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讨中职生流失成因及控流对策
探讨中职生流失成因及控流对策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万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控流、就业工作都应该是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千家万户,更是我们教育者应深入研究的课题。【关键词】:中职生 流失原因 控流对策
俗话说:“职业学校招生难、控流难、就业难。”招生难不言而喻,能把招进来的学生留住,也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研究的一个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流失率高,不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声誉,而且给国家财政投入和教育教学资源带来严重浪费。流生问题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控流工作是需要全社会关注的工作。笔者通过多年职校教育从多方面多层次来分析流失成因和对策。
一、中职生流失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方面
1.家庭经济困难导致部分中职生流失原因之一
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憧憬着能通过教育改变孩子的前途,把孩子送进学校。中职生在学校里除了能得到国家、省补贴的部分资金外,每学期还需承担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书本费、杂费、住宿费和每个月三四百元的生活费等开支。而这些开支对部分困难家庭来说,是笔沉重的经济负担,家长只好选择让孩子辍学打工,导致部分中职生离开学校。
2.父母的短视行为亦是导致部分中职生流失的原因之一
一些家长在对待小孩读书问题上,只算眼前经济帐,缺少长远目光,致使部分中职生流失。例如,受到周围外出打工孩子现实状况影响,看到他们一般状况下每年几千甚至上万元的赚着,听他们谈论着打工的经验,在打工时不需要证书,相反在校读书时还要浪费几千甚至上万元,算来实在不划算。再加上部分外出打工同学回乡时的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及对外面精彩世界的宣传等。一些学生、家长就经不住着眼前既得利益的诱惑,就纷纷辍学加入打工洪流。
(二)学生方面
部分中职生流失从学生自身方面看也有一定的诱因。
1、认识偏差。部分同学受到错误观点的干扰,无法认同中职较,认为中职校不是什么正规的学校,在那里只是浪费时间,学不到任何东西,早日离开学校就早日解脱。
2、心理承受能力差。现在有些中职生本身成绩较差,心理承受力又不强,再加上部分同学任性,所以一旦在学校遇到挫折就逃避,有些学生就选择离校辍学。此外,还有部分同学看到其他同学的不良表现心存畏惧而辍学,所以中职生的心理引导非常重要。
(三)学校方面 1.中职校的教学模式陈旧,考核模式死板。笔者从事中职教育多年,所了解的情况是,大部分职校教育普高化,课程设计依然是普高模式,把职校办成对口高考校,让职校学生和普高学生拼刺刀、进大学,并引以为荣。考核老师和学生依然以分数为准绳,所以课堂上不停的灌输知识,不停地进行周练、月考。随着知识越深越广,学生越考越没有信心,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而辍学。2.学校师资力量比较弱、实训资金投入不足。最近几年,省市县虽有奖学金、助学金等各种形式的补助,但是对老师和学生的技能培训资金投入依然显得不足,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职业教育的师资部分是从文化课转行过来担当专业教师的,很多教师自己本身就缺少实际操作经验,很难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很难担当起培养合格的技术型人才的重任。所以学生的技能实训水平依然较差,缺少一技之长,毕业后便不能适应企业需要,进了学校却不能学到就业对口的技能,一些中职生选择离校。
3.学校就业出口工作不力。中职学生实习后被送进企业,学校缺少横向联系和跟踪记录。对送进企业后的学生状况不闻不问,有些学生呆的时间很短便被辞退。学校很少关心学生的生存状态,更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素质的人才,缺少和企业的交流沟通,所以学生也很难在企业生存下来。当然对学校的招生控流就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四)社会及政府方面
1.社会及政府的导向依然不力。政府依然没有从法律层面上重视起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承担着社会功能,一方面部分差生一旦流入社会他们本身没有技能,不能谋生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另一方面许多行业职业应有行业准入资格证而国家并没有监督、执行到位,现在不管有无资格证都可进入,甚至有些企业在招收未成年人就业,导致国家教育体制下的职业教育变得可有可无,导致中职教育在部分家长和学生那里失去魅力。
2.政府资金投入依然不足。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普通高中仅仅投入资金建校舍,发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便行,如果政府投入不足,还可以以各种形式集资、借资、自费弥补不足。中职教育,学生本身家庭条件差、成绩差,学校不可能指望从学生那里借资集资。因此需要政府更多投入,不仅基础设施、人员工资要投入,还有机器设备、人员培训、技术引进等,而现实中这些投入的不足导致学校硬件软件跟不上,制约职校向前发展,可以说这也是学校留不住学生的原因之一。
二、中职生控流的对策
如何有效预防中职生流失,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共同关注,特别是政府与学校,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生为本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一)强化政府和社会导向功能
1.政府和社会导向力度需加大。政府和社会应严格实行行业职业准入制、资格证制、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企业用工要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从下游堵住企业用工不规范的现象。2.政府资金投入亟需加大。政府在普及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前,应首先将中职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从源头上减去学校、学生负担。对困难学生,优秀学生实行助学金、奖学金、伙食补助制。对学校资金实行专项资金专项使用,特别是实训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改造和引进资金不能被挤占和挪用,确保学校学生实训有一流的设备和人才。
(二)及时推进中职校自身改革
1.改变传统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及传统的对老师和学生的考评考核机制。由于中职生来源复杂与特殊,成绩相对较次。学校应以技能课与综合素质为主,文化课为辅。少考试多实训,少见较次的成绩,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立于主人翁的地位,重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对学校有认同感。
2.开设多样化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应积极探索课程教学多样化。这些课程可以涉及法律、近现代史、乡土地理、礼仪、军事知识、急救知识、应用文、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财会税务常识、棋类、球类等等。这些课程可以用必修课形式,也可以用讲座等选修形式,让学生对课程有新鲜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解决的途径可以有:一是从企事业等单位选调符合要求的人员到学校任教,二是选派部分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或到条件好的实训基地进修,三中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注意培养和造就一批“双师型 ”、“创新型”、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4.加强学生心理引导、德育教育。学校要组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同时要改进思想教育方法,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教育学生或做学生思想工作时,要讲究工作方法,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决不能用过激的言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5.加强学校常规管理,严防打架斗殴、抢劫勒索等事件在校园内发生。学校必须对不服管教、屡教不改、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典型学生给予严肃处理,以净化校园环境,确保学生在校园有安全感。
