿;而在贪污案件中,涉案人员则利用学校管理制度的漏洞,相互勾结,共同实施贪污行为。某师大设备供应处的3起受贿案和后勤集团的2起贪污案均属此类群体腐败。

3、发案部位主要集中在物资采购和资金管理环节。高校在改建迁建工程中,需要采购大批量的家具、实验室器材等,个别人员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利用职权收受回扣,为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的市场化,后勤集团这种企业在运作过程中,资金管理不规范,私设“小金库”,容易引发贪污犯罪。

三、当前高校职务犯罪多发的原因

高校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内部管理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在高校教育规模快速扩张、市场行为逐渐增多的背景下,为权力寻租和职务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1、一些高校教职员工的法律意识缺失。在高校的教职员工中,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普遍较高,不知法、不懂法的现象并不多见,但在一些人身上确实存在着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的问题,在经济利益面前个人私欲膨胀,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把权力当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在关键时刻把握不住自己,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廉政教育缺少针对性、有效性。高校有廉政方面的规章制度,也对教职员工开展常规性的廉政教育,但由于忽略了教育的针对性,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像某师大虽然设有专门的法学专业,但从未对本校的教职工开展针对性的普法教育,导致一些高校教职员工对合法与非法的界限把握不准,对违法犯罪行为缺乏足够的警惕。

3、受社会上急功近利浮躁风气的侵袭。采购行业是职务犯罪案件易发多发的领域,行业不正之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从事采购的员工。高校设备供应处主要负责学校设备物资的采购和实验室的管理。高校的跨越式发展,随之带来设备器材采购量的急剧上升。一些教职员工由于认识上出现偏差,看社会负面东西多、正面东西少,认为大家都在捞,不捞白不捞,盲目从众,致使其坠入犯罪的深渊。

4、规章制度不落实。高校亦有很多规章制度,然而在案发后分析,最大的问题却是制度的执行力欠缺,使一些好的制度形同虚设。如后勤集团制订的规章制度涉及了公司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了财务支付、票证管理的流程操作。但是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由于领导的任意妄为,群众的竞相效仿,制度的约束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5、内部监督防范不到位。后勤集团是某师范大学与上海高校后勤服务中心联办的公司,是学校所属的服务性单位,其资产属某师大所有。学校对集团公司的管理较为粗犷,对“一把手”的权力没有制衡,以致造成党委书记既管人事,又管经济,大事小事全是一个人说了算,加之内部审计等监督措施跟不上,监督的效果欠佳。

6、高校行政人员的岗位流动性不大。高校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导致了从事教学设备采购等后勤工作的人员相对固定,客观上为腐败滋生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某师大设备供应处的方某某、徐某某,他俩从1979年起就在该部门工作了,长期以来岗位固定不变。行贿人对其个人情况比较熟悉,往往以各种名义投其所好送钱送物。

四、当前高校职务犯罪的防范之策

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高校职务犯罪的发生。

1、全面推行校务公开机制,防止内部集权。只有将学校重大决策(如采购招标项目、工程建设单位资质状况等)的相关信息在学校范围内予以公开公示,“阳光”操作,在充分吸收社情民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出较为科学、民主的决策。纪检监察部门要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并对决策运行情况随机检查。

2、进一步完善招投标机制,规范操作流程。对大宗物资设备的采购项目和基建工程,实行议标、决标分离的公开招投标制度。招投标结果要在学校范围内公示,真正实现开标、评标、询标、决标全程公开透明。对公开招标确有困难的重点实验室设备等的采购,应尽量参照询标、决标分离的办法进行,并吸收纪检监察部门介入采购过程进行监督。

3、健全内部财务监管机制,防止行为失范。要建立由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纪检、监察、审计三项职能合署办公的办事机构,重点对基础建设项目的预决算、大宗物资采购的财务内部审计和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实行同步跟踪监督和定期检查。此外,要定期开展财务专项检查,对“小金库”进行全面清理,严格财务管理。

4、推行重要岗位轮岗制度,防止个人腐败。对高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以及重要岗位人员,实行轮岗交流制和离任审计制。实行轮岗制,有利于激发干部创新热情,防止有些干部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过长,形成一定的关系网和业务上的利益圈子,抑制职务犯罪的发生。同时利用干部交流契机进行离任审计和廉政谈话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工作,保障制度执行。要围绕高校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人、财、物管理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抓住重点环节,实现权力运行过程的动态公开,并把动态公开与全程监督相结合,切实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干部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

