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全个人事迹材料(精选)
第六届“天津十大杰出青年” 评选活动30名候选人
张全事迹材料
张全,男,38岁,汉族,高中,天津金世神农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宁河县政协委员、宁河县青联委员、石家庄新岱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中新科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河县慈善协会理事,神农棉花协会会长、天津市富亿农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一、远大眼光做企业
天津金世神农种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最初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商店,经过几年的拼搏,公司快速发展成为注册资金500万元,拥有2000平方米的集办公、科研、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大楼,3000平方米的种子生产车间,仓储面积15000平方米,实验示范基地2000亩,良种繁育基地5000亩,育种能力达到1000吨,年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业务范围覆盖天津、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十几个省市。
几年的工作经验,练就了张全敏锐的市场眼光,随着金世神农的不断发展,总经理张全稳抓机遇,不断进取、锐意创新,于2007年作出几项重大举措:在石家庄注册成立石家庄新岱种业有限公司。主要以繁育、生产、销售棉花种子为主并吸纳了大量优秀的科研、育种等方面的专家作为技术核心人才。为了公司更进一步的发展,做好一条龙式的农资企业,同年在山东省又收购一家农业部定点农药生产企业----山东中新科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农药年生产量可达3000吨以上,使公司真正成为了融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农业公司。
二、科技创新促发展
张全坚信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所以他在精心经营企业的同时,还积极投身于科研事业,2004年,他带头选育出了适合天津地区种植的棉花新品种——津棉412,该品种在2005年通过了天津市审定,品种表现抗病能力强、高产、省工、稳产。他和石家庄农科院共同选育的津芦棉1号和津芦棉2号也正在参加天津区域的试验,接连几年他又从山东、河北等地区引进近10个优秀品种并都已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天津地区广大棉农增收致富提供了“金钥匙”。
此外,张全常年聘请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研究员、技术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棉农提供技术指导。通过多年田间积累和钻研总结出了一套高产植棉技术,他从理念上引导棉农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引领农民走科技植棉路,其中合理密植、整枝化控、保花保蕾等植棉技术,已在棉农的植棉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先后免费为棉农提供示范品种5000公斤;并带头搜集、整理、编印技术会刊及技术光盘,免费发放达8万多张(份);召开百余场棉花新品种及栽培管理技术现场观摩会。利用农闲之时他还深入农村,义务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示范棉花新品种100多个,为会员提供优质棉花新品种20多个,每年帮助会员增加收入超过千万余元。
三、诚信经营重服务
金世神农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诚信,几年的努力拼搏,张全时时刻刻把“诚信” 二字放心间,“做农资一定要对得起老百姓!”是他常说的一句话,并且提出“金世神农,说到做到”诚信目标,张全的诚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几年里,他先后投资近百万元,组织成立了宁河县神农棉花协会,天津市富亿农棉花种植合作社,共吸收会员达5000多人,他通过协会和合作社等形式向农民提供“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变“改善服务”为“完善服务”,以服务会员、谋求全体会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为会员组织采购,供应会员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种植的产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切实为广大会员谋求了利益并且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农业使我发展,我的发展离不开农民”。这就是张全所言,作为一个青年农民,他长年累月深入棉农的田间地头,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只要棉农们需要,他就及时赶到,无偿为棉农们提供技术指导,解决植棉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几年里不仅为广大棉农的增产增收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而且带动了一批农民走种植高产棉花致富的新路子。
四、致富思源报社会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8岁的张全事业逐步走向辉煌,但作为一名政协委员、青联委员,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自己富了也要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富裕。
几年来,他吸纳3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无业大学生到公司和协会就业,既满足了公司人员的需求又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他每年拿出10多万元现金及农资产品支持当地 教育事业和贫困家庭。这一举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05年,张全被推选为宁河县慈善协会理事。2006年他荣获“全国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07年他荣获“第四届中国诚信企业家”荣誉称号和“宁河县优秀青联委员”荣誉称号,2008年他荣获 3 “天津市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农民”荣誉称号。在张全的带领下,张全的公司也多次获得荣誉,2006年荣获“2006年度宁河县爱心助学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天津市青年文明号” 荣誉称号,2007年荣获“2007年度宁河县爱心助学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7年荣获“诚信建设示范单位” 荣誉称号。