6.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调动学生积极性。班级每周应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年级部之间可以组织定期的球赛、棋赛等各种活动,学校还应该从大局有计划地安排每学期的法纪教育大会、运动会、国庆晚会、元旦师生联谊会、校园艺术节、专业技能展示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等优良品德的教育和培养,展示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度,增强对学校的凝聚力。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祭扫烈士陵园,帮助孤寡老人,清扫公共场所等综合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的需要。
7.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学校应该实行与家长定期联系的制度,可以以通讯的形式,也可以邀请家长参加以学生表演为主的班会、艺术节、技能展示会等,从而加深家长对学校的全方位了解。让家长知道小孩在学校的能力成长,加深对学校的理解和支持。
8.千方百计的做好就业安置工作。中职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学生本人更是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同时关系到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大局,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稳定的大局。学校不仅要与当地企业、外地企业搞好横向联系,还要确保学生送得出留得住,更要搞好跟踪记录,了解学生的生存状态,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企业需求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素质的人才,才更有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对口培养,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当然,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学校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这种教育最好在学生入学时就进行灌输培养。
三、做好控流工作的意义
中职生的流失问题是各中职校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仅应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校的高度重视,还应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因为这些流失群体如不及时疏理,必将影响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阻碍现代化的进程,还会为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只有做好中职生控流工作,才能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解决中职生的流失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余祖光.调动办学主体积极性,消除供需错位,转化潜在需求 [J] 教育与职业,2001.1 【2】陈水生.职业教育研究[M] 天津:《职业教育研究》出版社,2007.10 【3】张明.沿海企业与科技[M] 沿海企业与科技杂志社, 2005.12 【4】周倩.论高校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 【5】周锦成.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思路[J] 江苏高教,2005.2 【6】邵振丽.关于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若干思考[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
第二篇:贫困地区中职生流失现象分析及对策
贫困地区中职生流失现象分析及对策
郧阳科技学校
韩文国
442500
中职生流失现象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已成为影响学校形象、制约学校招生的重要因素,受到了各中等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学生是否愿意上学完全凭个人的意愿,国家并无法律约束,学校更没有约束力。由此引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的生源竞争也异常激烈。各校为了自身的发展,在中职招生大战中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如印发各种宣传资料进行广告轰炸,制作招生宣传片进行巡回播放,深入学生家庭宣传劝说,给予生源学校或学生本人经济补助或学费优惠等。与此同时,学校内部也在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管理、完善各项服务等各方面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办学条件,吸引学生就读。尽管如此,学生流失现象依然存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职生流失?又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中职生流失呢?笔者结合自己近二十年的职业教育工作实践和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进行了一些思索和探讨。
一、中职生流失原因的分析
1.贫困是大多数中职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比较而言,在贫困地区“因贫失学”的流失生占到了大部分。绝大多数失学、辍学的青少年生活在温饱难继的贫困家庭中,痼疾难除的绝对贫困往往使这些家庭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力不从心。这些贫困家庭有的是上学的孩子多、有的是父母的身体弱、有的是家庭存在缺失。一个学生每学期上千元的学费,再加上每月的生活费和零用钱,这对于一个连温饱都很困难的家庭来说自然是一种奢侈消费,最终会遭到排挤。不得已只能让子女辍学打工。
2.父母的短视行为促使学生辍学打工 一些家长只算眼前的经济帐,不为孩子的长远前途着想,认为人家的孩子初中一毕业就出去打工,一年为家里挣好几千块钱,而自己家的孩子不仅不挣钱而且一年还要花几千元钱,实在不划算,于是就不让孩子再读书了。加之孩子经不住父母的劝说和外面世界的诱惑,便放弃了学业出去打工。
3.学生对中职学校失去了神秘感和新鲜感
一些学生在初中时期就早已经厌倦了学习,成绩不好,同学瞧不起,老师不关注。恰遇中职招生,经不住宣传鼓动的诱惑,报着一种神秘感和好奇心来到了中职学校。呆了三、四个月,神秘感没了,新鲜劲儿过了,加之本来学习意志就不坚定,又不愿意受学校的约束,辍学是自然的事了。
4.心理的落差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到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他们很清楚选择中职学校就是来学技术的,那些枯燥、乏味、让人头疼的语文、政治、英语、数理化等再也不用学了。可他们不知道中职教育也有它的教育规律和教学计划,尤其在第一学年依然开设有较多必要的文化基础课,学生接触专业技能相对较少。这与他们想的可不大一样,认为学了半年或一年,啥技术也没学到,白花冤枉钱,干脆不学了。
5.学生在校受到了委屈或不良因素的干扰
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很差,感情很脆弱,受不得一点委屈,遭不得一点挫折。老师的一次批评、同学间的一次矛盾、朋友的一次误解,都有可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而致辍学。还有就是学生在校受到了他人的威胁、勒索、殴打等,迫于淫威不敢向老师报告,不得已而辍学。