6、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促进教职员自律。在高校努力推进行廉政文化,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氛围,把廉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之中,渗透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里。在校园里设立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专栏,要通过举办法制课讲座,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活动,促使教职员工培养内在的道德自律感,养成依法依纪办事的良好习惯。

7、惩防并重,各方形成预防联合互动机制。要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对职务犯罪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用刑罚的严厉性震慑人,用刑罚的必要性清醒人,使教职员工提高职务犯罪防范意识,从而更有效地遏止职务犯罪的发生。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与地方检察机关的合作交流,建立职务犯罪预警和风险管理机制,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理,使职务犯罪止于未萌。

五.结论

职务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高校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特点和成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加强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预防高校职务犯罪,维护健康的精神家园,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对于遏制社会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特殊作用。

参考文献:

1.傅远佳;;新时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J];钦州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陈永安;浅谈高校职务犯罪的发生及其预防[J];龙岩师专学报;2004年05期 3.王定云;;高校合并视野下职务犯罪及其预防初探[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

报;2006年01期 4.庹彩珍;;高校财务人员职务犯罪及预防遏制[J];教育财会研究;2006年06期 5.赵彭龄;;高校资金管理和采购工作中职务犯罪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

究;2006年01期 6.李宏君;侯宜仁;张少泽;;浅谈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

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7.张孟英;积极探索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新机制[J];天府新论;2004年S1期 8.宋睿;马卫华;;高校职务犯罪问题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

年04期

9.徐丽森,李宁生,殷盛水,耿连顺;高校职务犯罪及其预防遏制[J];江苏警官学

院学报;2002年05期 10.王凯石,周芳;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4年01期

第五篇:房地产泡沫成因与对策

2001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强劲,土地供应量增加,商品房全面热销,销售价格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2226元,增长5.8%,增幅比上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空置面积也出现负增长。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日前在接受中央电视台《房地产报道》记者采访时预言:“2002年将是房地产行业的严冬,二月份甚至可能出现崩盘,七、八月份最严重。”本文拟就公众关注的房地产泡沫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一、房地产泡沫的含义及成因

房地产开发中的泡沫现象,主要是指土地和房屋价格极高,与其使用价值(市场基础价值)不符,虽然账面上价值增长很高,但实际上很难得到实现,形成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由于房地产是由土地及其附着建筑物所构成,而建筑物是人类劳动产品,其价格是由成本、利润、税金来确定,这相对比较稳定,较易判别,因此我们平常所说的房地产泡沫实际上是土地泡沫(地价泡沫),而土地的市场基础价值即合理价格是土地利用效益的资本化。

无论是从现象,还是从本质看,泡沫与一般价格波动都有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从现象上看,一般商品的价格波动包括上涨、下降,而且在时间上是相连的、循环的,变化幅度一般不会很大,而泡沫是价格持续上涨,高到令人发狂的地步,直到产生恐慌,人们匆匆抛售,从而使价格暴跌,波动幅度很大,它不具有周期性,而是突然地上涨与下跌。

从本质上看,一般商品的价值是价格的货币表现,一般商品的价格波动反映市场供需平衡,既是市场机制作用的起点,又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价格上涨、供给增大,投资者预期价格下降。而泡沫发生的时候,市场机制失灵,人们的行为买涨不买跌,不遵循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当价格上涨、供给增大时,投资者预期价格进一步上涨。1991-1993年,我国海南房地产价格正是这样飙升的。1991年每平方米价格还是1000多元的公寓楼,到1992年就可以卖到3000多元。有的商品房价格甚至突破10000元。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价格也大幅度提高,有的地方仅过一年价格竟由十几万元一亩涨到600多万元一亩。投机者却还在不断地囤积房地产以待价格再一步上涨时抛出。以至于在房地产交易中有70%是投机者囤积起来的。但很少有人会意识到房地产热骤然降温,房地产热在造就了一批富翁之后,相当一批公司被套牢在海南的土地上,上亿资金在有限的土地上沉淀。泡沫并没有带来财富的增减,只有转移的功能。

房地产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房地产商品的特殊性。在一定时期内房地产商品供求不易均衡,而且合同期摊销交易成本低,这是泡沫载体所具有的一个条件。所以房地产容易产生泡沫,是泡沫的主要载体之一。

2.土地的稀缺性。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地球表面的陆地与水域的总和。城市面积在城市化过程中可以不断扩大但是土地资源是稀缺有限的,我国的土地资源相对匮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们对稀缺的土地需求有无限扩大的趋势。这种需求既有发展经济的客观需求又有对土地获利的需求,在土地获利需求的驱使下,把获取的土地权益作为谋利手段。土地权益是虚拟资本的一种,它可以反复转手。马克思曾指出:“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有价格。在这里,价值表现是虚幻的。”因此,土地的稀缺性及其虚拟资本使地价运动可脱离土地利用实绩而产生泡沫。