第二篇:张全个人事迹材料
第六届“天津十大杰出青年”
评选活动30名候选人
张全事迹材料
张全,男,38岁,汉族,高中,天津金世神农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宁河县政协委员、宁河县青联委员、石家庄新岱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中新科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河县慈善协会理事,神农棉花协会会长、天津市富亿农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一、远大眼光做企业
天津金世神农种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最初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商店,经过几年的拼搏,公司快速发展成为注册资金500万元,拥有2000平方米的集办公、科研、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大楼,3000平方米的种子生产车间,仓储面积15000平方米,实验示范基地2000亩,良种繁育基地5000亩,育种能力达到1000吨,年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业务范围覆盖天津、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十几个省市。
几年的工作经验,练就了张全敏锐的市场眼光,随着金世神农的不断发展,总经理张全稳抓机遇,不断进取、锐意创新,于2007年作出几项重大举措:在石家庄注册成立石家庄新岱种业有限公司。主要以繁育、生产、销售棉花种子为主并吸纳了大量优秀的科研、育种等方面的专家作为技术核心人才。为了公司更进一步的发展,做好一条龙式的农资企业,同年在山东省又收购一家农业部定点农药生产企业----山东中新科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农药年生产量可达3000吨以上,使公司真正成为了融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农业公司。
二、科技创新促发展
张全坚信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所以他在精心经营企业的同
时,还积极投身于科研事业,2004年,他带头选育出了适合天津地
区种植的棉花新品种——津棉412,该品种在2005年通过了天津市
审定,品种表现抗病能力强、高产、省工、稳产。他和石家庄农科院
共同选育的津芦棉1号和津芦棉2号也正在参加天津区域的试验,接
连几年他又从山东、河北等地区引进近10个优秀品种并都已通过天
津市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天津地区广大棉农增收致富提供了“金
钥匙”。
此外,张全常年聘请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研究员、技术专家和专业
技术人员为棉农提供技术指导。通过多年田间积累和钻研总结出了一
套高产植棉技术,他从理念上引导棉农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引领农民
走科技植棉路,其中合理密植、整枝化控、保花保蕾等植棉技术,已
在棉农的植棉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先后免费为棉农提供示范
品种5000公斤;并带头搜集、整理、编印技术会刊及技术光盘,免
费发放达8万多张(份);召开百余场棉花新品种及栽培管理技术现
场观摩会。利用农闲之时他还深入农村,义务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示范棉花新品种100多个,为会员提供优质棉花新品种20多个,每年帮助会员增加收入超过千万余元。
三、诚信经营重服务
金世神农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诚信,几年的努力拼搏,张全时时刻
刻把“诚信” 二字放心间,“做农资一定要对得起老百姓!”是他常
说的一句话,并且提出“金世神农,说到做到”诚信目标,张全的诚
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几年里,他先后投资近百万元,组织成立了宁河县神农棉花协会,天津市富亿农棉花种植合作社,共吸收会员达5000多人,他通过协
会和合作社等形式向农民提供“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变“改善
服务”为“完善服务”,以服务会员、谋求全体会员的共同利益为宗
旨,为会员组织采购,供应会员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
成员种植的产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服
务等,切实为广大会员谋求了利益并且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农业使我发展,我的发展离不开农民”。这就是张全所言,作
为一个青年农民,他长年累月深入棉农的田间地头,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只要棉农们需要,他就及时赶到,无偿为棉农们提供
技术指导,解决植棉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几年里不仅为广大棉农的增产增收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而且带动了一批农民走种植高产棉花致
富的新路子。
四、致富思源报社会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8岁的张全事业逐步走向辉
煌,但作为一名政协委员、青联委员,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
任—-自己富了也要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富裕。
几年来,他吸纳3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无业大学生到公司和
协会就业,既满足了公司人员的需求又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
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他每年拿出10多万元现金及农资产品支持当地教育事业和贫困家庭。这一举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05
年,张全被推选为宁河县慈善协会理事。2006年他荣获“全国青年