6.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绝大多数的学生是热爱学习、有进取心的。他们渴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诙谐趣味的教学语言、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然而,有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方法落后,讲授呆板乏味,课堂气氛一片沉寂,学生昏昏欲睡,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不少学生厌学、逃学甚至退学。
二、防止中职生流失的对策
1.加大扶贫救助力度,多渠道救助贫困生。国家目前已有一些针对贫困、特困中职生的扶贫救助政策。这无疑是给了贫困、特困中职生以完成学业的信心和希望。但作为贫困地区的中职学校而言,扶贫救助的力度尚须进一步加大。地方政府的扶贫经费也应划出一定比例用于中职学校贫困学生的补助,中职学校也要对贫困学生进行适当的学费减免政策,为部分贫困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
2.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管理。学校要在校园环境的美化、教学设施的添置、实习基地的建设、服务设施的完善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同时要加强学校管理,严防打架斗殴、抢劫勒索事件在校园内发生。对不服管教、累教不改、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典型学生给予严肃处理,以净化校园环境,确保校园安全。
3.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加大实践力度。学校要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娱乐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分析学生,揣摩学生心理,最大限度的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努力改进思想教育方法,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班主任和教师在批评学生或做学生思想工作时,要讲究工作方法,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决不能用过激的言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学校要组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5.让学生认识理解职业教育规律,消除心理落差。新生入校的第一个月就要明确告诉学生职业教育与初中学段的普通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中职教育有其自身的教育规律和教学计划。要让学生明白第一学年要学哪些课程、第二学年要学哪些课程、第三学年要学哪些课程,哪些是基础理论课,哪些是专业技能课,以便心中有数。
6.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中职生在学习上没有升学的压力,身心便轻松了许多,对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也会有更多的渴望和追求。因此,学校要多组织一些文体娱乐活动,如演讲会、赛诗会、报告会、书画展览、歌咏比赛、歌手大赛、体育比赛、技能大赛、文艺汇演等。这些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增长学生才干,而且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其乐无穷。
7.做好学生就业安置工作,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中职生的就业出路问题是学生本人、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着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大局。学生只要有可靠而且适宜的就业保障,学生就能安心学习,学习也才会有动力。学校在做好学生就业安置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就业学生的跟踪服务工作,注意收集就业学生的典型事迹材料,在学生中广为宣传。
总之,中职学校的流失生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仅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的高度重视,而且应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为,这些流失群体如不及时疏理和清除,必将影响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提高,阻碍现代化的实现,而且为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由此看来,解决中职学校流失生的问题任重而道远,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一份责任。
第三篇:中职生打架的成因及解决对策2
中职生打架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中专部
内容摘要:本文从中职生打架的特点出发,分析中职生打架的原因,试图从学生自身及学校角度寻求预防学生打架的对策。
关键字:中职生打架原因对策
近年来,由于中专学校生源不足,各中专学校为了生存,降低了入学门槛,职校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也随着明显下降,中专学生违纪现象呈逐年增加势头,特别是打架现象。
中职生大都处于15岁——18岁之间的青少年,心智未成熟,经常因日常琐事引发口角而发生打架事件,打架者之间没有重大恩怨,打架时情绪直接,没有后果意识,具有突发性、故意性和群体性等特点,住宿生打架比例较大,打架原因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中职学生打架的个人原因分析:
1、不喜欢学习。
中专生这个特殊群体,本身在初中就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步入中专学校后,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什么人生目标,过多的业余时间,让正处青春期而又精力过盛的学生无处发泄,导致学生情感偏差,行为失控,经常发生打架事件。
2、个性强但心理脆弱。
发生小碰撞,互不道歉,矛盾升温。在学校里,发生一些小碰撞、小矛盾或小误会是很正常的,如买饭插队、抢占座位、无意碰撞、出言不逊等等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有些同学不会处理,总觉得别人侵犯自己的尊严,于是打架就很容易发生在学校这个大集体当中。据调查统计,67.14%的同学认为打架行为是因为一时冲动,意气用事。比如:2011年4月22日早晨7点,某职业中专学校早操刚做完,同学们蜂拥着朝宿舍走去。09级数控班一位学生不知被谁踩了一脚,他随口骂了一声:“他妈的,如果不是早上的话我一巴掌拍死他!”踩着他的脚的09工民建学生听了,上前就推了他一把。双方动起手来,随后09工民建的十几位学生一拥而上,对09数控班的学生一阵拳打脚踢。
3、缺少处理矛盾的经验。
中职生大多处于15—18岁之间的青少年,处理矛盾冲突时不冷静,不考虑后果,动不动要与别人拼命。比如:某职业中专学校晚自习下课后,两个学生到学校边上的山上去溜哒,途中遇到两对谈恋爱的社会青年正在亲密接触,便多看了几眼。社会青年吼了声:“看什么看!”两个中职生听了很恼火,觉得对方太嚣张,想上前去与对方拼命,但权衡了一下双方人数后不敢贸然动手,后打电话叫学校的一帮同学冲到山上事发地点来,人数上占了优势后便对两个社会男青年猛打,造成其轻伤。
4、爱面子,不让别人出面调解矛盾。
据了解,31.50%的同学认为别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或朋友)出面调解,自己没面子。学生出现争斗之后,无论是输羸,一般都不向教师反映,宁愿自己解决,认为报告教师是失面子的事 1
情,自己有问题埋在心里,旁边的同学发现了但怕报复,也不敢告诉教师,因而使一些矛盾纠纷具有一定的隐瞒性。许多小问题,教师发现不了,大问题发现后学生的结怨就深了,造成的伤害就大了。也有学生认为,教师解决问题只是暂时的,事后别人还要报复,因此不给教师说。
5、同学的盲目介入,令矛盾升级。