3.地价具有虚构性。地价的虚构性是由于土地资源价格与其资产性价格的不一致现象。也就是说,由于人们预期的不合理土地利用收益贴现值之和与现实的市场地价(市场地价等于未来土地持有期间土地利用收益贴现值之和与未来土地转让收益的贴现值之和,如果人们的预期地价是合理的,现实的市场地价就等于未来无限年期的土地利用收益的贴现值之和)之间总存在事实上的偏差。这种偏差越大,说明现实的市场地价中虚构部分越多或者说泡沫成分越多,反之越少。综观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乃至破灭无不与发财致富的欲望与从众行为有关。“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成为当时海南房地产热时一些生意人的经典。这一点在东南亚房地产泡沫中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近几年来泰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供过于求,但是仍有许多新的开发商挤进这个领域。他们认为在前几年冒出的两万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只有20家宣布破产,可见这个行业仍有大的赚头。许多开发商还想从继续建房中摆脱困境,在这种非理性的支持下,造成泰国房地产市场熊市弥漫。

4.房地产市场是不充分市场。由于房地产市场与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信息充分;商品品质;买卖者自由出入;交易双方数量众多,因而任何一方不会出现垄断局面)相差甚远,所以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准市场(Sub-market)。由于买者信息缺乏和信息的不对称,许多房地产交易和定价是悄悄进行的,这种成交价往往不能反映成交物业的真实价值。

5.银行及金融系统发放房地产贷款的倾向性。由于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及其保值增值性,银行系统很愿意发放房地产贷款,在宏观经济一片看好的情况下,政府也鼓励投资,银行利率就比较低。据统计,在1992-1993年,海南房地产开发的资金占社会固定投资的三分之一。大量资金涌向房地产业,信贷的盲目扩张及大量吸引短期外资,给泡沫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6.政府部门的不正之风。1993年沿海地区的房地产热,有不少公司是挂靠政府职能部门或金融机构,其资金来源大多为挪用公款、贷款或拆借等,加上政府出于地方利益及短期利益的考虑而放松低价批地。可见,政府部门的设租、寻租、贪污受贿行为也是助长泡沫形成的原因之一。

二、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房地产过热,一旦泡沫形成,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升很容易产生虚假需求信息,影响开发者和消费者的预期,而且虚假需求造成的过度供给,又会形成新的房产积压,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大而长期的负面影响,2001年,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净增量为1100万平方米,全年商品房空置面积增长10.5%,高于上年增长6.7%的水平,年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已突破1亿平方米大关,共积压资金1000多亿元。大量的空置商品房不啻于一柄悬在我们头顶的达魔克利斯剑;不规范的住房抵押贷款操作导致的房地产价格虚高,会加重消费者的负担,增大购房者的违约风险,一旦出现经济不景气,大量购房者违约,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最终导致金融风险,1993年的中国和1996年的泰国都是这样,国内外由房地产不良贷款引起金融危机的教训我们必须吸取;此外,房地产价格过高还会影响人才的去留,严重削弱城市竞争力,影响地方经济发展。

三、房地产泡沫的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网络的崛起以及加入WTO和北京申奥的成功等无疑都会给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特别是网络与房地产的结合,给未来房地产业的发展指出了一条道路。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房地产需求的进一步增加,我国的房地产业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让这一行业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防范房地产泡沫,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大规模推出经济适用房,抑制商品房价格。国家要抑制房价的不合理上涨,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主要办法还是大规模地推出经济适用房。去年,国家计委、建设部宣布,投资1700亿元,计划建设2.25亿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这将对现有房地产市场的供应量、产品结构及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经济适用住房的作用一是通过免收土地出让金和减免配套费等,降低了售价,确保中低收入家庭有房可买,二是平抑过高的商品房价格。1998年国家宣布并随后实施的大规模建设经济适用房的计划,曾令众多房地产开发商惊恐不已。经济适用房对商品房价的巨大冲击或抑制效应已经显现。如北京1999年由于大规模建设经济适用房,致使其商品房价平均每平方米下降了700-1000元。现在,国家要重举经济适用房大旗,由于北京的新开工面积已经很大,如果再大规模推出经济适用房,那北京的房价非大跌不可。如果大规模建设经济适用房等政策付诸实施,房价持续上涨的空间就会被封杀。