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07年他荣获“第四届中国诚信企业
家”荣誉称号和“宁河县优秀青联委员”荣誉称号,2008年他荣获
“天津市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农民”荣誉称号。在张全的带领下,张全的公司也多次获得荣誉,2006年荣获“2006宁河县爱心助学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天津市青年文明号” 荣誉称号,2007年荣获“2007宁河县爱心助学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7年荣获“诚信建设示范单位” 荣誉称号。
第三篇:张丽莉个人事迹
张丽莉个人事迹
张丽莉,曾用名张旭弘,1984年1月19日出生,女,身高1米68,中共预备党员,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语文教师,1997年至1999年在佳木斯第三中学读初中;1999年考入依兰师范学校;2004年专升本进入大庆师范学院;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任教于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
2012年5月8日,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先是把后面的两个学生挡住,又一把推开了几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现已逐渐康复。
舍己救人
回顾张丽莉受伤的那一幕,第十九中学教师李金茹泣不成声。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丽莉完了,大喊快救张老师。孩子们也高喊,张老师怎么了!”李金茹说:“其实丽莉当时如果躲开完全有充足的时间,但她把精力放在救学生上了!” “丽莉呵护学生胜过自己。”第十九中学副校长靳艳萍说,她还有一次保护孩子的故事在学校传为佳话。2009年冬天,张丽莉班里有一名学生生病了。她领着几名班干部去看望。过马路时一辆自行车因为坡路太滑,摇摇晃晃地朝他的学生
撞了过来,眼看就要撞上了。这时,张丽莉猛地一把将这位学生揽在怀里。这位学生没什么事。可是张丽莉却被自行车撞了个正着,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那天,距离李金茹几米外的张丽莉站在车旁正在疏导学生。突然,原本停在路旁的客车猛地向学生们冲过来。危急时刻,只见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一名吓傻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碾到了下面。
“丽莉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还惦记着她的学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主任赵鸣雁说,“张丽莉昏迷多天后,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高位截肢后,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出人意料的是,张丽莉不仅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快30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了将近30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快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立志教书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从小就渴望做教师。
张丽莉进入依兰师范学校后,不仅学习好,而且思想上积极上进。依兰师范学校的培养,为张丽莉在日后工作中逐渐显露出的优良品质打下了良好基础。2004年,张丽莉顺利通过了“专升本”考试,进入大庆师范学院。
丽莉自从上了师范,几乎每次见到当教师的大伯母,都会很认真地向她求教,询问如何当一名好老师,如何教育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喜欢老师……
丽莉的大学同学郑海峰回忆:“丽莉毕业时,她实习过的单位大庆油田宣教中心想留她,被她推辞了。这是我们大家都争着去的好单位,丽莉放弃了很可惜。她只有一个信念,回佳木斯陪爸爸,当教师。”
无私奉献
“只有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作为的学生。”张丽莉时时刻刻用心诠释“师爱”这两个字的真谛,用自己诚挚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
张丽莉爱笑,她的微笑总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学生谷志超不喜欢学习语文,张丽莉就特意在课堂上让他朗读课文,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微笑着夸他“声音有磁性,很好听”。一段时间之后,谷志超的语文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张丽莉有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课堂上,她的一双大眼睛从不放过每一个学生,在她的注视下,全班同学都有一种被关
注的感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当不好的老师。”张丽莉经常这么说。
在一个个细节之中,张丽莉从一点一滴关心着“家”里的每个孩子。体育中考时下起了雨,她把自己的伞给了学生;冬天,有的同学不吃早饭,她就自己掏钱买来一箱桃酥放在班级后面;为了让学生多上一会儿自习,她亲自动手,把班里的卫生整理得干干净净。
学生张旭很小就失去父亲,和重病缠身的妈妈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活。2009年,张丽莉接手张旭所在班工作,听说张旭的遭遇后,从自己每月不足1千元的微薄收入中,拿出1百元资助他。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细心的张丽莉每次都在没有其他人的时候把钱交给张旭。
追求卓越
“要么不做,做就做到最好”是张丽莉的座右铭。为提高教学水平,张丽莉经常听课,对每堂课都能找出有效点和无效点,并虚心与老教师探讨交流教学方法。很快,她就在全校90名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着力培养的青年教师骨干和最受学生喜欢的教师。