学生在发生纠纷时,一个同学有事,别的同学就来帮忙,相互影响,使恶劣言行在学生中相互传染性,常常带动一批。本来有些事是两个人之间的事,如果有人适当劝阻就会没事。但有些人呈江湖义气,为朋友特别是为恋人“两肋插刀”,以示其"英雄气概,令矛盾升级,最后导致打架。据了解分析,学生发生的打架事件50%以上是由于同学的盲目介入而使矛盾升级引起打架。如:某职业中专学校两女生付某与冯某因学校知识竞赛的监考问题产生了矛盾,相互骂了起来,付某骂得话难听了一些,冯某觉得自己很委屈,哭了起来。其同班的一个易姓同学知道这件事后,不是帮忙调解,而是觉得自己班同学受了欺侮而义愤填膺,晚自习下课后,带了同班的一帮跟此事毫不相干的八位同学,冲到付某宿舍,责问付某为什么要骂人。几句言语不合,双方便打了起来。
6、法律意识淡薄。
很多中职生存在这样的认识,认为“对方打了我,我就应该再打他”。说到底其实就是社会法制观念不强的体现。青少年心智未成熟,很少考虑行为的后果,根本没想到暴力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及后果,常常为一件小事大打出手。据调查,中职学生打架,70%的学生不考虑后果。如:2008年,某职业中专学校06建2班的吴某在晚上睡觉时跟同学开玩笑,把同宿舍同学黄某的被子抱到别的宿舍藏起来。黄某因睡觉找不到被子很生气,在宿舍大声嚷说:“哪个王八蛋把我的被子藏起来了?”吴某听了很生气,跟黄某吵起来,在争吵中伙同另一同学林某拿起板凳就朝黃某砸过去。造成黃某鼻梁骨折断,构成轻伤。黃某报警,吴某及林某被拘留。事后,问吴某及林某,是否考虑到一板凳砸下去很有可能造成同学死亡。他们回答:根本没考虑那么多,只想着解气。
二、中职生打架的预防与对策:
(一)学生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是关键
1、学会宽容。
要认识到打架的危害性,懂得打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与别人发生矛盾,有争议时,如果没有涉及原则问题的话,应该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让不代表你的无能,恰恰相反他表现了你的风度。
2、学会换位思考。
假如被打的是自己,自己又会有何感想;要时常提醒自己,若别人受到了伤害,那么自己也一定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3、做事要三思而行。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处处计较,小心眼,要学会心胸开阔,宽容;情绪激动时,应抑制自己说话,先平复好心情,再作出决定,不能冲动,做事要三思而行,不要让一时的冲动误了自己。
(二)学校提高教育水平是核心、1、作为老师
(1)、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的榜样和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特别是要加强语言、行为修养,注意规范,不能任意打骂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防止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降低自己的威信。多给教师提供外出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教学成绩,所谓“教育人者,必先受教育”。
(2)、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
教育理念要正确。绝不能向学生灌输 “如果别的班要欺负我们班的同学的话,全班同学一起上”等之类错误的观念。如:某职业中专学校屡屡发生班级同学一致对外打群架现象,某日班主任在训为头挑起事端的打架学生时,该生理直气壮的回答道:“不是你说的别的班级同学欺负我们班同学时大家可以一起上的吗?!”
教育方法要得当。要了解学生,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教育的管理;对过分溺爱的学生,增加适度的挫折教育;对缺乏关爱的学生,教师从生活小事入手给予关爱;对调皮不听话的学生,学校要严格管理;对待学生矛盾纠纷,教师要及时处理、冷静处理,注意疏导,教育学生学会宽容,消除怨恨心理和仇视心理;在转化爱打架的学生中,教师要有耐心,也要讲究转化艺术。如笔者在转化此类学生当中曾经这么做:林某某同学,在新生注册时独自拖着行李来学校报到。他的独立引起了笔者的特别关注,后了解到该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在福州一个全封闭式的学校念到初中毕业,他父亲把他高中的学费都一起交清了,但他逃离了该校。报到第二天他就对笔者说:“老师,我是为了我女朋友才来这边读书的,我女朋友在某某大学外语系,所以以后你不要干涉我谈恋爱。我在福州某校打架是出名了的,我父亲经常帮我赔医药费,但也拿我没办法。所以以后我打架你最好不要告状。”该生的独立让笔者很佩服,但同样该生的嚣张也让笔者很生气。一开学笔者就领教了他打架的本领:有一次上自习课的时候笔者在教室他也敢公然拿板凳来砸跟他发生冲突的学生,还好被众多学生一起制止。后我找他谈话,告诉他:第一,违反校纪校规的事我绝对不会妥协;第二,高度肯定了他的女朋友(事前我普了解到他的女朋友是个很上进很善良很朴实的女孩)及他对感情的认真与执着,告诉他不能做他现在承担不起责任的事;第三,要求他向他女朋友学习。谈话过后,用一系列的激将法让他去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辩论赛、主持人选拔赛、知识竞赛等等,挖掘他的长处,鼓励他大胆展示。每一次获得成功,都大张旗鼓地表扬他。他每一次进步后,都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不断地挑战老师分配的任务,不断地进步。一年后,根本不用担心他打架,班里有任何的不团结现象发生,他都会及时地制止并报告老师。在转化“差生”中,要相信他们,并委以适当的工作,对待他们要和对待“好”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习差的同学,道德品质也肯定差,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对他们要多一份爱心,少一点批评,多发掘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转化其不良情绪表现,使不良行为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作为学校
1、严把招生门槛。招生过程中,要严把门槛,进行资格审查。对于在初中有严重违纪违法的学生,坚决不要;招生老师要了解自己的招生对象,对于有不良恶习的学生,务必要慎重考虑;要规范招录秩序,将中考分数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
2、注重培养良好的校园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环境的作用。校园环境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宿舍、教学实验楼、食堂、运动锻炼场所、文艺娱乐场所、黑板墙报、画廊、广播等硬环境,充分运用,定期宣传打架的后果和危害;二是学风、校风、学校传统、声誉等软环境,加强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校要在这两方面加强建设、优化环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感染。
3、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据笔者观察,学校打架现象开学初及学期末发生比较多,而这阶段也恰恰是校园活动比较少的时候。过多的业余时间,让正处青春期而又精力过盛的学生无处发泄,导致学生情感偏差,行为失控,经常发生打架事件。所以学校应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通过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大胆交际能力,发掘学生潜能,有效的充实学生的闲暇生活,避免学生打架。
4、培养班级信息员。作为班主任,要在班级培养几个责任心强又较有正义感的学生作为班级信息员,他们的任务是及时发现一些即时性的打架信号,并将这些信号在第一时间传达给班主任。由班主任想办法时行干预。
5、完善学校的课后监督管理机制:中职生打架经常发生在每天下晚自习后,值班老师与班主任之间的管理存在“空档”,据统计,发生在晚自习下课后打架的占74.34%。打架行为在教室里发生的不多,大都发生在隐蔽处和教师的视野之外。主要在校门口、球场上、寝室里等。中职生打架主要发生在课后,且主要是内宿生,这是这管理的空挡,所以要完善学校的课后值班制。在老师轮流值班的同时,要充分调动门卫及校卫队这一学生组织的积极性。
6、正确处理学生打架事件。学生打架之后,教师不能只简单的问问“谁先动手”,要根据事情的前因后果处理正确处理学生打架事件,做到有理有据,处罚适当。一定要让其承担与其过错对等的惩罚,要严格、及时处理,而且还要大量宣传。对于触犯刑法的学生,不能以“家丑不可外扬”为由进行掩饰,要主动地移交给公安机关,让施暴学生得到应有的处罚,给其他学生以警示作用。