2.强化土地资源管理,通过土地资源供应量的调整,控制商品房价格的不合理上涨。要根据住房市场的需求,保持土地的合理供应量和各类用地的供应比例,实行土地出让公开招投标制度,控制一些城市过高的地价。要坚决制止高档住宅的盲目开发和大规模建设,防止出现新的积压。对于发生在房地产领域违法犯纪行为要严厉惩处,严惩无正当理由闲置土地的“圈地人”以及房地产领域的违法活动。

3.建立全国统一的房地产市场运行预警预报制度,加强和完善宏观监测体系。通过对全国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及时归集、整理和分析,就市场运行情况做出评价和预测,定期发布市场分析报告,合理引导市场,为政府宏观决策做好参谋。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进行房地产投资,应当引起注意,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业的宏观监测体系,通过土地供应、税收和改善预售管理等手段及时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控,有效地防止房地产业“泡沫”的产生。

4.整顿住房金融市场秩序,规范住房金融业务,防范住房贷款风险。一要严格审查住房开发贷款发放条件,切实加强住房开发贷款管理。住房开发贷款对象应为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信用等级较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应主要投向适销对路的住宅开发项目,企业自有资金应不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30%,开发项目必须具备“四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二要强化个人住房贷款管理,严禁发放“零首付”个人住房贷款。商业银行发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应严格评估抵押物的实际价值,落实抵押登记手续,贷款额与抵押物实际价值的比例(抵借比)最高不得超过80%。商业银行应认真分析开发项目及住房开发企业的有关情况,注意防范与期房相关的特定风险。三要规范个人商业用房贷款管理。借款人申请个人商业用房抵押贷款的抵借比不得超过60%,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0年,所购商业用房应为现房。

5.全国研究住房税、费政策,通过税收杠杆促进低价位住房的建设和消费。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清理了一批住宅建设和消费环节的不合理收费,有效地减轻了居民购买、换购住宅的负担。下一步一是要贯彻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二是进一步研究和调整鼓励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三是继续加大清理住宅建设和消费环节的不合理收费的力度,理顺商品住宅的价格构成,鼓励普通住房消费。

6.加强舆论宣传的引导。目前,地产界炒作概念之风甚劲,其一是对住房本身的炒作,如所谓的“Town house(建在城镇中的房子,名字取的是“城镇+房子”,低密度的联排别墅)”、“智能住宅”、“绿色住宅”、“景观住宅”、“新概念住宅”、“生态住宅”、“可持续发展住宅”等等,究其本质,都是夸大科技、环保等因素在其中的应用;其二是对时令名词的炒作,如一段时间以来对“申奥”、“入世”的大肆宣传等。其实,消费者之所以会被一些开发商的宣传误导,首先是因为他们对这些新概念、新名词的理解不够,其次,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对潮流的追赶。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专家+媒体”了。

总之,房地产是泡沫的主要载体之一,房地产泡沫会给人们及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在新形势下,我国房地产企业要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房地产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要保持高度的理性,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正确引导,适时监测,以防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重蹈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海南房地产泡沫覆辙。

下载“潜质生”的成因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潜质生”的成因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潜质生转化的案例分析

    关于潜质生转化的案例分析 一、后进生情况分析: 我班的徐国芳同学,原本是一个学习习惯很差的学生,平时作业不做还是次要,更糟糕的是他上课常常做小动作,甚至还大喊大叫,影响别的同......

    后进村党支部的成因与对策

    后进村党支部的成因与对策 一、后进村党支部的成因 后进村党支部绝大多数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落后,主要表现为村班子瘫痪或不健全、“两委”关系不协调、党员......

    冒名贷款的成因与对策

    浅议农村信用社冒名贷款的成因与对策 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在进行“社”改“行”的体制改革,不良资产居高不下,困扰和制约着各级农信联社的改革进展。随着各级农信联社案件专项治......

    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

    后进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 【内容提要】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转化后进生是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永久性的研究课题。在后进生的转化中最困难的要数学习后进生,学习后进生形成......

    简述“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

    意识不强,有数被执行人在法院多次传唤不到法院,也就是在我们区范围内,欠款数目不大,还东躲~,不配合执行,最终案件必然来执行下来,这是我们的职责。解决“执行难”的问题,要从维护社会......

    简述“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

    一、“执行难”难在那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执行难”问题在民事司法实践中日益凸显,逐步成为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引起了决策者的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来,民事执行的......

    简述“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

    简述“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一、“执行难”难在那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执行难”问题在民事司法实践中日益凸显,逐步成为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引起了决策者的重视和社会公众......

    简述“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

    简述“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一、“执行难”难在那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执行难”问题在民事司法实践中日益凸显,逐步成为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引起了决策者的重视和社会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