张丽莉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每个都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初一学生刚入校,重点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二学生进入青春期,着力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等到了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开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以减轻中考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张丽莉十分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她对学生完成的每一篇作文,她都认真批改,写出大量有针对性的批语。[1]
张丽莉的家距离学校较远,但每天上班她都早早来到学校,和学生一起上早自习。2009年当上班主任后,她每天早晨坚持带领学生出早操,即使在怀孕初期也未曾间断。由于运动量过大,身体超负荷工作,导致家人期盼已久的宝宝“擦肩而过”。在家休产假,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她就重新返回课堂。
播洒爱心
张丽莉常说:“无论是亲情、友情、师生情,每一份爱,都需要我们以无私的付出去维系,以真诚的沟通去经营,只要我们用心去关爱每个人,我们的世界就永远是充满阳光。” 在丈夫眼里,她是个好妻子,只要她不忙,总是做好饭菜等待丈夫的归来;在父母眼里,她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每当生日或是重大节日,都能收到张丽莉精心准备的礼物;在年近九旬的姥姥心里,她是一个好外孙女,无论是换季的衣物,还是最喜欢的食品,张丽莉总是想着姥姥。
她爱同事,并努力用真挚的友情感染着这个有着共同追求的团结集体。老师们下课了,时常能接到张丽莉递到手中的一杯热水;午餐的时间到了,经常会看到桌子上张丽莉为大家打好的饭菜……
在与学生日常相处的过程中,张丽莉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懂得爱。只要班级的孩子生病住院,张丽莉都要到医院去探望,并在下班后抽出时间照料。她还会组织同学集体去医院探望,每个同学只需送上一个水果,上面贴上对患病同学的祝福语和心里话。用她的话说:虽然只是一个水果,但情义无价,它是一份同学的真情,一份真诚的关怀,我要用这样的方式让每一名学生都懂得关心身边的朋友,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让真爱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灵。
张丽莉的英雄事迹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荣誉也接踵而来: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面对这些,张丽莉看得很淡,她说:“不要把我当作英雄,我只是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希望自己赶快好起来,回到讲台,继续为孩子们上课。”
第四篇:张莉个人事迹
在奉献中实现志愿者价值
——大学生志愿者张莉个人事迹
张莉,女,2010年7月毕业于新疆大学。同年,通过自治区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选聘到和布克赛尔县伊克乌图布拉格牧场任职,来到牧场,任牧场机关党建干事兼远程专干。一年来,在牧场党委和村委的关心帮助下,她真心融入群众、真情投入农村,虚心学习、深入调研、勤奋创业,积极发挥志愿者作用,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大学生志愿者的时代风采。具体表现如下:
一、勤奋学习,自身素质不断提升。
为了尽快完成从“大学生”到“志愿者”的角色转变,她坚持吃住在牧场宿舍,和牧场的干部群众同生活、同工作。她觉得,国家培养了自己十几年,既然选择了当“志愿者”,就应该坚定信念,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此,她白天努力学习工作上的各项业务知识,虚心向牧场机关的干部学习,真诚与同事交心。晚上就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努力补学政治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实用技术。作为一名和布克赛尔县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她天性质朴热情,骨子里就有着对这片热土的熟悉,有着对农牧民们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使她迅速融入伊克乌图布拉格牧场这个大集体,并为同事们所接受和认可。
二、踏实工作,吃苦耐劳。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对基层工作的最形象的比喻。上级部门的任何一项措施都要靠基层党组织去落实、去执行。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她和牧场其他同事一起,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投身于创先争优、竞争上岗、远程教育、2011年换届选举等各项工作。她工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现在已成为牧场党建组织员的得力助手,尤其是在党建创先争优和远程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她怀揣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信念,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2010年10月,由于牧场的组织员潘竟赟在县委组织部的安排下去外地考察学习,牧场党建工作的各项大小事宜全部落在了她的身上。党建的工作量比较大,需要处理的文件也比较多,定期上报的信息量也是比较大的,拿不定主意的事她就打电话请教潘组织,几乎是每晚都要加班到一两点,特别是2010年11月4日之前准备牧场后备干部考核工作。忙,牧场党建工作确实忙,但是有谁能够否认忙就等于不快乐呢?那种工作完之后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是任何其他地方都找不到的快乐。这一个多月中,使她真正学会如何统筹安排、有的放矢,在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认识,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0年11月中旬,在伊克乌图布拉格牧场“创先争优”活动中,她加班加点对各项档案资料进行了整理规范,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意见,在全牧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争创工作得到自治县考察组的充分肯定。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她的工作热情和成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三、服务群众、提高工作水平。