7、设立心理辅导室。在校园内开设校长信箱、悄悄话信箱以及心理咨询热线,既能给学生提供心理宣泄的载体,又可以给师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适时排解学生的各种心理困扰,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把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8、加强法制教育。
强化法制观念,设置法制教育课程。学校应定期开设法制教育课程,结合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案例对他们进行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教育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学会容忍,勇敢的面对现实,克制由于挫折而引起的暴力冲突。
总之,学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老师要针对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打架的原因,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采取各种方式教育学生;学校要完善机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构筑一个宽松、自由、积极向上的发展空间。在学生、老师、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校园打架现象一定会慢慢减少。
第四篇:中职学校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
【摘要】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在校的稳定率,最大限度的减少流失生,一直是中职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经常讨论的热点。本文从社会原因、学校、学生家庭等方面探讨了中职学校学生辍学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中职学校 流生 原因 对策
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务必抓好的重要环节。为培养更多具有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劳动者,近年来,国家出台许多优惠政策,加大对中职教育投资,全国各地中职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职在校生数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数基本达到1:1要求,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但中职学校学生入学后,辍学率偏高,有的学校高达30%以上。造成辍学率高的原因何在?如何加强对策,确保学生招得来,留得住?则成了中职学校领导和教师们时常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中职学校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旨在抛砖引玉,愿与同仁们共同商讨。中职学生流失原因
中职学校学生流失原因有诸多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 1.1 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
我国是从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在教育思想上,经过了多次教育改革,但几千年封建社会进保氏当官教育思想仍或多或少的人们的头脑中存在,读高中、上大学就能跳出农门,就能当官,就到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不做苦力活。此种思想的影响,造成一些基础较差的初中毕业生不顾自身情况,纷纷就读高中,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其结果是:部分高中生考不上大学,就业无技术,部分大学生也因理论与实践脱节,动手能力差,没有实践经验,难度高的工作做不来,难度低的工作不愿做,宁可呆在家中待业。几千年封建社会进保氏当官教育思想和不少大学毕业生没工作的负面影响,使初中毕业生生不愿到或不愿在中职学校学习。
1.2 社会方面因素
2000年国家实行中职学校招生并轨后,中等职业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变成“就业培训教育”,就业方式也由国家包分配就业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中职学生学历低,思想素质较差”已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将中职学校毕业生拒之门外的理由,中职学校毕业生基本无法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加上用工制度上的漏洞,中职毕业生与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一道务工,待遇没有多大差别。此种社会现象,造成不少家长不愿送子女到中职学校学习,一部分在校生也因前途渺茫而辍学,离开学校跟随亲人外出务工。
1.3 学校方面因素
1.3.1 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未能调动学生兴趣。一些中职教师未能依据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现状、因材施教,仍然采用传统的“注入法”、“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滔滔不绝地把概念、原理、定理、定义和盘端出、一味灌输,只顾完成授课计划,很少顾及课堂纪律或学生是否学懂弄通,教与学没能有机的统一,学生学习兴趣未能激发和充分调动。放羊式的教学,既达不到授业的效果,也让学生感到学习泛味。
1.3.2 关心学生不够。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多数是处于青春期(也叫逆反期)年仅16、17岁的初中生,他们思想比较活跃,处事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平等意识更强,不再唯教师之命是从,天生爱动,喜欢追求时髦和新鲜刺激的事物,对学校管教及教师的教育不太感兴趣。而一些中职学校教师对学生生活关心不够,或者以吼代教,管理方法没有适应形势发展及学生的心理需求,思想工作缺乏创新,高压式的管理使部分差生压抑感与日俱增,导致差生违纪率上升。
1.3.3 学习生活单调。到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多是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对中学的课程已经厌倦。在中职学校学习之初,虽有一定的新鲜感,但随着在校时间的推移和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内容难度增加,其新鲜感慢慢淡化,天生爱动的特性只能在每周两节课中发泄,他们的特长爱好受到深埋,面对一天六、七节文化课及专业课、单调无味的学习生活,他们感到厌倦,纷纷怀念校外自由自在的生活和网上多姿多彩的世界。
1.3.4 勤工助学时间安排不合理。中职学校开展勤工助学,目的是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到企业务工,以工资收入解决困难学生的学费及生活费。然而有些中职学校,打着免费入学的幌子招生,学生进校仅简单培训两、三个月,就组织到企业务工,超强度和超负荷的务工生活,学生身体和心理无法承受,造成了大量新生的流失。1.3.5就业对口率不高。毕业生就业不对口,学非所用,或学校无法推荐工作,在社会、在家长、在学生中留下不好的影响,这也是学校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1.4 家庭方面因素
1.4.1 家庭困难。为保证中职学生安心在校学习,国家给困难学生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助,但仍有少数学生因交不起学费上不起学,职校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为数不少,部分学生因父母年老或疾病缠身,家庭生活困难,经济来源有时无法得到保障,导致学生被迫退学。
1.4.2 家长错误观念。不少家长把在初中时期行为习惯差、管不住的孩子送到职校,让学校承担保姆的角色。“孩子年龄小,到社会上容易学坏,送到学校由老师管管,混张毕业证”是这部分家长的目的。此种指导思想的存在,家长对子女没有太高的要求,学生“混日子”的思想严重,原有行为习惯很难改变,学习上、纪律上难达到学校要求,家长对孩子没有办法,只能让子女自动退学。
1.5 学生方面因素
1.5.1 学习目的不明确。一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还停留在义务教育阶段,认为是家长要我来学校学习,是老师要我学习的。因此学习动力不足,上课无精打采,看小说、玩手机、发短信聊天、打瞌睡成了家常之事,作业不想做或抄袭或不做。对老师的批评充耳不闻,我行我素,甚至干脆旷课,到校外通宵上网。
1.5.2 “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由于企业改制和全球危机,我国每年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和中职学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人通过打工成了富人,这些现象使部分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一些家长也因有此见解而让子女退学打工。解决学生流失问题的对策
2.1 在教育体系上,要从宏观上重视中职毕业生,让中职生有进入高职院校深造的机会
中职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劳动者。因此在教育体系上,要从宏观上高度重视中职毕业生,做好中职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让中职生有进入高职院校深造的机会,可采取在校优秀中职学生直接升高等职业学院、优秀毕业生破格保送到普通高等院校学习的形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也可通过中职毕业生在实践后带着问题到高职院校再进行理论学习的途径,以提升整个民族的水平。
2.2 完善企业务工人员准入制度
企业的生产效益的提高,一靠一流的管理者,二靠具有一流高技能、高素质的员工。企业只有完善务工人员准入制度,执技能证或岗位培训证上岗,才能保证全体务工人员的素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同时中职学校或各职业技能培训部门的生源才不会枯竭,学生才能招得来,留得住。
2.3 加大学校管理力度
一流的学校,源于一流的管理。要减少学生的流失率,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更亲和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学校就是自己的家,教职员工就是自己的亲人。在管理上,除各处室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外,还可以通过如下手段加大管理力度,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度: 2.3.1 开展对学校各项工作满意度测评活动。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牵涉面广,任何一项工作不到位,学生都会对学校工作不满意。因此,中职学校应在原来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设立纪检督查和工作考评处,加强对学校和各处室各项工作的督查与考评。每月组织学生对学校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食堂卫生等方面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并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措施,调整工作思路,以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对学校的信任感。
2.3.2 开展结对子活动。中职学生年龄较小,离开家乡到较陌生的学校读书,生活、学习等方面都不太适应。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总会想念亲人,甚至退学回家。因此学校应安排教职工与学生结对子,发放教职工与学生联系卡,落实帮教责任,联系人则经常到学生宿舍走一走、看一看,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通过结对子活动,做好新生的思想稳定工作,让学生真正感到学校不仅是学知识、学技能的好地方,也是自己温馨的家,老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也是自己人格培养的引导者和最可信赖的挚友,从而减少流失率。
2.3.3 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在学生管理上,学校除了常规的管理外,应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管理和指导学生干部的职能,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干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通过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以树立正气,形成强大的向上力量和凝聚力,分解转化后进因素,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同时要有计划培养优秀中职学生入党,以形成良性循环。
2.4 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以教师时髦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类获得知识、信息非常便捷,人的认知能力、个性、创造能力以及交往方式等都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形态表现出来。因此,我们不能因学生不唯命是从而说他们不尊敬老师,也不能因学生不认真学习教材而认为他们不好好学习。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地增强信息意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升信息伦理道德修养,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专业创新实践的能力,使自己的意识和能力符合时代的要求,并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成为新时代中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信息咨询者、课程的开发者、生活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合作者,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学术顾问;教师只有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使自己变得“时髦”而魅力四射,才能把可爱的学生们吸引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共同进步,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的辍学率。
2.5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念
良好信念是成功的一半,也是学生构成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的基本因素与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学校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一是进行专业教育。向学生讲清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各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及今后的就业方向;二是典型教育。请已就业的学生回校给新生现身说法,谈谈自己在校学习及就业后的感受和体会;三是就业形势教育。对学生进行用工情况和就业形势讲座,让学生明白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与今后就业的关系;四是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学校可分年级、分专业开展各种技能竞赛,使不同水平学生有获胜的机会,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五是组织开展演讲会、报告会、书画展览、歌咏比赛、歌手大赛、比赛、技能大赛、文艺汇演等内容丰富文体娱乐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长学生才干,让学生感到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在校学习其乐无穷。
2.6 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对口率