她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好、争先创优活动,组织牧场党员、农牧民同他们一起收看优秀党员典型事例、党的方针政策等节目,使党员群众长期受教育,不断提高党性觉悟,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当好信息员的同时,也做好致富信息的传播者。积极在和布克赛尔县信息网等信息网站为农牧民寻求有关致富创业、优惠政策、就业信息,定期张贴于公示栏中,方便农牧民查看咨询。在看到牧场村队工作人员对电脑知识、复印打印掌握不足的情况后,利用闲暇时间,对村队工作人员的电脑知识进行手把手的教习。
四、加强学习、充实自我、坚定信念。
在平时的工作中,她注意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了解时事政治,学习专业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到村工作后不久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深知在自己身上肩负的不仅是责任,还有领导与农牧民的信任和期待。为了不辜负期望,她不断提升自己、勇于实践,好好学,好好干。近一年来,她同时负责撰写文字材料、资料收集整理、档案保存、会议记录等日常工作,在写作的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牧场情况的了解,增强了工作开展能力,从中切实提高了工作水平。
参加牧场工作近一年,她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牧场的发展尽了一份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基层工作的经验,也从身边的同事和老领导、老干部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处世经验和人生道理。在工作中,她逐渐明白了“广大农村、大有作为”八个字的深刻含义,并按照“能干、会干、善干”的要求,以农牧民的利益为重,立足自身岗位,不怕苦、不怕累,不计个人得失,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
大学生志愿者:张莉
2011年5月27日
第五篇:张晶晶个人事迹
个人事迹
张晶晶,女,学号:2012301420,2012级工商管理13班。该生深刻认识到:共青团作为共产党的后备主力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共青团中的一名,该生首先感觉无比的自豪,更主要的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学习上争高分,政治上要先进,活动中要积极。进入大学以来,该生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作为一个学生,该生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第一任务,从来不肯放松一丝一毫,在期末考试中各科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成绩不等于满足,而是作为一种动力促使着该生进步,促使着该生走向成熟,融入社会,肩负起历史赋予该生的使命。
在思想上,首先,端正思想,提高思想觉悟水平,树立起作为共青团员应该起到带头和模范作用;其次,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团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理论,在活动中实践理论,这样做到学以致用,也符合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再次,按时缴纳团费,不拖后腿,争取为团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此外,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严于律己,扬善抑恶、求实创造、与时俱进,将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认真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不参加非法组织。认真学习《团的章程》,自觉履行团员的义务,执行团的决议,遵守团的纪律,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也是一个团员应尽的责任。该生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为该生大学四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学习上, 该生始终坚持一句格言“不放弃努力本是我的任务,在现有的基础上争取再争取更是我的职责”。从进校以来学习一直未松懈,有科学的生涯规划,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刻苦学习,具备了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乐于帮助其他同学,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带动同学们上课时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不仅自己收获颇丰,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也大大提高;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做到认真复习,预习一起抓,并经常去图书馆看各类报刊杂志,不仅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此外,该生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帮老师作项目,是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生活上,首先,该生积极与室友、同班同学及兄弟班级的同学搞好关系,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该生深刻意识到搞好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该生今后四年的大学生活能否过的充实。该生觉得孤单的过完这四年大学生活,那该生就是一个失败的大学生了。该生需要做很多事情去充实该生这漫长的生命。而这就需要朋友的帮助来完成整个过程。所以无论在班里,还是在整个学院,该生都结交了许多朋友,与朋友沟通。
其次,该生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合理利用自己的生活费,该生深知金钱的来之不易,从不乱花一分钱。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做兼职,寒暑假时到第一线做兼职,不但锻炼了自己,也减轻了家里的负担。在班上,记录好每一笔财务开支预算,做到不贪污,洁身自好。
此外,该生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图书、锻炼身体及娱乐等的时间。虽然,该生不是最优秀的但我该生相信自己是最努力的,而且,今后该生也会更加努力。