学生的稳定,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校风正、管理优秀,教风严、师资水平高,学风好、教学质量高,学生就会慕名而来,稳定率就好;反之学校管理不到位,教师教学有问题,教育质量下降,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就失去信心,学生流失现象就会随之出现。因此,中职学校要从正校风、严校纪、塑学风抓起,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对口率。
2.6.1 严格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和国家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组织教学,突出专业技能训练,以能力为本位深化课程改革。在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按教学内容进行模块教学。即根据岗位技能需要确定各专业能力模块,将每门专业课程内容化分为不同模块,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成一体,边讲理论,边动手训练,让学生完成一个模块学习后再进入下一个模块,以此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二是推进层次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将学生分成“快班”和“慢班”,快班在教学上加深专业理论、拓宽知识面,慢班加强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促进学生个性。三是开展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用理论指导实践,把一些课程教学移到实验室、实训场所,实行教师讲与学生练同步进行,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通过顶岗实习,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四是组织学生参加相应专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让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前获得毕业证和各种技能证书。
2.6.2 走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工学结合路子,提升毕业生就业对口率。检验职业教育成败指标之一,是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及用人单位的评价。因此,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根据社会需要和企业用工需求,做好规划,避免闭门造车,走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子,做好“订单培养”,为联办企业定向培养和持续输送毕业生,让学生看到就业的前景,安心在校学习。
解决中职学生流失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笔者愿与各中职学校的同行们一道,不断调查研究,根据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措施,将中职学生流失率降低到最少的程度,为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浅析医保基金流失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医保基金流失的成因与对策
集体经济·摘要:被称为参保人“救命钱”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流失的“暗道”,涉嫌医、患、保三方,成因多多;如何遏制基金流失,文章提出“完备配套政策,落实管理措施”;“加强医保经办机构队伍能力建设”;“加大奖励与处罚力度制度建设”等措施。关键词:保险基金;挂床住院;串换病种;监管制度
近年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围绕“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各地结合经济发展水平,统筹考虑城乡居民多元化需求、收入水平差异以及基金支付能力等方面因素,正初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新体系。在新体系运行过程中,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被称为广大参保人的“救命钱”。如何堵住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流失的“暗道”,确保“救命钱”花在“刀刃上”,是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重中之重。笔者试图通过对工作实践中已查处的个案剖析,分析导致医保基金流失的诸种原因,提出遏制基金流失的一些措施构想。
一、医疗保险基金流失的成因当前,医保基金流失涉嫌医、患、保三方:一线医院管理服务不规范、工作人员执行政策不严格;医患病人钻政策的空子,骗取医保基金;医保经办机构监管制度不完善、督促检查不到位等,是造成基金流失的直接原因。
(一)一线医院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当前医疗管理体制下,一线医院作为独立经济实体,其利益目标偏向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其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考虑,医保定点医院有意或无意放任医务人员利用各种手段多用多占、乃至骗取医保基金,导致医保基金流失严重。具体表现为:
1、重复检查、开高价药。部分医院违
背科学检查原则:不管大病小病、有无必要,只要进了医院,所有仪器检查一齐上,生化全套、心电图、彩超、CT给你来个“全套餐”。既减少了医生“望、闻、问、切”造成的身心劳累,提高了所谓的诊断“科学性”,又为医院带来了高额检查费,亏的只是病人钱包和医保基金,违背合理用药原则:一般药品能治的,偏开高价药、新特药;小剂量能治好,偏开大处方。这样做,医院既增加了药费总收入,医生个人又可得到更多的“药差回扣”。受害的依然是病人和医保基金。
2、多收、乱收费用。笔者在审核医保基金支出时曾发现,某医院收取患者10 支药品费用,但该患者的病历记载只是一支,经调查相关人员证实确实只使用了一支;另一患者被施行“肛周脓肿一次根治术”,按规定应收费200元,医院实收
1000元;某医院更荒唐,在收取一生育妇女“剖腹产手术费”150元后,又另收取“剖宫产手术费”150元,事实上,“剖腹 产”和“剖宫产”根本就是一回事。
3、不按规定办事,多揽住院病人。患
者的某些病门诊可以治疗好,有些医生却故意夸大病情,吓唬病人住院;有些医院采取降低病人住院费用起付线标准,或以结账时多返还现金等方式诱导病人“小病大治”入院,导致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加。
4、分解住院、“挂床住院”和伪造医疗
文书套取医保基金。某些医院利用医保基金定额支付的特点,违反临床诊疗技术常规,人为地将应一次住院治疗过程分解成多次,导致病人“多次入院”,造成医保基金重复支付。更有个别医院采取“空床住院”或伪造医疗文书“挂床住院”骗取医疗保险基金。
5、不执行管理规范,预留管理漏洞。
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医疗机构的病历、病程、处方必需逐日全面详细记录,而有些医院当日管理资料根本查不到,甚至整个科室的病案资料多天是空白,这为医院事后做手脚留下了“便利”。
(二)医患病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水平总体偏低,不仅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医疗需求,即使对参保人员也只能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医保政策规定:参保职工必须承担起付线以下的费用;起付线以上诊疗项目和药品费用,个人必须承担一定比例;非医保目录药品费用全部自理。一些参保职工为了达到减少个人费用支出的目的,与医生串通不择手段骗取医保基金。
1、“保养”住院。一些患有慢性病的参
保人员日常只需吃药治疗,却错误的认为定期住院“保养”有利于“延年益寿”。医生不加以任何解释,乐得“顺水推舟”为其办理住院手续,让医疗保险基金一次次“买单”。该类人员“空床住院”现象最为严重。
2、串换病种。一些医患病人明知所患 疾病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病种范围,或隐瞒发病原因或要求医生为其串换成基本医疗保险病种。
3、伪造处方。某些病人为了使用新特 药或不可报销的器械,要求医生伪造处方;个别病人为了达到抵扣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个人承担部分,与医生串通,多开药品费和治疗费。出现个别医院某住院患者只有统筹基金报销收入,而无个人承担部份的收入现象;某些患者要求医生开大处方,达到多开药的目的。笔者曾查处过一案例:某参保人员出院时配药费用竟高达6000元。
4、冒名住院。一些非参保人员通过不当手段,以参保人员名义办理住院手续,让医疗保险基金免费为他们“买单”。检查中,不仅发现“一人参保,全家受用”现象,甚至查处到“职业药贩”使用多人医保凭证随意就医配药非法牟利行为。
(三)医保经办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医保经办机构监管制度不完善、督促检查不到位、审核把关不严是造成医保基金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1、监管制度存有漏洞。例如,现行的
结算办法是事后核查、追究为主;定点单位诚信等级评定不到位;意外伤害结算管理规定不具体;经办机构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阳光结算难“阳光”等。以上医保经办机构监管制度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2、医保经办机构管理水平、经办人员
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因经验和专业水平等原因,对某些医院违规行为查处找不到证据,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某些虚假费用审核不出等,同样造成基金流失。
3、极少数工作人员以权谋私,或不讲
原则“送人情”导致该扣的没扣,不该支的支,使基金人为流失。以上三方面导致医疗保险基金流失的诸多现象,究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现行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不足:一是国家财政对医疗保障投入不足,医院一方面承担着医疗保障的执行机构义务,另一方面作为独立市场经济实体,不能不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在现行医疗制度下,医院“以药养医”,医生吃“药差回扣”的现象难以杜绝。二是群众对我国现行医疗保障制度的认识不到位,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置自身和其他全体成员的长远利益于不顾,违规甚至违法套取国家医保基金。
二、遏制医疗保险基金流失的对策思考
在医疗保障新体系运行中我们明显感到存在以下缺憾:一是社会各方面投入不足,现行医疗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内心期盼存在着巨大差距。二是以人员身份区别设参保门槛,挫伤了广大城乡居民参保的积极性。三是职工、居民、新农合三大医保政策之间无法衔接,不符合城乡统筹的总体发展要求和方向,制约着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当前造成医疗保险基金流失的诸多现象都与此关联。若要治“本”,有待医疗保障体系 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使“病有所医”成为全民福利;目前,采取一系列遏制措施只是治“标”。
(一)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社会保险法》将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和地方应尽快出台配套实施细则,对违规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从法律上做出明确的定性,严厉制裁“骗保”医疗机构和当事人,增加其违法和犯罪成本。
(二)加强医保经办机构队伍建设
1、加大资金成本投入,包括对必要的 办公设施和办公经费,医保义务监督机构人员的配置,对优秀医疗服务机构及人员的奖励等。落实并强化医保经办机构的监管职能。
2、训练、提高医保经办机构队伍人员 专业水平。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医疗、财务、审计、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经办人员不光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更要具备丰富的从业知识与经验,过硬的操作技能本领。加大投入,培养一支复合型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人才队伍,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遏制基金的流失。
3、健全医保经办机构的内控机制。完
善现有的内控制度,规范经办业务工作,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优化操作流程,要寓内控办法于业务操作流程之中,建立岗位之间、业务环节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内控机制的有效运行。
(三)完善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配套政策
1、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履约考核
和年检制度。对医疗机构诚信等级的评定,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对那些收费过高、服务质量不好,违规操作的单位,轻则采取暂停、重则取消定点资格的动态管理办法,促使其严格按照以下目录标准办事: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
2、强化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要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形式大力倡导良好的医德医风,切实纠正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3、完善结算办法,变支付方式为付费
机制,实行奖惩并重适度弹性的付费政策,可以将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和按单病种支付等方式组合起来,调动定点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定点医疗机 构在正常获益的情况下,自觉地控制医疗费用。
(四)实施多管齐下的监管方法
1、电脑网络实时监督,将监管阵地前
移,实施事前监督。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根据各定点医疗机构实时上传的住院病人各种信息,认真分析,发现疑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巡查、核查工作,在病人未出院之前,就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将各类违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改变巡查方式和变换检查重点,增 强稽查的不可预见性。对城乡各定点医疗机构除日常巡核查外可采取突击检查和明查暗访等方法,以遏制空床住院、挂床住院和冒名住院等违规行为。
3、成立基金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基金
监管联席会议成员应包括监察、公安、财政、审计、劳动保障、卫生、药监、物价等部门,以达到对基金联防共管的目的,以便对基金监管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解决。
(五)加强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医疗保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惠及全民。经过几年的运作,大部分职工对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有部分职工理解不全面,有意或无意违规操作。因此,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让医保政策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六)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加大奖励与处罚力度
强化对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参保单位、参保人员及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行为监督,实施举报重奖,可按查实违规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同时,对违规违法人员和单位处以重罚:对违规医生取消其为参保人员看病的处方权,对违规医院取消其定点资格;对违规参保人员罚款或取消其参保资格;对经办违规工作人员落实责任追究。构成犯罪的,一律交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